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实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9 00:45:3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电力实训总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电力送电工实训总结
我今年七月份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并来到**送变电建设公司。**月22日,我被分到单位,加入了光荣的送电工队伍。但我深知,我这个送电工,暂时还不够格,还需要谦虚认真的学习。经过这一年的实习,我感觉自己在工作、学习、思想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现作一简单总结。
在入厂培训之前,组织部安排我在公司团委协助做好团委的暑期工作。比如青少年课外活动培训班、暑期社区消夏晚会等。虽然这样的实习与我在学校所学专业毫不相干,但我还是非常认真地对待每一项工作。
接下来,参加公司组织部安排的入厂前教育培训。在培训中,公司技术处、质保部、安监处、劳资处等等多个部门的专家、领导的热情介绍和教育培训使我在各相关方面对公司有了新的认识,接下来又参加了省公司安排的电力系统大中专毕业生上岗前培训,经过在部队军训、听省公司专家、领导讲课,又进一步锻炼了精神毅力、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这些教育培训使我深深感到公司对我们新入厂职工的关心和期望,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学习、积极向上的动力之一,为踏上实习岗位打下了良好基础。
第一次上班的工作是协助整理工程档案资料。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关于送电线路施工的相关工作,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看到了若干工序的施工记录,虽然有些专业术语比较陌生,但经过查阅相关参考书,我对送电线路施工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再经过向师傅们请教详细的施工工序和工程数据检查采集计算的过程,我深刻体会到了工程资料归档的要求之严格,工程数据要求之真实精确,从而使我在上工地之前就提前要求自己一定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踏实沉稳、实事求是,对待工程数据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分到施工五队之后,怀着对送电线路施工的好奇和满腔热情,我去了正处于架线阶段的220kV永商线路工程。当天早上出发,一直到晚上才到施工队驻地。还好,工地的住宿条件虽然比不上城市里什么都很方便,但在我自己看来,有吃有住、干净整洁就是最好的条件了,不管过去是不是学生,不管过去的校园生活是多么美好,作为一名**送变电的职工,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如何把我们的工作做好。晚上到驻地,队里师傅给我找了张床,行李一铺开就躺下睡了。第二天早上五点半天还不太亮就起床了,天还下着雨,我本以为这样的天气可能不会出工,可是事情不像我想象的那样。接我们去工地的大卡车一停稳,师傅们、民工们都抢先上了车,我也赶紧挤了上去。上去才知道,车上装满了施工器具,车上到处是泥水,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我就那样站着,车要开的时候,一位师傅不知从哪给我扯了一片塑料布,我只好垫着塑料布坐在冰凉冰凉的沾满泥水的车厢沿上。车跑开后,雨下的更大些了,我坐在车厢沿上被风雨打的直打哆嗦,于是只好蹲在车厢里。车上的人们展开一大块塑料布,车厢四边的人用手拽着,我在边上也拽着一角,那一刻,我体会到了我们送变电师傅们的辛苦,这是我过去没有想象到的。但是我又想也许还有比这还要苦的在等着我呢吧。到工地时天刚亮,一直工作到天黑才收工,回到家已经是将近八点了。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跟随师傅们搭跨越架,护线等等,知道了搭架子要遵循“横平竖直”的原则,知道了护线看似轻松,实际上必须时刻集中精力,随时向牵引场、张力场汇报情况,遇到问题必须及时处理,想尽一切办法确保正常牵线。
小议电气试验实训在电力科技人才培育中运用
电气试验在电力系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电力系统运行着众多的电力设备,而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是保证安全可靠发供电的前提。电气试验人员在保证电力设备安全运行方面担负着重要责任,电力企业对电气试验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而电气试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依靠传统的以理论讲授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达不到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目的,导致学生入职后不能尽快进入角色,因此,有必要在电力技术人才培养中实施电气试验实训。电气试验实训是立足于电气试验实训室建设,按照电力企业电气试验的标准化作业流程来组织教学的,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条件,且在教学实施过程当中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难题。
一、电气试验实训室的建设
1.电气试验实训室的基建
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于2008年7月被教育部和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共批准了6个示范建设专业和48个实验实训室(区)建设项目。电气试验实训室建设项目正是其中之一,将以高压实验室为基础进行扩建。
学院原有的高压实验室是为满足“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需要而设立的,教学仪器设备少,仅能开展几个常规的高压试验项目和气体放电的验证性实验,因场地和课时有限,基本上都由教师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动手机会少且与生产实际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建设好电气试验实训室,秉承学院“服务川电、面向全国、走向市场、科学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植根电力,与光明同行”的办学理念,按照“资源优化、实践为主、工学结合”的思路,加强与行业内电力企业的合作,组织教师进行调研,与来自四川省电力公司等企业专家讨论,共同制订建设方案。
考虑到变电检修实训场地和一次设备以及投资费用、教学安全等因素,实训室的基建以试验仪器设备购置为主,能基本实现电力设备预防性项目试验方法、原理和结果分析判断等实训功能,满足“实践教学、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资格认证、生产技术服务及承办技能比武”的要求,确保每一位学生有足够的训练时间和操作次数,达到真正掌握各项试验技能的目的,并体现出建设的先进性、生产性、综合性、开放性和示范性。
培训学习体会领悟
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而组建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与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这次培训是国家电网技术学院进行的这里是国家电网公司为大力转变公司和电网发展方式。电网实用新技术与新技能应用示范中心。
有幸参加了国网技术学院举办的继电保护培训班。能成为首批培训员工中的一份子,今年根据公司安排。感到十分的荣幸,同时也感谢省电力公司以及供电公司的领导给我这样一次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
培训期间,先后学习了公共基础课如《企业文化》、《团队建设与沟通协调》、《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专业知识课如《安全规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两票管理》等,并在继保实训室对主变保护屏、线路保护屏、母线保护屏、断路器保护屏等进行了校验和故障查找消除。在这4个月的培训生活中,我的感受很多,收获也很大,以下从学习,生活等几个方面总结此次学员培训。
专业知识理论方面:
(一)对《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的学习。这是继电保护专业的最基础的部分,要掌握故障分析,首先要对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有深刻的理解,所以可以说继电保护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通过对故障分析的重新学习,我对电力系统常见故障有了全面的认识,通过对各种故障的特点进行总结,我发现了故障的规律性,以及继电保护在这些故障的针对性。
(二)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进行学习。继电保护原理也是继电保护专业的基础,这门课通过对各种故障的特点进行总结分类,讲述了保护的构成原理,以及各种原理的保护的使用范围,优点和缺点,以及系统中各种保护的配合使用问题。由于我们这些同志绝大部分来自地区供电公司,所以我们主要学习了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保护原理。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建设研究
摘要:随着大数据产业的迅速发展,高职大数据应用型人才培养也是社会的迫切需要。以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为例,结合行业背景、该校专业建设情况及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在三方校企合作方面的建设思路和教学实践进行了论述和总结,这对其他高职院校的大数据专业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三方校企合作;专业特色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了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的重大决策。2015年8月国家发布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规划纲要》,将大数据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提出:“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的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鼓励高校设立数据科学和数据工程相关专业,重点培养专业化数据工程师等大数据专业人才。”大数据专业建设在各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设立大数据专业的学校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20年12月,全国已有500多所高职院校设立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其中重庆有30多所。大数据作为一个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阿里巴巴、腾讯、联想等头部企业都相继涉入,行业发展迅速。但大数据作为一个新工科专业,2017年才进入高职国家专业目录,教学生态环境还不成熟,教学资源和师资都相对匮乏。各个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也处于摸索阶段,有待于从事大数据专业教学工作的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共同推动该专业的发展。
1高职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存在的问题
1.1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不够突出
高职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以下简称“大数据专业”)是为各个行业培养大数据服务人才,不同行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既有通用性,也有其特殊性。目前很多高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大同小异,同质化比较严重,有些学校由于师资缺乏,在大数据专业的教学上照搬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这势必对大数据专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高职院校大数据专业应该突出行业背景和自己的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只有着力某个行业的大数据人才培养,同时兼顾商业、金融、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应用,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实训教学方法论文
1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与技巧
运用课前准备、实训组织、操作要领讲解、操作过程演示、学员操作、巡回指导、实训总结点评等方式方法,各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实训教学体系。在培训教学中注重每个过程
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1.1课前准备
(1)理论知识准备:了解实训课程的内容,补充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更好为实训服务。
(2)实训现场准备:做好实训场地的安全检查工作,做好相关实训工位、设备、材料、工器具等的检查工作,满足实训的要求。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探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微课作为信息化教学的重要工具而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程教学,文章结合“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现状,指出了在该门课程中开展微课教学的必要性,并举例说明了“电力电子技术”微课教学的应用情形,最后总结了“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微课应用的特点。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微课;课程教学
随着信息化教学的不断发展,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呈现信息化、多样化、移动化的态势,出现了微课、“慕课”等新教学手段,也出现了翻转课堂、探究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微课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专业课教学,尤其是在电子类教学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还需要不断探索。
一、微课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典型应用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采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模拟一对一教学情景的一段视、音频。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其特点是“小而精”。“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作为电气工程类专业的专业课,具有电路拓扑结构多、波形分析复杂、应用性强等特点,导致学生对传统模式的教学没有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改变教学方法手段迫在眉睫。现在的学生大多是“00”后,他们喜欢接受新事物、喜欢观看微视频、习惯碎片式的信息传播方式。如果结合课程特点,引入一些多媒体资源,会大大改善教学现状。为此,“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尝试了采用微课嵌入课堂的教学方式,挖掘、组织、制作优质的微课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改变教学模式,进而提高教学效果。1.微课在课程导入中的作用。课堂导入具有安定学生情绪,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教师应结合课堂的需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合理设计课程导入的内容,为后续的讲解做好铺垫。以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大电感负载)为例,该电路是“电力电子技术”在整流技术方面简单又典型的应用。本节课的导入需要5分钟,内容是回忆电感的特性。电感是一个非线性元件,其电能和磁场能转换的过程复杂,如果以照本宣科的形式帮学生复习,很难达到课程导入安定学生情绪、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电感特性又是一个独立的知识点,其具有非线性的特点,重点强调电感储能的动态过程,动态过程用动画表现会很直接有趣,因此,这个环节非常适合通过微课来呈现。为此制作了电感特性的微课,通过微课学生能够快速的回忆起电感负载的特性,达到导入的目的。上述导入内容,如果制作成微课,也可以在课前让学生自行预习,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实现翻转课堂。2.微课在课程重难点上的应用。课堂教学要完成教学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出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在讲课时必须做到: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帮助学生理清头绪,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抽象、枯燥、动态变化等类型的内容比较多,适宜采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探究规律,或者是采用动画、微视频等方式提高授课效果。以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大电感负载)为例,本节课的重点是电路图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参数分析,难点是其工作原理。工作原理主要是分析负载两端电压、电流的变化,因其是内部动态的变化,不易观察和理解。利用微课多媒体可视化的教学特点,可以将电表的数值变化与波形的变化同步在一起,制作成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借助此微课,教师可以灵活开展教学。如教师先将学生分组,播放微课,提示学生从波形的正半周和负半周的负载电压、电流变化曲线观察,进行小组讨论,找出与纯电阻性负载波形相似处和不同点,并试着分析原因,教师归纳学生的讨论结果,再系统性讲解其工作原理和参数的计算。该重点借助微课来完成,实现了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师生共同协作,改善了课堂气氛,明显增强了教学效果。3.微课在实训操作中的应用。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一般为工学结合,实训内容的比例很高。通过实训能够加深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符合“感性—理性—实践—理论—实践”的认知规律。在实训的过程中,职业素养、安全意识的培养也很重要。“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验比较多,接线复杂,又涉及三相电源,电压等级高,安全非常重要。因此,必须要求学生熟知操作规范和步骤,而教师在实验前常规实验内容的讲解和安全教育是不够的,但迫于学时的要求,也只能在做实验时反复和学生强调安全,示范操作,导致学生真正动手操作的时间不足,实验效果不理想。因此,将实验的安全要求、操作示范等内容制作成为微课,可以在实验前给学生,让学生反复观看,加深印象,提高实验效果,从而达到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要求。4.微课在习题和拓展方面的应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习题涉及公式多,计算难,电路复杂,教师可以设计好少而精的习题并制作好微课,详细、清晰地介绍解题过程,方便学生反复观看,益于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电力电子技术”是电力变换的主要技术,应用领域很广,如风力发电、柔性直流输电、航天器、轨道交通等方面,让学生及时了解课程的应用领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因学时的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时,教师可以将各个领域的应用制作成微课,作为拓展学习的素材,给学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观看,扩展学生的视野。
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微课应用的特点
电子的设备安装及维护教学思考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企业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由于传统的学科型教学模式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并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培养的学生很难满足企业越来越高的职业能力要求。针对这一问题,国家教育部以教高[2006]16号文件的形式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意味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重点抓规模扩张转向抓教学质量。而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课程改革必须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必须与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相结合,使学生适应当前社会职业岗位的需要,[1]开发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课程,以学生为主体,融“教、学、做”为一体,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2]本文将按照工作过程行动导向课程的开发理念,根据企业调研情况,分析与本课程相关的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技能的标准,将实际的“工作”与“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一体化教室或企业生产现场实施教学,实现教学和企业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一、原有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及用人单位的访谈情况来看,当前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普遍存在很多不足,如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实践操作技能不强、对本专业新技术和新技能掌握不够、职业能力欠缺、毕业的学生需较长时间上岗培训才能适应工作岗位等,出现这类问题的根源在于现有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电力电子设备的安装与维护”作为该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原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点。
1.课程内容选取不当
该课程教学内容选取时没有及时跟踪前沿技术和实际应用情况,如课程的单相和三相整流逆变电路内容主要选用半控器件晶闸管,而当前功率MOSFET和IGBT已经取代了晶闸管成为新一代电力电子技术的核心器件并得到广泛应用。另外,教学内容大都为理论性很强的电力电子技术原理,而涉及的电力电子设备实际应用较少,与电力电子技术行业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相背离,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2.课程实践不贴近职业需要
高级维修电工教学方法探索
摘要:维修电工分布于各行各业,是一种通用性技术,要求从业人员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高级维修电工涉及多门学科,模拟电子、数字电子、变频器、PLC、电力电子、机床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等,是理论与技能的结合,理论要求扎实,技能要求熟练,从考核训练角度分析,从4个方面出发,分为项目一:电路改装与调试;项目二:设备排故;项目三:电子电路调试与维修;项目四:电力电子线路装调与维修。对于高级维修电工鉴定培训,目前国内尚无统一培训模式,针对笔者所在地区,简述该区域高级维修电工教学方法的探索。
关键词:维修电工;分块法;通俗化
在高级维修电工培训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特点,同时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在方法上不断探索,从高级维修电工的几个项目上总结教学方法,可得知总的教学方法主要以围绕分块式讲述、分块式联系,将一整体分解成若干块,再有序地统一起来,让复杂的东西看起来分散,但分散的合起来又是统一的整体,让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让学生学起来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总体而言,复杂的就是简单的叠加。下面,主要从高级维修电工的几个项目分别探讨。
1项目一学习:电路改装与调试
该项目涉及PLC改装电路及变频器改装电路,但从PLC这块来讲,首先,在理论学习上,将PLC理论学习通俗化,将其比喻为一个“人”,作为一个人,眼睛、耳朵、味觉等都是用来接收外界信息的,也就可以比喻成PLC的输入部分,那么手、脚、行为行动等用来执行大脑发出的命令,也就可以比喻成PLC的输出部分,那么每个人的思想(大脑所想的想法),就是PLC中我们所要编写的程序。这样,我们通过某个事例,某个人的行为简单地来比喻PLC,这样,就不难理解PLC的工作原理。其次,从PLC实操方面来讲,在明白了PLC的工作原理之后,从设计方面,我们可以将PLC的设计展开为3个方面来学习分析,我们可以看成三块:硬件、软件和调试。在进行PLC设计时,我们可以先从硬件角度考虑。第一,硬件中PLC的选择,用什么输出方式的PLC;开关按钮的选择,是带复位的,还是不带复位的;这些硬件的选择,对后续PLC软件的编写会有影响,从而由这些选择或已给定的硬件,绘制I/O接线图,同时画出I/O分配表。在硬件上,确保没有错误发生;第二,根据改装电路的控制要求,将被改装电路控制要求分析透彻,将其转化为程序,并将其正确地写出来,然后将程序写入PLC中;第三,做最后一块——调试,看看在编写程序的执行下,硬件是否按照控制要求正确执行,有时候硬件设计是对的,程序也是对的,但是二者没有衔接起来,也会出现错误。在学习此块内容时,重点做好每一块内容,并保证基本无误,此项目的学习就是对它进行肢解,化繁为简。
2项目二学习:设备排故
科学发展观“回头看”活动总结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教务科研处根据学校领导的部署和安排,认真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相关文件和精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认真查找、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薄弱环节,并进行改革创新、建章立制,为推动教务科研处乃至全学校的科学发展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现我院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告一段落,为进一步巩固我处成果,现重点自查了六项内容,情况如下:
一、深入学习、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
我处认真按照学院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安排,组织本部门党员干部在支部学习会议及每周二下午专题学习相关文件、书籍及规定的必读篇目,做到了每人撰写个人学习笔记及1篇以上的学习体会文章。通过以上学习,我处党员干部明确了为什么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决心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增强服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树立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在推动学校深化改革与科学发展上形成共识,为把我校建设成全国一流的示范院校而努力。
二、抓住科学发展观本质,进一步解放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新思路。
在“开阔学院科学发展新视野,推动水利职业教育新跨越”的主题中,我处抓住科学发展观本质,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学院领导要求,围绕建设全国一流示范院校,重点抓好学院内涵建设,提升学院整体水平,明确科学发展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新思路和措施。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开展师资培训,推动学院师资建设。订购《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等资料供全体教师学习讨论,更新教学观念;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及专题培训班,拓宽教师知识面及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广西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研讨会,并多次组织学院级和自治区级精品课程立项负责人学习2009年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评审指标,讨论有关课程建设问题;根据学院领导指示,组织拟订了系(部)教研室、实训基地机构设置和推荐机构负责人人选的方案;开展教师教学竞赛,提高教学技能等。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内涵建设研究
[摘要]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自2012年在全国开设以来,各学校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各不相同,因此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进行内涵建设标准研究十分迫切。该文主要以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和课程实施面加以研究。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实施
本研究仅针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和课程实施过程进行研究。
一、人才培养方案
针对全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设情况做一下比较。1.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是按国家要求标准要求进行,教学内涵可在课程实施中加以评价,这里不作比较。2.汽车专业课。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专业课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汽车各个系统的共性所能列出的四个系统。按照系统化教学方式应采用发动机、底盘、电气、电力电子驱动四个系统进行教学,但由于要突出新能源专业核心课,人为的将发动机、底盘、电气三个系统作为专业课统一在“汽车构造”“汽车电气”“汽车电控系统”来代替,而将新能源汽车特有的课程独立成专业核心课。3.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应包括“汽车机械制图或识图”“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汽车机械基础”“汽车单片机技术应用基础”“汽车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基础”“汽车总线技术应用基础”等。下面针对四门课如何开设加以说明:(1)“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未作知识更新,在直流电部分未重点补充电动汽车高压直流供电网电路及其防护;在电工交流电部分未重点补充电动汽车交流供电网电路及其防护;电工学中电机部分只有异步电机,未重点补充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直流无刷电机课程。最后,要将晶闸管内容转置“汽车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基础”中讲解,晶闸管明确为电力电子元件。(2)“汽车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基础”。据统计截止2020年几乎没有一家学校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开设“汽车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基础”课程,这是全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基础课的重大失误,是脱离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国家汽车教学标准的一个证明。追其原因一是不知道新能源汽车的变频器、车载充电机、DC/DC转换器等全是电力电子方面的应用,从而未开设本课程;二是没有现成的教材和先例资源,导致教师或专业负责人无法照猫画虎。(3)“汽车单片机技术应用基础”。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大部分都开设“汽车单片机技术应用基础”课程,但在内容上未做出相应的改变,属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汽车单片机技术应用基础”在内容缺失上的失误。追其原因一是不知道新能源汽车的变频器、车载充电机、DC/DC转换器、未来智能汽车零部件等都是采用数字信号处理类的并行单片机,而非8051这种串行单片机,从而未开设本课程;二是没有现成的教材和先例,无法照猫画虎。(4)“汽车总线技术应用基础”。“汽车总线技术应用基础”在内容上未做及时改变,属内容缺失。追其原因一是不知道新能源汽车在LIN/CAN/FLEXRAY/MOST/ETHERNET等五种网络的都有应用,而仅对LIN/CAN内容进行。目前的状况是总线共有7层,按要求高职高专只要掌握第6、7层即可,实际第6和7层没有做到电路原理和应用相结合,这即是教材开发的问题,也是师资问题。4.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核心课。目前全国有三种类型的专业核心课实施方式,优缺点如下:(1)第一种将“新能源汽车技术概论”“纯电动汽车构造原理与检修”“混合动力汽车构造原理与检修”“燃料电池汽车构造原理与检修”这四门课作为核心课,本质是按新能源汽车纵向发展的类型。方案看起来新能源汽车特征明显,但实际操作时重复内容需要加以避免。(2)第二种将“新能源汽车技术概论”“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原理与检修”《电机及电机控制系统原理与检修”“整车控制系统原理与检修”这四门课作为核心课。本质是按新能源汽车共用的技术进行开设课程,缺点是将电池、电机这种教材中一章级别的内容上升为一门课程有升级内容的趋势。不利于高职高专定性不定量学习的宗旨,也易割裂电池、电机等彼此之间的联系。(3)第三种是将新能源汽车的传统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共性和特性全部提取出来形成“汽车发动机构造原理与检修”“汽车底盘构造原理与检修”“汽车电气构造原理与检修”“汽车电力电子驱动系统构造原理与检修”四门课程作为核心课,本质是按新能源汽车共用的技术基础进行开设课程,是未来所有汽车专业开设的课程。目前这种方案中不能明显体现新能源汽车的课程,并不适合当前新能源汽车专业核心课程一定要突出显现的情况,适合新能源汽车大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届时人们不再称新能源汽车为新能源汽车。5.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方向课。高职、高专学生的专业方向有汽车研发服务、生产制造与装配、售后技术与服务三个专业。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方向应侧重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服务工作、汽车制造与装配工作、汽车售后技术与服务工作的具体应用的教学内容研究,而不是将新能汽车的结构、原理本身要做明显的专业区别,因为新能源汽车结构、原理与燃油汽车除电力电子驱动系统外,并无区别。6.其他拓展课。目前,通常将智能汽车无人驾驶汽车技术、车联网技术等作为拓展课,不再说明。
二、课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