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茶艺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9 18:25:1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短期茶艺培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国内高星级饭店以及各类酒水服务企业对茶艺服务人员需求量的增加,茶艺师这一新兴职业日渐走俏,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了茶艺课程,然而各个学校茶艺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本文分析了茶艺课程设置的必要性,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茶艺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了详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酒店管理;茶艺课程;教学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酒店中高端客人在康乐消费和餐饮偏好上越来越追求时尚绿色,古朴归真。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和、静、怡、真”的茶道精神正好迎合了现代人对“本真”的追求。因而在酒店行业中对懂茶艺的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茶艺也已成为许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因其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茶产地及其周边的高职院校开设茶艺课程较为普及且历时已久,不少学校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教学体系。然而作为不产茶的地区,包括笔者所在的城市,茶艺课程只是近几年在少数学校开设,教学硬件和软件方面也有待提高和完善。
一、酒店管理专业开设茶艺课程的必要性
1.酒店行业的发展及其对人才的需要。随着酒店行业的发展,茶艺服务在酒店中的需求越来越广泛,茶室、茶吧、茶座等服务设施在酒店中随处可见。为进一步推进茶文化在酒店业的发展,丰富酒店的服务内涵,需要既懂茶又懂酒店行业服务技能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适应市场的需求开设茶艺课程,学习茶文化、茶艺服务等相关技能,以保证学校培养的人才适应酒店行业发展的需要。2.提升酒店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需要。中华茶艺是酒店行业接待世界各地客人时提供的精品服务。了解茶文化、掌握茶事礼仪、茶艺服务有利于提高学生酒店服务技能、提升审美情趣,对于学生性格和习惯的养成具有积极意义,从而帮助提高酒店行业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3.完善酒店管理专业学科体系的需要。酒店管理作为现代服务业翘楚,企业招聘人才的热门,是高职院校设置的重要学科。酒店管理专业在延续传统餐饮服务、客房服务、前厅服务等核心课程的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根据市场的需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高职院校开设茶艺课程,有利于促进整个酒店管理专业学科体系更加完善。茶艺因其自身的性质和魅力,受到学生的欢迎,该课程在酒店管理专业学科体系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
二、现阶段茶艺教学存在的问题
茶文化精神融入职业教育的意义
1职业教育概述
1.1职业教育的含义
职业教育是指通过一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人才教育,职业教育相较于普通教育而言更加注重对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承担着为国家、为社会、为经济发展输送应用型技能劳动者的重任,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1.2发展职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1.2.1职业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职业教育实现了知识应用化、技能化的转变,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为促进“一主六双”高质量战略的实现和吉林省的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不仅需要创建理论、发明工艺、传播知识的高端人才,更迫切需要操作技术设备、从事一线生产实践、受过良好职业教育的高素质劳动者。从客观现实来讲,吉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对高端人才的内生需求有限,但是,无论是“双廊”、“双带”、“双线”、“双通道”,还是工业制造业、农业产业、冰雪旅游业和康养产业,都对具有操作技能、服务精神、工匠精神的操作型人才产生内生需求。1.2.2职业教育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我国每年会有一部分学生无缘本科教育,这一部分学生绝大多数年龄较小,尚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身无一技之长,更无从业经验。如无继续教育的机会,将导致其盲目加入就业大军,使其大概率的会成为低素质的劳动者,极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做出不利于社会稳定的事情,影响社会的安定。职业教育的存在为无缘本科教育的学生提供了继续教育的机会,职业教育不仅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生产技术、管理服务方面的技能,还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质和从业素质,实现了人格的优化,开阔了视野,拓宽了就业创业道路,同时也降低了不良社会因素对于这部分人群的影响,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2.3吉林省职业教育发展现状2019年吉林省职业教育服务“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改革新闻发布会中提到:吉林省2019年独立设置专科高职院校25所,高职(专科)在校生17.1万人;独立设置中等职业学校322所,在校生16.6万人。吉林省人社厅副厅长姬国海同时指出:吉林省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率稳定在91%以上,每年提供职业培训20多万人次。姬国海副厅长还提到:目前,我国企业对于高技能人才需求的缺口达2200万人,我国对于家庭服务业人才需求缺口达2000万人,如按照吉林省体量占我国2%的比例计算,吉林省对于技能人才需求的缺口达80万人以上。我国教育部数据显示,2020年,吉林省高等教育专科毕业生数56286人,较2019年多2%,招生人数66968人,仅为2019年的80%,在校生226194人,较2019年多9%。吉林省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人数为40411人,较2019年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低6.5%,招生人数44765人较2019年多2%,在校生118915人较2019年多0.8%。2020年吉林省高职院校27所,较2019年增加2所,中等职业教育机构244所,较2019年减少11所。
1.4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生态旅游文化在茶旅游开发的运用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旅游理念也在逐年发生着改变,传统快节奏的旅游方式在旅游市场中逐渐褪色,集休闲、度假、放松自我、回归自然的生态旅游悄然成为了市场的新宠。中国是茶的故乡,产茶地也多有名山碧水古建等旅游资源相伴,因此发展休闲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一些产茶区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缺乏合理科学的规划,不但使草草上马的茶乡生态文化旅游热度不够,还使得自然环境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本文将站在生态旅游文化的视角下,为茶乡旅游开发提出意见和策略来。
关键词:生态旅游;茶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最近几年里,随着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生活压力也在逐年加大。能够放飞心情,放松身体,成为每一个都市精英所渴望的生活状态。以休闲文化生态旅游为主的慢旅游方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在市场上逐渐升温并成为新宠。从近几年的旅游发展趋势上来看,越来越多的人们在长假期间避开了人流密集的景区,选择了以休闲为主要目的的生态旅游。我国是茶的故乡,产茶区分布广泛,地理环境优越,风光秀美,古建遗存丰富,为开发文化生态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许多茶乡也看到了商机,纷纷上马茶文化生态旅游,进一步拓宽了茶乡人民创收的渠道,为地方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活力。所谓茶文化生态旅游,指的是将原有的生态环境进行合理改造和利用,并将茶产业、茶文化和旅游业进行有机的融合,从而形成的一种旅游方式。发展茶乡文化生态旅游,不仅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带来增收,还可以将我国的传统茶文化进行更好的宣传和传承做出不可小觑的贡献来。
1生态旅游在茶旅游开发中的优势
以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产品,最吸引人之处就是把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品鉴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同时对我国几千年的茶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给游客带来精神内涵上的收获。因为生态旅游的介入,茶产业也由幕后加工改为前台展示,并在形式和内涵上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和延伸。茶乡开展生态旅游,主要具备以下几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1.1茶产业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资源。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重视,旅游业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只是对风景、景观等自然风光进行游览,“上车后睡觉,下车后拍照,别人一问,啥都不知道”的旅游体验,让很多人们对传统旅游方式失去了兴趣。相反,人们在旅游的同时更注重对旅游地的人文气息和地域文化挖掘,“沉浸”式旅游模式增加了感受、体验、参与等项目,让游客真正融入到旅游所带来的深层感受中,并获得一种不一样的旅游体验,从而达到身心满足的目的。生态文化旅游具备三个特征,一是注重个性化,在旅游产品内容的设计上具备很强的针对性。二是注重参与性,游客不在是单纯的观光者,而是可以作为环境内的一个参与者,直接体验文化活动或者项目当中。三是注重游客的收获感,游客可以在放松心情的同时,有了文化内涵和知识上的收获,而不在是单纯的猎奇和观赏。茶叶可谓我国的国饮,种植采摘和加工过程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也有着很强的观赏价值和体验价值。相信有很多人,对茶叶的整个加工过程都有着浓浓的好奇心。茶乡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固有的资源,设计开发完整的旅游体验产品。让游客通过游览,掌握基本的茶叶采摘制作过程,不仅满足了游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会让游客回归自然,放飞自我的心里预期上得到极大的满足。1.2茶艺表演为生态旅游增加了精神享受。前文提到,现在的游客已经不在满足于单纯的游山逛水,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向了人文环境和精神享受上。越来越多的景区已经意识到,为游客提供精神层面享受的重要性,并打造出了系列代表性精品,例如,丽江有着大型实景演出《印象丽江》;平遥有着大型互动演出《又见平遥》;西安有着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梦长安》……,这些表演形式、无论是在穿着打扮上,还是在舞蹈和歌曲风格上,都各具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能够完美的表达景区所在区域独特的人文背景和历史文化底蕴。而我国悠久的茶道文化和茶艺表演,可以为生态旅游大幅增加艺术魅力,极大的满足游客对精神层面的文化需求。首先在表现形式上,产茶区既有着代表性的茶艺表演,又有着传唱多年的传统茶歌茶舞,这些表现形式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既具备了赏心悦目的可观赏性,又能给游客带来内涵上的收获。如果开展茶乡生态旅游开发,不妨将这些茶文化进行深入的发掘整理,并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打造成内涵丰富,形态新颖的旅游产品,更好的满足市场和游客的需求。其次,我国产茶区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也有着各具地域和民族色彩的歌舞表演,这些都可以和茶文化、茶事表演结合起来,给游客带来更为丰富的欣赏内容,提升茶乡生态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1.3延伸产业为茶乡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保证。大家都熟悉日本动漫业的发展模式,除了核心动漫影视产品外,依托与动漫产业链条上的其他延伸产业,如动漫玩偶、道具、贴纸、文具等产业,同样也是日本动漫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产业与延伸产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成为日本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之一。同样的道理,旅游产业的经济收入,不仅包括其核心产业链条上的景点门票、餐饮、住宿等产业带来的直接收入,其延伸产业为当地所带来的经济收入同样不可小觑,而这些经济收入,也为茶乡的生态旅游业发展提供了经济上的保障。作为茶乡的管理者,要想发展生态旅游,首先要求在茶叶品质、线路安排、食宿等核心旅游产品上下足功夫,还要最大限度的开发延伸产业。如可以根据自然属性,参照茶叶的特点研究特色茶点、茶糕;还可以根据茶叶的文化属性,研发一系列有代表性的茶乡纪念旅游商品,如茶服、茶器、工艺品、字画等等。还可以根据茶的保健功能,开发一系列特色的茶保健品,如茶枕、茶面膜、茶油等等。类似的延伸产业还有很多,再此就不必一一赘述了。在茶乡生态旅游未开发之前,这些延伸产业看起来都不大现实,然而生态旅游一旦上马,延伸产业必然会随之蓬勃发展,既丰富了生态文化旅游的内容,又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1.4自然环境是茶乡生态旅游的坚强基石。茶是大自然的产物,其生长条件对环境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我国的产茶区多伴有青山绿水,环境优美,历史古建遗存也很丰富。这种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为发展生态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这种与世隔绝人文自然状态、也正是当下城市精英一族所神往的旅游去处所在。我国已有不少产茶区,摸索开辟出一条茶文化生态旅游的路子,如西湖龙井旅游地梅家坞,地处杭州西湖景区腹地,是西湖龙井的主要产地之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加上600多年的村落历史,稍加整合和开发就打造成了著名的美丽茶村生态旅游。再如中华武夷茶博园,8万平方米的园区内自然风光秀丽,上万亩茶田让人心旷神怡。“浓缩武夷茶史,展示岩韵风姿”的主题,既为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旅游体验,又让人们领略到武夷山和武夷茶的历史底蕴。成功的案例还有很多,在此不再一一赘述,这些成功的茶文化生态旅游案例,为其他产茶区的生态旅游开发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2生态旅游文化在茶旅游开发中的意义
海洋旅游对高职旅游英语的影响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计旅游英语专业课程体系
优化海洋旅游和佛教文化课程结构,在旅游英语专业(导游方向)和(休闲旅游方向)的课程设置上,要引入海洋旅游新业态和地方特色文化,包括游艇、禅修等海洋休闲旅游知识和海洋文化、佛教文化常识等,引导学生理解领会地方文化内涵,更好地将地方文化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课程设置要体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强化职业技能与个性特长,增设形体训练、公共艺术课、服务礼仪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外在形象和内涵。课程体系总体上宜采用“宽基础、活模块”的模式,在前三个学期构建由“专业核心课程模块、综合素质能力培训课程模块(基础课程)、职业能力培养技术课程模块”三大模块的“宽基础”教学,培养通用型的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第四个学期开始进入选修的“活模块”阶段,根据旅游产业和旅游企业发展需求,开设酒店服务、国际邮轮、滨海休闲旅游、导游等若干个选修大模块,辅以若干个职业岗位证书培训课程,使学生就业可以在旅游行业中灵活转换职业,适应浙江海洋旅游业发展的多元需要。在课程的设置上可以听取旅游企业的负责人及往届毕业生的意见和建议,他们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够让他们对该专业未来的需求方向有更清晰的认识。作为本校的毕业生,他们乐意通过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为母校的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做出贡献;从学校的角度上说,来自于企业一线的意见能够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和完善,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
2.强化实践能力,完善旅游英语专业实训体系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工学交替则是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最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校企间的“工学交替”,就是学生在学校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可以分期分批地安排学生利用暑假和周末到旅行企业实习,担任兼职导游并指定老师加强指导;从第二学年起,在旅游服务的旺季到相关的旅游企业顶岗实习,旅游服务的淡季再返回学校继续学习、“工学结合”体现了新时期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本质属性的必然要求。在第三学年安排学生去旅行社,酒店及邮轮等相关企业开展顶岗实习。在参与实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创新,自我发展,以便于学生提升外语的应用能力,实现“零适应”毕业实习模式。国际化的涉外旅游服务人才,最终要在真实的职场环境中熏陶形成。
目前海外顶岗实习作为人才培养途径已经成为旅游院校高职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模式,我国台湾地区的高雄餐旅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等都已在阿联酋、日本等国家建立海外实习基地,派遣研修生在旅游企业顶岗实习。根据我院专业特色和办学基础,应逐步在国际邮轮公司、海外酒店等建立实习基地,通过订单培养等方式输送海外实习生。校内的“工学交替”,在理实一体化的基础上,开展校内理论教学与实训的“工学交替”,通过校内仿真实训设施的自助开放,让学生自主训练。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基本以课堂实训教学为主,实训场所的课后利用率不高,有些经营性的校内实训基地受经济效益的制约,也难以经常性地接受学生的实训活动。对于目前设施先进、装修华丽、仿真性高的非经营性实训场所,应实行开放式管理,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自助训练,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如在我院已经建成的邮轮服务综合实训室,旅游英语专业学生自助训练的方式采取以下途径:
(1)酒店、邮轮情景剧表演,可以班级或社团为单位,设计编排一些与酒店服务、邮轮旅游有关的英语小品、话剧等,也可以进行一些英语卡拉ok的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训室进行排练,既提高文艺表演的才能,满足自娱自乐的需求,又在活动中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大学生创业盛夏茶屋实践分析
摘要:据调查目前面向高校的饮品市场主要以果汁、奶茶为主。主打传统茶饮的店铺却寥寥无几,因此茶饮的发展可作为一个创新点,使得市场格局能够更加多元化,品销售渠道更加多样化。为朝这一方向发展,我们做出了一系列改变,我们将聘请专业茶艺师做茶,茶品主要以乌龙、绿茶、龙井、花茶为主。定期对店内员工进行专业培训,致力将“解忧茶屋”打造成以传统茶为主,并兼具新时代特色的茶屋。
关键词:茶;健康;休闲;大学生创新创业
纵观近几年饮品的销售情况,我们可以发现瓶装饮品热度略有减退,而新兴网红茶饮店作为饮品行业新势力,占据了主导市场。饮品店的饮品因为可以在消费者监督下制作、采用最新鲜的原料、消费者回馈好、包装精美有新意且不含任何防腐剂以及其他添加剂,既自然又保证健康,受到很多大学生以及上班族的青睐。我们的饮品店还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随时变更,并可以打包带走,非常方便。因为这些优势,网红饮品店势力异军突起。
一、大学生茶屋创业中机遇
(一)政府政策。如今,茶元素越来越成为一个热词,在近几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发现,许多地方特别是在那些盛产茶叶的省、市、县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发现,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茶产业的发展,因此也成了政府和大众所关注的话题。中国茶行业在近几年正在经历变革。大部分的茶企或者茶商都在经历市场的严峻考验,国家领导层也一直在不同的国际交流场合推荐和传播中国的茶文化。并且在三次在十分重要的国际交流场合给全世界介绍中国茶以及中国古老的茶文化。特别是中国茶是曾经丝绸之路上特别重要的商品之一,如今中国再一次进行“一带一路”,因此又一次让中国茶以及中国茶文化走向全世界,从而实现茶行业的复兴。(二)创新型传统茶饮。我们将采取把传统茶饮创新、改革的策略,结合目前国内市场休闲健康饮食的发展趋势,利用对齐齐哈尔市内一些饮品店和相关茶店的参观和访问,研究并开发了一种新型茶屋营销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把消费者视为企业的核心理念,为消费者提供一种舒适,悠闲方便的方式,带来良好消费体验。(三)互联网机遇。现在一般的饮品作为一种新兴行业,符合如今大学生以及经常工作的人们的日常消费的特点。我们的店铺拥有风格迥异的装修风格,与市面上存在的传统奶茶店有所不同;其实商品原本的外包装已十分吸引广大消费者,这不仅能满足消费者的基本需求,还能在社交软件上分享,满足一定的交际需求,集多功能为一体,并且外带方便,可以在任何地方饮用。(四)行业发展。近几年,我国饮料制造业十分活跃,在收入和利润上表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未来发展比较乐观。但相关的纯茶类饮品却少之又少,因此我们开发这种新的模式,为当代大学生,以及在外出逛街、聚会时,上班族在工作休息时提供了一种创新型健康茶饮。它拥有包装新颖且饮用口感好,投资小且利润高,短期内可收回成本,获得利润的特点。
二、大学生创业的商业模式
江西省遂川县教育扶贫思考
遂川县地处江西省西南边境,全县现有总人口61万,国土面积3144.17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总面积的80%以上,耕地仅占8.3%,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是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罗霄山脉特殊困难地区连片开发县,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县。“雨露计划”是专项扶贫和教育扶贫的重要内容,旨在引导、资助农村贫困家庭“两后生”和青壮年劳动力接受学历教育及技能培训,提升内生动力,促进稳定就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从根源上实现脱贫致富,迈入小康社会。2011年,遂川县被列为全国“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县,2013年,遂川县被列为全省转移就业技能培训试点县,实施改革试点。几年来,遂川县瞄准贫困人口,精心探索扶智方式,投入扶贫资金419.44万元,帮助4213人(其中:一村三师168人、职业教育培训1535人、转移就业培训2510人)参加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学到了实用技能,实现了转移就业,改变了贫困面貌,探索了一条科学有效的智力扶贫之路,打造了雨露计划的“江西样板”,值得进一步调查与思考。
一、取得的成效
1、贫困群众增强了转移能力、提升了就业层次遂川是著名革命老区,受历史、地理及自然禀赋等诸多因素制约,经济欠发达,农村贫困人口众多。导致贫困群众深陷贫困的原因错综复杂,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其思想观念的陈旧、自我发展能力的不足和基本职业素质的低下。通过“雨露计划”的资助,贫困户子女更好地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学历培训,提高了就业技能,从而斩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而贫困户通过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使他们有了“洗脚进城”的本领,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如巾石乡贫困学子王小云,通过参加计算机培训,录用到浙江宁波的一家光电公司上班,几年下来,家里债务基本还清,日子大有好转。高坪镇贫困学子郭燕华,在南昌女子学校茶艺专业学习,2012年入选中央某机关工作,目前已在北京生活,人生从此转变。双桥乡贫困学子衷素兵,参加了驾驶员培训后,在广东一家广告公司负责开车接送货物,后来独自经营了一家副食品批发店,自己买了辆小货车配送货物,如今也有了点积蓄。2、加快贫困农村人口转移步伐、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农业科技发展和社会生产率的提高,遂川农村劳动力已明显超出农村和农业的需要。与此同时,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和加速推进,又为贫困农村人口转移进城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这一供一需之间,存在无数机会和无限可能。通过加大转移培训力度,实现了贫困群众转移就业增收与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现代规模农业的同步发展。3.提高了新生代贫困农村人口融入城市的能力随着越来越多的遂川农村年青人进城打工,他们被现代化城市生活所吸引,对乡村的归属感下降,对城市的认同感上升,迫切渴望融入城市主流社会,被城市群体接纳。但因缺乏在城市中自主生存和发展能力,加之受城乡二元制度的限制,很难实现市民身份的转变。“强市民化意愿”和“弱市民化能力”形成强烈反差,使他们一直游荡在现代城市的边缘。而让贫困“两后生”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在提升技能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在城市的适应能力,为其子孙后代融入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具体做法
“雨露计划”是扶贫部门针对农村贫困人口而实施的一项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是千千万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圆梦工程”,要确保专项扶持穷人的“雨露计划”真扶贫、扶真贫,必须在招生、培训、转移等几个关键环节上下足功夫。1.摸清家底,建立档案。按照“户户到、家家访、全覆盖”的要求,遂川县乡村两级共同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调查。各乡镇根据贫困人口名册,由驻村干部和村干部一道,逐户走访贫困户,了解贫困子女参加中、高职业院校和技能培训情况。凡是各村有符合条件的就读对象,由驻村干部宣讲政策,并登记造册,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把全县23个乡(镇)、309个行政村的贫困户子女参加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贫困群众参加一年以下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并取得职业技能证书的情况,进行全面统计。2.改革创新,狠抓质量。实施“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以来,遂川县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基本满足了现实需求。其培训政策发生了“三增一减”四大转变:一是增加培训时间,增强培训实效。由短期培训为主向中长期培训转变,保证充足的培训时间,让培训更系统、让知识技能展示更充分,实用性进一步显现。二是增加培训机构,增强培训能力。以往的培训主要由扶贫部门组织,只有在扶贫部门认定的培训基地参加培训,才能享受“雨露计划”补助,选择空间小,如今借助全国范围内的职业教育学校平台,培训水平大大提高,培训更专业、更科学。三是增加培训内容,增强选择空间。以往培训专业的选择上局限性较大,选择空间小,群众需求得不到很好满足,如今可选择培训任何专业,群众的自主选择空间大大增加,实现了“零限制”。四是减少培训对象,增强扶持力度。培训对象由贫困农户缩小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非建档立卡户一律不纳入职业教育补助范围,让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能享受培训补助。在精准“滴灌”的前提下,贫困群众按照“自愿受训”、“自主选择”的原则参加培训,满足了群众在培训内容、地点、时间上的多样化需求,极大地调动了贫困群众的培训热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3.抓住特色,优化转移。实践证明,培训穷人,就是为了减少穷人,减少穷人就必须下大力气转移穷人。遂川县立足县情,以“狗牯脑”茶产业为依托,大力培训茶艺师;抓住幼儿教育迅猛发展的势头,大力培训幼儿教师;以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为契机,大力培训计算机商务师。同时面向用工需求抓好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大力培训车工、驾驶员、维修工等。2016年,全县共转移就业2625人,转移就业率达98%。学生在实习期间就可拿到工资,分配工作后的收入基本都在2000元/月以上。普通的家庭子女就业后,成为了主要劳动力,增加了家庭收入,帮助家里偿还债务,建新房,实现了脱贫。发展好的,还能彻底改变自身命运,成为老板,或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
三、经验及启示
青年技能培训工作汇报
近年来,区以促进青年充分就业为目标,大力推动素质就业工程,通过采取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等有效措施,提高青年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技术素质,培训青年7000多人,涉及计算机操作员、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餐厅服务员、商品营业员、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服装缝纫工等多个工种,使大批青年走上了就业和自主创业道路。
一、“三个统一”构筑大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长期以来,城镇失业人员可以免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而农村青年没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受观念和费用的制约,青年学习技术存在一定的障碍。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的意见》,建立了多层次、市场化、社会化的职业技能大培训体系,鼓励农村青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让农村青年享有与城镇劳动力基本相同的培训待遇,实现培训的城乡统筹。
统一培训规划。以劳动保障部门为主体,农林、海洋、教育、工会、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共同参与,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社区联动的全区大培训机制,劳动保障部门负责技能培训的指导、组织、检查、考核工作。农村青年参加培训和鉴定费用由劳动保障部门按照专项经费审批程序和使用管理规定统一管理、统一支付。区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负责对劳动力培训经费的管理和拨付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统一培训资源。整合现有教育培训资源,引进培训机构,认定了16家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形成了以区就业训练中心为主体,以街道成人教育中心、职业学校、社会培训机构为辅助的多层次、多领域的培训网络。对于培训机构的资格准入,制定严格的资格与信誉标准,并定期与不定期考核,以建立和培养社会各方面广泛监督的机制。加强培训基地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指导、鼓励和扶持劳动力培训骨干专业和名牌培训机构的建设。
统一培训成果评估。培训成果以通过劳动保障部门的职业技能鉴定为依据,政府补贴以培训成果为依据拨付。由于政府补贴降低了青年农民的培训成本,从而削弱培训机构与被培训者的制约关系,我们通过邀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区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共同鉴定,加强技能鉴定环节的监督,保证鉴定质量。
酒店管理专业建设策略探讨
摘要: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酒店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越来越大,在质量规格上也越来越高。校企合作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必由之路。本文从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制定、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探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酒店管理专业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校企合作; 酒店管理; 专业建设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逐步改善,我国的旅游酒店业表现出强有力的发展趋势。据《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工作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旅游约36亿人次,增长10%;全年旅游总收入约为3.25万亿元,增长11%……在未来35年,我国将从大到强、从快到好,实现从初步小康型旅游大国到全面小康型旅游大国、再到初步富裕型旅游强国的新跨越。”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必然带动酒店业的飞速发展,也必然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数量、规格、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么,高职院校应如何完善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以培养市场需要的酒店管理人才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酒店管理专业建设进行探讨。
一、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酒店管理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必须同酒店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了解酒店行业岗位需求,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共同进行酒店管理专业建设。
1.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星级酒店有着特殊的氛围和环境,学校很难在校园中进行百分百真实的模拟,而且有很多相应的设施设备也不可能完全达到高星级酒店的标准。因此,最好的人才培养方式是将学生投入到酒店真实的环境中,以员工的身份从事相应的工作岗位,担任酒店的服务与管理工作,同时在酒店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学习,从而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达到做学合一,这就是工学交替。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时可以考虑酒店行业季节性的特点,采用长短结合的方式,灵活地实施教学管理,安排各学期的教学时间。如旅游淡季时可安排学生进行短期的酒店参观、技能实训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和体验酒店企业各岗位工作流程,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职业情感与职业素养;旅游旺季时安排顶岗实习,可长达6个月以上,通常可安排在第三学期或第五学期,使学生作为职业人完全投入到酒店的工作环境中,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专业技能。这样,使实践时间和学习时间相互融合,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训相互衔接,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使人才培养规格最大限度地符合酒店企业的岗位需求。
县茶叶发展意见
为进一步加快我县茶叶产业化发展进程,调整农业结构,壮大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特制订如下意见:
一、正确认识龙顶茶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地位和加快茶叶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1、正确认识龙顶茶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地位。我县具有“中国龙顶名茶之乡”之称,茶产业已经成为我县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全县茶叶产业增加值已占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的1/5以上。在生态立县战略的指导下,大力实施名茶品牌战略,茶叶产业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茶叶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至今,龙顶茶已累计获得了41次省部级以上奖项,2004年被评为“浙江省十大名茶”。产品销往全国31个省(市),并批量远销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总体上呈供不应求的态势。
2、加快茶叶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加快茶叶产业化发展是带动农业经济结构升级,促进农民增收的现实选择。我县有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是生产名优茶、有机绿色茶的理想之地。近几年来,龙顶名茶产量和质量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茶叶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但依然存在总量不大、产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尤其是产业化水平不高,带来的茶农经济效益低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县农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突出问题。加快茶叶产业化发展,有利于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经营水平,带动农业经济结构升级,促进农民增收。
——加快茶产业化发展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全国名茶种类达数千种之多,名优茶也不乏其数,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同时,一些国家“绿色壁垒”的设置,给名茶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龙顶茶作为中国名茶的新秀,只有加快产业发展步伐,提升产业化水平,进一步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重视品牌建设,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才能提高龙顶茶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新思路
本文从酒店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入手,分析了政策导向,提出了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新目标,构建了与行业企业一线“零距离”或“短距离”的对接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了完善校企合作,实现专业共建的新思路,为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提供了建设性意见。
1.引言
世界旅游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而中国是世界旅游发展的典型代表。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首位旅游目的国,届时每年入境过夜旅游者为9500—13900万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5.7%—7.75%。酒店业是住宿业的最主要构成,而住宿业是旅游产业的支柱之一。星级酒店专业人才紧缺,流失率高,急需补位。酒店行业的数量竞争已转向质量竞争,质量竞争主要是服务竞争,服务竞争的核心是人员素质的竞争。酒店业人员的气质修养、知识含量、技术水平、敬业精神、职业心理素质,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组合效应,及训练有素的人才队伍等,都影响酒店业的竞争力。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精神,结合《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整体解决方案白皮书》,酒店管理专业建设目标是:在坚持实践性和知识性统一的原则下,以现代酒店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多层次、结构化”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区域、全国乃至全球酒店经济发展为目标,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校企知识共享、课程更新、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生产实训、交流任职、员工培训、协同创新等,探索引校进厂、引厂进校、前店后校等校企一体化的合作形式,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推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满足校企“双需”,实现校企“双赢”。
2.与行业企业一线“零距离”或“短距离”的对接专业课程体系创新
课程开发与课堂教学是高职院校提高内涵建设的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一项难度很高的系统工程。对课程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和评价体系进行重新界定及改革,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对实训实践环节进行强化,使酒店管理人才更贴近行业需求。
2.1课程目标针对学生职业能力及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