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习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3 14:16:4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地理学习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地理学习论文

研究生专业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在分析地理学研究生培养历程及新形势对地理学研究生培养新要求的基础上,笔者指出地理学研究生培养存在培养体系不健全、地理学思维和能力培养不到位、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提出面向“十四五”新任务,地理学研究生培养应完善培养体系,提升学科培养能力;面向新任务,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培养;面向社会应用,提升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专业思维;创新能力;地理学

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以来,我国学位制度已经走过了40个年头,研究生规模从小到大,研究生质量由弱到强。1978年研究生招生数量仅有10708人,到2019年研究生招收91.7万人,增加了大约85倍。[1]随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实施,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仍将继续扩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更加突出培养模式转变,更加突出体制机制创新,更加突出结构调整优化,更加突出调动各方资源参与研究生教育的积极性,更加突出对外开放,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本强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关键支撑作用”。[2]近几十年,地理学研究的新成果不断涌现,新的地理学思想、方法、认识、观点、发现层出不穷。[3]地理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为新时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实施发挥着重大作用,从而为国民经济与社会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4]面向即将到来的“十四五”规划,针对新时期发展特点和任务,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解决制约研究生培养的桎梏,加强地理学研究生专业素质、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升,不仅对优化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结构与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5]而且有助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新问题。

一、中国地理学研究生培养历程

中国近现代地理学起步较晚,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才逐渐兴起。1921年,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者竺可桢在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开办了第一个大学地理系,涵盖地质、地理和气象三个专业,开始培养地理人才。此后,胡焕庸、黄国璋、张其昀等于1929年共同在中央大学理学院创办了地理学系,其后又陆续创办了西北联合大学、西安师范学院、浙江大学等学校地理系。特别是张其昀首次将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并首创了地理学研究生培养制。此后,中国地理研究所——中国第一个专业地理研究机构于1940年在重庆创办。这些院系专业、研究机构的开办培养了地理学专业人才,但培养的地理学研究生数量极少,从1935年到1949年全国仅授予硕士学位200多人,没有授予过博士学位。[6]新中国成立以后,地理学发展较快。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调整,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于1952年起先后设立自然地理学专业及自然地理学的有关专业,培养了一大批青年地理工作者。自1979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地理学及其分支专业硕士点、博士点以及博士后流动站的设立,加快了地理学各类研究人才的培养。[7]1981年11月26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达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名单,包括地理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8所,硕士授予单位22所。根据中国学信网专业目录显示,截至2019年地理学硕士培养单位共90所,地理学博士培养单位32所,基本上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同时为了加强地理学研究生的交流,2005年成立的中国地理学会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简称全国地研联)和2006年创办的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为广大研究生的交流提供了新的平台。自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地理学开始从地理学院系名称、专业名称两个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即“地理系大改名”“地理专业大合并”。[8]2000年,国家将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区域地理学、环境地学、地貌学、气候学、古地理学、地图学等地理学二级学科专业分类调整为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地图学和地理信息系统三个二级学科,并将其中一些专业划分到其他学科。这些改变和调整使得地理学向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转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理学的发展和研究生的培养。

二、地理学研究生培养要求

查看全文

教师晋级述职述廉小结

一、教师晋级述职演讲格式

(一)基本情况;

(二)申报理由:1师德与政治思想;2工作业绩(教学成果、主持及参与的教研课题、辅导学生获奖情况、所获市级以上的荣誉、教研方面所获荣誉、近年的市级以上公开课及讲座报告、近年参与的培训、近年发表的论文、参与编写的教材及专著、学科带头人及青年教师的培养;3教书育人;

(三)晋升以后的工作设想

二、教师晋级述职演讲范文

一、基本情况

查看全文

中学地理教师教学工作汇报

一、教师晋级述职报告格式

(一)基本情况;

(二)申报理由:1、师德与政治思想;2、工作业绩(教学成绩、主持及参与的教研课题、辅导学生获奖情况、所获市级以上的荣誉、教研方面所获荣誉、近年的市级以上公开课及讲座报告、近年参与的培训、近年发表的论文、参与编写的教材及专著、学科带头人及青年教师的培养;3、教书育人;

(三)晋升以后的工作设想

二、教师晋级述职报告范文

一、基本情况

查看全文

高一地理研究性学习

一、问题的提出:

综观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从纸的诞生到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哪一项发明创造不都是通过大量的观察分析,通过研究性的学习,通过创造性的思维而得到的呢?而中国的教育现状是家长普遍“望子成龙”,而衡量子女能否成“龙”的唯一标准是能否考上大学。于是,许多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以应付将来的高考。这种学习方式十分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鉴于此,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通过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改变原来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接受老师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换言之,即帮助学生自觉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二、关于研究性学习:

1、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学生可从感兴趣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研究学习方法,培养适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包括:①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④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⑤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研究性学习的核心: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着眼点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具有主体性、开放性、实践性,对学生个性的形成与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查看全文

高中地理教师个人教学述职

一、教师晋级述职报告格式

(一)基本情况;

(二)申报理由:1、师德与政治思想;2、工作业绩(教学成绩、主持及参与的教研课题、辅导学生获奖情况、所获市级以上的荣誉、教研方面所获荣誉、近年的市级以上公开课及讲座报告、近年参与的培训、近年发表的论文、参与编写的教材及专著、学科带头人及青年教师的培养;3、教书育人;

(三)晋升以后的工作设想

二、教师晋级述职报告范文

一、基本情况

查看全文

谈论课改标准下的地理学习方式研究

[论文关键词]:新课标评价学习方式探究

[论文摘要]:在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指出“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因此,如何转变地理方式,成为了新时期的地理老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地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地理学习必须改变过分重机械记忆而轻理解记忆、过分重学习结论而轻学习过程、过分重知识“再现”训练而轻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的倾向,把实地观察与调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学习地理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态度、信息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与当前国际地理课程改革的学习理念是一致的。因此,新的地理学习理念将导引地理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转变。

一、转变地理学习方式的理论根据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体”而不是“客体”。积极主动的地理学习,才是有效的地理学习。如果一个中学生毫无地理学习动机,在地理课上“身在曹营心在汉”,不接受外界地理信息传输,那么可以说,地理学习在这个学生身上并没有发生。从哲学的角度去看,在教与学这一对矛盾中,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是因为学生本身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状态是地理学习是否成功的内因,教师提供的教学指导只是一种外因,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的内因,而不是外界因素与条件,正如有的人所说的那样:“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你永远无法强迫马饮水。”

医学研究观点认为,人的大脑可以分为感受区、存储区、想象区、判断区。那么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过程就是地理信息在大脑四个功能区域不断加工的过程。书本上的地理知识要变为学生内化的地理知识,就要靠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而大脑的活动要依赖于四个功能区的协调运作,但其中感受区的作用是“首当其冲”的,如果感受区的大门不开启,再简单的知识也不可能进人大脑。感受区只有保持开放的与外界主动交流的态势,才能带动其他功能区不断工作,从而体现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查看全文

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摘要:论文基于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对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应重点加强的教学内容与新思路进行了分析,强调了在教学模式转型过程中应克服的困难,并给出了作者针对性的建议,以希望能够为新课程地理教学改革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教学;重点;难点

在我国新的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的地理教学更加重视学科的特点,尊重学生“学”与教师“教”观念上的转变。新的课程教材不同与老教材,要求学生对知识面的拓展更加宽,对知识的理解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死记硬背,而是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加深。随着课程的新一轮改革,基于高中学生在该时期一些性格与学习上的特征,地理教学的工作思路必须适应新的变化,在这其中,也体现了地理学科在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更新。转变思路,适应社会,基于教材并结合学生的特征进行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今后改革的重点方向。

1.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

地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今后学生深造包括进入社会以后对自然常识的认识与积累具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对于地理在我国高中课堂的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往往都是依靠死记硬背。模式化的教学方法,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没能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新的课程改革,强调了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要求学生学习的时候重点以理解知识点为基础,不断延伸。对于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对地理学科教学方式的变化,我认为重点应重点加强以下方面的内容:1)提高学生主观学习的能动性。传统地理教学由于知识点在教材中比较碎,使得学生不太注重对教材的解读与知识点的串接。教师在讲台上讲课的过程由于承担了本作为学生该进行的工作,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上略为被动。地理知识与我们所处的周围环境非常密切,应该是学生比较感兴趣也是很容易去理解的。新课程对教材的改革加深了对知识点的拓展,与实际的应用更加密切,这就需要学生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用实际经验来解决自己学习当中的困难,而不是被动得去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2)教学形式的多样化。高中地理教学有别于传统基础学科如数学、语文等。由于地理与实际环境联系紧密。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思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熟悉知识点,对知识点掌握的要求要比之前更加严格。信息技术如此发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动画影视、图片、图表等不同形式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3)提高动手能力。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要求他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与周围的环境与人进行“交流”。当然这样的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但是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逐步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如高中地理中有部分的实验,这些实验对于知识点的加强很重要,在学校课堂条件满足的情况下,要多让学生参与实验,对实验的结果展开探讨,分析实验过程的操作行为。4)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人进步的先决条件,也是学科发展的动力。地理常识对于学生了解祖国、增强文化修养都有重要作用。对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应该有自己的观点,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现在的孩子思维比较灵活,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也多,因此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发散式教学。能和老师对一个知识点持不同意见,说明学生在知识点的理解上有自己的观点,也说明学生是在认真的想问题,对与错是另外一回事,毕竟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敢于创新对于学科的改革、对于知识点的理解都不是坏事。

2.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需克服的问题

查看全文

高校地理教学改革探索

一、高校地理教学改革需求

1.社会发展的需求。资源、环境、人口问题是目前制约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解决方法,而这些问题与地理学科息息相关,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剧增。深入了解我国地理特征、资源分布、气候结构等能够有利于国家在农业发展、人口健康、资源整合等方面做出重要的决策和改革措施,促进国家产业优化和调整,提高国家竞争力并为世界环保做出贡献。在国际上,地理学家已经通过多种方式解决了许多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比如社会发展趋势和影响、全球气候研究、地貌分析、资源开采等。未来中国地理学发展战略主要体现在地球表层系统变化规律、区域开拓耦合技术路线、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地理学家的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作为人才输送的场所,是培养学生综合性和区域性地理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未来地理学家和提高社会公众地理知识的重任,提高高校地理教学质量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迫切任务之一,使其符合社会发展人才培养的需要。

2.我国地理学科发展的需求。传统的地理学受到分解学术思想的影响,其综合性方法论无法得到有效体现,大部分以分解的形式组合存在,相比世界水平比较落后。随着应用生态学和系统论观念的普及,我国开始对地理学重新定义,研究的重点也转为综合发展和要害分析方面。这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地理学范畴,传统的地理学以静态描述来记录一个区域的景物,而新地理学又注重于人类活动在该区域内产生的影响,二者各有优缺点。新旧地理学的发展融合就要求高校地理课程教学需要与之相适应,取长补短。一方面,延续传统地理学对地貌特征、人文景观的记载和描述;另一方面,要对人类活动、社会发展等对环境资源的影响加以预测和分析。高校地理教学改革应该将新旧地理学所侧重的问题加以融会贯通,坚持自然和社会综合发展的原则,使得地理学科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3.高校教学改革的需求。在过去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一直被当作教学的主要管理者和监督者,需要全面负责整个教学过程,这种灌输式的观念显然已经违背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思维,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需要将学生的知识获取从被动转为主动,并且新时代下的学习强调各学科的关联性、实践性以及自主、创新的高级学习过程。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掌握如何学习的能力往往比单纯地知识获取更为重要,教师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并增加课堂的互动性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高校地理教学存在的不足

1.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地理学与气候气象、地质地貌、土壤情况、生物分布等学科联系紧密,目前教材中的内容缺乏对这些学科内容的覆盖,使得地理学科内容完整性降低,并且教材内容有些过于简单或冗余,无法全面地讲述地理学相关知识,高校地理的综合性特点没有得到较好的体现,这不仅无法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地理课程体系结构,还不利于学生通过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教材中缺乏对现实生活的反映,高校地理教材目前主要还是分析地理特征、形成机制、分布规律等,对于与地理学相关的环保、资源、可持续发展等现实问题却鲜有涉及,教材内容和现实生活存在脱节。

查看全文

陈述彭科技哲学综述

地学是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一门科学,其众多理论都是在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建立并完成的。恩格斯说:“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是受哲学的支配。”通过探讨自然科学家的思维特点,能够更容易地了解其科学理论的出发点及基本内容;通过分析科学家的科学理论,可以学习优秀的学术思想。陈述彭同志是我国著名的自然科学家,是中国遥感地学的开拓者,从事地学研究近七十年,享有“中国遥感地学之父”的美誉,同时他也是一位在哲学上富有理论修养的科学家。他在地学研究过程中提出了许多新理论、新方法,在国内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建立与陈述彭先生的哲学思想是密不可分的,他的众多学术论文中都带有深刻的历史和现代地学思维特性,提出的很多方法也都蕴含着方法论精神,这成为他战略性的引领和拓展遥感地学这一新兴学科的重要思想基础。

一、生平简介

陈述彭(1920.2—2008.11)曾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后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及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名誉所长,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他还曾担任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副主席兼地球信息科学学部主任,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数据地理模型委员会委员,国际空间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委员,IGBP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科技顾问,国家遥感中心顾问以及中巴资源卫星应用分系统总设计师等。陈述彭创办了《地球信息科学(学报)》和《遥感信息》等刊物并长期担任主编,著有《地学的探索》六卷、《石坚文存》三卷,联合撰写《遥感地学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导论》、《地球信息科学》、《遥感信息机理研究》、《地学信息图谱》等专著,主编《遥感大词典》及《地球系统科学》等大型工具书,主持设计编辑和印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图集—自然地图集》、《中国陆地卫星遥感分析图集》等大型图集,发表中、英、俄文论文300多篇。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何梁何利奖,陈嘉庚地球科学奖,国际欧亚科学院一级勋章,美国地理学会0.Miller金质奖章等奖项。

二、陈述彭的地学思想

1.陈述彭地学思想的启蒙

陈述彭从小兴趣广泛,5岁起跟着父亲学习识字。在长沙高级中学时刊登的《南岳游记》受到校长的赞赏,成为了引导陈述彭走上地学的第一个无声信号。1927年陈述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年代,竺可桢先生大力倡导着徐霞客的毅力和精神,热爱自然,热爱祖国,推崇科学、民主的求实精神,浙大史地系更是名家云集,老师们讲授地球演化的历史、自然演化的过程、文化人类学、历史地理学,严格的野外基本训练和系统的地学基础知识令陈述彭大开眼界。浙大的学术空气异常浓郁:涂长望教授的大气物理、气象观测,叶良辅教授的历史低值和演示抗污分析,任美锷教授的地形发育旋回和经济地理区位理论,谭其骧教授的沿革地理,张其昀教授的地缘政治天上地下,自然人文,展现出了地球科学的大千世界,这些积累为他后来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第一的精神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思维打下了初步基础,这里也成为树立陈述彭地学科学大有可为这一坚定信念的发源地。

查看全文

网络环境下高中地理教育资源开发探讨

摘要:如今,在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大部分地理教师利用网络收集的教育资源,以此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由于结合网络环境的地理教学具有一定优势,决定了网络环境下高中地理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具有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中地理;教育;资源;开发

随着网络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中地理教学资源愈加丰富,这也拓宽了地理学科的教学发展之路。其也利于加深学生社会地理环境友好发展的观念,还有利于学生展开地理学上的实践探究学习及增强其对地理学习的热情。

1.提高学生参与,加强网络环境交流

在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生的交流和参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网络中所含有的大量知识资源信息,教会学生在网络上检索、搜索、下载、编辑等。高中地理教师在制定一个完整且合理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前提下,使学生逐渐体验地理学科的魅力。教师需重视网络交流教学与使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地理学习加大重视度,进一步寻求更为合理的方式。教师需引导学生顺利地理解网络资源交流中的关键地理知识及信息,使学生在日后的课堂学习中受益。学生应扩充相应的地理背景文化知识,把握好高中阶段的地理网络化教学的良机,全面明确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关键点。教师可积极培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自主搜集地理信息资源的能力,让学生自身对所学加以整合,提升其对于地理知识的积累能力。教师还需同时培养学生学会拓展地理知识的知识面,由于在运用网络资源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进行沟通方式的扩展与普及,这样的教学方式与策略将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此外,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网络化教学时需擅于为学生的地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及交流能力,提高学生们的地理学习综合能力。在具体的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教师通过结合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方案设计,进而充分帮助学生巩固地理知识,加深理解及应用。教师需提高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和先进性,结合网络互动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是新形式的教学模式应用,因此,教学中教师需自身提高擅于借助多媒体及多种交互式平台网络的优势之处,使高中学生积累对于地理学科的情感与素材,从而直观地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能力。尤其是在现代网络信息化社会,教师应培养学生对于网络环境中学习资源的检索的能力。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还应擅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其结合多媒体教学等网络形式,进一步改进及创新教学方式,运用网络资源互动模式,提高学生实践检索信息的趣味性和成效性,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及思维交流能力。教师还可巧妙地运用一些地理知识经典讨论实例,以此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例如,在网络环境之下,高中地理教师可建立一个以班级为单位的论坛或者新浪博客,以此为交流契机,让学们广泛参与到地理教学资源开发的过程当中来。教师可将BBS论坛中的资源设置由群体所共享,如在高中二年级人文地理的教学中,教师在“人口环境问题”课程即将讲授之前,可在论坛上提前增设类似“人口的增长限度”等相关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交流,并在论坛自己在网络上收集并整理后的相关资料。这也可作为学生真正接触所学课程的预习阶段,待教师开始讲授课程时,学生已经过前期充分的网络搜集资料的准备与交流阶段,使其由此对已学知识具有更深的了解程度。

2.联系网站资源,引发学生地理兴趣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