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学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4 05:42:3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仿生学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仿生学论文

工业设计中仿生设计论文

【论文关键词】仿生设计;抽象;和谐;自然形态

【论文摘要】自然界是最伟大的造型师,其丰富的有机生命形态,有助于塑造造型设计的形式语言,使设计师能从这些精妙的有机生命形态中,获取灵感,以仿生的方式进行发明创造和产品的创新设计。仿生设计的应用,能够强化产品的动态美,突出产品的个性,增加人与产品之间的精神互动,使产品具有意象美和意蕴美。本文主要从仿生学、仿生设计学、仿生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以及仿生设计的未来等几个方面来阐述仿生,倡导工业设计师在仿生设计学的指导下,创造人、机、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空间。

对设计师而言,自然界丰富的自然生命形态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设计资料库。这些自然生命形态经历了几百万年的适者生存法则的自然进化后,不仅完全适应自然,而且其进化程度也接近完美。如将其融入新型包装,原来的几何线条将逐渐演变为柔和圆润﹑厚重饱满的有生命的线条,产品被赋予了“动”的神态。而且,仿生设计有利于突出产品的个性,尤其是当今的信息时代,人们对产品设计的要求和过去不同,既注意功能的优良特性,又追求形态的清新、淳朴,同时注重产品的返朴归真和个性。

提倡仿生设计,不但能创造出功能完备、结构精巧、用材合理、美妙绝伦的产品,同时还赋予产品形态以生命的象征,让设计回归自然,增进人类与自然统一。

一、仿生学与仿生设计学

仿生是高科技的代名词,它是指运用尖端的科学技术,来模仿生物的各种官能感觉和思维判功能,更加有效地为人类服务。各国都在不遗余力地加大在仿生学方面的研究。[1]

查看全文

建筑文化新趋向分析论文

摘要:建筑仿生已成为一种新潮流,也是建筑文化的新课题。为了启发建筑合理创新,以及使城市环境达到生态平衡和持续,建筑仿生学是一种重要手段。建筑仿生学是根据生态与生态,并结合建筑技术特点而进行综合的科学。它的主要包括:城市仿生,功能仿生,结构仿生,形式仿生等方面。建筑仿生学的应用范围很广,从城市总体到单体建筑,从居住环境到材料都可涵盖。未来的城市将是仿生与生态的城市。

关键词:仿生建筑建筑

建筑仿生是一个老课题,也是一种最新的科研趋向,它愈来愈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人类文化从蒙昧时代进入文明时代就是在模仿自然和适应自然界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直到近时期,特别是飞机和潜水艇的发明也都是仿生的科研成果,人们从飞鸟和鱼类的特性中获得启发,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新成就。建筑同样如此,古代从巢居穴居到各类建筑的出现,无不留下了模仿自然的痕迹。但是,随着化的高速发展,使人类的文明发生了异化,反过来破坏了自己的生存环境,也使自己的创作囿困于僵化的机器制品,束缚了创造性,这就是为什么在近几十年来人类重新对仿生学开始重视的原因。

仿生原理在现代科学技术上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于是就促使了仿生学(Bionics)这门新兴交叉科学的出现。1960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召开了第一届仿生学讨论会,在会上共同制定了仿生学的概念,与会人员认为仿生学就是模仿生物系统的原理来建造技术系统,或者使人造系统具有或类似于生物系统特征的一门科学。它的目的是应用模拟的来改善现代技术设备并创造新的工艺技术。

在建筑领域方面,仿生的倾向在近几十年来也在不断发展,它的研究意义既是为了建筑应用类比的方法从自然界中吸取灵感进行创新,同时也是为了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保持生态平衡。自然界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从自然界中获得启发而进行有益的创造。仿生并不是单纯地模仿照抄,它是吸收动物、植物的生长肌理以及一切自然生态的规律,结合建筑的自身特点而适应新环境的一种创作方法,它无疑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1983年德国人勒伯多(J.S.Lebedew)出版了一本著作,名为《建筑与仿生学》(ArchitectureandBionic),系统阐明了建筑仿生学的意义,建筑学应用仿生的方法,建筑仿生学与生态学的关系,建筑仿生学与美学的关系等等,正式为建筑仿生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加上在此前后,许多有创见的建筑师进行了有关建筑仿生的实践,使建筑仿生学已逐渐形成为一种时代潮流。

其实,人类在建筑技术上所遇到的许多难题,自然界中早已有了类似的解答,因为生物在千万年进化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自然界的规律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性能与组织,它需要获得高效低耗、自觉应变、新陈代谢、肌体完整的保障系统,从而生物才能得以生存与繁衍。只有这样,自然界才能成为一个整体,才能保持生物链的平衡与延续。当然,人也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不仅需要建筑,而建筑也需要适应自然界的规律,否则不仅会破坏自然环境,而且也会毁灭人类自身。

查看全文

工业设计仿生管理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人类从大自然的动植物等事物中获得启发,从而以仿生的方式进行产品的创新设计。论文主要从形态、功能、结构、界面四个方面来阐述仿生,倡导工业设计师在师法自然的仿生设计哲学的指导下,创造人、机器、自然和谐共生的对话平台。

【关键词】仿生、抽象、界面、和谐与共生

前言

自然界到处充满活生生的“优良设计”实例,对设计师而言,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设计资料库”。诸如无生命的山川河流,有生命的飞禽走兽,还有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除有丰富的造型之外,绚丽的颜色也给人以视觉上的无比享受。这些动植物经历了几百万年的适者生存法则的自然进化后,不仅完全适应自然,而且其进化程度也接近完美。这些自然的“优良设计”,有的机能完备,让人叹服;有的结构精巧,用材合理,符合自然的经济原则;也有的美不胜收,让人爱不释手;有的甚至是根据某种数理法则形成,它合乎“以最少材料”构成“最大合理空间”的要求。这些生物形形色色的奇特本领耐人寻味,使人浮想连翩。我们在赞赏之余,是否能从这些精妙的设计中,获取一些灵感呢?回答是肯定的。

一、历史上的仿生

人类在遥远的岁月似乎就认识到能从自然生态系统中领悟到自身生存、发展、进步的真谛。人类从蒙昧时代进入文明时代就是在模仿和适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回顾中国的古文明史,不难看到人们较早就留下了模仿自然生态的痕迹。从远古原始人构筑的人首龙身、人面鸟身等“人心营构之象”,到现实生活中以各种动物形态为原型的实用器皿,如牛形灯、猪、鹰形壶等。从神话传说中人的羽化飞升,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鲁班从草叶的齿形边缘中“悟”到了锯的原理等,大量的事例记述了人们对自然生命的外在形态和功能创造性地模仿。

查看全文

景观桥梁创新设计手法及应用分析

【摘要】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审美意识的增强,对桥梁建筑的建设要求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跨越和交通性能,逐步倾向于桥梁的景观和观赏性。随之,作为桥梁一个分支的景观桥梁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推崇。但桥梁设计的理念和技术难以满足景观桥梁设计的需求,桥梁设计者应不断创新设计理念和手法,融入周围景观元素,实现桥梁设计与自然、历史、人文的和谐统一。论文旨在分析景观桥梁设计的常用手法,在前人论著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创新设计手法,拓展景观桥梁创新设计的思路。

【关键词】景观桥梁;创新设计手法;应用;整体性;协调性

1引言

景观桥梁是桥梁建筑理论的一个分支,既具有桥梁建筑的共同特点,也有着作为一个分支体系的特有性质,是桥梁建筑交通与美观性能的完美体现。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景观桥梁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市政部门希望借助景观桥梁来装点城市风景,其具有经济与美观的双重特性,在城市桥梁建筑中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推崇。目前,我国正竭力向经济、美观、便捷的景观桥梁的发展方向转变。

2景观桥梁简述

2.1景观桥梁的内涵。“景观桥梁”这一概念出自同济大学出版的《景观桥梁设计》一书。文中对景观桥梁这一概念做了清晰的论述。“艺术价值高的桥梁本身是非常协调的,在均衡、稳定、比例、韵律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魅力,桥梁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有些还能表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通俗地讲,景观桥梁是具备较高艺术观赏性的桥梁,可观、可游。既能唤起人们美感的、具有良好视觉效果和审美价值、与桥位环境共同构成景观的桥梁,称之为景观桥梁。”它既可以成为一定环境的主体,也可成为景观环境的载体。不断把景观中所蕴含的生态要素融入桥梁设计中去,是景观桥梁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表现力提升的关键和重要创新设计形式。2.2景观桥梁的特点。景观桥梁作为桥梁的一个分支,既具有一般桥梁的全部特点,也有着自身的内在特性。从共性的角度讲,景观桥梁作为桥梁的一类,其跨越和交通功能是必不可缺的。景观桥梁铺设是在其满足交通运输性能的基础上展开的。一般桥梁的建设重心在不同体系的受力分析上,且其造型满足静力平衡。景观桥梁也不例外,无法脱离一般桥梁建设的基本要求。简单来讲,景观桥梁的建设既要体现内在美,也要体现外在美,内外兼修。在重视其内在性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其外在的美观性。审美已成为景观桥梁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在完善分析景观桥梁的结构、造型的同时,融入自然、人文、历史、人的心理感受等多元化要素,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升景观建筑的美观性、协调性、整体性和统一性【1】。2.3景观桥梁设计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实用性原则。实用是景观桥梁的第一特性,任何以桥梁美观为目的的元素融入都必须建立在景观桥梁使用功能(跨越、交通)有效发挥的基础之上。桥梁净空界限内不得设置桥跨结构的任何构件和其他建筑物,以确保车辆和行人运行通畅。使用与美观的协调统一是景观桥梁设计的内在要求。质量与安全第一原则。桥梁的基本功能是跨越和交通,作为交通运输的载体,保证其安全是桥梁设计的关键。桥梁设计的重点是对不同体系的受力分析和造型的静力平衡,桥梁建筑的景观修饰与桥梁构件是桥梁的2种不同构筑品,为确保桥梁的质量和安全,两种属性的构筑物在受力、强度或景观型桥梁的造型结构受力应基于桥梁建造的标准执行。在质量与安全得以保障的前提下,打破桥梁的结构、造型设计局限,突出景观桥梁的审美性和可观赏性。环保建设原则。桥梁景观的建设不应以生态环境的牺牲为前提,应坚持环境保护的原则,在保障生态环境和谐稳定的基础上开展桥梁景观的建设。保护桥梁景观区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最大限度地降低桥梁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地域风俗文化原则。不同地域的桥梁设计都蕴含其各自特有的地域属性。景观桥梁的设计应基于地域的风俗、文化,建造富含地域文化特色、风俗风貌和价值取向的特色性桥梁建筑【2】。

查看全文

服装仿生设计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模仿;消费者;自然界;独特精神

论文摘要:创造性思维源自于生活、根植于生活,在生活中寻求和激发创造欲望,因此注重培养细致的“洞察力”尤为重要,对于周围环境和生活的敏锐洞察,锤炼并开拓设计思维的创造意识。仅有表达设计意图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和较强的综合艺术修养,因此服装设计师在创作、构思的时候,一方面体现自己鲜明的个性风格,另一方面要对自然生活、社会生活有独到理解,两者互为融洽。

一、造型美的思辨

1.设计的感悟和范畴

服装造型是表现精神方面的思想,源于心灵的意念。这种美使人与服饰和自然处于一种协调、统一、和谐的状态。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过:“这种美不在某一特殊的部分闪烁,而在所有部分总起来看,彼此之间有一种恰到好处的协调和适中,没有一部分突出压倒其他部分,损害全体结构的完美”,也就是说,服装是一种整体美,表现人的气质、心理、个性及人体结构等因素与服装的整体统一性。

2.统一与协调

查看全文

当今学生创新能力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论文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乐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实施民主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想像和联想;把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教学实践而真正转化为创新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养成“乐”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浓厚的兴趣是促成创新成果产生的前提和保证。在授课时,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能一味地传授知识,自己唱“独角戏”,应当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精心设计提问,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教会学生真正抓住文章的疑点“援疑质理”,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创新思想的火花,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让他们在愉快的心境中获得新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施民主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

查看全文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论文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乐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实施民主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想像和联想;把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教学实践而真正转化为创新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养成“乐”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浓厚的兴趣是促成创新成果产生的前提和保证。在授课时,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能一味地传授知识,自己唱“独角戏”,应当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精心设计提问,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教会学生真正抓住文章的疑点“援疑质理”,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创新思想的火花,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让他们在愉快的心境中获得新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施民主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

查看全文

剖析物理学重建的理论基础

摘要:“物理学的基础结构注定要坍塌,并将重建在一个新的基础之上。”这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学会主席、美国哲学学会副主席惠勒教授,在中国演讲时所下的结论。在惠勒演讲集的第一页上,出现了中国文化源头的太极图,远古的太极图与现代物理学重建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吗?太极之中及其背后所隐含的智慧,能来解答这一问题吗?

关键词:太极;图书;智慧;物理学;重建

导言:事关物理学的两个问题

问题一:美国物理学家惠勒教授,于1981年10月,应邀到北京、合肥、上海等地讲学,系列的演讲集为《物理学和质朴性》一书。书中记载了惠勒教授对现代物理学下出的这样一个结论:“物理学的基础结构注定要坍塌,并将重建在一个新的基础之上。”物理学的基础结构为什么会坍塌?这是西方物理学界众所周知的问题,本文不做展开讨论。

问题二:中国文化源头的太极图为什么会出现在惠勒演讲集的第一页?为什么惠勒每一次演讲时都会谈到,玻尔同样崇尚太极图,并把阴阳视为并协原理的先河?太极内涵为何,外延为何?为什么会赢得两大物理学家的敬重?这一问题并不是物理学界众所周知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天文历法、宇宙演化、中国哲学、文化基础四大方面入手,解释太极的内涵与外延,目的是希望为物理学重建找出坚实的理论基础。当然,本文的重点在于太极的理论基础,而不是物理学重建本身。

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卡普拉(FritjofCapra)说:“我觉得东方的思想家对一切已经了然,如果能够将他们的答案翻译成我们听得懂的语言,那么所有的问题就有解答了。”

查看全文

学术期刊分类办法

1学术期刊国际化的内涵分析

近年来,教育部、中国科协等部门先后推出包括《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等政策。实施学术期刊国际化,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学术期刊的国际化。朱大明认为学术期刊国际化的实质是期刊发表的论文及其学术交流和影响力的国际化。除了出版语言的国际化,认为学术期刊国际化还应包括编委构成、审稿流程及管理的国际化,编排、编校标准的国际化,甚至检索系统和发行的国际化等多个方面。并且,他应用国际论文篇数和国际引文频次来考评期刊在学术交流和影响力方面的国际化程度[3]。游苏宁认为,学术期刊国际化最重要的体现就是被本行业国际上最著名的专业数据库收录[4],这是学术期刊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的反映。杨志华认为国际化的学术期刊是指期刊的载文、评审、编辑、出版和发行都不局限于本土,而是拥有来自多个国家的编委、作者、审稿者和读者,在国际学术交流中体现重要价值,具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5]。分析已有的研究发现,学术期刊的国际化可以将其分成形式国际化和内容国际化两个方面。如前所述,形式国际化包括国际化的编委、国际化的作者群,或者审稿人的国际化以及期刊管理、编排系统等的国际化。而内容上的国际化,是指期刊刊发的文章达到一定的学术认可度,或站在该研究领域的前沿,能够获得较高的国际被引量,被国际知名检索系统转载或收录。形式和内容并不是孤立的,只有结合恰当的形式,才能确保内容易于被国际认可;同时,内容是领域前沿,没有形式的国际化,要想走向国际也并不容易。

2学术期刊国际化的必要性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而来,不同地域、不同语种的人们的交流、融合是大势所趋。对学术研究而言,发表研究成果并不是一项研究的结束,而是通过研究文章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增进学术交流,让不同的思想碰撞出火花,进一步助推人类科技研究的进步。同时,当前学术出版的发展使我们不得不国际化。董策等提出被“国际化”的问题[6]。近年来,国际出版品牌与本土学术出版竞争日益激烈,从抢夺订阅市场到抢夺中国优质稿源,导致大量优秀成果外流。SCI、EI等是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检索系统,目前很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将在这些检索系统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文作为职称评定的主要参考。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很多优秀的研究成果纷纷投向被这些检索系统收录的海外期刊,国内的研究人员想要查看这部分内容,甚至还要支付检索费用。可以说学术期刊的发展面临着“内忧”和“外患”双重压力,学术期刊国际化势在必行。这就要求国内的学术期刊走出国门,突破语言限制,将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推向世界,融入国际的学术交流。

3面向国际化的学术期刊分类

一般可以将学术期刊分为科技类学术期刊和人文类学术期刊。饶宗政等提出期刊的金字塔结构,认为理想的期刊金字塔结构模型是:塔尖是占5%的权威期刊,塔顶第二层是占15%的核心期刊,塔基是占80%的普通期刊[7]。且通过对照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研发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11—2012)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2011)所划分的学术期刊级别验证了该模型。为了便于提出学术期刊国际化的实施策略,借鉴饶宗政等的期刊分类模式,本文根据学术期刊在其研究领域所处的水平,将学术期刊进行以下分类。3.1科技类学术期刊的分类。(1)领先性学术期刊这类学术期刊报道的内容是学科前沿、前瞻性成果。《仿生工程学报》(JournalofBionicEngineering)创刊于2004年,由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以工程仿生学科为特色的国际性英文学术期刊。从2007年起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8],成为短时间内期刊国际化建设的典范。现已被国际检索系统SCI、EI、AJ、CSA收录。据汤森路透的《2010年SCI期刊引证报告》显示,该刊2010年的SCI影响因子IF为1.032,这标志着国际工程仿生领域唯一学术类英文专业期刊SCI影响因子成功破1。《细胞研究》(CellResearch)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承办。其首任主编姚錱院士在创刊之初就确定了国际化的办刊方向,并在2006年开始与国际著名出版集团自然出版集团(NPG)合作推行海外发行。2013年,该刊实现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超过10的历史性的突破,并于2015年提升到12.413[9]。标志着《细胞研究》已确立其在国际分子与细胞生物学领域权威优秀期刊的地位。这部分学术期刊是我国学术期刊中的佼佼者,其刊载的论文是该领域最优秀的文章,代表着该领域研究的最高水平,不仅在国内同类期刊中处于领军位置,并且在国外有一定的影响力,被国外著名的文献库收录。(2)同步性学术期刊应该说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科学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行列,报道这些研究领域的期刊同样处于与国际同类期刊比肩的水平上,可以称其为同步性科技期刊。《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ActaBiachimicaetBiophysicaSinica)创刊于1958年,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主办,是我国生命科学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之一,也是国内最早被SCIE收录的期刊之一,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资助。从2004年起该刊已改为全英文月刊,目前已被包括SCIE,BA,CA,MEDLINE等在内的多个国际和国内主要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10]。《中国药理学报》(ActaPharmacologicaSinica)是药理及其邻近学科的国内带头刊物。在根据期刊影响因子排名的世界著名药理及药学核心期刊群内,该刊是唯一的中国期刊,已被SCI收录,是美国CurrentContents旗下LifeSciences选录的两种中国期刊之一,同时被10余种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还被我国几乎所有医药检索工具录用[11]。此外,《光学学报》(ActaOpticaSinica)、《中识蕴国激光》(ChineseJournalofLasers)等众多期刊也都是我国光学、激光学等研究领域的顶级期刊,在国内处于同类期刊前列,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已被EI、CA、INSPEC、Scopus等收录[12][13]。(3)跟随性学术期刊这部分学术期刊刊发的研究内容普遍滞后于国际同类研究,当然这其中还有一部分科普类的学术期刊。3.2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的分类。(1)权威性学术期刊《法学研究》《管理世界》《经济研究》《考古》《历史研究》《求是》《民族研究》《人口研究》《文艺研究》《中国社会学》等,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管理等学科领域的权威期刊,反映了我国学术研究和应用的核心成果。比如《管理世界》《经济研究》,我国经济管理动态,及时跟踪报道国家重大政策举措,如“一带一路”建设,我国新常态下的经济运行规律等问题,是报道和展示我国各领域经济、政策的窗口,对整个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特色性学术期刊这部分期刊刊载的研究内容不是国际共同研究话题,虽不具有国际广泛的受众和关注,但是能够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特色意识形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一定大,但是体现我们国家的历史、发展轨迹、政策及运行规律等,是我国文化“走出去”的有力展示窗口,笔者称其为“特色刊”。比如在人文社科领域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它是一本计划生育工作理论刊物,其融政策指导与理论研究为一体,研究分析当前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发表阐述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问题的学术性文章。《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它是全国唯一集计划生育科技管理与专业技术于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指导类学术期刊。该刊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计划生育科技方针政策、报道我国计划生育科技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为我国计划生育科研人员开展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14]。这两种期刊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发展规律的有效展示窗口。(3)其他人文类学术期刊大多人文类学术期刊都属于这一类,位于饶宗政等提出的金字塔的塔基。

查看全文

语文教学资源与科学素养的提升综述

论文关键字:语文教学;资源;科学素养

论文摘要:笔者从语文教材、语文课堂教学以及语文综合活动三方面的教育资源进行讨论,指出语文教学资源的合理使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兴趣和求知欲,更有利于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科学的能力。

一、语文教材是科学教育的丰富资源

1、把握人物精神魅力,培养科学情感。

新的教材中就有很多课文是介绍科学家或科学类文章中的人物的,如《科学“怪人”》《装满昆虫的衣袋》,引领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感悟,体会科学类课文中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精神实质,是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把握科学家精神魅力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更能促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涤荡,形成景仰、羡慕的理性情感,从而使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行为得以内化。

2、学习科学知识,激发科学兴趣。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