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岗实训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1 12:32:0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顶岗实训报告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顶岗实训报告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探讨

1社会对建工专业人才的需求

建筑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江苏是建筑大省,南通及其它苏中地区建筑业较发达,被誉为全国“建筑之乡”。在江苏建筑行业中,有700多万从业人员,但70-80%都是初、中级工及初中以下学历的农民工,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技能水平不高,建筑企业中专业技术人员偏少已成为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技能“蓝领”人才和高素质的项目经理级人才尤为紧缺,建筑管理、建筑施工、工程监理、工程造价、房地产开发等方面人才备受欢迎,并且这一缺口还在继续扩大。江苏省每年基建投入数百亿,所需要的各类建筑“蓝领”技能型人才至少达2万人以上。建筑业的发展优势,催生了建筑业管理人才和高技能紧缺人才的培养需求,这些都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作为优先发展的高职专业提供了契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同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也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教育部与住建部联合启动的“职业院校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试点专业,是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也是高职院的重点建设专业之一。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办时间早,专业基础建设稳固,师资配置合理,专业现状良好。

2专业定位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主要面向施工员岗位,为建筑施工企业培养懂得现场施工技术、能进行施工组织管理、质量检查验收,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精深的专业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

3专业建设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的解决

3.1制定“学做合一,多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查看全文

商务英语专业三阶段实践教学探索

[摘要]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商务应用能力、商务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依照建构主义理论及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等原则,建立“单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实训—顶岗业务实习”三阶段实践教学模式;最后,从完善实训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强化实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寻找长期固定的实习合作方三个方面提出了商务英语专业三阶段实践教学模式运行的保障策略。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三阶段实践教学模式

当前,人才市场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对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通英语且熟悉国际商贸知识和商务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正成为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种类之一。所以,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强化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改变过分注重单项技能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步向强调各项技能、贴近企业商务实践活动的综合应用、实现校内实训与企业顶岗实习无缝对接的教学模式过渡,正成为检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质量优劣的关键所在[1]。本文倡导的商务英语专业三阶段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单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实训、顶岗业务实训,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大学生的综合专业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

一、传统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商务英语作为本科院校和财经类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开设的专业,在教学体系建构上存在不少问题,如对实践教学的目标认识模糊,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融合度差,实践教学效果评估不科学,实践教学资源和条件不达标等。(一)对实践教学的目标认识模糊。商务英语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应用型较强的专业英语学科。但是大多数高等院校受到传统英语教育专业和商贸专业教学的影响,人才培养目标仅仅停留在教授学生熟练掌握英语知识和商务知识的理论层面,缺少对学生从事商务活动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建构[3]。部分学校虽然认识到引导学生从事商务英语实践操练对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性,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指向依旧模糊,往往没有对企业需求做好充分调研。(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融合度差。由于没有建构出相对科学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模式,当前多数高校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仍然停留在各课程专业任课教师展开的商务英语单项技能训练上。这导致商务英语实践教学内容条块分割、不成体系,不能培养出高素质综合型技能人才[4]。如“商务英语视听说”的实践教学主要围绕课程教材提供的商务外贸环境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商务外贸函电”的实践教学是根据课程教材内容训练学生的外贸函电写作能力;“进出口业务与单证”的实践教学主要是按照课程教学内容要求训练学生单证制作。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单项技能,但是商务外贸综合技能训练和商务环境适应的实战性训练存在明显不足,无法让学生适应职场商务外贸活动的真实需求,即便是顶岗实习,学生都很难适应。(三)实践教学效果评估不科学。当前,商务英语实践教学对教学效果的检验基本通过作业完成情况、单项技能考核测试以及提交个人任务型实训报告等方式来实现,对实训或顶岗实习中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综合技能应用能力以及工作中解决实际商务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并未进行量化考核。(四)实践教学资源和条件不达标。高校的商务外贸实训基地一般采用电脑模拟商务外贸公司的日常性业务,让学生实行人机对话。这种实训基地的模拟商务活动实践忽视了商务实战环境中的真实性、复杂性和灵活性,而这些恰恰是商务英语人才综合技能与职业素质培养所需经历的[5]。此外,大部分高校没有和商务外贸企业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一般都是要求学生自行联系毕业实习单位,在社会实践结束后提交社会实践报告。实际上很多学生在社会上随便寻找与经贸相关的岗位进行社会实践,学校对学生的社会实践失去监管和引导,很难确保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专业契合性和实习质量。

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改革需遵循的原则

查看全文

学习领域课程制度建设研究

摘要:规章制度是开展各项工作的保障。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以来自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教学载体,并通过完成这些典型工作任务,实现既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与我国多年来采用的学科课程模式有着很大的不同。学习领域课程对教学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课程管理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制度建设也应从这几方面入手。

关键词:学习领域课程;制度建设;探索

一、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及其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1]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是开展各项工作的保障。多年来,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和完善下,我国教育界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适应传统学科课程模式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为我国高校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并使得我国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教育界出现了一些新的课程模式,比较典型的是项目课程模式和学习领域课程模式。[2]这些新的课程模式对管理制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高职教育界要通过建立新的规章制度来适应新模式课程的需要。我国现在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自本世纪初由德国引进,2006年开始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及2010年开始的国家骨干校建设,使得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的推广应用达到了高峰。目前,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主流课程模式,和项目课程模式一样在高职院校有着广泛的应用。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以来自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教学载体(学习领域课程中,教学载体也称为学习情境),并通过完成这些典型工作任务,实现既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与我国多年来采用的学科课程模式相比,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实施地点、教学条件、教师素质、师生的角色定位及考核的方式内容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从教学内容的组织来看,以来自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教学载体;从实施地点来看,典型工作任务主要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或生产车间里来完成,基本上不使用普通教室,视频、动画、模拟仿真等是辅助教学手段。从对教师的要求看,既要懂理论,又要能动手,即所谓双师素质或双师型;从师、生的角色看,学生的实践和自主学习是主体,教师的讲解必需、够用即可;从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看,理实一体,知识、能力和素质并举;从学习的结果和考核看,不再是一张张试卷,而是一个个产品、作品等。由上述描述可见,学习领域课程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学科课程的课程模式,其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实施地点、教师素质、师生角色、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考核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必将对教学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课程管理等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从而也势必要打破原有的学科课程下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来适应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的需要。

二、支撑学习领域课程实施应建设的制度分析

从前面的分析看,学习领域课程对教学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课程管理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制度建设也应从这几方面入手。(一)教学条件建设方面的制度[3-4]由于学习领域课程主要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或生产车间完成,而且整合企业资源弥补校内实训条件的不足是一个建设方向。所以,教学条件建设方面的制度可包括适应实训室建设需要的《实训室建设管理办法》,适应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需要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适应引进企业的《引企入校管理办法》。(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制度由于学习领域课程要求教师既要懂理论,又要能动手,即所谓双师素质或双师型,而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来自高校,通常缺乏动手能力,所以,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将企业的能工巧匠引入到教师队伍中来,即形成所谓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制度可包括适应专任教师双师素质培养需要的《专任教师培训学习及企业实践管理办法》和适应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需要的《企业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办法》。(三)课程建设与教学管理方面的制度由于学习领域课程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而工作任务的完成不是学科课程通常采用的2学时排课所能完成的,这需要排课方面的保证。为使学生相对独立地完成学习领域课程的工作任务,需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也就是要提供引导文、任务书等教学资源。同时,学习领域课程的部分任务可能需要在顶岗实习中真刀真枪地完成。所以,关于学习领域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方面的制度可包括适应课程管理需要的《学习领域课程管理办法》或《工学结合课程管理办法》、适应教学资源建设需要的《教学资源建设管理办法》和适应顶岗实习需要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

查看全文

校企合作的畜牧实训模式研究

校企深度合作的多层次实训模式探索

经过调研、试点、总结等多方面的努力,我院畜牧专业建设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加强与企业的紧密合作.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贯穿大学三年的多层次实训模式。入学教育每年新生入校初期,我们都要进行新生入学教育,其中包括参观企业以及邀请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给学生开设讲座,他们的讲座实战经验丰富、语言生动有趣,很受学生欢迎。参观校企合作单位也是一项很好的实训内容,通过参观,可引导学生走进企业,感受企业,让他们认识到今后可能面对的岗位和真是的工作场所,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岗位意识和竞争意识。课程实训包括课程实训和教学实训周根据教学要求,我院的某些核心课程如《猪生产》、《牛生产》等,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设计综合性项目,让学生进行实际操练,如畜禽场建设规划与畜舍建筑、畜禽生产设备与环境控制、畜禽饲料筹划与引种选育、畜禽配种接产与杂交利用、畜禽饲养管理与兽医保健、畜禽养殖成本与效益分析等。调研项目如场址选择、饲料来源等让学生先分组完成,最后汇总,全班共同讨论,完成调查报告供企业参考;方案设计如畜禽场规划设计、饲料供应计划等也是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设定目标,由学生独立完成方案设计、总结报告等各个环节,每组用PPT展示,学生组成评委团进行打分;涉及技术训练的实训项目,首先是现场教学,然后与企业进行沟通,学生分到相关岗位进行实际操作。这种教学实训项目与职业技能鉴定考核项目融合,与其他实训形式相比,更具真实性,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锻炼他们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吃苦耐劳和协作精神有重要意义。参加实践操作技能比赛我院每年都组织和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操作技能比赛。融理论、实践及乐趣于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院最吸引学生并且参与面最广泛的比赛主要有孵化技术和人工授精技术操作相关的一些项目,这些竞赛与畜牧专业知识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完成实践教学目标。课余兼职利用周末、寒暑假进行生产实践。周末兼职每到周末,我院养殖实训中心和附近的合作单位都会提供一些兼职岗位,如雏鸡的销售、猪场饲养管理等。这样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岗位进行锻炼,同时也为学生带来一定的收入,磨练了学生的劳动意志。寒暑假实践每个假期来临前,我院都事先与合作单位联系,落实一部分岗位。这样,一方面,学生对企业有一个较长时间的认识,能够较好地适应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的生产、销售流程与方法,学到的东西较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发现和培养合适的学生,以备将来留用。创业训练我院畜牧专业的学生创业的热情很高。根据专业特点,设立了一个“大学生创业协会”。该协会所开展的项目主要为:种蛋孵化、雏鸡培育、鸡苗销售和无公害肉鸡生产。每年新入学的学生先写书面申请,然后要经过面试、初选、复选等阶段,挑选出一部分确实对此兴趣浓厚且有实干能力的学生加入。协会成员参与生产、销售的每一个环节,这样对于锻炼学生的创业策划、生产技术、团队合作能力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畜牧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努力做到提高学生的生产技能与工作能力。除了在学校的实习以外,社会实践也是一个重要途径,近三年来,我院共组织了18个师生团队到乡下去,利用寒暑假时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农家,了解当地经济发展及种养业的发展状况和疫病流行情况:开展科技咨询,给农民上课,传授养殖防病知识,开展义诊活动,为农户解决生产上的难题,为农民出科技板报。赠送科普资料,举办科技讲座,播放种养科技教育光碟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增强了责任感,提高了素质。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学生大学学习阶段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通过实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培养解决生产管理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生产系列问题的调研、训练、总结,为写毕业论文收集有关信息资料。毕业顶岗实习是职业学校突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另一种教学方式,能较好地检验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和综合职业素质,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实践运用中进一步深化。除了按照学院的统一要求制定《畜牧专业顶岗实习教学大纲》等一整套文件外,我院还与企业共同制定《顶岗实习计划》,明确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包括了解企业概况、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熟悉具体部门和岗位的业务流程、工作规范、处理方法,掌握相应岗位的操作技能等。企业领导精心挑选部门主管担任指导教师,做好学生的业务指导工作。指导师傅对学生进行全方面全过程指导,一段时间后给予总结,并及时进行反馈,循序渐进地增加学生的工作内容和难度,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多层次实训模式取得的成果

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训深度融合在课堂实训上,训练学生家畜的发情鉴定、配种、早期妊娠诊断、接产技术和家禽孵化等职业技能。生产实训部分则由甘肃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良种场、甘肃省秦王川奶牛试验场、甘肃金昌种猪场和学院种鸡场负责制定轮训计划。根据各场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时间来安排,一个轮训周期内学生对畜禽场的每个岗位都要实习过一遍,专业教师进行过程性管理。根据企业岗位需要,校企共同开发设实训项目,使课堂“模拟实训———企业轮训———顶岗实习”成为一个新的有效模式。建立了企业人员与专业教师共同育人的实训模式学生的实习方式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企业人员指导学生的日常实训。学生在养殖场各生产环节轮岗实习,学生有了“看”和“干”的场所。在实训单位,学生以双重身份完成学习与工作两重任务。专业教师一方面巡回检查指导,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另一方面协助企业规范门店管理的操作流程。这样的一个循环,学生对整个畜禽场的运营管理全部进行了实践,大大增强了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教师作为学生的专业指导者,经常到企业指导学生实践,针对学生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与企业人员共同研究探讨解决,不仅强化了教师的理论水平,也丰富了教师的实践技能。职业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校企合作实训模式是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如何能更有效地进行校企合作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训呢?除了政府出台政策扶持外,学校要积极争取,企业应尽量配合,社会应大力提倡,教师应转变观念主动参与,学生应有职业精神并乐于实践。

本文作者:郭小会李和国郭志明王璐菊刘瑞玲贾万臣郭全奎苗旭刘辉工作单位: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查看全文

职业院校实习质量评价论文2篇

第一篇

1过程管理的内涵

过程管理的理论基础是由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三部分构成。它强调对全程的全方面把握和对关键点的监督,因此更加适应柔性管理的需要。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顶岗实习,可运用过程管理的方法来对其进行解构:用一组实践方法、技术和工具来策划、控制和改进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的效果、效率和适应性。

2实习过程管理

2.1“六到位”工作法

要实现对学生实习过程监控有效,就必须搞好顶层设计,学院经过多年实践总结,提出了“六到位”工作法。①制度设计到位。实施依法管教,对实习过程的每一环节从制度设计上不留真空,做到岗、人、责相符。先后制定了《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实习管理办法》、《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实习工作程序》、《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实习工作手册》、《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实习跟踪服务手册》等管理制度。②课程设计到位。把专业认知实习、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按照课程来进行设计,一般应包括:实习目的、实习任务和内容、实习组织与管理、实习要求、实习考核评价。③学生安排到位。专业认知实习、教学实习均采用集中实习的方式,由专业带头人和课程任课教师负责联系实习企业。顶岗实习分为自主联系顶岗实习和学院安排顶岗实习,自主联系顶岗实习的学生必须填写《自主联系顶岗实习单位申请表》,报系部审批后实施。学生100%都要参加顶岗实习,系部要将应该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逐一安排到位并送到岗,然后将《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实习安排表》报教务处实训中心备案。实习前系部召开实习动员大会,明确实习的内容和任务,宣布实习纪律,提出具体的实习要求,分发实习教学资料。系部对实习学生进行实习安全教育和实习前的岗位培训,学生、家长、系部和企业四方签订实习协议书。④教师指导到位。学生实习期间确定三名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专业指导教师、班主任),专业认知实习、教学实习由三位指导教师全程进行指导。顶岗实习由于实习岗位分散,主要是以企业指导教师为主,专业指导教师通过短信、QQ、电话、电子邮件、巡回检查等方式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指导。⑤跟踪管理到位。班主任通过短信、QQ、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时刻与实习学生保持联系,每周至少联系1次,并填写《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实习跟踪服务手册》,学生填写《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实习工作手册》,要将每天工作的岗位、任务、工作时间如实填写,企业指导教师签字确认。⑥资料收集到位。学生实习结束后,要向系部上交《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实习工作手册》、实习报告,班主任要上交《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实习跟踪服务手册》,作为评定学生成绩的依据。

查看全文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摘要:为更好地满足于旅游酒店业对于人才所提出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当更加深入地研究旅游酒店的用人需求,并据此调整自身的专业人才培养策略,从而培养出能够更好地适应旅游酒店实际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酒店管理人才。本文分析了我国旅游酒店的用人现状,论述了我国旅游酒店的实际用人需求,并提出了适应旅游酒店用人需求强化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旅游酒店;用人需求;高职院校;专业人才

我国旅游业因其综合性较强、开放程度较高、就业带动能力较强等突出优点,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全新增长点。酒店行业是我国旅游业的一个标志性行业,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高品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我国旅游酒店管理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依据一项统计,到2018年,我国每增加8.3个就业岗位,其中就有1个就业机会在旅游酒店行业。当前我国旅游酒店行业存在每年200万人的缺口。目前的旅游酒店专业人才供给已经远远无法满足酒店业发展之实际需求,尤其是高层次管理人才更是非常稀缺,这就为我国高职学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力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空间。

一、我国旅游酒店用人现状分析

依据中国旅游饭店协会的一份调研报告,我国绝大多数旅游酒店管理类专业毕业生之所以未能进入旅游酒店行业工作,其原因往往是酒店行业的总体薪酬水平没有足够大的吸引力。刚刚从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们都希望能够依靠自身学到的知识得到较高的收入,然而,因为旅游酒店业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不仅工作的时间非常长,节假日休息机会很少,工作自由度相当低,而且工资待遇在当前的人力资源市场中也处于较低的水平上,从而导致旅游酒店难以留住毕业生。同时,旅游酒店在实际用人上也具有明显不足,虽然每年会通过人才招聘会招录一部分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但是往往没有对这部分新员工进行合理的岗位设计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未能形成科学化、规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造成这些新员工无法体现出应有的作用,时间一长,相当多的高职生会因为对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缺乏足够的信心而想方设法跳槽,其中还有少数旅游酒店将新毕业高职生员工视为廉价劳动力使用,只看重经济效益,却忽视了员工的切身感受,导致这部分员工会会因为缺乏个人成就感和归宿感而选择离开,这也是我国旅游酒店行业人才流失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我国旅游酒店的实际用人需求

查看全文

水利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水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障。本文主要阐述高职院校水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希望推动实践教学顺利开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水利工程;实践教学

高职水利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备从事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组织和管理等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能满足水利工程建设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创新技术人才。依据专业教学目标,学校应制定和完善现代水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文化修养作为培养中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技能训练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及时了解未来职业要求,制定职业规划。

水利工程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

第一,不断增强自己的计算机操作与应用能力;第二,熟知本专业的英语知识,提高自身的英语技能,定期阅读英语辅助资料,确保能看懂进口仪器使用说明和操作面板英文解释;第三,提高自身设计、分析、观察、计算等级工程网与城建控制网以及整理成果的技能;第四,掌握分析各类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地籍图的专业技能;第五,提升施工放样能力;第六,灵活处理建筑物变形监测技术;第七,提高自身获取和应用新技术的知识技能。

水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

查看全文

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培养应用技术人才来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地方本科高校要顺应区域产业发展的需要,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而转型发展的核心是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本文以地方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为例,从实施“仿真化”“岗位化”教学模式改革、构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与考核模式改革三个方面,探讨应用型高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路径选择。中国已进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转型升级新常态,迫切需要培养应用技术人才支撑产业发展。目前国内大学教育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重点高校,二是应用型高校,三是高职院校。为提升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水平,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2014年教育部于颁布《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旨在探索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的发展道路。

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核心是深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笔者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探讨其应用型转型发展之实践教学改革方略。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与地方产业技术进步联系极强的应用性专业,但是,以往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因教学经费和时间的限制,多采取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课堂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不合理,所开展的实践教学多为“零散的、不系统”,甚至是“走马观花”式,以完成教学任务敷衍了事,导致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技能不足,不能有效满足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调查显示,旅游企业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既希望毕业生是个多面手,能够熟练掌握旅游“六要素”各环节的基层岗位技能,同时又具有一定岗位的专长能力。在这种需求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只有通过实施“仿真化”和“岗位化”实践教学,构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改革考核模式,才能有效促进专业向应用型转型发展。

一、搭建校内实训平台,实施“仿真化”教学模式

所谓“仿真化”,是指利用校内实验中心岗位实训室和行业综合实训室进行“仿真化”旅游岗位单项实训和旅游全景化的综合实训,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它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中引入虚拟仿真实验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模式探索。

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的能力体系由基本技能、综合能力和素质潜能3大模块构成,通过校内“仿真”实训着力培养学生旅游基本技能;校外实践基地主要加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潜能,是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进入中高管理层必须具备的能力。由于旅游行业的工作性质要求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初期,都是从基层做起,基本技能模块成了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践教学的重心。所以,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要搭建良好的校内“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笔者所在高校的具体做法是利用校内酒店餐饮、客房、茶艺和模拟导游实训室进行旅游岗位单项实训,然后在校企(圆通公司)合作综合实训室进行“仿真化”实训。这种实践教学体系,不仅增强了学生旅行社管理、导游技能、景区管理和酒店服务与管理工作的真实感,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社会发展能力。为提高“仿真”实践教学质量,需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第一,学时设计上,把实践教学学时学分占比由“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文科类专业大于20%,提高到大于30%,保障“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具有足够的学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实践训练。第二,教学方式上,教师针对不同课程教学系统设计训练任务,引入虚拟现实的环境,学生在与虚拟高仿真环境有着感官接触与交融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操作,从而提高实践效果。第三,教学内容上,教师应对“仿真”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应紧扣行业发展的需要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以《旅行社管理》课程实训为例,其“仿真”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就涵盖了旅行社全部业务流程,包括出境散客、出境组团、境内组团、境内散客、境内地接、入境游、单项业务委托、公司财务核算和企业运营业务统计分析等,这种“高仿真”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旅游行业内主要操作技能,就业时实现“软着陆”。第四,教学管理上,要把全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以《旅行社管理》课程实训为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拟经营一家旅行社,分成研发部、销售部、计调部、财务部和售后服务等不同的部门,分别让小组成员在旅行社中担任相应部门的重要岗位。不同小组代表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在模拟旅行社经营过程中,每个小组都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研发设计相应的旅游产品,在观察竞争对手动向的同时,对线路的销售进行预测和决策。总之,实施“仿真式”实践教学,既能够强化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行业考证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和积极性,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相互沟通与协调的社会能力以及灵活处理实际问题的职业发展能力,这也为其今后的顶岗实习积累了相应的知识和经验。

二、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实施“岗位化”教学模式

查看全文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综述

【摘要】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是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的积极有效探索,可以让学校与企业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对为社会培养出合格有用的懂英语通商务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缩短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可能会影响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在顶岗实习期间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存在诸多困难。为此应对“2”阶段的教育教学与管理、“1”阶段的教育指导与管理进行有效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2+1”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施

高职院校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让学生入学后,前两年在校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最后一年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提高职业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以便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本文试着通过分析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在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2+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在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中,由于缩短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延长了学生在企业实践的时间,因而遇到了一些问题。(一)缩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可能会影响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高职院校实施“2+1”模式,把原先实施的“2.5+0.5”模式改革为“2+1”模式,自然就缩短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这首先就意味着学生少了半年时间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先进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学生文化主要是在学生个人心理特征、同伴群体、师生交互作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学校外部各文化形态等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发展起来的。这当中同伴群体、师生交互作用对学生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另一方面减少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势必会少开或不开某些课程。这就需要对“2”阶段的教学做些调整。(二)顶岗实习期间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存在诸多困难1、顶岗实习期间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难度大由于学生的顶岗实习地点分散、实习岗位也各不相同,因此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难度大。虽然高职院校制定了一些政策,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成立了专门的管理与指导机构,也建立了一支专兼职顶岗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但具体落实政策、采取指导行动的专职指导教师少,兼职教师课务繁重,难以满足顶岗实习指导要求。在学生实习过程中,一些企业没有按照正式员工来管理,只是把他们当做实习生或编外员工来看待:要么放任不管,要么把学生当做廉价劳动力使用。2、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实习心态部分学生由于对顶岗实习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良好的实习心态,因而不能积极地参与实习。有些学生到企业实习,发现顶岗实习与自己所想象的之间存有很大的偏差,难以融合到企业文化当中,不遵守企业的管理规章制度,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不能处理好同事之间以及上下级之间的人际关系,感觉理想和现实相差太大,就失去了实习的兴趣,产生失落、消极、悲观心理,因而在工作态度上出现偏差,擅自脱岗、离岗,甚至干脆不打招呼一走了之。

二、相应的实施对策

查看全文

旅游管理系实践教学机制构建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具有明确的行业指向性,主要为旅行社、旅游景区以及旅游相关单位培养专业操作技能熟练、适应面较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然而长期以来,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普遍呈现出琐碎化和零散化倾向,严重阻滞了专业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和学生专业能力的深化提高。从行业的反馈来看,存在着以下弊端:一是不能实现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传统实践教学科目繁多,往往要求面面俱到,不利于学生个性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三是不重视实践教学的体系化建设,没有把实践教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加以强化和研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在此情况下,必须切实构建适应高职旅游专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为更好更有力地实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树立保障。

一、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的基本思路是:在院党委领导下,认真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立足于服务恩施旅游产业及“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为宗旨,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为契机,校企结合为途径,工学结合为突破点,强化校内、校外两个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为中心,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社会实践教学为载体,校园文化活动、校内岗位锻炼和校政合作、校企合作为支撑平台,构建与恩施、湖北旅游产业发展人才需求规格相吻合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校企“融合型”的教学运行机制,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为恩施旅游支柱产业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作出贡献。

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出发,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把实践教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加以强化,系统构建现代旅游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成果和实际的教学运行情况,我院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形式、内容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探索。2006年始,我们在通过企业的调研和分析、论证基础上,开始探索“实境镶嵌、分段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初步效果,得到了企业、学生、家长的好评。

实境,是指真实的职业环境;镶嵌,是指将实境多次多点镶嵌于人才培养过程,以及将特定的知识、职业能力镶嵌于实境训练。分段循环,是指将学生在校时间分为四个段,即1+0.5+1+0.5。第一阶段为期一年,安排专业认知课和部分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第二阶段为半年,即到校外基地顶岗实习,带队挂职教师参与管理;第三阶段为期一年,针对上一阶段实践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强化,增加新的专业内容与技能的学习,着重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并组织学生完成“双证制”的考试;第四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时间半年,为学生毕业前与就业相结合的生产性实习,即“顶岗实习”。“实境镶嵌、分段循环”的教学内容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一)基础层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