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5 19:43:1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低碳生活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低碳生活论文

马克思主义低碳生活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进步与科技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绿色美好生活方式的倡导,已然成为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的题中之义。在人与自然这个生命共同体的大环境中,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建设良好的生态文明,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势在必行,亦是积极践行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时代之路。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绿色发展;美好生活

人,是一个特殊且复杂的生物物种。人生在世,除了像其他物种一样有基本生存的自然需求外,还以类的形式展开,并在社会交往中构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人类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其特殊性。人类所形成的在世方式独树一帜,因为它不仅停留于对类的一个物种保存,与自然规律保持一致;且有意识地通过采用各种手段,改造外部环境以更好的适应自身的发展。当人类正在沾沾自喜、狂妄自大,疯狂掠夺大自然时,殊不知,自然正悄然反抗着,它让人类生存有机体里的每个细胞渐渐被侵蚀,人类生存环境陷入困境。

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

马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界定为“费尔巴哈设定的是‘人’,而不是‘现实的历史的人’。”[1]同时马恩格斯着手创造物质财富、共同协作、社会相处、所有制变革等人类社会发展活动的阐释。对马恩格斯来说,人类进步史是劳动、分工、社会往来、所有制、科学手段的变化史。马恩格斯人的科学发展的主旨、方向在于完成人的进步,但人的发展受生态、环境、资源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离不开对资源、环境、生态的利用,若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需要实现人对资源、环境、生态的友善利用和永续循环。“自然界,就它本身而言,是人的无机身体。人依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2]所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与绿色发展在学理上和目的归属上具有极大的契合点。2012年,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顶层设计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最基本直观的体现在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福祉,让更多改革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当然,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基本内涵和时代诉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一定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3]

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

查看全文

低碳经济发展新措施论文

摘要:这是一篇低碳经济论文范文,此篇低碳经济论文主要阐述了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及发展低碳经济在全球已经形成共识。我国在经济建设快速增长中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急需通过发展方式转变和能源结构调整等手段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走低碳经济之路;同时,我们应当通过增加财政投入、改进投入方式、完善税收体系、推进能源价改等手段加大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此外,国际问的相互合作也是中国低碳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本低碳经济论文全文如下:

关键词:低碳经济;节能减排;能源结构;财政投入

一、我国走低碳经济之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低碳经济的核心思想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构建清洁能源结构,改变现有的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费格局。

低碳能源是低碳经济论文的基本保证,其实质在于提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等,促进产品低碳开发,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有资料显示,我国l亿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12.03万吨标准煤,大约是日本的7.20倍、德国的5.62倍、美国的3.52倍、印度的1.18倍、世界平均水平的3.28倍,能源消费总量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0%。能耗过高不仅给我国带来日趋紧张的资源危机,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使得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

(一)走低碳经济之路是维护能源安全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连续多年都位居世界前列。统计数据表明,2001~2006年间,我国每年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比重均在90%以上,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主要有: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偏高;石油生产量低,消费量高,供需缺口需依赖进口石油满足;新能源利用率低,发展潜力大。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其对能源需求始终保持强劲增长的态势,但是我国的煤炭产量已经接近极限,对于煤炭资源的过度依赖,从近期看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从长远看可能会带来相当大的能源安全隐患。走低碳经济之路可以有效缓解我国资源尤其是煤炭资源的约束状况。我国的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源等低碳或无碳能源蕴藏丰富,但利用率一直很低,有很大的开发潜力。走低碳经济之路就是要逐步降低煤炭、石油等化石型能源的消费比重,在能源结构调整中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改变当前我国能源结构性缺陷,提高我国能源供应的安全性。

查看全文

知识图谱生态建筑研究趋势分析

摘要:本文以CNKI数据库为依据,以Citespace为数据分析工具,对2010—2019年生态建筑研究的1362篇“核心期刊”和13914篇“全部期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别从文章作者、热点机构、高引用论文、研究趋势等多个方面进行统计,并绘制相关知识图谱。结果显示,国内近年的研究热点是生态城、可持续性、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化、生态文明和传统村落等,有关生态建筑领域的研究各有侧重点并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的趋势。

关键词:生态建筑;知识图谱;研究热点;研究趋势

1数据选取与整理

1.1数据来源

本文所选数据来源于CNKI数据库中期刊收录的文献,数据获取时间为2019年12月13日。检索策略为CNKI数据库中主题词设定为“建筑”并含“生态”,时间段为2010—2019年,共检索到13914篇,其中核心期刊1521篇。逐条对文献进行检验,人工剔除征稿信息、新闻类信息、会议类信息、学者访谈及重复文献等无效信息后,共在CNKI得到有效核心期刊1362篇,以此作为本文的主要数据。

1.2分析工具

查看全文

剖析低碳经济的未来模式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

论文内容摘要:文章在分析低碳经济深层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应建立和完善一整套政策框架,为加快建立我国低碳经济体系提供参考。当前,碳能源大量消耗使温室气体排放量与日俱增。同时,对资源过度开采也导致生态环境剧烈恶化,迫使人类寻求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这一概念应运而生。

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概念首先由英国政府于2003年在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就其内涵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转变现有能源消费、经济发展及人类生活方式

首先,现在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能源消费方式为一次能源占绝大比重,而可再生能源及核能使用率比较低,这样的能源消费方式加速了环境恶化,同时也带来激烈的一次性能源争夺。低碳经济推行的途径就是在原有一次能源得到高效利用的基础上,大力开发清洁能源,如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并同改善环境相结合。

查看全文

低碳环保背景下产品设计新方向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环保问题,环保意识也得以提高,低碳生活的思想备受人们的推崇。在此背景下,一些产品设计紧随时代的潮流,顺应时代的趋势,为契合大众的喜好进行创新与改变。基于此,文章简要分析低碳环保理念与现代产品设计的契合点,并提出了产品设计的三个新方向,即延长产品使用寿命、优化产品的动力源结构、选用新型环保材料,以期为保护我国的环境贡献力量。

关键词:低碳理念;产品设计;应用;环保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出现,环境保护问题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实际上,环境保护是一个非常棘手又迫在眉睫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人们越来越重视保护环境。为了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设计者必须在产品设计方面进行调整,要在产品设计中融入环保意识,要在产品的生产、包装过程中尽量减少污染,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危害,努力做到低消耗、低污染。低碳设计主要是全面地考量产品设计,使整个产品设计过程遵循低碳环保的理念,从而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

一、低碳与产品设计

低碳概念首次出现在英国,简单来说,就是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低碳生活就是指尽可能地减少人们生活作息所消耗的能量,达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大气污染的目的,从而防止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将低碳理念融入产品设计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低碳生活理念,使之逐渐被大众接受。

二、低碳环保背景下的产品设计新方向

查看全文

当代低碳技术经济的构想

本文作者:安文邵敏工作单位:河海大学

0引言

讨论全球气候变化问题[1]的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和哥本哈根世界峰会召开以来[2],世界实体经济的低碳化正在压过全球金融危机,成为人们寻求危中之机的最重要方向[3],科技教育界也迅速将热点转向低碳技术经济。河海大学已将低碳技术经济管理作为重点学科培育,建立了低碳技术经济研究所,正在申报低碳技术经济管理省级重点实验室。本文对建设低碳技术经济实验室的必要性、基本内容和主要措施的认识,加以叙述。

1建设低碳技术经济实验室的必要性

1.1低碳经济時代正在到来(1)全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人类生存过程,就是消费能源资源、向自然排放CO2等危害环境物质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自然界碳排放和吸收的循环是平衡的,但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世界工业经济发展、人口剧增、消费欲望无限上升和无节制追求生活方式升级,人类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破坏森林、湿地和水体等碳吸收转化载体,打破了生物圈碳循环平衡,导致温室效应,威胁人类生存[4]。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发表的第4份全球气候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已是毫无争议的事实,人类活动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性是90%[5]。日益清晰的全球气候变化威胁使人类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形成广泛共识。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代表通过了《京都议定书》,目前已有190多个国家加入,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形式协调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抑制全球变暖,并首先限制发达国家CO2排放量的国际法案。2007年12月,IPCC大会产生了“巴厘岛路线图”,确认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核心就是进一步加强《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重点解决减缓、适应、技术、资金问题[6]。(2)发达国家抢抓低碳经济机遇。历史经验表明,当前金融危机像以往一样,都孕育催生结构升级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7]。奥巴马在2009年世界地球日上的讲话称:我们已不再是在保护环境和刺激经济中做出抉择,而是在繁荣与衰退中进行取舍。哪个国家在清洁新能源技术上领先,哪个国家就将引领2l世纪的全球经济[8]。随着坎昆会议标志的后《京都议定书》阶段到来,发达国家正凭借其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的领先优势,推动“碳关税”等世界经济新门槛和秩序的形成,将通过影响国际贸易与投资引发新技术革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引起以低碳产业兴起为重点的世界经济增长格局的新变化,导致一场涉及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生产工艺、国际标准、消费文化、居民意识的全面社会变革[9]。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这种变革必然导致世界各国经济角色的重新洗牌。那些低碳理念先进、低碳技术领先、低碳产业体系健全的国家,将在新国际经济秩序中获得制定标准、抢占市场等发展先机[10]。2009年全球低碳市场价值为3万亿英镑,到2015年可能增加50%[11]。因此,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能构建下一轮国际竞争的长期战略优势,还有效刺激本国经济,增加国内就业,应对目前经济危机可一举多得。从近期看,也有相当的战略价值。(3)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重承诺。我国GDP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但我国人口是日本10倍,人均GDP仅为其1/10,而单位GDP的能耗和排污更是其十几倍、几十倍。这不仅使我国承受着巨大的国际压力,而且自身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艰巨挑战[12]。我国政府庄重承诺,以2005年为基数,到2020年碳减排40%~45%,意味着今后相当长時期,我国将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大力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根本上改造高能耗和高污染的传统产业,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的低碳经济之路。1.2低碳技术经济正在成为当代人才的通识由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如果每年在低碳经济上投入GDP的1%,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相反,如果继续以高碳方式增加GDP,那么现在每年获得1%GDP,将来每年得付出GDP5%~20%,仍无法逆转的地球生态灾难[13]。在这种“锁定效应”的警示下,教育界有识之士认识到,当代教育培养的任何学科的科技人才,必须以具备主动减少碳源、增加碳汇、降低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人为碳通量、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维持生物圈碳平衡,促进世界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意识和技能。在世界各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科学通识教育中,低碳技术经济地位凸显。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等开设了新专业,河海大学也设置了面向本科各专业的低碳技术经济讲座和研究生培养方向,低碳技术经济教育将是大学生科技教育的重要内容。1.3建设低碳技术经济实验室是创新人文社科实践教育可行路径自然科学技术素质不高导致人才综合素质偏低,历来是我国人文社科人才培养的瓶颈,这与其基本沿袭“一本教材、一块黑(彩)板、一支粉笔、一张考卷”的传统教学方式有很大关系[14]。近年来,人们认识到理论与实践、教学与实验相结合,是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文社科人才的重要途径,但对如何建设较偏重于工业工程技术的低碳技术经济实验室,目前仍在摸索中。作为新兴学科,低碳技术经济学理论的成熟性需要经历实践的推动及检验;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分支,低碳技术经济学在高校实验手段却又几乎为零。低碳(LowCarbon,LC)意即较低或更低的(CO2)等温室气体排放。低碳技术(LowCarbonTechnology,LCT)相对那些产生较高碳排放的传统技术而言,是指能源供给侧的光伏、风能、水电、核电和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技术,以及能源需求侧的替代传统能源或节能减排的生产、流通、服务、消费和废弃物处理等能源使用方式。同样,狭义的低碳经济(LowCarbonEconomy,LCE)相对低碳社会(LowCarbonSociety,LCS)而言,特指能源供给侧的低碳化,即通过利用新能源和提高能效等方式,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温室气体减排;LCS强调能源需求侧的低碳化,指人们通过转变理念和行为方式,杜绝浪费,减少能源需求,实现生活消费的低碳化。而广义低碳经济则既强调低碳生产、又强调低碳消费,是狭义“LCE”和“LCS”的融合,要求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图和管理标本,企业以LCS为发展模式,市民以低碳生活为消费理念和行为特征,因而是针对碳基城市化的不可持续性提出的城市化发展的新载体和新途径[15]。我们认为,LCT经济学研究对象既不是纯低碳技术,也不是纯低碳经济,而是一门把低碳技术与低碳经济结合起来,应用自然科学和经济学基本原理,研究低碳技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低碳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低碳技术领域内资源最佳配置,寻找低碳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方案,以求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其中,LCT是能源供给侧的光伏、风能、水电、核电和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技术,以及能源需求侧的生产、流通、服务、消费和废弃物处理等节能减排技术的交叉与集成;而LCE则研究微观和宏观层面低碳领域技术与经济资源最佳配置问题。因此,建设低碳技术经济实验室,开展低碳技术经济科学实验,为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文社科人才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与实验相结合的重要载体。

2低碳技术经济实验室教学的基本内容及方法

查看全文

论当代建筑设计的新诠释

一、当代建筑设计的新突破

1.当代建筑设计手法的突破。传统建筑设计与当代建筑设计之间的区分直观体现在其设计手法的不同。要说两者之间的关联,那可能是从结构主义开始,强调那种“永恒”的来源于人与自然的内在统一的深层结构随着时代的变迁依然沿用到了今天。就拿我们中国建筑设计的发展而言,上世纪50年代初,对于那个以解决群众温饱的年代来说,建筑这两个字毫无疑问是强调功能主义至上的设计;再拿北京传统的四合院来讲,四方、规矩、板正是对自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北京建筑特色最中肯的评价。在这些传统建筑设计中,更多的是遵照结构主义的设计原则,当代建筑设计则是更多的偏向于解构主义。个人觉得,解构主义是原有固有模式的一种大胆的设计思维的延伸,是对传统建筑设计的大胆尝试,这种尝试并不是说随意的进行设计创造,而是在传统文化底蕴的基础之上来进行对传统建筑老套设计的突破,如果我们对后现代主义的评价是对现代主义的叛逆,那解构主义的存在便是对后现代主义的不安于现状。所以人们对于建设设计中的解构主义的设计,有些争议,它打破了形式与功能所必然存在的联系,但我觉得这也正是当代建筑设计的所应该具有的精神。对于建筑设计的突破大多数我们是通过与传统建筑不同的设计手法来进行创新,解构主义它不仅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它也作为一种设计美学,它的设计思维贯穿着整个设计的始终。在当代建筑设计中,解构主义是其中之一的设计手法。而与之不同一种设计手法——“折叠”也是建筑设计中作为常见的一种形式语言,也对设计的空间、风格、结构都有着全新的定义。折叠这一词作为专业的建筑语汇,最早是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流传并盛行起来的,德勒斯在他的《褶子》里特地为折叠这种设计手法而颂文,这也是最早的相关领域的哲学参考文献,这一理论带给了一批设计师的思维启发:艾森曼认为,德勒兹的折叠这一概念打破了传统设计中的内外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传统的空间构成。克取斯蒂森则把折叠这一概念运用到城市肌理分析中,用以建筑设计对传统文化恢复以及它在社会角色中的表现力,他认为折叠这一手法既囊括历史主义中的再现色彩,又体现出了现代思想中的抽象儿何,是一种包容历史、现在、将来的共生形式。“变形”是近些年对当代建筑评价中出现较多的字眼。在“变形”的建筑设计中,“折叠”是较为突出的设计手法,它是一种与解构主义理念所不同的一种当代设计理念,甚至有些排斥解构,也排斥任何形式的设计模仿,总结起来,就是它是一种具有连续性的、个性突出的、全新形式的建筑设计手法,这也是当代建筑设计的一种突破。2.当代建筑设计材料的突破。除此之外,建筑材料对于建筑设计来说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着整个建筑设计的最终的成品风格。混凝土在近期优秀建筑作品的出现越来越多,相比起其他材料,混凝土更专注于建筑本体的精神体现。它没有夸大的色彩表现,只是将单一、暗沉的混凝土加入到建筑设计中却能产生一种微妙的化学反应,呈现出一种安静、高雅的艺术氛围。对于混凝土这种材料是一种非自然性质的混合材料,它的表现属性具有着建造技术以及后期养护等一系列的众多因素影响,在建筑设计中的造价也普遍偏高,但是混凝土材料,尤其是清水混凝土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却是建筑师的新宠儿。它在建筑设计中对建构逻辑以及艺术表现都具有着特殊的魅力。对于当代建筑而言,像类似混凝土这样的材料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出现又是一大创新所在,将建筑设计回归到最朴实、自然的状态才是它应有的状态。3.低碳环保意识的加入。提到这里,低碳环保是当代建筑设计中值得关注的一大环节。自上世纪60年代,美国因工业污染掀起了绿色设计的风波之后,这一概念一直影响到今天。建筑设计带给这个时代不同多样的色彩,我们社会的中每一个人、每一天都能享受到建筑所带来的的好处以及作用。但是,建筑设计在给我们大众带来种种益处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危害。这些危害主要是由于建筑设计在具体施工的发展过程中耗能多、碳排放量多引起的。所以低碳、环保、节能理念运用在建筑设计促使人们对社会环境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烈。以下是加强低碳节能理念在建筑设计中可采取的两点中肯措施:一方面是针对于建筑内部设计,建筑各个不同环节之间要考虑到满足整体低碳环保的要求而进行设计。充分考虑到建筑周围的外部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因地制宜的进行合理的设计,将外部有利条件运用到设计中去来达到低碳环保的设计要求,同时也节约了设计成本;另一方面利用建筑顶部,在之上面加入低碳设计元素,屋顶的部分是与外部自然环境最直接的接触,在屋顶的节能环保设计中必然要充分利用上外部自然条件这一有利因素,来设计与自然贴近的环保节能新型屋顶。上海自然博物馆便采用这种低碳节能的设计路线,完美的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内在统一,同时也和馆内主题相一致。由拉尔夫•约翰逊的设计来源于一个“鹦鹉螺壳”,在这一基础之上对总体形态以及组织形式来进行思维创造。整个设计的外立面是作为表达自然元素的媒介。其中建筑中部的“细胞墙”象征着动、植物的细胞组织;建筑东部的“绿化墙”意味着地球的表面天然植被;建筑北部的“石墙”则暗喻着活动的地壳板块、被河流侵蚀过的峡谷岩壁。他将生物气候学加入建筑中,来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由智能建筑外观来接受阳光照射,以达到最大化的日光,最小化的太阳能获得量。而椭圆形天井池的设计为整个建筑提供了蒸发冷却,在建筑内部设计中采用地热系统的调节来控制温度。前面有提到利用建筑顶部来加入到节能设计中,自然博物馆利用雨水等自然水资源从覆有植被的屋顶收集起来,将回收利用的雨水一起存储在池塘里,整个建筑将设计与低碳环保衔接的恰到好处,设计与生活是相通的,可以说设计本身是来源于生活,此类设计意识的加入更重要的是可以时刻提醒着世人应该去关注自然,关注环境。

二、当代建筑师对建筑设计的新看法

设计与艺术之间的微妙的关系奠定了建筑设计是同样赋予了艺术形式的存在。多年以来,建筑一直是被看做是工科的一门学科,对它的定义更多的是来自于技术层次的诠释,严谨、逻辑是我们对于建筑设计的定位。但是建筑设计它是有生命的,当代有些这样一批人去改变着人们对于建筑设计的印象,他们用实际行动去告诉人们建筑设计在艺术领域可以附有新的生机。“我知道你在看到我的作品时,你会哭。不论你们怎么看我的作品,只要每个人在看到这些作品时油然而生的切身感受,才是最后的评断标准。”这是林璎对自己的建筑所作出的评价,比如林璎所设计的越战纪念碑,以极简的造型来传达出丰富复杂的意象,由一面刻满着阵亡战士姓名的大型V字形的石碑从两端低、中间高逐步上升,而那些阵亡战士的名字也由此逐步增加,来带给沿着石碑行走的人们所不由言说的一种的心理感受。但是其设计并没有高耸入云的宏伟,但是华盛顿宪法公园的尽头,大地开裂,一道触目惊心的伤痕在阳光与黑暗的交汇处,讲述着无法被忘却的哀伤,这些是她的设计所带给人们的心理体会。类似林璎这样的建筑设计难道还是被认同成单一的工科作业吗?这样的一批建筑师更注重的是对生命的诠释,更多的是在他们的设计思维之下,去创造出赋予生命的建筑艺术设计,在他们的设计词典中,设计本该是纯粹的,宇宙间生生不息的生命才是艺术的本源。他们在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一个在现代主义阶段被看作是技术性的学科,也在被认同为艺术。

三、结语

总而言之,当代建筑设计正在逐步以一种朴实、素雅的姿态展示在人们面前,不管是设计手法还是所运用的材料都是当代设计师对这个时代所赋予上的新的标签,在经过实用主义年代的洗礼之后,它正在以自己特殊的语言由建筑形式来带给我们一种视觉享受,从外表到内在的帮助人们心灵以及这个社会的净化,我们当下也应该对充满艺术性的建筑设计产生一个新的定义。

查看全文

浅谈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策略论文

论文关键词:低碳经济;温室气体;经济结构;新能源

论文摘要:文章从低碳经济的内涵、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等三方面分析了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实现低碳经济和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由于国情所限,在发展低碳经济中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20世纪后半叶以来,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问题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现有的气候变化预测结果表明,截至21世纪末,全球的地表温度将上升1.1℃-6.4℃,全球平均海平面可能提高0.18米-0.59米,人类正面临着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重大挑战,而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出路是发展低碳经济。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中的“经济”一词,涵盖了整个国民经济系统和子系统,而“碳”狭义上是指造成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CO2气体,广义上包括《京都议定书》中所提出的六种温室气体,“低”则是指降低目前高度依赖化石燃料所产生的“高”碳排放,最终使碳强度降低到能源和环境容量都能够有效配置和利用的标准。

理解低碳经济,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内涵:

查看全文

低碳经济推进产业结构转型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在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别以往的产业结构升级理念一一发展低碳经济助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倡导低消耗,低排放,围绕节约能源、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为重点。这些理念的提出和应用为今天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文章在全面解读了低碳经济的基础上,阐述了发展低碳经济推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途径。

[论文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低碳经济

一、引言

经过改革开放3O多年的飞速发展。我国GDP每年都以较高的增速运行.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和第三大出口国.工业化和城市化仍处在快速发展中,并且还将在今后的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持续这种快速的增长。30年的高速发展使我们不但从传统的“短缺经济”走向了真正意义的”买方市场.而且基本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除了外汇储备世界第一,我们的钢铁产量、煤炭产量、水泥产量、发电量、玻璃产量均成为世界第一。

但是目前,无论是经济增长方式,还是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布局和结构,都存在着过分依赖资源、资本、环境的投入,充分利用但又比较倚重低价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而自主创新技术和人力资本的作用不足等问题。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外向型、外源型的产业结构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也充满着不确定性和变化。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我国对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导致增加对进口能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依存度。气候变化导致的水资源短缺、极端天气也使得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如果这种气候变化趋势得不到缓和.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目前我国的“三高”企业较多,单位GDP能耗大排污多.严重的破坏生态平衡,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高。全国企业存在着工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产业层次偏低、企业整体素质不高的特点。我国经济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突出表现在: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面临着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挑战: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传统的低成本比较优势明显削弱,亟待形成新的优势。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倡导低消耗、低排放,它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为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提供了一条新的更加有效的途径。

查看全文

低碳技术在乡村规划建设的应用

【摘要】乡村的低碳规划建设并非是一味地追求碳排放减少,而是要在坚持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乡村的低碳农业、旅游业和工业。基于此,论文从当前低碳乡村的概况出发,阐述低碳技术的应用优势,对乡村规划建设运用低碳技术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以更好地发挥低碳技术的优势,顺利完成乡村低碳规划建设。

【关键词】规划建设;乡村规划;低碳技术

1引言

在我国低碳经济中,低碳建设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乡村的低碳型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比起城市低碳规划建设,乡村低碳规划建设相对特殊,乡村区域排放的温室气体会给全球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由于乡村区域排放的温室气体与日俱增,低碳规划建设的价值和作用逐渐凸显。从这个角度看,应积极研究乡村规划建设运用低碳技术的有效策略。

2当前低碳乡村的概况

低碳理念虽然被人们广泛接受,但更多地应用于城市规划建设,在乡村规划建设方面则相对较少。在城乡统筹程度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下,许多乡村地区拥有了与城市相同的布局和规模,规模化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并且逐渐步入石油化发展阶段。在高碳发展模式下,乡村区域较高的碳排放量成为国家和地区不容忽视的一个领域。由此可以发现,要使国内低碳乡村建设、低碳乡村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应基于低碳技术规划低碳乡村的建设。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