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察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2 13:54:5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地质勘察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地质勘察论文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管理论文

堤防工程建设的基础是设计,而设计的依据是地质,这是工程建设的常识性问题,不会有什么质疑。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并非如此。问题主要出在人们对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片面理解或被一些假象所迷惑,走了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过高地要求地质勘察能在“查明”工程地质条件的同时,“准确”地提供设计需要的地质图件和堤基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一旦在有限的勘探控制工作量之内不能完全同时达到“查明”和“准确”的要求时,就立即降低了对地质勘察工作的认可和重视程度;另一个极端是我们的祖先在数百年乃至上千年来与洪水搏斗的岁月里修建的大量堤防工程,却从来没有进行过任何地质勘察工作,许多堤防工程至今也是安全的。这两个极端,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有序开展,在大规模的堤防工程建设中,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为使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能够科学、客观、完整、系统地为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我们有责任将近年来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展示出来,供同行们讨论参考。

1堤防工程地质勘察的过去与现状

我国已建江河堤防工程总长20余万公里,98特大洪水后尚有大量堤防工程正在规划建设中。许多已建堤防工程过去基本上没有进行过真正工程意义上的工程地质勘察,更谈不上各大江河湖海堤防工程系统化规范性的地质资料的汇编与分析整理工作。正因为如此,许多堤防工程在98特大洪水期间险象环生,出险堤段堤基的地质条件没有足够的资料可供抢险分析,为确保万无一失,只能按最坏情况进行抢险,其人力物力的巨大付出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洪水期间上至中央下到地方的各级领导以及全国人民的精神紧张程度和精力耗费更是无法用实物价值去衡量。如此被动局面,一方面是大自然教训人类的生动一课,另一方面则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世纪难题。

建国以来,随着大规模工程建设的需要,工程地质专业从无到有,日益发展壮大,成为国家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性专业。工程地质勘察的法规性准则也逐渐成熟与完善,与工程地质相关的规程规范相继出台,并结合工程实践的反馈信息进行修订修编。水利部1997年2月了行业标准《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编号SL/T188,同年5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堤防工程地质勘察的第一部法规性行业标准。而国家标准《堤防工程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编号为GB50286-98,自1998年10月15日起施行)则是98特大洪水之后出台的。特大洪水前后出台的这两部法定标准或许是历史的巧合,也许是历史的必然。巧合与必然都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工程地质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和侦察兵,具有超前意识和预见性,信不信由你。

《规程》颁布前的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基本上没有什么标准。《规程》颁布后,地质工作有规可循,有法可依。更为98特大洪水后大规模堤防建设奠定了基础。首次颁布此《规程》,与工程实际存在一些差异再所难免。《规程》实施三年多来,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规程》本身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问题;二是地质师对《规程》的理解程度与把握尺度;三是人们对堤防工程地质勘察的认识程度与理解程度。近两年来,生产第一线的广大地质师对《规程》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在工程审查过程中,也在逐渐地深化对堤防工程和《规程》的理解,力求较准确地把握审查尺度,紧密地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避免教条和呆板地执行《规程》中明显与工程实际不相符合的条款,要求客观地、创造性地应用和执行《规程》,同时也强调执行《规程》的严肃性。

近年来,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基本上可以满足堤防工程设计与施工的要求。随着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对堤防工程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一些具有全局性和普遍性的问题,迫切需要提出来进行讨论,以便引起足够的重视。

查看全文

水利工程地质勘察特征分析探究论文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是一项长远的任务,是水利水电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工程地质工作的质量,对工程方案的决策和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由于地质问题引起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轻则修改设计延误工期,严重时造成工程失事,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由此可见,总结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问题;环境问题;勘测问题

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环境问题

1.1水利水电工程与地震问题水库等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蓄水后,由于地应力的调整或水体下渗等原因,触发了地质断层的复活而诱发地震。研究表明,要触发一个比较大的地震需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水库岩石比较破碎,且处理效果不十分理想;②存在有利于应力集中的地质环境条件;③水库水荷载所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足够大。关于水库诱发地震的事件国内外均有报道,一般而言,水库的坝址没有较大的断裂带存在,仅仅是水荷载引起的地应力,诱发地震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如果诱发大的地震,那将是灾难性的。从1987年的资料至今,我国已建设的坝高在15米以上的水库共18000多座,已发现水库诱发地震的有13座。

1.2水利水电工程与水文问题水利水电工程建成后改变了下游河道的流量过程或周围环境水域的分布,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例如:①大坝水库不仅存蓄了汛期洪水,而且还截流了非汛期的基流,往往会使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断流,并引起周围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②下游天然湖泊或池塘因断绝水的来源而干涸;③下游地区的地下水位下降;④入海口因河水流量减少引起河口淤积,造成海水倒灌;⑤因河流流量减少,使得河流自净能力降低;⑥以发电为主的水库,多在电力系统中担任峰荷,下泄流量的日变化幅度较大,致使下游河道水位变化较大,对航运、灌溉引水和养鱼等均有较大影响;⑦当水库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以至断流时,势必造成水质的恶化。由此可见,水利水电工程对水文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1.3水利水电工程与气候问题一般情况下,区域性气候状况受大气环流和水体分布所控制。如果修建大、中型水库及灌溉工程后,当地水体的分布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如原先的陆地变成了水体或湿地。局部地表空气变得较以前更加湿润,形成新的小气候,对当地气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降雨、气温、风和雾等气象因子的影响方面。

查看全文

地质勘察实践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1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实践理念问题

1.1辩证唯物论观点

某坝基夹层双侧的岩体侧向抗滑效应比较大,如果按照既有的规律,不进行考虑的话就不符合坝基的实际。但是,进行绝对地考虑的话,也不一定非常合适。事实上,只要按照正常的办法,将其作为安全储备,而不参与坝基稳定计算就可以了。

1.2整体论观点

每一个工程地质问题都存在一定的系统之中,只有采用系统分析法才能够对其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判断。系统方法论认为,人们在研究和解决系统问题时,仅仅重视各要素自身的可靠性是不够的,而应当将重点放在如何通过对具有必要可靠性的诸多要素的优化组合,以达到系统的整体效应最佳,而并不追求每个要素自身可靠性都达到最高等级。否则,工程地质决断就必然是偏于保守的。

1.3经验支持论观点

查看全文

探求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存在的问题论文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是一项长远的任务,是水利水电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工程地质工作的质量,对工程方案的决策和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由于地质问题引起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轻则修改设计延误工期,严重时造成工程失事,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由此可见,总结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问题;环境问题;勘测问题

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环境问题

1.1水利水电工程与地震问题水库等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蓄水后,由于地应力的调整或水体下渗等原因,触发了地质断层的复活而诱发地震。研究表明,要触发一个比较大的地震需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水库岩石比较破碎,且处理效果不十分理想;②存在有利于应力集中的地质环境条件;③水库水荷载所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足够大。关于水库诱发地震的事件国内外均有报道,一般而言,水库的坝址没有较大的断裂带存在,仅仅是水荷载引起的地应力,诱发地震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如果诱发大的地震,那将是灾难性的。从1987年的资料至今,我国已建设的坝高在15米以上的水库共18000多座,已发现水库诱发地震的有13座。[1]

1.2水利水电工程与水文问题水利水电工程建成后改变了下游河道的流量过程或周围环境水域的分布,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例如:①大坝水库不仅存蓄了汛期洪水,而且还截流了非汛期的基流,往往会使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断流,并引起周围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②下游天然湖泊或池塘因断绝水的来源而干涸;③下游地区的地下水位下降;④入海口因河水流量减少引起河口淤积,造成海水倒灌;⑤因河流流量减少,使得河流自净能力降低;⑥以发电为主的水库,多在电力系统中担任峰荷,下泄流量的日变化幅度较大,致使下游河道水位变化较大,对航运、灌溉引水和养鱼等均有较大影响;⑦当水库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以至断流时,势必造成水质的恶化。由此可见,水利水电工程对水文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2]

1.3水利水电工程与气候问题一般情况下,区域性气候状况受大气环流和水体分布所控制。如果修建大、中型水库及灌溉工程后,当地水体的分布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如原先的陆地变成了水体或湿地。局部地表空气变得较以前更加湿润,形成新的小气候,对当地气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降雨、气温、风和雾等气象因子的影响方面。

查看全文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问题论文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是一项长远的任务,是水利水电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工程地质工作的质量,对工程方案的决策和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由于地质问题引起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轻则修改设计延误工期,严重时造成工程失事,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由此可见,总结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问题;环境问题;勘测问题

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环境问题

1.1水利水电工程与地震问题水库等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蓄水后,由于地应力的调整或水体下渗等原因,触发了地质断层的复活而诱发地震。研究表明,要触发一个比较大的地震需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水库岩石比较破碎,且处理效果不十分理想;②存在有利于应力集中的地质环境条件;③水库水荷载所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足够大。关于水库诱发地震的事件国内外均有报道,一般而言,水库的坝址没有较大的断裂带存在,仅仅是水荷载引起的地应力,诱发地震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如果诱发大的地震,那将是灾难性的。从1987年的资料至今,我国已建设的坝高在15米以上的水库共18000多座,已发现水库诱发地震的有13座。

1.2水利水电工程与水文问题水利水电工程建成后改变了下游河道的流量过程或周围环境水域的分布,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例如:①大坝水库不仅存蓄了汛期洪水,而且还截流了非汛期的基流,往往会使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断流,并引起周围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②下游天然湖泊或池塘因断绝水的来源而干涸;③下游地区的地下水位下降;④入海口因河水流量减少引起河口淤积,造成海水倒灌;⑤因河流流量减少,使得河流自净能力降低;⑥以发电为主的水库,多在电力系统中担任峰荷,下泄流量的日变化幅度较大,致使下游河道水位变化较大,对航运、灌溉引水和养鱼等均有较大影响;⑦当水库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以至断流时,势必造成水质的恶化。由此可见,水利水电工程对水文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1.3水利水电工程与气候问题一般情况下,区域性气候状况受大气环流和水体分布所控制。如果修建大、中型水库及灌溉工程后,当地水体的分布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如原先的陆地变成了水体或湿地。局部地表空气变得较以前更加湿润,形成新的小气候,对当地气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降雨、气温、风和雾等气象因子的影响方面。

查看全文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论文

摘要:地质勘察是水利水电工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池湖溪工程为例,结合工程现场地质情况,采用GPS技术对地质勘察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阐述,为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顺利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GPS技术

地质环境与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关系密切,其中水体和土体等因素,都可能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地质勘察工作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水土、土体的勘察需要从多个角度开展,不能单方面地进行勘察,因此面对不同勘察需求,需要采用相应的技术。同时,在勘察中需要结合技术规范以及实际条件来开展工作,以保障各项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否则将会给后续工作造成误导。以下就GPS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1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性

1.1工程质量保障。地质环境与工程质量有密切关系,地质环境中的任何不良条件影响都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下降,这种表现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同样存在。具体来说,地质环境的影响通常分为两个部分,即土体和水体的影响。其中,土体影响一般是指土体的抗变性较低,导致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无法得到有力支撑,间接引起整体工程稳定性下降;水体影响一般是指水体与工程建设紧密接触,对接触部位造成长期侵蚀,使建设材料各质量指标下滑,引起多种质量问题。另外,从综合角度来看,因为土体、水体经常连接在一起,所以两者会相互结合形成多种不良地基。例如软土地基,此类地基同时具有土体、水体的影响,且在结合之下影响程度会加深[1]。因此出于工程质量考虑,有必要对这些地质影响进行处理,但处理不能盲目,需要通过地质勘察工作先对地质环境进行了解,再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由此可见地质勘察工作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有保障作用。1.2工程造价控制。水利水电工程的规模通常较大,需要大量的建设资源以及建造成本才能实现,而因为此项工程建设的专业性、复杂性要求较高,很容易因为周边环境出现施工问题。例如施工受到某种地质条件的限制必须暂停,施工因为地质环境松软而出现结构坍塌等。出现此类问题,水利水电工程的资源消耗以及建设时长都会增长,导致成本增加。通过地质勘察工作,施工单位可以确切了解周边地质环境,针对其中对工程开展有影响的因素,进行施工方案设计,将因素影响降至最低,消除了上述问题,避免了相应的成本消耗[2]。1.3工程安全性保障。综合上述分析可见,在地质环境不良的条件下,水利水电工程会出现一系列问题,这些除了会带来成本与质量的影响外,还具有安全威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是原则性问题,施工单位必须对此类问题进行控制。但由于地质环境复杂,常规方法并不能完全规避安全威胁,因此需要通过地质勘察工作来获取地质环境信息,再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了解当前地质环境中的安全隐患,调整施工计划,保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由此可见,地质勘察工作具有很高的重要性[3]。

2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方法的应用

查看全文

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论文

论文摘要:简要剖析了山区高速公路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概况、必要性、实施办法、应运效果及存在问题,为工程管理、监理、设计、施工人员提供参考。

论文关键词: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山区高速公路

1公路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概况

(1)高速公路建设概况。高速公路的建设不仅是交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现代化的标志。自从1988年以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快速发展,年通车里程超过4000公里,到2004年底通车里程超过3、4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高速公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对高速公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障高速公路的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交通部编制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由7条首都放射线和9条南北线、18条东西线组成,简称“7918网”,总规模约8.5万公里,并于2004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审议通过,标志着中国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山区高速公路的特点。我国山区分布地域广阔,占国土面积70%以上,随着公路建设发展,山区高速公路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我国山区地形条件困难,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病害多,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特点是桥隧多、路基高陡边坡多、规模与投资大,同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大。目前,国家对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成生态路、环保路、景观路,与自然融为一体。

(3)山区高速公路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现状。目前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是勘测、设计、施工三步曲。我国东南沿海是多山地区,路基高陡边坡和隧道工程也比较多,由于山区地质复杂、地质病害多的客观现实,在滑坡和高陡边坡病害治理实践中,开展了预设计(地勘资料)、高陡边坡地质病害调查评估和防护加固工程方案。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地质条件的信息资料,设计跟踪进行动态设计,调整修改,完善优化,然后进行旖工。在隧道工程中,根据围岩类别的变化和不良的地质情况调整原设计,指导施工。总体来说,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仍处于一个摸索阶段,尚无章可循。

查看全文

地测类研究型实践教学综述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成立于2009年5月18日.下设能源地质系、地质工程与环境系、地球物理与信息系、测绘与土地利用系、遥感与地理信息系。在编教师47人。目前在籍学生分布在地质工程、测绘工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统四个专业,2008—2009学年度学院教师共开设本科生考试、考查课程6l门共计2604学时,其中含实验和上机环节的课程38门,实验课234学时,上机课230学时;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不包括毕业实习)共开课21门计51周。众所周知,地测类专业实践性强,教学过程中除了课堂讲授外还要有大量的实验和集中实践与之相配合.以巩固和验证所学理论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本文从实验室建设与制度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建设、结合科研选题并加强毕业论文指导等方面介绍学院的经验与探索。

1教学改革与经验

1.1实验室建设与制度建设

按照学校“十一五”实验室建设规划.学员从实验教学体系、实验队伍、管理模式、设备与环境等方面人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验教学的研究、探索、改革与优化。2009年重点建设了地质综合实验室、煤田地质勘探实验室、数字空间信息综合分析实.验室和空间信息采集与数字测绘实验室,累计建设资金356.9万元。实验条件的改善,更新了实验教学内容,改进了实验教学方法,优化了实验教学环境。综合性、设计型和创新性实验项目比例达到了90%。为本科生的集中实践、科研训练、专业综合设计、毕业设计等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条件保障。为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充分发挥仪器设备效能,逐步实现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学院成立了地测实验中心,与系级机构平级,由学院统一管理,打通使用。目前已初步制定了实验室开放制度(试行)、实验教学管理办法(试行)、学生实验守则(试行)、实验教学规范(试行)等制度外,还初步制定了实习报销制度与原则、实验设备管理和赔偿制度(试行)、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试行)等规范管理文件。通过实验条件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保证了实践教学的有序、规范运行。

1.2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拓展校外实践渠道

建立健全校外实习基地管理制度。明确实习基地承担的义务和指导教师的岗位职责,实现基地的稳定运行.是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以及适应不断更新的实践教学内容的保障。2009年学院根据人才需求和新形势的要求,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经协商建立了9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分别为湖南省煤田地质局、中国煤炭地质总局青海煤炭地质局、云南煤炭地质勘察院、河南煤炭地质勘探研究院、北京三鼎光电仪器有限公司、北京城建集团地铁地基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城建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和京煤集团等;此外,学院与神华(北京)遥感勘查有限责任公司达成了全面合作协议,在学生实习与就业方面,神华(北京)遥感勘查有限责任公司将优先接收学院学生到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和安排就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不仅使实验教学内容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紧密结合,而且拓宽了实践办学途径,弥补了校内实验条件的不足,保证了实践教学的有序运行,也拓展了学生就业渠道和空间。学院重视地质类和测绘类专业的实习和集中实践教学,在实习任务下达之初,学院和各系统一安排部署,指定有经验的带队教师,结合实习基地条件和特点,确定实习内容和要求,准备相应的实习指导书;实习前再召开动员大会,强调实习的意义、明确实习的内容、要求和注意事项;实习过程中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习进度,努力解决存在的学习和生活问题:实习后一周内提交符合格式要求的实习报告,根据实习报告质量、实习表现、出勤情况等给出成绩。并召开总结和讲评会,指出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和后续有待改进的地方.实习报告全部在学院归档保存。从目前的运行结果看总体效果良好,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锻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查看全文

数字化岩土勘探运用

岩土工程勘察研究的对象是岩体和土体。岩体在其形成和存在的整个地质历史过程中,经受了各种复杂的地质作用,因而有着复杂的结构和地应力场环境。而不同地区的不同类型的岩体,由于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不同,其工程性质往往具有很大的差别。岩石出露地表后,经过风化作用而形成土,它们或留存在原地,或经过风、水及冰川的剥蚀和搬运作用在异地沉积形成土层。在各地质时期各地区的风化环境、搬运和沉积的动力学条件均存在差异性,因此土体不仅工程性质复杂而且其性质的区域性和个性很强。

1岩土工程勘察方法概述

现代的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数字化应用主要包括新测绘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CAD技术,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及其软件,把该工程项目的所有信息(勘察、设计、进度、计划、变更等数据)有机地集成起来,建立综合的计算机辅助信息流程,使勘察设计的技术手段从手工方式向现代化CAD技术转变,做到数据采集信息化、勘察资料处理数字化、硬件系统网络化、图文处理自动化,逐步形成和建立适应多专业、多工种生产的高效益、高柔性、智能化的工程勘察设计体系。该技术体系用系统工程观点,把勘察、设计的图纸、图像、表格、文字等以数字化形式存贮,供各专业设计使用。

2工程勘察中的资料收集

2.1勘探深度及勘探间距

基础形式及结构形式不同,勘探深度不同。如:一般5层~6层砖混结构住宅,勘探孔深15ITI基本可满足要求,而5层框架结构商场由于柱网的柱荷载大,基础面积大甚至可能采用桩基,则勘探孔深度15m一般不够。可依据原则为一般性钻孔的勘察深度应能控制主要受力层,不应小于5m;对高层建筑面言,一般性勘察孔应达到基底以下15倍~110倍的基础宽度,并深入稳定的地层,并满足控制性钻孔深度应超过地基变形的计算深度。对于钻孔间距除满足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2001要求外,对于若采用端承型桩基础,若相邻两个勘察点揭露的桩端持力层层面坡度大于10%或持力层起伏较大、地层分布复杂时应适当加密钻孔加以控制。

查看全文

建筑工程中问题解析以及研究

一、工程质量问题措施

出现施工质量问题的原因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很多,诸如建筑结构的错位、倾斜、倒塌、破坏、开裂、渗水、漏水、刚度差、强度不足、断面尺寸不精确等,但究其原因,可以归纳如下:

(1)违背建筑程序如不经可行性论证,不作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没有搞清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就仓促开工;无证设计;无图施工;任意修改设计,不按图施工;工程竣工不进行试车运转,不经验收就交付使用等若干现象,致使不少工程项目留有严重隐患,房屋倒塌事故也时有发生。

(2)工程地质勘察原因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提供的地质资料,数据有误。论文百事通地质勘察时,钻孔间距太大,不能全面反映地基的实际情况,如当基岩面起伏变化较大时,软土层厚薄相差亦甚大;地质勘察钻孔深度不够,没有查地下软土层、滑坡、墓穴、孔洞等地层构造;地质勘察报告不详细、不准确等,均会导致采用错误的基础方案,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失稳,使上部结构及墙体开裂、破坏、倒塌。

(3)未加固处理好地基对软弱土、冲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岩层出露、溶岩、土洞等不均匀地基未进行加固处理或处理不当,均是导致重大质量问题的原因。必须根据不同地基的工程特点,按照地基处理应与上部结构相结合,使其共同工作的原则,从地基处理、设计措施、结构措施、防水措施、施工措施方面综合考虑治理。

(4)设计计算问题设计考虑不周,结构构造不合理,计算简图不正确,计算荷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沉降缝及伸缩缝设置不当,悬挑结构未进行抗倾覆验等,都是诱发质量问题的隐患。如某挡土墙工程由于设计时未了解清楚工程地质情况,施工时又未对现场情况进行核实,加上施工队伍在基础开挖时未能及时将现场地质情况反馈给设计人员,因此,尽管上部结构设计、施工质量良好,但因基础设计不合理,以至于使用荷载尚未达到设计值的一半,挡土墙就出现了滑移和倒塌。又如某圆筒仓开裂事故,也是由于设计人员疏忽,在试投产时就筒壁开裂,致使建筑物建成后不能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