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盘实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2 09:05:3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底盘实训总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底盘实训总结

汽车发动机与底盘拆装实训总结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实习目的:

⒈巩固和加强汽车构造和原理课程的理论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⒉使学生掌握汽车总成、各零部件及其相互间的连接关系、拆装方法和步骤及注意事项;

⒊学习正确使用拆装设备、工具、量具的方法;

⒋了解安全操作常识,熟悉零部件拆装后的正确放置、分类及清洗方法,培养良好的工作和生产习惯。

查看全文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本文就汽车底盘电控技术这门课程,首先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汽车底盘电控技术课教学的现状,其次阐述了基于慕课的汽车底盘电控技术课的教学改革,最后分析和总结了汽车底盘电控技术课教学转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反思,即要完善基于慕课平台的教学实施过程;要加强对汽车底盘电控技术课的资源投入;要继续探索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汽车底盘电控技术;慕课;项目导向法;翻转课堂

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为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高职院校也加快了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教育部曾公开发表声明,信息化教学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教学模式必将向信息化教学转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改革和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高职院校,实现教育信息化改革成为衡量学校发展规模的一把标尺。汽车底盘电控技术作为汽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在汽车底盘电控技术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1高职院校汽车底盘电控技术课教学的现状

1.1课程定位不到位。汽车底盘电控技术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必修课程,更是核心课程。近几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大力发展,新的先进技术不断诞生,尤其是以汽车底盘部分的电子控制技术的大量使用,使得汽车行业对掌握高新底盘电控技术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学生应当提高对本课程的重视[1]。1.2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具的匹配度不够高。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紧密围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故障分析、检测、诊断能力,而分析诊断的关键是要掌握各总成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于这部分理论知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模具,如液力变矩器,很难讲解清楚泵轮、涡轮、导轮的液体流向和扭矩传递过程。1.3学生基础薄弱,理论知识基础不够扎实。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普及,招生数量不断扩大,此类院校培养的学生具有鲜明的特点,普遍存在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目的不够明确,思想上存在惰性,学习主动性差,遇到问题,存在回避思想。当然,他们最大的亮点是善于动手。

2基于慕课的汽车底盘电控技术课教学改革

查看全文

高职汽修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与实践

1课程定位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普遍采用“2+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2”是指在校两年的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学习,第二个“0.5”是利用1个学期的时间在校外完成顶岗实习,而第一个“0.5”则是学生在校内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2]。汽修专业高职学生在经过2个学年的校内学习后,基本上完成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大部分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已基本掌握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原理与维修、汽车电控系统等课程的相关知识。但前述知识多是从知识自身结构出发,逐点学习。从内容上来讲,大多数知识点相对独立,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块状的,没有行成关于汽车整车的综合知识和技能。而学生未来的岗位以及顶岗实习中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应该是将汽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面对汽车出现的故障,学生需要利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因此,汽修综合实践课程的功能,就是通过课程的训练,让学生将前2学年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在运用过程中将前修课程知识融为一体,进行充分的消化吸收,从而形成能够脱离课本的适应岗位技能要求的能力。因此,汽修综合实践课程的定位就是将汽车发动机维修、底盘维修、电气维修以及电控系统维修等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在专业知识学习与岗位技能形成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

2课程内容设计

基于课程的定位,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须满足以下特点:一是本课程的内容要面向岗位技能的实际需求;二是本课程的内容要体现前修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三是要突出学生岗位技能的培养[3]。根据以上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2.1紧跟汽车服务市场

课程的功能定位是为学生顶岗实习奠定技能储备基础,因此,课程中所设计的实训项目应符合未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可靠性得到了很大提升,维修服务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以往的经验去设计教学内容,可能会出现脱离企业实际的情况。为此,通过到小拇指汽车服务会所、途虎养车、广东中域科技有限公司等省内维修企业深入调查,理清了汽车维修企业技术人员的日常主要工作内容,根据实际的岗位技能需求,确立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按照汽车维修岗位实际工作内容的出现频次,将工作内容划分为高频次工作、常见性工作、一般性工作和偶发性工作四类。其中,高频次工作主要包括车辆的保养、轮胎更换、发动机系统故障检修、空调故障检修、车体钣金与喷漆等内容。常见工作包括四轮定位、底盘异响检修、发电充电故障检修等。一般性工作主要包括发动机大修、空调压缩机故障、转向系统故障等内容。偶发性故障属于不常见、偶尔会遇到的不确定性故障。根据上述调研结果,课程内容设计了汽车保养维护和常见故障诊断两个大的模块。汽车保养和维护模块包括汽车一、二级保养的操作,这是维修工最主要的日常工作内容。故障诊断模块主要包括发动机启动困难、工作无力、燃油消耗异常以及空调不制冷等高频出现的故障,也包括了底盘异响、充电发电故障检修等内容。通过这些项目内容的训练,学生基本可以应对未来日常岗位工作需求。

查看全文

高职汽修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与实践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一线的汽车维修服务技术人员,综合实践课程是学生在校内完成维修技能提升的关键课程,是校内实训教学的核心环节,对学生消化吸收前修课程知识,完成顶岗实习的技能准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各高职院校普遍开设本门课程,部分教育工作者也对课程的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1]。本文对汽修综合实践课程的定位设计、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等内容进行了研究,对我校课程资源建设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以期能为同类院校该课程的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1课程定位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普遍采用“2+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2”是指在校两年的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学习,第二个“0.5”是利用1个学期的时间在校外完成顶岗实习,而第一个“0.5”则是学生在校内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2]。汽修专业高职学生在经过2个学年的校内学习后,基本上完成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大部分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已基本掌握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原理与维修、汽车电控系统等课程的相关知识。但前述知识多是从知识自身结构出发,逐点学习。从内容上来讲,大多数知识点相对独立,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块状的,没有行成关于汽车整车的综合知识和技能。而学生未来的岗位以及顶岗实习中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应该是将汽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面对汽车出现的故障,学生需要利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因此,汽修综合实践课程的功能,就是通过课程的训练,让学生将前2学年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在运用过程中将前修课程知识融为一体,进行充分的消化吸收,从而形成能够脱离课本的适应岗位技能要求的能力。因此,汽修综合实践课程的定位就是将汽车发动机维修、底盘维修、电气维修以及电控系统维修等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在专业知识学习与岗位技能形成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

2课程内容设计

基于课程的定位,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须满足以下特点:一是本课程的内容要面向岗位技能的实际需求;二是本课程的内容要体现前修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三是要突出学生岗位技能的培养[3]。根据以上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2.1紧跟汽车服务市场

查看全文

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摘要:与传统汽车比较,新能源汽车在底盘、车身和内部装饰上的差异不大,但是在动力总成、娱乐和高压安全系统上却有很大的不同。为此,针对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失效方式,结合各行业的岗位资格要求,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针对装配件的维护,确定了理论培训和实际维护需求,制订了一套适合新能源汽车的人才培养方案。

1引言

职教二十条的出台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新的发展目标,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高职教育的发展与课程改革将进一步深化,目的在于改善教学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要把新的教育观念、新的教学方法引进到教学中来,就显得尤为重要。新的教育观念、新的教学方式将会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以及新能源技术的迅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投放和大学的新能源开发。新能源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它给我国的环境与汽车工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各有关院校要顺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才的需要,为新时期的全面、全面的创新型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持。

2新能源汽车发展及专业建设背景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实现由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必然选择。这是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的一项战略行动。人才是制约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与转型的重要因素。根据中国汽车业协会的数据,2018年中国汽车业有两百万名员工,其中17万名新能源员工,预计到2025年的需求为120万。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和汽车维修工人的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工人的入职标准不科学,再培训机制不健全,汽车维修和测试专用设备的使用、电池和控制系统的测试、发动机管理系统的测试,以及汽车控制系统、自动驾驶技术和车联网的测试和应用技能,这些都会对售后服务的质量产生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是当前社会、汽车企业和高等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3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查看全文

机械类专业实习毕业实践研究

摘要:专业实习是机械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工程师基本训练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本文根据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给出了同济大学机械专业的专业实习建设的要求与内涵,说明了教学质量控制要点及具体实施过程和效果,并给出了相关的教学保障过程,最后针对达成评价后所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持续改进的方案。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课程目标;教学质量控制;专业实习

一引言

在新工业的大背景下,工程科技人才是建设工业强国的第一战略资源[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自2005年以来我国就开始构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逐步开展专业认证工作,并把实现国际互认作为重要目标。到2016年6月2日,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一致同意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2]。这意味着我国本科工程教育所授学位与其他《华盛顿协议》成员所授的学位“实质等效”。在此精神指引下,同济大学机械专业经过多年建设,于2018年通过机械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同济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以坚持先进制造和工程机械为学科发展特色,根据本专业学生的市场定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以及工程专业认证及机械类专业补充标准要求,在征求行业、企业专家以及用人单位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课程体系的设计。专业实习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工程师基本训练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通过专业实习,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根据专业认证的要求,专业实习支撑如下。课程教学目标1: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学习生产实际知识,巩固和扩大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完成专业课的讲授打下一定的基础。课程教学目标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在生产实际中调查研究、观察问题、提炼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为以后的工作和继续深造学习积累实际经验。课程教学目标3:通过对我国有代表性的制造生产企业参观实习,了解本专业先进技术及发展方向、现代化企业的组织管理方式等,了解我国制造行业生产水平,增加对专业的感性认识。课程教学目标4:结合实际动手和参观学习,拓宽视野,使学生能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认识到自主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可以看到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是一一对应的,符合专业认证的要求(见表2)。实习把课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现实具体的设备、生产线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丰富和强化了对专业、企业的一系列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为学生做好就业思想准备、提高岗位操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专业实习实施过程

专业实习教学团队基于专业认证的精神结合卓越计划要求和培养机械类专业学员热爱机械、献身机械的情感需要[3],建立了科学而系统的教学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及其达成度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近5年持续不断的改进,拓展了与机械类龙头装备企业密切的实践合作关系,完善了教学管理方法,不断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和效果。实习过程由专业老师带队,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指导,结合生产实际讲述生产过程和典型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每个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动手参与实践[4]。每天实习后,督促学生抓紧时间整理、补充实习笔记;待实习完成后,组织实结,交流实习体会,撰写实习报告。

查看全文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内涵建设研究

[摘要]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自2012年在全国开设以来,各学校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各不相同,因此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进行内涵建设标准研究十分迫切。该文主要以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和课程实施面加以研究。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实施

本研究仅针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和课程实施过程进行研究。

一、人才培养方案

针对全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设情况做一下比较。1.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是按国家要求标准要求进行,教学内涵可在课程实施中加以评价,这里不作比较。2.汽车专业课。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专业课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汽车各个系统的共性所能列出的四个系统。按照系统化教学方式应采用发动机、底盘、电气、电力电子驱动四个系统进行教学,但由于要突出新能源专业核心课,人为的将发动机、底盘、电气三个系统作为专业课统一在“汽车构造”“汽车电气”“汽车电控系统”来代替,而将新能源汽车特有的课程独立成专业核心课。3.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应包括“汽车机械制图或识图”“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汽车机械基础”“汽车单片机技术应用基础”“汽车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基础”“汽车总线技术应用基础”等。下面针对四门课如何开设加以说明:(1)“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未作知识更新,在直流电部分未重点补充电动汽车高压直流供电网电路及其防护;在电工交流电部分未重点补充电动汽车交流供电网电路及其防护;电工学中电机部分只有异步电机,未重点补充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直流无刷电机课程。最后,要将晶闸管内容转置“汽车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基础”中讲解,晶闸管明确为电力电子元件。(2)“汽车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基础”。据统计截止2020年几乎没有一家学校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开设“汽车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基础”课程,这是全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基础课的重大失误,是脱离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国家汽车教学标准的一个证明。追其原因一是不知道新能源汽车的变频器、车载充电机、DC/DC转换器等全是电力电子方面的应用,从而未开设本课程;二是没有现成的教材和先例资源,导致教师或专业负责人无法照猫画虎。(3)“汽车单片机技术应用基础”。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大部分都开设“汽车单片机技术应用基础”课程,但在内容上未做出相应的改变,属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汽车单片机技术应用基础”在内容缺失上的失误。追其原因一是不知道新能源汽车的变频器、车载充电机、DC/DC转换器、未来智能汽车零部件等都是采用数字信号处理类的并行单片机,而非8051这种串行单片机,从而未开设本课程;二是没有现成的教材和先例,无法照猫画虎。(4)“汽车总线技术应用基础”。“汽车总线技术应用基础”在内容上未做及时改变,属内容缺失。追其原因一是不知道新能源汽车在LIN/CAN/FLEXRAY/MOST/ETHERNET等五种网络的都有应用,而仅对LIN/CAN内容进行。目前的状况是总线共有7层,按要求高职高专只要掌握第6、7层即可,实际第6和7层没有做到电路原理和应用相结合,这即是教材开发的问题,也是师资问题。4.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核心课。目前全国有三种类型的专业核心课实施方式,优缺点如下:(1)第一种将“新能源汽车技术概论”“纯电动汽车构造原理与检修”“混合动力汽车构造原理与检修”“燃料电池汽车构造原理与检修”这四门课作为核心课,本质是按新能源汽车纵向发展的类型。方案看起来新能源汽车特征明显,但实际操作时重复内容需要加以避免。(2)第二种将“新能源汽车技术概论”“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原理与检修”《电机及电机控制系统原理与检修”“整车控制系统原理与检修”这四门课作为核心课。本质是按新能源汽车共用的技术进行开设课程,缺点是将电池、电机这种教材中一章级别的内容上升为一门课程有升级内容的趋势。不利于高职高专定性不定量学习的宗旨,也易割裂电池、电机等彼此之间的联系。(3)第三种是将新能源汽车的传统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共性和特性全部提取出来形成“汽车发动机构造原理与检修”“汽车底盘构造原理与检修”“汽车电气构造原理与检修”“汽车电力电子驱动系统构造原理与检修”四门课程作为核心课,本质是按新能源汽车共用的技术基础进行开设课程,是未来所有汽车专业开设的课程。目前这种方案中不能明显体现新能源汽车的课程,并不适合当前新能源汽车专业核心课程一定要突出显现的情况,适合新能源汽车大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届时人们不再称新能源汽车为新能源汽车。5.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方向课。高职、高专学生的专业方向有汽车研发服务、生产制造与装配、售后技术与服务三个专业。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方向应侧重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服务工作、汽车制造与装配工作、汽车售后技术与服务工作的具体应用的教学内容研究,而不是将新能汽车的结构、原理本身要做明显的专业区别,因为新能源汽车结构、原理与燃油汽车除电力电子驱动系统外,并无区别。6.其他拓展课。目前,通常将智能汽车无人驾驶汽车技术、车联网技术等作为拓展课,不再说明。

二、课程实施

查看全文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摘要:颁布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教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是高职教学工作的核心,是深化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与掌握知识、技能的有效途径。这为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指明了方向,因此分析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0引言

高职是培养优秀人才的主要阵地,教学水平直接决定了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的培养。然而从当前汽车类职业院校教学情况来看,部分院校过于注重汽车专业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动手操作、创新与团队合作等能力的培养,导致汽车专业毕业学生的技能水平和汽车行业用人单位要求不符。因此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如何培养符合适当发展的人才,已经变成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目标不明确

查看全文

本科院校汽车构造课程改革探讨

摘要: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已经是高校培养人才的的一个考核方向,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创造能力的重要性更是培养卓越人才为核心,文章以我校汽车专业基础课程群教学改革研究为起点,积极探索以培养卓越人才为核心目标汽车构造新型教学改革方式,为后续课程和人才培养计划做足够支撑。

关键词:卓越人才;汽车构造;教学改革

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越来越快的提上了教育改革的日程。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必须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社会进步提供优秀的人才保障中要积极发挥自身价值,其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出一流人才,建成卓越的高等学校教育。现在多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已经认识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创造能力的重要性,但由于学校招生的扩张,专业设置、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加之部分院校根深蒂固的一些传统观念,教学改革的主动性不强,教学改革效果不明显。以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应对本地区发展对汽车类技术人才的需要,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我校积极探索适合实际需求的汽车专业基础课程群改革,本文以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改革为例进行探讨分析。

1汽车构造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

汽车构造是我校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交通运输(车联网方向)三个本科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如《汽车理论》、《发动机原理》《汽车设计》等课程的前衔课程[1],是整个汽车类专业全套课程教学的过渡支撑。该课程主要使学生掌握汽车不同类型的典型结构、主要零部件技术参数,熟悉发动机、底盘相关系统、总成和零部件的基本结构、以及其基本工作原理,同时讲解汽车发展前沿技术、新能源、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趋势等。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但关系到后续课程学习,同时影响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以及在后期工作就业中对岗位适应和社会对毕业生反响均造成较大的影响。

2传统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及效果

查看全文

虚拟化维修车间在汽车故障诊断的实践

【摘要】文章分析目前《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人均实训配套数普遍不足及学生对整车没有拆解过从而导致对整车结构不甚了解的普遍问题,通过将虚拟仿真游戏融合进传统的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的实操教学环节,进行课程教学实践,探索更灵活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而提高学生实操教学效率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仿真游戏;汽车维修;教学实践

《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此课程不仅是学生所学汽车相关知识、技能综合的运用,并且是学生进入汽车后服务相关职业岗位顶岗实习和就业的直接连接桥梁,此课程学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是否愿意从事对这个行业及对这个行业的兴趣,但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一直存在人均配套数远远不足及实践造成的教学设备损耗较大的问题,而通过引入“虚拟化维修车间”概念到实践教学环节中,有望解决这一问题,大大提升实践教学效率。

1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以项目化教学方式来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掌握其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是这门课程教学的典型特点,综合诊断维修能力的培养是它的核心目标。但课程实践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部分院校使用发动机台架作为教学用具,部分院校使用整车,笔者更倾向于使用整车,因为在实际维修中,维修人员面对的都是整车,而整车相对于实训台架具有更加完整性及真实性,更为主要的是,在实际维修中,拆装其实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而使用实训台架作为教具的话,此项学习任务就无法完成,导致许多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无法快速的进行作业。可见整车作为教学用具是必然的选择,但整车在院校中不可能配套到人均1辆,即使一个实践项目配套6套以上也是不现实的,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一个故障实践项目也仅仅配套2辆整车,这远远不能满足实践教学所需,由此必然导致实践教学效率大大降低,所以基于“虚拟化维修车间”故障诊断实训能力提升的实践教学非常适合在这门课程中进行开展和实验。(2)在实践教学实施中,大部分维修教学案例都是通过人为的设置故障点,让学生进行排故,这种项目化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每次排故前,已经具有目标性及方向性,而这在实际维修中并不合理。实际维修中,对于客户车辆的故障问题千奇百怪,且大部分是机械故障,电路故障实际并不多见,同时维修过程中,少不了各种拆装和换新,这也是在实际教学中无法完成的,而“虚拟维修车间”的嵌入,刚好可以弥补此.

2“虚拟化维修车间”的引入对课程实践的作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