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导论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0 20:29:0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电子导论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电子导论论文

机械工程导论课程改革初探

一、“机械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南京林业大学机械类招生从2016年开始实施,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在2016版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制定时明确要求机械工程导论课程既要满足教育和教学的需求,又要适应机械大类招生和人才培养要求。(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高等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各类高级专门技术和管理人才,机械类专业是高等教育工科门类重要的分支,对新生而言,大学课程,特别是机械类专业课程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与高中学习有很大差别,能否适应这种变化,不仅关系到大学阶段的学习成绩,还与后续的职业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开设机械工程导论课程非常重要。(二)适应机械工程领域发展的需要。机械类专业的毕业生要求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团队合作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在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有效运用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原理解决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趋势,以实现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机械工程导论课程作为早期的专业知识教育课程,其课程内容的内涵建设尤为必要。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安全是当前我国机械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这些变革使得机械类专业的内涵越来越丰富,面向现代机械发展趋势,改革机械工程导论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帮助新生了解机械工程专业的背景、专业知识链的构成,国内外机械行业的最新发展概况和趋势。(三)引导专业分流的需要。大类招生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学生的专业选择问题,学生在报志愿选择专业的过程中存在着专业理解不足,认识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可解决学生对专业的困惑问题,使学生建立起对本专业比较全面的、概括的初步的认识,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加理性地选择专业,对专业分流起到导航作用。针对本校机械类3个专业的特点,开设一门可融合原有3个独立专业导论课程的新的“机械工程专业导论”课程非常必要,这也将是该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四)课程教学与评价的需要。机械工程导论课作为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要满足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其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科概况、课程设置、就业前景和领域等,培养专业兴趣,使学生对所学专业及从事的工作岗位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为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工程伦理意识,根据课程特点,以工程教育认证为标准,以现代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应该科学地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考核方式等方面设计机械工程导论课程。

二、“机械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改革的具体举措

(一)专业导论课程的目标定位。机械工程学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学科之一,也是对人类社会进步具有巨大贡献的工程领域之一。三百多年的发展可以说是一部灿烂辉煌的工业文明史,在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制造业的发展和变化是令人炫目的,设计手段、制造理论、工艺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微电子技术、控制技术、信息与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生物技术与机械学科的交叉、渗透、融合,逐步形成了制造科学与技术的许多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新成果[3]。机械工程学涉及的专业方向很多,如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电子、过程装备等等,对于刚入校的新生而言,专业选择存在专业不了解、盲目跟风的问题。在了解和选择专业的过程中,高校应该进行相应的课程安排和咨询指导,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专业性强的信息,便于学生找到与自己个性特点相匹配的专业。机械工程专业导论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启蒙教育”课程,不仅描绘了机械工程的发展历史,也展示了当今制造业的设计手段、加工方法、服务领域、机械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方向[4-5]。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对制造业有一种豁然开朗、回味无穷的感觉,通过了解不同专业的发展方向、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就业领域,能从设计、制造、机电、控制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选择适于个人发展的专业方向。因此,机械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定位是为机械类招生的生源对象提供全面而清晰的本校机械类专业认知平台,对专业分流起到导航作用,同时为以后专业课程学习起到先行先导功能和宏观统领作用。(二)专业导论课程的内容设置。机械工程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针对入校新生对机械类各专业最关切的问题,如:针对机械类的几个专业是干什么的、专业需要学什么、毕业后自己能做什么等问题[6-7],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专业、热爱专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为学生答疑解惑。本校机械工程导论课程设置为16个学时(1个学分),主要包括机械与机械工程、机械类各专业内涵、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学习规划及方法4个篇章。1.第一篇机械与机械工程从介绍机械、机器、机械工程的基本概念入手,通过18世纪工业革命到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机械工程发展历程、机械工程在各领域的成就、机械工程的社会重要性的教学,让学生对本专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加强、坚定学生的专业信念。2.第二篇机械类各专业内涵以学科门类、机械类别为索引,并结合本校机械类专业特点,特别强调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电子及过程控制在机械工程中的重要性及先进性,介绍机械设计方法引导学生对机械语言———图纸的认识,了解设计是机械产品的灵魂,而力学和运动分析是设计的关键;介绍先进制造技术引导学生了解机床加工、特种加工、工艺规程等最新制造技术,明白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发展意义;介绍机器人、数控技术等控制技术对机械产品的重要作用,人工智能化及信息化是机械工程将来的重要方向;介绍过程装备及其系统的状态和工况进行监测,控制方法,让学生认识到生产过程的有序稳定是提高过程装备的可靠度和功能可利用度的关键。通过对机械类中不同专业的内涵、特点、毕业生可从事的工作岗位、发展目标与前景等方面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专业门类,了解自己对不同专业门类的兴趣,为后期专业分流奠定基础。3.第三篇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由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构成,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主要反映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上。考虑机械类招生和培养模式,涉及3个专业的课题体系具有异同性的特点,(1)4年总学分为175左右,前1.5年的课程是完全一样,后2.5年的课程根据专业需求可设置不同的课程,满足大类招生和专业分流的需求;(2)为了满足机械大类人才培养需求,各专业均设置有大类通识课程、专业基础选修课(大类公共部分)、实践教学(大类公共部分);(3)为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各专业均增设了创新拓展模块。对课程体系的介绍能帮助新生了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知识结构,了解课程模块的比例与学分分布,了解理论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及各专业课程内在的逻辑关系,了解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有助于制定学习规划。4、第四篇学习规划及方法对大学生而言,大学课内成绩是基本,大学提倡自主性学习,课堂学习、网络线上学习、交流讨论、聆听学术报告等等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方式。此外大学期间还要注重能力培养,包括:(1)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社会奖学金,学校奖学金;(2)荣誉:江苏省三好学生、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等等;(3)学科竞赛:数学、英语、力学、机械设计、机器人等;(4)大创项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5)科研成果:本科生授权专利、、软件著作等;(6)毕业论文: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优秀毕业设计。了解这些目标和方法,有助于新生更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有序地、循序渐进地完成大学学业和既定目标。(三)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模式。专业导论课内容主要是以课堂介绍为主,以学生了解或比较熟悉为深度,具有难度不大但信息量大的特点。针对该课程的特点,以上述四大篇章为索引,结合专题讲座、视频演示、小组讨论等形式开展教学。譬如,在课堂教学中邀请教授对所研究领域的知识学科发展概况、学科发展前沿问题等进行专题讲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从而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了解专业内容;借助国际知名企业产品制造视频、工业机器人作业视频等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先进制造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提升专业认知度。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教学团队由各专业负责人组成,将专业特点与本校科研方向集合,将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案例相结合,将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反映工程职业能力和标准,紧靠机械工程发展和专业的前沿。(四)专业导论课程的考核评价。课程考核的内容与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强的促进和导向作用。基于目前专业导论课的考核没有统一的规范要求的实际,建立适应专业导论课特点的考核制度,对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非常重要。专业导论课课时较少,课程主要是引导大一新生对本专业相关内容有所认知,进行专业启蒙教育的课程特点,机械工程导论课的课程考核采取小论文的形式进行。论文包括五个主题内容:(1)入学前对机械工程的认识;(2)目前对大学课程学习的认识;(3)谈谈专业导论课后对机械工程的了解;(4)谈谈对机械类专业即“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电子、过程装备”等专业方向的了解;(5)制定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规划。论文要求字数不少于3000字,层次清楚、主题突出、观点明确,其中对专业的了解要有自己的观点;论文格式规范、语言流畅、文字表达能力强。论文的评定标准主要体现在:(1)论文内容充实程度,占20分;(2)专业学习体会的深刻程度,占50分;(3)文字表达的逻辑性及流畅程度,占20分;(4)书写的规范程度,占10分。根据论文的评定标准,机械工程导论的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个级别。优秀(90分-100分):针对机械专业论述很详尽。文理通顺、收集数据正确、资料新颖、内容翔实。论述清楚,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或心得,满足撰写论文要求。良好(80分-89分):针对机械专业论述详尽。文理通顺、收集数据正确、资料翔实。论述清楚,有自己的见解或心得。满足撰写论文要求。中等(70分-79分):针对机械专业论述内容较充实。文理较通顺、收集数据正确、资料较充分。论述较清楚,无原则性错误。满足撰写论文要求。及格(60分-69分):针对机械专业论述内容单薄。文理基本通顺、收集数据正确,论述较清楚,无原则性错误。基本满足撰写论文要求。不及格(<60分):针对机械专业论述内容过于简单。内容混乱,语病多,没有体会。专业导论课程的考核注重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考核,使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以培养、形成及提高,从而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目前,各高校对专业导论课的认识和教学研究尚未达成广泛的共识,专业导论课程的开设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校就机械工程导论课程的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及实践,对于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践证明,机械专业导论课的设置,对引导机械大一新生了解专业,明确专业学习目标,培养专业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等方面都起到了较为明显的积极促进作用。

查看全文

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完成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学员毕业的标志性作业,目的在于总结专业理论的学习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衡量电大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是否达到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专业相同层次的学力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许多学员由于缺乏平时训练,往往对毕业论文的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心中无数,难以下笔,因此,对经济学本科学员就如何撰写毕业论文进行必要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一、毕业论文及其写作要求

(一)什么是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从文体而言,它是对教学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价值的论说文.从侧重点不同,分为学术论文和理论论文。工商管理本科的毕业论文一般为理论论文.理论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来探讨、论述理论问题,表述理论研究的成果,或应用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说明、提出对策办法,并提升到理论高度的一种著述文体.由于毕业论文的写作,具有总结理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性质,就不能简单地重复已有的结论,而是从已知求未知,必须具有一点新的思想深度和自己的观点、主张。

(二)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

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知识相能力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二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查看全文

通信企业管理期刊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是代表一本刊物对于这个领域中的影响力度,也是对于你论文投稿所选刊物等级或是质量上的一个肯定的主要条件。在目前来说《通信企业管理》期刊的影响因子指数为: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0.1;总被引频次:189。通过这些文明可以得知奇卡是一本不错的刊物,对于在来通信企业管理杂志上进行投稿时大家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有以下这些:

一、通信企业管理期刊征收范围

通信企业管理期刊征收范围主要为:导论、封面文章、经理人随笔、TEL管理解释、市场经营、论坛等这些方面的论文,而对于在论文的内容上一定要符合这些要求,要不在编辑部进行审核时就不会被通过等等。

二、通信企业管理期刊征收格式

1.内容:立意新颖,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论证严密,语言精炼,资料可靠,能及时反映所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本刊尤为欢迎有新观点、新方法、新视角的稿件和专家稿件。

2.格式必备与顺序:标题、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或参考文献。篇幅以2200-8800字为宜。2200字左右为1个版面。

查看全文

论文的格式:经济学本科毕业论文辅导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完成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学员毕业的标志性作业,目的在于总结专业理论的学习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衡量自考经济学本科毕业生是否达到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专业相同层次的学力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许多学员由于缺乏平时训练,往往对毕业论文的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心中无数,难以下笔,因此,对经济学本科学员就如何撰写毕业论文进行必要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一、毕业论文及其写作要求

(一)什么是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从文体而言,它是对教学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价值的论说文.从侧重点不同,分为学术论文和理论论文。经济学本科的毕业论文一般为理论论文.理论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来探讨、论述理论问题,表述理论研究的成果,或应用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说明、提出对策办法,并提升到理论高度的一种著述文体.由于毕业论文的写作,具有总结理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性质,就不能简单地重复已有的结论,而是从已知求未知,具有一点新的思想深度和自己的观点、主张。

(二)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

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考核是取得高等教育毕业文凭的重要环节之一,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完成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学员毕业的标志性作业,目的在于总结专业理论的学习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衡量自考毕业生是否达到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专业相同层次的学力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是整个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员要有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绝不可应付了事。

查看全文

生物技术导论教学改革初探

一、“生物技术导论”课程概况

《生物技术导论》是贵州大学为全校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为纯理论教学32学时,包含现代生物技术的概念、研究的方法与应用的实例,内容主要包含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与生物技术在农业、食品和环境等这些方面的广泛应用。通过对这门课的深入学习,学生们能大概知道生物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扩展了学生们的视野,培养了学生探究未来的欲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生物技术导论》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首先,这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比较多元化,学生们来自各种各样的专业,涉及安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采矿工程、建筑学、工业设计、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环境科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等,也来自不同的年级,包括大学二年级到四年级的学生,他们背景知识参差不齐,有的甚至从未接触过生物技术,无法理解很多专业名词和专业技术。同时,本课程教授的主要内容都是生物技术专业课程的概括的内容,每章的内容都可单独设一门具体的课程,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都是教师需要面对的挑战。其次,这门课程的内容差不多包含了整个生物技术行业的全部领域,但是教师也不是全能的,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点。教师个人会面临很大的压力,不可能每一节课都让学生们感到很满意,讲解的大部分时间可能是不那么精彩,学生可能会感到失望。最后,这门课没有设置实践教学的相关内容。生物技术是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都非常强的科目,有的内容如果只是通过教师课堂上说教讲解,学生们很有可能感到内容不够生动,不容易消化,不利于培养学生们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不利于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探究科学的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

三、“生物技术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深度优化课程体系。生物技术导论是一门综合性公共选修课程,内容丰富,理论复杂抽象,涉及面广,并与实际密切联系,研究方法发展迅速。由于公选课的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年级和学院,有理工科的,他们对生物知识有一些了解;而那些文史专业的学生,对相关内容就是一无所知了。所以,为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既选用那些比较经典和通俗易懂的生物探索丛书,比如《生命的奥秘》等当做参考书目,也为那些有相关基础的学生提供比如《生物工程》和《现代生物技术》等相关专业教材,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够找到那些比较适合自己的课本来学习[2]。课程既要体现基础性和前沿性,还必须注意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尽量考虑到每位不同需求的学生。(二)创新课程组织形式。由于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可以考虑打破一个人承担这门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可以考虑采用一个教师来负责,多个教师一起来完成的模块式教学来进行课程的组织。学校要努力组建一个比较强大的团队,对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安排他们比较擅长的内容进行教学,才能发挥出他们的巨大优势,提升教学的质量。(三)整合这些多元的教学方法。生物技术导论是一门集宏观、微观于一体的课程,可结合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启发式教学以及互动式教学等多种方法,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学生愿意听愿意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们了解到本专业最前沿的知识资讯,让他们获得成就感;还可引入“PBL”教学模式,开展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模式[3]。同时可以借助网络如QQ、微信等这些交流平台来进行各种课下的沟通交流,通过这些有效的互动让学生对问题的答案产生了刨根问底的冲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考、分析能力,真正发挥出学习的潜能。(四)增设实践教学环节。生物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应当开设一些必要的实验教学相关课程,让学生们有充足的实验训练机会以期巩固理论教学所学的书本知识,如因为课程教学的时间有限而不能充分满足开设的话,可考虑在理论教学的时候通过播放生物技术实验内容的视频来得以实现,让学生们对生物技术有个比较直观的了解,加深学生们对于理论知识的认识。也可适时组织学生们去相关高新生物技术产业开发基地或者生物技术实验室去实习参观等,从中可以充分了解生物技术在不同领域当中的应用,加深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五)创新课程考评方式。从综合能力和注重过程这两方面设计科学的考核方式,对学生们的学习效果进行多途径和多方位的客观评价。考评的方式分两个部分:平时成绩占到30%,考查学生课堂的出勤率、作业题完成情况、小论文完成情况,以及课堂提问的积极性等诸多方面;期末考试成绩占到70%,但是期末考试又不同于传统的笔试方式,是让学生们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选取一个他本人最有兴趣的生物技术,通过查阅文献总结材料,撰写2000字左右的论文,并做成PPT,在课堂上讲述,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程度。

查看全文

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剖析

[摘要]工商管理专业作为高校众多学科专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专业,它培养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实际需要的管理人才。要建设好工商管理专业,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是一个关键问题。在湖南农业大学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中,该有的课程没有,存在内容重复的课程,存在设置不合理的课程。同时,课程设置与专业培养要求、自身办学条件和学习规律的匹配度不尽如人意。因此,地方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调整课程模块比例,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进程。

[关键词]地方高校;工商管理;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与关键,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课程实施的进行以及学生的培养方向,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如何对当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与创新,进而设置符合时展要求和社会需求的工商专业课程,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1]湖南农业大学于1998年由湖南省教委批准设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当年纳入了国家全日制招生计划。经过17年的专业建设,目前学校工商管理专业已具备一系列的发展优势:师资队伍年轻且学历层次较高,专业建设投入逐年上升,教研科研水平提高较快,教学实习基地初具规模等。[2]可是该专业依旧存在一些不足,其中课程设置的优化就是其中的重点。

一、湖南农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一)目前课程设置基本情况。目前,湖南农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课程结构按照学科知识逻辑与技能训练的先行后续关系依次分为四大模块,分别是通识教育、专业课、实践教学和素质拓展,达到毕业要求需学习的课程和相应学分情况如下。通识教育模块中的公共必修课需修62学分,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英语、体育、数学、计算机、创业就业教育、军事理论、安全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指导、形势与政策。公共选修课需修6.5学分,课程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艺术审美四类。专业课模块中的专业必修课需修55.5学分,课程包括统计学、运筹学、组织行为学、电子商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学、创业管理、管理沟通、企业会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专业导论、项目管理、管理学原理、微(宏)观经济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生产管理课程。专业选修课需修15学分,课程包括财经应用文、工商管理专业英语、企业管理咨询、经济法等。实践教学模块需必修25学分,课程包括军训、专业公益劳动、入学教育、英语教学周、社会调查、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实践、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实践、EPR沙盘综合实训、创业管理教学实践、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教学实践、毕业(教育、实习、论文)、调查报告。素质拓展模块需选修4学分,课程包括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文明道德活动、文化艺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个性发展活动、就业创业活动六大类。(二)目前课程设置的可取之处。1.课程设置模块完整,进程有序《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指出,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培育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具有实践能力与沟通技能,能够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管理工作或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3]一个良好的课程结构必须在各模块之间分配合适的比例,才能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才能有效驱动学生更有目的和方向地训练管理技能。[4]根据上述课程设置情况来看,课程设置模块完整,进程有序。2.理论课与实践课相辅相成湖南农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注重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创业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从事管理、理论研究和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5]学校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实践教学中通过相关的实践课程设计和运作,分别在英语教育、计算机教育、会计学原理、统计学、运筹学、电子商务等多门课程中为学生开设了与理论搭档的实践课程,最后搭配专业实验和社会调查、课程实验与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这些实践课程的设计除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3.素质拓展课程特色鲜明大学生素质拓展是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能力培养体系,是提高学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实现毕业多证上岗的主要途径。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在课程教学中融入职业教育,通过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同时也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目前,学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前基本都能获得人力资源管理师、物流师、初级会计师等执业资格证书。另外,素质拓展项目中还包含各种校内、省内、国家级的创新创业大赛、市场营销大赛、体育运动比赛等活动,以在实践中发现学生自身的特长和爱好,提升学生引导力、想象力与行动力。(三)目前课程设置的不足之处。1.该有的课程没有根据前面的课程设置情况可以发现目前学校开设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方面存在该有的课程没有的情况。公共必修课要求所修学分为62分,占总学分的36.9%,主要包括四大块:政治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和体育教育。从学分的分配上,四大块依次为:14分、15分、14分和4分。由此可见,数学教育、英语教育和政治教育在通识教育课程中独占鳌头,而计算机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明显被忽视;公共选修课限定在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和艺术三个方面,提供了上百门左右的课程供全校所有专业的人选修,公共选修课必修6.5个学分,只占总学分的3.8%。公共课中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达到了9.7∶1,选修课的比例偏小同时选择偏少。专业必修课程中的专业核心课程是直接照搬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规定的专业核心课程开设。专业核心课程占418个学时,26个学分,可是实验学时只有106个学时,只有少部分的核心课程开设了相应的实验课;专业选修课安排了240个学时,15个学分,占总学分的8.9%,在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专业选修课增加了48个学时,3个学分。虽然专业选修课的比例增加了,可学生可选的范围十分有限,为12门课程选8门,且专业选修课中没有实验课。素质拓展是学校的特色课程,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集中体现,与学生未来的就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课程设置数量充足,可只有4学分,占总学分的2.3%,这个比例明显偏低。2.存在内容重复的课程目前学校设置的课程还存在可有可无的课程:公共必修课中数学课程开设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三门课程,各个专业对数学知识方面的要求是不同的,可以整合工商管理专业所需要的数学知识,集中开设一门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中的会计学原理,是初步介绍会计学相关知识的,与专业基础类课程的企业会计课程存在内容的重复。同样,统计学和管理信息系统都是以经济数据为对象,运用统计方法分析经济变量关系,从而为经济和管理决策服务的。这些重复的课程不仅会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而且会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3.存在设置不合理的课程目前学校设置的课程中,有些课程完全可以去掉:一个学校的专业特色可以通过专业选修课来体现,目前学校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没有根据学校本身的办学条件和资源创办有特色的课程。专业选修课中政治经济学和金融学这两门课程与工商管理专业实际联系并不大,完全可以替换成其他课程;工商管理专业英语应该与公共基础课里的英语课程相融合,这样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加强了课程专业性;实践教学中的英语教学周应该与平时的教学结合起来,而不应该再占用课时。

二、具体课程设置的匹配度分析

查看全文

计算机系统和软件开发论文

论文关键字:计算科学计算学科计算机语言计算机软件网络和病毒

论文摘要:计算科学主要讲述了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计算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它的发展主线、学科分支、还有计算科学的特点、发展规律和趋势。

引言:随着存储程序式通用电子计算机在上世纪40年代的诞生,和计算科学的快速发展以及取得的大量成果。计算科学这一学科也也应运而生。《计算科学导论》正如此书的名字,此书很好的诠释了计算科学这一学科,并且指导了我们应如何去学好这一学科。使得我们收获颇多。并且让我深深的反思了我的大学生活。正如赵老师书中所讲的:“计算科学是年轻人的科学,一旦你选择了计算科学作为你为之奋斗的专业类领域,就等于你选择了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一个有志于从事计算科学研究与开发的学生,必须在大学几年的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才有可能在将来学科的高速发展中,或在计算机产品的开发和快速更新换代中有所作为。

<一>什么是计算科学和它的来历

计算科学主要是对描述和变换信息的算法过程,包括其理论、分析、设计、效率分析、实现和应用的系统研究。全部计算科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能(有效的)自动运行,什么不能(有效的)自动运行。本科学来源于对数理逻辑、计算模型、算法理论、自动计算机器的研究,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的后期。

随着存储程序式通用电子计算机在上世纪40年代的诞生,人类使用自动计算装置代替人的人工计算和手工劳动的梦想成为现实。计算科学的快速发展以也取得大量成果,计算科学这一学科也也应运而生。

查看全文

课程教学下的社会统计学论文

一、国内社会统计学的发展现状

国内外学术界对社会统计学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统计学是包含经济统计在内的统计科学,狭义的社会统计与经济统计相对应,是与经济统计并存的概念。我国关于社会统计方面的研究已有二十几年的历史,从一开始就把它界定在狭义的社会统计学范围之内。国内统计学界对社会统计学的研究范围看法并不一致,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社会统计学包括经济统计学内容以外的所有内容;二是包括经济统计学、科技统计学以外的其他内容;三是包括经济统计学、科技统计学、环境统计学以外的其他内容。上述三种观点也有一致性,就是把社会统计学从社会经济统计学中脱离出来。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在具体研究中社会统计学要完全脱离经济统计学、科技统计学、环境统计学等其他学科,而是应结合这些学科的内容进行研究。中国的社会统计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1983年,以介绍国外社会指标的研究成果为主,并尝试开展我国的社会统计指标及其指标体系的研究;第二阶段自1983年至90年代初,这一阶段我国社会统计学研究发展迅速,出版了一批较为齐全的社会统计资料和统计学教材,并建立和完善了我国的社会统计指标体系;第三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这个阶段中国社会统计的研究开始向综合评价的方向发展。国内对社会统计学的学科体系构建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在教育统计、人口统计、卫生统计等专业统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与经济统计学相对应的宏观性、综合性的统计学科。该学科内容主要是运用统计指标和统计方法研究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状况,属于特有的统计方法。以该观点为依据出版了一批教材,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袁方教授主编的《社会统计学》(中国统计出版社,1988),教材共16章,内容主要包括导论、环境统计、人口统计、婚姻、家庭与计划生育统计、社会劳动资源统计、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统计、居民收入与消费统计等,由蒋萍主编的《社会统计学》(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基本上也体现了这种结构安排。这类教材内容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每一章具体内容上均从宏观口径出发研究社会发展的某一具体方面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二是专辟章节研究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的综合评价方法。通过本学科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社会统计方法,并以此为工具熟练描述与分析社会状况、社会发展和社会问题。第二种观点是社会统计学为人口统计学、教育统计学、卫生统计学、人民生活统计学等提供了一般的统计理论和方法,属于一般统计方法。代表这一观点的教材有张彦主编的《社会统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主要内容包括导论、社会统计资料的收集、社会统计资料的整理、集中趋势测量法、离中趋势测量法、概率与概率分布等;卢淑华《社会统计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体现了这种结构安排。上述社会统计学的内容实际上是财经类高校统计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统计学》中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主要内容。蒋萍等学者认为,持第二种观点的社会统计学学科内容与《统计学》内容相似,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一门同类的社会统计学势必会造成重复,也没有必要,社会统计学应从宏观角度、更高层次上研究社会发展状况,它是一门特有的统计方法论,而不是通用统计方法论。笔者赞同这一说法。因此本文讨论的社会统计学是第一种观点。

二、社会统计学教学思考

(一)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统计学教材的结构安排

基于特有的统计方法论的社会统计学教材的结构安排基本上是在教材前面的章节中每章介绍一个社会领域,主要从不同角度利用专门的指标描述该社会领域的发展状况,在教材后面的章节主要是从社会发展的不同领域出发构建社会发展综合指标体系及介绍综合评价方法,也就是对前面章节各个领域知识的综合。因此授课时每章内容可以按照“指标→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综合评价”这样的思路讲解,既先弄清某一社会领域(如人口、社会生活、教育、卫生等)应从哪些方面(如发展水平、规模、结构等)评价,哪些方面使用哪些指标合适,然后再综合各个方面的指标建立该社会领域构建指标体系,学会建立各领域指标体系后,再把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综合起来建立全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一定的综合评价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这样从指标介绍到指标体系的建立,内容循序渐进,既可以引导学生加深对社会统计学课程框架体系的理解,更易于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案例教学

查看全文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论文

一、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概况

在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政府工作中的应用是作为国民经济信息化的目标提出来的。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开展办公自动化工程,建立了各种纵向和横向内部信息办公网络。

中国电子政务的提出源于1985年的“海内工程”。当时的建设目标为:在中央政府开展办公自动化建设,逐步实现决策与政府行政管理的信息网络化。

1993年底,为适应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中国正式启动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起步工程——“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三金工程”是我国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是我国电子政务的雏形。

1999年1月,由我国40多家部委(局、办)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的“政府上网工程”,旨在推动各级政府部门为社会服务的公众信息资源汇集和应用上网。在政府上网工程的推动下,我国政府站点迅速增加,网页内容日益丰富,在政策传递、网上服务等电子政务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展。

从1993年开始的“三金”工程建设,到2002年的“中办发17号”文件中提出的“十二金”工程,我国进入了重点以提高行政监管能力为目标的电子政务建设阶段,特别在“十五”期间有了较大发展。

查看全文

电子邮件系统设计论文

论文关键词:视听邮件系统结构媒体服务器ASF

论文摘要:视听电子邮件系统是针对传统电子邮件系统的创新,文章叙述了系统构思、系统结构和系统设计中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对其中的邮件客户端模块、媒体文件接收模块等主要程序模块的工作原理,模块结构,功能详细介绍。最后,对系统开发作了总结和展望。

【Keywords】AudiovisualE-mail;Structureofsystem;WindowsMediaServer;ASF.中国论文联盟

【Abstract】TheaudiovisualE-mailsystemistheinnovationwhichaimsattraditionalE-mailsystem,thearticledescribessystemtoconceiveoutlineandresolvesinstructureofasystemandsystemdesignofcardinaltechniqueproblem.Amodelofthemailclient,amodelofthemediumdocumentreceives,andsoonmainprogrammoduleprincipleofwork,modularstructure,functiondetailedintroduction.Endmadesummaryandoutlooktothesystemdevelopment.

1概述

电子邮件作为Internet网信息交流方式为人们广泛采用,随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视听媒体信息交流有了更多的要求。目前,以电子邮件发送视、听媒体信息采用2种方式实现:1.视、听媒体以附件发送;2.视、听媒体信息存放地址的超链接,通过超链接可以下载或点播观看。以上方式不足的是:需求收发方邮箱都有大的附件空间;媒体信息私密性弱;邮件系统视、邮件系统视、听功能集成度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