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班级的建议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6 08:28:2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对班级的建议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对班级的建议

简论对班级管理的建议

关于班级管理,许多班主任有过成功的管理经验和办法。笔者在下面所要谈的,还不足以称之为经验,只是十几年来与学生的朝夕相处之中得到的班主任工作体会,或喜或忧,酸甜苦辣,回味无穷。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搞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新接一个班级,从何做起?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班主任必须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新生刚进学校的第一学期,由于师生之间还没有对相互之间的认识,笔者采取了经常到宿舍与学生聊天,到课堂听课,到机房与他们上机的方式,通过对学生生活、学习的长期观察,对学生个体进行综合了解,包括思想品质、学业成绩、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特征、成长经历以及家庭情况、社会环境等等。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作为班主任应敞开心扉,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协调关系。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的周记。一开始,笔者要求学生必须把自己对学校、对班级、对班主任、对同学,以至于对家庭、对社会的一些看法以周记的方式表达出来,这里面有强制要求的一面。但是,在阅读这些周记的过程当中,除了一部分学生敷衍了事之外,相当多的同学也提出了一些希望班主任能够帮他们解决的生活上的、学习上的问题。于是,翻录英语磁带、提供夜自修课外阅读书籍等等能够帮学生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了。而那些需要提交给学校管理部门解决的问题,也通过反映到教研室由学校尽量解决。在师生沟通的过程当中,笔者真正体会到“沟通从心开始”这句话!对于学生,老师要做到尊重他们,那么他们回报给你的就是信赖!曾经有学生在周记当中披露他们自己认为卑微的家庭生活,也有学生坦承自己厌学的心路历程,更有学生讲述自己初恋的感情生活……对待这些感受,作为班主任必须做到一点,那就是“尊重”!这也是教师应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

在处理好人好事及违规违纪现象上,尽量做到多激励,少批评。每次,先总结表扬好的现象和有进步的同学;即使批评,也尽量只讲事不点名。因为人人都有自尊心,哪怕是班级里学习最差、最不守纪律的学生,也极要自尊。笔者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他们自尊和尊重他人以使他人尊重自己。另外,笔者认为每一个学生不管其学业成绩如何,身上总有闪光的优点,发掘它和赞扬它,是笔者作为教师的职责。

总之,从学生的心理需要上讲,爱和信任应该是他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学生渴望在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如果班主任能以发自内心的爱和信任去尊重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把你作为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就会向你诉说,让你帮他出主意、想办法。笔者认为,师生之间的这种尊重与信任是一个班级好的开始。

查看全文

第二学期学习委员工作计划

1.抓好同学们的上课出勤率,对无故旷课的同学作好思想工作.

2.及时传达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关于学习方面的任务和要求,提醒同学按时完成作业.

3.平时做好一些必要的记录工作如个人的会议记录等,及时传达给同学们.

4.与本班同学多交流,了解大家的需要和想法,采纳他们提出的一些关于学习方面的建议和意见,采取措施,改善同学们的学习环境.

5.认真总结计算班级成绩,让同学们尽快获得学习成绩的信息。

6.努力配合老师的工作,成为老师与学生沟通的纽带,同学有意见可通过我传达给各位老师;

查看全文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论文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我们对班风建设、学风建设、班干部选拔、集体舆论建设等方面进行调查,以便掌握第一手材料,为进行下一阶段的研究提供资料。调查采用问卷法、访谈法,样本选取三个实验班的121名学生,采取发放问卷、召集班主任进行座谈等形式。

一、调查与分析

1.目前师生与生生关系关于师生、生生关系的调查,我们设计了三道题:“除了室友,你经常与班里其他同学交流吗?”有36%答“经常”,有28%答“有时”,还有24%答“很少”,这说明学生之间的交流偏少;关于“同学之间关系现状”的调查,有46%认为很融洽,有20%感觉关系一般,有23%认为关系不太好,有11%根本对班级同学漠不关心,这种现状不容乐观;关于“你与班主任关系”的调查,有30%选“尊敬”,有33%选“喜欢”,有29%选“一般”,显然师生、生生关系不和谐、不融洽的现象比较突出。

2.班干部选拔与培养情况这里设计了两道题:“你班中的班干部产生方式是哪一种?”有35%班级采用竞选制,有50%班级仍是班主任任命;“你的班级由谁管理?”有46%由班干部管理,有33%由班主任管理,只有21%由学生自己管理,看来还有不少班主任不愿放手。

3.班风与学风情况班风、学风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设计了6道题:“你认为自己班级的班风属于下列哪一种?”有24%认为班级充满了和谐与竞争向上的氛围,有34%认为“团结友爱”,有32%认为“安静、有秩序”,有10%认为“人心涣散”;“你对你们班目前的学风评价”,有33%答“很好”,有36%答“较好”,有约1/3认为一般;“你班团组织工作状况如何?”认为“能团结协作、基本协作、不能协作”的各占1/3;“你认为班级自习纪律现状如何?”答案中本班级均“有管理者”,但选“能很好管理”的只是1/3多一点,有38%认为班干管理者能力不强、管理无法,有26%认为管理混乱;“关于班级卫生状况”,30%答“很好”,36%答一般,24%答“保洁不好”;关于“班级对你学习的影响”,有31%反映管理过严,有24%反映学业负担重,有25%反映班风、学风对自己有影响。

4.团队精神与集体舆论关于团队精神与集体舆论调查,我们设计了三道题:“你认为一个班级最重要的是什么?”有34%答“归属感”,看来不少学生已经把班级看作自己的“家”,有33%答“学习氛围”,这是学习型学生的答案;“你所在班级凝聚力如何?”有44%答“一般”,只有28%认为很好,更有24%认为“很差”,看来班级凝聚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你对本班级的热爱程度如何?”有26%答“很热爱”,有35%认为无所谓,看来班级精神远没有形成。

查看全文

计算机学院学风建设工作计划

已经开展的工作是:

1、开展学生学习情况调查。

各院系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调查,摸清问题。总体情况是:现在学生不及格率较高;按学校现在的规定,已得不到学位的人数在增加,不能按期毕业的学生也在增加,毕业生中考取研究生的比率还比较低。

2、开展班级建设。

我校原来的激励机制,如三好班、优良学风班、学风进步班、各种奖学金评比等,实际这些激励措施只是激励了30%的学生,对大多数学生激励作用较小,所以我们这学期启动百强班级建设计划,不拘一格建设好班级,营造良好的群体氛围,以此为基础加强学风建设,目前百强班级建设正在进行中。

3、推广院系领导、教师与学生不定期交流制度。

查看全文

例会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1.形成高效率的班级核心

笔者所在的班级在班级例会制度开展之前,班委干部总是各干各的,经常出现部门权力交叉,班委干部经常起矛盾,办事效率极低的情况。班主任还经常因为团队办事效率的低下不得不亲力亲为,还要经常协调班委之间的矛盾,心力交瘁,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更有意义的教育工作。自从上期实行例会制度之后,学生每周日晚召开班委例会,讨论交流上周工作,总结得失,提出相应的处置办法,然后在第二天的班会课拿出一半的时间进行通报表决,再让同学们进行讨论改进,效果非常好。班委办事的效率明显提高,协调性也越来越好。

2.班主任了解班级近况

班委例会的主体应该是全体班委同学或者班委代表,班主任只能是参与者或者旁听者。教师在团队中除了扮演权威者角色之外,更应该扮演朋友和知己的角色。这就需要教师心中有平等的观念,而不是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每次召开班委例会,我一般不会干预,只是旁听或者对班委提出自己的想法、建议。在这个过程中,班委同学不会把老师放在权威位置上,而是把老师当成了可信赖的一员。这样老师就能了解到很多平时没有了解到的班级近况。针对这些情况(包括近期班级里好的事情和存在的问题),老师也能进行更多的思考研究,从而及时地进行调整治班方针。

3.促进班级民主化

以往的班级管理更多的是班主任或者班长一个人说了算,也算是多数服从少数,培养的是服从性。很多学生虽然表面服从,但内心深处是极其不满的,班级矛盾也处处可见。因此,班级民主化必不可少。班委干部大多是同学们信赖、胸怀宽广、组织能力较强、也能够与同学协调好关系的学生。这些学生组成的团队基本能代表全体同学。因此,他们每周进行例会商讨班级大事,制定班级规则,让同学们心服口服。况且,所有的事务也都不是班委群体说了算,必须在班会课上得到大多数同学的认可。这样的制度运营,学生自然而然都十分信服,也能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其对班级事务的参与度,使得班级管理更加民主化。

查看全文

高校学分制下班级管理论文

1学分制下班级管理暴露的新问题

(1)班集体表现出离散性和虚化性,学生班级观念淡化。出现“同学不同班”、“同班不同学”的现象,同一班级的同学在一起上课的机会减少,沟通和交流也相应减少。班级中每一个同学的学习进度、课程表不尽相同,并且在时间和空间上也有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小学至高中以来,同学之间互动作用的弱化,导致群体约束也失去了作用,自制力差的学生表现出“松、懒、散”。

(2)学分制给班级活动的开展也带来了一定难度,活动的内容、形式、场所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由于学分制下教学时间安排得较满,学校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及其传统的组织方式受到影响。一个班级的同学基本很少坐在一个班级之内,班级实际已经高度虚化。这时,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加大、工作量增多,要把一条简单的通知有效地传递到每名学生中去,要比原来困难得多。学分制下班级没有固定教室,班干部召集全班同学开班会或举行其它活动也就困难得多。学分制下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由教室转向了宿舍、操场或校外,因此想要提高班级凝聚力将更加困难。

(3)为适应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要求,学生需要拓宽视野,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由“单一角色”向“多重复合角色”转变,或参加兼职工作或投入到其他形式的勤工助学活动中。与学年制相比,学分制让学生更容易实现这些愿望,但也使班级管理的难度加大。当前高校学分体制下,完善改革最重要的是要加强班级管理提高班级凝聚力。

2管理人才的选拔和培训可有效提高班级凝聚力

大一开学之初是班级工作管理的关键,同学们刚刚进入大学校园没有目标便很容易迷失自己,不知在什么时间需要做什么,这时的管理更加容易,也是培养班风的最佳时候。这时班长及其管理团队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所以应当对班长和班委的选拔格外重视,并在委任后进行相关管理培训,便可决定整体班级发展方向及前景。

查看全文

班级管理激励机制赏识研究

一、科学运用激励机制

班级管理的主体是学生,他们普遍希望得到教师的赏识和夸奖。笔者将激励机制引入班级管理中,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赞赏、好事进行表扬。通过由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激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持良好的纪律性,从而使整个班级产生凝聚力,促进班级管理。在进行激励机制的运用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并且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激励机制中,可采用“期望理论”对学生进行激励。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鼓励,能够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情绪,从而不断地取得进步。比如,笔者在进行班级管理的实践中,有一个学生的才艺很好,但是对于班级值日的活动并不热衷。笔者采用有效的激励机制,让这个学生能够在课间指导大家唱歌。笔者在对她进行夸奖的过程中积极肯定了她的长处,并且就她的行为进行鼓励,同时适当地提出了对她的期望,这样使该学生能够接受建议,并且在教大家唱歌的过程让她的责任心得到加强。在进行激励的过程中,要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并且对学生的期望提出鼓励,使学生的素质能够全面提升。

二、选择适当的方法

在采用激励机制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多种方法进行激励,主要有以下几种有效的激励方法。

1.个体激励

个体激励是对学生的个体行为进行激励,包括对学生做的好人好事提出表扬,以及对学生的不足提出建议。在对学生进行个体激励的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好方法与尺度,要维护学生的自尊。教师可以采取闲聊激励、榜样激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可以有效地使学生得到放松,并且能够促进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班级管理事半功倍。

查看全文

学校青蓝活动意见

为加紧培养青年教师,加大培养力度,加快培养步伐,在我校实行青年教师“传、帮、带”导师制。为搞好此项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通过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实行“一对一”的传、帮、带方式,加大师资培养力度,使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育教学及科研工作,在业务上有所长进,在工作中得到锻炼,使全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具体要求

(一)教学结对要求

1.备课方面:青年教师必须比指导教师提前备课,备好详案,每备一课时,教案必须经指导教师严格审查,提出指导建议(写在教案上),签字后方可进课堂上课。每节课后必须有教后反思,学期结束教案必须上交。

查看全文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调查研究

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10)》强调,“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1]。高校体育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站,体育教师既要培养学生掌握健身技能,在参加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以提高学生毕业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可见,体育教师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体育教学工作量是高校体育教师工作量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体育教师职称评定、评模选优以及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参考依据。适当的教学工作量以及工作超量以后的合理计算在很大程度上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然而,多年来我国关于高校体育教师工作量没有统一的参考标准和计算方法,给广大高校体育教学单位和教务管理部门带来了困扰,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笔者通过对山西省部分高校100名副教授以上(其中教授20名,副教授80名)职称的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1.2研究方法。1.2.1问卷调查法。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等形式进行电子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回收98份,回收率98%。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100%。1.2.2数理统计法。主要采用频数分析的方法对专家所填写的问卷进行统计,统计出每个选项的百分率。

2结果

2.1体育教学工作量。2.1.1班级容量从图1可知,有53%专家认为,公共体育课的班级容量应在30人以内是合理的,35%专家认为班容量应该在31~40人,10%专家认为41~50人,仅有2%专家认为班容量应该在50人以上。公共体育课主要在室外体育场地完成,班级容量过大,体育课教学中学生一旦成体操队形散开,覆盖面积会很大,体育教师声音得更高的音量才能保证全班学生听见讲课内容。这样不仅会增加教学难度,而且严重影响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因此,教育部教体艺〔2014〕4号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中建议每节体育课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30人[2]。但是,仍有部分院校的公共体育教学是以自然班为单位进行教学,有个班级容量甚至五六十人,很难保证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从图2可知,有96.8%专家认为应增加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其中,43.5%专家认为班容量每多出10人工作量系数增加0.1,较为合理,21%专家认为增加0.2较为合理,25.8%专家认为增加0.3较为合理。体育课堂主要技术动作的学习和练习上,班级容量过大,在技术动作的练习中很难保证照顾到每一名学生。而且,教学条件一般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也很难保证班容量过大的需求。2.1.2超课时工作量从图3可知,学期课时超量后,55%专家建议,每超一个课时即增加一个工作量。34%专家建议,按超出课时数的多少适当折算工作量(如,超过4个课时以内,系数为1;超过4个以上课时,系数为0.8等)其他专家建议,学期超出的课时按1.1、1.2、1.3等固定系数进行计算。笔者认为,体育教师学期课时不宜过多安排,过多肯定会影响教学质量的保证。如果教师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学期所授课时超出学校规定的基本课时,应根据超出课时多少适当折算工作量,即按课时超出的多少,一定课时范围内逐步降低折算系数,而不是以固定系数进行计算。2.1.3职称不同基本课时是否有差异调查表明,46.8%专家认为职称不同学期所承担的基本课时无差异,而53.2家认为应该有所差异。进一步对“认为职称不同学期课时有差异”的专家建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助教学期基本课时是9.93节,讲师9.57节,副教授7.03,教授6.06节,整体随着职称的提高,学期基本课时呈下降趋势,这与高职称教师所承担的其他教学任务和科研有关。孔煜学者也认为,在进行工作量计算时,要引进弹性机制,注重人性化管理,对于不同年纪、不同体质的教师要区别对待[3]。但也有其他专家建议,高职称应承担更多基本课时,以使更多的学生可以从经验丰富的高职称教师的教学科研中受益。2.2体育教学以外工作量。从图5可知,而总计有83.9%专家认为校运会工作应该计算工作量,其中,29%专家认为,校运会工作每天按4个课时计算;24.2%专家认为按6个课时计算;25.8%专家认为按8个课时计算。还有其他专家建议,应该按比赛实际的时长决定工作量,如按实际课时参与时间/45min计算。笔者认为,如果校运会等比赛是正常教学时间内的工作,应计入工作量,按实际参与时间/45min计算,否则不计入工作量。从图6可知,总计有91.84%专家认为课余运动训练应该计算工作量,其中,30.6%专家认为,运动训练工作按每90min1.6个课时计算;9.18%专家认为按1.8个课时计算;43.9%专家认为按2个课时计算。还有其他专家建议,每90min按1个课时、1.5个课时计算。笔者认为,课余运动训练的工作量计算应根据实际训练时间,每90min训练至少相当于1.6个课时,不建议超过2个课时。从图7可知,总计有83.68%专家认为“两操”即早操、课间操应该计算工作量,其中,24.49%专家认为,“两操”工作量按每次0.3个课时计算;13.27%专家认为按0.4个课时计算;41.83%专家认为按0.5个课时计算。笔者认为无论是课间操还是早操实际工作时间一般不超30min,工作相对来说简单。因此,工作量至少按0.4课时计算,不建议超过0.6课时。从图8可知,总计有90.3%专家认为学生体质测试工作应该计算工作量,其中,32.3%专家认为,体质测试工作量按每完成5~8人的测试工作为1课时计算;29%专家认为按每完成9~12人的测试工作为1课时计算;17.7%专家认为按每完成5~8人的测试工作为1课时计算。笔者认为,学校条件较好的学校,每年有专项用于体质测试的资金。对于条件一般的学校,体质测试工作如果在非工作时间进行,每天按6个课时计算或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或将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纳入公共体育课内容来进行。1990年5月14日,国家教委、国家体委联合发出《关于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通知》。条例第五章体育教师中指出,体育教师组织课间操(早操)、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体育竞赛应当计算工作量[4]。2014年6月11日,教育部以教体艺〔2014〕4号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第19条中明确,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竞赛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工作纳入教师工作量,保证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专业)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标准一致,实行同工同酬[2]。虽然《条例》和《标准》明文要求两操、课外训练、体育竞赛以及学生体质测试等体育教学外的工作应计算工作量,但是仍有部分院校实施不到位。孔煜学者认为,课堂教学以外的体育活动可制定详细的工作量标准,根据工作性质、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学生人数以及实际发生的费用拟定标准,并严格执行[3]。在新疆、湖北等部分省市曾出台了类似案例中“其他”项目的详细计算办法早操、课间操每5次算2学时,大课间体育活动每一次算一个学时,课外体育活动和业余训练每一次(40min以上)算为一学时,体育教师组织纳入学校工作计划的体育竞赛活动,校内竞赛每天按8学时计算,校外竞赛每天按10学时计算,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统计工作也应给一定工作量计算[5]。正常教学工作量以外的体育工作一定要计算工作量,可按照学校的实际情况,酌情增加工作量,客观统计,充分体现实行绩效工资的初衷,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否则,将严重影响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结论与建议

查看全文

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各个地区都在大力倡导教育的改革,对其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的转变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离不开家长与教师的督促和教导,因此针对小学低年级所开展的班级管理工作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那么下文主要对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相关对策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教学活动;班主任管理;有效结合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我们国家、社会秩序的稳定,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教学工作中同样离不开制度严明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对于维持班级秩序,管理班级纪律,树立良好的班级形象,建造良好的班级风气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心理各个方面还不够成熟,不能给予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充分的配合,因此在当前班主任管理工作当中还是存在许多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解决。

一、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班主任缺乏对低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的了解,采取单一的管理方式。小学阶段的学生身体、思想以及心理各个方面都还不够成熟,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刚刚迈入学习知识的校园,与之前幼儿阶段的校园生活截然不同,因此还存在玩心较大的情况,不能很好地投入小学课堂,也不能很好地配合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部分班主任由于缺乏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的了解,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种单调、枯燥的管理方式还不利于加强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因此需要班主任能够深入了解班级内部每个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性格特点,采取生动、和谐、趣味的管理方式。2.班主任管理风格形成两个极端,不利于班级秩序的维持。教育部关心小学阶段的教学,因此聘用了大量的年轻富有经验的教师承担起班级管理的工作,但是部分班主任的管理风格已经逐渐形成两个极端,一个是过于严格,对待小学生采用雷厉风行的管理态度,一个是或许仁慈,对待小学生采用包容忍耐的管理态度。但是这两种管理风格都是不利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健康成长的,过于严厉的班主任可能在言辞、行动上边存在一定打击性,不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可能会对学生的性格特点造成一定的影响。而过于仁慈的班主任,对于小学生出现的违反班级管理制度的行为采取一味包容的态度,可能会不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是非观,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良好班主任管理工作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意义分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