法治思想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9 01:35: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法治思想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源头治腐的几点思考
源头治腐的几点思考
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管理,德治和法治,必须双管齐下。”这一重要论述,精辟地总结了改革开放条件下我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新鲜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两手抓”的科学理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反腐败斗争,不但要从严治标,而且必须从严治本,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只有加大治本力度,强化防腐机制建设,才能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
一、构筑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消除腐败的思想动因。不少事实证明,“千腐败、万腐败,都是思想先腐败。”陈希同、成克杰、王宝森、胡长清等,这些高级干部之所以堕落,都是从思想蜕化变质开始,逐步滑向腐败深渊的。以此为鉴,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必须要下功夫祛除党员干部思想上的病毒,疗救其道德上的缺失,在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堤坝。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加大思想教育力度。要把对领导干部的教育作为重点,把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作为培训党员干部的必修课。思想教育既要突出教育的广泛性,又要讲究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和针对性;既要讲实效,又要造成一定的声势。要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把纪委、组织部门、宣传部门、党校、以及新闻单位的力量集中起来,发挥思想教育工作的整体优势,形成纵横交错的思想教育网络,造成强大的思想教育攻势,使领导干部"不愿意腐败"。
要把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作为抓好德治的根本。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来武装人,使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从根本上增强政治免疫力,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的侵袭,经得住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长期执政的考验。
要把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作为抓好德治的核心内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崇高理想,增强宗旨观念,并为之而不懈奋斗,把内在的道德要求付之于长期的从政实践,真正做到廉政、勤政、优政。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和克服以权谋私的错误思想和行为,真正做到立党为公,用权为民。
要把提高党员干部的精神境界和自律意识作为抓好德治的重点内容。同志要求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好好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在领导岗位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该留点什么?想清楚这些问题,其实质就是要党员干部在精神上始终有一种高层次的追求,做到“其责己也重以周”,随时随地都能严于律己,慎于小节,管住自己。不这样做,所谓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就根本无从谈起。
省律师队伍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政治思想教育的意见
各市(省直)律师协会:
为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司法部和省司法厅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司法部全国律师队伍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我省律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用正确的法治理念指导律师管理工作和律师执业行为,根据中央政法委、司法部和省司法厅的部署,省律协党委决定,今年在全省律师队伍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
一、深刻认识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律师队伍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政治思想教育是新的形势下加强律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在司法部和省厅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律师协会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律师队伍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展律师队伍集中教育整顿、合伙律师事务所规范建设年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重大活动,律师队伍的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为促进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应当看到,律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还存在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有的律师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不强,政治敏感性和洞察力不足;有些律师社会责任感不强,服务为民、诚信服务意识淡薄;有些律师职业道德素质不高,违法违纪的事时有发生;有些律师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商业化倾向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与一些律师的执业理念出现偏差有直接关系。当前,我省正处在加快经济发展、建设“法治浙江”、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起点。律师队伍作为社会主义法制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肩负特殊责任,律师的职业使命以及职业活动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具有很高的契合度,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广大律师必须充分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主动适应现阶段形势要求,深刻认识加强律师队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用正确的思想武装头脑,解决律师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一步明确执业指导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政治思想教育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加强律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等内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建设“法治浙江”的要求,用正确的理念武装律师头脑,努力建设一支“坚持信念、精通法律、维护正义、恪守诚信”的高素质律师队伍。
社会源头治腐调研报告
不但要从严治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反腐败斗争。而且必须从严治本,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只有加大治本力度,强化防腐机制建设,才能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
一、构筑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消除腐败的思想动因。不少事实证明,“千腐败、万腐败,都是思想先腐败。”陈希同、成克杰、王宝森、胡长清等,这些高级干部之所以堕落,都是从思想蜕化变质开始,逐步滑向腐败深渊的。以此为鉴,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必须要下功夫祛除党员干部思想上的病毒,疗救其道德上的缺失,在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堤坝。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加大思想教育力度。要把对领导干部的教育作为重点,把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作为培训党员干部的必修课。思想教育既要突出教育的广泛性,又要讲究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和针对性;既要讲实效,又要造成一定的声势。要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把纪委、组织部门、宣传部门、党校、以及新闻单位的力量集中起来,发挥思想教育工作的整体优势,形成纵横交错的思想教育网络,造成强大的思想教育攻势,使领导干部"不愿意腐败"。
要把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作为抓好德治的根本。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来武装人,使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从根本上增强政治免疫力,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的侵袭,经得住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长期执政的考验。
要把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作为抓好德治的核心内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崇高理想,增强宗旨观念,并为之而不懈奋斗,把内在的道德要求付之于长期的从政实践,真正做到廉政、勤政、优政。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和克服以权谋私的错误思想和行为,真正做到立党为公,用权为民。
要把提高党员干部的精神境界和自律意识作为抓好德治的重点内容。同志要求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好好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在领导岗位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该留点什么?想清楚这些问题,其实质就是要党员干部在精神上始终有一种高层次的追求,做到“其责己也重以周”,随时随地都能严于律己,慎于小节,管住自己。不这样做,所谓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就根本无从谈起。
二、构筑牢固的党纪国法防线,封堵权力腐败的通道。法纪松弛,对权力行为缺乏有效的制约、监控,其结果往往导致权力腐败的案件频频发生。因此,在新形势下,要从根本上遏制和防范腐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不仅需要全面加强德治,而且需要全面加强法治,真正做到依法制权,依法治官,依法行政,努力构筑牢固的党纪国法防线。
省律师队伍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政治思想教育的意见
政治思想
各市(省直)律师协会:
为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司法部和省司法厅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司法部全国律师队伍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我省律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用正确的法治理念指导律师管理工作和律师执业行为,根据中央政法委、司法部和省司法厅的部署,省律协党委决定,今年在全省律师队伍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
一、深刻认识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律师队伍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政治思想教育是新的形势下加强律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在司法部和省厅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律师协会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律师队伍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展律师队伍集中教育整顿、合伙律师事务所规范建设年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重大活动,律师队伍的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为促进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应当看到,律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还存在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有的律师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不强,政治敏感性和洞察力不足;有些律师社会责任感不强,服务为民、诚信服务意识淡薄;有些律师职业道德素质不高,违法违纪的事时有发生;有些律师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商业化倾向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与一些律师的执业理念出现偏差有直接关系。当前,我省正处在加快经济发展、建设“法治浙江”、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起点。律师队伍作为社会主义法制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肩负特殊责任,律师的职业使命以及职业活动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具有很高的契合度,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广大律师必须充分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主动适应现阶段形势要求,深刻认识加强律师队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用正确的思想武装头脑,解决律师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一步明确执业指导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
[摘要]《民法典》法制思想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多年探索与实践的结晶。它为新时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丰富的营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今天,认清《民法典》法制思想与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思想,为塑造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民法典》;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
一、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前提。按照党的总体战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更加坚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而人才队伍建设需要更加完善的制度支撑。改革开放至今,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我国各个领域的人才发展工作尚缺乏法治的强大推动力,人才法治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遭遇瓶颈。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主体。大学生主体的法律意识是其成才的重要因素,其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人才质量,关系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二)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是塑造合格大学生的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以塑造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目标。目前,打造大口径、强基础的素质教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以塑造大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其中“德”在各方面发展里起根本性作用,而法律素质是“德”的重要内容。[1]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包含:法律意识、国家主人翁意识、公民意识、民主意识等多种内容的教育。法律素质教育能有效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法制观念。此外,青年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塑形阶段,从青年时期加强法律意识教育效果较之于其他阶段更加深入、巩固。(三)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保障。大学生群体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定型,这一年龄段本身对于真伪的认识和鉴别欠缺一定的判断能力,缺乏社会阅历的大学生群体则更容易引发违法犯罪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要完善立法,又要推进司法改革。大学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主体,加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教育,引导他们对法律的积极认可与遵守,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保障。
二、《民法典》法制思想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民法典》法制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民法典》法制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一体相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作出不懈探索,并在顶层设计及法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方位关注群众安居乐业。《民法典》的诞生是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的成果,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指导下法治建设不断取得成功经验总结而来的,充分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治精神。因此,《民法典》法制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在逻辑上是一脉相承的,是造福人民的一把利器。2.《民法典》法制思想具备完善的理论框架。民法是规范民事主体在社会和经济生活各方面关系的法律。[2]建国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首次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诞生,标志着我国民法领域建设发生了质的变化。《民法典》法制思想的理论框架设计以保护公民民事权利为核心,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人民群众在经济、民生、环境、婚姻等方面的利益诉求。整部法典从内容比例看设置完整、协调、科学,结构设置严谨规范。综上所述,《民法典》法制思想具备完善的理论框架,对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具有指导意义。3.《民法典》法制思想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法典》法制思想与西方相同领域的法制思想有着本质区别,它的产生与发展必须在继承与创新传统法制思想的基础上,深深扎根于中国特有的土壤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法治社会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人民群众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和社会期盼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法典出台。2020年是“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民法典》的诞生正逢其时,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以及全面依法治国不断推进的新形势,符合人民群众的历史期盼。而它终将在未来的时代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不仅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民事法治保障,而且也将为人类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力量。(二)在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中加强《民法典》法制思想教育的现实意义。1.使高等教育更加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性质。党中央明确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要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性质,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西方敌对势力依然猖獗,对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更是虎视眈眈,各种错误思想无时无刻不在伺机渗透。《民法典》法制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成果,以《民法典》法制思想为教育指导原则,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敢于抵制错误思想,有利于大学生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够头脑清醒,以始终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底线,为自己树起思想的安全网。2.使大学生法律意识更加全面深入。以《民法典》法制思想为教育指导原则,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根本目的在于巩固大学生法治理念,引导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自觉应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加强大学生的《民法典》法制思想教育,重点使受教育的大学生自觉树立起三种意识:第一,树立守法意识。《民法典》法制思想关注社会生活百态,加强青年大学生《民法典》法制思想教育,重点在于让大学生能自觉守法,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与家庭、学校、社会成员的关系。第二,树立权利意识。《民法典》法制思想涵盖公民民事权利,加强大学生《民法典》法制思想教育,重点要引导他们应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了解及保护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等各方面权利,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体会“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宗旨,心怀爱人之心,不侵犯他人合法权利,维护社会和谐。第三,树立规则意识。《民法典》法制思想强调规则意识,加强大学生《民法典》法制思想教育,重点要强化大学生的规则意识,让其在与他人交往中遵守人际关系规则,在社会公共生活里,遵守社会规则,从个人的行为中体现对公平正义的尊重。3.是实践和完善《民法典》法制思想的重要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分不开的。法的形成和发展来自于人民,实践于人民,完善于人民。大学生是思维活跃、开放的主体,他们善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同时又善于将其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之中发现错误,反馈错误,最终解决错误。《民法典》法制思想与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存在紧密联系,《民法典》法制思想在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中的实践,将是《民法典》法制思想不断完善的过程。(三)在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中加强《民法典》法制思想教育的理论意义。1.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完善了思想内涵。《民法典》的诞生对中国公民参与社会活动的法制建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通过《民法典》法制思想的教育,能有效培养大学生成为具有“公民精神”“公民意识”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主体,并参与社会生活。[3]此外,《民法典》取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伟大实践,它的法制思想充满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观,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完善了思想内涵:第一,问题导向的思想内涵。《民法典》法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来自于社会生活各方面问题的协调与解决。在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中加强《民法典》法制思想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培养问题导向意识,加强大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思维。第二,实践发展的思想内涵。《民法典》法制思想是建国以来民法领域实践发展而来的,它对不符合、不适应当下国情的内容作出了修改,又对当前社会迫切需要的规定作了补充。在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中加强《民法典》法制思想教育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培养在实践中不断纠正错误、不断完善自身的意识。第三,尊重历史的思想内涵。《民法典》法制思想是在传承传统优秀法律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中加强《民法典》法制思想教育有助于启示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要先守正才能创新,要尊重历史,才能立足时代。2.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增加了遵循原则。《民法典》法制思想主题丰富,总结了建国以来我国多次立法经验,较传统法制理论而言,内容具有更加鲜明的特色,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新增加了多个遵循原则,主要表现在:第一,平等原则。《民法典》法制思想所体现的平等原则重点在于调整社会关系,是其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根本标志。大学生属于法定意义上的完全民事行为人,其所处的社会关系需要其独立进行调整,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行为后果。将平等原则思想融入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在参与民事活动时,自觉尊重他人意志,视他人为平等主体,并知晓自身权利亦受法律保护。第二,诚信原则。诚信原则是《民法典》法制思想体现的最为重要的基本原则,被法学界专家称为“帝王条款”。在高校,诚信教育是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铁”律,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开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将诚信原则思想融入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将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信守诺言的人格和精神。第三,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该项原则规定公民既要遵循法律规定,同时还不得违背社会道德规范,是《民法典》法制思想广度与深度兼具的重要体现。将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思想融入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是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升华。第四,绿色原则。该原则是在民生各项领域强调生态文明保护的理念,是新发展理念在法制思想中的直接体现。将绿色原则思想融入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在新时期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与实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先进性特征。3.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丰富了思想源泉。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始终处于重要地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界积极适应时展,积极将时代新思想、新理论的成果融入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4]至今,先后融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先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性理论成果,并将其用于指导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始终保持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时代性与政治性,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民法典》法制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理论的成果,将其融入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既是一种传承,又是丰富思想源泉的举措。
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行为教育研究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行动是思想的体现。”认知学和现代教育学认为,人的思想意识对于行为实践具有不容忽视的“能动”作用,即有什么样的思想认知,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实际行为。与之相应的是,有什么样的行为能力,就能体现什么样的思想认知。两者之间是一种“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良好的思想认知和道德行为应从“启蒙教育”开始。小学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启蒙和奠基工程,是对儿童开始思想教育和行为养成的黄金阶段。在这极其关键的时期,“养成教育”现象不仅非常重要而且十分必要,作用大且影响深远。所以在小学教育中,我们应把思想行为教育与常态学科活动有效地融合起来,从善教乐学中取得实质性良好效果。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新型必修类学科。其学科活动现状究竟怎样呢?如何在“双减”背景下切实构建儿童思想行为教育模式呢?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活动基本现状
小学道德与法治属于一门新兴学科,由最初的“品德与生活”到后来的“品德与社会”,再到现在的名称,我们不难感知,学科内涵在不断丰富,外延也在不断拓展。这种名称与内容的变化,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学习与教育、激励与引领,让儿童接触到“有道德、有法治”的社会化生活。所以在儿童思想与行为上渗透教育的内涵、价值和意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由于各种客观因素,学科活动现状又如何呢?一是学科性质模糊化。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在大力强调全民“立德树人、以德兴国”的时代大背景下确立并发展起来的一门基础类学科,是经济社会进步和少年儿童核心素养发展下的实质性需求,是引领他们走向“道德化、法治化”道路的根本所在。然而,在应试教学及其惯性力量等因素的影响下,许多教师仅仅把它作为一门“基础知识与学科活动”在“应付式”教学,过于强调其“工具性”,忽视或淡化“人文性”元素,直接导致了学科性质的模糊化和活动效果的折扣化。这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一种严重浪费。二是教学目标片面化。如在学科活动评价上,只是注重学科知识的考察和鉴定,没有从思想认知和行为转化上同时给予应有的关注。在作业形式设计上,缺乏对儿童的人文性教育关怀,没有从“生活链接”角度更好地激励并引领他们学用结合。三是无论学校还是执教者,重视程度普遍不够。校园观察和专项调研的信息显示,由于缺失刚性考核的目标和任务,许多基层学校没有配备相应的专任教师,多由语数英、音体美等学科教师“兼任”。而道德与法治学科活动在知识的宽广度和深厚度上要求较高,这就使得这些兼任教师难以真正地深入学科内涵。再加上“挪作他用”现象普遍,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时间与空间遭到很大“挤压”,又如何谈得上真正意义上令人期待的实质性效果呢?四是“简单式、封闭型”教学让学科活动效果“严重缩水”。即使道德与法治学科活动开展起来了,但是部分教师在思想和行为上重视度不高,在方式和方法上较单调,缺少兴趣激发、运行低层次化。尤其缺乏与以家庭为主的互动现象和合力推动。诸如此类,无论从教学过程还是结果、效果上来说,都是真正意义上的“缩水”现象。一言以蔽之,这种学科活动难以从根本上达成应有的目标和任务,尤其在思想教育和行为养成上,更是事倍功半,行之不远的。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
二、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活动的实际认知
《礼记•学记》中有“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之言,“教事与喻德”通俗地说是“教书+育人”的现象。也就是说教师的职业道德具有“双重性”标准和要求。只“教书”而不“育人”,不仅“失衡、失谐”,也是失职甚至渎职的行为。尤其在全面强调“立德树人”的今天,在国家出台“双减”政策大背景下,我们应坚持在各类学科有效支撑的基础上,把“工具性教学”与“人文性教育”相互渗透并充分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从长远目标上把学生引向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良好状态。值得强调的是,“道德与法治”是人的立身之本,是社会进步之基,是幸福生活之源。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儿童,如果缺乏“道德与法治”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能力,又如何真正走向令人期待的核心素养发展道路呢?“教妇初来,教儿婴孩。”无论学科知识还是学科活动,思想道德元素丰富多元,有情有义现象处处皆是,教师善于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认真打造“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教育模式,不仅有利于切实构建和谐的教与学关系,而且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激励与引领学生快速走向“求取真知、学做真人”的良性发展道路。正是由于这种实际认知,本文认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活动需要更多地关注人文教育关怀,更加强调“三基于三走向”教学观。即基于“立德树人”导向,从“教书”更好地走向“教人”;基于“课程意识”导向,从“教材”更好地走向“课程”,既可进一步体现其丰富内涵和价值意义,又能把思想元素点点滴滴地注入儿童内心,不断地释放并放大“养成教育”效应。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行为教育的策略性探究
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统一思想规范执法
一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
在全国政法机关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是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对政法队伍保持永远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政治本色,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提出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规律、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先进法治理念。在全国政法机关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检察工作、审判工作、公安工作和司法行政工作,是政法队伍和政法工作适应现阶段形势的需要,是确保政法工作社会主义方向的需要,也是切实提高政法干警维护社会主义法治能力的需要。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处在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方面,我们要用好这个机遇期,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因素还大量存在。改革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步暴露出来,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有的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社会管理、经济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容易滋生和诱发违法犯罪,导致刑事犯罪高发。同时,人民群众民主法治意识日益增强,需要通过司法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面临新形势,政法队伍和政法工作必须主动应对新挑战,积极适应新要求,尽快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防范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维护国家政治稳定的能力、公正执法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些,必须用科学、先进、正确的法治理念武装政法干警头脑,也就是说,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政法工作。
同时,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坚定不移地坚持我国政法工作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的需要。通过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综合国力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极大改善。但不可否认,市场经济利益法则也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在利益面前,政法干警思想上分不清私利与大义的界限,以手中的执法权力谋取私利,忘记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的重要使命,就会对社会主义事业造成损失。不仅如此,我们在学习借鉴国外法律制度和思想中的有益经验的同时,一些人对西方法治思想和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缺乏起码的政治鉴别力,有的甚至否定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造成了执法思想和执法活动的混乱。还有一些干警,受“左”的以及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创新意识不强、特权思想严重,依法治国的观念并没有真正牢固树立起来。对政法意识形态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任其发展,而必须正本清源——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统一政法干警的执法思想,保证我国政法工作社会主义性质不变质。
切实提高政法干警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能力,就需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经过“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以及教育整顿、规范执法行为等活动,政法队伍的总体素质和执法能力、执法水平不断提高。但不可忽视的是,执法不严格、不公正、不文明、不作为,甚至执法犯法现象,在政法队伍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还相当严重。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一些干警的执法理念不正确。所以,非常有必要从端正政法干警的执法理念入手,通过广泛深入的思想教育,让大家真正弄明白、解决好权从何来、为谁掌权、为谁执法、如何执法等重大思想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政法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能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无疑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契机。
大学生法制教育思考
一、加强大学生法制意识教育的路径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围。党的报告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被明确作为14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在党的报告中55次提到法治,[2]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法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和信心。高校在推进依法治校加强学生法制教育的进程中,一是要在学校各级党委中开展不同形式的法制教育宣传工作,形成自上而下的法制宣传氛围,从领导层面就要重视学生法制教育这一重要的工作内容;二是各级部门要采取不同的宣传模式开展丰富的宣传活动,对于学生自组织而言可以学校团委为依托开展不同的普法宣传活动,还可以邀请法律工作者或者专家来校开展法制宣传的相关讲座。(二)加强改进辅导员的法制思想教育工作。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法制教育的过程中无疑扮演着比较关键的角色,因为对于大学生而言,其价值观的形成除了来自于周围同学的行为和老师课堂教育影响以外,更多的是来自于朝夕相处的辅导员的教育和影响,辅导员不仅是大学生政治思想的引导者、生活方向的指引者,也是心理健康的辅导者。因此辅导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地位优势,在学生中长期开展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在日常的周末讲评和主题班会当中,辅导员要及时结合社会热点的法治案例,特别是一些在高校发生的大学生犯罪案例。在学生当中开展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所倡导的法治政策,培养学生的法制理念和法制意识。同时,辅导员还要充分运用现有的新媒体手段,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向学生和传递法制信息以便加强学生之间交流和师生之间互动,让法制教育的效果达到最佳。(三)优化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当前除了在专业的法学类高校配备有较为全面的法制教育人才以外,大多数的高校缺乏专业法制教育人才,甚至大多数的法制教育都是由思想政治课老师兼任,这样一来法制教育无论是师资的数量还质量上远远不够。因此做好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工第一步就要从优化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入手,这也是从源头上践行法制理念,建设法制校园的关键。[3]优化法制教育师资队伍,一是要从人才引进入手,学校要重视法制人才的引进工作,每年在人才招聘时要适当考虑法律专业化人才的引进指标;二是要对在校的法制教育者加大培训力度,增加每年的法制培训计划,鼓励在校教师深造和专业化学历培养;三是教师本身要注重自我能力的修养,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的教师,都要结合自己的教学领域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自我综合素质。(四)教师要改变传统课堂教育方式,强化基础法制课程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当前高校开设的一门思想道德以及普法教育的必修课程,甚至也是很多高校唯一的法制教育课程,其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老师课堂的教育和影响不断提高大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4]在现实的高校法制教育中,因受制于书本内容和课时限制,大多数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偏重课本理论的讲解,而忽略了与实际案例结合的环节,这样学生的接受和消化吸收的内容都非常有限,这样的法制教育其实是远远达不到效果的。因此,作为课堂教学主导的大学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课堂法制理论知识灌输思维,从较高的层面给学生树立法制目标将社会主义法制精神融入其中。在课堂教育当中除了书本的知识教育以外,教师还应该注重案例教学,学会“以案说法”,这样更加形象生动、深入人心,更能引起大学生的反思以及共鸣。
二、结语
高校应重视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因为大学生法制教育不仅是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在依法治校乃至依法治国的系统工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加强法学生法制教育一是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围;二是要改进辅导员的法制思想教育工作;三是要优化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四是教师要改变传统课堂教育方式,强化基础法制课程教育。
【参考文献】
[1]吴晨,房静雅.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中实践的有效路径[J].中国人才,2013,3
学校法治教育学术史考察探讨
摘要:法治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议题。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法治教育研究的发展经历两个时期:法制教育研究集中时期、法治教育研究集中时期。未来学校法治教育研究应关注学科逻辑,进一步拓展研究内容,合理借鉴域外经验,研究中国现实问题。
关键词:法治教育;法制;学术史
法治教育是我国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追溯法治教育的发展历程,经由对相关政策与理论研究的梳理,可以认为我国学校法治教育经历了从法制到法治的演变过程。本文对中国知网上自1978年以后对“法制教育”和“法治教育”收录的547篇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发现法制教育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80年,林秉申[1]首次介绍苏联的法制教育经验,到2014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以后,法治教育从学术论争走向政策,对法治教育的研究呈现井喷式发展。
1法制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成文法律相对较少,法制教育均是以单个法律的宣传教育为主。1978年以后国家颁布系列相关法律并下达普法工作指示,中小学校开设法律常识课程。该时期的青少年法制教育肇始于改革开放之初,社会处于变革时期及国家的法制恢复建设时期,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1.1法制教育概念的发展
谈论初中法制学习功能的思索
摘要:中学法制教育是论文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在对中学生进行守法与护法、权利与义务、诉讼与平等、民主与参与等意识渗透的同时,又发挥着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关键词:中学法制教育功能;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中学法制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国内外大量调查资料表明:年龄在13-18周岁的中学生正处在不良品德发生和违法犯罪两个高潮时期。这一特点决定了法制教育在提高中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方面有着重大意义。中学法制教育的主要使命是对中学生进行宪法和主要法律的教育,培养中学生学会利用法律保护合法权利,明确作为社会成员必备的社会责任,了解公民应尽的义务,增强守法意识。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法制教育虽然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教育活动一样,发挥着自己独有的教育功能,但在对中学生进行守法与护法、权利与义务、诉讼与平等、民主与参与等意识渗透的同时,又发挥着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中学法制教育的思想教育功能
中学思想教育主要是针对中学生进行的、包括世界观、人生观等的观念教育。法制教育对中学生正确人生观的确立和现代法治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它有一定的思想教育功能。
1、法制教育有助于中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