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声乐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5 17:49: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儿童声乐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赏识教育在儿童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声乐艺术中,儿童声乐是其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但是由于儿童在声乐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成年人之间有一定的不同,因此儿童声乐的教学方法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儿童声乐基础教学主要是童声的基本训练,包括发声的方法、音准、音乐常识以及音乐节奏等把握等,但是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将以上这些基础知识教给学生之外,还应当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相关声乐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身独特之处,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赏识教育”是一中十分有效且可行的途径。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对培养儿童身心健康以及素质教育的实行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儿童声乐教学中,赏识教育的运用一方面符合儿童心理的发展特征,另一方面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新理念,顺应了当下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大潮流。本文将对赏识教育在儿童声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的探讨,以供今后教学参考使用。
关键词:赏识教育;儿童声乐;教学;应用
1赏识教育概述
一名普通的父亲周弘在对自己女儿进行教育过程中发现了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因此赏识教育最初是以一种家庭教育形态出现的,进而在学校中进行推广并应用的。但是在教育领域,赏识教育的界定比较模糊,而其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种;第一,学者认为赏识教育是对孩子的陪伴,是一种只求付出而不求回报爱的教育,它的运用过程中,教育者本身就应当一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孩子的表现给予肯定;第二,有些学者认为赏识教育就是使用赞赏性、激励性的语言和行动等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进而调动学生的学校积极性,同时这些肯定也将会是学生今后学的动力,这也为综合素质教育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部分学者认为赏识教育不等同于完全顺从学生,它在应用过程中应当注意“度”,也就是对学生表现等进行赞赏和肯定的过程中应当恰好,进而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的提升自我。
2赏识教育在儿童声乐教学中运用必要性分析
目前我国儿童声乐学习呈现一种火热的状态,学习的地点也多种多样,,如少年宫、琴行、声乐教师工作室等等,同时学习的形式也是各有千秋,如单对单、小组课等,但是在儿童声乐教育火热朝天的发展过程中,部分教育者在教学中还存在这一定的问题。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学习者是儿童这一点,其总是将成人教学模式强行应用在孩子的身上,虽说两者的理论教学是基本相同的,但是在具体操作方面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而这种情况下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儿童声乐教学中将会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据调查统计分析,学习声乐学生一般是4-12岁,而这一阶段正是儿童发展最为关键的阶段,尤其是学生节奏感和美感的发展都在这一阶段会有很大的提升,同样在这一阶段进行素质教育开发,其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在《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人的需要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其中尊重需要属于一种好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尊重和他人尊重的综合,而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方法在应用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让儿童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尊重,特别是家长和教师,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儿童自身获得一种自我满足感和价值感,进而调动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挖掘自身的潜力。而赏识教育在儿童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认识到每一个儿童都是具有一定潜力的,进而通过各种方式对儿童的优点等进行深入的挖掘,对孩子良好表现给予高度的可行和鼓励,让孩子建立起自信心,以“我能行”的良好心态融入到声乐学习中去。
童声和老年嗓音特点及声乐教学研究
摘要:声乐教学是一项系统的教学体系,它需要教师对人体嗓音先天条件有一个十分清晰的了解和认识。人在各年龄阶段的嗓音条件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声乐教师在充分了解教学对象嗓音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声乐教学。教育领域对声乐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专业教学层面,其所针对的教学对象也多是中青年。而儿童和老年人作为声乐教学的业余教学对象,其理论研究并不多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日益提升。童声和老年人声乐教学同样需要专业化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手段。这就给声乐教学理论研究的空缺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本文对童声嗓音特点和老年嗓音特点分别进行阐述,然后通过对比两种嗓音特点的不同,总结针对这两种嗓音条件所应实施的教学策略,并从中发现目前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童声;老年;嗓音特点;声乐教学
一、引言
随着声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内学者也开始关注各个年龄阶段声乐教育的发展,但学习声乐的年龄阶段大多数集中在青少年以及青年阶段,因此在这方面有着大量的理论与实践总结,而童声以及老年嗓音因其特殊性,导致理论与实践都有不同程度的缺失,因此需要仔细研究深入了解并且需要有创新不同的教学方法。相对于青年来讲,童声的嗓音音域较窄,声音稚嫩清脆,而青年嗓音与老年嗓音对比起来,老年嗓音较为低沉浑浊。童声与老年嗓音都存在音域局限性,并且两者在教学方法上也有着区别。基于此,笔者希望以研究童声和老年嗓音特点及声乐教学方法的比较为主体,深入探讨其中的特殊性与重要性。
二、童声嗓音特点
一般来说,在6周岁到12周岁年龄区间之间称为童声期,这一时期的儿童嗓音普遍具有音域不宽、气息不足、共鸣不稳定等特点。童声期儿童的肺活量较稚童期明显增大,但是仍然不能和成年期相比。对于音色的把控、音准的准度掌握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感知音色的能力也相当敏锐。童声期可以细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6~8岁的童声基础期、9~12岁的童声发展期、12~15岁的童声成熟前期。童声基础期,儿童的音准尚需要进行针对性训练,为儿童的音乐感觉、兴趣打下基础。童声发展期儿童的音域逐渐打开,可以尝试较为复杂的歌曲,为拓展音域进行训练。童声成熟前期一些儿童开始变声,这一阶段的嗓音条件与青年时期的嗓音形成衔接,在音域和音色等方面也趋近于成熟,少了童声的稚嫩,但依旧保持干净、清透。
浅析儿童声乐教学发展问题及对策
一、引言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逐步改善,国民素质也在不断的提高,德智体美的发展也越来越被重视,艺术教育也得到了不断的推广和普及,人们逐渐意识到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儿童开始喜欢上音乐,爱上唱歌,家长对待孩子的声乐培训也有了新的看法和了解,教育机构也不仅仅限制于文化课程,各种艺术教育培训机构遍地开花,与此同时对于老师的专业素养也有了新的要求,艺术已经不再是兴趣课而是必修课。
二、当前我国声乐发展的现状
(一)国家政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要“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建立评价制度,促进艺术教育规范发展”的要求,研制和出台“三个文件”填补了艺术教育评价制度的缺失,对于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制度意义重大。建立规范完备的评价制度,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将有利于切实改进美育教学,切实提高艺术教育的育人质量,促使人才质量标准更加全面。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意义重大。(二)家长态度。儿童是一般情况指的是3~12岁的孩子,而儿童歌唱教学是指教师在儿童3~12岁这一年龄阶段,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儿童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歌唱技巧和歌唱技能,使儿童学会歌唱的活动。而儿童的年纪较小,没有成熟的思想和分辨能力,对于声乐的学习以及选择上只有依赖于父母的态度,除去少有自我选择能力突出的小朋友,大多数对声乐的选择都是停留在父母要求的层面上的,所以我对实习小学的学习声乐儿童的家长进行了一部分的调查,试图了解家长要儿童学习声乐的动机,家长自己本身对于声乐的看法,因为只有了解到儿童家长的真实想法,才能更加了解儿童声乐教学的一个现状。
三、目前儿童声乐教学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对应的解决方法
通过对家长的访问和对培训机构的调查,以及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查阅相关的学习资料,总结出现在儿童声乐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就每点相应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法。由于儿童的年纪较小,没有成熟的思想和分辨能力,对于声乐的学习以及选择上只有依赖于父母的态度,基本都是由父母来选择孩子的学习特长,很少是由孩子自己来选择学习的。因此很多孩子在学习的过程都是缺乏兴趣的,从而导致了他们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都是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以至于他们的学习时间不会坚持得太久,学习的效率不会太高,学习的结果也不会特别好。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想要学生自己认真自主地学习声乐,就必须要先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让他们主动自觉去接受声乐学习,感受声乐的魅力。但是学习声乐又是一个反复、不断练习的过程,它是抽象的,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这让孩子很难对它产生兴趣,长此以往就会失去对声乐的喜爱,难以坚持到学有所成的地步。所以声乐课堂上的“快乐”是需要老师来帮助学生寻找的。
农村留守儿童声乐教学研究
〔摘要〕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和焦点问题,也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之一。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留守儿童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性格自卑内向、道德涵养不高、道德观念偏差等一系列问题。为此,要注重声乐课情感熏陶,增强声乐课双方互动性,发挥美育教化功能,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作用,切实有效发挥声乐教育在留守儿童成长成才中独特功能,不断增强声乐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留守儿童;声乐教学;解决途径
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和焦点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长辈们生活在一起,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呵护,导致与父母之间形成亲情缺失、沟通困难、监护弱化、教育失衡、儿童健康安全较难保证等诸多问题。而这些诸多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用优美动听、陶冶情操的声乐得以化解,尤其要在留守儿童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声乐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化解心理障碍,获得心灵解放和自由灿烂的童年。这恰恰是声乐教育,具有的陶冶情操、增强认知、以乐辅德等教育功能所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利用声乐教育作用,有利于促进乡村儿童成长成才和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切实有效地提高声乐教学技巧能力和水平,增强声乐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留守儿童声乐教育的主要问题
当前在我国农村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辈照顾,与父母聚少离多留守儿童往往没有获得关爱,内心世界充满种种矛盾,亲情的缺失使他们存在诸如脾气暴躁易冲动、自卑懦弱、不善交流、情感冷漠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为了深入了解我国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接受声乐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走村串户、家家户户调研,结合学校实际,加强实地调研,发放调查问卷,做好记录。我们发放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5份,问卷有效率为95.7%,从中可以发现留守儿童的诸多问题,我们收集了关于留守儿童声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家长认为学校开展声乐课教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10岁以上的留守儿童占80.7%“效果很好”,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声乐课教学对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学习其他学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非常有帮助。但也发现一些问题,一是在留守儿童学习教育上存在着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主动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能力。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学习教育方面呈现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表现在一方面学习动力不强,在农村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教育,往往缺乏父母直接有效的引导和教育,没有亲生父母的监督和管教,学习效果较差,整天在外玩耍,书本知识离得越来越远。调研中30.89%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加之留守外出打工的家长对子女的成才期望过低,也根本无暇顾及。有12.28%留守儿童从自己父母身上隐隐看出学习没有什么用,因而大多数留守儿童没有学习动力。在学习成绩方面,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不容乐观,40%留守儿童的成绩在学校班级属于中等偏差,留守儿童因为长期与父母聚少离多,容易产生强烈的想念父母,思念亲人,从而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思想分散,上课效率较低,自然而然留守儿童学业成绩下降。二是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上存在着自卑、性格内向的问题。调查中发现,生活在爷爷奶奶身边的留守儿童往往表现出自卑、不自信、脾气暴躁,容易出现冲动急躁的性格呈现的问题。因为大多数留守儿童,没有父母陪伴,缺少父母在身边关爱和支持,往往心理上比同龄小孩容易自卑和内心较为脆弱,数据显示30.76%孩子性格普遍较为内向,有67.22%学生容易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产生戒备和敌对的心理,有52.95%留守儿童不愿意与同学或老师交流,65.23%留守儿童容易逃避各种公共场所和不想参与集体活动,有72.15%的留守儿童甚至与监护人发生摩擦而产生不想接触行为,孩子与父母之间容易产生隔阂和障碍,有55.93%留守儿童学生面对教师的教育认为自己父母都不管,你就别管闲事,有65.16%对老师的教育有明显的抵触情绪。留守儿童父母亲教育方式和思想观念存在差异,容易使留守儿童产生逆反心理,这种问题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更加强烈。三是在思想品质上存在着道德涵养不高、道德观念偏差的问题。道德观念发生偏差已成为留守儿童一个突出的问题,留守儿童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行为发生扭曲,容易走向极端。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亲长期务工在外,其实留守儿童对孩子都产生了强烈的愧疚感。留守儿童的父母亲总以为,用来弥补孩子亲情缺失的最直接方式就是承诺用金钱来弥补,这容易使孩子形成功利主义人生观,产生了读不读书无所谓、赚取更多的钱财才是硬道理,这些读书无用论和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致使留守儿童缺乏思想道德,甚至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成长成才。在实地调研中,采访留守儿童学校教师普遍反映,有12.18%留守儿童缺乏起码的礼貌尊称,有17.34%的留守儿童经常在学校违纪行为,13.41%的有打架偷盗行为、好逸恶劳、奢侈浪费、旷课逃学等不良行为出现。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在乡村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丧失了自我道德约束、道德行为不良,未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社会责任感和责任意识缺失。
二、开展声乐教学活动对留守儿童产生的影响分析
研究高师学前教育教学变革
(一)更新声乐教学观念,加强与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的衔接
1.制订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音乐教学计划紧密衔接的声乐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是指导幼儿教师开展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幼儿园音乐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幼儿音乐教材是幼儿教师组织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和材料。我们在制订声乐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时应充分考虑以上文件材料的精神和内容,充分考虑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相关要求之间的联系,突出教育的连贯性,既保持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又要凸显其实用性和有效性。2.掌握幼儿声乐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丰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师的幼儿教学经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师除了掌握好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练好声乐演唱技能外,更要丰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幼儿声乐教学的实践经验,与一线的幼儿音乐教师多联系、多沟通,深入到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去观察了解幼儿的音乐能力发展情况,把相关的实践案例、方法等渗透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中,使自己的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二)合理组织教材,突出声乐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实用性和学前性
以基本技能教学为主线组织声乐教学内容,可加强学生声乐演唱基础能力的培养。作品难度上,要选用中等难度的作品,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现实基础,不盲目选择音域广、音区高的大型声乐曲目;作品风格上,选用艺术性强的经典作品、思想性强的主旋律作品、风格多样的民族性作品、时代特征浓郁且学生喜闻乐见的优秀的当代声乐作品等,让学生广泛接触不同风格的作品,积累丰富的声乐演唱经验。声乐教材组织的副线则考虑即兴表演唱和声乐基础练习的结合,并涵盖儿歌表演唱和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儿歌表演唱和范唱能力,为幼儿园音乐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增加有关幼儿声乐学习的教学理论,加强幼儿声乐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幼儿声乐学习的教学理论包括不同年龄段幼儿歌唱能力的发展特点、随乐能力的发展、节奏感的发展、动作发展能力特点以及心理能力(如注意力等)发展特点等理论知识,以及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学习声乐的特点、幼儿声乐教学的方法及教学设计等系统理论知识。
(三)采取多种措施,建构多样化的声乐教学模式
歌唱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艺术技能,需要多听、多唱、多练、多演才能形成,教师应创造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感知、体会、揣摩和训练声乐演唱的技能技巧,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升自己的歌唱能力。1.将集体课与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声乐教学需要结合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班级规模及学生个体实际,实行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集体课教学歌唱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采用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解决歌唱中的知识与技能的共性问题;通过小组课消化巩固集体课所学的声乐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让小组成员一起开展讨论、探究,强化练习;个别课则根据每个学生的声音及音乐基础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指导方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训练。通过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三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较好地掌握声音演唱和儿童声乐教学的技能。2.实行双导师制。邀请儿歌范唱能力强的幼儿园一线教师担任学生导师,与高校教师一起共同指导学生的学习,高师声乐教师负责声音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儿歌表演的基本方法;幼儿园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在幼儿面前进行声情并茂的范唱。另外,建立声乐课程的实践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开展包括歌曲演唱的各种实践。
举办艺校杯比赛通知
为迎接全国推新人大赛和大连市第八届少儿器乐比赛,全面展示我区少年儿童艺术教育教学成果,进一步推动全区少年儿童艺术教育新发展,经区文化体育局和区教育局研究决定,举办区年“北方艺校杯”少年儿童声乐、器乐、舞蹈比赛。现就有关工作事项,通知如下:
一、比赛时间
预赛:年5月15日、16日
决赛:年5月29日、30日
二、比赛地点
区文化中心剧场
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新课标指出歌唱教学“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合唱是小学音乐课堂中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表现力和合作意识。本文对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进行了一定分析,并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对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初步探究,以期对新形式下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
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合唱作为一种集体行为,它不仅能让学生学会歌唱,更能让学生学会合作的能力,在参与合唱演出或者比赛的过程中学生能学会很多知识和舞台经验。著名的童声合唱艺术家孟大鹏曾这样描述:“童声合唱更贴近于广大中国少年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更富有儿童的情趣并反映出他们的健康成长的精神风貌”,因而在小学音乐中合唱教学的作用就显得举足轻重,各中小学校都将合唱当作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团队精神的一项重要活动。童年是最美好的,参加了合唱的孩子们都特别珍惜这段美好时光,合唱给他们的生命增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给未来增添了美好的回忆。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谈谈对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一、优化合唱团队的训练方法
(一)指导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合唱排练时通常先单音训练,接着音程训练,最后和声训练。发声位置要正确,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协调控制腰腹部肌肉群,尽量用头腔共鸣。所有人要学习同一种声音,还要特别注意音色的统一。发声练习曲的选择,应该根据学生的条件和水平,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很多队伍寻找了很多的发声练习曲,大量的唱曲谱,变换速度和跨度练习,其实中小学合唱团因为排练时间比较有限,直接练曲谱是最有效的。在发声练习之前,要注意唇部和喉部的开音、肌肉的热身等,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们的全身器官兴奋起来,这样在合唱过程中才能发出最具有感染力的声音。(二)积极寻求多样的练唱方式。歌曲练唱时可以运用狗喘气、闻鲜花、吹蜡烛、半打哈、抛铅球等方法。练唱过程中要注意音量的控制,因为音量是可以表达歌曲意境,一定要做到稳、准、松弛、灵活,这样才能使声音达到和谐统一。特别是在歌曲刚开始排练的阶段,要提醒学生轻声唱歌,然后互相模仿声音。等声音统一后,还要注意训练声部的默契以及声音的和谐。比如《保卫黄河》这个作品就要求我们在演唱时注意力度变化,从曲调、节奏、曲式结构、歌词等着手,层次分明,由小到大,采用齐唱和轮唱的形式,内容似黄河波涛汹涌,仿佛要把侵略者淹没,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充分展现出作者对祖国的热爱。该作品适合采用短呼吸结合吹蜡烛的方法进行课前气息训练,流畅的气息有助于更好的完成该作品。再如《田野在召唤》这个作品要唱出欢快、活泼的情绪,发声时直接用“la”熟悉歌曲旋律。首先学习低声部,踩着脚步并用器乐小提琴演奏,告诉学生想象自己走在田野里,接着再熟悉高声部。等学生对两个声部都熟悉后,再合起来排练。老师可以和电脑音乐分声部来带领学生唱,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咬字和音准,不对的地方及时纠正,确保每位孩子都能准确无误地演唱歌曲。(三)激发合唱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没有感情的歌唱,如同水缸里的死水没有活力,也好似凋谢的鲜花没有生气,因此“情感教学”是合唱的灵魂。新课标指出“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采用创情境、讲故事、做表演等多种手段让学生深入音乐、了解音乐,做到感同身受,只有这样完成的作品才更具吸引力。比如《故乡的小路》这首歌曲中作者通过小路和路边的小花表达出对童年美好的回忆,旋律优美深情,充满了浓浓的思乡情怀。在教学时,笔者通过创设情境,让孩子们想象自己走过的小路,比如田间的小路、校园的小路、外婆家的小路等,回想起每一条小路留下的欢乐和故事,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如果学生不能深入了解作品的背景,唱出的歌曲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再比如加纳民谣《Obwisana》讲述了一种很有趣的圆圈游戏,对于小学低段同学而言,他们可能并不能理解作品字面上的意思。通过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石头,在合唱前让他们围成一个圈玩一玩这个游戏,边玩边唱,让学生身临其境,这样更容易唱出歌曲的意境和立体感,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提升合唱指挥的专业素养
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体系的构建
【摘 要】本文从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规划理念、目标方向理念、教学内容理念、教学方法理念、教学评价理念这五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不仅仅让学生熟练掌握声乐知识和歌唱技能,并且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内涵,从而理解音乐的快乐,用歌声去表达内心对音乐的感受,为从事学前教育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专学前教育;声乐课程;体系构建
高专学前教育以培养高素质综合性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针对学前教育的师资特点,设置了学前教育专业文化基础课程、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技能课程等四大当面。其中声乐课是专业技能课程中的核心课程之一,为学生以后开展学前音乐教育课程提供了良好的知识储备和职业技能。学前声乐课程是学前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具有鲜明的“幼教”特色,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启发、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和表达情感的能力,引导幼儿的音乐天性,使幼儿可以很好的领悟音乐,体验其中的乐趣,从而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既为托儿所、幼儿园、学前教育保教工作培养一线能唱能教能创编的教师,又为其输送管理人才。
一、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规划理念
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观念,培养职业素养以及对于音乐的艺术素养为发展方向,完善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体系的构建。凭借课程的知识特点,实施科学教学模式方案,运用逐渐深入的教学理念把音乐理论知识和声乐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使他们得到统一,使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教学方式上的灵活运用,融教、学、演于一体,理论与实践合一。例如启发式的情感教学模式在声乐教学过程当中恰当合理的有利运用,改善歌唱时的状态,得到科学专业的发声方法,这是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体系构建的基础。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内容总共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声乐理论以及声乐实践。声乐理论部分具有歌唱发声的基础原理、基础功能、基础方法、基础技巧等。因学前教育专业具有特殊性和综合性,还涉及到了嗓子的保养和口语发声的内容。教学实践部分根据声乐理论知识为基础,学习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幼儿的音域、儿童歌唱的发声与教唱;儿童歌曲、发声练习与练习曲、中外独唱歌曲、齐唱歌曲、合唱歌曲。这样可以更好的开展高专学前教育教学活动,为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体系构建打下良好的坚定基础。
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目标方向理念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体系改革思考
【摘要】幼师等学前教育工作者对于一个社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学前教育专业以培养实用型教育人才为己任,音乐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中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但是其传统的课程体系具有模式僵硬、思想陈旧等现象,亟待改革。本文从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体系的突出问题谈起,思考并展开论述对音乐课程改革的建议,希望对建立新型音乐课程体系有所助益。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育;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体系改革
现如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从单一的技术型人才转变为复合型人才,要求人才同时具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对于幼师等学前工作者的要求更是严格。对学龄前儿童的培训以帮助儿童完善大脑功能为目标,对于促进儿童以后的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师即担此重任。音乐作为人类共同的语言,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对于其智力及身心的健康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音乐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中尤为重要的一项。但是,许多职业院校对于音乐课程的设置是有问题的,课程总体没有创新、陈旧落后,无法有效培养儿童的综合应用能力,缺乏实践与创新。基于此,以下展开对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考。
一、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课程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的总体方针,对学龄前儿童来说,音乐是他们除基本的学习科目外的重要科目,学龄前儿童的认知、情感等发展水平较低,音乐则有助于让他们感悟美、创造美,陶冶情操,并培养孩子们最基本的审美能力[1]。音乐教育是帮助儿童全面发展及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之一。
二、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剖析少儿声乐的教学与研究
摘要:少儿声乐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形式,需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来激发、挖掘、培养热爱歌唱的同学们的兴趣与能力。声乐教学要求学者从一个较高的审美角度来理解和表达声音,通过声音的变化、对比等手段更好地传达美,最终使歌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关键词:少儿声乐教学兴趣情感发声训练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期,孩子们往往喜欢用歌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最直接、最真实的感受。他们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带着颗颗童心,对歌唱充满了美好的向往。少儿声乐是针对孩童时期的嗓音条件、歌曲表现、情感表达等全方面的素质进行的一种科学的声乐教学形式。
少儿声乐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需要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来激发、挖掘、培养热爱歌唱的孩子的自身潜质与兴趣。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追求学生气息和发声的准确性,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情趣等多方面的素质。声乐要求我们以一个高的审美角度来理解和诠释声音,以声音的各种变化来传达美与情感,最终使歌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完美地展示音乐魅力。因此,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打下坚实的声乐基础,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是少儿声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几岁开始学习声乐最适宜
4~6岁的孩子,喉头和声带是成人的一半或一半不到,胸腔小,呼吸浅,多用的是头腔共鸣,因此声音特点是清脆、甜美而明亮。那么,如此稚嫩的嗓音就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最好能够自然发展,让孩子多欣赏和学唱各种形式的儿歌作品,培养孩子的乐感,同时,在表现音乐时,简单的肢体动作的诠释和配合在少儿声乐的训练中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