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7 17:26:2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地理教学设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地理教学设计

高中自然地理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对于我国目前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有很多学者都对其做了调查研究。发现高中教育严重缺乏高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2018年广东实施新高考改革方案,要求全省高一学生在正式选科前,要提早思考职业选择与发展问题。本文以湘教版“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为例,为探究高中自然地理教学有效融入生涯规划教育提供切实可行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自然地理;教学;融入;生涯规划

据研究,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了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同时生涯规划教育进入中学也比较早。整体而言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生涯规划教育比较完善,生涯规划教育的相关研究水平也比较高,然而在我国中学教育中,生涯规划教育这方面的教育非常缺失,因此急需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徐欣然学者指出我国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存在下列问题:学生缺少职业意识,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2018年广东实施新高考改革方案,要求全省高一学生在正式选科前,要提早思考职业选择与发展问题。高中教育都是围绕高考制定教学目标的,只要学生在高考出优秀成绩即可,忽视了职业生涯的规划教育,教师也不重视在教学中引入职业生涯的规划教育。

高中教育以高考为考纲为依据进行教学安排,追求高考拿高分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就对于生涯规划教育不那么关注,甚至忽视,这方面的教学几乎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以参照,教师也对于这方面的教学更是格外陌生。从学术期刊网搜索调查发现,目前对于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较少,具体的教学中严重缺乏指导性、针对性的理论,特别是高中地理自然地理教学融入职业生涯的指导性理论更是少之又少,导致自然地理教学融入职业生涯教育几乎无可操作性的实践指导。通过高中自然地理教学融入生涯规划教育,对学校、学生和老师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对于学校层面来说,可以建立起高中自然地理教学融入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为探索高中自然地理教学融入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提供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帮助高一学生选科和高三学生填报志愿,为将来从事理想职业打好基础。现在需要寻找突破口来实施高中自然地理教学融入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开发,有哪些具体可以操作的方法呢?笔者以湘教版“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为例来分析如何在这方面找到操作性较强的突破口。

从教材的内容上讲,本章节是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天气”,所讲的是常见的各种天气都是由什么天气系统控制下所产生的,本节教材是在综合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阐述常见的天气现象的成因,并为气候的学习做铺垫,因此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本部分的知识对于引导学生去往天气预报员这一职业规划发展具有十分有意义的指导性,因此自然地理一定要抓住该学科的特点去挖掘具有现实意义的职业规划发展。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了生涯规划教育是很好的示范课,因为它更现实生活联系更加紧密,更好更直观让学生了解认识地理相关职业特点,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学会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通过认真研究自然地理教材中涉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部分(比如地球的宇宙环境、常见的天气系统、地质构造、自然灾害等),精心制作相关教学设计或者课例,设置情景,让学生代入,在模拟情景中体验地理相关职业,加深对地理专业相关职业的认识。

天气预报员主要工作有看似简单,但是要做好并不容易,当天气预报员要具备很扎实的自然地理学科的专业素养,要有敏锐的捕捉地理信息的能力,要具备信息技术分析数据的能力,对城市天气情况有充分的把握,并且与其他气象台保持沟通;独立撰写天气预报文稿并且准确无误的播报天气预报。在“模拟天气预报员”活动环节,通过天气形势预报帮助学生阅读天气形势图,让学生参与到气象工作中,让学生自己撰写天气预报的文稿,进行模拟天气预报。让学生课外填写好天气预报汇报表,要求学生在观看电视台的天气预报的基础上,学会将书本的知识运用到解读天气变化上,从电脑分析的数据中得出结论,写好当天的天气预报的文稿,并且在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播出文稿前的排练,让学生切身体验到天气预报员这一职业的能力要求,这样才能更好更直接地渗透天气预报员这一职业的职业体验教育。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调查学生在课题实施前和课题实施后对地理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对高一地理学生选科和高三学生填报志愿的作用程度,做好前测和后测的数据的对比分析。

查看全文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实践

摘要:本文以“承包土地发展农业”为项目主题,通过设计分工任务、提供学习支架、开展项目探究、设计评价方案、课堂展示评价等环节开展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实践。项目活动的开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深化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初中地理;中国农业

一、背景介绍

本节课选自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1节“农业”。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的自然地理概况和农业的概念,本节课则着重分析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节课的要求为:①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②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1]。本节课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需要学生联系之前所学知识,并搜集课外资料进行分析理解。然而,在城市中生活的学生对农业生产的理解较为抽象,掌握的实例也比较匮乏,如果能运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引领学生走入田间、走进市场,发现与理解真实情境中的农业知识,不仅能加强学生对农业相关知识的理解,还能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二、教学目标

基于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并围绕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市场调查、采访等,了解农作物的习性及生长环境,掌握地理调查的技能。2.通过制作农产品分布地图,结合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说明影响农作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3.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归纳地理特征,分析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4.在参与汇报展示作品和评价作品的过程中,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现实问题,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5.了解科学技术进步对农业的影响,了解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现状。

查看全文

HPS教育理念与地理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HPS教育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融入,可以从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梳理科学概念的建立过程,对教材中叙述式的概念、原理和规律作进一步科学性的说明、印证及诠释,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训练其高层次思维。本文例举HPS教育理念在“地球的历史”一课中的应用,以情景导入、课堂探究、知识点小结、学生活动等环节的教学设计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基础地球科学知识,理解自然地理现象的过程与原理,从而探究以教材内容为中心、多种呈现方式并重、适合HPS教育理念渗透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HPS;地球的历史;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一、引言

HPS(HistoryPhilosophyandSociologyofScience)教育理念强调将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融入到科学教育中,引发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和探索[1]。我国的中学地理课程,以向学生普及地理科学、天文科学、地球科学、大气科学(狭义)、海洋科学等知识为使命,又因地理学是兼具综合性、科学性的特殊学科,因此对教学过程中地理科学知识的呈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HPS教育理念的融入,对于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激发、相关科学性知识的掌握、相关知识体系的建构、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都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这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的“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课程要求殊途同归[2]。“地球的历史”一节主要围绕“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这一教学要求展开,从整体上看,知识点琐碎,知识结构跨越性大,且出现较多的专业性名词,科学性、逻辑性强,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动态过程,以及各地理事物之间整体性的特征。HPS教育理念中相关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的应用恰好贴合了本课内容的逻辑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厘清主线、串联知识点,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按照生命现象和地球环境梳理地球的历史,并拓宽地理科学知识领域,体会地球的科学奥秘。本文以“地球的历史”教学内容为中心,以教材逻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为基础,以相关教学片断设计为范例,探讨HPS教育理念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渗透。

二、“地球的历史”相关教学设计

本文选取“地球的历史”的四个教学片断,从情景导入、课堂探究、知识小结、课后学生活动等环节入手,在梳理知识框架的基础上,适时合理地应用HPS教育理念(见图1),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如地层和化石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探究和思考,强化学生关于地质演变知识体系形成的过程意识,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

查看全文

地理专业新课程教学设计论文

在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过程中,新课程教学设计能力是各项专业能力之首,地理专业教师的新课程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直接影响新课程的改革和推进。高校地理专业新课程教学设计能力由教学分析能力、教学目标设计能力、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能力以及教学媒体、方法和策略的设计能力等五个部分构成。高校地理教师要研究高等师范地理新课程特点,把握学生职业定向,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地理专业新课程教学设计面临的各种问题,通过对地理教学设计理论基础的学习,提高新课程教学设计能力。因此,加强高校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理论研究,能够为地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措施和建议。

由刘桂侠撰写的《地理教学设计》一书对我国高校地理专业新课程教学设计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该书分别对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地理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如何设计地理教学、地理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等进行详细介绍。该书按照“原理+教学模式建构+案例”的基本框架来编写,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概述了地理教学设计,论述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与流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发展趋势等。第二章“地理教学设计的背景分析”,主要分析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材和地理学习心理等,阐述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第三章“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概述了教学设计模式、地理教学设计模式和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模式等内容。第四章“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论述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地理教学策略的设计、地理教学方法的设计、地理教学媒体的设计、地理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编制地理教学设计方案等。第五章“地理教学设计评价”,概述了地理教学评价,论述地理教学的发展性评价和地理教学设计成果评价,从评价反馈角度反思地理教学设计。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实践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新课程教学设计没有融入课改精神、没有很好领悟地理新课程理念、未能把握住新课程教学设计原则、在教学设计上依然思想守旧、未能将现代教育设计先进理论运用于教学设计实践中、在地理教学过程设计中未完全落实课改思想、教学设计要素不全、方法不当等。此外,地理教师新课程教学设计能力不足,严重影响地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步伐。首先,要加强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研究,应用系统理论整合地理教学因素,深入学习理论以达成地理学与教的变革,融合地理教学理论以促进学生智慧成长,借助传播理论以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其次,要加强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原则与模式研究。再次,要加强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策略研究,从地理新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最后,要加强新课程地理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本着先理论后实践的顺序,开展研究性学习策略研究;重视地理新课程标准研究与教材分析,实施标准内化策略研究,依据课程标准进行选择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以彰显课标理念;积极寻找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实施单要素训练策略研究;进行案例借鉴策略研究,包括案例的合理选择、案例的比较与分析、案例的总结与提升等;学会自我反思,实施过程优化与再设计策略研究等。

总之,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教师对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中,将会大大促进高校地理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作者:吕清华 单位:松原职业技术学院

查看全文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

在知识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创新教育成为时展的议题,社会对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学科教学还是对教育规律的探索,都需要借鉴正确的教学方法来发挥教师的“传道受业解惑”价值。由刘桂侠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地理教学设计》一书,以五大章节详述了地理实验教学基本理论、地理实验设计、地理实验教具开发与软件应用、地理实验教学案例分析、自然地理实验探究五方面内容。

作者指出,从现实实践出发的地理实验研究作为地理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内容。其中相关的课标相关实验的教学案例有农业区位选择、工业区位选择、商业网点分布调查、绘制学校地图、绘制地震逃生地图、数字星球系统的课堂教学、三圈环流模型制作评价、“山前洪(冲)积扇的形成”实验教学评价八大内容。高中地理教师应从实践出发,着重培养自身教学能力、不断进行教学创新设计、深化地理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化路途发展,是地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及其教学创新的新路径。本书以“教学原理+教学模式建构+案例”为论述基本框架,对高中地理教师具有极高的可读性。本书以章节为单位,以确定地理教学的目标和设计方向来践行地理教学内容设计,以地理教学方法设计搭建师生之间的桥梁,以媒体设计为信息传递渠道、以教学过程设计为行动路径、以学习评价设计为效果检验关键、以地理教学方案设计为蓝图大展、以教学模式设计为参考路线、以特殊地理课型设计为特殊体验对象、在实践交流中以说课设计为对象、教学反思和再设计为诊断改进方向,在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的沟通渠道之中,将地理教学的设计作为地理教学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的指标。

借鉴《地理教学设计》中关于地理教学设计中论述的教学设计概念、教学设计模型和流程、微课设计,在教学目标上做好编制与表述、三维目标策略探寻、目标设计发展趋势预期;教学内容设计上应详尽分析、有效组织教学、开发利用开放性地理课程资源;教学方法设计上选择有效教学方法、运用有效教学策略、挖掘探究式方法的适宜性。作者在地理媒体设计中概述了设计要旨、预期了新兴地理教学媒体及其发展趋势;教学过程设计中分析了相关要素、把握教学主要环节等可以使在教学活动核心设计上更为有效;在学习评价中概述了其基本定义、合理教学反馈设计、新说——考评;本书内容呈现了地理教案的宏伟蓝图,即教案设计、学案设计、“教学案”设计;在教学模式设计上依据个性化教学方法的课程文化构建,作者指出要在实践交流中了解说课、把握说课、评价说课,在改进重点中反思地理教学、充分了解学习共同体下的地理教学再设计。

地理教师应积极探寻自身教学能力培养及教学创新设计的路途,这对地理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教学前景预期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地理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才能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以其专业素养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教师从教学创新做起,争做创新科研型教师,淡化教学形式,注重实效;教会学生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多渠道获取知识。地理教师要以《地理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方向,变革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高中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及教学创新设计可通过转换教学模式、构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将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及通古精选和优化课程资源,诱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能力,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目标等措施逐步来实现。

在教学工作中要注重学习进度、设计评价指标控制;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营造获得情感体验的积极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获得动力支持。《地理教学设计》一书要求地理老师在地理教学设计中能够举例说明教学内容差异现象、窥见知识讲解中的主导因素并逐步提升自身读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在循序渐进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学习中,进一步加深地理知识原动力。让教师以正确的教学模式方法和路径,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动机。

作者:刘桂侠

查看全文

高中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1.高中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是什么

关于什么是教学设计,当代教学设计大师加涅在年出版的《教学设计原理》中说道“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教学。”也就是说教学设计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全面系统的分析我国当前的教育现状,得出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从而更好的利用教学资源、发挥教学媒体的作用,以实现教学目标。作为影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最为重要的因素,教学设计一直是落实课程中高中地理教学理念最为基本的条件之。高中地理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主要是对教学媒体、地理学、传播学、以及现代学等相关技术和理论进行综合运用,来对地理教学中的需要和问题进行分析,对解决方法进行设计,从而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对解决办法进行试行以后,对试行结果进行评价,并且在进行评价这一重要的基础上对课程中高中地理教学设计进行改进的一个系统过程。

2.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老师课堂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2.1地理教师课堂设计难以达到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新课改以来,虽然高中地理教师都尽自己所能的践行新课程理念,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但是大多数教师都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所以在设计教学方案中难免会有传统教学方式占绝大多数的现象,从而使其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与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实践难以适应的问题。例如:在讲地球的运动规律一节时,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可能仅仅是解读一下课本内容,或利用PPT模糊的解读一下课本内容;在黑板上画下一个地球在南北回归线以及赤道的运动轨迹图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轨迹图,虽然这种教学方式也可能会使其教学任务得以完成,但是却没有充分利用“三维教学”的教学方式、没有完全的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资源,以至于使学生在学习地球运动中没能在脑海中形成清晰地地球运动轨迹,从而使新课程理念下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究其原因就是高中地理教师的新课程理念下的理论知识不充分,运用新课改教学资源的手段不健全。

2.2地理教师课堂设计内容很难引起学生的参与

查看全文

地理教学技能训练课程建设研究

摘要:基于高等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新时期下中学地理课堂对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对高师地理教学技能训练课程进行改革.通过“做中学”,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课程实施方式,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形成地理教学技能,提高地理教学专业素养,以胜任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工作.

关键词:地理教学技能;任务驱动;实践教学

地理教学技能是师范生今后从事地理教学工作应具备的核心能力.相关研究主要从地理教学技能内涵[1,2]、实践应用[35]、高师地理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6,7]等方面展开,但是都侧重于理论和策略层面,并且对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也缺乏实操指导性.因此,基于人才培养的需要,分别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系统探索地理教学技能训练课程建设,使学生技能训练在操作上更具有指导性,并为同类院校的地理师范专业教学提供参考.

1课程建设思路

地理教学技能训练课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和加深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进而掌握地理教学技能和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该课程是连接地理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基础知识与教育实践的纽带.但是该类课程当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因而,课程建设需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构建“专业化定位、分层次设计、分阶段实施、过程性教学”的地理教学技能训练体系,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教学中,以技能培养为目标(实践操作,强化学习技能),以学生学习为主体(通过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学习任务为载体(依托递进式任务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强化认知、理解建构、获得技能.

2地理教学技能训练课程体系构建

查看全文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探析

【摘要】地理教学设计能力是指地理老师根据一定的教学标准,对教学知识和学生进行了解,找到合适的教学目标,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设计出对地理的教学评价,因此形成能够对课堂教学设计评价修改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师;课堂设计

地理教学中,“教师怎样教,为什么教,教什么,要达到什么要求”已经成为现在地理教学研究的重大发展课题,就是说高中地理教师应该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把学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学会学习以及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就是改革的核心目标。

一、相关概念界定

1、教学设计的定义

教学设计就是利用现代教学和学习、传播学、教育技术学等基础知识和技术,来解释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设计后试行解决方法并找出解决问题最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查看全文

“微课程”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微课程是微型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也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某一知识点进行阐释。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微课程,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补充形式。本文对在地理教学设计中如何应用微课程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探讨了利用微课程优化地理教学过程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过程;微课程

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微课程的关键特点就在于“微”,也就是将短时视频作为主要载体,集中对一个知识点进行阐释。微课程有利于对碎片化时间进行有效的利用,从而对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优化,凸显隐性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1.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对微课程的应用

所有的微课程指的是以视频为载体,围绕一个知识重点或难点来进行短时间教学,一个微课程一般只包含一个知识点,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为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利用微课程,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初中地理教师首先要在教学设计中对微课程进行合理的设计。微课程的观看对象是学生,其目的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来突破一个教学重难点。首先教师要对地理教学的主题进行设计,也就是确定微课程的主题,例如该微课程可以对某个社会热点问题中的地理知识进行剖析、讲述一个地理原理或者导入一个地理新课。其次,教师要对课程时间进行设计,充分发挥微课程短小精悍的优势,5-10分钟的微课程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三,教师要对课程结构进行设计,尽管微课程的时间较短,但一个微课程中同样应该包括各个教学环节,例如要有问题导入、教学活动安排、知识点讲解、合作探究等环节。在对课程结构进行设计时教师应该突出微课程的“微”,应该迅速的切入知识点,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同时整个微课程应该突出重点,集中讲解主干知识和重、难点。

2.利用微课程优化地理教学过程的具体对策

查看全文

高中地理课堂介入作用分析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把教材知识点和生活常识结合起来,是促进地理教学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高中地理教师要将生活常识作为教学切入点、教学设计媒介、情境创设素材,发挥其重要作用,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常识;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强调生活常识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介入,已经成为高中一线地理教师的共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家普遍意识到了生活常识的介入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因为高中地理学科中的知识内容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难度,若是采取和生活常识相结合的方法,则可以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知识的奥秘,帮助学生快速适应新知识,进入新状态,实现教学的良性发展。其次,生活常识在高中地理课堂上的介入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一致,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第三,从近几年的高考可以看出:地理试题更加倾向于对生活常识的理解,侧重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顺应这一趋势,多做这方面的探索尝试。

一、让生活常识成为课堂教学切入点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生活常识在高中地理课堂上的介入,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教师将教材中的知识与生活元素充分结合起来,在满足教学需求的同时,提升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各个版本的高中地理教材中包括很多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将其中的生活常识提炼出来,使之成为教学的切入点,开展与之相关的教学。在此过程中,学生接触了生动的生活实际案例,对于其思考潜能的激发大有裨益,还可以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因为有了生活常识的切入,所以学生理解有关知识将变得更加容易。例如,在教学季风气候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所处区域气候特征作为教学切入点,使学生更快了解和掌握季风带划分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主动关注本地气候变化特点,并将理论升华到对整个季风带分布的认知。另外,教师还可以考虑把学生所熟知的城市地标性建筑作为地理教学的切入点,以突出其地理特征。如以汽车城切入东北地区的代表城市长春,以东方明珠切入华东地区的代表城市上海等,并让学生意识到这些城市都可以成为某一种气候或某一个季风带的代表。这种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探索,拉近学生和地理知识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持久的兴趣。

二、让生活常识成为教学设计媒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