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案例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2 23:06:1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法制教育案例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法制教育案例

大学生法制教育思考

一、加强大学生法制意识教育的路径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围。党的报告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被明确作为14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在党的报告中55次提到法治,[2]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法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和信心。高校在推进依法治校加强学生法制教育的进程中,一是要在学校各级党委中开展不同形式的法制教育宣传工作,形成自上而下的法制宣传氛围,从领导层面就要重视学生法制教育这一重要的工作内容;二是各级部门要采取不同的宣传模式开展丰富的宣传活动,对于学生自组织而言可以学校团委为依托开展不同的普法宣传活动,还可以邀请法律工作者或者专家来校开展法制宣传的相关讲座。(二)加强改进辅导员的法制思想教育工作。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法制教育的过程中无疑扮演着比较关键的角色,因为对于大学生而言,其价值观的形成除了来自于周围同学的行为和老师课堂教育影响以外,更多的是来自于朝夕相处的辅导员的教育和影响,辅导员不仅是大学生政治思想的引导者、生活方向的指引者,也是心理健康的辅导者。因此辅导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地位优势,在学生中长期开展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在日常的周末讲评和主题班会当中,辅导员要及时结合社会热点的法治案例,特别是一些在高校发生的大学生犯罪案例。在学生当中开展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所倡导的法治政策,培养学生的法制理念和法制意识。同时,辅导员还要充分运用现有的新媒体手段,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向学生和传递法制信息以便加强学生之间交流和师生之间互动,让法制教育的效果达到最佳。(三)优化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当前除了在专业的法学类高校配备有较为全面的法制教育人才以外,大多数的高校缺乏专业法制教育人才,甚至大多数的法制教育都是由思想政治课老师兼任,这样一来法制教育无论是师资的数量还质量上远远不够。因此做好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工第一步就要从优化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入手,这也是从源头上践行法制理念,建设法制校园的关键。[3]优化法制教育师资队伍,一是要从人才引进入手,学校要重视法制人才的引进工作,每年在人才招聘时要适当考虑法律专业化人才的引进指标;二是要对在校的法制教育者加大培训力度,增加每年的法制培训计划,鼓励在校教师深造和专业化学历培养;三是教师本身要注重自我能力的修养,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的教师,都要结合自己的教学领域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自我综合素质。(四)教师要改变传统课堂教育方式,强化基础法制课程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当前高校开设的一门思想道德以及普法教育的必修课程,甚至也是很多高校唯一的法制教育课程,其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老师课堂的教育和影响不断提高大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4]在现实的高校法制教育中,因受制于书本内容和课时限制,大多数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偏重课本理论的讲解,而忽略了与实际案例结合的环节,这样学生的接受和消化吸收的内容都非常有限,这样的法制教育其实是远远达不到效果的。因此,作为课堂教学主导的大学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课堂法制理论知识灌输思维,从较高的层面给学生树立法制目标将社会主义法制精神融入其中。在课堂教育当中除了书本的知识教育以外,教师还应该注重案例教学,学会“以案说法”,这样更加形象生动、深入人心,更能引起大学生的反思以及共鸣。

二、结语

高校应重视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因为大学生法制教育不仅是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在依法治校乃至依法治国的系统工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加强法学生法制教育一是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围;二是要改进辅导员的法制思想教育工作;三是要优化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四是教师要改变传统课堂教育方式,强化基础法制课程教育。

【参考文献】

[1]吴晨,房静雅.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中实践的有效路径[J].中国人才,2013,3

查看全文

职业院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近年来,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职业院校在开展法制教育以及课程教学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基于此,首先介绍当前职业院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如何做好职业院校的法制教育做出简要探讨。

关键词:职业院校;法制教育;问题

大学生法制教育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培养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职业院校在开展法制教育以及课程教学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尤其是教育内容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必须对当前职业学院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引起足够重视。

一、职业院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1.法律课程形同虚设。在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前,法制知识的来源比较片面,学生只关注出现在应试考试中的知识,而对于其他的法制知识漠不关心。进入大学以后,这种知识的来源主要来自学校设置的政治公共课,政治公共课的设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设置法律基础教程,把法制知识单独拿出来传授给学生;另一种方式是设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先传授给学生相关的思想道德课程,然后在剩下的课时里传授法律知识,如果课时不够的话,往往会压缩掉法律课程,一句话带过。另外,讲课的教师基本上都是思想政治专业的老师,难以在法律问题上与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因此导致法律课程形同虚设,而学习本门课程的学生,大多数都是门外汉,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这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结合在一起,是造成我国大学中法制教育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2.法制教育应用性不强。一般而言,职业院校法制课程的教材都对我国法治建设方面的理论、法制思维、基本法律内涵作了详细的介绍和解读,这些对于大学生了解法制概念,引导学习建立法律思维都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对于应用性强的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的介绍则较为乏力。事实上,三大实体法和三大程序法对比理论法学、宪法而言,在现代大学生的生活就业方面的影响更大。首先,大学生要通过学习三大实体法,深入学习和领会法律对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制度安排、自身行为界限的厘定、自身权利和义务的实现,这样可以对大学生活和未来的工作生活安排形成法律指导思维;其次,大学生通过学习三大程序法,逐渐学会怎样正确行使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从而形成依法办事、尊重程序的良好习惯。但事实上当前的大学生法制教育过于注重理论、忽略实际,这导致学生无法应用自身学习到的法律知识去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查看全文

法制教育应用下的初中政治论文

一、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政治教育中也涉及有一部分的法律知识,但是因为有些法律内容晦涩难懂,一般的政治老师也无法完全理解初中政治课本中的法律知识,这些内容往往就被老师给忽略掉或者一笔带过,并被作为不重要部分列明。这样就导致青少年学生没法接受相应的法律知识,或者认为法律知识并不重要所以对此部分给予轻视,导致其因不知法而犯法,甚至有时候在自己的权益被侵害时,因不知法而不知如何保护自己,以致作出过激行为导致自己触犯法律从而锒铛入狱。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将来的建设者,应该接受一些法制教育,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初中政治教育虽然能够给予青少年一些法律知识,但是仅仅靠初中政治课本中的一些法律知识是不足够的。传统的政治知识中只教育我们要积极地守法护法,同犯罪行为做斗争。却没有教会我们如何守法护法,如何用法律同犯罪行为做斗争,如何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正是因为初中政治教育中法制教育的严重缺失,才使我们应当将法制教育与初中政治教育融合在一起,充实学生的法律知识,让学生理解明白法律知识,充分运用法律知识,在自己权益遭受损害时,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真正做到知法、守法、用法,不再因为自己的无知忍气吞声,不敢反抗犯罪行为,或者犯更大的错误,触犯到法律,导致自己人生的毁灭。

二、将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教育中的一些可行性方法

(一)更新法制教育观念。

教师和学生对法制教育的轻视和忽略是法制教育在初中政治教育中地位不高的主要原因。所以,要想让法制教育更好更快的融入初中政治教育,必须让老师和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法制教育观。要想树立正确的法制教育观,提高初中法制教育的力度,必须得更新法制教育观念。更新法制教育观念,可以以校园广播或者校园板报等方式进行,使学生和教师明白法制教育的意义和进行法制教育的一些方法。老师在以后的政治教育中必须得加强法制教育,把法制教育渗透到初中政治教育中,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法制知识,学会自我保护。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查看全文

中学生法制教育论文

一、中学生法制教育存在问题

加强中学生法制教育,提高学校法制教育的实效,对于推进依法治国和构建法治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当前学校法制教育现状与建设法治化国家的基本要求不相适应,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问题。首先,学校对思想品德课重视不够,法制教育落实不力。在很多校长包括一线教师眼中,思想品德课不是传统意义的主课,并且现在又是开卷考试,所以产生思想品德课谁都可以上,造成师资水平不稳定而且参差不齐。其中很多教师可能从来都没有接触过法律,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教学方法便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导致很多教师上课只能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教学,缺乏案例教学和课堂的灵活性,使思想品德课成了纯粹的知识讲授课,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可想而知,由此可见,通过思想品德课加强学生法制教育成为一句空话。其次,法制教育仅仅局限于校园和课堂之内。由于对法制课的重视程度和经费等原因,现在的法制教育仅仅局限在了校园之中和课堂之内,很少有学校能把学生带出去参加社会实践,造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脱节,不利于增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的有效形成。面对新的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法制教育工作,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学生法律素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二、加强中学生法制教育的策略和办法

学校加强法制教育,有充分的资源和人力保障,而且对学生从小进行法律知识渗透和行为能力培养,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大有裨益。实践中,我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等策略开展学生法制教育,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逐步形成了适应自身特点、促进学生发展的法制教育策略和模式。

(一)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立足于法律知识的蓄养和渗透

现行的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许多法律的内容,如《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内容齐全,案例充足,思想品德课就自然成为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而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学生普遍不感兴趣,甚至十分反感,学生积极性不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系统掌握法律理论知识,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就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首先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实践中,我采用“案例教学法”,设计“模拟法庭”,观看“今日说法”、“道德观察”等电视节目,这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讲“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一课时,作为公民应该对祖国的安全负有什么责任,应该怎样维护祖国的荣誉和利益?初中生认识有些模糊。为此我选择了“圣火维纳斯———金晶(用身体保护奥运圣火的残疾女孩)”事迹作为案例,在导入过程中,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大大强化了视觉效果,调动了学生情感因素,激发起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同时,设计讨论话题:“金晶事迹表现了一个公民哪些神圣义务”“你应怎样向金晶学习”等,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通过对案例材料的讨论,既能使学生明白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公民崇高的义务,又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如,在讲述“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一节时,我将课堂设计成“模拟法庭”,选举营业员、商场保安员、营业部经理、记者、消协负责人、仲裁机关负责人、法庭审判长、书记员等各一名。通过模拟训练将教材中“为什么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当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怎么办?”等问题迎刃而解了,教学效果比较好。这样在学生模拟的基础上,明白了作为消费者应该享有的权益,同时应该学会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查看全文

中职学校法制教育论文

一、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较差,由于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加上单亲家庭较多,个别学生性格极度叛逆,违纪违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学生因为家庭教育的长期缺失,养成了诸多不良行为习惯。有三种问题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尤为重视:(1)打架斗殴;(2)欺负弱小;(3)强借强要,此三种现象可以统称为校园欺凌。欺凌者会对受害者形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自2016年4月份以来,教育部联合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等9个部门下发了《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防治中小学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积极有效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切实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认真开展预防欺凌和暴力专题教育。

二、开展法制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是法制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的黄金期,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学生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烟台机械工程学校的技工教育处,每年把“法制教育”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课,并贯穿于各个学期,直至学生毕业。主要通常通过以下五种形式开展:(一)观看法制教育片。新生入学后,分三期集中组织观看《别让恶习染青春》《别让悔恨伴青春》《别让私欲毁青春》三部五集系列教育片。一方面,通过学习了解我国《预防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规定的青少年不应该有的一些不良行为,比如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盗、故意损坏财物等,从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以及所带来的危害讲起,加强正面教育引导。另一方面,影片中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从不同角度揭示了青少年是如何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通过生动的案例和震撼的画面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中吸取教训,做到防微杜渐,引以为戒。(二)召开法制教育大会。每学期由负责学生管理的领导召开法制教育大会,针对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入手,强调严防学生违背三条“高压线,”结合近期有代表性的法制案例,由浅到深,由点及面,全面开展普法教育。(三)聘请检察官和民警为学生做法制专题教育报告。每学期邀请一次驻地检察院的检察官和派出所治安民警为学生做一次法制主题教育。他们结合实践工作中遇到的典型案例,着重介绍与未成年人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几种常见的未成年人犯罪、远离珍爱生命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四)开展法制知识竞赛。开展“法制教育”竞赛答题活动。针对青少年容易发生的违法犯罪问题,采用填空、选择、问答等形式,结合实例制成学习提纲,印发到各班级学生手中,先由各班级组织学习,再随机从每个班级抽取4~6名学生参加竞赛答题,比赛极大限度地唤起了学生学习法律常识、争做法律标兵的热情,最终根据比赛成绩在技工教学处中评选出10个“法制教育”优胜班级、30名“普法活动志愿者”和50名“法制教育”先进个人。(五)开展以“法制教育”为主题的板报设计比赛。通报比赛,既丰富充实了班级文化建设内涵,又普及了法律知识,成为学校宣传阵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比赛最终评选出“法制教育板报设计比赛”优胜班级。

“勿以恶小而为之,小恶不改,积成大错”,通过一系列法制教育活动,极大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普及了法律知识,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做到了知法、懂法、守法,抑恶扬善,慎重交友,坚守法律底线,善于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而做到珍爱生命、尊重他人,团结友善、不恃强凌弱,做年轻有为的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查看全文

有关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的质量探讨

依常理,必备的法律素养应当是青年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条件。然而,现实中不断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各类违法甚至犯罪现象,却时刻提醒我们:高校的“法制教育”课并未让学生们真正懂法守法。曾备受媒体关注的马加爵杀人案、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农学系学生周一超凶杀公务员案等等,都成为大学生法制意识淡漠造成血案的悲伤案例。

造成大学生法律意识淡漠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学校法制教育的脱离实际现象可以说是重要因素之一。现在各高校中,一般都近乎统一地以开设一门《法律基础》来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而《法律基础》课的学时安排又较少,一般是本科生安排32个学时,专科生安排28个学时。由于课时少,所学内容又庞杂繁多,于是上课的教师为赶进度,只能是简单地进行一堆知识罗列;而学生,更是疲于应付,靠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师生都苦不堪言。

因此,探讨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何提高大学生法制教育的质量实属必要。

一、法制教育的地位要重新定位

我国目前的学校法制教育从性质上讲是从属于德育教育的,这一点从2002年10月25日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规定中可以直接看出。该文件明确规定:“学校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同时,国家教委1995年11月23日颁布试行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指出:“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随之,高校设置了统一规范的德育课程体系:统一的大纲、统一的课程设置、统一的教材(国家和省两级)、统一的课时要求,并作为各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课程设置分两类: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

查看全文

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论文

摘要:安全法制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大学校园建设等多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意义。对大学生开展安全法制教育,能不断地提升大学生安全法制意识,增强其安全法制观念,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构建良好的校园秩序。针对目前大学生的安全法制意识薄弱、安全法制教育的相关教学资源比较匮乏等问题,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的重要性,采取一系列相应措施来推进大学生的安全法制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重要性;措施

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重大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社会所面临的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大学生时刻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安全因素,这对高校的安全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十分必要。

一、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的状况

(一)大学生安全法制意识薄弱

大学生安全法制意识薄弱,是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前,高校的安全法制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摆在边缘化的位置。很多大学生认识不到安全法制的重要性,忽视了安全法制知识的掌握,加之高校校园相对闭塞,大学生接触社会有限,对社会的认识不够深刻,许多大学生缺乏基本的自我安全保护能力,欠缺相应的安全防范意识,其安全法制意识薄弱,导致一些危害大学生人身安全的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和谐校园的构建。

查看全文

高校学生法制教育强化措施

1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现状

目前在高校中较为常见的实践教育理念主要有模拟法庭、侦察与反侦查、现场观摩等,这些方法虽然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相关能力。但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法制教育过程中时,并没有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各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使各高校的教学程度不同,可能导致学生对法律的学习热情降低。同时,法制教育不同于其他课程教育,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法制教育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与结合,但大多数高校仅仅注重理论的传授却往往忽略了实践,使学生很难接触到实际的案例,理论脱离了实际,是教学效果明显降低。并且,一些高校教师的专业素质较差,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法学的兴趣。

2我国法制教育存在的弊端

2.1法制教育的理论化倾向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法制高速发展,高校法制教育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2005年,我国颁布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把法制教育作为高校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一部分,将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与法制教育合并为一门课程,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相关部门规定该课程为所有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将这一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使法制教育更加系统和规范。但目前这门课程带给高校的并不是法制教育的系统化和规范化,而是该课程在许多高校逐渐呈现严重的理论化倾向。高校法制教育仅注重理论规范化,导致理论与实际分离,法制教育变成了一项单纯的教学内容。学生对法律的学习仅仅在理论层面,大多数学生仅仅为了通过考试而学习。

2.2单一的教育形式

查看全文

法制教育进学校进课堂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存在途径单一、仍以课本教学为主等问题和误区,如何开展形式多样的全员育人活动,创设法制教育的环境,加强对师生及家长进行法制教育和宣传,采取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让法制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使法制教育成为常态化教学并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法制教育;途径研究

高职院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战场,法制教育并不乐观,一些高职院校学生违纪现象突出,校园暴力事件有时有发生,法制教育的途径单一,仍以课本教学为主。因此,在学校创设法制教育的环境,采取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积极探索让法制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全员育人活动,使法制教学成为常态化教学并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高职院校法制教育进学校的途径研究

1)每个年度至少开展一次领导干部集中学习,落实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制度。2)以学术讲坛为阵地,每个年度至少开展一次法律知识讲座。3)推进普法进课堂活动,每个年度每个班级至少开展一次普法宣传活动。4)以“12•4”国家宪法日为契机,在学院内部开展系列宪法宣传教育活动。5)开设法制教育专栏,刊登法制教育文章,运用观看影视资料、阅读文献、学习微课堂等手段,推进法律宣传进网络。6)组织学生参加一次国旗下遵纪守法宣誓仪式。7)举办一次法制图片展览。8)做好法治宣传教育环境布置,更新学院宣传栏,电子屏滚动播出法治宣传标语、影片等内容。

2高职院校法制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查看全文

中美青少年法制教育比较与启示

一、比较与评析:中美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体系范畴辨析

美国作为典型的法治国家,法律关系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美国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在法治化进程中通过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法制教育体系。中美两国国情的差异,使得两国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保障机制、教学体系和支撑体系上存在着诸多异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法制教育保障机制。法制教育保障机制是指在青少年法制教育理论基础的指导下,国家对青少年法制教育所提供的物质和精神条件的支持和保障。1.教育理论基础法制教育与其他许多政治主导的青少年活动一样,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和导向性。中国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理论基础既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法治观和人权观等哲学思想,又深刻地融合着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法治价值、法治文化和法治体系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理论基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也决定了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即“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客观要求[1]。美国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是在公民教育体系下进行的,旨在培养合格的、能够参与到民主生活中、尽到公民责任、以实现公民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美国公民。美国青少年法制教育以民主与自由理论、社会契约论和三权分立学说等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和“平等”思想为基础,通过带有迷惑性和隐蔽性的“公民教育”“法制纪律教育”等形式培养青少年的资产阶级法律意识,使其成为具有“美国式民主”的责任公民。2.法制教育专门机构中国青少年法制教育由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综治办和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共同组织和领导,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等指导性文件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同时,教育部还成立了“教育部全国教育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国教育系统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要求、任务和保障体系进行领导和统筹规划。美国青少年法制教育历来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为预防、控制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美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国防教育法》《综合犯罪控制》和《安全街道行为法》等法规,并于1971年成立了少年司法与犯罪预防办公室(OfficeofJuvenileJusticeandDelinquencyPreven-tion),其目的就是在青少年法制教育经费、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方面,为青少年公民教育特别委员会、公民教育中心/自由社会的法律项目、街道法/法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所、宪法权利基金会、菲利普阿尔法三角洲法律联谊会等五部门提供指导和帮助[2]。(二)法制教育教学体系。由于中美两国国情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两国在法制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等方面也迥然不同。1.教育目标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加强青少年对宪法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法治思想的深刻领会;二是培养青少年的法治观念、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使其能够践行法治、明辨是非和规范行为,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三是引导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和价值认同,提高依法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美国青少年法制教育形成了较为隐蔽的带有政治性的公民教育。美国法制教育的早期目标只是为了让青少年了解美国法律制度,普及与国家政治体制、政权组织形式有关的法律知识[3],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确立了强调“培养美国公民”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即在自我实现的目标上,强调自我价值,崇尚个人主义和自我奋斗,注重修养、道德、纪律、创新与发展;在公民职责目标上,培养具有爱国主义、责任担当和守法精神的“美国公民”,即明确对国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成为合乎社会政治制度要求的“责任公民”。2.教育内容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内容设置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内容的知识取向性。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各种法规法条的主要概念、重点、难点和关系的归纳和梳理上,内容空洞,悬浮于空,过分追求法学知识的教育和输出。二是内容的广泛性。青少年法制教育内容杂而广,囊括了宪法和民法、刑法等各种基本法,还渗透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各种社会治理法,其内容几乎囊括了政法院校学生的所有专业课程。三是内容的交叉性。青少年法制教育内容的层次性不突出,理论深度挖掘不足,存在着明显的交叉重合,“知识补课”现象突出。美国青少年法制教育内容价值取向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内容取向的政治性、权威性。尽管不同阶段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内容千差万别,但突出的内容导向是以法律价值观引导学生,使其遵守法律,传承美国法治文化,成为合格的美国公民。二是内容的现实性。美国中小学法制教育内容侧重将法制教育与美国社会背景、政治制度等融合起来,强化其对美国民主制度、法治文化以及公民与政府、社会的关系的了解、认同和接受。例如,美国小学四年级的社会学习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美国政府的机构设置、总统、政治与改革等问题[4]20。三是内容的不统一性。由于美国各州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法制教育内容上可根据各州实际情况和教育计划,因州制宜。3.课程设置长期以来,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定位模糊不清,对于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关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仅在中小学法制教育中开设有《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附属课程,使得法制教育处于从属或依附地位。随着我国全面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教育部会同司法部将上述课程统一改为《道德与法治》,增加了法制教育课程的独立性、专门性以及针对性。美国在不同阶段开设有专门的青少年法制教育课程,将美国的社会生活和民主政治等内容融入到法制教育课程之中。在中小学阶段,主要讲授与社会生活和国家制度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重在启发和引导学生,如《法律与你》(TheLawandYou)、《妇女、法律和社会》(Women,LawnandSociety)课程[5]35。在大学阶段,美国部分州规定高校必须开设《美国宪法》《美国政治制度》和《制度—社会的结构》等法治课程,灌输美国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4.教学方法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以完成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填鸭式、灌输式和说教式的课堂教学方法为手段,很少引入案例教学、诊所式教学,法制教育演化成了记笔记、背笔记、考笔记[5]。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自身的主导地位,弱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一种“自我意愿”与“他人要求”的隔阂。美国青少年法制教育课堂教学采取案例式和互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将社会热点和真实法律案例融入课堂教学,通过案例剖析和共同探讨,将专业性的法律内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讲解和阐释,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同时,教师通过角色扮演、合作学习、模仿审讯和上诉等方式,给予学生表达锻炼的机会和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促进学生法治意识和相关技能的形成。(三)法制教育支撑体系。中美两国青少年法制教育在法制教育支撑体系(即传播载体利用和实践活动养成)上也存在着异同。1.传播载体利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中国青少年法制教育逐渐渗透了现代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元素,形成了政府单位一体、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构建起了集普法网站、“两微一端”平台和法制教育基地为一体的线上线下的传播渠道,如教育部建设的“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开通的“青少年普法”微博账户、运营的“青少年普法”微信公众号等。地方学校和社会组织也建立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和法律援助中心等。美国以大众传媒为介质,借助报纸、广播、电影、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宣扬其政治观、法律观[6]。美国也十分重视网络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作用,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官方到民间的法制教育网络,便于教师和学生及时获取丰富的法制教育资源。同时,美国还积极开发和建设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进行虚拟教室教学,突破了时空的局限,为青少年法制教育提供了诸多新途径。2.实践活动养成当前,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主要还是以课堂教学、法律知识讲座、校园宣传为主,课外实践还未真正落到实处。尽管课外实践在法制教育中逐渐得到重视,但存在着形式单一、实效性差等缺陷,模拟法庭、参观司法机关等实践活动流于形式,无法成为支撑学生法治能力培养的有效工具。美国青少年法制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第二课堂”,以行动和实践提升学生的法律认知水平。美国青少年法制教育除课堂教学外,还将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一应用到组织学生到法律事务所、警察局、司法机关和社区等活动中,让他们亲自感受法治程序,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同时,教师还经常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法庭”,进行现场实践训练,旁听当地法院审判,引导学生根据所学法律知识进行实际案例分析,进而判定法官定罪量刑是否公正、合理、有据[7]。

二、现状与反思:中国青少年法制教育不足的多维透视

。通过对中美两国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比较和评析,可以看出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合力和教育模式上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一)教育目标的片面化和理想化法制教育作为一项政治思想性、理论知识性和价值引导性很强的育人形式,进行知识武装、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是其核心要义。当前,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目标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法制教育目标的片面化。在青少年法制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和要求,过分强调法律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学习、认知和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法治意识、法治精神、法治信念和法治能力的培养和教育。这种重知识传授而轻信仰教育、重灌输而轻沟通教育的教育理念,在无形中设置了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鸿沟。二是法制教育目标的理想化。法制教育偏法律知识宣传和重守法教育,这种即时性和分散化的非常规教育,在我国德育、政育和法育“三位一体”的公民教育的架构中处于弱化地位,对于公民品德和公民意识的培养难以适应“全面依法治国”“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的时代需要。(二)教育内容的附属化和浅表化。当前,我国各阶段的学校教学中都安排了相应的法制教育内容,但仍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教育内容的附属化。纵观我国中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大学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法制教育缺乏必要的独立性,更多的是采用道德教育的内容,强调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并行开展[8]。这不仅导致法制教育的独立性丧失,难以做到常规化的宣教,也使得其与道德教育在知识体系上相错讹,价值导向上相矛盾。二是教育内容的浅表化。青少年法制教育在内容体系上局限于对宪法、刑法和民法等法律规章制度的罗列和梳理,内容陈旧,更新速度慢,教师在讲授法律知识时,往往把逻辑化和体系化的法律知识肢解得支离破碎,导致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难以紧跟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步伐,也难以适应学生法治素养发展的现状。(三)教育方式的机械性和形式化。青少年法制教育离不开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的双管齐下,但当前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模式存在着两大通病。一是教育方式的机械化。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过分强调和遵循教师动(讲)、学生静(听)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单调乏味的教学形式激化了学生的厌恶感,严重挫伤了学生学法的积极性。二是实践活动偏向于形式化。现阶段,各级各类学校常常会组织开展各种校园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但是由于学校与社区、司法机构和公安机关等部门相互配合的体制机制还不够系统和完善,活动过程费时费力,使得法制教育实践活动流于形式,也就难以形成常态化。

三、启示与借鉴:建构完备的青少年法制教育体系

(一)追求教育目标的多维性和具体化。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核心是通过外化教育与自我认知和实践,来实现青少年对法制的理解、把握、认同和接受,从而养成良好的法制素养。因此,一要追求教育目标的多维性。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学生自我实现目标上,更加关注学生对个人尊严、权利义务、责任意识和礼义廉耻等品行的自我修养;在公民职责目标上,着重考查学生对宪法和法律基本内涵、法治思想文化和法治价值导向的尊重、认同和践行。二是要追求教育目标的具体化。要从公民教育的角度出发,强调法育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德育基础、政育主导和法育支撑相互协调和相互补充的结构性育人格局。(二)强化教育内容的独立性和深层性。法制教育内容是青少年自觉地将法治入脑入心入行的关键,为此,一要强化教育内容的独立性。要明确法制教育与德育的学科属性,改变法制教育从属于德育的现状,将法制教育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编写专门的法制教育教材和辅导读物,如《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青少年看图学法律》等。二要强化法制教育内容的深层性。法制教育内容要紧跟我国新时代法治国家建设和青少年思想、生活实际的转变,将宪法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和社会中鲜活的案例与法律知识相融合、相衔接,把法制体系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充分挖掘出来,确保学生对其全面理解和把握。同时,教师要加强内容的整合,实现内容的深层、集中、系统,保证知识体系的逻辑性和完整性。(三)实现教育方式的灵活性和实质性。对于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而言,教育方式是开展教学活动和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因此,一要实现教育方式的灵活性。教学活动需要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8]。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状况结合起来,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和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建立师生互学、角色互换的互动教学机制,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实现育人“细无声”。二要实现教育方式的实质性。要将法制教育“第二课堂”真正落到实处,通过举行法律讲座、辩论赛等校园主题实践活动,以及到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现场听审、暑期法制调研、进社区宣教等活动,建立起学校与司法机构和社区等部门相互配合的体制机制,并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效果作为重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评范围,以促进学生学习和践行法律的实效性。青少年法制教育过程并非是静态的线性发展过程,而是动态的非线性过程。随着新时代我国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青少年法制教育会不断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汲取他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可以为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提供软支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