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在线课堂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3 05:49:1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地理在线课堂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线上对分课堂在地理课堂教学的应用
摘要:文章基于四元教学理论将线上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用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讲授通过QQ群屏幕共享功能进行;内化吸收通过学生线下独学和反思实现;讨论以分组的形式通过QQ语音进行;最后,教师通过直播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答疑。该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互动质量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线上对分课堂;四元教学;初中地理
一、绪论
网络教学将成为课堂教学的选项之一,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大规模在线教学,而老师和学生又普遍缺乏线上的教和学的经验,使得线上教学充满了极大挑战。复旦大学心理系张学新教授立足中国教育实情和线上教学特点,及时地推出了线上对分课堂教学模式(OPAD),效果良好,受到广大师生欢迎。本文以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四节《澳大利亚》第一课时为例,探讨线上对分课堂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模式。
二、线上对分课堂简介
线上对分课堂就是传统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线上教学中的应用,对分课堂的理念是将课堂一分为二,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时间和任务方面均对分,宗旨是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深度学习。对分课堂包括当堂对分和隔堂对分,线上教学更适合隔堂对分。张教授提出线上对分课堂必须贯彻四元教学理念,该理念认为教学是一个规范化的流程,包括教师讲授、学生独学/作业/反思、同伴讨论(互相答疑,互相评价)和教师答疑(共性答疑,集中评价)四个环节,即四元。四元的先后顺序有严格要求:教师必须要先讲,讲完之后学生才能学,学了之后才能反思,反思之后才能带着反思的结果参与小组交流,交流之后才可以提炼共性问题,老师对共性问题进行统一的解答。四元教学等于在传统的“传道、授业与解惑”基础上加上一个“讨论”。较之于传统教学单一共性教学的缺点,四元教学融合了共性和个性教学的特点,在讲授阶段,教师对所有学生精讲教学重难点,此阶段具有共性特征,此为共性1;学生独学/作业/反思具有个性化特征,此为个性1;同伴之间相互讨论,不同学生讨论的内容不同,此为个性2;最后,教师针对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集中答疑,此为共性2。另外,四元教学特别注重学生的反思,反思更多的是取代过去教师对作业的评价,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除此之外,还要超越作业,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炼和总结。
地理信息系统线上实践教学模式
【内容摘要】地理信息系统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本文从教学策略与模式、课堂教学资源、启发式授课方式、考核机制、教学效果等方面阐释了地理信息系统线上实践教学探索,为今后采用多种形式的授课方式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线上教学;教学模式;实践教学
2020年春季,受疫情影响,地理信息系统(GIS)课程全面启动了网上授课模式,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1]。结合多年的实践探索经验及空间信息新技术和新应用,特别是在新工科、智能化、大数据背景下,以专业人才培养需具备工程基础、应用能力为目标,将本专业先进的知识融入前沿应用领域,探索地理信息系统线上教学策略与模式。
一、教学策略与模式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技术和实践性强的课程,对于学生熟练掌握GIS基本技能操作,构建GIS技术系统知识体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至关重要
。以往的实践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面对面进行课堂基本理论授课,然后在实验室通过步骤操作进行实践,训练学生掌握GIS数据的生成,空间数据的处理,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与管理等能力[2~4]。而在线上教学中,教师采用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与实践实验相结合的教学内容,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式。形成了GIS课程混合实践教学新模式,如图1所示。
大数据下初中地理教学研究
摘要:为了探讨大数据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文章从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即大数据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决策的科学化、精准化;大数据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大数据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关键词:大数据;初中地理;精准教学
大数据背景下,大量的地理图文数据,能够给学生提供较为新颖的知识观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地理知识水平。这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大数据技术,根据地理知识为学生寻找地理信息,丰富地理教材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地学习初中地理知识。
一、大数据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决策的科学化、精准化
大数据的核心价值是能够将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并能够快速地进行数据分析。大数据背景下,教学决策将超越人类有限的理性思维,从以往依赖于教师头脑教学转变为依赖于海量数据的分析,使教学更精准化与科学化,从而实现精准教学的目的。在大数据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大数据的处理,能够快速地得到有效的信息,并能够有效地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从而实现初中地理精准教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网络数据中调取契合度更高的数据信息,作为教学资源的对比参考。诸如,优思在线、同桌网、简单学习网等网络平台,在内部设置的地理课程中也有很多免费课程,且评论区也有诸多学生的留言。这种外部数据信息的参考,是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之前进行对比的网络数据资源,以便支持教学决策的可行性[1]。另一方面,剔除外部数据资源的利用价值,同时也可以建立内部数据资源的获取路径。以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研发的“雨课堂”教学软件为例。其中的课程随堂记录更为精准,教师能够对接学生的档案资料,获得课程教授后的反馈信息。这种内部数据资源,是增强地理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进度了解程度的有效方式,也是利用大数据资源辅助教学决策的积极策略。
二、大数据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第三种学习方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一、第三种学习方式的内涵
随着世界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第一代、第二代信息技术逐渐被以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所替代。新一代信息技术让许多看似梦幻般的场景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在线网络学习与面对面的学习方式逐渐走向融合,这就是“第三种学习方式”。
1.第三种学习方式的产生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如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等的发展,“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多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正在走进课堂教学。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以软交换为核心,能够给师生提供更方便(随时、随地、任何方式)、更快速、更低廉的数字化通信服务。下一代互联网使三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融合、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大大降低信息传输成本,使在线学习成为可能。在云计算的环境下,学习资源是开放的结构,师生可以参与内容编辑,这赋予了学习资源持续不断更新和进化的能力,从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云服务。互联网将计算机间的互联拓展到世界万物,这大大拓宽了师生的课堂视野,将课堂学习场景与遥远的真实事物紧密联系在一起,时空限制被突破。随着电子白板、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交互式媒体进入课堂教学,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海量的课程资源,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向名家名师学习,学习者与学习资源之间的隔膜被打破,在线网络视频学习和面对面学习的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二者逐渐走向“融合”,从而产生第三种学习方式。不同于以往传统教学中只运用某种单一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集结了多种技术去构建“数字化”的学习情境,学习的固有范式和习惯被打破,学习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甚至被颠覆。
2.第三种学习方式的特征
一是互动性。学生的学习过程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信息传递”,主要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第二阶段是“吸收内化”,主要是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第三种学习方式重构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传统的“教师先教学生后学”转变为“学生先学教师后教”。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以微视频为载体,通过观看微视频构建基于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境,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可以预习知识,可以自己掌控节奏,是个性化教学的体现。二是针对性。通过重构学习过程来减少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将学习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让教师的指导、帮助等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第三种学习方式真正做到了差异教育。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的效果分析
摘要:近年来高中地理教学逐渐倾向双主体教学,更注重根据教学特点创设相关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更新,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变,纸笔学习向在线学习方向拓展,网络平台作为全新的学习资源平台给我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工具,有了这个开放性,我们开始微课学习,以便更高效的提升学习效果。文章首先从微课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作用切入,其次探析影响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效果因素,最后给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建议,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微课;高中地理;效果因素;策略建议
时代在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多元时代学生的求知需求,网络技术的成熟带来了更多的微资源,微课程应运而生,如何将微课程有效的放置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去成为一个研究课题。微课程,也称之为微课,美国戴维设计师首先提出微课概念,以构建主义为主导,通过在线学习,通过声频或视频制作一分钟视频,使学习者更明确学习主题或关键概念。在我国对微课的界定略有不同,我们将微课程的时间拓展到10分钟之内,目标明确,内容短小,集中说明问题。
一、微课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作用
首先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有助于帮助学生夯实高中地理基础概念。高中地理学是丰富多彩的,让学生了解现代地理环境,掌握学习方法是重要的,高中地理设置了三个必修模块与七个选修模块,微课引进课堂,对各个模块的学习都有帮助,一方面有利于选修板块齐上线,满足所有学生的不同需求,一方面促进高中地理教学从理念到现实的推进。其次资源丰富,增强效果。地理学中区域性特点显著,阅历丰富有利于对地理现象的理解,但学生通常不具备丰富的阅历,因此引进微课是有必要的,第一时间弥补学生不足,通过网络平台的应用,让学生充分了解地理背景,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尤其对一些剖面图,通过微课演示,教学效果更好。再次有利于差异化教学。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个体之间的能力也各有不同,高中地理教学提倡因材施教,微课既开放又灵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定制不同的微课,大量有趣的微课资源带来更多的选择性,学生可以利用微课夯实基础,也可以利用微课逐个攻克难点,逐渐的,学生们善于将难题大而化小,从微课中分解若干小知识点,实现重复学习、个性化学习。最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促进教学改革。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新课改提倡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教师开始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微课推动且加速这种教学改革,学生们通过教师的指导主动探索学习的基础点与难点,再利用微课找答案,久而久之学生成为知识的构建者,学习效果提升。
二、影响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因素
基于慕课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探究
摘要:从课堂教学设计理念、教学方式和手段、师生教与学的角色、教与学的时间四个方面,对慕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慕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转变教学设计理念、改变教学方式、转变师生角色、协调平衡教与学的时间等对策建议,并以中图版“热力环流”为例进行教学案例设计,以期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慕课;信息技术;高中地理;热力环流
1引言
慕课(MOOC)起源于国外,最早出现于2008年。2012年诞生的Cousrera、Udacity和edX三大慕课平台,迅速吸引了100多所世界名校加盟,上线总课程超过500门[1]。国外研究重点关注慕课的发展历程、开发设计、特点、技术工具以及电子平台和网络支撑等[2],对于慕课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研究较少。我国关于慕课的研究发展起步比较晚,2013年,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为首的相关高校相继推出慕课平台[3]。以“慕课”“中学教学”为检索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高级检索,其中2012年有一篇,2013年有21篇,之后呈快速增加趋势,2019年达到1773篇,说明国内诸多学者愈来愈重视慕课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比如王保华等认为,将慕课资源链接到高中地理课堂中,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4]。陈杰等认为,线上教学具有促进学生主动与个性化学习、加强师生交流互动、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促进同伴合作等优势[5]。吴国玺等通过构建基于慕课的地理微课堂模式,认为慕课课程设计具有教学理念个性化、教学方法多样化、课堂教学实效性强、媒体手段现代化的优点[6]。南丽君等通过观察慕课在中学地理中的应用现状,发现慕课在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方面优于传统教学[7]。但是,仍有学者质疑单一的慕课模式。比如王婷婷等认为,单一的慕课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应用中存在学习任务完成率低、缺乏教师监督、学生和教师缺乏情感交流等局限性[8-9]。为此,赵言诚提出运用慕课模式的思想理念改革传统教学,使慕课与传统教学相辅相成,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转变学习主体,优化课程资源[10]。杨晨等认为,通过慕课和传统教学有机融合,可以丰富教师教学资源,完善学生评价[11]。张家军在2016年讨论慕课发展形势时提出,可以构建以慕课为主体、传统教学为补充的地理课堂[12]。综上所述,国内众多学者主要分析了慕课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优势和局限性,但对于实际高中地理教学中以慕课为主体、传统教学为补充,对“热力环流”进行案例设计未见报道。因此,本文从学科教学的视角,通过对高中地理教学中慕课教学的设计理念、教学方式、师生角色、教与学的时间四个方面的分析,进行相关案例设计,以期实现高中地理教学中以慕课为主体、传统教学为补充的有机融合。2慕课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过于强调“学生中心”的教学设计理念首先,慕课的教学设计理念由于过多地强调“学生中心”“个性化学习”,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偏离既定的教学工作目标。其次,在实施过程中慕课的教学设计理念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新知识的学习难度较高,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认知基础较差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过于依赖电子设备尽管慕课有能力实现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进行分层次教学,符合新课改对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要求,但是部分教师在地理课堂中过分依赖慕课的作用,将地理课堂转变为单纯观看地理视频。学生自己面对冷冰冰的电子设备,缺少人文主义关怀,且在教学机器上进行学习,会出现盲目追求学习进度、猜想问题答案和不求甚解等不良倾向。部分教师和学生未完成角色转型首先,经过高考的长期指引,成绩成为评判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也是评判教师的重要指标。为了让自己成为优秀教师,教师将高考作为教学的标准,努力提升学生的成绩,部分教师并未从知识的传授者成功转型为课堂的指引者。其次,学生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短时间内难以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并且,网络操作技术不熟练,也是影响教师和学生角色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教与学的时间协调失衡慕课将学生对于新课的学习放在课前,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吸收理解,课上有更多的时间探究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但是,如果多门科目都采用这种教学形式,大量相关知识放在课前进行研究学习,学生在课下的时间可能分配不均,学习生活压力增大,学习效率降低。学生学的时间远远超过教师教的时间,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系统梳理。
3构建以慕课为主体、传统教学为补充的高中地理课堂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发现,尽管慕课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有不可取代的优势,但单一的慕课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无法满足实际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需要。因此,可以构建以慕课为主体、传统教学为补充的高中地理课堂。采用“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理解为先”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师以理解为目的进行教学设计,提供能够在真实环境中运用知识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实现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和技能迁移。这种理解为先的教学设计理念,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着重考虑明确预期学习结果,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和适当的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根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明确学生要学习的重要概念和核心知识,从而确定哪些活动和任务由教师在课堂中讲授,哪些适合学生利用慕课自主探究,避免过分强调学生中心或者教师中心。传统教学方式与慕课教学方式有机融合教师可以根据多种学习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特征、高中地理课程或教学目标以及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对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内容进行系统总体规划。传统教学方式、手段在系统知识的传授、师生的深入交流、重难点的讨论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面对面的交流可以即时互动,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有些地理概念需要系统地讲授(比如气压、热力环流概念),这部分教学内容可以考虑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面授。对于一些抽象性比较强的教学内容,比如概念性知识的形成过程,可以通过慕课进行学习,学生自己分组讨论,教师答疑解惑。转变师生角色首先,教师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更多使用引导性语言,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定位自身。其次,在学生进行在线学习和课堂讨论时,教师必须扮演好一个严格的监督者。第三,教师要不断学习信息技术,参与关于慕课的教学培训,提高教学效率。最后,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要定期对慕课学习进行抽查,督促教师完成角色转变。协调平衡教与学的时间打破以往慕课的教与学的时间分配,适当借鉴传统教学的时间分配。首先,将学生对少量基础知识的吸收放在课前进行,大概五分钟左右,节省课堂时间,无形中延长学习时间。其次,教师用近一半的课堂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并系统地传授部分较难的知识,为学生留出一些时间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最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最后,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这种教学时间的分配使教与学的时间达到一个平衡,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又有利于系统传授知识。
探讨地理教学多媒体技术的意义
教师在讲解问题是会比较吃力,因为没有什么形象生动的教学工具难以使学生们在脑海中形成思维模式,那么,在地理教学中引进多媒体技术会使地理学习中教学模式比较形象和直观,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课本的知识由抽象变具体也就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多媒体技术不但使学生们增强了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又能让学生们充分汲取知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知识能够让同学们理解和接受也就起到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缺点
1、多媒体教学资源代替板书,课堂重现能力降低随着多媒体在现代教学课堂上的引进,许多老师一旦使用了多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全部脱离了板书的列示,板书是教学严谨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一节课完成之后识体系的浓缩,传统教学模式虽然落后,但是它也有它有利的优势,黑板教学模式这一优点是多媒体教学无法取而代之的,因为教师在书写板书的过程中,能够使即时在线能力增强,往往一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突发灵感,这其实是教学内容的读到之处,我们汲取传统的教学优点摒弃缺点,融入到新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中去,相信会使地理教学经历有一个发展的里程碑,更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成果。
2、课件容量大,学生很难全部吸收教师在网上摘取的地理信息资料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运用多媒体可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有利于充实教学内容,可是这种不加筛选的,在课堂上展示大量课件,使课堂容量增加,显然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直接运用别人课件,无创新可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最理想的课程模式是先备教材,然后写好教案,最后完成多媒体的课件制作。而现在的程序则是老师先制作课件,找到了好课件再备课。这样的教学过程没有起到创新的目的,教师只利用那色彩鲜艳的动画而没有起到提高学生教学质量的目的。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的策略
微课程在地理新高考的作用
一、地理新高考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的挑战
新高考政策实行“3+3”的考试模式,即3门必考科目加上3门选考科目,其中地理学科便是一门选考科目。地理高考的选考政策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三点挑战。第一,学生自主选考要求教师以更巧妙的方式介入教学,帮助学生认识学科,及早决定是否选考地理。第二,新高考的选考政策促成了走班制的出现,走班制又往往带来学生学力水平差异大的问题。在教学资源并不充足的情况下,“同层同班”式的分层次教学并不易实施,因此更多地要求地理教师在“异层同班”的条件下采取个性化教学。第三,因为选考时间提前,选考科目复习时间相比传统高考模式有所降低,要求地理教师以更高效的方式指导学生复习。微课作为以时长10分钟左右的微视频为中心的教学载体,具有“短、小、精、活”的形式特点,有助于应对新高考制度下与选考政策相伴而来的教学问题,可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发挥多方面的作用。
二、微课程在地理新高考中的作用
(一)通过微课程辅助学生提前规划选课。微课程作为依托最新信息技术而形成的教学样态具有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的优点,可将教学时间延伸到课堂之外,甚至入学之前。各校地理教师可加强教研,开发用于被录取学生入学前在暑假学习的入门级课程。因为在缺少教师现场指导情况下学习难度较大,微课程的设计应当尽量详尽,指导要足够充分。课程可包括导学材料、课前作业和课后作业三个部分。学生观看微视频、学习图文资料后,可完成相应测试题,在线提交答案后网站立即生成相应的试题解析,让学生在查漏补缺的同时了解自身能力基础。为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地理学习需求,也可设置相应的拓展版块。通过暑假期间的自学,学生能够了解学科的特点、难点以及自身是否适应该学科学习要求,这对学生的理性选考抉择具有深远意义。为保证学生在暑假期间学习微课程并且完成相应的任务,除资源设计工作外,也需要学校投入足够的宣传和组织力度,让学生及家长了解学前微课程的意义,配合学校在暑假学习课程。微课程也可作为开学初期学业基础测试的依据,以供学校做出平行分班决策。(二)通过微课程体现个性化教学。微课程最适合于信息化支持的个性化学习。因学力基础、选考决定时间先后等因素,学生在地理学科上的差异会随着复习的差异逐步加大,这在高考第二阶段的复习中表现最为明显。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差异制作不同深度的微课程,让学生进行分层次提高的同时,也有助于基础有限的学生对深层内容强化学习、自我提高。在传统课堂中,教师传输的多数信息是一次性的,基础较弱的学生一旦跟不上进度便易于掉队。在微课教学中,学生基于制作好的资料学习,学习具有可重复性和可调节性。基础较好的学生可只学习一次,基础较弱的学生可多次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攻克难点。例如,针对“影响大气保温作用强弱的因素”这一知识点,便可以将微课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划分为三个部分。在基础部分,要求学生掌握大地吸收短波辐射以及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原理。在提高部分,要求学生理解秸杆燃烧通过增加烟雾吸收地面辐射达到御寒目的的原理。在拓展部分,要求学生理解塑料薄膜隔绝地面长波辐射以保温的原理,从而加强对长波辐射与短波辐射区别的认知。这样的设计层层铺垫、层层推进,有利于兼顾各层次学生的需求。(三)通过微课程加强专题教学。高中学习节奏快,教学进度紧锣密鼓地推进,在高考备考阶段往往出现教学时间不够的问题。通过微课程设计微专题有助于针对重点知识教学,抓住主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高考第一阶段复习中,微专题可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使用。课前由教师根据课标和考试大纲制作微课程资料并且上传至学习平台,学生学习课程,从中复习、掌握主体知识。在课堂上再将相关的专题知识吸收内化,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因为正式课堂不再是学生接触陌生知识的渠道,而成为加深理解课前已熟悉知识的渠道。课后可提供补充性试题作为作业,加强复习效果。在高考第二阶段复习中,教学时间更为宝贵,可更多地由学生在课下学习微专题并完成试题。教师根据微课反馈系统了解练习情况后,在线下课堂讲解错题,并且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第二阶段复习的教学中,还应加强对高考综合题、高频考点以及与社会热点有关的地理专题的讲解。
总之,微课程以其教学特点,可以在应对地理新高考中发挥积极作用。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与之有关的一系列理论与方法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探究。高中地理教师要明确新高考的要求,结合实际学情,不断探索具有可行性的微课程教学方法,促进高中地理教学质的提升,让学生更好地应对地理高考。
作者:张佳乐 单位: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一中
英语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摘要:信息技术自进入课堂以来,就凭借其丰富的内容、新奇的形式等优点被迅速普及。多媒体设备的运用,使得通过课件来讲课的方式越来越普遍;慕课及微课在高校教学中越来越常见。对于高校的英语学科教育来说,信息技术所造成的教学方式和形式的改变与更新,对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但同时也导致了教学重点模糊、师生互动减少等不良后果。本文主要写作目的是分析信息技术与高校英语学科教育融合的优缺点,同时探讨缺点的弥补方法。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育;信息技术生活
在现代化的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速与加深,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社会对于英语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校的英语学科教育收到各方关注。信息技术固然为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同样有许多弊端。因此要使用合适的方法,在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的同时,尽可能规避其缺点。
1信息技术与高校英语学科教育融合的优点
1.1课堂效率提高,教学方式多样———多媒体设备。英语的学习内容主要集中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如果教师想要全面照顾到英语的学习要点,可能需要携带许多教学资料甚至是收音机等设备,不仅为学生和老师带来许多不必要的负担,课堂上频繁更换资料也会造成时间的浪费,事倍功半。而多媒体本身具有很大的容量,能够包含大量且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料,使用时也可以一键切换,极为方便。多媒体可以承载许多有趣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与课本相比能够更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1.2课堂容量扩大,教学内容增加———慕课与微课。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英文直译“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微课(Microlecture),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对于高校英语学科教育而言,慕课与微课这样借助于网络进行的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地点等方面的限制,可以使学生随时随地对学习和练习英语视听说各方面的新知识。与此同时,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渠道也随之增加,可以在网络上更开阔的学海里畅游,而不仅仅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因为面向的教学群体比传统的班级授课庞大得多,为了满足更多人的需求,慕课与微课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英语各个方面知识的机会,并且课堂内容一般是由一流的教学团队和教师制作完成,可以说只要学生认真听讲,慕课与微课的教学质量完全能够得到保障。
2信息技术与高校英语学科教育融合的缺点
自媒体背景下地理教学策略探究
一、自媒体时代深刻影响现代教学
自媒体形成以来,国内产生了众多用户,其传播形式也各式各样。自媒体能对传统媒体或者主流媒体产生如此巨大的冲击力,从本质上看,就在于其传播主体的大众化、多样化和个性化。自媒体的优势是交互强、传播快、无约束。但是缺乏信息监管,没有经过科学论证,自媒体信息的真伪性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显然,现代学校已经受到了自媒体的深刻影响。教师和学生都可能会通过自媒体将各类信息引入课堂,这会冲击着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正确的自媒体信息可以丰富师生的见闻感悟,同时,虚假的自媒体信息则可能误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如自媒体平台经常会产生的“食用碘盐可以防辐射,引起各地盐荒”等信息,曾在学生之间传播,歪曲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必须正确有效利用自媒体,促进地理教学的发展,激发学生快乐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地理人才。
二、自媒体背景下教师应该创新教学
现阶段,很多地理教师在进行教研讨论,或开展教学培训的时候,大家交流的主要内容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原来的“教师‘教什么’,‘怎么教’”逐步向现在的“学生‘怎么学’,‘学得怎么样’”转变。正因如此,地理教师应当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思维,将自媒体的全新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融汇在日常的备课、说课、上课等教学行为中。教育教学理论是在不断积累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完善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动指南。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素养,坚持将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校园的特色文化氛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笔者认为,自媒体背景下,教师应当实时“充电”,可以多读些教学理论著作,如《教学导论》、《课程文化》等,还要充分的利用网络信息平台,积极主动地链接一些类似于李镇西的博客、还有朱永新等教育名家的微博,从中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创新教学理念,并应用于教学实践。
三、自媒体背景下地理教学策略
(一)自媒体背景下的个性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