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知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6 17:43:2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地理学科知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地理学科知识

高校地理教学慕课的开发与应用

【摘要】慕课是现阶段比较流行的一种网络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多、领域广、开放性强是慕课的显著特点。为了全面满足人们的学习需要,慕课的教育形式多种多样,网络资源更是十分丰富。它一改传统的授课教学模式,将越来越多、越来越好,且过去只能在大学校园中接受的良好教育资源,转化为更为大众化、普遍化、全民化的学习资源。如今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慕课来获取国内外高校十分优质的学习资源。特别是对于高校教育来说,大学生更容易接受慕课的教育形式,并能够从系统化的角度去有计划地开展学习活动,这对于拓宽大学生的学习渠道、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学习主动性、引导学习兴趣和方向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对于高校地理课程教学来说,通过慕课的不断创新与开发,并加以应用到大学课堂教学当中而言,更是具有显著的优势。

【关键词】高等教育;地理教学;慕课开发;慕课应用

对于慕课来说,它是网络科技与高校教育有机结合的产物,慕课的产生与兴起并非偶然,而是有其形成和发展的必然性。在我国高校教育当中,慕课的广泛采用是顺应时代潮流、汲取时代经验的表现。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已加入到了慕课这一阵营当中,并将慕课教学模式融入到高校课堂教学当中。即使如此,慕课与高校地理教学的融合程度仍然偏低,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从业者的重视。所以,为了更好地使高校地理与慕课进行有效融合,促进高校地理课程跟上互联网发展的脚步,人们应重视高校地理教学中慕课的创新开发和应用。

一、高校地理慕课教学开发的必要性

相对比于传统教育模式来说,慕课教学模式在具体的实践应用当中,具有很多传统教学模式所无可比拟的优势。首先,在资源使用上,慕课教育模式的教学资源十分广泛,涉及的领域更是十分宽广,高校教师和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拥有更多的选择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课程的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教学资料来辅助自己更好地开展教学,而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兴趣爱好,随时进行相应的理论课程选修,以促进自身的学习效果走向更优方向。其次,从形式的开放性角度来说,慕课上的大部分教学课程及资源可以实现与民共享,并没有太多苛刻条件的限制,很多课程也是免费提供,不需要学生支付任何的费用,学习者只需要通过一个系统端口进行登陆,就可以查阅和跟进自己需要的资料和选修的课程,不受任何时间地点的限制。此外,慕课是以网络为基础的一种教学和学习模式,其网络化程度相当高,只要一个电脑终端和网络支持,学生就可以进行相应课程学习,不受传统教学模式面对面教学需要的限制和影响。慕课的这些优势,都是传统教学模式所缺乏的,正是这些明显优势的存在,目前的高校教学领域才开始逐渐提倡课堂教学与慕课的科学融合。而对于高校地理教学而言,慕课的开发和应用也有其开展的必要性。地理学本身,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在学习地理学科的过程中,学生会用到数学、语文、英语、物理,甚至是哲学、伦理学等等各学科的知识。所以,根据研究对象进行划分,地理学又可以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系统等三个直流学科。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三科之间以及与其它学科之间又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在宇宙天体的学习当中,就会涉及到天文学、哲学、物理学的相关知识;在学习人类和生态圈时,就会涉及到历史学、社会学、人文关系学甚至是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知识;在学习昼夜更替、人文地理民风民俗时,就会涉及一些数学、语文、民俗文化等学科知识等等。这种跨学科性和跨领域性的特点,促使高校地理教学在以传统教育模式为先导的情况下,积极融入慕课教学模式,以满足学生的多种学科学习的需要。同时,地理学科涉及的不同领域,拥有不同的地理特征,世界上不同大洲、大洋、国家都拥有不同的地域特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地理学科知识的把握不仅需要靠在课堂上获取知识,更需要通过如今更新比较快的网络资源,获取最新的地理学科知识,以确保自己的学习成果与时俱进。此外,地理学科的空间性特点也十分明显,从小的来说,各个城市和国家之间的位置关系、空间关系有其学习和研究的领域;从大的方面来说,宇宙空间、天体之间的空间距离关系也有其研究的必要。这些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学生也需要通过慕课这种知识领域宽广的学习方式来开展相应的辅助学科学习。

二、高校地理慕课教学的发展困境

查看全文

高中地理教学学科核心素养渗透策略

摘要: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中国教育事业经过改革与发展,特别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全面实施,使得学校在人才培养中开始重视综合素养的培养。而地理课程作为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内容,也需要结合学科特点加强学科素养培养,为社会培养更全面、更优秀的人才。文章主要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学科核心素养;重要性;现状;策略

一、引言

随着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和推广,教育领域针对各个学科教学方法和内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根据教学结果提出新的要求和标准。高中地理教学工作开展中也需要加强对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视,并以此为基础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科知识内容,需要从核心素养着手,促进学生善于抓着学科知识重点和细节内容,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使学生能够在原有的知识领域中不断地拓展和创新,促进学生对社会上地理知识内容的理解,探究地理知识原理。

二、地理学科教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价值

(一)地理学科教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查看全文

中美中学海洋地理教学的目标比较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想要在新世纪中建设成为一个海洋强国,离不开对国民的海洋教育。而在中学开设的所有课程中,地理承载了相对较多的和海洋相关的知识,因此在地理课程中进行海洋地理教育,培养中学生正确的海洋环境观念、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利用观念、海洋国土观念和海洋权益观念,增强学生的海洋意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与海洋强国美国相比,我国的海洋地理教育并未很好地开展起来。教学目标体现了对一门课程的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对比中美两国海洋地理教学目标的差异,可以为我国海洋地理教学目标体系的完善提供一定的依据,从而促进我国的海洋地理教育的发展。

一、中美中学海洋地理教学目标的比较

本文选取了中国201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普通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美国1994年颁布的《生活化的地理:国家地理课程标准》作比较。从中美两国的海洋地理教学目标来看,两国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我国的地理课标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设计,而美国的地理课标则将基础教育分为3个阶段,并且根据每个教育阶段提出了每个学段相应的要求。两国中学阶段海洋地理教学目标的比较情况如表1所示。

1.知识目标的比较

在海洋地理知识这部分,我国的教学目标注重对海洋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例如,掌握有关海洋的地理基础知识,了解海洋的基本特征,明白人类与海洋环境的各个要素的关系和相互的影响,依据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方法等。虽然美国也比较注重学生对海洋地理基本知识的掌握,但是美国地理课标中强调将这些基础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在一起,同时也注重海洋地理学科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结合,如海洋地理学科和空间学科的综合,海洋地理学科和生命学科的综合等,多渠道、多样化地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更综合的海洋地理知识体系。相比之下,我国的这种知识内容设计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海洋地理知识,有其设计的合理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因为我国的教学目标偏于重视海洋地理知识的掌握,对中学生地理素养的形成与否没有太多的关注,也没有让学生将学到的海洋地理知识应用到中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中去。我国应进一步改善教育体制,强调海洋地理知识的学以致用。

2.技能目标的比较

查看全文

问题式教学在高三地理复习课的运用

摘要:问题式教学是用真实的、开放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整合相关学习内容的教学方式。高中地理课堂开展问题式教学是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探讨了问题式教学在高三地理复习课“水循环”中的运用。

关键词: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问题式教学;地理复习课;水循环

随着新一轮课程标准的公布,核心素养将成为我国课程改革的新引擎,新修订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构建了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体系,研制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系统阐述了高中阶段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及其具体表现特征,是高中地理教学、考试与评价的重要依据与基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被定义为学生在真实的复杂环境中,综合应用地理学科以及跨学科的知识、技能、方法与价值观念,创造性地解决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问题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1]。为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倡教师应该重视问题式教学。

一、问题式教学

问题式教学是用真实的、开放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整合相关学习内容的教学方式。问题式教学以“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为要旨,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建立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结构,并能够由表及里、层次清晰地分析问题,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要特别关注开放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2](见图1)。依托情境、设计问题是开展问题式教学的基础。如何设计有效的、有价值的和有深度的问题?美国教育专家从教学系统的角度出发,认为有效问题有四个本质特征:①能够达成一个或更多的教学目标;②能够关注重要的课程内容;③能够促进学生在规定的认知水平上思考;④能够清晰地阐明所要问的内容。有深度的课堂提问必须具备以下四个特点:①书本上不能直接找到现成的答案(问题应当主要来源于生活实际);②需要综合运用以前的知识、技能、方法和观念;③有适度的挑战性(适度结构不良:缺少部分信息,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法和途径,有多种可能的答案);④能引发可观测的系列学习行为。高三地理复习课运用问题式教学既有必要又有优势。其必要性表现在,高三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的一个主要区别是学生大多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积累,不能再简单重复传授基础知识,其主要任务是要搭建知识框架,深度理解学科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提升学科思维方法,联系实际以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真实情境问题;其优势体现在,可以从课标、考纲、教材全局把握地理学科内容的结构性和关联性,设置覆盖若干条内容要求或教科书的若干章节且与实际情境相关联的“问题”,即将核心的知识学习内容改造为高质量的学科核心问题,从而避免单考点复习容易导致的知识点碎片化、孤立化、关联性差,不能形成结构性思维,综合分析力弱,知识逻辑关系不明,思维链短等问题。

二、问题式教学

查看全文

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学习力探讨

摘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四大地理核心素养,由传统的三维目标转向核心素养,进一步强调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地理学习力是地理核心素养中关键能力的体现,基于高中地理学习力培养的角度出发,从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两大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进而实现高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地理学习力;培养策略

一、核心素养与地理学习力的内涵

(一)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表现。[1]核心素养是每位学生适应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素养,由于其内容概念较为宏观,因此将其分解为不同的学科素养。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地理必备的能力和品质,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每一方面都详细地阐述了学生应掌握的内容和应具备的地理能力。(二)地理学习力。新课标下四大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明确了学习地理必备的能力和品质,因此,对地理学习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地理学习力是地理学科学习的关键能力,即在掌握地理学科知识与原理的基础上再将其转化为地理学科素养的能力。地理学习力主要包括地理学习动力和地理学习能力,地理学习力的习得对地理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基于核心素养下对高中地理学习力的培养策略

(一)地理学习动力的培养。1.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地理教学中,在引入每一节新的内容时,需要良好的情境氛围,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拥有继续学习的欲望,在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讲解“城市化”一节内容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城市是怎么样的、有什么变化等等,在课前和课中结合自己所在的城市进行引入和探讨,在分析变化的过程中了解城市化的含义,最终总结一般的城市化进程和特点。在这一过程中给学生充分表达交流的机会,创设一种融洽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充分体验想说敢析的情感。2.挖掘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学科具有鲜明的生活性、时代性,将地理与环境、地理与科学技术、地理与人类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学习地理是有用的,从心里渴望学习地理。地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将地理原理、地理特征、地理要素等先明确告知学生,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与地理相关的内容,同时结合地理学科的特征去分析对现实生活的作用。以“农业区位的选择”一节为例,在学生掌握影响农业发展的基本要素后,以某一实际区域,分别种植不同的农作物,让学生提出相应的农作物分布位置并给出理由,通过地理知识和原理讲解,让学生明白地理学科对于现实生活农业区位的布局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深刻体会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从而形成愿意学习地理、渴望学习地理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学习力的探讨周纤(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的心态。3.明确共同的地理学习目标地理学习动力的激发最终是为了落实到地理教学的学习目标之中,教师制定的每堂课学习目标在基于课标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任务结合起来,制定共同的地理学习目标。目标判断的标准在于学生能不能,而不是高或低,将教学目标与学生心中的目标相衔接。只有目标适应了学生,学生能实现目标,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愿意参与到实现学习目标的活动中。(二)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1.注重问题的引导连贯。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问题,将问题与所学的知识内容建立相应的结构体系,让学生从问题中分析内容、表达观点,从而获得本节内容的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提出问题的连贯性,能够让学生根据问题层层分析、逐步深入,帮助学生构建严密的逻辑思维。2.构建开放性课堂教学。开放性课堂更注重课堂教学的综合性和活动性,不仅体现在内容的开放,更体现在教学方法上的开放和知识运用的开放。开放性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在教材原有资料的基础上,拓展新的适合的图片、文字或音频等,使课堂的内容基于教材又结合现实,体现内容的丰富性;在教学方法上,提倡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成,让学生发问,适当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进行分析讲解,这样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在知识运用中,注重教学内容的训练,通过训练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3.重视思维导图的建构。思维导图能够将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展示出来,提供一个清晰的思路。思维导图的构建不仅是存在教师的构建,学生对思维导图的构建更具有学习意义。教师在课前可以先让学生自行预习,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本节内容的知识建立一个大概的思维导图,通过预先思维导图的构建可以充分让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教师在课堂的讲解过程中,逐步构建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学生结合教师的讲解和思维导图进行对比,再在自己预先创建的思维导图上进行补充,完善总结原有对知识掌握的不足之处,学生自己建构完善思维导图,在这一过程中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分析、自主总结的能力,同时对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查看全文

初中地理活动栏目有效教学研究

摘要:在初中地理教材之中,“活动”栏目教学(以下简称活动教学)是其在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视域所形成的特色教学板块,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活动教学,可以切实引导学生参与地理学科学习主动性,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开拓学生眼界视野,还能够推动学生对地理知识形成深层次了解,全面强化学生地理学科实践能力。对此,本文对初中地理活动教学如何在新要求下进行标准化开展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地理,“活动”栏目,有效教学

对初中地理教学而言,“活动”栏目是其主要组成部分,通过结合活动教学内容以及特色科学开展教学,可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教学水平,推动学生对学科知识具有更为全面的了解。此外,科学进行活动教学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科实践能力,确保学生可以得到综合性发展。对此,在新标准下,初中地理教师应不断完善当前活动之中存在的不足,持续对教学策略进行科学优化,切实保障初中地理活动教学呈现标准化优势[1]。

1活动教学关键性价值分析

就当前初中地理学科教材而言,由于其存在一些具有鲜明特点的教学栏目,可以帮助学生在地理学科相关知识学习过程中得到理论支持,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其中,教材“活动”栏目这一模块可以在学生接受地理教育时发挥关键价值,不仅可以有效引导出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热情,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由此,活动教学在现阶段在地理学科之中的关键性以及重要性也愈发凸显,教师应在进行教学时给予其相应重视,保证教学可以取得良好效果,促使初中学生可以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具有良好主动性[2]。此外,通过对新标准教材进行分析,“活动”栏目占据较多篇幅,往往会占教材总页数的50%左右,并且活动教学也十分丰富,可见教育部门在新标准下对活动教学的重视程度。在设计活动教学时,教师通过将教材内容作为核心要素,使其大规模渗入到教材教学内容之中,可以全面激起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形成创新能力,并且还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在面对问题、处理问题过程中的能力,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体现新标准现实价值[3]。

2“活动”栏目特点

查看全文

浅谈农村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摘要】PCK(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即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特有的知识。地理核心素养是当前学生培养的最新要求。本文是在研究PCK理论的基础上,以地理核心素养为重点,探究其培养策略。通过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深入解析特定教学内容的PCK内涵和地理核心素养内涵,以求帮助教师体会教育理论对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支撑作用,对地理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提升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PCK;地理核心素养;中学地理;培养

1引言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地理学科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明显提升,中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也并不浓厚,面对当前地理学科的现状,从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改进。有学者指出PCK是教师结合自己专业的知识以及教育学知识,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是教师特有的知识,也是对教师的要求。此外,当前对地理教育的课程改革也得到重视,地理核心素养被引入课堂。因此在教师PCK能力提升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应当重点探究。

2基本概念

2.1PCK。1986年,舒尔曼提出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PCK)的概念是指,教师将特定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相结合,课堂教学运用中要探究如何更好的组织与表述特定的知识或者主题,进而将知识转化为学习者容易理解的知识,并且能适应学习者的不同能力和兴趣需要[1]。PCK认为,教学不只是传递知识,更是教师对学科内容的独特理解。2.2地理核心素养。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核心素养指的是人们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掌握相关地理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地理的思维、能力、态度和品格,以满足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推动个人全面发展[2]。地理核心素养是当前各类地理学者、教师所最重视的素养。

查看全文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内容摘要:兴趣是学好任何一门功课的基本条件。因为有了兴趣,学生就不缺乏学习的动力了。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所以讲,高中地理教学应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设法调动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学习热情,这样才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就谈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活动;学习兴趣;培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高中地理教师只注重对学生地理学科知识的传授,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学生对高中地理学科的积极性不够高,最终造成了学生地理学科成绩不够理性或者偏科等不良现象的产生,违背了新课改的素质教育。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在地里教学中,只要学生对知识有了兴趣,他们就会自觉的爱学、乐学。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努力培养并发展学生对地里学习的兴趣,促进他们热爱这个学科,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这样才能使教与学取得双丰收。

一、初学高中地理时要注重兴趣的培养

在我国,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三年的地理知识,但是由于初中地理课时较少,并且许多学校乃至学生都对此不够重视,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对待地理学科仅仅是看一看、记一记、背一背的教学模式,单调乏味会逐渐对地理学科丧失兴趣。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呢?例如:在上新的一节课时,可以先对学生们进行地理介绍,让他们自己打开课本,观看课本内的彩图,当他们看到彩图时就会被彩图中各种各样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所吸引,这样在课开始的阶段就会自然而然的被书本内容所吸引,勾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之后紧接着要可以对学生们介绍大自然的美丽景观,以及一些简单的地理环境形成原理,大自然给予了我们太多太多,但是我们如何回报我们的大自然呢?用一句反问来继续引起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最后再说只有我们每个人学好地理之后才可以尽自己力所能及的去保护大自然,这才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的事情。在上地理课时,要建立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待学生要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讲述地理学科时,可以偶尔插一些课本知识扩展内容,因为书本上的内容学生们大多可以自己看,明白一些,但是学生们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是很大的,所以稍作扩展,学生们就会对此很感兴趣,并且也会觉得教师知识渊博。地理课上的知识有些难以记背,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对学生们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指导,提高学生们的记忆能力,可以通过有效认知策略来进行。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们更好的学到地理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直观性的教具或者一些简单有效的记忆术去帮助学生。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可以采用多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因为地理是一门涉及范围很广的学科,教师能够发展的范围很广,正所谓教无定法,每节课的形式不同学生们也就更加期待上地理课,进而也会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既能够有效的使得学生们学习地理知识内容,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查看全文

乡土地理资源在旅游地理教学的利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环境中各类自然、人文现象,以及各类现象之间相互关联的一门综合性基础学科,主要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部分。旅游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中的一个边缘分支,学科覆盖面极其广泛,同时与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其它学科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而在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对乡土地理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生动形象的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于日常实际,使得原本抽象、模糊的地理学知识变得生动、直观,且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一、乡土地理的含义

(一)乡土地理的概念

乡土地理,即省区(地级市)以下较小地区的综合地理,其中包括本地区的具体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方面的具体特征及相互联系,同时还包括本地区各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改造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以及本地区的工农业发展、交通运输、人文环境等。

(二)乡土地理在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

乡土地理,是新课程标准中的必学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帮助学生理性而全面的认识家乡所在的地理环境;(2)不断培育并加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良好思想情感;(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持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水平;(4)通过具体的乡土地理实践培养学生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念。

查看全文

新高考改革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影响

摘要:高考改革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关于高考全面改革的新政策。继而上海、浙江分别出台了关于高考改革的试点方案,地理学科将从高考科目改为选考科目,地理教师在教学上应如何变化成为广泛讨论的话题。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中学地理;教学变化

2014年国家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让教育改革较为成熟的上海市和浙江省作为首先试点的城市。将改革考试规定科目: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自由选择的三科成绩组成。高考改革后将不再区分文理科,考生可以在历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这六个科目中任选三个科目进行学业水平考试,然后将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中。本次高考改革可以说革命性的,由一次高考变为多次,由规定科目变为自选科目,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地理教学会出现怎样的变化也成了学科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

1.初高中地理的教学时间亟待解决

初高中地理的衔接问题一直存在,新高考背景下使问题更加突出。新高考政策将地理学科从高考必考科目改为选考科目,地理高考备考时间从高中三年的缩短到高二会考前。往年的高三文科考生在高二的地理水平考试后还有一年半的时间学习巩固地理知识,时间上的浓缩,让选考地理学科的同学们更加紧迫,更要注重初中地理的学习。在义务教育阶段,初一、二年级开设地理课程,初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进行地理会考,初三年级终止地理课程的学习,这样的初三一年地理学科的断档不利于初高中地理教育的衔接。初中地理学科的应试教育,让学生们在高一学习地理时学习思想转变不过来。为了保证地理教育的连续性,做好初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衔接,可以在初中三年级开设地理学习探究课程,不关联中考成绩,开阔孩子们的视野,逐渐转变思考问题的方式,与高中学习方式对接。在备战中考的同时也能适当放松心态游览世界千奇万象和人文情怀。进入高中后不至于产生太大的知识断层,更好地渡过高一地理衔接期,对高二学生的水平考试以及选择地理科目作为高考成绩的同学们在学习时间上都更宽裕。衔接初高中地理教学,从初中起注重综合素质教育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教学形式与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