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8 21:52:4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电子技术基础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低效成因及策略
在电气类的专业中,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入门课程,其重点在于强化了学生在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术方面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基础方面都比较薄弱,所以在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训方面有较大困难,学生整体呈畏惧进而放弃的态度。因此,在进行教学时,必须以专业目标为起点,以实际操作为途径,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将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提升上来。
一、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低效的原因
1.生源方面
中职生源的素质降低,多数学生在中考的时候分数较低,学生具有严重的分化情况。根据调查统计显示,热衷于自己专业的学生仅占32%,他们来学校的目的就是希望自己以后能够有所发展。而大概35%的学生是受其同学影响而就读此专业的,剩下的33%为听从父母的意愿。由于职校在招生上没有分数的限制,所以入学的门槛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中职生的整体表现为文化基础薄弱,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学习,并且没有足够的动力,没有较强的是非观念、组织观念,而且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有的学生有时还会出现不尊敬教师的行为,这样就会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最终造成了整体的教学质量偏低。
2.教材方面
当下,中职学校电子技术教科书中的内容过分追求对理论的系统教育,注重知识的严密性,在编排内容方面严格根据知识的逻辑关系,在讲解电路原理的时候过于深奥而却忽视了实践。中职学生并不能接受这样深奥的知识,他们应该学习的是实用性较强的基础知识以及专业技能。这些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大多是检测、装配、维护以及维修等,没有必要掌握过于繁杂的理论知识。
技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探究
摘要: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强、原理抽象、专业概念多的课程,又是电工电子专业的一门入门课程。本文分析阐述了如何调整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把教学的重点定位于课本教材与实验实践相结合,以专业核心技能目标为起点,通过教室里的理论授课到结合现代信息化技术的理实一体化实验室授课的改革与实践,促使学生在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活起来,实现“做中学”与“学中做”的结合,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技能水平。
关键词:实验教学;实效性;网络资源;二维码
一、技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现状
对电气类专业的技校学生而言,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关键性入门课程,其理论性强,原理非常抽象,专业术语与概念较多,与学生过去所学的知识没有必然的联系,学生理解领会教材感到十分困难的课程。鉴于技校学生在基础方面比较薄弱、学习主动性不高,逻辑推导能力较为薄弱,加之其对专业理论课的兴趣淡薄,从而导致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能力欠缺。
1.教材设置的弊端
目前技校所用《电子技术基础》教材中主要以模拟电子技术为主,数字电子技术的内容相当少,针对数字电子技术有专门的《数字电路技术基础》,在教材内容编排上偏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关系,使教学内容相对枯燥,难于理解。如在讲解放大电路原理的时候,对于理论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很难接受。教材中普遍“重理论、轻实践”,往往一个复杂电路教材会用大量的篇幅文字和图形图片来介绍其原理,却没有与之相配套的实验来探究或验证电路原理。过多的文字本身就让技校学生产生厌烦,没有兴趣去学习思考。再者,对于技校学生而言,只需了解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将其运用到实践的能力,因为技校学生毕业后更多的是从事操作、调试工作。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讨
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理念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也是目前国际普遍认可的先进工程教育方式。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让学生从产品的构思、设计、实施及运行的生命周期阶段以主动实践的方式学习工程知识。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吉林化工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电气信息类专业本科学生的重要技术基础实践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和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初步的探索和创新能力,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着特殊的作用。
1.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的传统教学模式
我校以往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由2名指导教师负责一个班级,时间为2周,主要是讲解一些基础知识、焊接和调试技巧。课程设计的具体题目是由知道教师具体给定,一个班级共基本上给定1~2个题目,结果造成了设计方案雷同想象,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另外,受硬件条件的限制,有些课程设计题目全部利用仿真软件完成,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更不用说创新了。
2.基于CDIO理念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措施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大教学改革项目,旨在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此,我院进行相应的改革,把CDIO工程教育思想融入到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中。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项目为载体,课题设计分为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四个阶段。(1)构思。学生根据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进行分组,每组3~4人,成员以优势互补的方式组成。每一组学生根据项目要求,分析课程设计任务,分解设计任务,每一名同学都有自己的设计任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或者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初步确定电路设计方案、设计内容以及能达到的性能指标要求;然后小组内学生进行讨论、汇总,确定一个认为合理的方案,再提交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根据每组学生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核、论证、确定设计题目是否合理以及设计内容能否实现;同时检查是否每名学生都真正参与课题的构思。(2)设计。每组学生根据完善后的电路设计方案,自行查阅相关参考资料,确定单元电路设计、参数计算与器件选择、绘制电路图等;然后运用EDA技术进行仿真,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待仿真电路经修改完善之后,绘制出正确的设计电路交指导教师审核。在此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实施。当学生完成了电路设计,并做了相应的论证后送至指导教师进行审核,指导教师列出实现电路设计所需元件清单,到我院电工电子教学与实验中心元器件管理处领取元器件,在多功能的PCB电路板上进行焊接、组装、调试等步骤。在此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4)运行。学生对完成好的作品按照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的要求进行系统测试,以验证作品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指导教师验收作品时,检查电路设计的工艺并给出指导意见,以便学生下一次设计电路时改进。在此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总之,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在实施中始终注重将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紧密结合,将理论、实践、创新合为一体,为卓越工程师技术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3.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效果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途径
摘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结合为目标,进一步优化课程,从教材大纲教师等多角度融入思想政治元素。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为例,列举了相关的课程知识点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融合关系,从而论证了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关键词:思政教育;课程目标;教学改革;实践能力
1引言
2014年上海市相关高校探索后“课程思政”这个新概念被提了出来。以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孤岛”困境为主要目的,尤其是解决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与其他专业的主干课程之间的融合问题,通过开发利用其他专业主干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主干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功能,打造多门课程育人合力。这点激发了多地高校的关注,同时激发了国家教育部门的关注,于是从国家到地方相继颁布和推出了许多相关通知、文件。近期国家领导人以及教育部领导的讲话文稿中多次出现“课程思政”这一概念。时至今日,“课程思政”这一观念已经慢慢渗入教育者的心中,推动着这股关于“课程思政”的热潮。2020-05-28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想政治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通知里明确提到,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把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贯穿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全面、高效、有力地推进高校课程思想政治建设,做到最大程度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继而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1]。课程思想政治已经关乎到社会主义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未来。国家领导人总书记在2016-12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调效应[2]。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当代大学教师要提高自我内在要求,挖掘各类各专业各种课程中的思想政治的元素,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做到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接班人。“电子技术基础”(FundamentalofElectronicTechnology)是介绍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实际应用的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学科,是通信类及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现代通信、智慧交通、智慧建筑、智慧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3]。在理论上,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以及电子线路的读图分析能力和设计方法。在实践能力方面,课程旨在培养电子线路的实验方法和测试技能。“电子技术基础”涵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内容,具体内容包括半导体器件(二极管、BJT以及COMS)的特性、参数和分析模型,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及静态、动态分析,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组成、特性及具体应用;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分析,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半导体存储器件分类、原理及扩展,可编程逻辑器件等,汇集电子技术基础理论及最新的电子技术发展。电子技术的应用涉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诸多领域,在计算机、通信、工业自动化控制、机电一体化等方面尤为突出。“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重基础重实践的课程,可以很好锻炼学生的综合专业综合素质,让学生可以更多了解认识新技术的发展,充分发挥该课程的育人功能。
2“课程思想政治”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必要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中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存在着一些弊端,主要有:①教学方式手段单一。从传统的黑板教学过渡到融合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式,极大程度上改善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力度,但是还是会被枯燥的公式符号或者是电路图“折磨”到不愿意听下去[4]。②考核方式单一。绝大多数的高校,目前主要的考核方式还是闭卷考试,以笔答题目为主,学生突击重点试题或者完成大量的演算,对于公式或电路的实际应用了解甚微。在实践考核中,很多学生按部就班地把器件连接起来,在仪器仪表中看到数据,却没有理解这个数据的意义。总之,为了成绩而学习,而考试是最终的效果。
光电子技术理论应用基础论文
论文摘要:通过对教学实践工作的不断探索与总结,从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内容拓展和教学手段运用三个方面对“光电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将其运用到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论文关键词:光电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1960年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的问世可以说是光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该发明解决了光频载波问题,此后光电子技术得以蓬勃发展,在现代信息产业结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十多年来许多高校纷纷开设“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或“光电子技术”专业,着力培养专门的光电子人才“光电技术”作为该学科的主干课程,将系统地介绍光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应用基础。在讲授这门课程的过程中,笔者对其具体的教学方法有一些体会和思考,文章将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
一门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是否具有吸引力,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教学内容又来源于老师选择教材是否合适。在图书库中键入“光电子技术”的检索词会出现十几本相同名称的教材,但是否每本书都适合课堂教学呢?答案是否定的。虽然书的名称都叫做《光电子技术》,但细细翻阅,每本书的侧重点都是不相同的,有的大部分章节是介绍激光原理和激光器工艺,对光电检测和显示涉及较少;有的偏重于理论推导,对实际的应用涉及很少。还有一些教材虽然内容较为全面,但书本页数很多,在三十多个课时内难以讲完。针对长沙理工大学实际的课时要求和学生专业背景,通过仔细比较选择了安毓英编写的《光电子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一书。
教材选好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仍需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斟酌。教材共有七个章节,分别为“光辐射、发光源与光传播基本定律”、“光辐射的传播”、“光束的调制和扫描”、“光辐射的探测技术”、“光电成像系统”、“显示技术”和“光电子技术应用实例”。其中“光辐射的传播”一章中主要从理论上介绍光束在各种媒质中的传播规律,在光电子应用中较为重要的是光波在电光晶体(2.2节)、声光晶体(2.3节)、磁光介质(2.4节)和光纤波导中的传播(2.5节)。而这四部分内容应用在实际中恰好是电光调制器(3.2节)、声光调制器(3.3节)、磁光调制器(3.4节)和光纤通信技术(7.1节)。所以在讲课的时候可以把2.2节和3.2节、2.3节和3.3节、2.4节和3.4节、2.5节和7.1节内容综合起来讲授,第二章将不作为独立的一章来专门讲述理论推导。在讲第三章中每一种调制器工作原理的时候,先讲第二章涉及的理论知识,随后在学生对理论还有深刻记忆的情况下紧接着把这一理论在工业中的应用进行讲授,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在学习理论时的目的性。对教材的其他内容细细推敲,还有很多地方可以这样来安排。这种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综合讲解的方法让学生明白了理论并非空洞的理论,既提高了注意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网络课程提高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质量研究论文
论文关健词:电子技术网络课程武警院校
论文摘要:在武警初级指挥院校《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中引入网络课程,并利用网络课程的资源及技术优势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电子技术基础》是武警初级指挥院校武警指挥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较系统地掌握电路和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主要电路和电子器件的技术特性与应用,具有对一般电路进行分析和应用的能力,具有严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为相关课程的学习以及新装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奠定必要的技术基础。我院于2003年在本科学员队首次开设《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并于2007年完成了《电子技术基础》网络课程的建设。该网络课程主要由网络教材、仿真实验、在线测验三部分组成。通过近年来在教学中引入网络课程的实践经验,我们总结出一些运用网络课程提高《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质量的做法。
一、发挥网络课程资源优势,促进相关课程知识前后连接
《电子技术基础》在武警指挥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并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它需要《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的相关内容作为预备知识,并为《军事高科技》和《武警基层常用技术装备器材》等后续课程提供理论支持。为了提高《电子技术基础》及其后续课程的教学质量,可利用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共享方便、配置灵活的优势,加强前后相关课程的知识连接。
二、利用网络课程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的结合,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技术基础的应用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该教学方法,可以以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为教学主线,在帮助学生完成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而在职业学校教学中,“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作为一门关键课程,该课程不仅教学内容丰富,而且学习难度也比较大。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效果,应在“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文章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应用程序;职业
在教学中,“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是信息类、电类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训进行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1“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课堂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法教学的意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堂的实际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各种不同类型的任务,遵循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原则,使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也可以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可以共同进步,从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1]。
2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现状分析
电子技术及通信工程协同发展研究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电子技术和通讯工程之间的关联性开始逐步增强,技术人员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发展两者之间的协同关系,从根本上提升通讯工程的科技性和智能化,推进我国通讯事业的快速发展,加快通讯工程的信息化进程。
1电子技术发展探析
1.1电子技术概述电子技术是基于电子原理为应用依据的,通过具体的线路和设备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和需求。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技术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完善,电子技术的创新为新技术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生命力,并为大型计算机云计算技术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结合的过程中,让科技和信息结合起来,让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紧密的联合在一起,推动了大数字时代的发展。
1.2电子技术应用发展随着近年来国家提倡节能环保以来,电子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一直注重开发节能效果好的材料和设备,并注重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有效加快了其在高科技产业的有效应用。
2通信技术发展探析
2.1通讯技术概述通信技术作为电子工程当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主要涉及信息传播和信号处理两大方面。通信技术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存在很大的关联。目前通讯技术发展至今,其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除此之外,通信技术在电子技术的支持下,发展出了多种通讯模式,如:光纤通信和互联网通信等。
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与应用
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力技术,不但在电力行业中得到了应用,还在其他领域得到了应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使各大行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因此为更好的应用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各教育领域都将电力电子技术纳入到教学体系中,其中不乏有高中教育领域,主要体现在物理学科教学中,故作为高中生的我们,要加强对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的了解,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应用能力。所以下文先简单概述了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然后详细分析了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措施,希望能够对需要的人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1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
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实质上是指用大功率半导体材料,将电能转换为其他能源的一种技术,此外还可以实现电能在不同用电环节的传输,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电力行业生产能力,使各大电力领域都得到了发展。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最早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出现于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很多人都认为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是由电子技术、电力技术及电能控制技术融合而成,这三个技术分别是在电子学、电力学和控制学理论的基础上研发而来,所以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原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其涉及到领域非常广,主要包括电力学领域、电力学领域和控制学领域等,这决定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可以实现多种能源的利用,也可以实现不同能源之间的相互转换,最终实现多功能使用,方便人们的生活,如利用该技术可以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将电能转换成光能等,发展至今在功能已经得到了完善和创新,实现了低耗能应用和环保性应用[1]。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于电力生产具有以下几点优势:第一,能够提高电能的使用效率,使电能使用处于最佳的状态,同时还能够提高电能使用合理性,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能源消耗,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问题。第二,能够推动电力行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电力行业的生产力,从而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发展,同时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进步,如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控制中心等产业。第三,能够有效提高电力电子技术智能化程度,因为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研发和应用中不仅使用到了传统的电力电子技术,为方便管理和提高应用效率,还使用到了各种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使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应用过程中更加方便和高效,甚至实现了智能化和自动化操作。此外,为响应生态化和绿色化社会发展新趋势,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研发时尽可能使用了能源消耗少的电力电子技术及能源转换技术等,对于技术应用所使用的原材料也尽可能选用生态环保的材料,以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时,提高了电力电子技术的智能化和生态化[2]。
2电力系统中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分析
2.1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节能中的应用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属于物理学中电子学方面的知识内容,所以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在了解和掌握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根据物理老师所讲解的电子学知识,尤其是电压、电流和电阻方面的原理性知识,然后在此基础上找出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原理及相关公式,如电力系统运行中所产生的电压一般都很高,不能直接传输到其他用电系统中,需要根据相关公式来计算出可传输电压,以保证电能传输安全的同时,降低电力系统能源消耗,所使用的相关公式有:电流I=电压U/电阻R,电压越高电力系统所损耗的电能越大,故要尽可能将高电压转换为低电压,以节省电能。第二,应用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功率的控制,尽可能降低无功率的浪费,因为电力系统运行中,会使用到大量的电能源,并且这些电能源在系统运行时会发生变化,如果不加以控制则会导致大量无用功率产生,浪费大量的电能源。因此,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时,要加强对变负荷电动机运转速度的控制,通过对其运转速度的调整来控制电能源使用,从而降低无用功率的产生,最终达到电力系统节能的目的[3]。2.2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在发电环节中的应用第一,应用于发电环节电场中,在电力生产电场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降低配送所产生的电能消耗,来降低发电环节的电能消耗,从儿提高电能生产效率;第二,电力的生产中会产生损耗,且相对于发电量,其损耗的电能不在少数,且在高低压转换的过程当中也会消耗一部分电能,所以为满足电力生产节能要求,将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到高低压转换过程中,主要应用形式是通过风机和水泵变频机来达到降低损耗电能的目的,最终提高转换效率[4]。
3结语
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方法论文
一、积极探索逆向思维教学法及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电力电子技术》是机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涉及到大量的电路分析,是一门与实践联系比较紧密的课程。逆向思维教学法是从果导因的逆向分析法。在逆向思维教学的基础上,为加强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探索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课程组结合课程教学特点,创建了“理论——实践——工程设计”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我们将教学过程分解为三个互相联系的模块,整个过程将理论教学、实训与实践、工程设计三大部分进行了一体化的组织设计,各个模块的有机衔接,教学组织过程依次展开。同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了灵活的教学方法,如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真题实做等,构成一个学校——企业——社会贯通的现代教学链,加强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互交互融和开放性教学,体现了工学结合特色。
二、加强课程建设,精心、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1.了解相关课程之间的分工。知识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在开课前,熟悉本课程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了解先修课“电路”和“电子技术基础”两门课程的教学情况和后续课“变频调速技术”的安排,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保持整个专业课程体系前后衔接,避免内容的重复和疏漏。例如“自关断器件”一章节,电子技术基础中已讲过小功率晶体管、场效应管的结构、原理、特性及应用。在本门课程中,对功率晶体管、功率场效应管应重点讲述其与小功率管的不同之处。对于晶闸管直流电动系统部分,重点应在整流、有源逆变两种状态下,电流连续、断续时的电动机特性,而直流可逆调速系统的内容则需放到后续课程“变频调速技术”中。
2.以器件、电路、应用为主线,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开关方式工作的电力半导体器件是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基础核心。电力电子器件的基础之一是能以小信号输入控制很大的输出,这就使电力电子设备成为强弱电之间的接口的基础。讲解器件原理及特性,目的是为了应用器件组成电路,故应掌握器件外部特性、极限参数和使用注意事项。三方面的内容应以电路为主,学习各类电力半导体器件所构造各种功率变换电路时,学生应掌握功率变换主电路的构成、工作原理和工作波形,不同负载对电路工作特性的影响以及主电路的元件参数计算和选择。
3.介绍学科前沿发展的动向,反映本学科和相邻学科的新成果、新进展。无电网污染、无电磁干扰、节能省电等绿色指标是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由于很多电力电子装置结构相当复杂,为简化设计而出现的集功率开关、变换控制电路、传感控制电路为一体的智能功率集成模块受到欢迎,厚膜集成模块、积木式的功能模块,灵活机动既能单独使用,也能相互组合成较大的系统,成为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教学内容应主动吸收最新信息,同时引导学生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动态,扩大知识面,这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与电力电子技术有关的学术期刊,登陆相关的专业网站,使学生了解自己目前所学知识在本领域所处的位置,从而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去适应学科未来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