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档案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6 07:26:1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法律档案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法律档案管理

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探微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社会在生产、科研领域的投入也日趋增多,科技成果也日趋丰硕,与此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科技档案的作用与价值也越来越大。科技档案因其能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知识来源,对日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作用而愈发引起社会的关注。现阶段,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工作的需求和档案资源信息化、网络化的趋势都对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国对于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思考。

一、当前我国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

1.科技档案的收集与整合较为困难

科技档案作为科学研究和生产活动的凭证,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然而当前科技档案的收集和整合工作很难开展。在现实的生产和实践中,形成科技档案的文件材料经常是分散的,而且这些文件材料常常掌握在科研工作者个人手中,不能完全保证统一、按时移交,有时由于科研工作者个人工作性质的原因,所移交的文件材料中复制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既使得科技档案作为凭证的作用大大降低,也间接影响了科技档案的建档工作。例如,在工程勘察和工程测量中,随着工程的一步步推进,常常会接连产生大量的图纸、图表、照片等勘察和测量材料,这些材料真实记载了工程勘察和工程测量的实际状况,具有重要的查考和利用价值。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绝大多数科研工作者本身并不具备专业的档案学知识,加之实际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的限制,不能将这些工作中产生的文件材料加以有效保管,导致这些具有重要保管价值的文件材料很难完整、系统地收集整合起来。而科技档案收集的不完整又会降低科技档案的利用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今后科研工作的查考和利用,对科研工作产生一些负面的作用。[1]

2.科技档案收集的种类和范围较为狭窄

科技档案是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中直接形成的、保存备查的信息记录,其所具有的类型多种多样,所覆盖的领域也较为宽泛。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生产活动所处的行业或部门不同,会形成不同种类的科技档案,包括水文、气象、天文、地质等一系列测量和勘探活动形成的文件材料以及有关工程和产品的设计、建筑施工活动、产品的生产和制造等多种类型的档案。理论上,这些科技档案都应被完整、系统地收集并保管,而目前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对于科技档案的收集更多地偏重于工业生产技术档案、建设项目档案以及部分设备档案,而对于其他方面的本应按照科技档案进行收集归档的文件材料并没有加以足够的重视,档案收集的覆盖面较为狭窄,收集工作不尽如人意。

查看全文

档案管理公共服务问题及策略

摘要:档案管理具有公共服务职能,是高校的管理重点。因此,高校十分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加强开展档案管理公共服务。档案管理公共服务受服务依据、服务资源、服务过程、服务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较大,现阶段我国高校档案管理公共服务仍存在着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特色档案资源、服务意识淡薄、服务环节复杂等问题,档案管理公共服务质量不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完善服务依据、加快服务队伍建设、丰富服务资源和改进服务方式等策略。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公共服务质量

一、高校档案管理公共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

(一)公共服务依据。公共服务依据主要指高校档案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是高校开展档案服务的有力支持。具体来讲,高校档案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内容是否完善、档案公开程度、规章制度的可行性等都会影响高校的档案服务。另外,公共服务依据还包括高校档案馆内部所制定的工作管理制度以及高校档案馆所制定的应急预案等。(二)公共服务资源。公共服务资源主要包括原始实物、纸质、电子等类型的原始档案以及通过深度挖掘档案而产生的档案产品,例如,档案图册、档案编研年鉴等。公共服务资源直接影响着高校档案管理服务的质量,只有具备丰富的服务资源,才能够有效提升档案管理公共服务的质量。(三)公共服务过程。公共服务过程主要包括档案管理服务所涉及的服务流程、办理依据、档案信息咨询指导、办理时限等环节。公共服务过程对档案管理服务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只有合理的办理依据、简洁的办理流程、高效化的办事才能够有效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如果办理依据不合理、办理流程复杂、办事效率不高将严重影响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四)公共服务方式。公共服务方式主要包括档案宣传和档案利用。现阶段,档案利用不仅局限于手工档案查找,人们开始利用网络技术对档案进行查找利用,有效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档案宣传也是档案服务的重要方式,主要借助多样化的宣传手段为社会公众展示高校档案的魅力。档案服务方式对档案服务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科学的、先进的服务方式能够有效提高高校档案管理服务质量,反之滞后的服务方式会阻碍档案管理服务质量的提升。(五)公共服务队伍。公共服务队伍在高校档案管理服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承担着公共服务的使命,对高校档案管理公共服务质量有着重要影响。高素质、业务能力较强的公共服务队伍能够有效提高档案管理服务质量,业务能力较差、素质较低的公共服务队伍所提供的档案管理公共服务质量较低。因此,为了提高公共服务质量,高校必须打造高素质的公共服务队伍,更新公共服务队伍的服务理念,改善公共服务队伍结构。

二、高校档案管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现阶段我国高校档案管理的法律依据十分有限,难以适应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具体来讲,高校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必须依靠相关的法律规定,然而,我国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规定高校档案的开放时间、档案的利用时间、档案管理质量标准等,严重影响高校档案管理服务质量的提升。并且,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没有明确的档案服务指导措施和档案信息利用标准,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档案管理服务必须按照原有的法律规定经过繁琐的程序对原始档案进行检索和利用。同时,原始档案的利用范围十分有限,开放性较差,不利于档案利用和档案产品的研发。(二)服务意识淡薄。很多高校工作人员过于注重高校的教育职能和科研工作,忽视了高校对社会的服务职能。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有些档案管人员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服务意识十分淡薄,只注重对档案的权威式管理,没有积极为学校师生提供档案服务。具体来讲,很多档案管理人员认为档案属于高校的保密工作,教师和学生不能随意靠近档案馆。档案管理服务仅仅为学校提供档案借阅,缺乏多样化的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档案管理服务信息供给十分单一,档案管理服务人员与档案需求者之间的互动较少,服务效率较低,严重影响档案管理服务质量的提升。(三)缺乏特色的档案资源。有些高校在档案管理服务过程中忽视了特色档案建设工作,导致档案馆缺乏特色档案资源。具体来讲,很多高校在档案管理服务过程中没有将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与公民需求和学校特点相结合,只注重对学校档案资源的挖掘,档案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多样化、能够反映学校各方面工作的特色档案资源。另外,很多高校的档案管理只根据时间对档案资源进行整理,缺乏对档案的主题性分类,导致高校的档案资源比较松散,用户的档案资源查询信息繁杂,缺乏对档案的模块管理和分类管理。(四)档案宣传不足。有些高校在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中缺乏对档案的宣传,导致学校师生和公众忽视了档案的利用。具体来讲,高校师生在进行科研资料查询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去图书馆查找相关书籍,而忽视了学校档案资源的价值,没有从学校档案馆查阅相关资料。这是因为,高校没有对档案资源进行广泛宣传,学校师生认识不到档案的价值,导致档案利用率不高。另外,还有一些高校虽然开展了档案宣传工作,但是宣传内容比较简单,宣传方式单一,仅仅以文字和图片的方式来向学生展示相关档案,难以满足公众和学校师生的档案需求,档案宣传方式滞后。(五)档案服务环节复杂。高校的档案服务环节十分复杂,高校档案检索系统只向高校内部人员开放,社会公众难以通过档案检索的方式获取自己想要查找的档案资料,无法进行档案预约。并且,社会公众在高校的档案查阅需要单位提供身份证明、介绍信等文件,并填写相关的借阅表,上报档案馆,在档案馆领导批准之后才能够借阅档案资料,借阅过程十分复杂,需要较长的时间。另外,高校档案服务必须要向档案馆提供证书翻译认证,而这一过程需要花费最少三天的时间,严重影响社会公众的档案利用,高校档案服务效率较低。

查看全文

信息技术结合高校人才档案管理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信息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作用;如何搞好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小结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人事档案是纪录个人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文件,是高校人事部门对个人管理的重要凭证和开展各种工作的基础、在档案信息计算机检索系统中采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意识、人事档案工作者向来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著称、增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意识、信息技术为档案的管理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手段和方法,但也给档案管理带来了安全隐患、完善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电子环境下工作意识的培养是档案信息化的关键所在、强化档案管理的法规建设、档案管理需要相应的法律环境和有力的法律保护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方向日益明显,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人事档案的管理进入现代化管理的先进行列,并为高校人事档案信息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关键词: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档案信息管理进入现代化管理的先进行列,并为档案信息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传统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方式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为了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应该积极地将信息技术与档案管理技术和方法结合起来,促进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1.信息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作用

人事档案是纪录个人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文件,是高校人事部门对个人管理的重要凭证和开展各种工作的基础,对学校考察和识别干部选拔优秀人才,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学、科研、党政管理的开展具有重大作用。在档案信息计算机检索系统中采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可以将档案信息检索方式由脱机检索、联机检索,发展为智能检索及网络检索,实现档案信息传递网络化。另外,人事档案通过计算机的管理,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提取、分析、加工,可以直接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益。并且,与传统档案资料相比,数字档案更易于保存、查询、修改,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快速传递,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降低了档案管理的成本。

查看全文

高校倒金字塔档案管理论文

一、高校档案管理“倒金字塔”现象成因分析

对于高校档案管理而言,主要有档案信息需求者和档案信息管理者两个主体,其中档案信息管理者拥有充足的档案信息资源,档案信息需求者主要是校内师生和校外用人单位等,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博弈过程,形成我国高校当前档案管理中的“倒金字塔”现象。

1.国家对于档案信息开放和利用缺少相关规定

对于档案信息需求者和档案信息管理者而言,如果档案信息管理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为档案信息需求者提供所需的档案信息,档案信息需求者对于档案信息管理者给予正向评价,则两者就处于一种双赢状态。可是在这个过程中,档案信息管理者和档案信息需求者之间的双赢受到多种因素制约,从结果来看,高校档案馆可能都不是“零和博弈”的最终赢家。当前,学术界对于高校档案信息的公开和保密之间的认识和观点不完全统一,即使是在档案管理较为先进的美国和西欧发达国家,出于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也十分注重对个人档案信息的保护,一旦泄露秘密信息将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最高法院也对于行政机关赋予其文件机密保护的权利。我国档案法律法规规定,如果泄露档案信息,将会受到法律严厉惩罚。所以,对于我国高校档案馆而言,在对档案信息开放过程中,很难把握开放的界限,权衡利弊后,选择档案信息不开放政策,因为档案信息的不开放不会造成不可预期的后果,就不会受到法律的惩罚。而且,虽然不开放档案信息可能会在舆论上引起学校师生和部分用人单位的不满,但是至少不会引起任何法律和制度上的后果。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大部分高校档案馆选择对学生不开放。因此,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当前相关档案和保密法律法规,对于学生档案信息开放没有明确规定,也缺少对档案馆信息开放的实质性约束和要求。

2.高校档案利用范围不明确

从档案馆角度来看,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经常使档案需求者产生不满情绪,档案信息资料查找工作量较大、查找效率不高、满意度较低等,使档案馆认识到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而且高校档案信息资料开放和利用受到各种关系的约束和学校各种规定的限制。因为档案馆只是高校系统的一个部分,还有教务部门、学工部门和教学院系,不仅要受到档案保密相关法律约束,而且还要受到学校规定的限制。为了确保档案馆提供档案信息服务不会产生不满意结果,各个档案馆基本上都采取制度性措施来限制档案信息的利用,无形中增加了档案信息利用的烦琐程度和难度。例如,以提供毕业生成绩单为例,为了档案信息资料的安全,学校一般都将档案馆放在较为隐蔽的地方,在校师生和社会档案需求者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寻找档案馆。而且,出于对个人隐私的保护,要求档案信息需求者必须要携带个人有效证件到馆办理查询手续,不支持电子邮件查询和电话查询服务,这对于档案资料利用者而言,手续十分复杂,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效率十分低下的过程,本身呈现出“倒金字塔”特征。档案信息需求者和档案信息管理者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结果也不一定十分理想。但是,从经济角度来看,档案馆提供档案服务,经济效益较低,甚至完全为零。从性质来看,档案信息服务是一个纯公益性过程,将档案信息服务社会化,收取相应费用也不符合我国当前高校档案管理的目标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查看全文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对策建议

[摘要]现阶段,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存在管理手段落后、相关人员不重视等问题。要想提升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就需要提高相关人员档案管理意识,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充分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简化管理流程,加强对社保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工作,推进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运行。

[关键词]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管理手段落后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不仅是管理工作本身,其意义更体现在每一名参保者的个人合法权益,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与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社会保险档案如果能够有更完善的应用方式,就可以发挥更大价值,使参保人的权益得到更妥善的保护。但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都不够规范,相关人员对此的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导致社会保险档案的价值未得到充分体现。

1新形势对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1.1是对社会保险改革的有效推动。过去我国对于社会保险档案资料的应用很简单,主要是因为档案管理工作不够完善,这也是我国社会保险工作一直没有取得重大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因。譬如,如果参保人保险记录中的某份信息被损坏或是丢失就很难找回,保险工作就无法进展到下一个环节。基于这一点,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指的主要是纸质档案,不涉及信息技术的应用,而在当前信息时代,社会保险档案也应当实现信息化管理。1.2对规范社会保险工作有重要作用。社会保险的信息内容非常多,管理难度也很大,如果管理中出现疏漏,就会使得数据资料不完整,很有可能对社会保险工作造成不利。而且社会工作人员的岗位往往并不稳定,就更容易发生管理混乱问题。1.3有助于提升社会保险部门的工作效率。通过规范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可以全面提升社会保险工作质效。例如在改进档案管理时,就有可能发现社会保险工作中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就是对社会保险工作整体的完善。且档案管理效率提升,必然也会使得社会保险部门工作效率得以提升。

2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问题

查看全文

中小城市依法管理建设浅述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九条,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未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移交建设项目档案的,责令改正,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然而,这项明文规定也没得到具体的落实,因为该条例的主要实施者是建设主管部门,而不是负责管理工程档案的部门。因此,这容易导致档案的依法管理上出现真空地带。很多工程建设档案都存在着过期未交、缺交、漏交等现象,而工程档案管理部门没法进行有效的管理,间接影响了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的职责。除了上述几点客观原因之外,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的是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对于档案工作本身就认识不够,对档案及其相应的法律法规了解不深不透,导致不能够准确地掌握档案管理的相关准则和要求。另外,由于档案管理人员人手不够,档案人员大部分时间精力放在对建设工程档案审核、接收上,对其它档案和各项工作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建设项目工程的不断增多,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大多还只停留在层面上,依法管理建设工程档案工作没有得到具体的落实,造成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由于客观和主观原因,导致了目前一些中小城市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开展存在着以上问题,为了使工程档案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建设,更好地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利用服务,与飞速发展的城市规划建设活动相适应,必须加强中小城市建设工程档案工作管理,给工程档案管理设立一个良好的平台。下面本文将依法对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提几点建议:《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第三条: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置城建档案工作管理机构或配备城建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全市城建档案工作,......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验收后三个月内,向城建档案馆报送一套符合规定的建设工程档案,...因此城市建设档案馆是城市建设工程档案收集和保管的重要基地,它面向全市,收集和保管建设系统各专业管理部门(包括城市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园林、风景名胜、环卫、市政公用设施等)形成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档案,各类城市建设工程档案以及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计划等方面的基础资料,因此,工程档案管理首先是从思想上增强相关部门领导的意识,并且是从法律、法规的角度,只有提高了有关领导对工程档案工作管理认识,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档案管理工作,从而构建科学严密、分工明确的档案管理体系,上致领导或部门负责人,下致工程技术人员、监理人员、还是档案管理人员,对工程档案管理规定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积极地配合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在每项建设工程主体结束之后,按有关工程档案管理的规定,各职责部门将有关工程应该归档的文件和资料、图纸等收集完整、齐全,然后移交档案管理部门集中统一保管。行政执法主体资格主要是指能够行使行政职权的社会组织。根据《档案法》《科技档案工作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及《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等,城市建设的行政部门要设置档案工作管理机构和配备档案管理人员,做好城建档案的管理工作。城市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可以委托城建档案馆负责城建档案工作的日常管理工作。因此城建档案部门行使全市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执法主体资格,通过确立了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的执法主体资格,保证工程档案管理工作行政执法的有效性和合法性。从源头上强化工程档案的行政执法,落实了管理人员的执法责任,有效地实现档案的依法管理。

《城市规划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建设工程档案的报送归档都作了规定,《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第六条: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后三个月内,向城建档案馆报送一套符合规定的建设工程档案,...,工程档案案卷质量标准必须符合《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在向档案馆移交报送之前,同时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对工程档案进行科学的维护,保证其完整性和安全性,最大限度地对保护档案不受外界环境的损坏,消除一些不利因素,延长归档后工程档案的寿命,以最大限度地为城市建设提供优质服务。要依法管理好建设工程档案,档案管理人员首先要认真学习熟悉掌握好与工程档案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一些档案管理制度,收集范围,整理规范,报送归档要求等相关业务知识,因此,加强工程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至关重要,档案人员只有熟练掌握各项业务知识,工作上才能得心应手,同时还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结合,善于总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相关的规定给予解决,提高工程管理的法制观念,提升建设工程档案管理水平。《档案法》以及《建设档案管理规定》中规定,对在档案的收集整理保护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同时对于无故延期或者不按规定报送档案,档案人员玩忽职守造成档案损失,涂改或伪造档案等行为,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负责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可以借助单位宣传信息网络平台对工程档案的管理情况进行公示,进一步宣传督促工程档案的收集报送保管工作,表彰奖励档案工作先进的单位和个人,对档案工作不负责任,工作成绩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并督促他们履行法律指责,违反档案工作规定的,无视档案法律法规,造成档案损失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关于建设工程的档案管理工作,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力度实行监控,不断完善相关的法规,同时要积极配合工程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给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提供一个好的平台。同时政府要建立一个适应我国社会体系的档案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为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作者:曾春梅工作单位:福建省永安市建设档案馆

查看全文

血站档案管理论文

1血站档案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

血站档案应实时记录采血及供血人员的基本信息,能够做到准确无误的记录在案。对于献血人员一定要记清楚其有无病史、体检报告、各种检测项目、血液初检及复检记录、采血过程、血液保管等都需存入档案。血液采取后的工作也要记录详尽。这包括血液的入库、发放和保存记录,采取血液样品的工作环境是否消毒,采血设备的检查,采血器械的消毒,以及医疗废弃物的后期处理等。这些信息的完整记录能够为日后的快速调阅提供基础。然而现今档案管理仍旧存在诸多问题。第一,法律意识淡薄,只在乎采血过程的专业操作而忽视了采血后的记录工作。例如:献血者登记表中的基本信息不详,身份证号码等的漏填或者误填,导致回访或归档的难度加大。首先,献血者登记表多处都需要献血者的签名,血站工作人员由于没有叙述清楚或者未加指导而导致献血者签名错误或漏填签名,造成记录的不完整性和非真实性。其次,部分工作人员没有严格的时间观念,经常提前或延迟记录献血者信息,埋下了医疗事故的隐患。第二,全国各地大多血站对采血人员的管理较为松散,体系不严谨,出现了很多工作人员身兼数职的情况,岗位划分不明确,缺乏系统的血站档案管理体系。因此选用一种规范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对血站的发展是刻不容缓的。第三,缺乏专业的血站归档审查人员。由于非血站档案管理的专业人员缺少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导致归档时审查不全面。部分质量管理部门对归档的抽查范围不够广泛,无法保证档案质量。

2血站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2.1加强领导重视

不论哪一部门,领导对于工作的重视是员工的最好的榜样,而对于血站来说也是这个道理。首先要加强血站领导对血站档案工作的重视,要将《档案法》中的相关法律规定通篇熟知,做到有理可依有法可循。争取每年把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发展计划范围内。要严格把关档案科室人员的选拔,必须要有相关专业的证明,热爱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做到认真负责。档案科室的主任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领导能力和协调下属之间关系的能力,能够让科室人员形成凝聚力,尽职尽责的做好自己份内的事。血站需要成立垂直式的管理网络,建立分级式的管理政策,要完全落实管理责任制度,并且拟定相关的奖惩条例、年度考核,严格遵照管理规定实施。

2.2加强人员教育培训

查看全文

信息技术下档案管理策略

1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1.1知识经济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在当今时代,知识经济形态己经成为社会上的主要经济形态了,也必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所以相应的调整管理手段和方法就特别重要,这样才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加快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如果档案管理工作还是运用以前闭关自封的方法,不善沟通的单一管理模式,那么就不能为大众快捷准确的服务。如果不能突破原来的管理模式,档案管理的工作肯定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久而久之,必将会被其他的管理取代,走向淘汰。

1.2信息技术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传统的档案管理都是以数据库、信息库的模式进行管理的,而到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将档案管理形成到一个新的格局。而只有不断地更新完善信息技术,档案管理的内容才会更加丰富,因为这样才可以存储视频、图像、声音等内容。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档案管理工作者从传统的手工操作转变成计算机操作,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会对档案资料进行的制作、储存、传输和检索,为档案管理提供快速、便捷的信息平台,解决了档案管理时空限制的问题,可以随时随地查询获取。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构建,为大众去提供快捷、方便的档案查找方式,也满足了不同使用者对档案的需求。

2知识经济冲击下的档案管理策略研宄

查看全文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

摘要:本文解读新《档案法》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影响,分析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档案信息化工作内容、建设思路与实施措施。

关键词:信息化;档案;高校;研究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自2021年1月起实施。作为档案领域的基础性法律,新修订的《档案法》在国家层面第一次从法律高度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做出的全面、系统的规定,也是第一次明确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和凭证作用[1]。法律条文学习、理解和落实,是当前《档案法》学习贯彻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新《档案法》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影响的解读,分析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思路与实施措施。

1新《档案法》

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影响《档案法》增设“档案信息化建设”一章,共7个法条,涵盖政府及有关单位责任、信息系统建设、电子档案法律效力、电子档案管理和接收、数字档案馆建设和档案数字资源共享利用等档案信息化建设各方面,修改力度之大,可谓前所未有,也是新修订的《档案法》的最大亮点。明确了档案信息化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中的重要基础支撑作用,反映了新时代国家治理对包括档案信息化在内的档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高校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不例外,需要认真贯彻执行。

1.1明确了档案信息化责任

查看全文

法治视域下档案管理优化

一、依法治档的基本内涵

依法治档是依法治国在档案事业领域的重要体现,是指在依法治国方针的指导下,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的法律体系,以法律为准绳,按照法律的标准,对档案管理各方面的制度严格执行,从而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档案管理工作。依法治档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遵循依法治国的总体思路与主要目标。就其总体思路而言,就是要坚持以依法治国为指导,进行档案管理事业的规划和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和档案管理工作改革创新成果导向,以档案服务需求为目标,运用法治思维和立法理念,健全档案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档案管理法治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和责任监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从而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就其主要目标而言,就是要基本建成科学、完备、规范的档案法律法规体系、业务标准规范体系、档案依法行政责任监督体系;健全档案管理执法机构,充实档案管理执法人员,提高执法能力;实现档案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使社会档案意识显著增强,使档案法律服务、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和档案资源利用取得新成效,使档案工作为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推进依法治国发挥重要作用。档案法治与档案法制有着本质的区别。法制是具体的法律制度,属于上层建筑,是实现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法治是相对人治的一个概念,是法制的立足点和落脚点,是法制的价值旨归,要实行法治必须有完善的法制。[1]因此,在档案事业领域,档案法制是前提,档案法治是努力的方向,两者在依法治档中缺一不可。依法治档一方面要完善各种档案法律和制度,另一方面档案管理也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最终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法治化。

二、依法治档的必要性

依法治档,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体现,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推动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法治化和规范化,进而促进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一)依法治档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体现。“法者,天下之仪也”。古往今来,法律都是治理国家最根本的行为准则和标准。2013年,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全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队伍建设”的科学论断,从此“法治中国”成为中国的主流热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建设法治中国,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是我们党治国理政观念的重大转变。推进依法治档作为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档案管理工作的法治化和规范化,更关系到依法治国在档案领域的全面落实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推进。[2](二)依法治档是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要体现在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上。“更高层次”就是推动档案立法,完善相关法规体系。这要求我们不断地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以适应档案存储数字化、服务网络化、管理信息化等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需求,从而推动档案事业的规范、健康、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更高水平”就是要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依法治档,提高档案的法治水平,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知识水平,及时化解和防范档案管理工作法律风险,切实处理好档案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档案事业科学发展。(三)依法治档有利于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法治化与规范化。依法治档是弘扬法治精神、提高档案管理人员档案意识与档案法律意识的主要抓手。众所周知,档案管理工作必须由具体的人去管理,档案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直接关系到档案管理工作的法治化与规范化。当前,档案管理模式已由传统模式进入现代模式,档案管理工作也应该适应形势的新变化,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水平。这种科学的管理方式主要靠法治,因此,依法治档适应现实的需要,符合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内在发展规律。档案管理人员应该转变观念,提升依法治档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依法治档的推进也有利于唤醒和提升社会大众的档案意识与档案法律意识。档案管理人员通过行政执法和执法检查等形式,借助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正反两个方面的案例,以事实为依据,充分利用案情讲解相关法律法规,能够有效地提高社会大众对档案工作和档案法规方面的认知与意识,从而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法治化与规范化建设。

三、依法治档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健全,管理工作越来越规范,法治水平越来越提升,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这对于依法治档的最终目标还有较大差距,法治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档案管理人员的法治意识与法治思维缺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然而在具体的实践中,一些档案管理人员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依法治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档案管理部门地位不高;对于依法治档工作存在畏难情绪;工作力度不大,缺少档案依法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执行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整天处理自己重复的业务工作,没有主动运用法治思维来依法治档。[3]另外,对档案相关的法律条文也总是一知半解或了解不够,不能很好地使用档案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没有充分利用《档案法》指导自己的工作。虽然依法治档提了好多年,仍然深受传统思维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权力至上的政治化思维,二是重视感情伦理化思维。“人大于天,情大于法”的传统思维往往使我们遇到事情先讲感情再讲法律,在工作中的表现就是对上不对下、对情不对法,以致于一些该立卷归档的档案材料没有及时收集整理归档,散落在部门或被个人手中,给档案事业的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二)档案法律法规贯彻不彻底。虽然《档案法》对档案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些规定和要求并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和执行。这既有档案部门本身的原因,也有执法部门执法不严的责任。诸如《档案法》中所规定的档案部门所需人员和经费这些基本的问题,大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履行不到位,主要原因是各级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不够,档案部门本身的档案法律意识不强。从档案行政执法部门来说,档案行政执法人员缺少强烈的执法欲望,常常左顾右盼,重业务指导,轻依法治档,且在具体执法过程中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针对较严重的问题,只是下发档案检查通知书而没有认真地跟踪检查和督查,未能体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4]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