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意识调查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9 01:53:4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法律意识调查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法律意识调查

城市居民法律意识现状调查

摘要: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居民的法律意识是我国基本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为真实掌握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居民法律意识的基本现状,本文以赤峰市为地域边界,以数据分析法为基本方法,对当时城市居民的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必要的资料参考。

关键词:少数民族;城市居民;法律意识

引导市民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培养具有现代法律意识是推动法治进程的关键。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法治教育的开展往往更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来说,要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首要的是对地区的法律意识现状进行分析,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的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一、调查概述

(一)调查语境前提。为保证调查活动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我们对“法律意识”进行了必要的界定,以期为调研活动提供语境前提。法律意识是群体或个人对与法律现象的主观认知,起包括认知、情感及意志三个要素:法律认知是指群体或个体对现有法律制度的了解。法律情感是指群体或个体对于法律及法律权威的信任和期待,现实中主要表现为“信法”、“疑法”或“拒法”。法律意志则是指群体或个体对于法律和权威的主动捍卫,法律意志是法律意识最终状态和最终目的。(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活动以赤峰市主城区为地域边界,以赤峰市民为调查对象,以无差别式问卷调查为主要的调查方法,辅助以走访等其他方式,广泛收集数据,以支撑调查结论。(三)调查工作开展情况。本项目调查问卷的发放总体采取无差别原则,随机抽样形成数据。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分别在红山区、松山区和新城区设立调查点展开抽样调查工作。问卷分配量分别为红山区200份、新城区200份、松山区300份。鉴于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我们在赤峰学院单独开展一次抽样调查,分配问卷量为100份。调查中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53份,有效回收率为94.125%。被访者性别分布为男性44.49%,女性55.51%;被调查者年龄主体集中于45周岁及以下,占总体86.6%;被调查者教育背景分布比重分别为:无教育经历者6.5%,初中及以下为18.99%,初中至高中为20.98%,高等专科占19.39%,本科及以上为34.13%;被调查者职业背景分布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占比为11.73%,企事业单位为21.78%,在校学生为31.60%,军人为1.99%,农民为20.72%,自由职业者为11.42%。

二、现状分析

查看全文

农村居民法律意识情况调查报告

在目前全国上下进入法治建设的新时代,我县农民的法律意识状态如何?他们的权利意识、法律保护意识和民主意识的状态又如何呢?为了解现今我县农民的法律意识状况,更好地加强和增进农民的法律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对我们的法律有正确的态度,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我们选择几个乡镇采取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农民法律意识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目前我县农民的法律意识状态

1、传统的习惯根深蒂固。随着法治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多年的普法教育,全县农民法律知识贫乏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的改观,农民的法律、权利意识在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农民知道当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总体来看全县农民的法律意识依然相对淡薄,传统意识较浓,农村法制宣传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法律素养低,害怕打官司,对法律缺乏信任,薄情优先于法。从走访的人员和媒体披露的大量案件来看,在一部分农民的脑子里的法律意识仍是空白,即使自己或家人受到了严重侵害,也不知道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或者想寻求法律保护,确不知道该如何着手;也有一些像经济往来的行为,如借款不写借条,总以为大家是熟人、朋友,不会出问题,一旦出了问题,又无凭无据,无法求得法律的保护;更有甚者,一些村干部的法律意识也十分淡薄,公然出面去解决本村发生的刑事案件,以私了的方式解决,使得触法刑法的犯罪分子逍遥法外。

2、农民对法律的认识不到位,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意识浅薄。大多数的农村村民不懂得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更多的人认为法律不是保障人民权利的实现,而在更多的限制人的行为的发生。在很多的村民自治选举中我们看到很多村民出售自己的选票,候选人用金钱买选票的事情屡屡发生。他们不知道这样滥用自己权利的后果是导致选举结果并不能达到真正实现村民自治的目的,而以损坏自己的利益告终,而这种权利、义务意识的浅薄最终不能达到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

3、农民法律维权意识存在误区。觉得上法院打官司不是维权的手段,特别是涉及到民告官如土地征用赔偿等问题上更是望而却步。由此造成许多本可以通过法律诉讼、司法调解等法律途径解决的问题,演变成了信访问题。法律意识维权上的这一误区直接造成对政府的信赖往往胜过对法律的信赖,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信访的工作量以及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二、产生的原因

查看全文

青少年法律意识培养论文

一、青少年树立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加强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培养新世纪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任务。当前的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已初步形成了普法主管部门综合协调、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实施的工作格局,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本人以为,我国目前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尚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法制教育形势的需要,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青少年是早晨初升的太阳,是蓬勃挺拔的小树,是含苞绽放的花蕾。对于他们,祖国和人民寄予了无限的期望和关爱,因为,他们代表着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寄托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青少年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梦想的花季,他们激情洋溢,活力四射。但是,在这个如金似梦的好年华里,如果不对其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如果其没有把握住人生的航程,那么接踵而来的就是人生的一个个急流险滩;如果不能遵规守法、择良从善,那么就有可能犯科作奸,成为罪人。目前,青少年犯罪日益成为全球化的社会问题,在校学生的犯罪率也占了很大的比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特别是在校学生犯罪,呈现出了低龄化、团伙型、暴力型、智能化的趋势,已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据公检法司提供的数据和大量案例资料分析,青少年犯罪大多出于法律认知水平低下,法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今天,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

二、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途径

青少年是一个从年龄上横跨少年和成年的群体,既有青年人的朝气,又有少年的稚气,一方面思维逐步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充满青春的躁动和思想的波动。他们渴望了解和认识这个丰富多彩而又纷繁芜杂的大千世界,也渴望融入社会并得到社会的理解。因对世界好奇而不免有时盲从、盲动。外界隐藏在美丽外表下的诱惑,社会转型时期产生的各种阴暗现象,常常使他们在困惑、迷惑中随波逐流,甚至于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伤害。如何引导和规范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提供维护他们合法权利的方式、方法?如何帮助他们学习法律知识,形成基本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对法律规范的内在信仰从而自觉遵守,遏制住日益严重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及针对青少年的犯罪?提高青少年的法律认知水平,增强其法律意识,使其树立法制观念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优化环境,开展教育。

1.充分发挥学校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创造良好的校园法制环境。

查看全文

青少年法律意识培养论文

一、青少年树立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加强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培养新世纪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任务。当前的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已初步形成了普法主管部门综合协调、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实施的工作格局,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本人以为,我国目前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尚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法制教育形势的需要,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青少年是早晨初升的太阳,是蓬勃挺拔的小树,是含苞绽放的花蕾。对于他们,祖国和人民寄予了无限的期望和关爱,因为,他们代表着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寄托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青少年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梦想的花季,他们激情洋溢,活力四射。但是,在这个如金似梦的好年华里,如果不对其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如果其没有把握住人生的航程,那么接踵而来的就是人生的一个个急流险滩;如果不能遵规守法、择良从善,那么就有可能犯科作奸,成为罪人。目前,青少年犯罪日益成为全球化的社会问题,在校学生的犯罪率也占了很大的比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特别是在校学生犯罪,呈现出了低龄化、团伙型、暴力型、智能化的趋势,已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据公检法司提供的数据和大量案例资料分析,青少年犯罪大多出于法律认知水平低下,法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今天,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

二、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途径

青少年是一个从年龄上横跨少年和成年的群体,既有青年人的朝气,又有少年的稚气,一方面思维逐步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充满青春的躁动和思想的波动。他们渴望了解和认识这个丰富多彩而又纷繁芜杂的大千世界,也渴望融入社会并得到社会的理解。因对世界好奇而不免有时盲从、盲动。外界隐藏在美丽外表下的诱惑,社会转型时期产生的各种阴暗现象,常常使他们在困惑、迷惑中随波逐流,甚至于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伤害。如何引导和规范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提供维护他们合法权利的方式、方法?如何帮助他们学习法律知识,形成基本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对法律规范的内在信仰从而自觉遵守,遏制住日益严重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及针对青少年的犯罪?提高青少年的法律认知水平,增强其法律意识,使其树立法制观念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优化环境,开展教育。

1.充分发挥学校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创造良好的校园法制环境。

查看全文

农村经济发展下农民法律意识的培养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力推进农村法制工作的建设,农民的法律意识也在不断的加强。这不仅仅可以从制度上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借助法律手段对农村的经济进行调整和规范,并且有利于我国农村经济步入国际大舞台,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我国需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充分的将农民法律意识和当地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关键词:农民法律意识;经济发展;新农村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党中央极其重视“三农”问题,这也是农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在不断的推进农村法制工作建设中,农民法律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这与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关联。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有利于我国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而言之,我国现阶段农民的法律意识是淡漠的,法律对于农民来说是新鲜事物也是比较陌生的事物。农民法律意识淡薄,不利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一、农村经济发展下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

党中央提出建设新农村的概念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的发展,农民的思维已经逐渐发生转变。农村社会所具有的封闭性和不流动性都被打破,农民慢慢的接受新农村生活。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农民充分重视市场经济对于建设新农村已经农村发展的作用。积极的吸收具有创新性的元素,帮助农民接受现代化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模式。

二、农民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省农村普法和依法治理社会调查

今年七月,××省司法厅和××省法学会组织开展了农村普法和依法治理的社会调查。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省是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全省人口的以上。开展农村普法和依法治理的专题研究,将有助于总结我省“三五”普法和依法治理的成果,为“四五”普法和依法治理规划的实施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我省农村普法和依法治理的客观现实,调查中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分别在城乡各选择了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调查地区(桐城市新安渡镇和安庆市大观区)进行深入调查。通过实地调研,结合我省“三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已经取得的经验,我们提出如下研究报告。

一、农村的法治环境与农民的法律意识问题

随着三个五年普法规划推进式的实施,我省农村法治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有所增强。在全社会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农村依法治理的法治环境大有改观。

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培育和形成,不能脱离他们赖以生存的乡村的法治环境。笔者认为,农村的普法和依法治理在微观上是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在宏观上就是要造就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让农民在良好地法治环境中形成法制观念、培养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从“一五”普法到目前正在实施的“四五”普法正是有条不紊地实践着这个目标。只有形成一个全社会崇尚法治的社会环境,法治国家的目标才能实现。在我国目前以政府推进为主要方式的法治进程中,这样的“法治环境”需要各级政府去营造。“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是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四五”规划的目标是实现由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向提高法律素质的转变。可见,法律观念、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相互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农村的基层政权和组织应当对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法律素质有明确的认识,才能够使其职责有明确的定位、行动有明确的方向。

通过调查和资料分析,我们发现,农村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现象:⒈在职责上缺乏明确的定位。普法和依法治理是各级政府的法定职责,还是具有政策性和临时性的工作?作为推动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基层政权机关和组织,应当充分认识到普法和依法治理是政府的职责。⒉在方法上往往以法律条文的宣讲作为硬性指标。由于对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存在模糊认识,灌输法律条文几乎成为培养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主要方法。⒊在实施过程中未能形成基层组织与农民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普法”似乎也在向农民“摊派”法律知识,“依法治理”则是以法律为“罚则”治理乡村。⒋在评价机制上,注重于形式的普及,有些经验来源于文字总结与模仿复制。尽管这些问题是非主流的现象,但是在今后的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中不能不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存在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点则是认识问题和观念问题。为此,必须明确什么是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如何“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和“提高法律素质”?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法律意识包括法律思想(理论)、法律观念(法制观念)和法律心理。法律意识有个体法律意识、群体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之分,个体(公民)法律意识的形成取决于公民的法律心理,以及法治环境的影响。群体法律意识具有团体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在我国农村不应忽视传统性和地域性的冲击和扭曲。社会法律意识是全体公民普遍的法律心理和观念,它与传统的法律文化、主流法律观念的传播有着密切关系。社会法律意识和群体法律意识是公民的个体法律意识形成的重要环境因素。个体法律意识和群体法律意识对社会法律意识内容与发展有较大的作用。在通常情况下三者是协调一致的,但在特定的情况下也可能发生冲突。

查看全文

高职大学生用法意识培养实践分析

摘要:高职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基层人才,是否具备用法意识将对社会和谐产生直接影响。基于此,该文立足于高职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挖掘法律知识储备、法律价值理解与责任意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社会、学校、学生自身3个角度分析原因,并通过问卷调查对高职大学生用法意识情况展开分析,从法律活动开展、用法氛围营造和法律信仰培养等方面对加强大学生用法意识的实践策略进行了探讨,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用法意识;现状调查;实践策略

在法治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高职大学生也提出了较高法律素养要求,需要大学生能够在生活和今后工作中做到懂法、用法和守法。但就目前来看,大学生普遍缺乏用法意识。因此,还应对加强高职大学生用法意识的实践策略展开研究,以便推动高职法律教育工作的科学开展。

1高职大学生用法意识情况调查分析

为了解高职大学生用法意识现状,对某地区3所高职院校共计200名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对法律知识了解程度、诉讼意识等。从调查结果来看,针对“你是否关心周边法律事件?”这一问题,53.2%的学生表示关心,36.5%的学生表示不关心,10.3%的学生表示偶尔关心。从“你觉得自己是否了解法律知识?”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来看,23.6%的学生表示了解,65.6%的学生表示有一点了解,10.8%的学生表示并不了解。从学生用法情况来看,针对“你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时你会怎么办?”这一问题,63.8%的学生表示会选择投诉,23.7%的学生选择私了,10.9%的学生选择报案,1.6%的学生选择诉讼。针对“遇到抢劫你会选择报警吗?”这一问题,75.6%的学生选择会报警,12.5%的学生认为损失不大就不报警,因为报警也找不回来,11.9%的学生认为报警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因此坚决不报警。从总体来看,学生日常较少主动了解法律知识,对法律知识了解情况并不乐观。多数学生在生活中缺乏用法意识,但是在面临具有威胁性的违法行为时能够利用法律维护个人合法权益。分析高职大学生用法意识薄弱原因可以发现,高职院校在法律教育方面侧重理论教学,并未开展足够法律实践活动,以至于学生将法律束之高阁,尽管掌握部分法律知识,但不愿意在实践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法律。与此同时,当前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阶段,法律制度尚未得到完善,互联网上时常传递各种不公正的社会事件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律的权威和公信力,造成部分学生对法律缺少信任,不仅不愿意寻求法律保护,甚至会选择逃避法律。此外,伴随着西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的入侵,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受到了严重冲击,造成部分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轨情况,崇尚个人主义,法律意识淡薄,甚至无视法律追求享乐。

2高职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

查看全文

青少年培养法律意识分析论文

一、青少年树立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加强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培养新世纪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任务。当前的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已初步形成了普法主管部门综合协调、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实施的工作格局,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本人以为,我国目前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尚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法制教育形势的需要,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青少年是早晨初升的太阳,是蓬勃挺拔的小树,是含苞绽放的花蕾。对于他们,祖国和人民寄予了无限的期望和关爱,因为,他们代表着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寄托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青少年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梦想的花季,他们激情洋溢,活力四射。但是,在这个如金似梦的好年华里,如果不对其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如果其没有把握住人生的航程,那么接踵而来的就是人生的一个个急流险滩;如果不能遵规守法、择良从善,那么就有可能犯科作奸,成为罪人。目前,青少年犯罪日益成为全球化的社会问题,在校学生的犯罪率也占了很大的比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特别是在校学生犯罪,呈现出了低龄化、团伙型、暴力型、智能化的趋势,已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据公检法司提供的数据和大量案例资料分析,青少年犯罪大多出于法律认知水平低下,法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今天,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

二、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途径

青少年是一个从年龄上横跨少年和成年的群体,既有青年人的朝气,又有少年的稚气,一方面思维逐步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充满青春的躁动和思想的波动。他们渴望了解和认识这个丰富多彩而又纷繁芜杂的大千世界,也渴望融入社会并得到社会的理解。因对世界好奇而不免有时盲从、盲动。外界隐藏在美丽外表下的诱惑,社会转型时期产生的各种阴暗现象,常常使他们在困惑、迷惑中随波逐流,甚至于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伤害。如何引导和规范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提供维护他们合法权利的方式、方法?如何帮助他们学习法律知识,形成基本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对法律规范的内在信仰从而自觉遵守,遏制住日益严重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及针对青少年的犯罪?提高青少年的法律认知水平,增强其法律意识,使其树立法制观念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优化环境,开展教育。

1.充分发挥学校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创造良好的校园法制环境。

查看全文

高中生法律意识培养研究

1高中生法律意识现状

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绝大部分高中生的法律意识比较单薄,不能利用法律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且不能充分做到如何不犯法。当前,大多数高中生对于法律的了解往往只是局限于单纯认识法律名词,对于相关法律条文并不能深入理解,有些同学虽然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然而仅仅是能够了解如何维护自身权利,然而对于自身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未能完全了解。另外,有些同学的法律观念比较淡薄,主要表现就是比较容易冲动,往往根据自身的主观意识解决问题,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就是社会上不良观念的影响,同时这些不良观念还会导致其法制观念进一步淡化,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虽然学校内部的相关规章制度具备一定的法律约束力,然而很多同学不能充分尊重学校的规章制度,即淡化了法制观念。这种情况在不少学校是普遍存在的,因此高中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1]。

2高中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途径及方法

2.1强化自律意识。对于我们高中生而言,自律意识是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同时自律也有利于促使我们得以更好发展,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在学习及生活过程中,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分界,在此基础上我们就有了界限意识,而这种界限的实质就是一种规则,它包括有形规则和无形规则两种不同形式,我们只有严格遵守这种规则,才能够保证更好地进行学习及生活,并且使自己的学习及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另外,由于规则及界限存在,作为高中生我们还应当坚守为人底线,遵守各个方面规矩。所以,为了培养自身法律意识,作为高中生我们应当注意强化自身自律意识,坚持自律,成为能够遵纪守法的学生,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遵守法律。此外,自律也是高中生必须要具备的一种优良品质,应当坚守的一种道德底线及法律底线,也是我们必须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2.2加强法律知识学习。作为高中生,为了更好地培养自身法律意识,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应当积极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但要积极学习课本中相关法律知识,并且应当注意扩展阅读范围,学习课外相关法律知识,阅读法律书籍,从而更好地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更好地运用法律知识,这对于我们法律意识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可促使我们形成较强的法律意识。在学习法律知识方面,还可通过观看相关法制栏目的方式,通过法制栏目中的相关案例,更好地了解违法行为,学会更好地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渐使自身法律意识得以增强。同时,这种学习法律知识方式也能够使自身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增强自身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从而使自身法律意识能够得以强化。2.3强化自身法律素养。在高中学习及生活过程中,为能够更好地培养自身法律意识,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应当强化自身法律素养。作为高中生,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及作用,并且应当清楚地了解现代社会法制建设的大好形势,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投入到法律知识的学习中。除了积极学习法律知识外,还应当加强法律知识实践,在实际生活中应当积极尝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自身法制实践能力,使自身法律素养得以提升。另外,对于学校及社会上所开展的法制知识宣传活动,我们应当积极参与,从而扩展自身视野,了解更多法制建设内容与相关法律知识,这对于我们法律意识的培养及增强具有重要的意义及作用[2-3]。

总之,在现代高中阶段学习过程中,作为高中生,我们不但要注意强化自身的学科素养,同时更应注重强化自身的法律意识,积极培养自身的法律意识,从而形成较强的法律意识,并且在实际生活及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运用法律意识维护自身的权利,做到遵法守法,为今后自己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查看全文

浅析大学生就业创业法律意识培养

【摘要】就业竞争激励,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因缺乏法律意识在就业的过程中无意间违反了法律或者个人的权益不断地受到侵犯。笔者以中国药科大学为例,采用问卷与访谈的方式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法律意识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从就业环境、高校和大学生自身三个角度,探索大学生就业创业法律意识培养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法律意识

从2002年起高校扩招的毕业生陆续进入求职市场,全国大学毕业生总数呈明显上升趋势。面对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人群,各高校全面落实毕业生就创业指导工作。但是,大部分高校在就业创业课程中教授的内容仅包括就业观念、就业程序、就业技巧与技能的培养等,很少传授相关的法律知识,大部分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对法律知识认识不足,不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甚至出现铤而走险的违法事件。因此,在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过程中加强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对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创业法律意识现状调查

笔者对我校的2016届、2017届的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对我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法律意识现状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800份,有效问卷774份,有效率为96.75%。调查结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生就业创业法律知识匮乏。超过9成的学生表示并不了解《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的具体内容,74.1%的学生不能完整说出五险一金,67.4%的学生不知道试用期如何规定,43.9%的学生在实习期间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等。在大学期间,学生几乎都没有接触过法律,缺乏基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常识,思想上不关心不重视,大部分同学仅仅是知道一些法律名称,但对于具体的规定是什么并不了解,也不知道这些法律知识和就业的关系以及对就业的帮助,对相关法律知识熟视无睹,不注重培养自身法律意识,一旦在求职过程中发生自我权益受损的情况,并不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2.大学生就业创业法律意识淡薄。一是维权意识的淡薄。68.2%的学生认为用人单位根据政治面貌、生源地、英语等级、学历等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是合理的,会根据单位要求投递简历;当就业或离职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仅有31.84%的学生会“通过劳动仲裁机构、法院等法律途径维权”,超过一半的学生选择“就这么算了”。结果表明,许多大学生对于侵犯个人权益的就业情况缺乏辨别能力,造成个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仍不自知的可怕后果;并且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和勇气。二是履行义务的意识淡薄。25.8%的学生曾经有过毁约的经历。同时与多家用人单位签约,随意将签订的就业协议毁约,他们认为就业协议并不像劳动合同那样重要和具有法律效应,毁约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三是是法律责任意识淡薄,法律责任意识是指大学生在就业中违反法定义务后要承担后果的意识。56.4%的学生在简历制作中出现夸大,甚至有同学为了让自己得到更好的岗位不惜制造假的荣誉证书、学位证书。学生知道违反法律会承担严重的责任,但却不知道承担何种法律责任,怎样承担责任,这就是大学生法律责任意识淡薄的表现。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