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3 20:30:1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治理方法
摘要:地质灾害多发于山区,工程治理是消除地质灾害安全威胁的重要手段之一,治理对象往往为高陡边坡,一旦边坡失稳都将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是基础,据此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法是关键。本文主要针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存在的边坡稳定性问题进行研究,明确治理施工方案,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灾害;工程治理;稳定性
地质灾害工程治理经常面临多样化的地质条件,岩土体构成、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都可能影响边坡稳定性。若没有采取可靠措施进行解决,便有可能对施工造成威胁,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因此,需要明确边坡稳定性的概念与分析方法,并采取可靠施工方案,确保稳定性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1.边坡稳定性问题的基础概念与分析方案
1.1基础概念
常规情况下,边坡稳定性由其坡高与坡角状态所决定,当两种条件处于力学平衡状态时,边坡稳定性通常较高。若边坡类型为自然产生,或存在人工干预不合理坡角问题,便会导致边坡稳定性较低,不利于安全性的提升。在边坡稳定性存在问题的情况下,一旦出现重力因素改变、水源冲刷或地壳振动等现象,便会导致边坡出现崩塌、滑坡等情况,这会对人员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同时也不利于财产保护[1]。为了避免边坡稳定性问题引发安全事故,需要采取有效分析措施,明确边坡的基础状态与产生不良情况的可能性。若发现存在隐患问题,则需要及时采取可靠措施,及时完成治理工程,加强边坡稳定性,为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控制治理工程工期,充分发挥治理工程投资效益,加强对治理工程监理单位的资质管理,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实施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从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活动的单位,应当在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后,在其资质证书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活动。
第四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
国土资源部负责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和管理。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及安全管理解读
【摘要】以地质灾害的危害及其成因为出发点展开了系统地分析,进而对地质灾害治理施工质量控制与施工安全管理2个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期更好地做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及安全管理工作。
【关键词】地质灾害;工程质量;安全;措施
1地质灾害的危害及其成因
1.1地质灾害的危害。地质灾害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还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我国常发生严重的地质灾害,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威胁。在我国,每年发生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全年自然灾害总损失的1/4,且造成人员伤亡数万人,经济损失数百万元[1]。1.2发生地质灾害的成因。1.2.1气候因素影响。降水和风暴等因素的常引发地质灾害,尤其是在短时间内出现强降雨或长期降雨的情况,会导致极为严重的地质灾害的发生。1.2.2地层岩性因素影响。对于地质灾害,地层岩性是其发生灾害最为主要的内部因素。由于地层的差异性,其所造成的地质灾害也是各不相同的。如在风化较为严重或是致密断裂构造的岩浆岩区域,常发生塌陷以及滑坡地质灾害;在碳酸盐岩发育的碳酸盐岩地层,常由于岩石区结构特性及其表面特征的影响而出现滑坡现象;在页岩发育地带,极易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1.2.3工程活动因素影响。随着经济及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水土资源的需求及开发也越来越多,如地下水开采等相关活动,进而引发越来越多滑坡、崩塌以及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问题[3]。在地质灾害中,由于工程活动而造成的灾害占总地质灾害的50%以上,但是,这种由于工程活动而造成的灾害是可以通过进行预防与控制的,同时,也是现今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的重中之重。
2地质灾害治理施工质量控制的相关措施
2.1技术控制措施。在推进一些重要项目前,通常需要具有针对性地做仿真试验,以有效保证施工过程中各施工技术得以成熟有效地落实,全面提升项目成功率。同时,还应对其设计进行反复验证,以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另外,相关人员在收集整理地质信息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到现场进行地质勘察中,以便更好地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保证勘察结果。此外,由于项目不同,应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同时,积极应用现代技术方法和手段使工程推进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2.2经济控制措施。在地质灾害管理项目中,经济措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办法。以质量方针为依据,对各项工程及工艺进行检验及整改,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要求以及规范实施现场检验及自查,以确保工程及工艺质量完全达到设计与相关规范的要求。此外,相关负责人应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对质量问题加以重视。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以更好地鞭策和鼓励工作人员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工作。2.3管理方面控制措施。管理主要是由人、数据、机器、措施以及环境等来进行质量控制的,但其实质是由人来进行管理的。进而构建良好的施工质量环境并对以上相关责任作进一步明确,且确保系统具有一定的完善性,同时还应保证其与具体的质量管理体系相吻合,定期检查、监督等。确保做好各项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有效促进自身的健康稳定发展[4]。2.4施工各阶段质量控制措施。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1)施工前的质量控制应事先做好施工计划方案,对相关准备工作、成本预算以及工艺材料等做好充分的准备。科学有效且详细的施工计划应尽可能地对施工过程做好合理的设计,减少成本投入。同时,对施工人员做好配置工作,确保各环节、各岗位劳动力得到合理安排,从而避免劳动力过剩问题。2)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各项规范及要求,同时,技术人员还应做好施工现场及设备的审查工作,尽可能地排除各种不安全隐患。另外,施工单位还应积极组织相关作业人员开展技术知识以及安全知识方面培训和教育工作,全面提升作业人员的技能及综合素养,促进施工质量的稳步提升。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改进措施
摘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用最低成本达到工程项目质量要求,提高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也是一项科学、系统的工作,需要以政府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以科学的管理方式为手段。当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诸多不足,具体表现为:配套管理规范性文件不健全、管理工具落后、缺少风险管理机制等。结合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也需要从建立完善的管理实施办法、形成科学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建立风险评估机制等措施入手,弥补管理中的问题和不足。
关键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不足;改进
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着手新建工程项目。工程项目的规模巨大,导致工程项目周边地质环境发生变化,破坏原有生态系统,并造成地质灾害频发,给地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发展打来重大损失。如2012年七月甘肃天水突遭罕见暴雨,导致上百处山体滑坡和崩塌,成百上千间房屋倒塌,数十万名群众失去家园。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是一种减少地质灾害的人为措施,工程内容包括地质勘查、监测、评估等。地质灾害作治理工程是一项高水平灾害方式措施,需要采取科学的项目管理措施才能达到预期减灾效果。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实施阶段的质量决定了治理工程的质量,因而项目管理应重点做好实施阶段中现场人员、组织实施、施工等诸多管理工作。本文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进行研究,总结工程项目管理有益经验,改进项目管理中的不足,提出完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的建议。
一、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不足
(一)项目管理的规范性指导文件不健全
2006年9月1日,国土资源部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虽然该标准文件为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提供了规范,但是标准文件只是大纲性文件,其配套指导文件较少,文件的指导作用不足。以配套定额计算为例,大多数工程项目仍参照其他部门(如,水利,公路,工民建)制定的定额标准编制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的预算,造成编制预算工作难度高,预算费用参差不齐。不仅如此,工程项目管理采用工民建收费标准,而工民建的监理、评估等收费标准与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的实施标准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对工程项目进行合理的成本管理。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问题与对策
摘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对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本文针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中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为管理问题的处理效果提供有效保障。
关键词:地质灾害;灾害治理;项目管理;管理问题;改进对策
在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工程项目在规划和和具体建设过程中,其自身的周边地质环境也会受到影响和发生变化,甚至严重时,还会直接导致原本的生态系统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地质灾害的发生率也会有明显的上升。如果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不仅会直接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还会导致当地的经济发展遭受到严重的打击影响。比如某地区遭受到罕见的暴雨影响,直接导致严重的山体滑坡、山体崩塌等灾害事故发生,不仅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导致很多居民失去了自己的居住场所。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地质勘察、监测以及具体的评估等这些内容都是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当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只有提高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才能够尽可能避免出现严重的地质灾害事故。
1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
1.1缺少现代化的管理手段。通过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现状进行结合分析时,发现在对该项目进行管理时,通常情况下都是直接利用一般工程项目管理的方式来实现。但是在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分析的时候,发现一般工程项目管理措施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会受到的局限性影响因素比较多。由于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其自身具有非常强的复杂性特征,同时管理内容也比较多,这样就会导致该管理活动在具体开展时会受到非常多的限制影响,导致资源的整个利用率无法得到有效提升[1]。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现代的管理手段,所以很多管理措施无法真正有效的落实到实处,这样就会导致其自身的管理效果也达不到理想化的标准和要求。首先,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其自身缺乏具有综合性特征管理软件。虽然对于工程项目而言,在其中可以使用到的IT软件数量和种类都比较多。但是在与IT软件的应用现状进行结合分析的时候,发现IT软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自身的功能具有单一化的特征。所以通常情况下都会被应用在某一个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当中,比如比较常见的边坡软件或者是道桥软件等,这些软件相互之间都是独立存在。由此可以看出,软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相互之间具有非常少的关联性,这样就会导致地质灾害项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成为很多相对比较独立的单体。比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就是MapGIS、surfer等这些软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自身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特征,同时软件相互之间也很少可以实现转换等[2]。各个分段的工程信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缺乏相互之间的有效连通,所以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普遍比较低。其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措施实施时,其现代管理手段应用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信息在交换过程中缺乏有针对性的标准平台作为支持。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在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分析的时候,发现在实践中不仅只是软件相互之间的关联比较少,而且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相互之间在相容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受到这些问题的影响,所以很容易就会导致工程项目管理者在日常管理和运作过程中,很难获取到相对应的管理信息内容。比如,现阶段的IT系统在构建和具体应用过程中,其自身必须要对这些系统的分散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但是实际效果却并不是很明显。1.2风险评估机制缺乏成熟性和有效性。众所周知,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在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提出具体管理措施的时候,要意识到风险管理在其中的重要性。在与一些发达国家的治理管理现状进行结合分析时,发现有很多发达国家在风险管理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资金普遍比较大,同时也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一套具有完整性特征的管理机制和体系。我国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中,虽然风险管理在其中仍然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但是要提高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这样才能够将风险管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1.3地质灾害治理工作项目业主经验欠缺。某地区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门在针对地质灾害问题提出治理措施的时候,由于县区政府比较重视,所以在这种背景下,成立了符合实际要求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专门领导小组。在这种背景下,不仅组织灾民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拆迁安置等各项工作当中,而且还公开招投标。虽然这种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地质灾害的治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同时在整个地质灾害处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缺乏专业知识、施工技术管理措施无法真正有效落实到实处等。这些都会在无形当中造成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难以推进和落实。
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中问题的改进对策
地质灾害治理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控制治理工程工期,充分发挥治理工程投资效益,加强对治理工程监理单位的资质管理,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实施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从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活动的单位,应当在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后,在其资质证书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活动。
第四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
国土资源部负责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和管理。
地质灾害治理勘查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管理,保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有效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实施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是指对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或者地质灾害隐患,采取专项地质工程措施,控制或者减轻地质灾害的工程活动。
第三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均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
第四条国土资源部负责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的审批和管理。
地质灾害防治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防治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第三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第四条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一)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
城区地质环境监控方案
以预测预报为主、以灾情避让为主”方针,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一五”规划》市地质灾害责任认定暂行办法》落实我区地质灾害防治“以预防滑坡、危岩、为主。按照“轻重缓急”治理原则,有效指导全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区地质灾害应急专项预案》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年~2015年)及修编版(年~2020年)年区地质灾害排查报告》特编制《区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年区地质灾害发生和预防治理情况
区共发生地质灾害险情60起,年。以滑坡、危岩(崩塌)为主,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年全区因灾需搬迁农户116户,涉及人口408余人,实际搬迁13户36人;治理危岩、滑坡5处,投入搬迁和治理资金约150万元。年11月—12月,区国土分局组织专业技术单位在各镇、街、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开展了覆盖全区范围的地质灾害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活动,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91处,其中滑坡79处,危岩12处。年重点地灾治理工程为镇村山体滑坡整治工程,区级财政投入资金113.86万元,该工程已于同年9月1日顺利竣工。
二、年全区地质灾害防灾重点和重点防治地区
一)目前需治理的重点地灾隐患点,年以前发生险情。
沟滑坡等。
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文件精神,消除我市重点地质灾害隐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2015年汛前调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情况及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原则
(一)避让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原则。根据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以人为本,在确保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能够通过工程治理消除隐患且投入不大的隐患点,实施工程治理;对威胁人数多、治理投入巨大的隐患点,采取搬迁避让,彻底摆脱隐患威胁;对目前危害不大的一般地质灾害隐患点以监测为主,远期考虑采取简易工程、搬迁避让等措施。对治理、搬迁难度都较大,隐患长期不能解决的重点地灾点,采取通过专家调查论证,实施工程消除主要隐患。
(二)统筹兼顾,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原则。把地质灾害的避让搬迁与山区扶贫异地安置、乡村规划调整、新农村建设、危房改造等结合起来,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充分尊重当地群众意见,以分散安置为主,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办法,对受威胁户进行搬迁安置。鼓励搬迁户进城入镇进行购房安置。
(三)补助为主,实物和资金相结合原则。搬迁安置补助分实物补助和资金补助两部分。实物补助包括过渡房的修整、提供安置用地、集中安置点的“三通一平”等,资金补助包括拆迁、过渡安置及搬迁补助等。
(四)建一拆一补一原则。搬迁户搬迁后,以户为计算单位,建一拆一补一。一户一宅,原来居住房及生产用房必须拆除,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发放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