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概论课程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9 08:57:4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动画概论课程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动画概论课程

动画概论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动画概论》是高校动画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学生踏入动画专业的启蒙课程。《动画概论》课程的启蒙对于动画专业学生来讲,不仅是专业知识上的启蒙,更是思想意识上的启蒙。正确地引导学生认识动画、思考动画,才能培养学生采用合适的民族元素创作动画,培养学生用动画的语言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用动画的方式传达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动画概论;思政教育;民族传统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动画的制作方式、内容、风格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二维到三维的表现方式,从小众到大众的传播途径,动画的发展已经与早期动画风格相差甚远。动画概论课程的知识内容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例如技术上的更替、历史内容的充实等。动画概论教学也应根据时代的变化、学情的改变进行适当的教学改革,特别是思政教育在动画专业教学改革中变得尤为重要。

一、动画概论课程教育现状

(一)动画概论课程现状。动画概论是高校动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学生进入动画专业的启蒙课程。课程内容以动画的相关概念、本质、历史发展与现状、制作流程、创作思维等为主。授课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历史发展的章节大部分偏向于美洲、欧洲、亚洲的授课顺序,导致学生学习的侧重点都放在了欧美日的动画历史上,而对于国产动画发展史相对不重视。(二)学情分析。受到美国和日本动画的影响,近几年动画专业的学生对于动画的认知,较偏向于欧美日韩风格的动画,故事内容也主要偏向于校园、神话、青春偶像等。随着国家政策对动画产业的鼓励,国产动画中也有不少具有中国风的动画出现,例如《哪吒之魔童降世》《魔道祖师》等。尽管这些动画具有中国风元素,也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但仍然能看出欧美日韩风格的影子。它们具有中国风但不够“中国味儿”,学生很少去深入和全面挖掘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三)“中国味儿”动画的特点。动画中的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不单单体现在美术设计上,在内容、表演、声音设计上,都应体现中国文化,这才是具有足够“中国味儿”的国产动画。例如早期“中国动画学派”的动画作品,在主题、造型、情节、风格上都具有中国特有的民族风情。

二、融入“民族传统文化”思政元素的必要性

查看全文

建立数字艺术教育的新平台

一、数字艺术———时代提出的课题

当前社会正在经历着一场变革,那就是信息化的变革,信息化的变革依托于数字化的变革,这种变革现在已经广泛地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世界正在进入成熟的数字化时代,数字已成为贯通世界所有人群、行业的基本要素。谁领先拥有不断刷新的数字化技术,谁就名列前茅,如不把握数字化技术,必将落后挨打以至于被淘汰。这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

在国外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日本、韩国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数字艺术产业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画生产和动漫产品输出国,包括动漫业的文化产业早已名列6大支柱产业之一,在其国内产业结构中仅次于军事工业,位居第二,动漫及其衍生产品的出口额甚至超过了汽车和航空航天工业的出口。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动漫生产国,数字艺术产业的出口额是其钢铁出口额的4倍,包括动漫业在内的文化产业成为仅次于旅游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韩国政府十分重视数字艺术产业的发展,专门成立了“文化产业振兴院”,对动漫产业在政策和财政上给予很大的支持,使韩国在短短的10多年内一跃而成为第三大动漫产业国。英国数字艺术产业所创造的年产值已超过了任何一种传统制造业所创造的产值。

印度近几年数字艺术产业的发展,使其的综合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近几年,中国对发展数字艺术产业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使我国的数字艺术产业已经成为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同时也成为信息技术及文化产业中一个重要的阵地。数字艺术产业正在带动其它相关产业,如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讯以及运营、出版、媒体、医疗造像、军事、制造业、娱乐休闲等诸多产业的迅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飞跃发展。同时,政府建立了一批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基地,专门设立了高达30亿元人民币的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优秀动漫原创产品的创作和生产,并为创立我国原创动漫品牌和培养数字艺术创作人才,精心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以及信息传递方式的多元化,数字艺术领域正日益拓宽,其中动漫技术就包括了二维艺术动画、三维计算机动画、网络动画、四度立体全息影视动画等泛动画现象,手机游戏、网络多媒体、影视广告、电视节目制作、科技成果演示、虚拟漫游、娱乐休闲、模型玩具等领域都被叫作数字艺术,而事实上这些概念反映的是艺术与计算机相结合之后的一个发展历程,并且,作为不同的分支,都在朝着各自的方向深入发展。由于数字艺术领域发展太快太广,似乎很难给数字艺术下一定义,然而,还是可以把数字艺术定义为:“使用以下三种方式的数码技术的艺术,将他们成为作品、将他们成为过程、或者是事物本身”。当然,对数字艺术的定义,并不是希望区分数字艺术与其他艺术的界限,而是为了获得数字技术对于艺术领域的影响,尽可能地使数字艺术完善起来。

查看全文

浅谈卫校护理专业改革与实践

1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通过此种教学方法,学生都认为上课前大家都在进行认真准备,怕完不成组长分配的工作任务,会影响整个小组的成绩;讲授内容时,学生都在认真听讲,说话、玩手机、思想开小差等现象都消失了。所以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健康个性的养成和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社会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中,尤其是在人和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成员之间合作的机会,增加课堂上学生之间合作、互助的频度和强度,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2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

中职卫校护理专业的病理学教学,从最初的68学时逐渐减少为32学时,面临课时少、内容多,知识点分散、难学、难记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能较为系统的掌握病理学的内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尝试,将教材内容重新整合,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从而增强了教学效果。比如,在上“肿瘤”这一章时,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组织、优化,并在长期的教学中实践发现,将肿瘤概论与各系统的肿瘤的内容整合,让学生建构框架,只有建构了框架,复杂的知识才能条理化。让学生建构学习“肿瘤”的框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先了解肿瘤的概念、特性及异型性等,然后过渡到各系统的肿瘤,重点讲授肿瘤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联系。从前的教学总是先讲授总论中的肿瘤概论的基本病理过程,再按照系统讲授各系统的肿瘤,学生感觉好像前后联系不很紧密,有学后忘前的感觉,而且在讲授的内容上还存在重复的问题。为此我们在课程改革时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优化组合,实行教学内容的整合,打破章节界限,把肿瘤概论的学习作为基础,各系统的肿瘤内容的学习就是肿瘤概论的内容的复习和应用。运用感性和具体的体验,帮助学生更容易建构知识的框架,这种方法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授课质量。

3加强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以往应用传统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死板,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可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如在利用多媒体讲授病理学引入新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课件以大量视听信息来冲击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加上虚拟现实技术和病理学图谱相结合,将静态的、抽象的病理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可以对关键的细节部分做放大、慢动作处理,这样都有利于学生对病理学知识获得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使课堂教学能够给学生更多的信息,把教学时间主要集中于对重点问题的分析,不再是以照本宣科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明显地改变了课程教学的状况,从而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但在利用多媒体授课时,也会出现弊端,如学生只听不记、缺乏强化记忆,多媒体课件集图、文、声、动画、视频于一体,鲜活、形象、直观,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易激发学生兴趣,但过多、过强的动画和视频刺激,易分散学生注意力,忽略了动画视频所表达的知识内容[1]。总之,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地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发展主流,我们应当不断地学习、运用、总结,采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教学过程,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一些疑难问题,既能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便于理解和记忆。

查看全文

数字媒体艺术教学反思与探索

摘要: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学科,数字媒体艺术近年来在学术界和教育界引起了广泛关注。独立院校中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开设了大量的技能操作课程,对学生掌握软件的要求很高,动画设计的课程有着操作难度较大的专业软件,对学生的学习和应用有着一定的挑战。具体教学中存在着学生专业认知度低,课程与市场脱节,课程关联性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索更加适合独立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以动画设计为主的技能操作课程的培养方法,主要包括:完善学生就业指导规划,将就业指导融入教育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激发学生创作动力;完善课堂设置,提高毕业设计考核难度。

关键词:独立院校;数字媒体艺术;动画设计;技能操作课程;教学反思

一、背景

网络科技的速猛发展、5G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的便利,数字媒体产业与科技紧密结合,有着十分巨大的发展潜力。数字媒体艺术是20世纪末数字技术迅猛发展下与艺术设计相结合产生的一门新的交叉创新学科,紧密融合了艺术与科技,包含着时基媒体、交互产品、互动娱乐、传统媒体延伸等领域[1]。学科开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数字应用技术的同时具备艺术设计的创造力,可就业于动画、影视、广告传媒、自媒体应用、游戏、VR、人工智能等行业。独立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是由社会力量或者具备办学资格的公办大学合作举办的院校,其办学形式特殊,办学机制灵活,可以积极利用公办院校的优质资源,也可吸纳更多的社会力量。独立院校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分类包含:动画设计、VR设计、多媒体网页制作、软件程序开发、影视制作、数字图像处理、设计方法论、数字媒体艺术概论、设计美学①,等等,范围广、数量多、技术操作难度大。课程要求学生要掌握大量专业软件的操作,以动画设计课程为例,需要学习MAYA、3DSMAX(如图1)、C4D②、Arnold、VRAY等其中一些软件,这些软件属于业内顶尖设计软件,即使只学习其中的一个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只能对于这些软件的学习掌握基础,对行业进行初步了解。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求学生运用综合的技能去应对社会的需求,同时也要求学生在众多课程中发现自己发展的方向。笔者通过在独立院校中任教动画设计课程,发现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并不能很好地达到课程设置的预期目标。因此,本文将从教学中进行反思,探索解决学生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方法。

二、教学反思

(一)学生对专业认知度低,对就业远景认知不充分。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时间比较短,并没有被大部分的艺术类考生了解,在新开设数字媒体专业的独立院校中对此专业招录的成绩会偏低一些,这样一部分因文化成绩限制选择此专业的学生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并没有很强的认同感,对未来的就业一片茫然。同时,由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数量多、内容复杂,很多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程体系也不了解,因此他们在学习专业技能课程的时候,面对专业难懂的操作会有着很大的抵触情绪,不知道这些知识对自己有什么用处。以动画设计课程为例,一个三维建模的软件需要学习一整个学期,达到108课时,这就意味着学生每周至少要去机房学习6课时,看似很长的学时,但对于学生在兼顾其他课程学习的同时想熟练掌握软件的操作并最终完成动画的制作还是远远不够的。课程安排了三维动画的建模、渲染、材质、贴图、动力学、骨骼等,涉及到了三维动画制作的整个流程,每一个步骤都会给学生讲解基础的操作,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动画制作同时了解行业细分,发现自己擅长的方向,以便继续深造。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尤其在上手操作的时候发现软件难度太大,练习之后发现操作耗时长,容易忘记,认为自己今后不会用到这个软件,就开始放弃。知识的学习是环环相扣的,数字媒体艺术的相关学习软件难度都比较大,如果学生不能认识到每一门课程对自身发展带来的影响,那么每放弃一门课程都将会是未来就业方向的一个损失。(二)课程与市场脱节,学生缺少实战机会。学生需要学以致用,发现实际课程的价值。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有很多实践课程,在结束一个课程的学习之后,学生需要进入社会和市场打磨自己的技能,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这种转换方式可以是公司实习、学科竞赛、就业创业等,但学生在课程结束之后有相关意识的并不多。动画类操作软件的学习时间在大学二年级至三年级,独立院校要求学生外出实习的时间在大学四年级的上学期期末,时间约三个月,这个时间段很多学生就已经忘记了在大学二年级学习的软件,去公司实习很难能独立担负起动画制作或影视制作的某一环节。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很高,学生的水平很难能达到职业要求。在学生学习期间,对学科竞赛的参加意识比较薄弱,因为独立院校的学科竞赛奖励力度比较低、学生对相关赛事不够关注、对自身专业水平不够自信、没有教师进行专业指导等,导致学生不能及时锻炼自己的技能,也不知道自己和相同专业的同龄人之间的差距。通过与学生交流调研发现,学生在大学期间有创业意识的人很少,首先,他们对自己未来就业方向不够明晰;其次,学生缺乏自主择业的动力。面对这种情况,独立院校要进一步做好校企合作共享资源、创立校外实习基地,签订合作协议,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岗位,同时,定期派一些专业能力强的老师到实习基地教学,与实习基地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师等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为学生的长期发展制定更加有效的策略。(三)课程无法形成体系,关联性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涉及到了美术基础、数字图形设计、平面动画设计、艺术概论、三维动画设计、视听心理学、传播学概论、文案写作、数字音频技术、后期制作、程序设计基础、网络技术基础、摄像与创作、交互式多媒体设计、网络程序设计、移动媒体研究、移动应用开发等,虽然课程设置非常丰富,但课程与课程之间缺乏关联性,学生很难将课程的知识进行组合应用,如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在大学二年级上半学期会开设数字图形设计课程学习Photoshop和Illustrator制图软件,下半学期开设三维动画设计课程学习MAYA、3DSMAX、C4D、VRAY软件,但到了大学三年级上半学期会学习平面动画设计,这三类和动画制作相关联的课程分散在不同的时间段,并且和其他传媒类、编程类课程同时进行。学生在大学四年级准备动画类毕业设计的时候会发现忘记了很多软件操作的知识,知识体系非常混乱,难以独立高质量地完成一个作品。相比较于学校按照教学大纲设置的专业课程,社会上一些动画公司的培训机构课程更加完善和成熟,学生在一个密集的时间段内只学习平面到三维所有动画知识和技能,直接为社会上的动画公司和传媒公司输送了专业性很强的人才。这一点,独立院校有着来自社会的力量和灵活的办学机制,可以与相关机构进行合作,发掘和尝试适合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查看全文

新媒体环境动画产业人才培养研究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相关动画产业扶持政策出台,我国动画产业得到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动画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关注力度也在逐渐加强。高职院校作为动画产业人才培育主要场所,在动画教学和人才培育过程中必须同新媒体环境进行结合,调整教学策略,才能培育出满足时代需求和动画产业发展要求的人才。基于此,本文将对高职院校新媒体环境下的动画教学工作进行简要探讨分析,论述高职院校动画教学在新媒体环境下应当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新媒体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发展下产生的新的媒体形态,对于动画产业的设计构思以及发展有着一定影响。高职院校动画教学课程作为动画产业人才培育途径之一,在新媒体环境下有着不可推卸的人才培养职责,所以为了保证动画人才培养和时展相贴合,高职院校动画教学活动必须根据产业环境变化进行改革。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动画教学联系与要求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动画教学联系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动画产业技术应用提供新的技术选择,在动画创作过程中,除了传统的创作技术之外,新媒体技术还能够为动画产业画面处理、连接、表达等提供多样化的技术选择,动画内容借助新媒体技术得到大大丰富,动画作品传播范围也因此变广。因为动画产业和动画教学之间相互影响,所以动画产业的蓬勃发展必然会对动画教学提出更多要求,动画教学要求被逐一满足后,才能够为动画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助推力。所以,动画产业在借助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对高职院校动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动画教学必须结合时代特点和动画产业发展需求进行教学改革。即考虑新媒体环境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新媒体技术,培养学生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和动画创作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在动画教学和作品创作过程中能够具备创新意识以及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动画作品表达效果,强化高职院校动画教学质量。因此,在这一教学联系影响下,不少高职院在校动画教学过程中开始思考课程教学与新媒体环境的联系,寻求新的教学方法。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动画教学要求

新媒体环境下对高职院校动画教学提出的教学要求主要有三点,即学生必须具备动画创新意识、新媒体技术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以及能够进行多学科交叉式联系动画创作,按照这三点教学要求开展高职院校动画教学活动,基本能够达成动画教学全能人才培育目的。因为在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动画教学除了要教导学生进行原有的动画场景和角色设计之外,还要关注学生动画创作创新意识的培养,丰富动画创作内容,赋予动画作品灵魂。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在动画作品分工设计过程中的新媒体技术运用,灵活的进行开放式、多元化的动画作品设计。学生在动画设计过程中还会涉及到不同学科的内容,只有进行多学科交叉设计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动画作品。传统动画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媒体环境下的育人要求。所以在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动画教学开展教学活动时,最好是以这三个主教学要求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实施动画教学改革,解决传统动画教学方法和新媒体环境教学要求之间所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有关新媒体专业教学的几点思考

合理构建新媒体专业课程体系

1、以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并没有遵循市场对新媒体人才的需求情况来安排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还多侧重视觉传达的内容,如Coreldraw、书籍装帧设计等,延续着21世纪初的平面设计课程结构,未形成一个能满足现在新媒体社会的专业课程结构体系。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根据省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需要,对江浙地区几个典型城市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细致地分析了江浙地区新媒体的业务范围、发展趋势、人才结构与需求情况,并结合我院自身的特色确定了新媒体专业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以《新媒体概论》课程代替《设计概论》课,更具针对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改变了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注重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如平面构成课程中就淡化点、线、面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将教学重点放在形态的联想与设计上,QQ表情的设计、插画人物的设计等思维训练,加强学生的图形设计能力,具有灵活性和专业性。另外,我院新媒体作为一门新开设的专业课程,在提升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中,提出了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课程设置,对专业课程进行突破性改革,其核心在于把工作中的行动过程与课程中的学习过程相统一,形成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与课程设置互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实现知识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2、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特色定位当前,我国高校在新媒体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存在着较严重的趋同性。一些院校参考其他院校的课程建设与方案,并没有针对自己学校对专业进行定位。相当多的院校希望培养样样精通的全能人才,因此在课程体系上追求全面。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多是表面和肤浅的。因此,高职院校在新媒体专业的建设中,应倡导在院校自身特色发展的基础上来构建课程体系和设计教学内容,努力将新媒体专业办出特色,办出新意。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依托国际大都市的环境开设专业方向。目前上海地区已成为全国游戏产业的高地,所以游戏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学上构建了一个创意强、技术高的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当代产业紧缺的、高素质游戏美术设计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应聘于国内各类游戏企业,能够胜任游戏原画、MAYA建模、游戏动画等岗位。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也较重视苏州的传统特色与专业的结合,将昆曲、园林、绘画等传统元素用在新媒体的教学中,同时,还积极与国内外艺术设计院校交流和合作,引进优秀的教学资源,努力构建传统文化与新媒体文化和谐共荣的教育新格局。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也应充分利用学院和地方优势,将紫砂元素运用到教学中,鼓励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共同合作,如陶瓷工艺系,制作一部以品牌推广度为内容的紫砂影片或紫砂动画;也可以开设紫砂艺术课程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地域文化。在实践方面,学院可以与企业、艺术家的个人工作室建立合作关系,建成校内外实践基地,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利用本地资源服务教学。

加强学院自身的软件和硬件建设

1、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要求新媒体专业教师需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扎实的专业功底。教师的综合素质决定着高职院校培养新媒体人才的质量,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应鼓励教师到社会生产一线进行锻炼,通过社会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也可通过专业进修、培训和学术交流等形式提高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另外,可以聘请社会上具有较高声誉的、实践丰富的新媒体专家担任外聘教师,以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企业人员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2、加大实训室的建设,重视技能的学习新媒体是建立在技术的基础上并以高科技为特征的新艺术,所以对教学资源的配置有着较高的要求。在推进新媒体的教学发展中,要加大实训室的建设,建成新媒体互动实训室、摄影实训室、非线性编辑实训室等。实训室的建立,也方便了综合课程的开展和学科间的交叉,对学生研究性学习、主动学习、跨学科探究都大有裨益。高校作为人才的加工厂,不仅要看市场的需要和办学的经济效益,更要注重其培养的人才质量。所以,学院必须发挥自身优势,合理构建新媒体艺术的课程体系,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为社会输送合格的艺术人才。

本文作者:曹君工作单位: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查看全文

浅谈青年教师基础医学概论授课反思

【提要】基础医学概论是医学院校非临床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在针对这些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层次复杂,医学基础知识不扎实,对该门课程不够重视,课程内容繁杂,涉及学科较多等。作为青年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根据专业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实验技术及科学前沿,该文作者就平时的教学进行了总结及反思。

【关键词】院校,医学;基础医学概论;非临床专业;青年教师

基础医学概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基础学科,是一门整合了解剖学、生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及药理学的课程。其所针对的教学对象是医学院校的非临床专业学生,如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心理学、公共卫生管理学等,学生层次及基础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各门课程之间联系非常紧密,且内容繁杂。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是一个挺大的挑战。作者结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及反思,从青年教师角度总结出如下几点经验及教训。

1简化授课内容,突出重要知识点

本课程涉及学科众多、知识点较多且相对枯燥,对于医学知识比较薄弱的非临床专业学生而言,学习起来确实难度比较大。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注重对授课方式及授课内容的调整。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去了解熟悉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因此,就整本教材而言,上课时需要授课教师挑重点内容去讲,而重点内容也需要针对学生层次、专业的不同进行调整,不仅是对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删减,更重要的是授课方式更加灵活,内容更浅显易懂。最终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尽量避免过细过深过难的机制和描述内容,让其在轻松愉悦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对简单的医学常识。针对专业特色,调整教学内容。在进行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授课时,可以多讲解一些和大脑、心理学紧密相关的知识。例如,古代普遍接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心脏是智慧之源、灵魂的集聚地和记忆的居所。后来经过盖伦、笛卡尔等科学家的不断探索,才形成了现在的理论,认为大脑在这些功能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针对药学专业学生,多讲解药物作用相关的配体、受体、离子通道等知识,可能更有助于其加深对自身学科专业的理解。例如,离子通道有多种门控形式:化学门控、电压门控、机械门控。一些西药或中药可能就是存在和离子通道的结合位点,从而调控离子通道的开闭,影响细胞的活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应。

2改变授课方式,因材施教

查看全文

单科类传播学专业课程设计思考

单科类院校是指按行业类别设置、以为社会相应对口行业培养专门人才为主要职能的高等学校。狭义的单科类院校是指学校仅设有某一个学科所辖专业的院校,但调查发现目前高校鲜有此类绝对“单科”院校;广义的单科院校是指办学历史上曾经以某一单科为主,经过发展学校有了其他学科专业,但传统学科专业在学校中仍占主体地位的院校。文中的单科类院校属于后者。在我国,传播学专业属于一级学科“新闻与传播学”下的二级学科,目前现有的相关专业包括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广告学等。随着各级院校培养规模的日益扩大,其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人数的日益增多,“就业难”成了各级院校,特别是单科类院校面临的主要问题。抛开一些外在供求因素的影响,与其他高校的相同专业目标定位界限模糊,相近专业之间课程设置重复,自身办学缺乏特色,教研活动在整体上与业界实际需求脱节等这些内在因素才是我们单科类院校寻求改革的突破口。

一、我国高校传播学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分析

如今,高等院校传播学本科专业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开设在最初的综合性院校,一些单科类院校,比如师范类、理工类、财经类、农林类等院校也都陆续开设了传播学专业。各级各类院校的传播学专业,是否能够结合自身地域、文化、经济等方面发展的特点,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是笔者非常关注的问题。传播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方面的知识能力:一是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二是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只有实现二者的融合,同时做好两个方面的教学工作,才能使培养的人才既“上手快”,又“有后劲”。要完成这一目标,就需要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来支撑。

(一)理论层面课程设置

在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下设机构中,并没有成立单独的针对传播学专业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因此,关于传播学专业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笔者对一些有代表性的院校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收集整理(见表1)。

1.学理性课程。笔者对上述高校中学理性课程名称出现不止一次的课程作了统计。从中不难看出,几所高校不约而同地开设了“传播学概论”这门课程;“新闻学概论”和“传播学研究方法”这两门课程开设的比例也超过了半数;另外还有2门课程,开设比例达到了40%。除此以外,武汉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还开设了“新闻史类”的课程;复旦大学和深圳大学增添了“新媒体类”的课程。

查看全文

新媒体时代漫画专业教学改革路径

摘要:新媒体时代,我国漫画市场网络漫画产业发展迅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趋向多样化。基于此,借鉴韩国网络漫画产业发展的经验和特色,梳理我国高校漫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围绕实训设计、学科建设和目标定位提出漫画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漫画;漫画专业

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动漫产业取得了广为瞩目的技术进步,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同时,公众审美意识与文化需求标准也在不断提升。运用多媒体技术创作的新兴漫画正逐步成为漫画行业的主流。作为漫画从业人员培养的重要阵地,高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专业定位不准、教学内容落后和教学模式陈旧等问题亟待解决。漫画专业应当根据各自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围绕产业现状和市场需求,着力加强新媒体技术的融合研究,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漫画产品的特色化和多样化,推动漫画产业的转型发展。

一、我国网络漫画市场发展现状

网络漫画,即webtoon,是网页(Web)和卡通(Cartoon)结合的产物。以资本引入为契机,我国网络漫画市场规模开始迅速扩张。相关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网络漫画用户已接近1亿[1],相较于2013年增长了4.3倍。从数据上看,我国漫画市场发展前景可观,但在其背后依然存有尚待解决的问题:漫画内容局限性大,读者群体偏向低龄化,教育功能单一,影响力有待提高。不少人对漫画存在误解甚至曲解。近年来,希望我国漫画从“量变”走向“质变”的呼声日渐强烈。快看漫画、腾讯动漫、微博动漫、看漫画等主流网络漫画平台开始呈现强化现实题材的趋势。

二、漫画专业教育教学面临的问题

查看全文

青年教师基础医学授课反思

【提要】基础医学概论是医学院校非临床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在针对这些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层次复杂,医学基础知识不扎实,对该门课程不够重视,课程内容繁杂,涉及学科较多等。作为青年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根据专业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实验技术及科学前沿,该文作者就平时的教学进行了总结及反思。

【关键词】院校,医学;基础医学概论;非临床专业;青年教师

基础医学概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基础学科,是一门整合了解剖学、生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及药理学的课程。其所针对的教学对象是医学院校的非临床专业学生,如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心理学、公共卫生管理学等,学生层次及基础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各门课程之间联系非常紧密,且内容繁杂。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是一个挺大的挑战。作者结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及反思,从青年教师角度总结出如下几点经验及教训。

1简化授课内容,突出重要知识点

本课程涉及学科众多、知识点较多且相对枯燥,对于医学知识比较薄弱的非临床专业学生而言,学习起来确实难度比较大。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注重对授课方式及授课内容的调整。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去了解熟悉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因此,就整本教材而言,上课时需要授课教师挑重点内容去讲,而重点内容也需要针对学生层次、专业的不同进行调整,不仅是对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删减,更重要的是授课方式更加灵活,内容更浅显易懂。最终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尽量避免过细过深过难的机制和描述内容,让其在轻松愉悦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对简单的医学常识。针对专业特色,调整教学内容[4]。在进行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授课时,可以多讲解一些和大脑、心理学紧密相关的知识。例如,古代普遍接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心脏是智慧之源、灵魂的集聚地和记忆的居所。后来经过盖伦、笛卡尔等科学家的不断探索,才形成了现在的理论,认为大脑在这些功能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针对药学专业学生,多讲解药物作用相关的配体、受体、离子通道等知识,可能更有助于其加深对自身学科专业的理解。例如,离子通道有多种门控形式:化学门控、电压门控、机械门控。一些西药或中药可能就是存在和离子通道的结合位点,从而调控离子通道的开闭,影响细胞的活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应。

2改变授课方式,因材施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