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实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7 21:16:1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翻译实训总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翻译实训总结

略谈商务英语实训基地建设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面临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上取得了较大进展,但通过参观学习和实地调研,笔者发现商务英语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上还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

1基地规模偏小且数量少商务英语专业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涉外经贸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行政助理、商务翻译、外贸业务员、跟单员等。而一般外贸企业或进出口公司规模都较小,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及资金使用都比较有限,无法投入过多的精力参与基地建设;同时,尚不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导致企业热情不高。这些导致商务英语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规模都普遍较小,且数量偏少。

2实训周期长导致受益学生面偏窄除了基地规模小、数量少外,外贸企业的工作性质决定商务英语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也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实训要求。在一般外贸企业,进出口贸易的绝大部分甚至全部流程基本都是由同一个人完成的,而且通常需要1至2个月。如此计算,如果每批安排5位学生进入基地实训,即使寒暑假包括在内,每学年也只能满足30位学生的实训要求,而这显然是不够的。

3教学计划与生产计划矛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兼有教学实训功能和产品生产功能,然而学校的教学计划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企业的生产计划是随着市场波动变化的,不同的属性导致两者之间经常出现矛盾。

4欠缺有效的实训组织模式导致管理松散“引企入校”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有些基地将企业引入学校后,对实训项目开发、实训组织与管理等缺乏规划与创新;同时,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使得企业重生产轻实训,忽视了对学生的指导与管理。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训效果。

查看全文

基于泛在网络环境的工作坊式教学

摘要: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翻译》课有必要引进“工作坊”式翻译课堂教学。所谓工作坊,既包含了静态场域概念,又涉及了动态过程意义,即一群从事某项工作活动的人聚集在一起,就具体的工作任务展开讨论、调查、分析、提出方案,并通过坊内成员的不断协商,最终议定某个方案的一连串活动的过程。工作坊式教学因为强调了学习内容与工作任务的关联,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职场式“做中学”。泛在化的学习环境与教学资源促进了课堂内外交叉联动,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突出了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教学模式体现了“互联网+”时代教育领域的数字化、信息化发展,为高职院校的职业化道路开辟了更为高效、多元的路径。

关键词:高职教育;商务英语;翻译工作坊;泛在网络环境

随着贸易全球化的推进,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愈发旺盛。中国翻译协会在行业发展报告中指出,全国语言服务产值保持良好的持续增长势头,提供语言服务企业的数量逐年递增,且涉及的翻译服务领域呈多样化发展态势,涉及最多的主要有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和政府外宣等。虽然市场上以各种形式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很多,但受过专业训练的,且能够胜任大型国际商贸、会展等口译任务的专业人才却是凤毛麟角,且主要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因此,如何提高国内翻译从业者的整体水平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高职院校作为应用性人才培养基地,肩负着向社会输送市场化、职业化翻译人才的重任。本文以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为例,剖析了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构建工作坊式翻译教学,并探究如何利用泛在化的网络环境与信息技术开展翻译工作坊,以促进课堂内外交叉联动,提高翻译教学效率。

一、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江浙一带从事翻译有关工作的主要集中于中小型涉外企业,业务涵盖外事、会展、旅游和经贸等领域的翻译实务,具有较强的功能性和专业性。大部分企业需要对刚入职的毕业生进行一段时间的再培训,以帮助他们熟悉商务翻译的工作环境与工作过程。但这让目前的高职教育有些尴尬。通过相关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以及课时安排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脱节。

(一)教学内容

查看全文

高职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模式

摘要:长江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培养跨境电商人才作为商务英语专业主要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跨境电商行业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调整了专业课程的设置,并且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方面作出了一些尝试。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团队在课程教学模式方面积极进行了探索,采用由“项目教学”“课赛结合”“课证融合”组成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课堂活动与数字化课程平台紧密结合,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实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跨境电商;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模式

近年来,跨境电商行业飞速发展,对综合素质较高的外语外贸类人才的需求较大。因此,跨境电商行业成为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的新渠道。在这种形势下,部分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开始向跨境电商方向转型,在培养“互联网+”时代的跨境电商人才方面作出了一些尝试,探索将英语技能课程与跨境电商课程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在课程体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实现语言技能、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三方面的深度融合。跨境电商行业与传统外贸行业之间存在差异,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存在差异。跨境电商行业的从业人员除了需要具备基本的英语应用能力以外,还需要具备运营跨境电商平台的能力,以及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自2016年以来,长江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培养跨境电商人才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跨境电商行业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调整了专业课程的设置,并且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方面作出了一些尝试。

一、商务英语课程介绍

长江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采用“双语融合、双核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英语语言+商务技能+职业素养”金三角课程教学体系。作为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商务英语课程在学生跨境电商职业能力培养和跨境电商职业素质养成方面起主要支撑作用,商务英语课程的具体功能是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跨境电子商务运营专员等工作岗位,培养学生在跨境电商平台上灵活运用英语进行运营的能力。商务英语课程的知识目标是掌握基本的商务概念、跨境电子商务运营专员工作岗位各项工作任务中的常用句型、常用商务文体的特点和语篇结构。技能目标是培养学生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方面的能力。素质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中英文书面表达和口头沟通能力、获得剑桥商务英语初级证书(BEC)证书、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团队制定了课程建设规划和课程建设方案,课程建设规划科学合理,课程建设方案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并具备了实训室和教学资源等保障条件。在课程内容方面,通过企业调研、访问招聘网站、实习反馈、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方式确定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而确定课程内容,明确每个学习项目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在课程资源方面,商务英语课程的资源包括由剑桥商务英语考试委员会指定的教材和参考书、商业周刊、财富、哈佛商业评论等网站资源、商务英语网络教学平台。课程资源比较丰富,能够基本满足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的需要。在课程教学的改进方面,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团队对照商务英语课程的建设目标,结合学校的期中教学检查自查表、学生作业、教务系统中学生评教结果,每学期定期开展的听课评课教研活动,不断优化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教学。

二、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国际商务函电教学改革论文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选择

针对当前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发展和应用以及用人单位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采用的是“兼职式”的培养模式,即学校与外贸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学生通过阿里巴巴等外贸交易平台,代表外贸企业同外商进行的交易磋商。参加校企合作项目的学生是双重身份,学生既是在校生,同时又是外贸公司的业务员,学生按正常的教学安排上课,课余时间学生以外贸公司业务员的身份在外贸交易平台上与外商进行业务沟通,外贸公司的业务。这样,既不影响正常的学制安排,又充分实现了学生与实际工作的真正接触。学生在课余时间所从事的实际业务,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就是课堂教学要研讨、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非“工学结合”条件下的《国际商务函电》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在《国际商务函电》课的教学工作中,不少高校也注意与实践相结合,但是,建立在“工学结合”基础上的教学组织与实施效果与非“工学结合”基础上的教学组织与实施效果还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

(一)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虽然非“工学结合”的普通教学中也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来组织教学,强调与实践相结合,但是没有“工学结合”的教学环境为依托,不能使学生深刻认识本讲内容在实际工作的具体运用和真正的实践意义,也不能感受到在实践工作中哪一块儿是重点,什么地方易出问题等。因此,在“工学结合”的条件下,有必要在对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使其与“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更相符,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更紧密地相结合。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虽然非“工学结合”的普通教学在讲解写作理论后,也讲解多封样本信函,但这些样本信函并不是现实工作中的全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教材所讲解的规范理论之外的种种问题,这也正是当今不少高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学校教育中所传授的知识与实际工作仍存在脱节,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更新改革课堂教学内容,将学生作为外贸公司业务员所从事的实际业务置入课堂教学的研讨中,课堂是商场业务的一部分,商场业务是课堂的一部分。课堂教学与研讨的部分内容即是与本地外贸企业有关的产品和实际业务。

查看全文

IPCI教学模式在商务英语笔译的应用

[摘要]在商务英语笔译课程中科学系统地运用“案例先导、项目推进、工学结合、做学合一”的教学模式,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工作过程,锻炼了学生的实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IPCI教学模式;商务英语笔译

有调查数据表明,在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大多在中小型企业或外贸行业工作,其日常工作任务有80%是需要具备翻译能力才能完成的[1],其在校学习期间在翻译方面接受系统、专业训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商务英语笔译是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课程,是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商贸、物流、金融、经济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翻译、文员、操作员、业务员、秘书、助理等岗位职业能力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开发学生职业能力为重点,旨在充实学生的商务知识,培养学生对实用文本尤其是商务文本的理解及翻译能力。学习了商务英语笔译课程,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一定能够准确地理解和翻译商务文本,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灌输偏多,文本难度偏大,学生消极被动,课堂气氛沉闷。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上课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得不到有效提高。因此,本课程组经过不断改革摸索,实施了“案例先导、项目推进、工学结合、做学合一”的教学模式。笔者从以名片“名片的翻译”这一专题为例对此教学模式进行剖析。

1IPCI教学模式

IPCI(案例先导、项目推进、工学结合、做学合一)教学模式。商务英语笔译课程的设计应考虑市场需求,重视学生主体,深挖课程特点,强调工作过程,加强做学合一,深化工学结合,推行“案例先导、项目推进、工学结合、做学合一”的教学模式,具体表现为:1.1I:IntroductionbyCaseAnalysis案例先导课程主讲教师积累了来自行业企业的丰富教学资源,如大量的名片、公司简介、产品说明书、外贸及物流合同与单证、广告、求职简历等等。从这些资源中筛选出有代表性的例子,经过整合形成案例库。在每个专题的教学中,由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一个中英对照的翻译案例,供学生分组而成的“翻译坊”分析这种文本的信息结构、专业术语、常用句式、惯用缩略语等等,讨论其中存在的翻译错误和不足并进行改正。1.2P:PropelmentbyProjects项目推进教师将每个专题按照工作过程设计为若干个项目,复杂的项目可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个子项目,交由学生组成的“翻译坊”完成。在项目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情况和变化,学生也可能会有各种疑问和困惑。教师对学生及时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引和辅导,用科学的评分标准对其完成效果进行评判。1.3C:CombinationofLearningandWork工学结合学生通过商务英语笔译课程的学习,在积累商务知识、提高翻译能力、培养良好素质的同时,还在广交会、展会公司、各酒店等校外实训基地以及翻译公司、我系的恩成翻译工作室等地承担专项翻译任务,提前适应工作岗位,熟悉岗位职责,锻炼翻译技巧,提高翻译能力,寻找学习上的不足,促进课堂学习,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将其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进行有机结合,学习的同时,交叉进行企业实践,达到工学结合的目的[2]。1.4I:IntegrationofLearningandDoing做学合一作为实操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商务翻译笔译固然应让学生“学”到初步的翻译理论、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各种翻译技巧策略,它还更加强调“做”,让学生通过课上课后完成一个个项目,通过在校外及校内实训基地及其他企业兼职或实习,一面学,一面做,从做中求学,求得实践能力的培养及知识技能的完备,通过“做”完成岗位职责,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真正做到“手脑并用”“做学合一”[3]。采取“案例先导、项目推进、工学结合、做学合一”的教学模式后,商务英语笔译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其从事国际商务一线工作所必需的商务知识和翻译技能,有助于获得相关翻译资格证书,提高其全面工作能力,通过“翻译坊”翻译实训以及在学院翻译工作室和校外企业兼职或实习,边学边做,查漏补缺,提前适应公司工作环境及人文环境,培养学生在国际商务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团队精神、职业意识、职业习惯与职业操守,提高学生的敬业精神及综合素质。

2以名片翻译专题为例具体阐释该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查看全文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本文以南京晓庄学院与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开设的商务英语3+4合作办学为例,结合商务英语专业特点,对中职本科衔接项目中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课程一体化建设进行了分析,指出两阶段必须设置既各有特色又前后衔接的培养目标;同时,七年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也应遵循“横向模块化”“纵向层次化”以及“突出实践化”的原则进行贯通设计。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是保障商务英语专业中职与本科分段贯通培养项目质量的根本。

关键词:商务英语;中职;本科;3+4合作办学

中国的职业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处于较为尴尬的地位,一方面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新常态”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使得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但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在现实中却由于我国“重学轻术”的传统思想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有限、人才出路狭隘、以及办学条件薄弱等原因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认可度较低,基本游离于传统主流教育体系之外。《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中提出,“当前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因此,改革现有的职业教育模式已刻不容缓,国务院,教育部等部门分别对此出台了相关指导意见和政策,大力倡导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职业教育改革,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2012年,江苏省首次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力图贯通中职、高职以及应用型本科教育,改变职业教育断头路现象。至2016年,试点项目数量从开始时的71项发展至616项。由于各个学校办学环境不同、定位各异,每个专业又有着不同特点,项目的开展既是学校与专业发展的机遇,又面临很多挑战,合作双方都是边摸索经验,边总结教训。2014年南京晓庄学院与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开设商务英语专业3+4合作办学,隶属于“江苏省教育厅中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3+4’分段培养试点项目”,前段与后续专业均为“商务英语”。项目运行两年多以来,中职阶段招收了三届共165名学生。本文即以此合作项目为例,结合笔者在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意图探讨中职本科衔接项目中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课程一体化建设研究,这两点也是中职与本科衔接培养项目质量的根本保障。

1.明确衔接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商务英语本身为商务与英语相结合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仲伟合等,2015),要求学生掌握相关商务知识与技能,以及英语文化知识和语言技能。基于商务英语的专业特点,结合对行业的调研、企业的走访和对毕业生的调查,两校邀请企业专家,经沟通商讨共同制定了既各自独立、又衔接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提出: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中起到“基础性作用”,注重基础型技能培养。在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原则下,商务英语专业中职阶段需培养的是既掌握对外经济贸易和商务理论基础知识,又具有一定专业英语水平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技能型初、中级专门人才。而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协作组制订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试行)给出的定义,本科阶段“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英语基本功扎实,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掌握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国际商法)等相关基础理论与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的通行规则和惯例,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能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结合这一商务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培养目标国家标准,3+4分段衔接培养出的学生更应强调商务应用、外贸操作等实践能力的加强,以及较高的社会适应性,其思辨和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集成性创新,而非学术理论创新。中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技能型实用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则是高层次、应用型、管理型人才,是现代企业急需的专业人才(杨铎等,2016)。总体来说,商务英语3+4项目的中职阶段既要考虑学生未来升入本科所需要具备的知识和素养,又要兼顾部分可能无法继续升学的学生就业时必需的文化与技能,其培养目标是在夯实学生语言技能应用的基础上培养商务专业核心技能与素质,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满足升本转段需求和中职毕业后承担跟单员、商务助理等阶段性、基础性工作的就业要求,即“升学有基础,就业有技术”。而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应该既重视英语语言能力的加强提升,也着力于培养具有良好国际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对外商务及外贸业务整体流程和操作能力,具有创新、创业和管理能力,具备较高综合文化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可担任外贸专员、商务管理、商务翻译、涉外谈判等相关工作。

2.设置衔接课程体系

查看全文

商务英语口译教学研究

近年来,高校在进行一系列的课程教学改革,强调以“项目导向”为基础,将工作任务教学作为驱动力,考虑职业岗位实践需求情况,按照外贸商务项目流程开展口译教学活动。项目导向教学方式是将完整的商务项目划分为几个小项目,在每个项目之下又设置相关的任务,教师便有效地组织学生完成商务项目。在项目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机结合课堂理论知识以及实践,促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得到充分地发挥,最终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商务英语口译的发展背景

随着国家大商务的发展,商务英语的作用作用逐渐地突显出来。商务英语是英语语言以及国际商务的交叉学科,在口译训练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商务口译英语技能需要相关人员具备高超的英语语言能力,同时还需要掌握相应的商务专业知识。高质量的口译是翻译人员在语言知识体系以及非语言知识体系中相互发展过程中所作用的结果,基于商务英语口译的重要性,探讨在繁复多元的影响因素下找到有效地提升英语口译教学效果的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具有很多研究口译的课程,但是何如培养适应国际社会发展的商务英语口译人才仍是重点问题。就当前而言,我国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包括课程设置问题、学生缺少实践机会以及课程设置问题,这些都导致商务英语口译人员专业素质不高。而一方面国家对口译人才的需求要极大程度地增长,因此,这给高校人才培养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如何培养合格的口译人才是高校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商务英语口译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缺少实践机会。在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课程设置更加注重理论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这种课程设置方式不利于培养技能型人才。就当前而言,专业基础课程。公共课程以及专业理论课,这是大学商务英语专业三个常用的课程模式。有些学校更新了这些模式,并加上了专业技能实训课程,但是这些实训课程几乎都需要在最后一个学期才开展。这促使商务理论课程与商务实践操作课程人为性地区分开来,不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二)商务英语口译教材不合理。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其要求高校商务英语口译教材的内容也相应地改变。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校商务英语口译教材没有有效地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没有及时地更新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创新。显然,这种教材落后于社会发展速度,不能与时俱进,这必然会影响学生商务英语口译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商务英语口译教材缺乏统一性,也不利于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三)商务英语口译教学方式单一。教师在讲解商务英语口译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仍然采用汉语讲课,学生将其翻译成英语。或者,教师播放汉语拼音,学生直接翻译,教师最后进行点评。这些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且枯燥。在课堂学生中,班级规模大,学生人数比较多,而课堂时间是比较有限的。因此,学生开口说话的时间相对较少,学生会将记录正确答案作为上课学习的主要目标。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过多地重视知识的授受,而没有充分地发挥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媒体的作用,学生也难以在有效的时间内进行口译锻炼。基于此,教师在商务英语口译教学课堂采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式,以项目教学为依托,将教学过程划分为几个项目来完成,并在设计方案过程中应用项目教学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进行英语口译实践。借助这样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地提升学生英语口译技能,促使英语口译教学效果提升。(四)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在学生英语听力、英语语法、英语写作等基本能力的基础上,促使学生的英语口译能力提升。通过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促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口译的技巧,能灵活地应用英语完成生活接待、导游工作以及简单或者一般性的商务会议。英语口译专业的学生的求职方向主要包括商务、物流、外贸、旅游以及外企等,其对人才的综合性要求比较高。英语口译人员需要熟练地掌握英语语言,其听说读写译的能力都处于较高的水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完全地胜任口译这项工作。上述所说的5项技能是口译工作人员必须要熟练掌握的技能,缺一不可。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学生能一次性记住的单词大概具有250个单词文本。与此同时,学生能够使用比较准确的中文或者英语进行口译。商务口译英语属于一项综合性的课程,其中包括了英汉综合应用能力、口译技能以及商务基础知识等。只有当学生熟练地掌握了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情况下,学生的商务英语口译能力才能极大程度地提升,最终提升自身的英语口译能力。开设商务口译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尤其是要提升学生商务口译方面的能力。当学生认真地学习商务英语口译知识,学生的口译记录方式,商务英语词汇量以及其知识面等会极大程度地提升,最终能够胜任商务英语口译这份工作。商务英语口译课程开展的重点是促使学生在各个不同的场所以及各种情况下,学生都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自如地进行口头翻译。但是口译英语教学的难点主要包括:学生只有熟练掌握了英语语言知识,并具备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还需要掌握其他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提升自身的英语口译能力,在消化其他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提升口译能力。口译能力是学生语言能力、知识素养的综合体现,加大了对学生素质的要求。同时,学生的时间比较有限,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相对较多。因此,合理地分配时间进行口译英语学习成为难点问题。

三、项目导向法的基本概念

查看全文

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改革论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中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国际贸易、对外商务活动日益频繁,对商务英语人才数量、质量要求日渐提高。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个分支,商务英语在语言基础上广泛涉及经贸、金融、法学、商标及广告等多个领域。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兼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翻译活动并非简单地将文本向目的语言进行转化,还要充分考虑到文本的文化内涵、文体风格以及商务特征。本文拟在分析商务英语翻译课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寻翻转课堂模式下,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改革的新思路。

一、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对河北某省属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调研及对近年来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文献的研究分析,发现目前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我国对外商务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对外语基础扎实、同时精通国际商贸知识、熟悉欧美国家文化的高素质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从质量上不能满足社会及用人单位需求。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过于突出理论

商务英语翻译文本主要有商务信函、商务合同、产品说明等,讲究措辞严谨、文体规范、表意清晰。从句式上看,商务英语翻译文本的句子以长难句为主,句型结构层次复杂、修饰多。因此,商务英语翻译的许多教材和课程都花费相当篇幅和课时用来讲解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一方面,这些内容和英汉互译课程、英语口译课程有所重叠,使得本来就课时不足的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更加捉襟见肘,另一方面,艰深的翻译理论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参与度。

(二)教学方法单一化

查看全文

旅游英语模块式教学法

旅游交际英语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主要专业技能基础课之一,是从事旅游业服务工作的一门必修课。内容涉及和旅游密切相关的酒店方面的知识以及我国的饮食文化和主要旅游景点的介绍;旅行社的职能、酒店的入住、丰富的饮食文化和各省主要景点的介绍四大层面的知识性内容等,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较强的旅游行业英语口头表达的能力和旅游应用文写作能力,能正确使用英语为外国游客服务,具有用流利的口语向外国游客介绍我国灿烂的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以及从事旅游服务交际的能力。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应用为目的,突出适用性和针对性,重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课堂讲授应结合实际强化训练,并可借助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实践模拟教学,分模块对学生进行训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更应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旅游交际英语应该说是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而出现的一门课程,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逐渐得到成熟完善,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逐步增强,在世界上影响力的扩大,有着悠久深厚文化底蕴和名山大川众多的中国,越来越吸引世人的目光,愈来愈多的外国游客纷至沓来,想一睹这位东方巨人的俊美风采。英语作为和外国游客进行交际的工具之一也越发受到重视。众多的高校设有旅游管理或涉外旅游的专业,当然旅游交际英语是这些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旅游管理专业和旅游交际英语这门课程算是发展起来了,但是受师资所学专业的限制,几乎所有从事旅游英语教学的教师都是英语专业出身,尽管在教学过程中旅游方面的知识得到了充实,但是没有探索出一条旅游英语独特的、适合的教学之路,大多在沿袭大学英语传统的授课方法,词汇-课文-语法,学生更没有感觉到自己是在学和自己专业密切相关的旅游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更是无从谈起。基于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应用能力出发,提出并着手实施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使理论教学系统深化,实训教学和理论教学相融相通,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知识够用为度”来架构专业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上突出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此对旅游英语的教学进行模块化是响应和实施课程改革的体现。本文就本门课的模块化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一、旅游英语模块的划分

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旅游英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七个模块:①旅游预订和入境(TourReservationandArrival);②宾馆住宿(Accommodation);③饮食文化(FoodCulture);④观光(TouristAttractions);⑤购物(Shopping);⑥中国文化瑰宝(PearlsofChineseCulture);⑦离境(Departure)。

二、根据不同的模块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旅游预订和入境(TourReservationandArrival),本模块和实际生活中的操作联系比较紧密,包括团体游,包价旅游,订票服务,飞机上的相关服务和乘机注意事项,以及海关检查的一些细则等。针对这种和现实联系紧密并且易于操作的模块,我们可以采取现场模拟教学或模拟现场进行教学,有些院校在校内有自己的旅行社,对此我们可以把此旅行社作为我们的教学基地,学生在此通过分角色表演可以体会并掌握旅行社的有关工作程序和相关英语的运用。我们还可以请旅行社里英语水平较高的员工给我们讲授旅游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以及有哪些必须带的物品。没有自己的旅行社的院校应该有自己的作为实训基地的旅行社,我们可以选择时间去现场模拟训练,或者我们可以发动学生在教室里进行现场模拟,只要认真准备也可以收到不错的效果,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是充分发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

查看全文

略谈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创新

一、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或技能建构必要的条件之一是问题解决性的学习环境。问题解决性的学习环境,能够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有效激活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新的知识和经验,用于解释和分析当前的问题,从而形成新的假设和推论,并做出检验。这一过程为新知识和技能的建构提供了理想的路径。前期一些建构主义研究对于问题解决式的学习环境要素进行了相关描述,理想的载体要素为“真实任务”,学习目标要素必须符合“清晰明确”的条件。而广泛运用于职业教育领域的项目教学作为一种问题解决式的学习途径,为学生的能动建构提供了极佳的学习情景、载体和问题学习型的情景。职业教育课程中的“项目”指的应当是有结构的项目,即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客观存在的工作任务模块。商务英语翻译项目也是有一定结构的项目,特别是源自真实工作中的翻译项目,不仅具备真实性的特征,反映了社会和学习的真实需求;此外商务英语翻译项目具有清晰明确的目标指引,译文必须符合一定的翻译标准、能完成特定的交际功能,必须遵守国家公布的《翻译服务规范》,具体的翻译项目产出的译文还应适应具体的翻译生态——含译者、读者、委托人、社会文化因素等在内的翻译生态整体。从项目教学、国际翻译教学发展现状来看,真实情景商务英语翻译项目不仅符合最新的教学发展趋势,也为翻译课堂中学生的能动建构提供了极佳的问题解决性的情景。2.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或技能建构的有效条件之一是合作性的学习环境。在建构过程中,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围绕当前问题获取有关的新知识和新信息,同时又要不断运用个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建构不仅仅是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对学习者个体的有效建构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者团队合作互动,相互学习,共同协作,引发学习者个体不断反思,促进个体主动内化,最终在解决问题中完成“意义建构”。在真实的商务英语翻译项目中,翻译学习者团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协作的形式自觉主动地分析翻译项目中需解决的问题,解读源语项目文本,通过查找翻译工具、网络资源获取背景知识、平行文本等,选择合适的翻译技巧和策略,完成译文初稿,共同按照翻译的标准、发起者的意图、目标语读者的语言习惯检查润色译文初稿,最后完成翻译项目,并完成交稿。在合作完成翻译项目的过程中,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学习者个体的认知结构也得以重构,所建构的翻译知识、技巧和经验也将更加完善。

二、教学实践

1.以真实项目为载体,促进学生主动建构。从教学内容上看,通过项目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翻译知识和技能,体现了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从结构走向建构的趋势。传统教学体现的是一种传授知识的倾向,要培养学习者的翻译能力和素质,通过简单的语言对比、知识传授、技巧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而真实项目为载体的商务英语翻译项目教学能更加有效地将学生置于问题解决的情景之中,能体现翻译学习者目标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涉及翻译学习者思考、协作、翻译和决策的过程,需调动翻译学习者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能使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内化为学习者自身知识体系的一个部分,完成学习者能动建构。在商务英语翻译项目内容的选取上,应特别特别重视内容的针对性、典型性、实用性、真实性和实效性。因此,需广泛开展企业单位对翻译人才具体需求的调研、毕业生跟踪问卷调查等,确定课程的项目。基于广泛扎实的调研,针对大部分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选取贴近实际生活、贴近实际工作的项目。鉴于以上考虑,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商务英语专业现已编写并使用了《商务英语翻译实务》项目教材,主要涉及商标商号、商务名片等13个翻译项目。在项目来源方面,商务翻译教学团队还可以通过行业兼职教师咨询、专职教师实践等途径获取真实翻译项目。例如近年来,来自金融、商务、旅游等行业的资深行业兼职教师参与我院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也为翻译课程带来最原始的翻译项目教学材料;同时,我院还通过虚拟实体的翻译社“金苑翻译社”对外承接学院内外一定量的翻译业务,这些翻译业务经过委托人的允许也可以作为商务英语翻译项目教学的材料。此外,教师在开展翻译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可通过以上途径对项目不断更新,以保证翻译项目的时效性。项目要素把握方面,根据德国翻译家斯蒂娜·莎弗纳的“模仿真实情景”教学法,真实翻译项目教学中再现必须具备项目中翻译情景的各个要素,如翻译项目的发起者(翻译社、企事业单位等),译文使用者(英美游客、某产品的外国使用者等),译者,翻译目的(某文本翻译需达到的目的)等。这些要素将为翻译项目学习者进行学习时提供学习情景,同时也是学习在解决问题完成翻译项目过程中必须兼顾的因素。2.以过程性为导向,引导学生能动建构。依托真实项目的翻译项目教学中,翻译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主动建构的过程。可见在项目教学中,应以过程为导向,参考经验译员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阶段,将项目任务分解为不同的阶段或者环节,让学习者按照工作环节解决翻译问题。国内外翻译研究已经对翻译的过程有较多的研究,大体将翻译过程分为理解阶段、重新表达阶段和检查核实阶段。但是这种划分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无法体现e时代下翻译工作者的工作环节中某些信息化的元素。例如在完成某公司简介汉译英的项目中,译前查找国内外类似企业的公司简介译文,作为平行本文进行参考,将对翻译项目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个环节就没有被归纳在传统的“三阶段”之中。此外译前对翻译生态的解读,译中翻译决策和网络等资源的使用,译后反思总结,都成为了译者翻译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如何科学合理地将这些具体内容与传统翻译过程进行整合是翻译项目教学的重点所在。我院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首创性地将传统译论中的三阶段论和行业资深译者的经验相结合,形成了特色的PWP模式教学模式。PWP分别代表译前(pre-translating),译中(while-translating)和译后(post-translating)三个阶段。课程的内容组织以课程组自编教材《商务英语翻译实务》中的13个商务英语翻译项目和PWP的翻译过程为两条交叉的主线,将翻译技巧和翻译理论渗透在这两条主线之中。在某一个项目教学中,PWP项目教学中以过程为导向,让翻译学习者能在翻译学习中针对翻译项目的每个阶段,通过翻译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主动建构(如下表)。3.以多样的教学形式,促使学生互动建构。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教学中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如采用工作坊、头脑风暴赛等开展教学。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监控者,翻译学习者成为课堂的中心,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相互协调、相互沟通,共同完成翻译项目。(1)翻译工作坊。翻译工作坊是指类似于商业性的翻译机构,由若干名翻译者共同完成翻译项目的形式。在翻译项目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为5~6人的小组,即虚拟的翻译社,并让各组为自己的翻译社命名。在商务英语翻译实训中,根据真实翻译项目需求的情况,每个小组成员内部进行讨论分工。每组一名同学担任项目经理,负责将翻译项目分解分配给小组各个成员,联络项目需求方,并完成最终交稿。每组中翻译水平相对较好的同学负责后期统稿和审稿。在完成某一翻译项目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共同完成了最终的翻译项目译文,且共同讨论、协作,与需求方进行交流,工作坊的形式能够促进翻译学习者就当前的翻译项目进行沟通和学习,促进学习者个体在互动中进行建构。(2)头脑风暴。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开发创造性思维,集体主动建构的方法。在商务英语翻译课中,可以运用全班或者小组的形式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在翻译项目教学中可以采取这种形式,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尽量多地收集同一项目的不同版本的译文,并向学生展示,让全班同学畅所欲言,对译文的优劣进行点评,最后共同分析总结和反思。笔者曾使用商号翻译、商标翻译等进行尝试,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以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学生主动建构。商务英语翻译项目往往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学生在翻译中常常有畏难的情绪,导致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进行主动建构。教师在设计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项目教学的每个环节或阶段设计和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对学生的项目学习起到一定支柱作用,同时学生也在完成任务时进行有选择的学习,利用相关资源进行知识构建。例如在安排学生进行某公司简介翻译项目学习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以下资源:公司简介翻译常用词组列表,公司简介常用句型列表,平行文本等,甚至可以提供专业词汇对照列表。这样就能有效降低学生完成翻译项目的焦虑度,支持学生主动建构。5.以多元的考核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建构。课程的考核方式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导向。因此在项目教学中可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建构。首先,注意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将学生平时在项目学习中的参与度、个人表现、小组表现都纳入考核范围内,激励积极进行项目学习的主动建构,促使学生重视项目学习过程和小组合作;在终结性考核中体现项目考核的导向,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其次,注意教师评价和同伴评价的结合,让小组间进行项目作业互评,通过互评促进学生进一步反思和总结,主动建构。

三、总结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否进行有效地主动建构是评判教学效果的重点。无论从建构主义教学观、项目教学理论还是最新理论来看,在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应该开展基于建构主义的项目教学,并且从项目教学内容、过程、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着手,有效地激励和促进翻译学习者的主动建构,使学生尽快掌握满足目标就业岗位的基本商务英语翻译技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