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实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1 23:51:1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电厂实训总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电厂实训总结
一、实习安排
八月二十九号下午我们来到了XxXx国际Xx发电厂进行为期一周的认识实习。
三十号上午,我们进行了安全规则的教育。
三十号下午,由电厂的师傅给我们进行了Xx发电厂生产过程的教育。
三十一号和一号的一整天,我们都在热工车间跟班实习。
二号上午我们参观了机炉部分,下午我们参观了电气部分。
电厂汽轮机设备及课程设计研究与实践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本课程组进行课程设计依据的原则主要是:校企合作,企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进行课程设计;以汽轮机运行值班员、集控值班员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汽轮机运行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组织、序化教学内容;以汽轮机运行典型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以学生为主体,能力培养为核心,设计教学实施方案;“教、学、练、做”有机融合,工学结合贯穿于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二、教学内容设计
1.教学内容的选择
本课程依据课程对应的汽轮机运行岗位的岗位规范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选择教学内容。课程组成员通过到多家火力发电企业调研,与行业、企业专家研讨,根据汽轮机运行岗位的岗位规范,分析研究岗位的工作任务、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并结合“汽轮机运行值班员”、“集控值班员”中级工职业资格标准中的应知应会要求,确定了本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表1)及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内容。本课程知识内容主要有:汽轮机主要辅助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和运行;汽轮机热力系统的组成、工作流程及运行操作;汽轮机本体结构及工作原理;汽轮机启、停、运行维护的基本知识;汽轮机事故的分析与处理。技能训练的内容主要有:汽轮机热力系统图的识读;汽轮机设备的检查;汽轮机及主要辅助设备、辅助系统的启、停操作;运行中参数的监视和调整;汽轮机典型事故的判断、分析及处理。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针对岗位和职业资格证书,根据职业要求。依据汽轮机运行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并将汽轮机运行值班员、集控值班员中级工考核标准、汽轮机运行岗位规范以及汽轮机运行规程融入教学内容,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专业能力和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的要求,实现双证融通。本课程内容选择源于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标准,适应火力发电企业的要求,并跟踪汽轮机技术的发展,适时调整更新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所涉及的任务和案例来自现场,教学内容贴近电厂的生产实际;以300MW亚临界火电机组、600MW超临界火电机组等典型机组及其仿真系统作为教学载体,与我国当前电力生产实际一致,使教学有很强的适用性。教学体现以应用为目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并与职业技能鉴定接轨。
2.教学内容的组织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分析论文6篇
第一篇: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以赛促改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介绍了以赛促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包括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课程体系重构、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专业实践条件的建设,最后介绍了以赛促改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所取得的成果。
【关键词】以赛促改;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自2010年首次参加机器人应用技术技能大赛以来,本专业青年教师积极投身技能竞赛指导,先后参加“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和“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护”等专业紧密相关的技能竞赛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通过技能竞赛,以赛促改,带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专业软硬件体系和师资水平不断提升。经过几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以赛促改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以技能大赛为契机推动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课程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带动科研教改的开展,丰富专业建设内涵。以赛促改,促进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非常有必要,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课程改革以技能人才培养为出发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以区域产业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将技能大赛作为课程改革的推力。(2)以技能大赛促进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技能大赛,专业教师深入了解科技前沿,提升教学水平;建立创新工作室,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加强校校合作,积极申报科研和教改课题。(3)以技能大赛促进专业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技能大赛,以赛促学,形成“教-学-练-赛”的良性循环。通过“校赛-省赛-国赛”等各级技能大赛,学生技能水平大大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深化校企、校校合作,专业办学内涵不断丰富,专业建设稳步朝“办精办强”方向发展。
电力企业市场化人才培养研究
一、传统电力企业人才培养现状与特点
发电生产是传统电力企业的主营业务,这就决定了其在人才招聘、培养、储备上更侧重于电力生产技术、水动技术 (水电厂)、火电技术(火电厂)等方面。 目前,众多电力企业人才培养方面都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人才结构不够合理。主要表现在各传统电力专业之间缺乏交叉互补,人才断档情况明显,年轻的技术型专家人才缺乏, 整体人才层次不够均衡。二是电力职工个人技能单一甚至滞后。电力生产强调安全性,多数企业出于安全考虑一般不会为员工提供多个岗位选择,多数职工长期从事单一工作,缺乏系统性工作思维和锻炼。三是电力企业职工岗位晋升通道狭窄。传统电力企业职工大都是通过技术积累和进步来获得职位上升,即为技术上升通道,或者就舍弃技术专业本身转为行政后勤管理人员,即所谓管理上升通道。 而对于电力企业职工个人存在以下现状和特点:一是对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新政策、新动向缺乏理解和思考,甚至对行业改革的成效仍持观望和怀疑态度。二是无学习新技能、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很多电力行业人员还抱着岗位 “金饭碗”的幻想,没有主动适应发展新形势的意识,不会主动提高自身技能水平来适应市场化,导致自身专业技能滞后。三是众多电力职工长期从事生产工作,缺乏与资本市场的互动。认为电力行业市场化就是和资本这个“野蛮人”打交道,尚属于企业与市场的博弈,和自身无太多干系。
二、新形势下电力人才需求分析
(一)扎实的电力专业知识仍是基础。未来,无论是从事传统电力生产还是面向市场,电力专业知识仍然是行业人才的必须基础。一方面,抛开发电生产不说,在市场化的导向下,竞争势必越来越激烈,扎实的电力知识是立足行业的根本和前提。另一方面,市场化下的客户需求会向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和专业化等方向不断发展,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是参与竞争、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保障。激烈的服务竞争下不会也不允许有“门外汉”出现。(二)良好的综合素养与技能将是核心。电力市场化相关工作会涉及电力生产、输配电、计划合同、经济学、法律、行政管理、后勤服务、沟通交流、公关处理等方面的日常事务。以电力市场销售为例,在完成一次项目的过程中,需要前期沟通协调,主要有同发电企业、 配售电企业、电网公司、政府机构良好沟通;中期需要明确合同细节,在法律及政策框架下为企业多得利益;后期需要各方及时执行合同,确保各方利益,同时要尽力维持同客户良好合作关系,以期下一次合作。这其中不仅考验销售人员的专业素养,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强大的综合知识体系的支撑。综合素养的优劣直接决定着相关工作的质量,这也恰是电力从业者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三)创新创造等通用能力还是必须。任何一个行业离开创新创造将会停滞不前。现如今,传统行业都在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潮流趋势靠近,争先恐后促进行业升级、转型,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对网络化、数字化的要求将会更加迫切。这就要求在未来发展中,无论是传统电力生产,还是与市场接轨的相关产业,电力人才都必须具备较好的创新、创造思维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
三、电力企业人才培养新思路
当前,电力体制改革已初见成效,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将会更加明确,市场化交易规模也将不断扩大。鉴于此,电力企业应在传统人才培养思路的基础上有所转变和侧重。第一,优化企业内部上层建筑设计,要将市场化人才培养放在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来研究。要立足主营业务、主动适应市场化,同时为广大职工做好引导、培训、宣传和教育。第二,强化人才的合理配置和使用。一是要在新员工招聘时注重有市场化专业背景的人才储备。二是做好现有在岗职工市场化培训,提供调训、轮岗的锻炼机会。三是优化企业现有岗位层级,扩宽员工上升通道,鼓励员工全方位发展;人才任用上要不拘一格,对突出的职工给予充分的发展机会和平台。四是引入合理竞争机制。采取竞聘上岗模式,达到“能者上、庸者下”,借助市场化这双无形之手,挑选出真正适应市场的优秀人才。第三,校企联合,从源头着力培养行业优秀人才。只有电力企业与高等院校、技术院校的深度联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学校和企业的诸多问题,比如电力人才培养标准不统一、在校课程设置与行业不匹配甚至脱节、高校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差、无实训经历等。学校和企业深度联合,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企业可以为高校提供实训、课程设置等方面的保障和参考,高校可以为企业“量身定制”符合行业新要求的专业人才,真正实现企业人才“用得上、 留得住”,可谓一举多得。
科学发展促改革创新建设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以及市委四届九次全会、市届人大七次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去年全市发展改革工作,部署安排今年发展改革工作的主要任务。市政府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副市长参加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先代表市发展改革局讲三点意见。
一、凝心聚力,攻坚破难,推动发展改革工作取得新突破
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全市发展改革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和省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建设全省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循环经济和人居环境示范市、富庶文明大西关的战略目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带来的严峻挑战,凝心聚力,攻坚破难,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394.27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2.8%,圆满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目标任务。回顾年,全市发展改革工作实现了“五个新突破”:
(一)科学谋划发展工作取得新突破。年是规划编制年,全市发展改革部门围绕科学发展主题,把规划编制工作作为一项中心任务,积极推进重大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科学谋划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一是科学制定年度计划。按照“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科学安排,有效发展”的原则,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编制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出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提交市人大会议审议后实施。二是配合做好长期规划。市发展改革局协助市经济发展研究室做好《市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年)》的起草、修改完善及上报审批工作,使纲要得以顺利实施,成为今后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领。三是扎实推进“十二五”规划编制。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发展改革局牵头组织召开全市“十二五”规划工作会议,制定《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开展专题调研活动,提出了市“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配合编制组起草《规划纲要》;协助市委政研室起草《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说明;《规划纲要》形成初稿后,经过征求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和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以及工商届、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意见,并根据市委四届九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行反复修改完善,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2月份,《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市四届人大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同时,我局积极配合各级部门做好粤北规划、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市重点专项规划以及“三规合一”等相关工作。
(二)经济运行监测研究取得新突破。去年,全市发展改革部门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态势和国家宏观政策取向,注重做好经济运行监测、重点项目跟踪和重大问题的研究,为党委、政府决策当好参谋助手。一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提出对策建议。市发展改革局围绕国家和省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全市工业经济运行、产业集群发展、农村改革发展、社会民生等热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形成每季度的《经济动态》。特别是去年对全市1-10月的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针对完成较差的指标,查找原因,科学判断全市经济发展的趋势,及时提出完成年度经济发展目标的对策和建议。二是加强重点项目跟踪,形成监管机制。对全市重点项目、新增投资项目实施定期报告制度,形成每季度的国债项目、每月的省市重点工程项目、新增中央投资建设项目进展情况的报表,及时将项目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建议向市委、市政府报告。三是加强重大问题研究,形成调研成果。围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调研,抓好重大课题的研究,形成调研报告,向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我市经济总量小、基础薄弱等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形成了10多篇调研文章;配合省发展改革委开展我市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的调研,省委书记对调研报告作出了重要批示,肯定了我市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的做法。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思路
天津农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针对本专业的特点,结合学科研究特色,建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整合现有实践教学资源,结合科研优势,校企联合,构建了以锻炼学生实践技能为目的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由创新性实验、创新训练项目、创新竞赛活动、参与研究项目和社会实践等五方面组成,其中创新性实验和社会实践在培养计划中有明确要求,主要体现为课程设计和校外实践基地参观实习,由专业统一组织和管理;创新训练项目、创新竞赛活动、参与研究项目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起,也是检验实践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促进作用的指标[3]。
二、课程设计环节的具体内容及实施过程
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消化和巩固相关课程知识,是获得实践技能、培养工程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实践能力培养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环节建设,是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本专业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的绘图能力、机械设计能力、能源传输开发规划能力、电子器件选型焊接和调试能力、工具使用能力、沼气开发能力。针对这些能力需求,规划了三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分别是针对学生基本机械设计绘图能力和能源传输开发规划能力培养的“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环节,针对学生电子器件选型焊接和调试能力和工具使用能力培养的“电子技术生产实习”环节,和针对沼气开发能力培养的“三结合式户用沼气池课程设计”。三个环节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基本覆盖了本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核心实践能力。1.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该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为:设计一套管壳式热交换器,编制设计计算说明书,绘制换热器总图及零件图。该课程设计内容是专业基础课《换热器原理与设计》所学内容的一次实际应用,通过该项课程设计的实施,考查学生对能源输送设备的理论计算和开发能力,选择换热器方式,设计详细的换热图纸,培养并考查学生的图纸能力,锻炼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设计加绘图的方式是企业产品设计开发的主要环节。该课程设计内容与企业研发过程相近,锻炼了学生实际从事产品研发的能力。这种贴合所学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内容能够挖掘学生深层次的学习兴趣、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探索能力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明显的提升;考核采用按标准打分和老师当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有客观标准参考,又有任务完成后的答辩环节,既使学生了解产品设计规范,又能够锻炼学生技术问题的沟通能力;对学生的考核分为基本要求和进阶要求,既能让大多数学生有所锻炼和施展,又能使基础较好的学生有充分的提升空间,有利于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2.电子技术生产实习。该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为:完成太阳能手机充电器系统的设计、焊接和调试。设计报告要求写出设计的思路,写出元器件选取的依据及相关参数计算过程,分析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该课程设计内容是集《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测试技术基础》等课程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技能实训,通过该过程,学会焊接技术,了解各种电子器件不同的焊接方法;熟悉电子元器件的结构及作用,熟练掌握电烙铁等相关工具的操作;掌握单片机基本功能模块,掌握电子产品的工作原理、安装和调试技术。通过实际动手实践,进一步学习和理解电子技术知识,学会用设计软件绘制电子电路及识图,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三结合式户用沼气池课程设计。该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为:根据指定发酵原料产量、性质和有关设计资料,设计三结合式户用沼气池,对沼气池进行设计计算。该课程设计内容是专业课《生物质能转化原理与技术》所学内容的一次实际应用,与《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相比,该设计内容更贴合实际生活,针对大四年级学生已经经历过《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这种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内容确实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设计的质量也有所提高。
三、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
选择天津市津南区泰达垃圾发电厂作为专业实践基地。泰达垃圾发电厂是被国家建设部认定的我国垃圾发电领域唯一的国家级“科技示范工程”。选择该企业的目的是让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了解生物质发电的基本原理、基本工艺、主要设备,加深专业学生对生物质能发电工程的感性认识。主要的实习内容,包括了解生活垃圾发电的工艺过程,了解生物质发电的主要设施和设备,了解该工程的自动控制流程。通过本次教学实习,加深了学生对《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控制技术基础》、《换热器原理与设计》、《PLC原理与应用》等课程的感性认识,有助于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有关港口认知见习汇报
收获挺大的可以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学习更多的东西,整个实训周结束了通过这周的学习认知。一种乐趣,也感受到实践教学的作用,实践教学可以使我更加把知识渗透到脑海中,同时也更为有意义,可以激起我信心与兴趣,当然,这过程中我也发现到自己的缺乏之处,还有很多知识是需要我再继续努力学习,不过这是好事,可以通过不时的发现而来不断的改善,这对于我来讲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这次的实训周很有意义,期待下一次的实习!
星期五,年月号。这一天我港航班全体同学戴上了平安帽、坐上了校车前往观赏码头,大伙对这次的观赏港口认知实习都感到很兴奋,动身之前叽叽喳喳谈论个不停。原本是下周五的计划,提前到今天去参观,心情有些兴奋,对真实的港口充溢了好奇心。
预先在网上了解了一下大概的情况:区濒临南海,观赏区的时候。座落在狮子洋畔,地处,紧靠,西望莲花山,与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一衣带水。新沙一期工程已建成10个3.5万吨级以上的深水泊位,目前10个泊位包括煤矿泊位三个,集装箱泊位三个,散粮泊位一个,汽车滚装码头一个,杂物和通用泊位共两个,采用的机械设备为目前国内、国际最先进。
路途有点遥远,由于区位于。所以在车上大家都选择睡觉或是听歌,终于一路奔走了一个多小时,校车接近了堆场外围,这时大家都差不多醒来了个个都瞪大着眼睛外车窗外看,虽然车还要再开多二十多分钟才干真正到达港口办公楼,但是窗外已经看到各种各样的公司名称,有中粮的中远的粮食等等,也有看到海关大楼、检验检疫机构等等,同时我也看到类似于集装箱堆场,后来我看明白了原来那些堆得一层层的集装箱是海关所抽查的箱子。校车逐渐接近港区了一些码头设备逐渐进入我眼帘,个个伸长了脖子外窗外看,因为外围有集装箱,所以我看到小叉车,然后就是集卡,远远看去,还看到大型设备,例如堆取料机、门座式吊机还有抓斗等等。同时我也关注到颠簸的小路边缘是小铁轨,说实话,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前往港区的小路并不好走,行驶途中不时的有卡车相对而过。校车颠簸了一阵子之后,终于快到达闸口了这之前我看到中粮粮食有限公司的招牌,同时看到一辆油罐车,车罐身上面写着,仅供装运食用油,那时候看到那黑乎乎的车身,心里不由得噔了一下,难以想象。
班主任联系了区人事部的一位负责人,待我停在办公楼下后,就开始由负责人帮我通关并引导我开始观赏码头,由于我坐在后面,而负责人是前面解说,所以听到东西比较少,不过班主任则在后面给我解说,首先看到应急疏散通道,发生紧急事件的时候所走得疏散平安通道,区有两个堆场,一个是外贸堆场,一个是内贸堆场,而此时在两旁看到内贸堆场,而堆场里面都是排着编号的有煤炭、有矿砂也有铁矿石等等,前面的负责人告诉我说这些煤炭都是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然后这些散货都是由抓斗跟门座式起重机进行装卸船的路的两旁,都是一排排喷洒水管,据负责人介绍,水管一直在喷洒着水,目的为了清洗过路的车以及降低堆场温度,由于煤炭在高温下容易自燃,所以必需采取措施,降低煤炭损耗,接着。即使如此,经过一堆堆煤炭的时候,仍可看到有一小局部煤炭在自燃并冒着白烟,除了通过喷洒水来减少自燃损耗还可以利用机械翻滚煤堆的方法降低温度,但是总结觉得这些方法的效果都不是很显著,而且挺费工夫的思考应该还有其他比较好的方法来解决自燃这个问题的时候,班主任提出了让我思考这个问题,后来我网上查找了相关资料,但似乎国内外的港口码头对解决此问题都无更好的对策。
防止温度或水份过度积聚,防止煤堆自燃现象的主要途径是隔绝空气、水份与煤碳的接触。并采取测温、喷水等预防措施。煤堆的场地以水泥地面最为理想,地面不宜铺垫空隙度较大的炉渣等物,以防空气由此进入煤堆而增加自燃的危险。场地四周应设有排水沟与煤泥沉淀池,以便排除积水及回收煤泥。煤堆的地势最好比四周稍高一些,以保证排水的通畅,减少水量积聚。尽量在较低的温度下贮存煤炭,避开中午烈日下进行堆煤,以减少热量的携带。粉煤单独贮存时可以用推土机一层一层地压紧,尽量减少煤堆里的空气,这样也就不易引起自燃。煤堆的存放时间应根据煤质牌号而定,一般无烟煤和贫煤的存放时间可稍长一些,但以不超过4个月为宜。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和褐煤的堆存时间以不逾越一个月为宜。煤堆局部采煤后,应防止煤堆顶部出现凸起的面积过大,以减少雨水的聚积及阳光的照射。临时未用的煤堆,有条件的话,煤堆上可铺放一层粘土,夏季也可在煤堆上喷洒一层石灰水以减少煤堆的吸热。煤堆旁应布置足够的水喷淋装置,以便煤堆自燃或外表温度异常上升时降温,水喷淋系统用水可采用电厂处置后的工业废水,以节约水资源。应该强调,采用水喷淋降温是防止煤堆自燃的下策,如果喷水量不足,可能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另外,有条件的话,应在煤场煤堆中布置测温元件,以便及时控制煤堆的自燃问题。
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10篇
第一篇:电气工程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探索
摘要:该文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为例,探讨了市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建设内容。该专业基于“电气—自动化”专业群,在师资队伍、实训基地、课程建设和社会服务中,主动对接重庆市机电产业,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推行工学结合机制,使行业主导、校企互动的思想贯穿到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的全过程,创设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重在应用的“3+1”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新突破。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应用型人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属于能源、装备制造、钢铁冶金等行业范畴,这些行业均是重庆市重点和优先发展的行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这些行业的重要支撑之一。2012年5月4日,国家科技部《智能电网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标志着我国智能电网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第三阶段(2016—2020年)电网总投资为14000亿元,智能化投资为1750亿元,占总投资的12.5%。目前,已建设好的智能电网系统存在应用型专业人才需求缺口大等问题。再者,结合我国“一带一路”的战略方针,其电气类专业人才输出途径将增大,是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就业的一大契机。因此,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在电气类人才培养方面,从人才供给数量与质量问题出发,以需求为导向,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高低匹配,结合自身定位,优势特长、资源条件等进行跟进和匹配,进一步做好人才培养、实现人才开发与产业结构、岗位需求的紧密匹配,努力探索实践特色专业建设,提升专业品牌与认可度,为该校学科发展奠定基础,为该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专业办学定位、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1.1明确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技术进步的办学定位
大学生海外实习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摘要:“一带一路”建设为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重大机遇。2019年5月,“一带一路产学研联盟海外实习基地”在上海电建公司菲律宾GNPD项目工地上正式挂牌,开启了联盟的首次跨国合作项目,上海电力大学首批海外实习生和菲律宾八打雁大学实习生在菲律宾的第一个超临界电站项目中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实习。本文对大学生海外实习背景下人才培养工作进行探索与实践,旨在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大学生海外实习;人才培养工作;教育质量
与一般的海外实习不同,上海电力大学赴菲律宾的实习生主要在专业技能、企业实训和思想政治三方面接受了全方位教育。实习生团队由学校的专业导师和思政导师带队,他们除自身挂职外,还全程负责学生的专业指导和日常管理工作,联盟的合作方上海电建公司则为每位实习生配备了企业导师,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给予不同的实践指导。本文通过上海电力大学学生赴菲律宾实习的案例,探索在“一带一路”跨国工程项目上[1],以“三全育人”的理念完善并创新人才培养环节,促使学生在实践、互动和反思中内化思想道德修养、工程实践素养、科技创新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进而培养出复合型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
一、人才培养实践
在校内招募完实习生以后,学校需针对实习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个体化指导预案。针对不断发生变化的企业环境下,导师们不断调整个性化指导方案,引导实习生拓展自我,逐步养成国际工程项目所需的各项能力素质。就校企双方派出的不同导师(以下简称“三类导师”)的分工而言,思政导师需对实习生的性格与能力进行全面了解,并在连续的实践中分析学生行为背后隐含的心理与思想嬗变状况,从而根据个体化差异适时帮助,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工作动力。专业导师根据其所学专业对岗位实习的重点提供优化建议,在此基础上结合项目中最鲜活的工程实例,给予产学高度融合的理论指导。企业导师与实习生在同一部门,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开展各项实务工作和学习工作。同时,三类导师职能的互相渗透、相互融合,继而在多维度的思政教育内容、多阶段的思政教育过程和多形式的思政教育载体中互动协同发挥育人合力,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一)多维度的思政教育内容。三类导师虽有具体的分工,但他们在开展教育指导时难免会涉及多维度的思政教育内容,而不同维度的教育内容可能需要两类以上的导师共同发挥作用。本文主要将思政教育内容分为自我价值维度、职业素养维度和社会认知维度。自我价值维度主要包含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等方面内容。上海电力大学赴菲律宾的实习生身处“一带一路”建设现场时,他们和思政导师、专业导师一起认真学习了在庆祝一百周年上的实况讲话和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的演讲,并开展相关主题活动,让实习生进一步理清了自己的职业理想和祖国发展的内在联系,更加坚定了维护国格的信念。职业素养维度分为硬素质和软素质两方面,硬素质包括了科技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素养,科技创新意识的培育得益于三类导师的共同协力,而工程实践素养涵盖了设备识别、工程制图、土木测量、工程造价、商务谈判、软件使用等一系列能力,实习生按所学专业和企业导师的指导进行知识学习和实务操练,专业导师在晨会当面点评和在周报告中用评语提点实习生的不足。软素质分为纪律规则意识、项目团队合作意识、岗位责任感、抗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实习生在三类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岗位实践、专题课堂、素质拓展、文化活动等途径强化软素质。社会认知维度分为生涯规划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实习生通过该项目能够进一步认清企业的用人需求,部分学生会根据此迅速调整自我定位,从而更好地在企业实训中进行自我教育。社会适应能力因项目的特殊性分为在新环境中的快速适应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实习生不仅在部门与中国同事打成一片,还通过和菲籍员工交流合作,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的同时能够对于不同文化间的思维差异有更为深入的认识。(二)多阶段的思政教育过程。三类导师协同育人的思政教育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实习准备阶段、安全培训阶段、部门实习阶段、实结阶段。实习准备阶段,上海电力大学召开了行前教育,对实习生在思想上充分动员并进行了外事纪律培训,实习生提前了解了上海电建公司GNPD项目部制定的带教实习计划。带教实习分为综合知识学习和专业知识实习,先集中学习安全知识、火电机组基础知识和工地现场布局,再跟随企业导师实习。安全培训阶段,带队老师和实习生在4天内接受了系统的安全培训,包括高空作业理论学习与实操、电气安全培训、废弃物管理、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等9个专题培训。授课教师是工程师或技术员,介绍了大量现场经验和国际工程的最新案例,他们的语言平实,不乏国际化视野。形象的视频动画使得事故现场呈现在人眼前时不那么血腥,更揭示了敬畏生命的道理。部门实习阶段,13名实习生被分入了8个部门,实习生由部门确定不同的工作重点,有的实习生侧重于去现场勘察,有的实习生更多地计算最优工程量,有的利用运行软件推演工程进度,有的编制商务合同和参与商务谈判等。学生在实习中,能够充分实现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岗位锻炼的有机融合,不断强化了综合技能的培养。实结阶段,实习生做好书面总结并在最后一次晨会上分享实习感受,带队老师代表实习团队向学校反馈情况以及分享交流经验。(三)多形式的思政教育载体。三类导师协同育人的思政教育载体主要有三种形式,分别为“聚焦式”专题讲堂、“滴灌式”企业课堂和“覆盖式”生活学堂。导师们从每一个细节出发对实习生进行引导,起到润物无声的育人作用。一是“聚焦式”专题讲堂。专业导师把课堂搬到了国际工程项目上,围绕在建电厂的相关知识搭建网络课堂,开辟了课堂教学的新天地。思政导师带领学生围绕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探究,如组织学生对于中外工程技术标准和中外商务合同标准体系间的差异性进行头脑风暴,引发他们思考,不仅激发了学生内在的爱国主义情怀,也对接了具有国际标准内涵的专业教育。企业导师带着实习生爬上200多米的烟囱,钻进刚刚封顶的厂房,调试设备、对标图纸、计算数据,一对对师徒始终聚焦工程实践问题,他们的实训不再是仿真模拟而是真景呈现,他们的知识库不仅是资料库也是经验集。二是“滴灌式”企业课堂。“滴灌式”思政教育强调循序渐进、持续滋润[2],将教育方案通过互动式过程潜移默化地作用于教育对象。“滴灌式”第二课堂具有选择个性化、活动任务化、人员国际化、场景弹性化四个特征。三位学生自主参加了土建部门举办的青年方案联合交底竞赛活动。由于专职翻译人手紧张,有1名实习生在菲籍实习生的引荐下承担了一些重要谈判会议的翻译工作。实习生团队配合项目部的党群组织,筹划承办了“上海电建GNPD项目庆祝一百周年”主题团日活动、上海电建公司GNPD项目欢迎晚会,并以该项目中国员工的工作生活为背景制作了一段MV并获奖。实习生在项目实践上,以菲律宾大学生为伴,一同在办公室的还有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同事,业主方则是南美裔的西方人士,实习生通过文本、会议、谈判等各种渠道感受到了中外企业及人员在管理理念及方式上的差异,在实习过程中不断反思和讨论。实习生的日计划和周计划也并非一成不变,下现场的实习生可能一周内去的厂房和工地具有差异性,大多数承担翻译任务的实习生会在医务室进行体检、吸毒检查、HSE安全培训会等不同场景中工作。三是“覆盖式”生活学堂。鉴于该项目对全体工作人员实行封闭式管理,实习生与导师的寝室相距30米以内,由此,“覆盖式”生活学堂得以成立。“覆盖式”生活学堂分为生活“微窗口”和交流“微平台”。生活“微窗口”主要包含以球会友、以歌传情、今夜狼人杀等板块,尽可能拓展了独具创意的文体娱乐活动,中菲学生和其他员工在篮球场和绿茵场上切磋球技;利用卡拉OK室完成了庆“五一”歌唱比赛和欢迎晚会等等;这些活动带给他们欢乐的同时,更启迪实习生思考如何去改变固有思维,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学习效率。交流“微平台”涵盖了寝室会谈、散步漫谈、网络树洞等板块,其重要职能是三类导师与实习生的信息交互平台,各导师见证了实习生历经“新奇——沉闷——压力——释放——荣归”的心路历程,他们通过线上线下交流,在寝室畅谈人生、在户外散步时话家常,多对师生因脾气相投、兴趣相符等原因成为好友。
二、人才培养环境
电气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的关键之一
许多教师是直接从学生角色转换为教师角色,由于缺乏工程背景,教师普遍存在工程实践能力不足、创新意识与能力较低的情况。同时高校存在着重视理论科研、轻视实践教学的问题。实践教学常常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环节,使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和工资待遇方面受到很大的影响,工作热情不高。许多青年教师更加注重学历的提高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提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重视实践教学。学校及学院要制订各项激励政策,充分激发教师从事工程实践教学的热情,加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青年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力军,学院要有计划地选送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岗位进行实践工作和学习,积累工程实践经验。积极鼓励教师从事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活动,使指导教师和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共同提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具有工程实践经验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以学院的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为平台,为教师提供从事工程能力训练与创新能力提高的实践平台。从企业、科研院所聘请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辅导员,承担一些专业课程教学和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或担任本科生、研究生的联合导师,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电气信息类专业实践性强,建设一支教学与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保证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的关键之一。
二、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本科许多教学环节组成的一个重要环节链,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平台之一,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与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学院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形式,构建由基础层、专业层与综合、创新层和工程实训层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1.基础层基础层是针对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采取统一管理、细致式的教学方式,以物理实验、电路实验、电子技术实验和电子实习为主的实验教学。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学习了专业基础课程之后,通过实验加深对所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科学的实验方法,养成良好的科研作风。基础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2.专业与综合层专业与综合层是针对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采取集中管理、引导教学方式,以开设的专业课程实验为主,如PLC实验、单片机实验、电力系统实验、过程控制实验、光纤通讯实验等等,是专业知识课程内容的应用与实践。专业与综合层实践教学利用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理解和专业实践技能。3.创新层创新层主要针对大三、大四的学生,采取开放式管理、启发式教学,以开放性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多功能、系统化实践教学为主,要求学生专业知识面宽,具有创新能力。通过创新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较系统地掌握选题、方案论证、电路设计、实现以及总结报告等各个环节,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参与实验室建设、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和学生课外科研立项、参与学科竞赛等,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4.工程实训层面工程实训是我院依据学校卓越计划培养方案,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特征,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主要以认识实习、生产实训和毕业实习为主。根据电气信息类的不同专业全面结合生产实际、紧密联系工程应用开设相关实习与实训,着力推动基于项目的学习和工程实际案例的学习等多实践性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训练,使学生接触到“真刀真枪”的实用项目。我院立足于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与“包钢集团公司”、“达拉特旗电厂”、“一机集团”等企业建立“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够尽早接触用人单位、掌握实际的工程项目、了解企业对专业技能的要求。工程实训环节对培养“上手快、留得住、干劲足”的电气信息类工程实施型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专业社团组织下进行的,具有组织性、专业性、自发性、开放性的特点。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可以把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具体工程项目、实践相结合,强化工科学生的工程意识,锻炼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加深专业知识理解、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增强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并结合社会需求,在创新与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就业、创业的经验。同时在实践中能促进不同专业学生的交流,开阔知识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拓宽专业口径、提升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从2006年以来,我院建立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构建课堂教学与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培养体系,在专业教师指导下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主要围绕全国大学生创新类科技竞赛开展且成效显著。近年来,多次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大赛、“飞思卡尔”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国家及地方的重要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在校期间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