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营销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7 23:54: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电影营销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电影营销论文

国产主旋律电影商业化营销研究论文

摘要:当下国产主旋律电影正在繁荣发展,经历了最初的低估时期,随着我国电影政策的进一步放开和市场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国产主旋律影片借鉴了商业化电影成功的实践运作模式,尤其是整合市场营销中,不仅带领国产电影走出了“叫好不叫座”的窘境,陆续占领国内电影市场以及票房份额,还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参与国际主流电影市场的竞争,在2009年已经成为国产电影票房的主导力量。本文在当下中国电影的市场环境中,对国产主旋律影片商业化策略以及《建国大业》这一成功典范进行了探讨。

论文首先追溯了国产主旋律影片的发展轨迹,对其发展进行了总结,讲述了国产主旋律影片的现状。通过市场营销学的知识,对国产主旋律影片所处的市场环境进行了两方面的分析,即宏观和微观环境。结合市场经济学的理论,在与美国影片和国产商业片的对比中对国产主旋律影片经营的优劣势进行分析;第三部分通过对电影《建国大业》的营销案例分析。第四部分则通过以上的分析,对国产主旋律影片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国产主旋律电影;电影营销;营销策略

前言

作为国产电影中的一支独特力量,传统的国产主旋律电影要求反应现实生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基调昂扬向上,能够激发人们追求理想的意念,产生催人奋进的力量。按理说主旋律片应该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并且有较理想的市场回报率。但现实是冷峻而耐人寻味的,如电影部门于1998着手规划将18部国产电影确定为建国50周年国庆献礼片,却以“热媒体、冷票房”而告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影事业得到了巨大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一系列电影管理条例的出台和国产电影市场化运作体系的日渐成熟,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电影成功涌现出来并先后走向世界。主旋律电影商业化道路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主旋律电影面临着商业化包装和营销过度的可能趋势问题。在商业化的过程中一味追求“好莱坞式”的营销模式,未能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人文价值严重缺失,商业性会掩盖其本应该发挥起的反应现实生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基调昂扬向上,能够激发人们追求理想意念的作用。同时另一方面绝大多数主旋律影片还是难以逃离“叫好不叫座”的窘境。

查看全文

国产主旋律电影商业化营销研究论文

摘要:当下国产主旋律电影正在繁荣发展,经历了最初的低估时期,随着我国电影政策的进一步放开和市场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国产主旋律影片借鉴了商业化电影成功的实践运作模式,尤其是整合市场营销中,不仅带领国产电影走出了“叫好不叫座”的窘境,陆续占领国内电影市场以及票房份额,还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参与国际主流电影市场的竞争,在2009年已经成为国产电影票房的主导力量。本文在当下中国电影的市场环境中,对国产主旋律影片商业化策略以及《建国大业》这一成功典范进行了探讨。

论文首先追溯了国产主旋律影片的发展轨迹,对其发展进行了总结,讲述了国产主旋律影片的现状。通过市场营销学的知识,对国产主旋律影片所处的市场环境进行了两方面的分析,即宏观和微观环境。结合市场经济学的理论,在与美国影片和国产商业片的对比中对国产主旋律影片经营的优劣势进行分析;第三部分通过对电影《建国大业》的营销案例分析。第四部分则通过以上的分析,对国产主旋律影片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国产主旋律电影;电影营销;营销策略

前言

作为国产电影中的一支独特力量,传统的国产主旋律电影要求反应现实生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基调昂扬向上,能够激发人们追求理想的意念,产生催人奋进的力量。按理说主旋律片应该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并且有较理想的市场回报率。但现实是冷峻而耐人寻味的,如电影部门于1998着手规划将18部国产电影确定为建国50周年国庆献礼片,却以“热媒体、冷票房”而告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影事业得到了巨大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一系列电影管理条例的出台和国产电影市场化运作体系的日渐成熟,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电影成功涌现出来并先后走向世界。主旋律电影商业化道路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主旋律电影面临着商业化包装和营销过度的可能趋势问题。在商业化的过程中一味追求“好莱坞式”的营销模式,未能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人文价值严重缺失,商业性会掩盖其本应该发挥起的反应现实生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基调昂扬向上,能够激发人们追求理想意念的作用。同时另一方面绝大多数主旋律影片还是难以逃离“叫好不叫座”的窘境。

查看全文

微电影广告品牌营销论文

目的在信息逐渐分裂化的今天,微文化逐渐打开了市场,微信、微博、微小说悄然生息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微电影从名噪一时的《一个馒头引起的血案》到后来的雪佛兰冠名的微电影《老男孩》,微电影广告完成了从萌芽时期到正式出现的跨度,由于微电影广告在制作成本上大大减少并且效果极佳,一经出世便获得各大广告商的喜爱,各大品牌的微电影广告开始在视频网站、朋友圈病毒式的传播,在2011年广电总局了禁止在电视剧播放时间内插播广告的条令时候,微电影广告迎来了发展的机遇,从2012年至今,微电影广告经历了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市场迅速扩大,目前已经有超越传统电视广告的趋势。

1.佳能微电影广告营销分析

1.1佳能广告简介。佳能广告在国内最具有影响力的是姜文导演的《看球记》,该片拍摄于2011年,主线剧情是围绕亲情来构建,讲述的是一个父亲专程带儿子从别的城市来看球赛,可因为别的缘故弄丢了球票,无奈儿子只能站在父亲的肩膀上双手举高用相机拍摄足球场内的盛况,最终排到了足球进球的照片。这部微电影在当时引起了十分大的影响,三天点击率即破千万。姜文导演团队精心制作的专业水准引起了各地网友的赞赏,被称作国内微电影广告的标杆,本文将以《看球记》为例,对佳能广告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1.2佳能广告品牌营销优势。1.2.1电影拍摄与品牌联系紧密。在短短五分钟的电影开头,即写明该片由佳能器材进行拍摄,简单而直观地表现出佳能的摄影器材所能拍摄出来的整体效果,效果的好与坏,观众有最直接的感受这是最佳的广告效果,整个电影的拍摄画面都给人一种很温暖的感受,姜文导演习惯抓住每一个细节去感染观众,在这部电影中,父亲所展现的一直都是善良、淳朴、温暖、热心的形象,带着儿子远道而来看球赛因为票忘带无法进入,不惜放下男人的形象尊严祈求检票员,未果后转头再祈求票贩子,最后为了让儿子能够看到球赛,不惜蹲下年迈的身躯让儿子踩在自己肩膀上看球赛,这一举动是整个影片的泪点所在,深厚的亲情扑面而来直击观众的心灵,点明了佳能的广告语,”佳能感动常在”。不管是品牌还是故事都是以感动为主题,从而达到了与佳能品牌形象进行完美结合。1.2.2利用名导演名气影响多方面。当时,姜文导演的《让子弹飞》大获成功,票房大卖之后即拍摄了这部微电影,从而吸引了不少冲着姜文而来的观众,这一方面在无形之中也增加了微电影广告的宣传,《让子弹飞》的口碑与票房双丰收之后,观众再看到姜文导演的高质量微电影心里的崇拜与喜欢会更加深厚,进而会直接影响到对电影的好感度以及对电影所做的品牌形象的接受度。1.3佳能广告品牌营销劣势。佳能广告虽然拍摄的都是以暖色调,打动人心为主,所拍摄的微电影广告也都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将佳能的广告语“感动常在”表达得淋漓尽致,但是自2009年佳能所拍摄的第一支微电影广告“leaveme”以来,都是以感人至深的动情故事来进行叙述的。但是这时他的短板也是显而易见的,近年来都是以感人这一种题材来呈现自己的品牌形象,很容易造成观众的视觉疲劳,下面是我在土豆网上收集的佳能的微电影广告在优酷网上的点击率数据,按照电影拍摄所上传的时间进行排序。可以看出,第一支微电影广告确实引起了很高的点击量,第二支微电影由于是姜文导演进行拍摄,所以点击量呈几何倍数的增长,但当第三次佳能想依靠同样的方法获取点击量是结果却不尽人意,往后每年的作品点击量均是以下滑的趋势的,由此可以看出,单一的题材已经造成观众的视觉疲劳进而对与该类影片关注度严重下滑,这是佳能广告很大的一个劣势,对比其他的广告,如百事可乐的微电影广告可以很直观地看出佳能广告目前所遇到的问题。

2.其他企业微电影广告案例对比分析

2.1百事可乐《把乐带回家》案例分析。2.1.1百事可乐公司简介。百事饮料国际集团是一个全球性的跨国公司,百事公司于1982年进入中国。在深圳刚刚建成一个装瓶厂,拥有30多家合资企业,总投资近5亿美元。它的“百事”“七喜”“美年达”在中国家喻户晓。百事可乐是一家成功的企业。它自1898年诞生以来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该公司也处于破产的边缘,经营也有不善的时候。与所有成功的企业一样,百事的成功得益于其远见卓识的领导能力、创新的商业战略、严格的管理以及不断推出的适应市场的创新产品。但百事独特成功最重要的方面是它向公司及其产品传递的文化精神。2.1.2案例分析。百事可乐拍摄的《家有儿女》外传《把乐带回家》,引起了网络上巨大的反响,它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与品牌形象关联密切。影片名字为“把乐带回家”,是百事可乐2017年的广告语,在电影名称上就很直接的能够让观众联想到百事可乐的名字,剧情是家里的刘星和小雪都忙于工作无法回家吃年夜饭,但他们都接到了刘梅的电话说要宣布一件大事,大家回到家时,家中出现了一个不速之客,见到夏东海就喊其爸爸将故事情节推向了一个疑惑点,最后才得知是刘梅收养的一个孤儿,在电影快要结束的时候共同举杯的饮料既是百事可乐,百事可乐的品牌形象通常与他的名字相关,不管什么事情快乐最重要,但是这部电影做出了品牌形象的突破,家有儿女电视剧与百事可乐的关联度并不大,但是编剧使用用情打动人的方式将两者联系变得十分密切并不生硬,同时把百事可乐的品牌形象推向另一个高度,在开心的时候要喝百事可乐,在家人团聚感人至深的时刻更要喝百事可乐,从而将百事可乐的品牌形象不局限与快乐,将品牌形象赋予了感人至深的另一高度。(2)宣传切入点。该片是在《家有儿女》拍摄12周年的时候将家有儿女的原班人马都召集回来,家有儿女作为一代人的青春记忆,从影片的演员阵容就能够吸引大量的观众前来观看,故事的背景也和现实一样是讲述的12年后的故事,12年后刘星、小雪、小雨也都有了自己的职业,以这样一个故事前提进行宣传在第一步就能将大部分的观众吸引来进行观看。(3)多方面的影响力。编剧在刘星与小雪的职业设计上有十分巧妙的作用,刘星12年后成了警察,这与刘星扮演者张一山在同年大火的网络剧《余罪》中饰演的男主角职业是一样的,而小雪的职业设计是公司白领,这也与同年小雪扮演者杨紫在电视剧《欢乐颂》里饰演的角色职业相似,两人的角色职业设计都能够让观众立刻联想到当红的电视作品,从而增加了对电影的好感度与熟悉度,从而对与电影想要表达的品牌内涵更容易接受。2.2两者分析对比结果。百事可乐相比于佳能,更注重于品牌形象的多面性,像益达的广告也是一样的,采用了酸甜苦辣四个故事从各个方面诠释了自己的产品,不将自己的产品品牌形象局限于某一种题材而是更加注重品牌的多变性,敢于创新,从而才能获得更大的影响力与知名度,在观众心中塑造的品牌形象也会更加深刻。

3.对佳能广告的营销建议

查看全文

电影市场营销研究论文

影片的直接客户是发行公司、影院。间接客户是观众,以及衍生客户群。制片商在取悦观众之前,必须先博得直接客户的青睐。

今天,我们不能指望制片商年年拿出个《生死抉择》来拯救萧条的电影市场,只能在目前年产近百部影片以及库存许许多多旧片的基础上,探讨如何理顺、开放、激活市场,从而激活电影产业链。自救行动的切入点应该是影院。

产品只有卖出之后才成为商品。由于电影观众只能在影院里完成消费行为,因此影院的兴衰决定电影业的存亡。电影业将依赖影院的“人气”而获得生机。

正常影院经营应该是三种模式:

1.自主:即拥有一定区域、时域范围版权的拷贝,自主决定放映。利润归己。

查看全文

电影市场营销研究论文

影片的直接客户是发行公司、影院。间接客户是观众,以及衍生客户群。制片商在取悦观众之前,必须先博得直接客户的青睐。

今天,我们不能指望制片商年年拿出个《生死抉择》来拯救萧条的电影市场,只能在目前年产近百部影片以及库存许许多多旧片的基础上,探讨如何理顺、开放、激活市场,从而激活电影产业链。自救行动的切入点应该是影院。

产品只有卖出之后才成为商品。由于电影观众只能在影院里完成消费行为,因此影院的兴衰决定电影业的存亡。电影业将依赖影院的“人气”而获得生机。

正常影院经营应该是三种模式:

1.自主:即拥有一定区域、时域范围版权的拷贝,自主决定放映。利润归己。

查看全文

当代电影市场与营销论文

本文所涉及的影片,均为已取得政府核发的通过令的。

影片的直接客户是发行公司、影院。间接客户是观众,以及衍生客户群。制片商在取悦观众之前,必须先博得直接客户的青睐。

今天,我们不能指望制片商年年拿出个《生死抉择》来拯救萧条的电影市场,只能在目前年产近百部影片以及库存许许多多旧片的基础上,探讨如何理顺、开放、激活市场,从而激活电影产业链。自救行动的切入点应该是影院。

产品只有卖出之后才成为商品。由于电影观众只能在影院里完成消费行为,因此影院的兴衰决定电影业的存亡。电影业将依赖影院的“人气”而获得生机。

正常影院经营应该是三种模式:

查看全文

中国电影跨文化营销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好莱坞电影世界行销的产业战略已经成为了多数国家民族电影生存的最大威胁。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大国,但中国电影作为国家“软实力”还是处于弱势的,文化产品文化产品的对外输出特别是在电影的对外传播与竞争中,中国与那些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巨大差距。尽管中韩两国电影的产业发展进程存在很大差异,但同处东方文化语境下的两国电影也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对两国电影的比较研究,既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也具备现实的可操作性。本文详细比较了中韩两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现状,细致剖析了两国电影产业政策的差异,努力在比较研究中为两国电影的相互借鉴提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跨文化营销中国电影韩国文化产业

绪论

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的竞争愈发激烈,竞争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世界各国的竞争已从“硬实力”逐渐转化成“软实力”,“软实力”在国家力量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软实力,不仅是一种竞争力的需要,也是一种向心力。

电影诞生百年,一直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也是一个国家意识形态的主要载体。电影承载者着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通过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传达着这个国家的世界观人生观,对其他国家族民族的文化安全乃至核心价值构成了威胁。进入21世纪,电影在全世界的传播处于不平衡的竞争状态,特别是以美国好莱坞为代表的西方电影在世界占据着主导地位,这是一种很可怕的文化统治。文化输出可以影响到其他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历史意识、宗教仪式以及文化意识,甚至语言,淡化甚至重写这些地区的传统和文化,从而创造新的民族文化记忆,促使其与输出国的信念和价值融合。

全球化背景下,好莱坞电影世界行销的产业战略,已经成为多是国家民族电影生存的最大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包括中国和韩国在内的其他电影若是国家及地区都有民族电影生存的危机意识,开始进行本土化大战战略探讨。

查看全文

电影营销市场管理论文

本文所涉及的影片,均为已取得政府核发的通过令的。

影片的直接客户是发行公司、影院。间接客户是观众,以及衍生客户群。制片商在取悦观众之前,必须先博得直接客户的青睐。

今天,我们不能指望制片商年年拿出个《生死抉择》来拯救萧条的电影市场,只能在目前年产近百部影片以及库存许许多多旧片的基础上,探讨如何理顺、开放、激活市场,从而激活电影产业链。自救行动的切入点应该是影院。

产品只有卖出之后才成为商品。由于电影观众只能在影院里完成消费行为,因此影院的兴衰决定电影业的存亡。电影业将依赖影院的“人气”而获得生机。

正常影院经营应该是三种模式:

查看全文

电影市场营销管理论文

影片的直接客户是发行公司、影院。间接客户是观众,以及衍生客户群。制片商在取悦观众之前,必须先博得直接客户的青睐。

今天,我们不能指望制片商年年拿出个《生死抉择》来拯救萧条的电影市场,只能在目前年产近百部影片以及库存许许多多旧片的基础上,探讨如何理顺、开放、激活市场,从而激活电影产业链。自救行动的切入点应该是影院。

产品只有卖出之后才成为商品。由于电影观众只能在影院里完成消费行为,因此影院的兴衰决定电影业的存亡。电影业将依赖影院的“人气”而获得生机。

正常影院经营应该是三种模式:

1.自主:即拥有一定区域、时域范围版权的拷贝,自主决定放映。利润归己。

查看全文

电影市场营销管理论文

本文所涉及的影片,均为已取得政府核发的通过令的。一影片的直接客户是发行公司、影院。间接客户是观众,以及衍生客户群。制片商在取悦观众之前,必须先博得直接客户的青睐。今天,我们不能指望制片商年年拿出个《生死抉择》来拯救萧条的电影市场,只能在目前年产近百部影片以及库存许许多多旧片的基础上,探讨如何理顺、开放、激活市场,从而激活电影产业链。自救行动的切入点应该是影院。产品只有卖出之后才成为商品。由于电影观众只能在影院里完成消费行为,因此影院的兴衰决定电影业的存亡。电影业将依赖影院的“人气”而获得生机。正常影院经营应该是三种模式:1.自主:即拥有一定区域、时域范围版权的拷贝,自主决定放映。利润归己。2.分成:经营所得利润与版权拥有者分成。3.出租场地、设施及提供劳务。影院之间正常的关系应该是:1.控股2.松散的同业协会3.为某经济行为而共同投资的合伙人4.委托经营、管理影院之间、影院与制片商之间最重要的游戏规则是版权。这四种关系、三种经营模式和一个游戏规则是建立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的市场(下称市场)的必要条件。市场会为这四种关系、三种经营模式、一个游戏规则提供走出困境的许多机会。电影版权是维持市场正常运作的重要保证。电影版权也应为市场正常发展提供帮助:在区域、时域的单位上,应该细分“刻度”,以有利于客户滚动操作。定性、定量分析费率,计算方法公开,便于客户“跑量”操作时权衡得失。市场在版权这一游戏规则下允许垄断。这会激活市场,奖励投资行为。各省、市电影发行公司是电影市场的“赘生体”。他们割据地方市场,扼杀市场竞争。一些正常的市场行为因此而无法展开。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的市场不会容纳这些非市场行为的中介体。市场的“影片交易子市场”需要产品明码标价。或按“价格优先”、“时间优先”原则进行拍卖、转让,也需要有产品源源不断地应市,即有市有价。这样势必会与某些“赘生体”的利益相悖。制片商们在建立这个“交易子市场”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制片商应该看到,有了健康的“交易子市场”,市场需求才会增加,自己才有增大生存空间的可能。这是个为人为己的“双赢”行动。近期也许会有“赘生体”的抵制。“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对制片商而言也是如此。影院从昨天的计划经济和今天的虚假市场走向市场经济初期,将经历一个“战国时期”,“诸雄争先”。其结果是:1.促使企业内部经营机制优化,提高竞争力。2.充分开拓市场,充分挖掘市场需求的潜力。3.“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存者将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充满活力的影院终将走向跨省、市联合之路。用网状连锁经营(院线)实现规模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规模经济不是个数量概念。其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人员协调,这套体制经过市场“生死”竞争过程整合。“公司翻牌”、行政指令也能搞联合,搞大规模。但其竞争力与前者不可同日而语。其搞大的不是市场规模,是“砧板”上的规模。影院网状连锁经营能做大市场,能增加“交易子市场”的需求量,能为制片商乃至电影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市场应该对社会资金敞开大门,应该谋求资本市场援手,使之能以参股、控股、独资及其它形式参与整个市场运作。社会资金踊跃进入是市场生命可持续的标志。政府为支持国产电影在花钱(间接或直接地花钱),这资金投向恰当,便能达到三个不同层面上的目的:1.少量几个准确体现要求的作品。2.设计方向的市场需求形成趋势。3.促成可持续的市场需求。电影业外资金参与制片的可能性、制片行为的可持续性,都依赖于制片行为本身能够获利,依赖于商业运作,因而有趋利避害的正常本能。有限的政府资金通过“交易子市场”,创造市场需求,透过资助直接客户的购买活动,影响整个电影产业链,从而赢得上述三个层面上的最佳成绩——促成可持续的市场需求。电影是个商业行为,因此政府资金不应去扶植制片商、不应去扶植制片行为,更不该去扶植没有市场前景的制片行为:一部影片只有形成商品被消费,才能宣扬它想说什么。银行业过去将款贷给房产发展商,使之造出许多“产不适销”的“积压房”。现在银行给消费者贷款,一棋高招,满盘皆活!电影产业链恢复生机的关键是影院。这个“影院”概念不是指场地、设施,而是观众消费的实施者。也许它并没有场地。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中国电影今天什么也不缺,只缺一个市场,电影是个商业行为,只要有健康市场,有市场需求,就有赢利空间,就有资源注入。假如“长影”、“北影”、“上影”经营不善都垮了,中国影业还能站起来。但假如没有市场,没有市场需求,纵然握有万亿资金,电影也就快要走到头了。二电影的卖点:1.人气2.娱乐性“人气”体现了市场需求,“人气”反映了对社会的影响力,衍生客户有求于“人气”对社会施加影响。“人气”,又能带来市场需求,又能招徕衍生客户。营销应以“人气”为中心展开。要让人们有进影院的理由,要激起人们走进影院的欲望。因此:1.影院应为观众提供优秀质量的产品。透过产品:a.让观众获得不失真的影片上的信息。即有清晰、质感的画面,正确还原的色彩,符合标准声压的高保真度乐、效、白,就是复映的旧片也应该把划道清清楚楚地展现于银幕。b.应该让观众明白:这里是电影院,有着录像、光碟、家庭影院无法企及的质量水准、娱乐氛围、人际交流互动感受。c.营造一个精神伊甸园。心理医学分析证明,现代人们受工作、学习压力影响,心智压抑、疲惫、寂寞、孤独。影院是个好去处,在观众群中感受人类与生俱来的归属体验,享受难得的一份安宁,忘却烦恼,无负担地“发”回梦,闭锁的灵魂得到升华。2.影院应为观众提供优秀质量的衍生产品。例如:影院应为不同目的观众,提供不同的产品对象。有的观众是为了欣赏优质的声音、画面而来,也许已经在家里的家庭影院上放过光碟,可为了追求身临其境、撼人心魄的声音效果,细腻、清晰、充满丰富质感的画面,再次追踪到影院。对这样的“发烧友”,影院应引为知己,为其提供高质量的视听环境,提供高质量的视听效果,提供高质量的衍生产品。如探讨视听器材的优劣、摆位、摩机,讨论欣赏影片中的“音影定位”等等,满足高层次的需求。再如:影院应为有才华的观众创造机会,发表其对影片的看法、批评。尤其是在学生中间鼓励发表高见,择优推荐给报社。在影院大厅里辟一面墙登影评并不困难,可以满足那些观众的“被重视感”。3.庐山牯岭的一个影院将一部《庐山恋》放了二十年还是有人看。这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启示:细分观众群体,提供相应的产品。例如学校学生课文的背景资料,旅行社对游客的景点介绍,医院患者康复诀窍等等,都是特定人群的特定需求。单纯的降低票价吸引不了多少观众,关键在于了解哪些观众想看哪些内容。4.为影片找观众,为观众找影片。将手里所有的影片梳理一遍。将内容介绍上网待查,在版权的游戏规则下开辟影片的二手市场和租赁市场。影院要为自己聚“人气”,而非聚“晦气”。空气不新鲜,有异味;夏天热、冬天冷;环境脏,嘈杂乱;交通不方便,停车要收费;座椅不舒服;缺少娱乐氛围;放映镜头焦点不实,光量不足,色温偏低,还音功率偏小,声音失真,无环绕效果等都构成了劣质产品。再加上那些制片商的粗制滥造,目前消费者协会又不受理对这些侵犯消费者权益行为的投诉,观众无法用手投票表示自己的好恶,只能用脚来投票——一走了之。电影的萧条现状完全咎由自取。振兴市场必须:1.有优秀质量的产品。2.要给消费者一个说话的地方。电影是种商业行为,观众花钱消费。票价高低影响着消费人次。例如一部新影片预期某地票房30万。A设计票价30元,需1万观众,占当地人口1%。B设计3元,需10万观众,占当地人口10%。在相当的宣传攻势下,B人次数比A高10倍,看上去难度大许多。但因为经济原因,可能A将许多观众拦在了门外。B方案则能聚得更多的“人气”。“人气”也是商机。电影的收益是由票房和衍生产品两部分收入所组成。后者的收入是透过“人气”的“量”而获得,只不过在电影黄金时期被业内人士忽视了。而如今“人气”萧条,业内人士已无颜再作交易。不过眼红国外衍生产品巨大成功者还是有的。今天是该重新审视、研究“人气”了。“人气”是商品,电影衍生客户可以透过“人气”,向社会大众表现自己的意图、表现自己、表现自己的产品,以期望对社会有所影响。影响力将正比于“人气量”。电影衍生客户分布于社会各方面。有长期合作的,有为某特定事、物合作的。只要抱着“双赢”的心态,在电影摄制前、摄制中、宣传时、发行时都可以推销“预期人气”,找衍生客户。电影不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数年不进影院的人多似过江之卿。走趟影院也确实难:学生在为考试忙,大人在为生存忙,就是休闲日子,看到不菲的票价也会令合家度假者转向。电影淡出了主流社会,人们已经遗忘了影院。这使得在青少年中培养上电影院的习惯日显重要。要促成这一群体以看电影为一种时尚。在学校教学、教育场次的定价上,应该薄利,真正的薄利。让过去看一场的票价看三场、四场。鼓励学校充分利用电影辅助教学。影院对学校课程进行跟踪,适时推销。学生人流的增加,相应“人气”提高。影院还可以衍生产品向社会推销。市场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者。制片商要有树“精品”、“名品”的意识,要为自己树立“精品”、“名品”的招牌。宣传影片时须不失时机地宣传一下自己的品牌。中国有明星演员、有知名导演,缺少精品制片商。卖厂标应谨慎从事,票房不好会使自己脸上无光。卖厂名给烂片是极愚蠢的行为。一摄制组资深制片主任在回答关于他那部影片能赚多少钱时说:不,这戏能捞回成本也就不错了,怎么能盈利?类似说法在别处、别人口中也常能听到。这暴露了制片过程中的许多弊端:1.摄制行为获取的是劳务收入,与产品、制片/投资方效益关联很小。虽然也有非常敬业的人,呕心沥血,十年磨一剑。但不风险投资,也无投资风险意识。他关注的仅仅是这次拍片的机会。2.制片/投资方决策思维方式停格在20多年前的计划经济时代、休闲方式极度匮乏时代、人们意识靠简单的灌输就能左右的时代。那时,影院挤满“饥渴”的观众,他们会把任何一盆水都当成甘露,因此要“占领”银幕,今非昔比,再靠数量“占领”银幕,再奢谈什么年产几十部片子,到底有多少社会实际效益,多少经济效益?3.大制片厂内都设有艺委会、技委会给拍片把关。若不设个具有“一票否决”权的市场委员会,让它来评估该产品是否具有商业价值,这种无视市场的后果,必然是亏本。4.投资制片行为风险很大,对此要有风险控制机制。“钱打水漂不心疼”反映出了缺乏这样的控制机制,缺乏对投资决策者的制约机制。5.就制片行为整体而言,目前并不太缺资金来源。否则也不会滥用。但对某一想走市场经济方式的具体制片行为而言,筹资却相当困难,真是难为了这些制片行为步入市场经济时代的先行者。撇开他们不谈,业内有人总是抱怨没有资金,片子拍不过好莱坞。仿佛巨资就能创造巨片,就能创造巨额利润。为什么不掂量一下自己:有了10亿美金,能否拍出纯利盈20亿的片子?凭什么人家会相信你能盈利,把钱交给你?但假如你每隔1—2年,就能推出一部盈利300%以上的片子,并保持这记录10年,那投资商不踏烂你的门槛才怪呢。电影不同于其他市场,直接客户总量也就是数十、上百个。对这些有限的客户来说,逢年过节打个电话问候一声并不困难。但一个产品被他们拒绝,则肯定是个灾难。为客户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产品,是商家成功的秘诀。有限的客户数为制片商了解需求提供了方便。可悲的是今天供方认为自己比需方更了解市场、更高明,不屑与其谈论“井”外的世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