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专业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6 14:55:1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电商专业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跨境电商专业深化产教融合的实践
摘要:新文科建设理念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为例,探索了四年一贯制、全方位的跨境电商产教融合新模式。实践表明,跨境电商专业深化产教融合,需在认知层面秉持一致的合作理念,需在实践层面构建多层次递进式的人才培养体系,需在发展层面拓宽合作领域。同时,需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包括利益共享机制、项目运行机制及协议约束机制。
关键词:新文科;跨境电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合作机制
跨境电商作为国际贸易新业态,成为我国稳外贸促转型的重要抓手与新引擎。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催生了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旺盛需求,教育部先后在中职、高职、本科增设跨境电商专业,以破解人才短缺的困境。跨境电商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新兴专业,走产教融合之路是该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在新文科建设理念的引领下,产教融合被赋予新的内涵和使命,跨境电商专业如何深化产教融合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
1跨境电商专业深化产教融合的时代背景及意义
1.1新文科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2018年8月,中共中央发文提出“高等教育要努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简称“四新”建设),正式提出“新文科”概念。2020年11月,在山东召开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指出,新文科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将对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新文科建设对推动文科教育创新发展、培养新时代文科人才、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
摘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地方本科院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任务。本文首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存问题进行了调研分析,梳理了基于职业能力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中心”、“二保障”、“三平台”、“四途径”、“八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期能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本科
1、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1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设计。目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普遍缺乏系统设计与统筹规划,理论课时偏多,实践课时交叉重复、内容空泛的情况十分普遍。在课程考核机制方面,现有的理论课程已经形成了严格的考核机制,而实践课程的考核缺乏过程化监控,实践课程很难达到预期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很难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以至于出现电子商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不会设计制作、运营管理简单的电子商务网站,无法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网络营销方案等尴尬状况。1.2实践教学教师严重缺乏。目前,高校教师的实践课教师普遍是由理论课程的任课教师担任,而理论课任课教师普遍缺乏在企业一线的工作经历,这导致地方本科高校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出现很大的漏洞。尽管部分高校鼓励经验丰富的企业一线从业人员进入学校担任实践课程的主讲老师,但是由于工作时间的冲突、校企合作的制度性差异以及职业差异等问题,企业从业人员进入高校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实际效果都十分堪忧。1.3校内外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建设不足。随着人工智能在电子商务行业的深入应用,电商企业的传统工作岗位都面临被人工智能机器人取代的压力,例如AI宝贝视频制作、AI宝贝页面文案策划以及AI宝贝主图制作机器人的应用,已经为网店经营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相应的工作岗位不可避免的在人工智能的深入应用下会被逐步淘汰。由于办学经费的限制,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训室的教学设施都严重老化,无法满足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技术影响下电子商务专业相关岗位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
2、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思路
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一定要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视角出发,以电子商务类岗位用人需求调研为基础,提出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职业能力框架,确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按照流程构建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具体的构建思路如下:2.1构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在学校、院系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总框架下进行,电子商务专业要结合本专业特点,在深入分析工作岗位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力素质、操作技能要求的基础上确立实践教学总目标,并将总目标划分为专业理论学习目标、实践操作技能目标、素质拓展目标等子目标,进而确立专业实践教学总体目标与子目标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2.2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要遵从知识与能力的增长规律,按照电子商务职业能力培养设定该专业相应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培养以及综合应用环节等教学模块,同时要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增加按照不同专业方向、模块化的项目型、技术设计型、创新创业型的校内外实训项目。2.3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实施过程支持等方面的教学改革入手,建立以培养学生基本的实践操作技能、创新创业能力、科研能力为核心,构建实践教育中心平台、实习实训基地平台、创新创业平台的分层次实践教学平台。
电子商务专业信息技术课程体系改革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电商行业企业对电商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将商务理论和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重构电子商务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体系,整合和优化信息技术类课程,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将计算思维贯穿到电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信息技术类课程体系;电子商务
随着新零售、物联网、大数据、跨境电商、农村电商、人工智能、现代物流等不同电商形态的快速推进,电子商务行业不断向纵深发展,生态环境越来越丰饶,电子商务企业对电子商务相关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相关新型电子商务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目前,我国高校每年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有数十万,可企业却招聘不到所需的人才,其主要原因是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与素质未适应电商的发展,这急需改革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本文就电商行业的发展和电商专业人才所要求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探索电子商务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体系的改革。
1、电商专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及尚存问题
1.1信息技术类课程体系设计欠合理
电子商务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体系设计应与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保持一致。目前部分高校考虑到学生可能从事IT行业,使信息技术类课程定位与设置出现了偏差,课程体系不仅涵盖电子商务行业本身所需的信息技术知识,同时还引入大量计算机专业技术课程,甚至照搬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希望学生具备从事信息技术类岗位的能力。这样导致电商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门类多、主干课程不突出、实用性不强,偏离了以商务为本的电子商务专业本质特征要求。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目前国内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不足以满足电子商务行业的人才需求,且主要以面向大企业等高端技术人才需求为主,跨境电子商务尤其是对俄电子商务人才目前还处于空白,无法满足未来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黑龙江外国语学院结合自身高等教育服务地方产业的职能,培养适应新经济新业态的精通网络又懂外贸的复合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该论文在分析国内外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明确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市场需求与职业能力要求,以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为例进行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分析,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方面的主要创新点。
1、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美国、英国和亚洲的新加坡等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繁荣的国家,也是培养高端跨境电商人才的地区。新加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理念与方法是:体验式与教练式、海外沉浸与创业生态圈等。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迅速,电子商务人才教育也大兴其道,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已达几十万人,但跨境电商人才缺口依然很大。国内高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已深切认识到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还是探索阶段。比较来说,中国的江浙、广东一带对培养培训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开展较早也较有成效。目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有以下几点:(1)跨境电商系列课程的内容比较复杂、关联性不好;(2)跨境电商系统的权威教材少:(3)学生的能力素质还难以达到跨境电商系列课程中综合技能的要求;(4)跨境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中服务“一带一路”的电子商务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文/高巍巍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效果不明显。
2、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良好基础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作为黑龙江省唯一一所语言类本科高校,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俄语语言的强化训练,打造学生在跨境电商尤其是对俄电子商务行业从业的就业优势。我院以服务龙江经济为办学宗旨,树立“区校企联动发展,产学研结合办学”的特色办学理念,在2016年开始首批招生电商专业的学生,紧密结合本地区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人才需求,从提高职业能力着手,与行业企业合作,不断强化教学改革,已经确立了产教融合、校企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有与国内知名IT企业专业共建、校企合作的良好基础,如阿里巴巴、北京中软国际,深圳他拍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企业,为电子商务专业的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我们经过调研与论证,与深圳他拍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订了共建电子商务专业的战略合作协议。学院有比较成熟的对俄高校交流合作基础:我院已与俄罗斯太平洋国立大学、阿尔泰国立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合作办学、教师互派、学生互访等方面可以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对俄电商方向学生提供赴俄交流学习的机会。
3、人才培养的具体实现
OBE理念应用型电商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突如其来的疫情催动直播电商、在线教育等行业快速发展,对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要求,以学生为本、以符合企业实践岗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逐渐被高校推动,产教融合新模式研究也成为趋势。本文以福州理工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从OBE理念出发、产教融合新模式的理念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重构课程体系与职业能力评价体系,进而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摸索“互联网+”时代电商人才培养的应用型模式。
关键词:OBE;产教融合;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培养方案
近年来,高校专业建设的鼓励政策增多,为我国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方向。行业政策持续加码,如电子商务“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商务部正在抓紧编制电子商务“十四五”发展规划等,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应用得到跨越式、井喷式发展。基于此,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工作的改革和创新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为响应国家号召,福州理工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以产业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紧密结合福建省区域经济,以坚持产教深度融合,秉承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理念,构建了符合行业特色的OBE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形成了由理论教学、课程实验、专业实践与行业产业学院建设、校内校外实践基地等环节组成的完善的教学、实验和实践体系,择选优质师资,形成教学团队,实现专业教师与企业导师相融合模式,具有比较鲜明的产教融合办学特点,专业建设的特色逐渐显现。
1OBE简介
OBE是一种教育模式,强调职业岗位需求导向,确定教育目标,逆推人才培养教学体系设计,具有极强的成果导向性,有效解决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不一致的问题(见表1)。本文以福州理工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基于OBE、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的教育理念重新定位人才的教育培养目标,重构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及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工作能力的目标,进而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摸索“互联网+”时代电商人才培养的应用型模式,希望为地方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2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
“网络营销”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摘要:应用型本科“网络营销”课程要求关注实践性和动手能力,本文阐述了在“网络营销”课程中实施“三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及教学评价,尝试为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进课堂;网络营销;教学设计
1“网络营销”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
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和战略突破口。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课程内容设置方面也要考虑到实践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户,互联网普及率达64.5%。随着互联网发展的日益成熟,符合市场需求的网络营销人才空前紧缺,究其原因主要是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模式较为落后,跟不上人才市场的发展步伐。
2“三进课堂”在“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
2.1基于OBE理念的思考与应用。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Education,OBE)也可以叫做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者需求导向教育,是迄今为止最先进的一种教育理念。1981年被提出后,得到了全世界教育界人士的认可,并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我国教育界目前的教学改革也全面接受了OBE理念[1]。OBE理念的主要内容是: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所取得的学习成果[2]。OBE主要强调下面4个方面的问题:期望学生的学习成果是什么?为什么?如何有效帮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如何验证学生已经取得这些学习成果[3]?OBE理念主要通过以下3个关键环节实施:一是确定学生学习成果;二是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三是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4]。“网络营销”在OBE理念指导下的改革就要从人才需求的角度开始研究,制定符合人才市场需求的培养计划,然后设计培养规格矩阵,接着是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确定,最后通过教学评价来验证人才培养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5]。在OBE理念指导下,根据人才市场需求,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电商专业将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具备扎实的电子商务运营与管理、良好的网络营销策划、推广和网络零售能力,能从事现代电子商务企业运营与管理、网络营销策划、网络零售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突出“电商运营与管理”“网络营销”“网络零售”的专业特色。2.2“三进课堂”教学改革思路的理论基础。电商专业多年来一直践行分类人才培养模式。为实现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必须深入到课堂层面,笔者所在研究团队提出了“企业项目进课堂、企业专家进课堂、电商赛事进课堂”的“三进课堂”教学改革思路,以企业项目为纽带,将校企合作、企业专家、电商赛事、师资培养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企业专家带着项目与专职教师一起授课,很好地弥补了专职教师实践方面的不足。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部分学生主动组建团队,以这些项目为基础参加学科竞赛,还有部分学生直接创业并优先向合作企业融资,如河南青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赞助2012级学生赵大伟创办河南白露软件有限公司。专职教师还利用假期到合作企业顶岗实训。目前电商教研室80%以上教师被认定为“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课堂教学注重与竞赛相结合。
微创新引领下基层电大教学质量论文
一、基层电大教学质量现状
(一)基层电大层面
1.专业设置缺少规划,课程设计不够合理
基层电大办学规模的稳定乃至扩张,固然有成人教育整体态势发展良好的原因,但也不排除基层电大的盲目扩张。为了扩大招生、留住学生,基层电大有专业即招,致使很多专业一季招生的人数在十人乃至五人以下。以笔者所在学校两季招生专业及人数为例,十人以下班级数占比44.05%,其中,五人以下班级数占比20.5%。这些人数少的班级很多集中在工程造价和数控技术等专业性强、操作要求高的几个专业上,而这恰恰是独立存在的基层电大的弱项。学校缺少该类专业的教师,缺乏专业的实践操作场所,基本以外聘或外借为主,不合理的专业设置加上本身就较少的班级人数导致相关几个专业的学生到课率极其低下,进而直接影响了这几个专业的教学质量,考试课程通过率普遍低于其他专业。通过研究学校2013年两学期的课程及格率情况,发现学校25%左右的课程及格率低于全省水平,而这些课程又集中在英语、数学、计算机、工程及个别经济类课程上。此外,基层电大的课程设计也不尽合理。如我校有一套较为成熟和完善的教学规范和制度,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推行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形成了有效的课程教学设计制度。同时,学校加强课程教学的过程管理和督导评价,极大地促进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的教学规范也有其自身硬伤,单一化的教学规范很难适合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具体要求。以一门纯理论课和实践操作类课程的教学类型和教学具体形式比较为例,理论课的教学类型主要有面授辅导、网上导学、自主学习,教学具体形式则有教师主讲、学生自学、网上导学、课堂讨论、答疑。操作性课程的教学类型和教学具体形式基本类似,分别是面授辅导、上机实验、网上导学、自主学习和教师主讲、学生自学、网上导学、课堂讨论、答疑、实践。文科类专业和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理工类课程使用同一教学规范,其不合理性不言而喻。
2.教学资源传统单一,教学服务被动滞后
基层电大的教学资源主要来自上级电大:纸质资源主要是教材、教学指导书等;网络资源则主要体现在中央、省级电大在线的相关资源上。但基层电大对资源建设又有很大的能动性,会对上级电大的资源进行整理过滤重新整合供学生使用。以本校为例,电大在线要求教师统一上传规定资源,资料的基本内容、结构形式、上传时间有统一的规定。如开学前一周上传课程说明、教学大纲、实施方案等内容;教学辅导按周逐个上传,作业和参考资料与教学同步上传。同时对具体内容有详细规定,如教学辅导必须包含五个部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与学的方法、教学具体内容、课后思考与练习。可以看出,学校的资源建设还是非常规范有序的,但就资源本身而言又是非常传统单一的,大部分的资源均是WORD形式的文字资料,在信息泛滥的数字化时代,这样的资源能在多大程度上吸引学生使用是值得思考的。从具体的数据看,教师的资源建设较好但学生的使用率较低。笔者随机抽取两门课程,发现针对教学大纲、课程说明的这些资源,学生的点击率极低,平均点击率不到十个点(点击数/学生人数)。相比较而言,作业答案、复习资料的点击率则较高,作业答案的点击率高达242.9%,复习资料的点击率也达到175.7%。学生是我们教学的另一主体,又是我们必须服务好的对象。从实际情况看,大部分基层电大对学生的服务都非常到位,手段也很多样化。但是,也不乏个别基层电大在对学生服务方面存在态度的被动和手段的滞后。
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剖析
[摘要]工商管理专业作为高校众多学科专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专业,它培养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实际需要的管理人才。要建设好工商管理专业,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是一个关键问题。在湖南农业大学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中,该有的课程没有,存在内容重复的课程,存在设置不合理的课程。同时,课程设置与专业培养要求、自身办学条件和学习规律的匹配度不尽如人意。因此,地方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调整课程模块比例,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进程。
[关键词]地方高校;工商管理;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与关键,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课程实施的进行以及学生的培养方向,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如何对当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与创新,进而设置符合时展要求和社会需求的工商专业课程,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1]湖南农业大学于1998年由湖南省教委批准设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当年纳入了国家全日制招生计划。经过17年的专业建设,目前学校工商管理专业已具备一系列的发展优势:师资队伍年轻且学历层次较高,专业建设投入逐年上升,教研科研水平提高较快,教学实习基地初具规模等。[2]可是该专业依旧存在一些不足,其中课程设置的优化就是其中的重点。
一、湖南农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一)目前课程设置基本情况。目前,湖南农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课程结构按照学科知识逻辑与技能训练的先行后续关系依次分为四大模块,分别是通识教育、专业课、实践教学和素质拓展,达到毕业要求需学习的课程和相应学分情况如下。通识教育模块中的公共必修课需修62学分,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英语、体育、数学、计算机、创业就业教育、军事理论、安全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指导、形势与政策。公共选修课需修6.5学分,课程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艺术审美四类。专业课模块中的专业必修课需修55.5学分,课程包括统计学、运筹学、组织行为学、电子商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学、创业管理、管理沟通、企业会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专业导论、项目管理、管理学原理、微(宏)观经济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生产管理课程。专业选修课需修15学分,课程包括财经应用文、工商管理专业英语、企业管理咨询、经济法等。实践教学模块需必修25学分,课程包括军训、专业公益劳动、入学教育、英语教学周、社会调查、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实践、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实践、EPR沙盘综合实训、创业管理教学实践、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教学实践、毕业(教育、实习、论文)、调查报告。素质拓展模块需选修4学分,课程包括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文明道德活动、文化艺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个性发展活动、就业创业活动六大类。(二)目前课程设置的可取之处。1.课程设置模块完整,进程有序《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指出,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培育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具有实践能力与沟通技能,能够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管理工作或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3]一个良好的课程结构必须在各模块之间分配合适的比例,才能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才能有效驱动学生更有目的和方向地训练管理技能。[4]根据上述课程设置情况来看,课程设置模块完整,进程有序。2.理论课与实践课相辅相成湖南农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注重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创业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从事管理、理论研究和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5]学校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实践教学中通过相关的实践课程设计和运作,分别在英语教育、计算机教育、会计学原理、统计学、运筹学、电子商务等多门课程中为学生开设了与理论搭档的实践课程,最后搭配专业实验和社会调查、课程实验与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这些实践课程的设计除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3.素质拓展课程特色鲜明大学生素质拓展是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能力培养体系,是提高学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实现毕业多证上岗的主要途径。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在课程教学中融入职业教育,通过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同时也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目前,学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前基本都能获得人力资源管理师、物流师、初级会计师等执业资格证书。另外,素质拓展项目中还包含各种校内、省内、国家级的创新创业大赛、市场营销大赛、体育运动比赛等活动,以在实践中发现学生自身的特长和爱好,提升学生引导力、想象力与行动力。(三)目前课程设置的不足之处。1.该有的课程没有根据前面的课程设置情况可以发现目前学校开设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方面存在该有的课程没有的情况。公共必修课要求所修学分为62分,占总学分的36.9%,主要包括四大块:政治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和体育教育。从学分的分配上,四大块依次为:14分、15分、14分和4分。由此可见,数学教育、英语教育和政治教育在通识教育课程中独占鳌头,而计算机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明显被忽视;公共选修课限定在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和艺术三个方面,提供了上百门左右的课程供全校所有专业的人选修,公共选修课必修6.5个学分,只占总学分的3.8%。公共课中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达到了9.7∶1,选修课的比例偏小同时选择偏少。专业必修课程中的专业核心课程是直接照搬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规定的专业核心课程开设。专业核心课程占418个学时,26个学分,可是实验学时只有106个学时,只有少部分的核心课程开设了相应的实验课;专业选修课安排了240个学时,15个学分,占总学分的8.9%,在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专业选修课增加了48个学时,3个学分。虽然专业选修课的比例增加了,可学生可选的范围十分有限,为12门课程选8门,且专业选修课中没有实验课。素质拓展是学校的特色课程,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集中体现,与学生未来的就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课程设置数量充足,可只有4学分,占总学分的2.3%,这个比例明显偏低。2.存在内容重复的课程目前学校设置的课程还存在可有可无的课程:公共必修课中数学课程开设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三门课程,各个专业对数学知识方面的要求是不同的,可以整合工商管理专业所需要的数学知识,集中开设一门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中的会计学原理,是初步介绍会计学相关知识的,与专业基础类课程的企业会计课程存在内容的重复。同样,统计学和管理信息系统都是以经济数据为对象,运用统计方法分析经济变量关系,从而为经济和管理决策服务的。这些重复的课程不仅会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而且会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3.存在设置不合理的课程目前学校设置的课程中,有些课程完全可以去掉:一个学校的专业特色可以通过专业选修课来体现,目前学校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没有根据学校本身的办学条件和资源创办有特色的课程。专业选修课中政治经济学和金融学这两门课程与工商管理专业实际联系并不大,完全可以替换成其他课程;工商管理专业英语应该与公共基础课里的英语课程相融合,这样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加强了课程专业性;实践教学中的英语教学周应该与平时的教学结合起来,而不应该再占用课时。
二、具体课程设置的匹配度分析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创新路径
摘要:随着传统出口贸易增速的放缓,中国的跨境电商交易迅猛发展,高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供给,已远远满足不了其需求。为了适应我国外贸行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以应用型为主的国际贸易专业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全新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实施线上SPOC教学与线下“校企合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跨境电商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跨境电商;SPOC教学模式;校企合作
近年来,中国的传统出口增速逐渐趋缓,但同期的跨境电商的交易额以年均30%增速增长。然而,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的高校人才培养,不管是数量还是专业素质,都远远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如何培养学生既具有理论素养、又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综述
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方式,董亮(2015)认为,与传统的国际贸易有较大的区别。就跨境电商对国际贸易人才的能力要求来看,对人才的要求不管是贸易平台的操作技能还是网络营销能力都大大提高,同时跨境电商对网站的运营能力以及与之相关的物流、供应链管理能力等也都提高了要求;范新民(2016)认为,跨境电商是电商与国际贸易相结合而发展出的一种商业运营模式。贺书锋等(2016)认为,跨境电商具有订单小型化、主题多边化、交易直接化的特点;将对传统国际贸易进行重构;高校毕业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然而,国内学者研究表明高校现有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不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洪联英(2014)认为,目前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步伐远远赶不上社会的需求。在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等现象。贸易实务还依然停留在传统的货物贸易。同样研究结果的还有张文虎学者(2014),他指出,目前我国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弊端,主要有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不能与时俱进,教学方法老套等问题。邢学杰(2017)指出,在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中,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刻不容缓。在教学模式创新上,目前,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s)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最早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福克斯(ArmandoFox)教授2013年首先提出来的。罗尔福·霍夫曼(2013)认为,SPOC是融合了实体课堂与在线教育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福克斯教学团队通过开发SPOC的APP课程,实现学生在线观看与线下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型学习。国内学者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康叶钦(2014)是较早引入SPOC概念。他指出,SPOC促进了大学校内教学的改革,重新定义了教师的作用与教学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陈然等(2015)、中南大学曾明星等(2015)的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MOOC时代翻转课堂教育场域建构研究”,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罗久同等人的“混合学习视角下MOOC的创新研究:SPOC案例分析”等都对SPOC的教学模式做了较为系统与深入的研究。对SPOC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改革中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基本已经达成共识,即SPOC是有效弥补MOOC短板与传统教学不足的一种更为精致的课程形式,它将对课程教学改革带来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的意义
谈跨境电商发展研究综述及问题
摘要: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为跨境电商行业提供了更为宽广的成长空间,探寻自贸区的发展对自贸区跨境电商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通过对自贸区跨境电商发展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我国自贸区跨境电商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从人才培养、交易新用、物流模式等提出建议,为自贸区跨境电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跨境电商;自贸区;国际贸易;研究综述;问题分析
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方式和新型业态,已然成为中国进出口贸易新的增长点。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9.1万亿元,同比增长11.6%。从总体上看,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在逐年增加,但增长速度却在放缓,跨境电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为跨境电商行业提供了更为宽广的成长空间,探寻自贸区的发展对自贸区跨境电商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鉴于此,本文对自贸区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梳理,并对其研究现状和问题进行总结评价。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上对2008-2018年的自贸区跨境电商研究期刊论文进行查询,结果显示如下:(1)检索项(主题),检索词(跨境电商),精确查找,全部期刊共有6800篇,其中核心期刊共有515篇;(2)检索项(主题),检索词(自贸区),精确查找,全部期刊共有8315篇,其中核心期刊共有1337篇。(3)检索项(主题),检索词(自贸区跨境电商),精确查找,全部期刊共有145篇,其中核心期刊共有14篇。可以看出,关于自贸区跨境电商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将梳理以往研究成果,对其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
一、研究的主要情况
由于自贸区跨境电商发展的时间不长,且自贸区为我国特有,目前国外并没有针对跨境电商和自贸区相关联的研究,国内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主要集中涉及自贸区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人才培养、发展路径、物流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本文通过对自贸区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希望能够为以后学者们的研究提供便利。首先按相关时间分析,从2008年开始搜索,发现该研究从2014年才开始,2018年对该研究关注度达到高峰,但由于2013年我国首批自贸区才获准成立,距今时间不长,相关文献数量不多(见图1),但从目前社会的关注度和政府的政策制度来看,可以预测该研究的潜力极大。图1自贸区跨境电商相关文献数量趋势第二,按自贸区所属区域分析,目前,我国已有18个自贸试验区,其中6个是2019年新成立的,处于组织实施阶段,缺乏相关研究数据,学者们对其研究也是空白,因此关于自贸区跨境电商的研究主要从2018年之前已经设立的11个自贸区展开分析。对中国知网已公开发表的145篇期刊文献进行整理,其中关于上海自贸区的有25篇,广东19篇,天津6篇,福建48篇,浙江10篇,河南10篇,四川、辽宁、重庆、湖北、陕西等加起来20篇,其他综合性文献7篇,由此可见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福建自贸区和上海自贸区,这个可能与自贸区跨境电商的发展情况有关,但由此也说明学者们的研究存在片面化,没有结合各自贸区的特点从整体开展研究。第三,从研究方法上进行分析,学者们的研究大多是采用案例分析和理论思辨方法,主要集中以某个自贸区跨境电商发展情况为例进行研究,如以福建自贸区、上海自贸区为例等等,从自贸区跨境电商的整体发展层面分析和探索的较少。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电商网络营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