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画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1 22:08:1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儿童绘画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学前儿童绘画教学研究
台湾学者陈武镇说过“美术教育是一把双面的刀刃,教得多了,学生极易成为教学内容与教师偏好的奴隶,难以挣脱,有幸挣脱,亦已身受伤害;教得少了,期待自然开花结果,却常见学生为技巧不足的挫折感所苦,学习的过程空有刺激而没有收获。”[1]106COX关于教师为3~8岁儿童绘画提供帮助作这样的阐述,即,教师直接把方法交给儿童或无任何批判地“什么都行”的态度都是不可取。教师应通过与儿童的交流,提出有建设性的帮助才是真正有助于儿童的创造力发展。[2]
总之,在思考儿童绘画教育时,过分强调儿童绘画技能技巧的掌握或是仅强调儿童的主体性,对儿童绘画技能教育避而远之,放任自流的现象都是不可取的,应讲究两极之间的平衡。可许多成人在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和为儿童绘画提供有效帮助之间无法很好地掌握平衡点。“学前儿童的画与成人的画相比,就像现代人与几万年前原始人的画的差距一样,是难以比较。可许多成人往往无法承认这区别,总是把成人的画灌输给儿童。成人的画虽是面向儿童的画,但却是成人的画。儿童从成人那里学到画,看去似乎高兴,但自己独自作画时,只是画成人教给他们的画,自己想要表达的画却无法自由地表现,无法体验表现、创造的快乐。”[3]15不能自由地表现,创造性不能得到绽放,这是儿童的不幸。因此,有必要对儿童绘画教育进行深刻的探讨。
一、学前儿童绘画的本质
“审美创造是指创造者在一定创造欲望推动下,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声音等艺术语言,加工、创造出可感的形象,以表达其审美感受的过程。”[4]341儿童绘画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因此,可将儿童绘画活动理解为是主体对客体的感知,并溶入主体的情感和想象,加以加工、创造,形成独特的内在图式,并在主体的一定创造欲望的推动下,最后用色彩、线条和构图等艺术语言,将其表达之的过程。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教授AnneCambier认为儿童的绘画性质及意义是:绘画伴随着两方面的活动,一方面是画手,勾勒出画,另一方面是欣赏人,看了画,给予画社会性意义。关于第一方面,画手勾勒出画,也就是画是对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的阐述。因为绘画的动作是自己的动作,所画的线条是自己的存在,自己的思考,自己内在瞬间的发现。关于第二方面,欣赏人赋予画社会性意义,也就是画是对客体的描述。这里的欣赏人可以是自己或是别人。比如当儿童关于自己的一幅画,“这是妈妈”作这样的解释时,儿童给予自己的画社会性的意义,画成了实现交流的一种手段。画的命名总是在其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的。[5]13-14因此,可以明白儿童的绘画具有二重性,即绘画是欣赏人与画画人间对话记号,是社会文化要求与自己内在空间要求的混合体。绘画这视觉领域中的“语言”和语言领域中的语言一样,是“自我”存在的一种形式。“只要是身心发展正常的儿童,在他能用笔进行随意涂抹的瞬间起,就自发地运用‘美术语言’表现自我。”[1]25
二、影响学前儿童绘画的因素
(一)绘画与儿童身心发展水平
现代艺术在学前儿童绘画教学的运用
摘要:现代艺术是指20世纪初发展而来的现代美术流派如立体主义、野兽派、超现实主义等,是这些艺术流派的总称。本文从现代艺术的三个代表流派的主要艺术家毕加索、马蒂斯、达利入手,从他们的艺术创作理念中汲取对儿童绘画表现的新认知,以此来论述现代艺术中的画面构成形式对儿童绘画教学实践运用的启示。
关键词:现代艺术;构成形式;儿童绘画;教学实践
自古以来,艺术就具有教化功能,但是依然有着其局限性。在2018年11月2日举行的国际美术教育大会上,卡维奇提出:“艺术教育的社会职能,就是要推动艺术融入社会以及社会平等。”当下艺术职能的转变,艺术教育的普及,对儿童绘画教育的发展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儿童绘画教育不再仅仅依赖于校内的小环境,而是包括校外的家庭、社会、文化、自然的大环境的总和。
一、现代艺术的画面构成形式在学前儿童绘画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一)立体派与学前儿童绘画教育
巴勃罗·毕加索(PabloPicasso,1881—1973)是立体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早期毕加索的绘画还是以写实为主,他曾经说过:“我在十几岁时画画就像个古代大师,但我花了一辈子学习怎样像孩子那样画画。”随后他经历了蓝色时期和粉色时期的探索,开始转入立体主义时期。他的立体主义风格探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受到了塞尚和勃拉克的绘画思想的影响。塞尚率先提出用柱形、球形、锥形等几何图形去将物体的形状进行概括,强调画面的结构感,抛开精确透视法,呈现多个角度的透视进行统一构图。这一理念的提出,对现代艺术流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毕加索受其启发,摒弃传统透视关系,让物体的形脱离了写实的成分,注重画面的总体设计,使得画面变得更加具有表现意味。我在儿童绘画教学实践中发现,儿童尤其是幼儿对于绘画的启蒙都是从简单的几何图形开始的,他们区分观察对象基本不注意细节,而是从大的体积出发,把物体的形概括化。在幼儿园,我们经常看到小朋友们用圆形来概括人物的头,用长方形和椭圆形来描绘人物的身体和腿,以及画面中人物的双重透视关系,这些都与毕加索的画面构成表现类似。在立体主义时期,毕加索开始用多面的抽象的形状和空间去表现事物,将三维空间的事物假想成四维空间,比如侧面像能看到整张脸的五官,如他的代表作《哭泣的女人》。在儿童的绘画作品中我们也能看到这种表达方式,这跟儿童的观察方式有关,在他们的认知里,人有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个嘴巴,他们对事物的写实表现,完全再现了他们所了解到的客观事物的一般性特征,是知觉形式的再现。
儿童美术教育及相关知识拓展
摘要:目前,儿童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长的重视。如何正确地开展儿童美术教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该文探讨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研究如何开展儿童美术教育、评价儿童绘画作品并进一步拓展儿童美术教育。
关键词:儿童;美术教育;拓展儿童
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儿童美术教育更是受到教育界和广大家长的重视。如何正确地进行儿童美术教育和实践,并从整体的角度进行综合延伸,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儿童美术教育及方法探讨
笔者认为,儿童美术教育不是单纯的职业教育,也不是专门传授绘画技艺的教育,更不是仅仅以培养画家为目的的教育。儿童美术教育是提升儿童整体素质的教育,是对儿童的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进行的综合教育。让儿童参加美术活动并不是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只是手段和方法。儿童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记忆力、想象力、观察力、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儿童对文字、语言等还不能熟练掌握时,教师可以让儿童借助美术表现并抒发自己的意念和情感。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更在画外,也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加强美术教育,能够陶冶儿童的情感和情操,培养他们的人格,使其具有美的灵魂,成为更完善的人。儿童美术教育还可以使儿童获得内心的平静,保持稳定情绪。儿童大都活泼好动,其通过绘画可以发泄情感,缓解紧张情绪,使心情更加平静、愉悦。儿童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儿童坚韧的性格,让儿童有追求的目标,使他们有上进心和自信心;还可以锻炼儿童的耐心、毅力,使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被成功和失败的情绪左右,培养儿童积极探索的精神。绘画可以体现儿童的认知能力,反映儿童的情感、审美趣味和人格素养。教师不仅要向儿童传授绘画技巧,还要引导他们学会自己创作。儿童通过绘画把脑海中的意象、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描绘出来,表现他们的思想、感情、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儿童的绘画能力是按照一定的轨迹发展的,每名儿童的绘画能力发展虽然有快有慢,但发展的次序不会颠倒。刚开始学习绘画时,他们只能画一些没有形象的线,渐渐开始有意识地表现事物,这时还看不出他们表现的具体形象;接着发展为用象征符号表达意念,进而能创造个性化的绘画语言表达感情,最后能真实地表现物象。
儿童绘画活动可以是儿童进行的游戏,也可以是一种创作活动。儿童画画一般只图自己高兴,并不考虑是否需要画出一幅作品。他们用画宣泄自己的情感,随意画出困扰他们的事情和问题,通过绘画表达他们快乐的心绪。儿童通过绘画宣泄心情,促进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和家长可以把儿童绘画看成了解儿童的窗口,从他们的画中了解他们的认知能力,把握他们的情感、心绪、性格、兴趣和爱好,从而进一步关心和教育儿童健康成长。儿童绘画是其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不论年龄多大的儿童,都应被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人。儿童通过绘画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兴趣。儿童画是儿童在生活中观察、体验、思考生活后表现出来的感受。教师和家长应多给予理解和尊重,不应站在成人的角度、用成人的眼光和尺度衡量儿童的作品,更不要主观干预儿童的创作。绘画反映儿童智力的发展水平。早期绘画教育能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教师和家长及时让儿童接受绘画教育、参加美术活动,对儿童的成长是十分必要的。
左江花山岩画在儿童美术教育的运用
摘要:花山岩画是广西重要的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花山岩画被认为是骆越先民的涂鸦之作,也被称为人类童年时期的作品,其内容纯朴和富于想象力,是对现实的一种浪漫的表达。花山岩画可以作为一种美术资源用于儿童美术教学中,在其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通过多种教学途径培养儿童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和观察能力。
关键词:左江花山岩画;艺术价值;儿童美术教育
一、儿童美术教育概况
儿童绘画学习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七个阶段:涂鸦期(1.5到3岁)、象征期(3到5岁)、意象期前期(5到7岁)、意象期后期(7到9岁)、萌生写实期(9到11岁)、推理写实期(11到13岁)和仿成人写实期(13到15岁)。即使绘画能力超常的儿童也要经历以上几个阶段,只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是完全对应。儿童美术教育应注重儿童美术学习能力发展的规律,根据儿童美术学习的需求和各个阶段的特点,开发其美术能力,包括对绘画的兴趣、想象力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不能以成人美术创作活动的标准要求儿童,挫伤其对于绘画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往的儿童美术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较少地注重学生学习绘画的阶段特征,忽视其绘画的真实需求;对儿童的想象力、学习兴趣、创造力等引导和培养不足;等等。绘画对于儿童是一种娱乐活动,教师应注重儿童绘画兴趣的培养和想象力的提升。儿童的绘画学习是一个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是一种与世界互动的过程。儿童绘画是儿童自然天性的一种反映,是儿童对故事的一种图画式语言,反映了儿童的思维活动和思想感情。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儿童绘画教育,保持交流和研究,教师和父母要注重这种交流,给予儿童积极的回应,而不是批评、忽视和指责。
二、花山岩画在儿童美术教学中的教学价值
花山岩画图案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被认为是骆越先民的涂鸦之作和人类童年时期的作品,其美学价值已经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花山岩画在创作上具有童真、纯朴和想象力,是对现实的一种浪漫的表达。花山岩画中的部分图像符号,可以作为一种美术资源用于儿童美术教学。花山岩画在造型上追求左右对称、比例协调,符合儿童的审美需求。在色彩上,红色是儿童常用的绘画颜色,儿童在认知和绘画表现上,常常将太阳、花朵、衣服、脸蛋等涂上红色,是因为红色是他们最早接触和喜爱的颜色之一。花山岩画图案的红色元素是骆越先民生命意识的体现,与舞动的图案结合,让人感到一种生命的活力。花山岩画的图案形象被广泛运用于城市景观、建筑物、旅游纪念品等装饰。在崇左地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的建筑物中也装饰了大量的花山岩画图案,儿童长期生活在充满花山岩画图像的环境中,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于花山岩画的文化内涵有越来越深入的了解。儿童时期对于花山岩画图案的绘制经验和运用研究,有利于儿童在未来的绘画设计工作中增加文化自信和认同感,从而在绘画创作或者产品设计时潜意识地融入花山岩画的美术元素,提升作品的民族文化元素和特色,花山岩画元素也因此成为地区内绘画和艺术设计的文化之根。在绘画或者设计产品时,借鉴花山岩画的造型、色彩、整体图案、图案组合,或者将图案按照表意的需要重新组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在绘画学习中把握事物的形式和通过形式认识事物的能力。
高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思考
摘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是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该文作者通过思考与分析教学过程,结合儿童绘画心理指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从实际教学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教学;儿童绘画
美术课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社会对应用型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往的美术教学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只有立足于符合儿童绘画心理发展特征的美术教学,才能使未来的学前教育者适应岗位的需要。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现状
1.美术课教学目的不符合儿童绘画心理特征。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旨在提高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儿童良好个性的养成和全面发展。现阶段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部分美术教师的教学目的不明确,采取以往的教学模式,即教师示范与学生临摹,学生的想象空间与自主表现能力被教师的模式化符号取代了。作为未来的学前教育者,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容易模仿他们的老师,不利于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因此,学前美术教育应该把激发幼儿审美情趣、对事物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作为美术教育的出发点,使美术教育成为塑造完整的人的教育。2.美术课教学主要内容不符合儿童绘画心理特征。高职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内容主要是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等。其中绘画是基础,绘画教学又以简笔画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简笔画是通过目识、心记、手写等活动,提取客观形象典型、突出的特点,以平面化、程式化的形式和简洁、洗练的笔法,表现出既有概括性又有可识性和示意性的绘画,即成人创造的模式化的符号。关于儿童学习简笔画利弊问题的讨论较多,美术教育界大多数专家、学者已经取得了如下共识:简笔画违背了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易使儿童形成心理定式,不利于儿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方法;不利于儿童想象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培养;容易使儿童走进平面表达的死胡同。3.美术课教学形式不符合儿童绘画心理特征以往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教学常常采用从示范到临摹的教学形式,这种方式不仅忽略了儿童感受美与创造美的能力,更给将要走上讲台的幼师留下效仿模式,使其在将来美术教学中也采用教师示范、学生临摹的模式。儿童美术教育是以美术手段引导儿童去认识世界、感受世界、表现内心的一种素质教育手段,美术教育活动应该围绕激发儿童学习热情,教会儿童认识的方法,以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为主。美术教育中的个性和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学前教育者,教师应该以幼儿的发展为导向,提高幼师生的认知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使其了解儿童绘画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美术育人目的观。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改革建议
儿童美术教育地位分析论文
【关键词】直觉儿童美术教育传统美术教育视觉训练视觉表达
一、直觉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地位
直观知觉和理智分析路人类的两种认识程序,两者相互配合发挥作用。直觉是一种为感性活动所专有的认识能力,儿童的认识主要靠直觉发展,尤其在艺术活动中,感性的智慧占主导地位。儿童依靠直观知觉作画有以下特点:
(一)儿童依靠直觉把握物象基本特征儿童观察物象时眼睛最先接触到的并不是可度量的现象,而是接受视觉刺激后得到的直接的、原初的感染力,他们把吸引了他们注意力的东西加以选择和强调,从而表现出对象的特征。从审美的角度看,被感知的意象就是感知物的本质。比如4岁幼儿看一辆车,他知道车身近似方形,车轮是圆形,这是车的基本特征,尽管有时他们在一个方形下面画许多圆,但仍能看出这些圆是代表滚动的车轮,在这里数量并不重要;儿童画鸟时画一个椭圆代表身体,在圆的一端有时用三角形,有时用线代表喙,在圆的上下两侧画两条线或画两个三角形代表翅膀。可见,儿童年龄越小造型越抽象、概括。随着儿童年龄增加,他们的观察记忆力增强了,所表现的物象也越复杂,越接近真实。他们表现形的能力由简单到复杂,这是他们认识发展的自然过程。
人类认识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感觉器官。通过直观感受发展认识是儿童认识发展的重要方面。艺术要求儿童注意世界的具体特征,不仅表现共性,更重要的是表现个性。艺术表现要求不是画物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有个性特征的物象,是这个物象和那个物象的区别。因此,在艺术教育中不断启发和引导儿童去注意观察和区别各种物象的具体特征,通过直观感受发展认识,提高艺术表达能力,把儿童从概念化的表现中解放出来,起十分重要的任务。
(二)儿童依靠直觉能创造性地表现视觉意象儿童的早期艺术形式,含有高度抽象的几何图形,它们并不是对大自然的复制,而足对大自然本质特征的反应,有人认为这样的概念不可能产生于观察过程本身,它只可能是更高级的、非观察性的层次上推敲的结果,他们认为儿童对现实情况的思维不是靠直接的感觉,而是靠非感性的智力的升华。其实,儿童与成人的艺术概括相反,是非理智的思维活动。概括在所有的知觉中都会自动发生,因为简化的形象是被记住的形象,儿童所表现的视觉意象,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主观需要上。比如,儿童画一条公路上行驶着的车辆时,运用折式构图,在一条线的上下画出两个天空,来往的车辆和行人上下颠倒地画在这条线上。再如,儿童画一个人在洗头发,他把伸进盆里的头和地面用俯视表现,以便让人看清洗头发的情景,把人的身体用平视表现,以表示人站立的动态。所以,儿童在表现世界的根本性结构特征方面,具有非同寻常的创造力。
关于儿童美术教学的研究
摘要:基础美术教育课程要求革新美术教育机制,革新教育者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旨在努力培养素质全面的美术人才,以适应时展的需要。文章阐述笔者通过对儿童美术教学的积极探索和思考,学习新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对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总结。
关键词:基础美术教育;儿童美术;教学
一、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
1.推动素质教育,深化基础美术教育改革
在大力推动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素质教育不仅要培养儿童的美术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能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往往学习绘画时热情就会很高,通过一点一滴地积累,每次都会有进步和成长,虽然可能进步较慢,但每次画画时都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在深化基础美术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应培养学生的专注力,使学生的作品逐渐变得细致,让他们学会控制画面的效果,无论是构图还是用色,要让学生的作品产生和谐的效果。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就会逐渐接受教师所教的内容,并很好地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来。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对班级学生的不断深入了解,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调整课程设置。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会发现低年段的学生用油画棒涂色时对色彩不敏感,因为他们对油画棒掌握得不够好,涂色有缝隙,导致画面不够美观,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是他们往往难以自己发现这个问题,这时候教师就要给他们开设水粉课,以增强学生对色彩的敏感程度,不断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深化基础美术教育改革。
2.新课程改革给基础美术教育领域带来巨大的变化
依靠直觉进行儿童美术教育的探索
一、直觉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地位
直观知觉和理智分析路人类的两种认识程序,两者相互配合发挥作用。直觉是一种为感性活动所专有的认识能力,儿童的认识主要靠直觉发展,尤其在艺术活动中,感性的智慧占主导地位。儿童依靠直观知觉作画有以下特点:
(一)儿童依靠直觉把握物象基本特征儿童观察物象时眼睛最先接触到的并不是可度量的现象,而是接受视觉刺激后得到的直接的、原初的感染力,他们把吸引了他们注意力的东西加以选择和强调,从而表现出对象的特征。从审美的角度看,被感知的意象就是感知物的本质。比如4岁幼儿看一辆车,他知道车身近似方形,车轮是圆形,这是车的基本特征,尽管有时他们在一个方形下面画许多圆,但仍能看出这些圆是代表滚动的车轮,在这里数量并不重要;儿童画鸟时画一个椭圆代表身体,在圆的一端有时用三角形,有时用线代表喙,在圆的上下两侧画两条线或画两个三角形代表翅膀。可见,儿童年龄越小造型越抽象、概括。随着儿童年龄增加,他们的观察记忆力增强了,所表现的物象也越复杂,越接近真实。他们表现形的能力由简单到复杂,这是他们认识发展的自然过程。
人类认识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感觉器官。通过直观感受发展认识是儿童认识发展的重要方面。艺术要求儿童注意世界的具体特征,不仅表现共性,更重要的是表现个性。艺术表现要求不是画物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有个性特征的物象,是这个物象和那个物象的区别。因此,在艺术教育中不断启发和引导儿童去注意观察和区别各种物象的具体特征,通过直观感受发展认识,提高艺术表达能力,把儿童从概念化的表现中解放出来,起十分重要的任务。
(二)儿童依靠直觉能创造性地表现视觉意象儿童的早期艺术形式,含有高度抽象的几何图形,它们并不是对大自然的复制,而足对大自然本质特征的反应,有人认为这样的概念不可能产生于观察过程本身,它只可能是更高级的、非观察性的层次上推敲的结果,他们认为儿童对现实情况的思维不是靠直接的感觉,而是靠非感性的智力的升华。其实,儿童与成人的艺术概括相反,是非理智的思维活动。概括在所有的知觉中都会自动发生,因为简化的形象是被记住的形象,儿童所表现的视觉意象,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主观需要上。比如,儿童画一条公路上行驶着的车辆时,运用折式构图,在一条线的上下画出两个天空,来往的车辆和行人上下颠倒地画在这条线上。再如,儿童画一个人在洗头发,他把伸进盆里的头和地面用俯视表现,以便让人看清洗头发的情景,把人的身体用平视表现,以表示人站立的动态。所以,儿童在表现世界的根本性结构特征方面,具有非同寻常的创造力。
(三)儿童依靠直觉能体现美的自然法则对自然中存在的平衡、秩序、和谐等现象的体验和追求,是人类的审美本能。在儿童的绘画中,均能得到自然显现。如儿童在线画中能自由运用各种形态的线通过疏密、繁简变化表现节奏和韵律,他们用直线、曲线、圆形、方形、三角形在人物、动物、植物上自由组合装饰,做到繁而不乱,繁简有序;在线描写生画中,能把复杂的景物组织得井井有条。儿童在色彩画中,常用补色对比表现强烈而和谐的色彩关系,依靠直觉他们能感觉出一块红背景前的人脸是绿色的;在黄色背景前把人脸面成紫色;他们还可以根据物象受光的影响所产生的明暗变化,用不同的明度和纯度的色块进行表现,这些并不是在理性知识指导下的艺术表达,而是靠直观感受,靠主观感情支配所做的自然表达。教学中教师只需要把儿童画中表现出的这些优点加以肯定,并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使儿童由无意识的显现发展为艺术表现,认识就会得到升华。
美术教育的启发式教学方式与创新
摘要:启发式教学方式运用于少儿美术教育,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过程深化艺术感知,用大师绘画感悟童心,融汇各类艺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激发思考。以启发创新思维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的实施,反映了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保证了创新思维在课程中的顺利导入。
关键词:少儿美术教育;启发式;创新型;创造性思维
启发式教学方式与重“教”的传统美术教学方式在本质上有所不同,其重点在于“启”———启发创新。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根据教学过程中具体的教学任务和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从课程主题内容导入、具体课题设定和教学指导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这种依据学生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有效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是现代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因材施教,富有人性化教育思想和教学观的追求。
一、启发式教学方式顺应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国家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倾向于创新型人才。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在2005年不顾身体病重奋力向国家总理进言:“我国现阶段还没有全面地发展起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家没有任何一所大学能按照培养科学家、发明家的模式去办学。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丧失了创新性与独特性,因此很难出现杰出的人才,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宝贵的资源是人才。”[1]当今世界,经济以知识为基础。人类对知识的掌握推动着一场新的产业革命的发生,它对经济未来的走势取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们的未来将面临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标志即为知识创新。由此可见创新的重要性。创新型人才应具备非凡的创造力、创新力以及求异思维,同时还应具有广博的胸怀。启发式教学方式在美术教育中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恰当的启发式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学生智力,促使学生愉悦地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品质与特征,提高创造才能,以顺应国家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启发式教学方式保证创新思维的导入
水溶性彩色铅笔美术教学论文
一、水溶性彩色铅笔的特性
1.水溶性彩色铅笔的独特性
从字面上看,水溶性彩色铅笔就是一种能溶于水的彩色铅笔。水溶性彩色铅笔是一种铅笔,这就意味着它具有铅笔的一般特性,而水溶性又意味着它可溶于水,不同于一般的铅笔。从绘画上理解,水溶性彩色铅笔中的“铅笔”意味着可以利用这种工具人为地在画面上展现线条的粗细和形态。可以通过改变笔尖的粗细程度,从而改变笔与画面的接触面积,进而改变画面上线条的粗细。在绘画过程中,随着笔尖的不断消耗,笔尖与纸的接触面积也会不断改变,从而形成画面上各种不同粗细形态的线条,当然也可以是人为地在绘画过程中使用绘画技巧,让铅笔线条在画面上呈现各种美妙奇特的粗细变化。“水溶性彩色”意味着用这种铅笔画的画面会在铅笔与水的融合下呈现丰富的色彩效果。从物理上说,水溶性彩色铅笔的色彩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半透明的液体。在不加水时,用水溶性彩色铅笔绘画的色彩是呈颗粒状附着在画面上的,而在加水的情况下,水溶性彩色铅笔的颗粒是可溶于水的,在不考虑温度变化的条件下,加水量决定了色彩颗粒的融化程度,在画面上因为加水量的不同会展现不同层次的色彩效果。简单来说,水溶性彩色铅笔可以通过线条、色彩叠加,用水晕染展现各种绘画效果。
2.水溶性彩色铅笔与其他绘画材料的不同之处
水溶性彩色铅笔因为其独特的特性,与其他绘画工具有所不同。水溶性彩色铅笔用可溶于水的材料制成,但也有一定的硬度,用起来只是比一般的铅笔柔软一些,不容易折断,也可以削得比较尖,方便刻画细节。水溶性彩色铅笔用起来比较流畅,它的色彩虽然没有油画棒的色彩鲜艳,但比较淡雅,清新自然,十分适合画插画、课堂写生,以及小学和学前教学。水溶性彩色铅笔的颗粒也比较小,用它画画没有用蜡笔画画那么粗糙,只是稍微有些“沙沙”声。在用水溶性彩色铅笔画画时,一般不选过于光滑的纸张,而不同粗糙程度的纸会呈现不同的效果,这一点与一般的铅笔绘画的选纸相同,但对纸的吸水性也有一定的要求,水溶性彩色铅笔绘画用纸虽然没有水彩绘画对画纸要求那么严格,但是应该尽量选择吸水性较好的纸张,一般课堂上所用的图画纸应该可以满足要求。
二、小学儿童的心理特点与水溶性彩色铅笔美术教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