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研究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1 05:54:3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地域文化研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地域文化研究

公共艺术地域文化研究

摘要:为了探究公共艺术中的地域文化,该文从公共艺术和地域文化的概念出发,研究公园、地铁、景观公共艺术中的地域文化发展现状,并分别以武汉大禹神话园、合肥地铁和咸宁市区为例,阐述公共艺术中地域文化的具体应用,以期为公共艺术与地域文化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公共艺术;地域文化;公园;地铁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城市化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的艺术性、文化性,在公共艺术设计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建设过程中要设计各种各样的公共艺术品,而在设计这些作品时,需要与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相结合。设计者要从地域文化中发掘城市特色景观要素,将其融入设计,从而使该城市公共艺术区别于其他城市,展现不一样的独特魅力。

一、公共艺术中的地域文化发展现状

1.公园公共艺术。城市综合公园是设施完备、可以用于开展各类公共户外活动的绿地类型。城市综合公园是城市公园的代表之一,也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拼图,可以较好地呈现地域文化。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公园公共艺术和地域文化的融合逐渐深入,形成了许多特色鲜明的形式,如,艺术感十足的公共雕塑、艺术壁画、造型别致的长椅、创意电话亭、艺术垃圾桶以及模拟树木的景观灯等,还出现了地域文化特色互动性雕塑、地域文化现代装置艺术等,公共艺术地域文化与城市综合公园的结合越发紧密。地域文化的细节处理和设计,能够让人们接受文化的熏陶,也使公园公共艺术更加人性化。然而,在当前公共艺术的发展中,部分设计者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本地地域文化特色的融合,使一些公共艺术设计出现同质化现象。2.地铁公共艺术。地铁是衡量一座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展现了一个城市的发展面貌。地铁公共艺术则可以被视为展现城市地域文化的重要方式,能够凸显城市发展的文化脉络。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仅可以透过地铁公共艺术这一窗口了解该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而且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对该城市产生认同感。地域文化和公共艺术是相互扶持、相互影响的。近年来,地铁公共艺术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如武汉地铁(图1)、合肥地铁等,以独特、别致的公共艺术装饰地铁城市空间,营造了城市艺术氛围,点缀了市民的日常生活,并以此为依托宣传了城市形象,凝聚了各方旅游者和商家的目光,拓展了城市的旅游市场,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3.景观公共艺术。景观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文化的代表性标志之一,其艺术性地记录了城市发展的历史与文化,在当前社会为人们所关注、欣赏。当前,在我国景观公共艺术与地域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借鉴、模仿的现象。导致该状况出现的原因不止一种,其根源在于部分设计者的公共艺术创作缺乏文化认同感与创新精神。一些设计者为了使作品从感官上吸引人们的注意,在设计中没有合理采用适当的设计元素,导致城市景观设计的不协调。因此,对于一些景观公共艺术设计,市民会产生审美疲劳,认为其缺乏城市个性魅力与文化独特性。

二、公共艺术中的地域文化实际应用分析

查看全文

地域文化室内设计研究

[摘要]在我国,丰富的文化是由独特的民族文化以及优质的地域文化构成的,形形色色的文化就在这历史的变迁中得以保留,并且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室内设计行业的设计理念越来越超前,但与此同时也在融合地域文化的理念。在室内设计行业中对于保护地域文化也发挥着正能量作用,本文当中,作者首先对地域文化以及室内设计的内涵进行简述,然后分析室内设计所呈现出的地域文化特性,同时论述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标准和操作方式,以便提升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行业中的运用水平。

[关键词]地域文化;室内设计;研究

室内设计工作者通过自己的努力保护着地域文化,但是,我国的地域建筑的室内设计工作仿佛遇到了瓶颈期,一方面,建筑行业的室内设计人员想通过建筑装修向世界展现我国的地域文化。另一方面,建筑行业的室内设计人员又要将现代流行文化融进地域文化,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做到二者不冲突呢。就需要我们对此进行全面的探讨,希望为地域文化下的室内设计研究贡献微薄的力量。

1关于地域文化以及室内设计的内涵简述

1.1地域文化的含义。划分出来的领土都可被称为地域,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地域特指一个民族所居住的领土,那么可想而知,地域文化就是指当地呈现出来的地区文化,这种文化能够将此地域的特色表现出来。1.2室内设计和地域文化之间的联系。在室内设计中,现代流行文化以及地域文化的相互依存的设计模式一直都是室内设计师共同追求的目标。但是,当下的经济文化全球化已然威胁到了地域文化的传承,一个地域的建筑特色是其独有的文化信仰,室内设计师有责任将其发扬传承,除此之外,在保留地域文化的同时,又要够将现代流行文化体现在室内设计中就显得很不容易。

2如今室内设计所呈现出的地域文化的特性

查看全文

地域文化新农村住宅设计研究

[摘要]新农村建设中农宅的翻新、重建迎来了新的高潮,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和居住环境,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但一味地追新逐异,也让本土建筑地域特色文化受到破坏。地域文化承载了农村本土习俗、建筑特点等要素,具有显著的历史和地域特征。加强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不容忽视的部分。藉于此,本文立足新农村建设,就农村住宅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路径展开探究。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住宅设计;地域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农村住宅的改造与翻新成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对于农村传统民居建筑,难以割断其地域文化的传承。一些民居依山傍水,顺应自然地势;一些民居简约质朴,倡导节约精神;一些民居色彩雅致,增添艺术感染力。如果对这些传统民居结构、风格进行“别墅式”改造,势必将破坏传统民居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也将丧失地域浓郁的特色文化风貌。因此,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在农村住宅设计上,设计师要深刻认识到地域特色文化的延续与传承,不能照搬城市住宅设计思路,更不能千篇一律地开展统一化设计,而是要保护特定地域文化特色基础上,体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让农村住宅保留更多的乡土气韵。

1新农村背景下农村住宅设计中地域文化的缺失现状

新农村建设要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国范围内对农村住宅设计,更要突出生态目标,关注传统建筑地域文化特色的延续,改善农村居住环境。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场所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环境和谐,健康舒适的住宅设计模式,迫切需要将传统建筑生态理念,与当下农民物质文化需求相结合。很多农村地区,传统的大瓦房,要么走向农村公寓楼,要么走向农村别墅,特别是在乡镇合并、撤村并镇进程中,千篇一律的乡村建筑格局,对农村地域文化的破坏更趋严重。国家倡导新农村建设,更要注重绿色发展,盖别墅、住高楼,盲目地照搬城市住宅设计思路,让农村丧失了历史记忆、破坏了本土地域文化特色,更与新农村建设初衷相背离。梳理新农村住宅设计中的问题,集中于两点:一是在住宅设计上片面追求生态化。很多设计师,在住宅结构设计上,多借鉴国外成功案例,加强对太阳能、雨水循环利用,以及仅限于对一些节能材料的使用,忽视生态化住宅设计的理念与施工过程。一些设计师,将农村住宅设计等同于低能耗住房,缺失从建筑学、环境学、生态学、建筑文化等领域进行统合考查与设计。二是对传统村落文化带来断层。一些地方,传统土坯房被钢筋混凝土所取代,传统农家院被公寓楼所覆盖,统一规划、形式单一的新农村住宅,看似改善了民居生活条件,但却破坏了传统乡村人文脉络。“乡愁”无处寻,更无法留住,这一农宅设计方案,不仅改变了建筑结构本身,更导致农村建筑空间肌理、农村传统文化习俗的消失。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自然景观、建筑艺术形态的综合体,在改造农村住宅设计实践中,要体现农村住宅的人文特色,体现乡土气息,要充分考虑农村农民生活方式、生产需求,在统筹解决各个问题中,实现住宅方案的优化设计。

2农村住宅设计应遵循的基本理念

查看全文

地域文化乡村展示空间设计研究

1相关概念阐释

1.1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指某区域在几百年至几千年的时间历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文化。地域文化是一个较为广义的概念,包含了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地理特征、历史人文、风俗习惯等。可以说,地域文化对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地域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文化氛围;经济的发展又为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提供了保障,从而推动当地社会生产力发展[1]。1.2展示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是指有计划、有规划的拟定某个主题,对确定展示的目标选定场所进行展示,以达到具体某种特色信息的传递[2]。展示空间是一个地区的“形象窗口”———既是一个地区的历史情况、风俗民情、自然风景等文化的缩影,又是外来参观者了解该地区的重要场所。展示空间在城乡环境中十分常见,例如博物馆、展厅、文化展馆、纪念馆等,在记录、继承与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曲阜古建筑博物馆展厅”“浙江松阳石仓契约博物馆展厅”等展示空间设计,对于城市古建筑发展历史、乡村民俗风情等做出全面的诠释,展示地区独有的文化特色。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发展,展示空间设计在交流与合作中担任着重要角色,发挥着文化交流与传播媒介的作用。

2基于地域文化的乡村展示空间设计原则

乡村展示空间设计隶属于乡村环境,那么它的设计应该扎根于乡村,符合乡情,体现乡村之特色。具体来说,应具有以下3个设计原则:2.1尊重本土文化。本土文化是该地区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后所形成的精神风貌、群体意识、风俗人情等非物质性因素的综合,是文化沉淀的焦点,是当地历史的载体[3]。在进行乡村展示空间设计时,要从本土文化中充分提取文化元素。以此作为当地文化特点及精神的代表,并成为展示空间设计中的重要灵感来源。同时,对乡村风土民情、传统手工艺、传统民俗等进行元素提取,结合设计形成文化理念,从而可以建立展示空间与村落文化之间的联系,以适应当地村落环境的整体风格。2.2结合现实需要与村民意愿。在乡村展馆设计中,要结合现实需要与村民意愿,考察该村落的传统文化现状、经济情况、人文情况等,确定展示空间设计具体应包含的内容和可实施性。以常熟李市村为例,该村文化底蕴深厚,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口外流,村落出现空心化状态,传统文化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变得刻不容缓。乡村展馆应结合传统文化复兴的现实需要,进行相关内容的考量。村民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主体,是村落空间的使用者、文化的传播者。在乡村展示空间设计过程中,应围绕村民意愿展开民意调查,加强公众参与,使展示空间设计为民之所需、民之所喜、民之所向。2.3彰显时代精神。在党的报告中指出,培育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乡村展示空间设计应是乡村时代风采的良好展示窗口,应紧跟随时代步伐,结合科学技术新材料的发展,让乡村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例如展览方式可以结合3D投影、VR虚拟影像等信息化技术,带给游客更好的参观体验[4]。

3常熟李市村展示空间设计实例

3.1设计调研。3.1.1建筑环境调研。李市村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古里镇东南部白茆社区以南约5km处,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李市村“十”字形的河网结构将整个街区划分为4部分,形成了沿河道的“双十字”商业街以及“沿河而居”空间格局。乡村建筑按时间可分为4大类型:①清代居民建筑。建筑多为“双坡顶”红砖建筑,具有较高的地域文化价值,除墙体受损破坏外其他风貌保存较完整。②民国时期居民建筑。建筑多为“双坡顶”院落青砖墙建筑,保存较为完整。③20世纪50~70年代建筑。④20世纪80年代建筑。整体建筑基本保持了江南水乡粉墙黛瓦的建筑色彩[5]。李市村原供销社村落西街与东街的尽头交汇处。建筑位于李市村的中心地带,周围临河临街交通方便、环境优美。如今建筑已长时间荒废,废弃杂物随地堆放,内部墙体已被雨水腐蚀。项目计划以此建筑为改造对象,进行基于地域文化的乡村展示空间设计研究探索。3.1.2地域文化梳理。历史上,李市村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在传统民间文艺上,有白茆山歌、赛龙舟、荡湖船、挑花旦、打腰鼓等特色节庆活动;在节庆习俗上,有元宵灯会、说宣卷、迎神赛会等;在风味小吃上,有麦糕、青团、蟹肉心馒头、豆腐花、各类汤面等;在特色产业上,有绣花、打铁、中医药等。但随着城市化发展和经济中心的转移,村落的空心化带来了传统乡村文化的流失。现在这些传统文化活动已基本不复存在。传统民间文艺方面,唯有白茆山歌作为“吴歌”的一部分流传下来了,其他都已逐渐从村民的生活中消失。在风味小吃上也就有青团、蟹肉心馒头还比较常见,其他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在特色产业上,村落唯一一家的打铁铺也关门了,唯一的打铁人李振坤手存手艺却无继承人……传统地域文化处于如此危险境地,对传统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复兴刻不容缓。3.2设计理念。每个地方都自己的根脉、灵魂和风韵,每个人也有着独特的“乡愁”记忆,现今在一些地方却被“跑偏”的城镇化列车碾的支离破碎。在此背景下,我们基于对村落整体环境调研以及地域文化梳理,结合时代现状,确立“忆乡•归乡”为展示空间主题。一方面,通过对村落传统地域文化的展示,激发参观者对家乡的感情;另一方面,从保护传统村落文化出发,通过展示空间设计激发村落与外界的联系,唤起村落新的生机与活力。3.3设计表达。3.3.1凝练乡村历史文化符号。在项目设计中,提取乡村建筑的典型结构作为文化符号,在展示空间加以复刻和表达。例如,展示空间设计原建筑是“双坡顶”建筑,外墙是颇具有当地特色的红砖。在进行展示空间改造设计时,保留了独具特色的“双坡顶”以及红砖。并根据多样化的砖瓦叠砌方式,形成几组主要的砖瓦组合方式。作为展墙和隔断,根据不同的排列方式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保留并提取花窗的样式,运用到室内隔断设计中,使空间之间既独立呈现又相互渗透。3.3.2场景再现表达。场景再现表达能够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向参观者传递历史和美学信息。本项目中,二号展厅为传统民间文艺的立体展示———白茆山歌厅。白茆山歌是乡村劳动人民自创自唱的民歌,抒发着土生土长农民的豁达质朴的胸怀,饱含着爱家乡、爱劳动、爱生活的热情。选用其中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白茆溏上好风光》,运用大面积的情景再现陈列形式,来表现村落景色、村民劳动及日常生活的情境。配合音乐、动画等形式,使参观者融入此氛围中,陶醉在质朴的民歌中,感受传统乡村生活。3.3.3传统技艺体验。三号展厅设为传统技艺厅。在该厅中除对传统铁艺品陈列展示外,设有传统技艺体验设计区,让参观者亲自参与到铁艺技艺制作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技艺温度。厅内投影播放制作过程及铁艺相关知识普及,跟随视频动画通过“烧、压、踩、锤”等步骤,自制铁艺小器具。既可以增加参观者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高参观者对传统技艺的认识,同时对传统地域文化的发扬与复兴发挥积极作用。3.3.4空间色彩表达。结合李市村落整体空间色彩倾向,展厅整体色彩以“黑、白、灰”色彩为主。展具则采用大量的“有温度、有感情”的木质元素和天然材质(如旧木、棉麻织物、老物件等),朴素清雅的色彩风格与独特水乡意境的村落环境相互融合,统一和谐。

查看全文

传统地域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

地域文化与旅游发展

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旅游贯通消费与生产领域,促进中国经济脱虚入实,发挥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重要功能,成为中国经济一抹亮丽的风景线。《2019年旅游市场基本情况》报告显示,2019年,旅游经济继续保持高于GDP增速的较快增长,国内旅游人数60.0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8.4%;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1%。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10.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5%。旅游直接就业2825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87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31%[1]。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旅游的动力来源于差异性,旅游的发展总是有意无意地依托着一定的文化背景,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旅游资源,一个有文化的城市对人的吸引力是持续的。因此,对地域文化要素的充分识别与利用,对旅游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敦煌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交界处,自古是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富集,拥有多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敦煌的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具有很强的品牌优势,既得益于其千年来的文化传统积累,也离不开后期的开发与保护。

(一)文化资源要素梳理

首先,笔者梳理了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要素,包括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和历史文化要素等多元景观资源。敦煌是大漠绿洲、沙水共生的自然与文化奇观特色地,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靠蛇曲的北塞山,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境内有鸣沙山、月牙泉等自然奇观。其特殊的区位促使敦煌成为了丝绸之路上沟通中原与西域的“咽喉锁钥”,是华夏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伊斯兰文明等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交汇地[2]。千百年来留下了大量的人文景观资源,如历史文化名城(郡县承峙的敦煌郡城、“沙州故城”、敦煌县城)、历史文化街区(南仓历史文化街区和北台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地段(文庙巷历史地段)等,以及其他城市外围的名镇名村(月牙镇月牙村、阳关镇龙勒村)等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村落[3]。同时,敦煌还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300余处,包括世界级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莫高窟、玉门关遗址、悬泉置遗址、敦煌汉长城);省级文保9处、市级文保1处、县级文保34处,以及其他文物古迹,其主要类型为墓群、寺庙、石窟与历史建筑。由于敦煌莫高窟的创造者是石匠、泥匠、画匠、塑匠、木匠等,因此也留下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国家级1个、省级14个、酒泉市级52个以及敦煌市级68个,其传承类型多样,包括敦煌曲子戏、敦煌彩塑制作、敦煌舞、敦煌民歌、敦煌书法等[4]。

查看全文

地域建筑文化研究与实践

摘要:本文针对西南地区地域建筑文化进行研究,着重对西南地区民居到聚落的动因及视角进行分析,对我国地域店主文化研究的趋势进行探讨,为西南地区地域建筑文化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西南;地域建筑文化;聚落;动因

在诸多古代建筑论著及各类建筑著作中,民居建筑及聚落都不属于重点。并且由于西南地区距离汉文化的中心相对较远,所以在建筑文化方面相关的描述也比较少。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西南地区地域文化研究,开始从民居研究,通过一段时期的摸索,西南地区地域建筑文化的研究范畴才逐渐扩大,从简单的单体建筑研究逐渐向聚落、乡土建筑综合研究的方向发展。

1文化学视域下的西南

西南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包含四川、广西及云南三省,从广义范畴来看,还包含贵州、西藏及湖南、湖北的西部地区。而现代研究中,多数还是从广义范畴出发。四川广大地区及云贵高原地区,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发展,受长江流域、西北草原及黄河流域中游三大文化区的相互交融,各时期的民族融合等,造成了西南地区文化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及异质性的特点。而西藏地区虽然从地缘关系上也属于西南,但由于西藏的民族文化特质线性,族群单一,所以,不包含在西南地区内。所以,本研究中,对西南地区的定义主要包含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及重庆市

2西南地区建筑学的民居研究

查看全文

地域符号与旅游文化产品设计研究

一、蓬莱地域符号

1.神仙文化。据唐朝元和名相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登州•蓬莱》记载:“昔汉武帝于此望蓬莱山,因筑城,以蓬莱名之。”汉武帝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巡幸至此,寻访神山不遇,于是筑起一座城,冠以“蓬莱”,从此便有了“蓬莱”这一地名。可见从蓬莱诞生那一刻起,就与神仙文化密不可分。在苏轼的《登州海市》中,“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映射的便是海市蜃楼的奇景与神仙的传说。蓬莱的神仙文化可以归结为以蓬莱阁、八仙和海市等为代表,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力量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2.精武文化。蓬莱的精武文化以戚继光和蓬莱水城为代表。戚继光是山东蓬莱人,明代的抗倭名将,中国历史上的杰出军事家,伟大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是公认的将蓬莱精武文化发扬光大的第一人。在戚继光的《韬铃深处》中,“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便将其保家卫国、淡泊名利和向往和平的情怀展现的淋漓尽致。蓬莱水城是中国明清时期重要的军港要塞,在山东省蓬莱市城北崖山下。蓬莱水城整体呈现不规则的长方形,有“断崖千尺,下临天地”之势,它的水门、防浪堤和城墙炮台等海防与海港等建筑保存较为完好。蓬莱的精武文化可以归结为以戚继光故里和蓬莱水城等为代表,体现出爱国的凛然正气。3.港口文化。蓬莱港位于山东半岛的最北端,黄渤海的交界处,与日本和朝鲜半岛隔海相望。据《竹书记年》中记载,在中国的夏、商、周时期,蓬莱的海航业开始逐步的发展起来。早在新石器时期,登州的海航活动就日益兴盛,根据在登州古港外打捞出土的古代文物的制作年代来看,在新石器时期的登州一带,已经有了较高的造船技术。考古发掘的成果表明,在辽东半岛、朝鲜和日本等地均有史前胶东半岛的文物出土。这些都充分证明了当时海航业的发展程度之高,为登州古港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宋代文人苏轼在担任登州知州期间,其所作的《登州如还议水军状》中有记:“登州地近北虏,号为极边,虏中山川,隐约可见,便风一帆,奄至城下,自国朝以来,常屯重兵,教习水战,旦暮传烽,以通警急。”可见当时的登州古港无论在经济还是军事上,都有极其最重要的地位。蓬莱的港口文化可以归结为以蓬莱港为代表,体现出古登州对外开放航运的兴盛。4.海洋文化。作为沿海城市的蓬莱,其依托海洋而形成的文明具有自己独特的意识形态和独特的文化,必然衍生出许多与此相关的产物。蓬莱是中国9个沿海城市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海上丝绸之路项目的唯一北方港口城市,足见蓬莱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里的重要性。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推动着海上贸易的兴盛发展,同时将中国的民族工艺和儒家思想进行了有效的传播,推动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蓬莱的海洋文化丰富多彩,民俗在其中也扮演着相当大的角色。每年的正月十三和正月十四,蓬莱本地的渔民会纷纷地给龙王庙送灯上供,以祈求未来的一年中出海平安,渔业丰收。此外,蓬莱的民间艺术渔民号子、大秧歌、剪纸以及蓬莱的饮食文化和土特产品也都极富海洋文化特色。蓬莱的海洋文化可以归结为以海上丝绸之路和当地民俗等为代表,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包容开放,对外来文化的吸纳与融合。

二、蓬莱地域符号与旅游文化产品设计的关系

旅游文化产品的设计本质上是对文化的设计,是文化物化表现的一种方式。而想要把文化进行有效地传达,就需要将文化符号赋予到产品当中,产品的文化意义需要用符号来表达。来蓬莱旅游的人们,通过感受旅游文化产品中符号所传递的信号,再由自身的旅游经历感知符号传递的意义,并给出一个良好的反馈。文化符号在产品中的呈现并不是一味的照搬复制,而是要在把握地域文化特征的基础之上,综合运用工业设计思维方法,将提炼出来的设计元素投入到旅游文化产品的再设计过程中。1.蓬莱地域文化特点。蓬莱的地域文化融合了神仙文化、精武文化、港口文化和海洋文化,作为一座沿海城市,海洋文化是其基础,神仙文化是其核心,精武文化和港口文化丰富了其内涵,充分体现了蓬莱“人间仙境”城市映像,带有鲜明的地域内容、风格和形式。从蓬莱地域文化角度来看,“海城楼阁”可以充分体现其旅游文化内涵,在旅游过的过程中,活动性体验所得的一种人文记忆。“海”可以是渤海和黄海,“城”可以是登州古城或蓬莱水城,“楼阁”可以是海市蜃楼和蓬莱阁。蓬莱众多的旅游景区,恰好可以利用这一地域文化特色,将其融入旅游文化产品设计当中,让游客可以购买到与其他沿海旅游城市不一样的旅游文化产品。2.蓬莱旅游文化产品设计发展方向。旅游文化产品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记录着消费者的旅游经历,蕴含当地的文化特色与民俗风情。作为商品而言,它不仅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产业的发展,而且也向外界传播了相应的旅游文化,是一个有效的传播媒介。地方的文化特色是旅游文化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文化产品区别于其他商品的一个主要特征。现在许多沿海城市的旅游消费市场中,旅游文化产品样式雷同,缺少地方特色。这类产品往往缺少实用功能,功能性语义设计指示不清,往往只具有一定的装饰功能,易落入俗套。在各地的旅游景点或市场上,许多旅游文化产品在设计形式上几乎毫无差别,也有很多都是从江浙广东等地批发而来。在旅游景点经常会看到扇子、画册、佛珠、茶具、翡翠琉璃、书签和花瓶等旅游文化产品,各自所不同的往往只是图案上的差别。设计师应该切身体验蓬莱的地域文化,探索其中的文化内涵,提炼出可以融合到产品设计中的文化符号,形成具有蓬莱当地特色的设计风格,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收藏价值或使用价值,游客才会心甘情愿地购买。同时,要将旅游文化产品设计融入消费者的旅游体验当中。旅游体验是消费者旅游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人们在旅游过程中的体会和感知。游客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旅游内容来丰富自己的旅游体验,比如当地的风土人情、土特产、传统技艺和民俗节庆等,让游客们参与其中,切身感受到当地的民俗文化特色,从观赏者变身为活动的主要参与者。这些民俗文化活动可以通过特定的设计方式进行,比如定制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或者游客自己亲手制作等,让游客参与其中,享受这种互动的形式,体会其中的文化主题,将这种体验深深的印刻在脑海中,给自己留下美好的回忆。这样才会将蓬莱高品质的旅游文化有效地传播出去,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三、蓬莱旅游文化产品的研究意义

蓬莱旅游文化产品是蓬莱这座城市的靓丽名片,是展现城市文化的有力载体,游客可以通过旅游文化产品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人间仙境”,吸引更多的游客,为旅游经济带来实际的效益。实现产品与地域文化的结合,维持蓬莱文化的独特之处,形成蓬莱文化产业体系,塑造蓬莱特色文化品牌,推广蓬莱旅游文化产品,可以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蓬莱这座沿海城市文化。目前我国的旅游文化产品规模在700亿左右,今后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的不断涌现,其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由此可见,蓬莱旅游文化产品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与市场潜力。四、结语对蓬莱地域符号的研究,是以蓬莱地域文化为核心。蓬莱旅游文化产品的设计结合当地的人文生活和自然环境等特色的文化资源,保留传统文化精髓,发展旅游文化产品设计,让到蓬莱旅游的人们可以切实感受到本地精彩文化与厚重悠久的历史。

查看全文

酒店室内设计地域文化研究

[摘要]随着物质生活的日渐富足,人们对酒店室内设计风格的追求经历了两个阶段明显的转变。第一阶段是经济生活初步富裕起来的时期千篇一律的奢华风,第二次转变体现为目前对具有多元化的文化内涵、能够给人带来精神享受的个性化设计风格的追捧。酒店的室内设计者必须改变过去的设计思路,如何将抽象的文化理念融入到酒店室内有限的空间是十分具有挑战性的新的设计放向。而地域文化既具有源远流长的丰富精神内涵,又能够充分展现一定区域的地方特色。在酒店室内设计中运用地域文化的元素,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引领顾客进行一场精神上的文化之旅。

[关键词]酒店室内设计;地域文化;应用研究

1酒店室内设计的内涵

现代酒店不仅为出差、旅行的人提供基本的居住和餐饮服务,也是顾客进行文化与精神消费的重要场所。传统的酒店文化突出其设施水平的高科技与奢华,以示酒店与家居环境的区别。人们进行酒店消费时也更加看中其能够提供家居生活所不具备的各种便利。但当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的水平,人们精神层次的消费需求渐渐觉醒,推动了酒店设计理念的革新。当前设计师在设计酒店的室内空间时,需要具有敏锐的时尚触觉与高超的审美情趣,准确把握顾客需求的时代特征和酒店室内设计的潮流走势。灵活的运用设计元素将设计的主题与风格精确的表达出来,设计出能够让顾客沉浸其中,体验到酒店独特的文化氛围与格调,获得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满足。

2地域文化与酒店室内设计中文化元素的表达

2.1地域文化。地域差别在时间与空间上给文化的形成留下了鲜明的特色。人类的文明发展过程中,由于交通不便、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别阻碍了文化上的交流,也避免了互相之间的同化,因此形成了一定历史时期鲜明的地域文化。物质层面主要表现为各具特色的饮食与生活习惯、服装服饰、建筑风格;精神层面则表现为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不同[1]。我国的地域文化丰富多彩。不仅有狭义上的地域差别、还有基于不同民族和信仰的文化元素。而且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发达的交通和网络通讯加速了文化的融合,在我国对文化的地域定义大体分为代表外来文化元素的西方文化和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同时,由于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全球化的进程,现实生活中文化的地域差别正在减弱,例如现代人的衣食住行习惯已经趋于同化,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也受到全球范围的潮流影响。但是同时,由于现代传媒的触角无处不在,也让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对地球上存在的特色地域文化有了更多了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形成了保护地域文化的契机。以地域文化特色为主题的旅游日益流行起来。带动了酒店业的发展,因此酒店与地域文化产生了相辅相成、共同繁荣的关联。2.2酒店室内设计中文化元素的表达。随着人们的出行对住所追求层次不断变化,酒店仅依赖富丽堂皇的奢华装修却无法突出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因此在室内设计中引入文化元素,提升酒店消费的文化内涵是行业的普遍做法。在设计中对文化元素的表达通常以装饰和陈设为基本的工具[2]。通过使用具有代表意义的装饰材料和室内功能性与装饰性的物品陈设,来营造出特有的文化氛围。例如复古风格的酒店会选用具有相应时代特征的布料、建材来进行室内的装饰与装修;在室内摆放复古家具、花瓶、灯具等营造出那个时代的生活环境氛围。让顾客体验到穿越时空的感觉。

查看全文

会展空间设计地域文化研究

摘要:为了在复杂多元的会展空间中,能够找到一种设计方法,可以通过审美的方式来呈现不同地域的特殊文化。根据国内外会展空间设计中,优秀案例和相关理论的综合性分析研究。总结出在会展空间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审美呈现方式。地域文化的审美呈现主要是通过形态设计、视听传达设计和意象设计等来实现的。在这三种设计中,形态设计和视听传达设计是较为基础的呈现方式,而意象设计是更为深层次的呈现方式。

关键词:会展空间设计;地域文化;形态设计;视听传达设计;意象设计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会展业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这就使会展业的发展面临更高的要求。在当今会展行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会展空间设计中地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设计师该如何在创作过程中把千差万别的地域文化以审美的方式呈现给受众,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会展空间中地域文化的形态设计

会展空间中地域文化的审美首先呈现在形态设计上。从设计语义学角度来讲,设计师对于空间形态的设计,如同运用形态“语言”来与参观者对话。形态是指事物存在的样貌或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在会展空间中,形态是可以把控的,也是可以感知的东西,任何一个展馆都具有自身的形态特征。在会展空间中,地域文化的形态设计就是将不同地域的文化通过特定形态呈现的过程。设计师根据不同地域的特殊地貌、特殊自然环境等对展馆形态进行审美加工。在会展空间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形态设计通常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一)自然形态设计:自然形态是指在自然法则下形成的各种可视或可触摸的形态,会展空间中地域文化的自然形态设计是指设计师在不破坏自然形态的条件下对特定地域的特殊文化进行提炼和升华的过程。相对于人造形态设计,自然形态设计更具有一种通识性,这意味着在此设计过程中,自然形态设计所带来的审美呈现更为简明清晰。比如图1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的日本馆,其外形设计灵感就源自于桑蚕的形象。在日本文化中,人们对桑蚕有一种独特的好感,因为它是日本辉煌工业时代的一个缩影。早在明治时期,生蚕丝就成为日本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随着日本工业的大力发展,大批养蚕人选择以机械制丝取代手工制丝来提高成品的精度,这在当时的世界丝织品领域中位居前列。而如今的日本不仅拥有“西阵织”这样的国宝级传统工艺品,更拥有现代高科技转基因养蚕技术等领先科技,这些成就足以让日本在织品界享誉盛名。也许正因如此,日本馆的设计师在对日本国家馆的外部形态设计上,选择以桑蚕作为日本的地域文化符号,并且几乎还原了桑蚕的固有形态,这使得受众能够快速领会设计师的意图。但是,设计师在展馆外部颜色的选择上以紫色为主体色调,这虽然不是桑蚕本身的颜色,但在日本文化中紫色代表了高贵和优秀质量,使展馆呈现出“破茧而出、展翅腾飞”的生动鲜活的意象,同时也展现出日本民族追求质量的精神特质。(二)人造形态设计:人造形态是指设计师们根据自身的主观意识进行艺术创作,从而设计出一种不存在于自然世界的特殊形态。会展空间中地域文化的人造形态设计是指设计师从自然界的客观事物中寻找灵感,并融入个人的审美经验和情感而创作出来的新艺术形态。由于人造形态并非来源于自然,因此不会给受众带来乏味的感觉。相对于自然形态设计而言,人造形态设计更具有表现力和创造力,这意味着在设计过程中,人造形态设计所带来的审美呈现,更具观赏性和趣味性。比如图2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西班牙馆,其展馆外形设计就源自于设计师对西班牙跳舞女郎的细致观察。当具有浓厚的西班牙风情的弗拉明戈舞女郎伴随音乐的节奏旋转舞动的时候,其裙摆随风飘动的画面定格在设计师的脑海里,这一生动的画面就成了设计师构思西班牙馆的灵感来源。弗拉明戈舞,作为当今世界最具感染力的流行舞种之一,是吉普赛文化和西班牙的安达卢西亚民间文化的结合,也是西班牙地域风情的重要体现。展馆的外部形态犹如弗拉明戈舞女郎扬起的裙摆,加上外部层叠编制的藤条片如裙摆上的褶皱,鲜活地展现了西班牙文化中的热情和活力。

二、会展空间中地域文化的视听传达设计

查看全文

地域文化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摘要:本文在分析嘉兴工业产品发展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从嘉兴文化元素的提炼、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运用、南湖红色文化的运用三个方面提出了结合嘉兴地域文化进行产品创新设计的方法。有利于突出地方特色,形成产品的差异化,发展地方产业。同时扩展嘉兴地域文化影响力,提升嘉兴整体形象。

关键词:嘉兴;地域文化;产品创新设计

产品创新设计是企业改善或创造新产品,进一步满足顾客需求或开辟新市场的基本行为。在当今用户审美观提升、文化消费加强的背景下,企业急需进行产品自主研发,提升产品品质。浙江嘉兴地处长三角地区,历史悠久,地方产业发展迅速。结合地域文化进行产品创新设计,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对地方特色文化的再生设计。

一、嘉兴地域工业产品发展面临的问题

块状经济是富有嘉兴特色的区域经济形态,如嘉善木业及实木家具、平湖的童车箱包、王店橱柜及吊顶、海宁的出口沙发等……这些块状明显的产业,曾给嘉兴创造大量的财富,但也是目前嘉兴发展的难题与挑战。嘉兴的主导产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经济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在面临成本上升、产品同质化的形势下,产业竞争力逐渐下降。那么,怎样获得产业的持续竞争力呢?设计驱动创新必不可少。为了企业的未来发展,主动进行产品设计创新,逐渐在企业中消除OEM模式(代工生产),因材制用、因技施艺、工更精、价也宜、型亦新。另外,由于企业缺少自主研发,导致产品同质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大力倡导自主研发,进行产品创新设计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有效办法。

二、为什么要结合嘉兴地域文化进行产品设计创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