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产品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2 04:04:5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儿童产品设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儿童产品设计

儿童产品设计论文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关于儿童的产品也越来越丰富,所以对于儿童的产品设计也应该格外的费心。一个出色的儿童产品设计一定要兼顾到美观与实用两大方面,既可以满足儿童视觉上的需求,又能带来良好的实用性。

一、儿童对产品的需求

儿童对产品有所需求,不仅仅是有乐趣,还需要人性化。现在的儿童还不具备自己单独购物的能力,需要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选购,那么在满足儿童需要的同时,也要满足家长的需求,家长从孩子的安全健康出发,从而选择材质上面舒适的产品,这就是当今儿童产品设计的不易之处。怎样既能够让儿童满意,也能让家长满意,所设计之物不仅是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也要满足视觉,材质等方面的要求。

二、儿童产品设计的要素

1.设计的和外观

在儿童产品设计早期,设计只是单方面的注重于产品的功能设计,并没有兼顾到外形,所以当时的设计很单一化,没有乐趣。儿童对有着鲜艳颜色和有一定趣味性的产品有一定的偏爱。从而儿童产品设计人员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可以围绕着这个点进行设计。为更加符合儿童的心理,现代儿童产品设计在设计中可以把动物,人物,卡通的形象运用到设计中。比如《喜羊羊与灰太狼》就是个很好的案例,通过儿童对动画片的喜爱,根据他们的卡通形象设计出了毛绒玩具、游戏玩具等很多儿童需要的周边产品,从而大受欢迎。儿童产品的造型设计要多元化,不要局限在一种或者某几种上面,造型上的多元化,会吸引更多不同年龄、层面的人,比如成人购买这些儿童产品,也会因其独特可爱的造型而被吸引。所以,儿童产品设计应运用独特的造型、外观去吸引儿童好奇目光的同时,也吸引了家长的目光,从而说服家长购买。

查看全文

留守儿童亲情化产品设计论文

摘要:留守儿童是需要我们关注的特殊群体。我国儿童产品市场巨大,但以留守儿童为设计的出发点,可以弥补他们缺失的亲情的产品却少之又少。文章以留守儿童亲情化产品设计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设计的需求趋势,提出可远距离互动、可陪伴儿童成长、可寄托父母关爱的产品设计方法,以期让留守儿童不再感到孤独。

关键词:留守儿童;亲情化;产品设计;关爱;陪伴

一、留守儿童亲情化产品设计理念的概述

留守儿童,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工作,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儿童,由于缺乏亲情的滋养,这些儿童少有依靠,内心的寂寞与忧伤使这些幼小的心灵有的走向消极、孤僻,有的变得任性、暴躁。亲情化产品设计,即设计具有亲情特征的产品,是一种新的设计理念,尤其适用于长期缺少亲情和关爱的留守儿童产品设计。留守儿童亲情化产品设计是指产品设计在造型、功能上,运用以亲情作为纽带的各种元素,如父母的关心、问候等。留守儿童亲情化产品是父母和留守儿童相互沟通交流的媒介,能使留守儿童在使用产品时感受父母的关爱,体会亲情的温暖。亲情是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存在的感情,是所有爱的起点,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情感。狄更斯说:“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父母的爱,不仅需要物质的供应,更需要心灵的陪伴。一件好的产品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为留守儿童设计亲情化产品,增加父母和留守儿童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补充残缺的亲情,帮助他们度过艰难的留守时期,是解决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心理发展问题的新探索,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二、留守儿童亲情化产品设计的需求趋势

2013年全国妇联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有6102.55万。其中不乏有心理健康问题者,且父母打工年限越长,儿童的心理问题往往越严重,这不仅对留守儿童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还给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带来不利的影响,这无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儿童产品市场是一个富有生机、极具商机的巨大市场。特别在我国国情下,留守儿童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他们的父母未来的希望。父母外出工作,希望给孩子最好的生活,他们往往自己省吃俭用,却在儿童用品的花费上毫不吝啬。优秀的设计不该只是为了获取商业利润,更要关注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如偏远山区的失学儿童、残疾人、缺失亲情的留守儿童等。然而,国内市场上少有针对留守儿童心理特点设计的人性化的、关注人文情怀的、重视亲情交流的产品,我国儿童产品市场的未来发展尚不全面。留守儿童区别于一般儿童,在心理发展上有其特殊性,他们容易自卑、内向、孤僻,这些都是留守儿童产品设计中必须注意的。儿童产品是儿童成长中重要的辅助工具,它对儿童的性格塑造、智力成长、心理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亲情化产品设计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将儿童的亲情需求赋予产品,让留守儿童能够感受到父母的陪伴,以满足其情感的需求,增进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感情,帮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留守儿童虽然隅居农村,看似与城市生活毫不相干,可是我们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及其将来对社会的影响,他们的成长与中国的未来息息相关。

查看全文

学龄前儿童玩具收纳产品设计研究

一、学龄前儿童玩具收纳产品

(一)产品概述。学龄前儿童玩具收纳产品在帮助学龄前儿童清理玩具获得空间的干净整洁以外这些产品在日常生活中也担任着培养孩子良好收纳习惯、责任感、思维逻辑能力和讲卫生的重要角色。(二)产品设计现状分析。1.产品现状分析。目前市面上的玩具收纳产品可以分为两大类:功能类和情感类。功能类大多都是以收纳箱、收纳架这种状态出现,情感类的玩具收纳产品非常少,只有少数国外的品牌会有一些新奇的设计。2.产品设计现状分析。玩具收纳箱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收纳产品,该类产品运用的多为塑料材质,颜色鲜艳,造型多为长方体的形态,但对于儿童来说不好开启和关闭。(如图一)玩具收纳架也是很多家庭的选择,但实质上其实是收纳箱的整合,虽然可以收纳很多玩具,具有分类的功能,但是占用的地方较大和儿童也没有任何互动性。情感化的儿童玩具收纳产品中,比较经典的是日本的ichiro娃娃屋儿童椅,除了可以让孩子当座椅,还能把玩具收藏在里面,十分有趣,十分受孩子欢迎,但这种产品设计却非常少,且价格昂贵。(如图三)3.总结。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儿童玩具收纳产品,鲜有吸引儿童的产品。产品存在功能单一,在造型上只是做一些表面微小的设计处理,停留在设计表面,缺少实质上的趣味性设计,主要是儿童产品造型上的生动活泼形象缺少、引发儿童情感共鸣的因素缺少、良好产品互动性和体验性的缺少。

二、趣味性设计分析

1.趣味设计定义。趣味性根据自然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等专业学科的不同,所下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从艺术设计的角度来讲,趣味性从字面可以理解为兴趣、趣味、情趣,是指能够带给产品使用者的一些正面情感的因素,能够使人感到愉悦、使人感到十分有趣、在该产品使用时能够感动使用者、对使用者能够起到教育的作用甚至能立刻吸引使用者的眼球的因素。2.趣味设计优势。趣味性在设计领域中,发挥着很强大的作用,趣味设计仿佛给产品赋予了生命,带给了产品积极乐观的美好灵魂。设计师们将趣味设计概括为用户对使用产品的色彩、造型等情感的体验,以及产品外观造型、采用的工艺和功能信息等的情感的体会,来引起用户的情感共鸣达到想表达的情感目的,最终使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收获非常好的情感体验。

三、趣味设计在学龄前儿童玩具收纳产品中的设计研究

儿童玩具收纳产品在满足收纳的基础上,更多的是要从学龄前儿童心理角度出发,突出产品的趣味性,能够带给孩子不一样的玩具清理收纳产品。1.产品整体的构思与形态的设计要突出产品趣味性,在功能上除了要具有收纳的功能之外,还要具有和儿童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其他功能,在产品色彩上要给儿童亲近感、形态上具有视觉冲击感、材质的设计上无毒安全。2.产品造型和尺寸产品的造型选用了奶牛的形态,憨厚可爱,全身无棱角,具有安全性。在小牛的尾部可以打开盖子装进玩具,奶牛身体下有滑轮,又可以当做滑步车使用,具有趣味性又增加了和产品的互动性。(如图四)产品选择了奶牛本身的颜色,较生动形象。材料选择了PP材料,材质具有耐冲击性,无毒,机械性良好。4.产品使用情景分析儿童可以打开奶牛的后盖进行玩具的收纳,盖上盖子还可以用来当做滑步车进行骑行,放在家里也是一种儿童房的装饰物。(如图五)

查看全文

儿童生活好习惯相关产品设计研究

摘要:本文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创新项目中对儿童生活好习惯相关产品的对比和总结,主要阐述设计师如何做好儿童生活好习惯相关产品设计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儿童生活好习惯;产品设计

一、中国儿童教育的现状

中国拥有超过一亿的零至六岁学龄前人口,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7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公布的数字中国幼儿教育毛入学率仅为40.75%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二、中国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幼儿教育的质量不能满足受教育者日益提高的教育需求,就目前来看教师队伍严重不足和教师质量不高所以导致现阶段儿童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养成好的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可见好习惯的重要性,而生活好习惯的养成,从儿童的幼儿时期就应该开始由培养,包括爱护牙齿、常换衣服常洗澡、经常洗手等等。一个孩子在习惯上的养成和儿童所生活的环境有着一定的关系,家庭中父母所受教育的程度、城乡差异和儿童所接触的人等都影响着儿童生活习惯的养成。一个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不只能让儿童健康成长,更能影响着儿童成人后的独立。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中写到培养习惯的原则是“顺应自然,适当推动”。研究一些杰出人物的成长史,他们并不是从小被要求形成什么“好习惯”,相反,他们都有宽容的父母,甚至成年后他们大多数在生活小事上是不拘小节的,但他们往往有很好的直觉和判断力,对某些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变通力强,懂得取舍,把力量用在最值得用的地方。世上很少有做得面面俱到的人,能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不一定能准确地记录家庭财务账,杰出的文学家可能做不了小学数学题。我们可以照着理想去培养孩子,但不能照着理想直接去硬性要求。家长也要做好榜样,“多身教,少言传”自身做好,儿童自然就会学着你做。

查看全文

多动症儿童的脑电控制产品设计

【摘要】目的:设计一款面向多动症儿童注意力培养的脑电控制玩具产品。方法:儿童对注意力的自我控制能力取决于其大脑神经元细胞网络链接与稳定程度,这个神经元网络链接的稳定经过强化训练可以得到固化。基于脑机交互技术构建儿童思维训练产品,通过检测脑电波数据,来控制玩具产品的运动状态,使孩子的注意力在娱乐的过程中得到提升。结果:基于脑电信号采集和交互控制技术,设计并制作了面向儿童关注力训练的脑电玩具产品,并进行了相关测试实验。结论:本产品达到培养孩子注意力的目的,弱化儿童注意力障碍,减轻生活中因为意力不集中而产生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脑电;注意力缺陷综合种;脑机交互;注意力提升

1前言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又称多动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多动、冲动和注意力不集中三大核心症状,是儿童、青少年中最常见的行为障碍,也是学龄儿童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疾病之一。[1]多动症患者因注意缺陷而常伴有学习困难。多动症对于儿童的智力发展和知识积累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注意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没有注意力就是没有记忆力,良好的专注力是学习成功的基本保障。如今社会的信息量庞大,各类信息通道如网络、游戏、影视等干扰繁多,孩子更加好动,ADHD现象呈递增趋势。多动症儿童本身也很苦恼,有时被误认为智力低下,从而影响儿童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针对该病药物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但因存在食欲减退、失眠等不良反应以及潜在的药物依赖性等风险,使其在临床应用上存在局限性。脑电生物反馈训练由于疗效持久、无不良反应且能够很好地改善ADHD核心症状而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本研究应用脑电技术[2,3]开发相关益智玩具开设玩具课程训练改善ADHD注意力。利用对比前后分心值、紧张值和注意力值来判断脑电益智玩具实际治疗效果。

2脑电训练对注意力的培养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国内外的科学家们一直在开发一种被称为脑机接口(简称BCI)的人机交互技术[4-5],在这种技术的帮助下,只要大脑能够拥有正常的思维,哪怕四肢无法活动,其思维波段也能帮助他们交流信息,发出指令和控制机器。[6]现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种技术的应用前景已经十分明朗。该技术可以运用于医学研究,通过思维训练与控制对行动不便与注意力不集中的患者提供帮助,同时也可以运用于儿童的益智教学中。同时,如今有越来越多的的国内外父母开始转变其育儿方式,逐步开始认识到注意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将益智玩具作为注意力培养、开发儿童创造力和手眼协调性的工具。同时脑电波技术被证实在思维训练过程中有极好的辅助效果。脑电技术已经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一个技术。而专业的、通过脑电波思维训练的人机交互类玩具是目前市场上却极其缺乏,可谓需求量十分庞大。在国内,企业与高校也认识到思维训练的重要性,近年来,浙江大学就在脑电波思维控制方面研究成果显著,例如:猴脑电波控制机械手抓本子拿杯子,利用脑电波诊断网瘾等。在企业中,海尔集团率先开发出"脑力波电视",这款电视可以通过耳机监测脑电波,并转化为数字信号,与电视中设定的游戏进行互动。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对注意力的培养十分重视,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就曾说过:“注意是学习的门户。”如果不打开这扇大门,人们就无法学习,也就无法获得知识与技能。所以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投身于脑电波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中,例如PLX设备公司就推出了XWave头戴设备,该设备采用了NeuroSky的eSense技术[7],能收集从脑部释放到前额的微弱电脉冲,并将这微弱的电脉冲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XWave头戴设备,使用者可以通过自己的思维控制iPhone中的特定思维训练软件,通过思维控制软件中图形的大小与形状。近年来,人机交互技术领域技术的应用潜力已逐步展现,像浸入式游戏等的动作识别技术,应用于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中的遥控机器人及远程医疗等的触觉交互技术等等,对于儿童产品高科技化也成为趋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在幼儿及少儿时期智力培养的重要性,通过思维控制技术训练儿童智力必将成为一种常见的教育手段。[8]但是目前市面上对儿童智力开发与注意力的培养方面的产品形式十分单一,缺乏实质性作用,而通过思维控制技术训练注意力的产品就更加缺乏。[9]开发有效的、互动性强的儿童益智产品成为非常必要的事情

查看全文

现代儿童电子产品设计中视觉体验的运用

摘要:儿童体验外界的最直观感受来自视觉,儿童阶段的探索世界的主要途径是体验式学习。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不断升级更新,儿童世界中的电子产品也不断增加,作为儿童体验式学习的重要载体。本文就是通过视觉涉及到关于儿童体验学习色彩、结构、形状、材质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视觉因素与儿童心理之间的关联,得出电子产品设计结果一定要满足儿童健康发展,是关键性的因素。

关键词:儿童;电子产品;视觉;体验

1视觉体验的含义

视觉体验既是一种普遍的体验又是一种特定的体验,在眼睛看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抽象过程形成的体验过程我们通常说的看,是一种生理能力作为最简单的感知活动,是客观的对事物的记忆,是外在的一种扫描。视觉体验是人们接触社会感受世界的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儿童的视觉体验,例如对事物的认知都是先以判断事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等进行感知,在通过其他的例如重量,体积等进行认知活动,当然全面的了解事物还有坚硬、美丽、柔软、丑陋等一些心理上的感觉,这些都可以依托视觉进行感官上的体验,视觉的体验相对其他感官占得比重最高。

2分析现代儿童的电子产品中体验学习的视觉要素分类

2.1儿童电子产品中的色彩视觉

查看全文

儿童产品设计色彩心理学的表达

摘要:本文分析了儿童产品的市场现状及设计原则,从色彩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阐述色彩心理学在儿童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探讨了色彩心理学在儿童产品设计中的表达。

关键词:儿童;产品设计;色彩心理学;表达

1儿童产品市场的现状及设计原则

1.1儿童产品市场的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带动了设计的繁荣,在儿童产品市场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产品,覆盖了儿童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通过对市场上现有的儿童产品进行分析,发现他们具有以下几点特征:(1)功能更加多样化。儿童产品应以解决儿童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满足儿童多方面的功能需求。比如目前市场上很火的儿童早教机,能够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还具有娱乐休闲功能,虽然在人机交互等方面仍有一些欠缺,但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相信一定可以解决这个问题。(2)色彩搭配更丰富。现阶段的儿童产品市场中,很多产品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了它的色彩搭配,解决了传统的儿童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颜色元素单一、搭配不和谐的问题,更好地满足了现代消费者的需求。(3)更注重对儿童的心理分析。在实现了功能的基础上,儿童产品在设计中更加关注对儿童的心理分析。通过对儿童的心理进行系统的认识,分析研究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色彩审美偏好,这样在实际设计中的针对性才能更强,更具指向性。1.2儿童产品的设计原则。针对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投入更多的爱与尊重,在满足产品功能的基础上让产品更加人性化,才能为儿童带来更多优秀的产品及丰富的体验。在儿童产品的设计研究与实践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1)安全性原则。在针对儿童的产品设计中,安全性是指在正常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儿童不会受到任何来自产品方面的伤害,即使儿童进行了无意识的错误操作,也能将伤害降到最低限度,保证儿童最基本的安全。这一点是任何产品在设计之初必须要考虑的,也是最重要的。[1](2)趣味性原则。儿童的产品设计需要满足使用者的情感需求。情感丰富是儿童的特点,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尤其喜欢接近一些充满生命力、亲和力和趣味性的产品。具有这些特点的产品才能更受儿童的青睐。(3)易用性原则。由于儿童的思维尚处于发育过程中,其记忆力、注意力等方面并不成熟。对于一件过于复杂的产品,儿童在使用的过程中感到烦琐,会对产品丧失兴趣、产生失落感,从而放弃该产品。因此,针对儿童的产品设计,易用性是必须考虑的。

2色彩心理学在儿童产品设计中的意义

2.1什么是色彩心理学。“色彩是有表情的,这是设计无法回避的问题。”[2]色彩的表情体现在它带给人的感受。比如白色象征纯洁、善良,黑色给人低调、高雅的感受,红色代表热情、自信等。色彩心理学就是以此为基础,是通过色彩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2.2色彩心理学在儿童产品设计中的意义。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都是从颜色开始的,色彩对于儿童来说至关重要。在儿童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色彩的选择搭配是需要反复推敲的重要因素。不同的色彩会在视觉上给儿童带来不同的感受。通过了解不同色彩的特性以及给儿童带来的心理感受,就能更好地把握儿童的喜好,在设计上更好地满足儿童的需求。因此,色彩心理学的应用,在儿童产品设计中有不容小觑的意义。恰当的色彩更能吸引消费者。与整个产品的形状、材质相比,色彩更引人关注,是消费者第一眼看到的,对人的视觉刺激也是最直接的。好的色彩搭配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审美共鸣,从而引起消费者对整个产品的关注。恰当的色彩更具市场竞争力。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儿童的健康成长越来越受到重视,儿童用品的支出在家庭消费中更是逐年增多。一件产品如果有恰当的色彩搭配,更容易受到消费者的追捧,从而赢得用户间的良好口碑,更具市场竞争力。2.3儿童的色彩心理学分析。心理学家根据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情况,将儿童划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年龄段,分别是幼儿期(1~3岁)、学前期(3~6岁)、童年期(6~12岁)。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色彩的感知是有差异的,因此,在儿童产品的色彩选择搭配过程中,要着重考虑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1)年龄处于幼儿期(1~3岁)的儿童[3]:他们对外界的感知力极强,渴望接受更多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信息,需要在这些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变得更善于模仿其他人的行为,更喜欢模仿真实感受的设计;对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明亮、对比鲜明的颜色。(2)年龄处于学前期(3~6岁)的儿童:他们同样对世界拥有探索的欲望,有更加熟练的行动技能去亲自体验一切。很多处于这个年龄的儿童能操作一些简单的软件和游戏。这个年龄段的儿童不具备阅读能力,但是他们对色彩的认识能力正在迅速发展,更容易接受图形结构和对比鲜明的色彩。(3)年龄处于童年期(6~12岁)的儿童: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开始接触一些文字信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鉴赏能力,能够欣赏一些别样的东西;他们对色彩的变化比较敏感,对自然界及其规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喜欢一些自然的元素和较为清爽的色调。总之,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色彩对其心理的影响也是有变化的。通过对儿童的色彩心理学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儿童对色彩的偏好,为我们的设计提供很好的建议。

查看全文

婴幼儿产品设计发展论文

内容摘要:随着工业设计体系的日渐完善,产品设计的分类越来越细化。本文针对中国市场上的婴幼儿产品设计,从使用者的定位、产品的安全性与教育意义、婴幼儿产品设计的发展方向三个方面,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婴幼儿产品产品设计设计定位设计理念

在日渐完善的工业设计体系中,产品设计作为其主要组成部分,也开始呈现出更具时代意义的新面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开始变得如此的丰富多彩,于是,消费者对于与其自身息息相关的产品,有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的产品设计出现了时代化、民族化、个性化、人情化等特点,产品的分类也越来越细。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产品设计方向,特别是对一些较为弱势的消费群体的关注,如无障碍设计、儿童产品设计、老年产品设计等等,成为设计的一种趋势。

儿童产品设计因为其使用者和使用特点的特殊性,和其他产品设计有很大的不同。在这里,我们主要来分析婴幼儿(0—6岁)的产品设计。目前中国市场上,婴幼儿产品基本有家具类和日常用品两大类,家具类包括床、桌、椅、游戏台等;日常用品则又可分为实用性产品和娱乐性产品,实用性产品如婴儿车、餐具等,娱乐性产品主要是玩具类。从整体上看,婴幼儿产品设计基本都具有色彩鲜艳、造型可爱等特点,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婴幼儿产品潜在的使用者

在产品设计中,准确的设计定位是设计成功的前提条件。现有婴幼儿产品,往往只考虑到儿童的特点,却忽略了这一类产品中的潜在的使用者。在婴幼儿与产品的关系中,婴幼儿常常不能作为独立的主体,而是需要成年人的辅助。因此,婴幼儿产品的使用者其实是由婴幼儿及成人共同构成的。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就是设计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查看全文

STEAM教育产品设计研究

摘要:从游戏化思维和STEAM教育理论入手,在STEAM教育领域内探索智能时代下的产品设计方法,通过引入游戏思维中的设计框架—八角行为分析法为依据,深入挖掘儿童用户其内在需求,提出了基于游戏化思维下STEAM教育产品设计策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游戏化思维;STEAM教育;八角行为分析法;产品设计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产品的蓬勃发展,带来了人类生产生活效率的提高、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的改变。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推进儿童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儿童教育领域的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面对时代语境的变化,设计学科需要顺势而为,因需而变。

一、理论概述

1.游戏化思维概述。“游戏化”是指把游戏设计元素运用到非游戏的情景当中的设计。并引入游戏设计思维与游戏机制来激励用户或增加用户忠诚度,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在国外,游戏化已经在教育、商业、金融、生产等许多行业和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游戏化大师周郁凯(Yu-kaiChou)指出人类行为的产生是由一个或多个核心驱动的。据此,他提出游戏动机概念“八角行为分析”。2.STEAM教育理念概述。STEAM教育衍生于STEM战略,在美国最先作为教育战略所倡导。注重发展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和数学(Mathematics)5门学科,强调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倡导基于项目式学习,主要是在跨科统整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STEAM教育产品在现有的市场中存在线上线下两种产品模式,线上产品是指依托于网络产品,如:STEAM线上教育平台、STEAM学习APP和相关小程序等,主要以网络课程为主,多为少儿编程之类的软件产品。线下产品则是以STEAM教育理念与玩教具相结合。游戏理论下的STEAM教育产品是从基本概念入手,运用游戏化的设计方法,在STEAM学习领域内探索智能时代下的产品设计方法,为儿童用户提供一种富有趣味性和竞争性的学习产品,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者的STEAM知识能力素养。

二、游戏化思维下的STEAM产品设计原则

查看全文

互助学习隔代互动产品设计研究

摘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基于我国隔代抚养的国情,为了更好的挖掘老年人在隔代教育中的价值,利用互动产品设计来帮助隔代双方进行更有效的高质量互动。本文基于社会学中互助学习的视角,探讨了隔代互动中的老年人作为帮助儿童早期发展的参与者与指导者,儿童作为学习者,如何利用产品设计来满足互动双方有差异性的需求特征。本文提供了基于祖孙这一特殊亲子关系,提取出隔代互动中可连接的祖孙需求,并对现有的隔代互动产品特征进行总结,进而发展出互助学习视角下隔代互动产品设计的新思路。由此,可以更好发挥隔代关系的优势,挖掘祖辈的教育潜力,拓展隔代互动产品设计的新思路。

关键词:互助学习;隔代互动;用户需求;互动产品设计原则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隔代教育的传统,在当代社会,中国仍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在退休以后会承担起家庭中养育下一代的责任。尤其在学龄前儿童群体中,隔代照看的比例更高。年轻的祖父母给予孙子女爱与养育,在无微不至的照顾中,帮助儿童社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于此同时,第三代也能给老人们的生活带来新的积极体验与活力。在隔代教育中,隔代双方都能从祖孙互动这一社会交往中获得价值。但在现有的亲子互动产品设计中,很少有从隔代关系角度思考,尤其缺少关注老年人在隔代互动中体验的产品,从这祖孙互助的角度进行隔代互动产品的开发,不仅可以提高隔代教育的质量,丰富隔代互动的体验,同时也提供了隔代产品设计的新思路。

一、互助学习理论与祖孙互助

互助学习理论最早来源于1998念英国的topping,K出版的《同伴互助学习》一书,其中提到,所谓同伴互助学习,是指通过地位平等或者匹配的伙伴积极主动的帮助和支援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活动。美国学者FuchsD和FuchsL.S指出,同伴互助学习实质上是聚焦于教学中那些常常被忽视的,学生间的社会活动,从而发挥其所具有的潜在的积极作用[1]。这种学习活动的理论是基于维果茨基的“社会构建”理念而发展起来,儿童形成社会能力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开展和外界的互动,在身体发育的同时发展内在的心理功能,进而形成个人的文化[1]。互助学习可以跨越年龄界限,在更加广泛的社会角色范围内发生,包含祖孙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也在发生着互助学习的行为。儿童是极为擅长模仿的群体,祖辈的一举一动,都可以成为幼儿学习的资料。在儿童成长的早期,感知觉,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是重点学习和发展的部分。他们需要大量的参与式体验完成这个过程。祖辈通常会使用游戏及体验类产品,语言沟通类产品,益智玩具等帮助儿童进行学习。而老年人在抚养下一代的过程中,也会在和孙辈的互动中取得收获。李军歌等(2017)[2]提到,照看孙辈对祖父母有积极的影响。当祖父母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养育第三代时,照看孙辈能够帮助老年人提升认知功能,促进躯体健康并提升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祖父母承担着不可或缺的功能,他们帮助儿童学习新的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的教育方式,理念进行不断反思。从这个角度来说,隔代互助可以看成是互助学习的一种,且属于互助理论中的跨龄互助(cross-agetutoring)[3]。

二、隔代互动中祖孙特征和需求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