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3 11:11:2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儿童教育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儿童教育论文

留守儿童教育论文

一、父性教育的特点及作用

所谓父性教育,就是给孩子提供充满父亲角色特性的教育。或者通俗地说,由父亲来实施、体现父亲人格的家庭教育。父性教育与母性教育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2]。由于父母在生物学上的差异和受文化传统的影响,人们习惯地认为父亲是外界事物的参与者,母亲则是家务活动的中心。男人给家庭提供安全保护和物质供养,女人则怀孕、生育、抚养、教育子女,履行着“相夫教子”的“天职”。

在家庭中,父亲与母亲在孩子的教育上方式特点各异,作用有别。母性属于“地文化”、“坤文化”,相对阴柔,具有慈祥温柔、亲切文静、注重感性的特点,因此难免对孩子过度保护,也难免爱絮叨,限制过多。孩子的许多非常有益的活动被禁止,小小的“恶作剧”也总被呵斥,这对男孩子的身体发育、动作协调、性情培养和想像力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而父性属于“天文化”、“乾文化”,相对阳刚,具有刚毅果断、强健有力、不拘小节、注重理性的特点。他们鼓励、宽容孩子冒险,玩一些动作幅度大、看起来不那么安全的游戏。更重要的是,当孩子们在玩的时候,父亲会经常参与孩子的游戏。同时由于父亲粗犷、豪放的天性,与父亲生活时间长、受父亲影响多的孩子,容易继承父性的基因品质,诸如大度、开朗、喜动、自尊心强、喜欢交往、更社会化,甚至更幽默诙谐,等等。总之,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同时汲取父性、母性的养料,才能秉承天地和谐之气,达到感性与理性美的统一。若缺失了任何一方,人性发展都是不完整的。如今的孩子刚性不够、骨气不足、意志薄弱、没有主心骨,许多男孩子有“女性化”的倾向,女孩子更有“软弱化”的倾向,这都源于父性教育的缺失或偏颇。

二、留守儿童父性教育缺失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已有一亿四千万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在这些农民工中,相当数量的是有孩子的父母。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民工在自己进城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就读将要面对的诸多现实问题,诸如恶劣的住房条件、高昂的借读费用、交通安全无保障,等等。于是他们或者单方留下抚养孩子,或者将孩子单独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从而最终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3]。据建设部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流动人口”课题组对上海、广州、成都、郑州等11市的调查统计,在这11座大城市31.7万流动人口中,农村男性占71.90%,农村女性占28.10%,男性是女性的两倍半[4]。而今年最新公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则通过细微的资料对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类型进行了概括性描述,从而更加清晰地反映出留守儿童与父母一方生活的状况。(见下表)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类型构成(%)

查看全文

儿童教育论文:综述儿童图书馆的拓展

本文作者:肖健工作单位:贵阳市图书馆

教育方法在教育方法上,少儿图书馆应该在图书资料传播方式的前提下构建一个更加完备的辅助学习制度来体现其教育职能。在当前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形势下,需要获取学习的信息是没有阻碍的,少儿图书馆影响社会的辅助学习制度不应该是单纯的图书资料流通,而应该以知识信息为重点的多职能、多角度、有内涵的信息传播,其传播的质、量、措施以及方法等均需要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阶段。此外,少儿图书馆影响社会的辅助学习制度也不应该是普通的阅读引导,而应该是多方式、多层面的教育行为。

在当前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形势下,少儿图书馆教育职能的旧有含义和体现方式将发生改变,向多职能、多视角方面扩展。少儿图书馆应该建立更加完备的辅助学习制度以逐步扩展其职能。2.1扩展道德修养培育职能在学习型社会当中,素质教育并非简单的对于社会和人类责任感的提升,也不仅是对于“落后就要挨打”沉痛历史教训的回顾,更具有让受教育者去从内心感触个体的情感以及生命存在的意义。从该理念来看,少儿图书馆的道德修养培育不光要着手于道德品质、革命历史和爱国情操教育,更需要着手于少年儿童的价值取向、奋斗目标、高尚情操、人格修养等方面。因此,少儿图书馆应该尽量营造能够切实拓展少儿主体性的阅读氛围。在内容方面,重视优良美德与当前伦理的密切融合,为少儿提供传统文化精髓知识养分。在方法上,规避教条主义,提倡自发学习,尽量给少儿提供一个自由飞翔的天空,充分发挥少儿的兴趣爱好以及调动他们的潜力,在不知不觉中扩展道德修养培育职能。2.2提升文化知识传播职能文化知识传播职能是少儿图书馆最根本的教育职能。在当前学习型社会的形势下,少儿图书馆影响社会的文化知识传播,其关键点应该着手于教育信息的有效运用上,努力实施以流通服务为前提,以信息利用为重点的多职能、多角度、有内涵的信息传播机制。第一,要提高传统的咨询与指导活动的方式方法和能力水平,有效指引少儿去获取文化知识。第二,由于兴趣爱好的不同,努力钻研各种知识的少年儿童学习的内容复杂、领域广、层次多样,宜构建一个网络教育信息导航体系,充分发挥网络具备各式各样学科信息的优势,全方位供应有意义的教育信息、咨询和指导业务。第三,在网上构建远程教学资源共享,使得少儿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学习所需的相关信息。2.3革新教育培训方式在当前学习型社会的形势下,终身教育理念使得人们在少年阶段就要有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的方式同时存在。少儿图书馆应转变其不具备教学、知识传授的固定模式,按照少儿智力启迪和个人爱好等需求,创新各式各样的教育培训方式。少儿图书馆和校内教育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教育目的具有引导爱好、激发潜力、指引独立学习和培育创造性思维。所以,少儿图书馆务必革新传统的课堂形式的教育方式,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培训方式。

少儿图书馆的教授内容必须是多层次的,有利于培育少儿语言表述、写作水平、发散性思维水平的各类培训形式,比如外语、作文、科学小发明等都能够融入进来;其教授方式应该是灵活多变的,不受年龄、文化水平等条件限制,最好能做到随时学习、一对一的教授方式等;其教授资源应该是独具特色的,馆藏图书资料、数字信息和网上远程资源共享都使学员获得了优良的学习条件;其教授考评应该是正规的、多层次的,学习效果评价以及资格认证制度都是学习的激励机制,进而加强少儿终身学习的观念。2.4扩展信息素质教育在学习型社会中,少儿图书馆所具有的作用并非以往简单地使用图书馆的技能教育,而是让少年儿童能够从中取得知识并且运用所知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策略性的教育。这中间包含了信息意识的培养以及信息技能的锻炼与运用、信息价值观念的养成。所以少儿图书馆需要大力扩展信息素质教育并将重点放在能力培养上。第一,需要将信息素质教育融入到中小学的课堂,让其成为少年儿童的必学科目。第二,需要构建起一整套详尽健全的教学体系,其中包含所要达成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以及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按照先前制定的计划逐步地推进教学活动的开展。第三,及时更新活动的内容以及形式。在活动的内容方面,要将技能的锻炼逐渐过渡到能力培养层面,在活动的形式上,通过知识的传授和实践的体验相互融合,让少儿在图书馆的活动中学会学习。2.5提倡积极向上的休闲文化学习型的社会所能够发挥的积极效用主要体现在其不但为人们日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还可以让人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充实。少年儿童正处于人生观以及审美观初步建立的阶段,帮助他们确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是教育的重要职责。特别是现在素质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已经成为共识。少儿需要从以往的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让他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与社会接触,去积极地参与健康向上的休闲文化。在学习型社会中,图书馆既要为少年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更要多组织符合少年儿童特点的文化活动,通过主动地引导来有效地开发少儿的审美。少儿图书馆可以多组织一些诸如讲座、报告会等活动,举办一些工艺美术作品的展览,利用良好的文化氛围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让少儿图书馆真正成为少年儿童的精神乐园。

查看全文

国民政府时期幼儿教育论文

一、政府确立与实施幼儿教育方针政策

(一)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幼儿教育方针政策的确立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对幼儿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了一套幼儿教育制度。首先确定了幼儿教育在新学制中的地位,1928年国民政府大学院召集全国教育会议对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进行了修改,之后形成了1928年的“壬辰学制”,幼儿教育沿袭旧制没有过多改动。1929年10月教育部公布的《幼稚园规程》中规定:“幼稚园收受四足岁以上至六足岁以下幼稚儿童,予以一年或两年之保育。但必要时,得呈准主管教育行政机关,收受未满三足岁之婴儿,予以三年或四年之保育。”①这些规定使幼儿教育在学制中得到了独立地位。其次颁布了新的教育方针政策,1931年9月,国民党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十七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三民主义教育实施原则》,其中第一章就有关于幼稚园的相关规定。规定如下:“一、使儿童整个身心融于三民主义教育中。二、使儿童个性、群性在三民主义教育指导下平均发展。三、使儿童于三民主义教导下,具有适合实际生活之初步智能。”②除了这些根本教育方针外,国民党政府还制定了相关的幼儿教育政策。如在《党治下新教育之计划—训政时期施政大纲》中对幼儿教育做了规定:“一、于全国实验小学或师范附小设立幼稚园。二、研究幼稚园各种设施,适合本国国情。三、编写幼稚园教材。四、于各省师范学校内,酌设幼稚师范科。”国民政府还制定了幼稚园课程标准,1929年8月29教育部颁布了《暂行幼稚园课程标准》,包括幼稚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及教学方法。政府不仅重视幼儿教育的发展,而且重视幼教师资的培训工作。国民政府时期前期这些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与实施,使得幼儿教育进入了一个活跃期,并促进了“中华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

(二)南京国民政府后期幼儿教育方针政策的修订及补充

国民政府后期,政府受到教育界人士和其他关心教育的热心人士的影响,对幼儿教育方针政策进行修订与补充,使其充实完善。1938年4月中旬,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制定颁布了《中国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包括四大纲领、九大方针、十七要点,这些虽然不是直接针对幼儿教育的,但是对幼儿教育的发展却有着指导意义。其中对幼儿教育的规定如:“幼稚教育,应使保育与教导并重,增进幼儿身心之健康,使其健全发育,并培养其人生基本的良好习惯。施教对象,应推广及于贫苦儿童。”③教育部还颁布了《处理战区退出之各级学校学生办法大纲》,以及《战区儿童教养团暂行办法》,这些政策的颁布使得在战争这样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儿童得到了一定的保育和教养,使幼儿教育在战争中得到缓慢发展。1939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幼稚园规程》,这是我国幼儿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法规。该规程的规定如:“一、增进幼稚儿童身心之健康。二、力谋幼稚儿童应有之快乐与幸福。三、培养幼稚儿童关于人生基本之优良习惯。四、协助家庭教养幼稚儿童,并谋家庭教育之改进。”④1943年教育部对此规定进行修改,于12月20日颁布了《幼稚园设置办法》。在抗战这样极其恶劣的环境下,政府仍继续发展教育,幼儿教育在这一时期稳步发展。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幼儿园制度的确定与实施

查看全文

特殊教育发展现状和对策

福建省龙岩市于1991年1月创办了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到1996年9月发展为7个县(市、区)都创办了独立建制的特殊教育学校。二十几年来,全市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努力完善设施设备,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殊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发展现状和主要做法

(1)政府重视,经费保障。龙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特殊教育,先后出台了《龙岩市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龙岩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龙岩市委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特别在经费方面给予倾斜保障。市政府每年从各级统筹的残疾人事业基金中划出不低于5%的经费用于发展特殊教育事业,并做到每年有所增长。从2010年起,全市7所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全部都实现了全免费就学。

(2)完善体系,两头延伸。龙岩市以“对县督导”为抓手,推动“双高普九”和建设“教育强县”工作的实施,全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软硬件建设同时得到全面加强和改善,三类残疾儿童入学巩固工作得到了全面提高,入学率每年都达95%以上。在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教育工作的同时,龙岩市高度重视抓好向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两头延伸”工作。

(3)深化课改,提高质量。龙岩市每年都组织开展一届规模较大的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开放日活动。每届活动都突出一个主题,并做到“八个一”:一场专题经验汇报;一个反映全县特殊教育工作的光盘;一组示范课;一场师生素质展示;一个教学成果展示室;一个“校长论坛”;一套材料汇编;一本特殊教育论文集。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市县两级教研员经常下校进行示范课指导、材料把关,市教育局责任科室人员多次下县开会研究,布置工作,加强指导,分管领导亲临大会并讲话。每届活动都能紧扣主题,以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向与会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的互动学习平台,并能很好地推进承办学校的软硬件建设,社会反响大。此外,龙岩市还积极组织特殊教育学校参加并承办全省特殊教育片区教研活动;组织特殊教育学校参与省、市级课题研究;组织市特殊教育学校牵头开展全市智障片区教研活动等。

(4)加强培训,培养师资。一是充实教研工作力量。龙岩市于2006年成立了龙岩市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吸纳了20余名特殊教育骨干教师;2011年市教育局配备了一名特殊教育专职教研员,主要负责全市特殊教育教学研究工作;2013年又成立了市特殊教育学科教研中心组,8个学科组组长都由各特殊教育学校校长亲自担任,每年牵头开展一次相关学科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市逐步形成了以市教育局为行政推动,市普教室为业务指导,各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牵头负责、骨干教师积极配合的上下呼应、协调一致的工作格局。二是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龙岩市历来高度重视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工作,凡是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活动都积极争取参加。培训工作取得实效,全市特殊教育学校现有省骨干教师6人、省优秀教师3人、市学科带头人1人、市名校长3人、市名师5人等。三是组织教师竞赛活动。龙岩市每年举办一届特殊教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内容有说课、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比赛等,通过各种竞赛活动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基本功和工作热情。四是开展教学论文评优活动。龙岩市每两年组织一次全市特殊教育论文评优活动,聘请专家评委严格评选,力求论文的质量和实用性,并择优汇编成册在市特殊教育课改开放日活动期间交流。评优活动有力促进了特殊教育教师开展教学反思,进行教学总结,积累教学经验,提高了教师教学素养。

查看全文

个人年度总结八

20*转瞬即逝,2008悄然来临,回顾本学年的教科研工作,本人能踏实工作,根据期初制定的教科研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以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

一、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尤其是在当今知识更新迅速的年代。从事教育科研工作以来,我潜心钻研儿童教育理论,苦练基本功;为更好地适应工作,订阅了大量的相关书籍资料;从网上认真学习、吸纳别人的有效经验;还积极参加市县的各种培训活动。因为我明白: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工作。干到老,学到老,才会永远站在教育领域的前端。要想让学生学到多的知识,首先要提高教师自己的教学本领;要想提高学生素质,首先就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职业须永远保持“学高”这一范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多年来,我从教育教学刊物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在全国全面推开,我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已的教学风格。我把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交流,提高学习能力。在学生中开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老师,更多的是来自对书本的理解和与同伴的交流,促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会学习。

三、确定专题,加强研究。

查看全文

儿童成长环境思考

党的***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道德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强调要动员社会各族人民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这是新形势下儿童培养和教育工作的行动纲领,也是指导妇联开展儿童工作的根本指针。马鞍山市妇联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紧紧围绕儿童发展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凝聚社会多界力量,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努力营造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五年来,马鞍山市先后荣获全国、省实施儿童妇女纲要先进集体、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省实施春蕾计划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

一、广泛宣传,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动家庭教育的重任

我们把面向家长、面向社会宣传作为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传播科学育儿理念的重要途径。宣传形式上采取“四个”结合。

一是平时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每年初我市对县区妇联和妇儿办下达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时就明确要求,县、区、乡镇每季度,行政村、社区每两个月各出一期黑板报或宣传栏;县、区全年在新闻媒体发表的宣传稿件不少于5篇。同时以“三八”节、“六一”节和世界环境日、人口日及法制宣传日为契机,请市领导发表电视讲话和在报纸上发表纪念文章,开展专题宣传咨询等活动。通过经常性宣传的量化要求和强化节日宣传攻势,宣传工作不断深入,宣传效果不断强化。

二是媒体报导与板报宣传相结合。运用墙报、黑板报、宣传栏、“中国家庭教育网站”、“裴老师信箱”等宣传阵地,利用《马鞍山日报》、马鞍山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借助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周和“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月活动载体,采取上街咨询、进社区宣传服务等形式,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科学知识覆盖面。每年“六一”期间,街道、社区、学校出墙报、宣传栏370余期,张贴标语、挂横幅430余条,在新闻媒体刊登、播放宣传稿件、图片160余篇。

三是论文研讨和项目宣传相结合。先后开展了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的家庭教育征文和家庭教育论文评选活动,共收到征文152篇、论文114篇;县、区也分别开展了家教论文征集、研讨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连续两年分别在当涂县和花山区认真实施了“母亲安全,儿童健康”宣传行动项目,使广大妇女掌握了健康知识,增强了防止疾病意识,促进科学、文明、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在农村、城镇逐步形成。

查看全文

高素质师资队伍促进特殊教育优质发展

【摘要】福州市秉持“强教必先强师”的理念,“教、研、训”三位一体,通过开展有内涵的教研活动,举办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开展阶梯式人才培养,搭建教师展示平台,有力推动了高素质专业化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快了市域特殊教育优质发展。

【关键词】特殊教育;师资队伍;优质专业化发展

近年来,福州市日益重视特殊教育内涵建设,重视优化特殊教育教师队伍。行政部门每年下拨数十万特殊教育专项研训经费,以“师德”为基石,以“实践”为导向,“教、研、训”三位一体,搭建各种平台,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促进福州市特殊教育优质发展。

一、深化教研活动内涵

(一)基于课题研究的专题研讨活动

市级层面的教研活动注重将教学与研究紧密联系,视线投射于各个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的市级以上研究课题,充分发挥各校的主体作用,团结协作,组织研讨活动。例如“医教结合提高听障学生语言能力的研究”专题研讨、“低学段自闭症学生教康结合教学模式”专题研讨等。活动内容包括教学展示、交流研讨、专题讲座,将研究情况展示与专家指导有机结合,推动了全市特殊教育教师教学与研究水平的共同提高。

查看全文

中国幼儿教育突破对近现代教育的作用论文

摘要:这是一篇幼儿教育论文范文,本论文主题是就教会幼儿教育的历史影响进行探讨,主要论述了在华的外国教会幼儿教育作为特定的历史产物,在新中国成立后结束了它的历史命运。考察教会幼儿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在中国幼儿教育近代化的过程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以及阻碍问题,探讨中国幼儿教育在近代化进程中对教会幼儿教育的突破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教会幼儿教育,中国幼儿教育;幼儿教育观念,幼儿团课程;幼儿教师

幼儿教育近代化是指由传统家庭幼儿教育向公共幼儿教育的整体演变的历史过程。由于近代公共幼儿教育在中国的出现是一个舶来品,因此。中国幼儿教育近代化过程,既是一个古今的转化过程,又是一个外国的思想、制度等本土化的过程。因此,世俗性、实用性、民主性、科学性、开放性(普及性)和本土化等特征,是中国幼儿教育近代化的基本内涵。

教会幼儿教育是指西方宗教团体在中国土地上所开展的自成体系的全方位的幼儿教育活动,伴随着西方殖民者的脚步于19世纪下中后期开始在中国出现。它包括幼儿教育机构的办理,幼儿教师的培养、幼儿教育思想的传播,以及幼儿读物的翻译出版等。其出现早于中国的近代幼儿教育近半个世纪。

从时间上看,教会幼儿教育机构早于中国幼儿教育机构出现;在数量上,20世纪前20余年,教会幼儿教育机构曾一度远远多于中国自办的幼儿教育机构,1925年中国政府收回教育权后,教会幼儿教育机构演变为中国私立幼儿教育机构的主体。20世纪上半期是中国幼儿教育近代化的关键阶段。那么,在中国幼儿教育的近代化过程中,教会幼儿教育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教会幼儿教育在中国的历史演进

查看全文

幼儿园办园经验

一、学园概况与办园成效

文秘部落幼儿园位于丰泽区东湖新村内,在改革开放大潮的九四年秋诞生。是一所由东湖街道行政主管,市、区教育局业务指导。由具有抱负、钟爱幼教事业的省民办教育委员会常务理事,市、区民办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丰泽区优秀政协委员、妇联执委、优秀共产党员叶原原女士出资创办的,是泉州市首家融半日制、全日制、寄宿制为一体的多方位为家长服务的民营特色幼儿园。

创园以来,在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家长的关心、重视与扶植下,经过全园保教人员的辛勤努力,学园以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以教代会为载体,以社区为依托,注重人文与生态关怀,办特色教育,创教育品牌,迎来璀璨阳光。现已拥有以本园为中心,及面向农村的东海镇浔埔东源幼儿园和丰泽津头埔幼托所的三个园所,占地总面积5548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038平方米,综合教学楼3幢,容纳16个班级近600名幼儿,60多名教职工,10名党员,30名共青团员,形成城乡联营、幼托一体化的幼教集团模式。幼儿园秉承“一切为了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和为家长服务”的办园宗旨,坚持“以人为本,以诚取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的经营理念,建立健全党、政、工、团、妇组织,实施科学、民主的“五制管理”方案(即执行园长负责制、教工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工资公开量化浮动制、为教工办理保险制)。设立三级策略(创新——立园之魂,科研——兴园之略,民主——强园之本)。把住五大支柱(办园方向、社区资源、保教工作、后勤工作、家长工作)。以教科研为先导,以先进教育技术为媒介,实施德育领先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倡导“科研兴园”,致力于开展多元化的课程研究探索,成为全国、全市的幼教教科研实验基地之一。

幼儿园创办至今,已有近千名幼儿健康升入小学,并以较高的素质博得各所小学的好评,先后有400多人次幼儿在国家、省、市、区级的美术、音乐、体育类等的比赛中获奖;学园被市政府授予“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分别被评为市、区文明学校,市、区优秀家长学校,市一级达标中心园、市创安合格单位、市园林式学校,区绿色学校、巾帼文明示范岗、区十佳职业道德先进单位,省、市、区先进教工之家,市先进女职工委员会、区工会基层工作先进单位等40多项集体荣誉,创造了福建省社会力量办学的五个第一(即省标准幼儿园、民办园里的党支部、省先进教工之家、民办园市级文明学校、省级模范职工之家)的显赫成绩;有60多人次的教工荣获“三育人”、“优秀教师”、“优秀园丁”、“特等园丁”、“女职工标兵”、“工会工作先进个人”等国家、省、市、区授予的荣誉。国家人大常委、原国家教育部杨副部长,妇联黄副主席、综治办主任、国家教科文卫工会女工主任和省、市、区党、政、工领导及社会各界、幼教同行1万多人次先后莅园视察调研、参观指导,对学园的办园特色与质量、民主运营、党建创先、工会工作及良好的园风园貌均给予高度评价与热情勉励,各种新闻媒体作了70多场次的报道。

二、学园做法与办园经验

(一)、办学思想端正,起到示范作用。

查看全文

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研究论文

“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批判与重构”研究,是目前成人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华东师范大学高志敏教授主持的这项课题已经被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后现代主义大师米歇尔·福柯指出:“学科构成了话语生产的一个控制体系,它通过同一性的作用来设置其边界,而在这种同一性中,规则被永久性地恢复了活动。”开展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批判与重构必然会遵循一些科学意识以增强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批判与重构的自觉性,保证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批判与重构的方向性,从而提高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批判与重构的档次和水平。笔者认为,成人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者要树立以下几个成人教育学科体系批判与重构建的科学意识。

一、成人研究维度

一些学者研究成人教育时自觉不自觉地套用普教研究的观点、体系、方法甚至结论,教育学中的分支学科有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教学论等,成人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也就有了成人教育社会学、成人教育经济学、成人教育哲学、成人教育心理学、成人教育管理学和成人教学论等。似乎只要教育学中有的分支学科,成人教育学都应该有,只不过需要在前面加上“成人”二字。用教育学的理论、概念或方法取代成人教育基础理论的研究,最终导致成人教育研究主体性失落,使成人教育研究成为实质意义上的非成人教育研究,“一些研究看起来充满了成人字眼,但却对成人缺乏深刻的理解,没有深入了解成人的身心规律、学习特征、内在发展需要,未能注重成人教育独特性的研究。”追本溯源,这种研究范式的缺失归咎于研究活动严重缺乏“成人”意识,更是远离了充满生机的“成人世界”。脱开“成人”与“成人世界”而空谈“教育”,往往失却了研究活动的逻辑起点以及进行深入演绎的逻辑空间。

特色是成人教育学这门学科永葆生命力的根本所在,是成人教育学得以独立的法宝。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迪尔凯姆指出:“一门科学只有在真正建立起自己的个性并真正独立于其他学科时,才能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一门科学之所以能成为特别的学科,是因为它研究的现象是其他学科所不研究的。”一门科学的产生与否,不仅决定于外界有无客观需要,而且还取决于其内部有无特殊的研究对象,即研究对象的特殊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学科的对象。由此可以推论,成人教育科学研究要想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必须有自己相对稳定、独特的研究边界。中国成人教育研究者的大脑不应该成为中国普教思想、理论的“跑马场”。相对于普通(基础)教育学而言,成人教育学理论研究,只有真正摆脱依附、从属于研究儿童养护、陶冶、训练、管理的(普通)教育学的地位,建立起以研究“现实中的成人特点和成人学习特点”为对象,而不是以研究者“想象中的成人特点和成人学习特点”的自主研究,才有可能适应以至推动成人教育实践的发展。面对社会和专家对成人教育学的种种误解和曲解,我们只有加强对成人教育学的“元”研究,才有可能争取到成人教育学的学科独立地位。美国著名成人教育专家诺尔斯将成人学生与一般未成年学生作了比较,提出两者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他认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成人学生是指能够独立地指导和控制自己行为和活动的人;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成人学生是具有生活经验和工作经验的人;从教育学的角度看,成人学生是学习目的明确、凭借经验能够主动学习的人。也就是说,成人教育学与传统的普通教育学之间有着完全不同的研究对象,成人教育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为逻辑起点和建立起自己的学科理论体系。只有回归丰富的成人生活世界,走进缤纷的成人精神家园,才能捕捉到成人生存境遇中的发展需求与发展困境,去思考教育可能提供的支持。“成人教育涉及多种学科,成人教育研究的开展离不开汲取、借鉴其它学科的有关概念、理论和方法论体系。但是,必须强调的是,成人教育研究不能过分依赖于其它学科的理论研究,各种理论都有其特殊适应的对象和背后的基本假设,不当的移植可能会误用其建立的知识体系和方法和适切性。”

二、弱势群体的研究维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人教育得到快速的发展,但全体受教的权利并没有很好的落实,教育不均衡明显。如关注城镇教育多、农村教育少,关注从业者多、无业人员少,关注定居人口多、流动人员少,关注有偿教育多、义务教育少等。表现在我国成人教育招生规模受限;实行考试选拔录取,开放力度受限;重视脱产、轻视业余;重学历教育,忽视非学历教育及在职培训。于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还是难有享受成人教育服务,拉大了我国贫富悬殊、地区差距,公民的受教育权、发展权得不到普遍而平等的尊重与保护。这种集中社会有限资源,培育社会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对推动科技发展和国家重点项目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它是以牺牲大多数成人的利益和教育需求而换取少数成人的成功来实施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