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实践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5 19:29:2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德育实践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德育实践教育

高职德育教育实践研究

摘要:伴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持续、高速推进,各个领域对专业化、高素质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专业育人价值日益凸显出来,愈来愈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人才输出渠道。而能否在新时期全面、有效开展德育教育,则是高职院校专业育人价值实现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此,本文以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为例,立足于其现阶段德育工作开展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探讨了提升德育教育有效性的具体策略,希望可以有助于我国人才培养工作的长效推进。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学生管理

现阶段,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以及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对于专业化人才也有了更大的需求。高职院校必须牢牢把握德育这一工具,重视对广大学生的德育工作,使其可以树立远大的理想,具备崇高的信念,成为中华优秀文化以及精神的继承者、弘扬者,更好地投身于竞争激烈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之中。所以,探究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的现存问题以及改善策略,对于专业化、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的推进来说,有着较高的现实价值与实践意义。

1德育工作现存问题探析

1.1缺乏必要的重视。现阶段,我国各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所以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也获得了显著的提升。在这一背景之下,企业对人才的选拔与聘用,往往侧重于考查其专业技能水平以及业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道德素养的考查。如此一来,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提升本校的就业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以及具体方案制定,就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具体来说,许多高职院校忽视了德育教育之于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在评判学生学习状况、教师教学状况以及相关主体管理水平的过程中,都将专业技能作为评判的唯一指标。[1]在这种环境下,德育工作往往流于形式,未能发挥其原有的作用与价值。1.2管理方式单调落后。需要注意的是,德育工作的开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相反,它是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的引导与指引。这就意味着德育工作的开展,必须获得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政策支持以及资金投入,否则就很难全面凸显出其原有的育人价值。但现实情况在于,许多高职院校现阶段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招生形势,所以往往将目光聚集在考试招生、技能培育以及就业安置等层面,因而忽视了德育工作的开展。如此一来,德育工作普遍缺乏科学的开展目标、完善的开展体系以及强有力的制度保障。[2]许多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只能借助于简单、枯燥、单向的理论说教,不仅很难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久而久之,还会让学生产生倦怠甚至于厌烦心理,很难同学生的多样化、层次化发展需求相契合。1.3专业教育人才匮乏。任何一项工作的持续、高速推进,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也不例外。所以,要想切实提升其德育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首先必须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德育管理队伍。要想更好地服务于德育工作的开展,思政教育需要相关人员不仅要具备完善的理论积淀与较高的专业素养,同时也不能忽视自身道德水平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为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其沿着正确的轨道不断前行。以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为例,现阶段德育人才队伍主要存在以下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教师年龄失衡,新老配备十分不均衡,所以在德育队伍中普遍存在着思想观念老旧、管理方案落后等问题。另一方面,大多数德育工作人员由其他专业的教师担任,具有专业德育背景的老师少之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管理工作专业性、科学性的提升,也是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建设的要点所在。

2德育工作创新策略探究

查看全文

幼儿园德育教育实践探讨

摘要:要想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与习惯,那么就要从幼儿幼儿园时期抓起,并在幼儿园开展相关学习活动期间,要不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并让幼儿在幼儿园期间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与品德,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未来发展,为幼儿未来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就对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活动进行有效分析,并根据德育教育内容制定有效的实施策略,发挥德育教育的同时,更好的推动幼儿未来良好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德育教育;实践策略

幼儿园时期是幼儿未来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幼儿良好品质的重要阶段,并且对于幼儿园教育来说,是为幼儿后期进入小学校园学习知识奠定的教育基础。在幼儿园教育中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和语言活动能力,也要培养幼儿德育修养和良好品格等,进而更好的促进幼儿未来成长与发展。

1在幼儿日常生活当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

在幼儿园德育教育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将其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活动当中,并且也要对幼儿生活当中的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确定好相关的文明行为以及良好的习惯标准等,比如,让幼儿保持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并在饭后学会收拾餐具,游戏活动结束后学会整理好用品等内容。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常规教育着手,将道德教育活动与幼儿生活实践内容紧密相连,进而让幼儿随时随地都能学习到德育知识。例如,周一时,园内固定举办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同参加到其中,在升旗时,幼儿们要面向国旗方向,并行注目礼,一同来唱国歌,之后再由老师在国旗下进行讲话,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向幼儿开展爱国教育,并培养幼儿的爱国精神。并在活动结束后要教育幼儿见到老师与同伴时要问好,放学时要与教师和同伴说再见,他人给物品时要养成说谢谢的习惯,并且幼儿也要学会用“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进而让幼儿在生活当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幼儿优秀品德,促进幼儿良好成长。并且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中,必须要考虑知识、智能和品德三方面,并且要充分研究每一领域的特点,也要深度挖掘不同领域当中的德育因素与知识,在通过有效的策略将德育内容有效渗透到其中,进而培育幼儿良好习惯,推动幼儿健康发展。

2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不同的领域教学当中

查看全文

初中语文德育教育实践

一、抓住课堂,全面渗透德育教育

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是同行的,若脱离德育教育而单一的传授知识,是无法达成教书育人的目标的。而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落实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正如巴特所说的:“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教育,就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课堂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抓住课堂“主渠道”,结合日常教学,多手段、多方式渗透德育教育,发挥出语文的德育功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思想素质的全面提升。如教学第二单元“爱国情怀”时,单元中的文章人物,既有能说会道的古人,也有幼稚贪玩的孩子,还有风烛残年的老人,但同学们对其不是很熟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巧设情境,引导同学们通过阅读、讨论等活动,了解、鉴赏、评价这些人物,感受他们身上的爱国情怀,引发爱国热情,促使学生的思想言行上升到新的高度与层面。再如教学《皇帝的新装》时,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真诚、说真话的良好品德,疏通文义后,提出思考问题:为什么两个骗子能成功行骗?是否可以想象两个骗子行骗前的策划活动,然后小组合作表演出来?通过这些问题,可以激活学生想象思维,活跃课堂氛围。同时,在交流讨论、情境体验中,同学们会自主探究出两个骗子成功行骗的原因:能够投其所好,并抓住了皇帝与大臣们的虚伪心理,明白百姓无知愚昧的特点。一言以蔽之,就是不敢说真话,不敢面对真实自我的最终结果。这样,通过有效提问,既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无形中渗透了德育教育,让学生形成真诚、诚实、勇敢的品质,让学生更健康、更愉快、勇敢的成长。

二、延伸课外,拓展德育教育空间

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爱国主义感情,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审美情趣,提升文化品位;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关心文化生活,汲取优秀文化营养。而若要有效实现上述德育目标,仅仅依靠语文教材以及有限的课堂教学空间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突破教材,延伸课外,探寻更广阔的育人天地。首先,注重课外阅读。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列宁也说过:“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要强化德育教育,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多多阅读,尤其阅读一些优秀文章,汲取精华,怡情养性,启迪智慧,学会明辨善恶是非、美丑真假,达到德育效果。如要求学生课后阅读教材中的名著推荐,比如《汤姆•索亚历险记》,欣赏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从中受到启发,学做一个勇敢而有正义感的人。或者阅读一些经典的唐诗宋词,优秀的现当代散文等,在书香中汲取知识,在书香中培养品质。或者读网络、信息之书,了解时事,整合信息。其次,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发挥育人功能。如开设午间诵读活动,粘贴有关标语、有关文化板报等,让同学们随时浸润于思想文化教育环境中,获得心灵滋养。另外,还可以引导同学们收看“今日法治”、“焦点访谈”等节目,让同学们形成睿智、宽容、博厚、富有爱心的良好品质。此外,还可以根据有关节日等,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渗透德育教育。比如国庆节到来之际,在班级举行以“爱国、爱校、爱家”为主题的写作比赛或诗歌朗诵比赛,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本文来自于《新课程导学》杂志。《新课程导学》杂志简介详见.)

三、借助社会实践,内化德育教育

从《语文课程标准》看,语文课程需要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同时,教师需要拓宽语文运用领域,充分开发和利用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给同学们创设更广阔的实践环境,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入社会、社区、家庭,拓宽视野,汲取营养,丰富经验,增长才干,更在社会实践中感悟生活,领悟人生,做到知行合一。如组织调查研究、参观访问等社会实践活动或者综合性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大课堂中学会活用语文,适应环境,学会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家乡。比如寻访红色足迹,锤炼坚定信念。教师可利用假期或者班级活动,带领学生参观革命先辈的故居,回顾他们的革命路程,感受他们的英雄主义气概,让学生在“红色革命”教育的洗礼中深受启迪,深知如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锤炼坚定信念。如组织“爱我家乡”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观察并描绘家乡景物,写写有关习作,抒发自己的感想。或者引导学生结合当地的旅游资源,设计旅游路线,当当小导游,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再如为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问卷调查、采访等方式展开家庭或饭馆食用野生动物情况调查等,利用调查报告、演示文稿等形式展示本组成果,分享交流,提出野生动物的保护建议,加强环保意识。

查看全文

德育教育实效性实践研究

1谱一首孩子爱唱的歌

接受美学认为,“只要作品不被行动主体接受、获取,它始终只能是未完成的可能的存在。所以接受是最本质的”。这也就是说哪怕德育内容再高尚、完美、新颖只要学生不认同那教育就是徒劳的。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对教育接受效果。在上“诚信”一课时,原先准备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你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你必须放弃金钱、美貌、信用三者中的两样,才能保全生命,请问你选择保留哪一样?你的理由是什么?”答案出人意料,选金钱、美貌非常多。有学生认为保全性命重要因此金钱很重要,有时美貌也需要。现在读书不也为了将来有个好职业吗?因此产生了争论。在课后反思中,我发现自己在教学材料和情境设计中存在欠缺,过于虚拟的材料并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判断,所以选材需要真实、合理、典型。一学期后再将内容重讲时,选取抗震救灾的例子,一个志愿者背着食物去灾区,此时他家里也缺水少粮,只要他改变方向家人就可平安。这时是你的话该如何选择?孩子们沉默了,课件上灾区的图片唤起了他们的思考。随后学生们陷入了激烈的讨论。接着无数只手举起来。老师,我选择继续自己的使命。一个学生回答。在这个时候不能分你我了,新闻上说好多去救援的人,都顾不上自己的家里人了。如果我不送去,就会有很多灾民陷入绝境。那你的家人怎么办呢?我相信肯定会有同样的志愿者救他们的。学生眼中闪烁的光让我心里一阵感动。还有的学生说,“如果这个时候还想着自己的利益,牺牲别人的利益,真是太可悲了。”“这不仅是诚信,也是责任。”……也有一些学生提出,老师,如果路比较近,给自己家人留一点,我想是情有可原的,这也是爱自己家人的表现。看着自己家人去死,心里太痛苦了。这些学生表现出了对诚信的认知及在情感上的矛盾。不同观点的交锋,体现了学生真实的思想感情,这种发自内心的认识比老师的分析、判断、说教更有感染力,说服力。美是生命的内在需要。当德育变成一首美的歌,才会有更多的孩子去接受它,追随它,变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2写一首孩子自己的歌

接受美学认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它的意思是:“未经过读者阅读的作品是第一文本;经过读者阅读后主观的润色、加工与改造,渗透着读者的思想感情的作品是第二文本。”而第二文本,会因人而异。但这种差异非常可贵,是一座有待挖掘且掘之不尽的生活宝藏。在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以实际生活为核心的人力资源是宝贵的课程资源。首先,要了解学生自身的“审美经验”,即学生在长期生活、学习与人际交往中,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而形成的生活经验。它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但它对将要受到的教育起着评价和选择的作用。比如讲到助人为乐,有的学生热血沸腾,有的学生不以为然,甚至发出感慨:老师,好人不好当呀。如果老师千篇一律地灌输正面思想,无视学生的原有认知,远离生活,学生就会漠然,不“入境”,不动情。因此老师要了解和尊重学生“审美经验”,充分发挥“审美经验”中积极成分的作用。不妨听一听学生对于“好人不好当”的认知原因,或结合南京彭宇因搀扶摔倒的老太太,反被告上法庭的实际例子来探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向学生展现各地网友对彭宇案的评价,感受正义的力量和匡扶正义的感召力,让学生更理智地认识传统美德传承的必要。所以德育教育应基于社会现实,使学生的思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审美经验”。其次,要探究学生学习的“期待视野”,即学生最渴望在德育中得到哪些新的有益启示和认识,这是对学校教育的心理“期待”,也是接受美学中最重要的概念。只有当德育活动与学生的“期待”一致时,才会产生兴趣;只有当学生认为“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水平,丰富了个人的审美经验,拓展了审美视野,也建立了新的审美标准”时,才会兴趣倍增。因此只有教育活动蕴涵着创造性、新颖性,才能“超出、校正”学生的“期待视野”,获得学生的欢迎。在学习“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时,我安排了几个单元的活动,有“真心话大冒险”,讲讲给老师的真心话;“小小记录员”,记下老师讲台下感人的细节;“大家来调查”,设计调查表,了解在老师、学生们对师生关系的看法。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兴趣盎然,也对师生关系有了生动的认识,更把老师看成了学校生活的好伙伴。虽然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师生间关系融洽了,预示着构建的开始。因此在进行教育之前,充分考虑学生的“期待视野”,力图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达到视野融合,而受教育者又能积极的、能动的、建设性的反作用,那教育一定会有成效。

3唱一首孩子百听不厌的歌

怎样的教育才能永葆生命力,备受学生欢迎?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如何让学生能满怀热情地参与到德育中来呢?接受美学认为,艺术作品应当“留白”,它给人们驰骋丰富的想象力提供了广阔无垠的天地。在提供足够的理解信息的前提下,一个作品包含的“意义空白”越多,接受者便越能参与到作品中来。在德育教育中也要为学生留下“想象、丰富和补充的余地”,学生才乐于去探究发掘。在《男生,女生》一课中,我安排了一个情景剧,“女生小丽接到同学小明一起出游邀请”,让学生来设计内容和结尾。剧情的“留白”给了学生极大的遐想空间,既充分展现他们对男女生关系的认知,也体现了他们想建立怎样的男女生关系的内心需求,更促进了他们的反思。除此,还有很多种“留白”等着师生共同创造,犹如“源头活水”汲于德育教育无穷的生命力。当德育的美如同一首耐人寻味的歌时,就会吸引学生追逐和热爱,那么我们的教育就能真正进入学生的内心。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为学生的道德建构创设良好环境和支撑的过程。这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更是一门需要不断雕琢的艺术。费尔巴哈说得好:“如果你对于音乐没有欣赏力,没有感情,那么你听到最美的音乐也只是像听到耳边吹过的风,或者脚下流去的水一样。”教师唯有关注学生自己的体验,尊重学生的生命活动,我们的德育教育才能成为学生心中一首动人心弦的歌!(本文来自于《科教文汇》杂志。《科教文汇》杂志简介详见.)

查看全文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

摘要:幼儿园的教育是在细节中进行的,对幼儿的教育是在每一个细小的活动中进行的。所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品格应该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接受的最为早期的系统教育,学前教育中除了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和语言活动能力,还有要培养幼儿的德育修养和良好品格。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现场,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第二现场。这两个生活的场所中的德育教育都是一样的重要。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德育教育;良好品质

幼儿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幼儿园良好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接受的最为早期的系统教育,学前教育中除了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和语言活动能力,还有要培养幼儿的德育修养和良好品格。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中,要把德育教育作为首要任务,使幼儿从小就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这是幼儿园教育的大事,也是我们要承担的重要使命。怎样实施幼儿园的德育教育,怎样培养幼儿使其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这是幼儿园教育的关键。

1利用一切日常活动的机会进行德育教育

幼儿园的教育是在细节中进行的,对幼儿的教育是在每一个细小的活动中进行的。所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品格应该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在纷繁琐碎的互动中,老师要抓住机会及时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将良好的品德教育及时种植在幼儿的心田中。比如站队,教师要和幼儿说清楚,这是遵守秩序的体现,也是一个人的修养的体现。坚持站队就是坚持秩序,就是为未来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做努力。在每一个细节中坚持德育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必须要遵守的关键。在午餐前,要让幼儿学会感恩,感谢农民的辛苦劳动,感谢食堂阿姨的辛苦劳动。体会到别人的劳动和付出是不容易的。学会感恩就是学会做人。我们针对孩子的品德教育,采取了一个最为便捷的方法,将幼儿带入到食堂进行参观,亲历午餐的形成过程,体会其中食堂工作人员的劳动和辛苦。孩子们在参观后,理解了食堂工作人员的劳动的辛苦,再吃饭的时候,他们不挑食,不随便丢饭粒。这样在细小的环节中,就培养了孩子的感恩的心。还比如教育幼儿保持室内卫生,这是一个人的修养的表现。让幼儿观察保育员老师拖地的辛苦,一遍又一遍地拖地,幼儿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之后就再也没有随意丢垃圾的现象发生了。孩子们内心的爱自然就形成了。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查看全文

教育激励在中职学校德育的实践

一直以来,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深受教育行业的推崇。而随着职业教育的全面推开,中职学校德育事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了新的表现形式。它逐渐脱离了“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模式,开始探索积极向上、科学高效的教育发展模式。从教育激励的功效上讲,在中职教育中推进激励措施融入激励思想能够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职业教育的社会认知,进一步提高德育教育的教学成果。同时,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门在提高学生科学文化水平以及提升中职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上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中职德育教育的发展现状

随着职业教育水平的提高,中职教育在就业率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据统计,近五年来,全日制院校本科生的就业率在75%左右,而中职院校(包含职高、中专、技校)的毕业学生一次性的就业率已经突破了90%。从这组数据中不难看出,中职学校针对企业人才需求培养出的“职业人才”受到了人们的认可。在教育部公布的2015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中显示,全国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人数可以达到453.3万人,一次性就业人数达到了439.8万人,呈现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

2教育激励在德育中的作用

顾名思义,教育激励指的是教师运用积极、正面的教学手法,强调对学生推行“以人为本”的教育制度。从学校的教学特点上看,教育激励和激励教育一脉相承,是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基础上的教育开拓,在德育教育中呈现如下作用。

2.1思想性

查看全文

艺术实践德育教育论文

一、艺术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一)艺术类专业的内在要求。艺术类的专业,如美术、表演、音乐等,不同于一般的专业,其专业学习有较强的操作性。其专业特点要求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知识、牢固掌握专业技能,所以,艺术实践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艺术专业所具有的特色与人才培养的要求出发,教育部门对艺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要求其课时设计中必须包含一定比例实践课程。所以,艺术类的院校在课堂教学之外,还要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将教育的范围扩大到艺术实践当中。(二)传统德育效率低的外在影响。传统德育主要是理论的灌输,说教意味较重,教学形式较为单一。而艺术上的思维比较活跃,比较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呆板教条的德育方式难以真正起到德育的效果,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对德育教育产生反感的情绪。相对普通专业的学生而言,艺术生的文化课比较薄弱,自我管理的能力大多不及普通文化课专业的学生,因而通过传统德育方式对艺术生进行德育的效率不甚理想。对艺术生的德育教育要转变方式和思路,艺术实践活动的德育教育比传统的德育方式更易被艺术专业的学生接受,能够取得显著的德育成效。(三)教育政策的要求。近几年,教育部门通过政策引导,对高校通过实践和活动实施德育教育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出了要求,并对新教育形势下高校实践育人的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艺术类院校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必须深入领会教育政策的要求,全面开战艺术实践活动,将德育大众文艺教育贯穿于艺术实践的过程当中。

二、艺术实践的德育功能

艺术实践是进行艺术类专业学习的学生的必修课。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例如写生、采风、艺术展、舞蹈演出、戏剧表演等,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可以使学生亲近大自然,了解不同的风土人情和群众的文化需求。大学生动过艺术实践活动能够锻炼和巩固专业技能,艺术实践是促进大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和掌握过硬的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所以,艺术实践是融德育教育和实践性为一体的课程,是进行德育教育非常重要的新载体。(一)养成团队协作的精神,强化专业素养。当前的大学生主体是90后和00后,绝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基本在家庭当中备受宠爱,导致有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加上艺术专业的课程学习多为小班授课,缺少大集体的氛围,学生渐渐会我行我素,缺少集体精神和团队意识。艺术实践活动一般规模都比较大,需要几十人甚至上百人通力合作,大型实践活动常常会囊括多个专业,包括舞蹈、表演、音乐和美术等不同的专业,活动包括舞台设计、灯光、音响和摄像等众多环节。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一定要处理好集体与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其他的成员间的各种关系,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协调好各项工作,时刻提醒自己要有团队意识。此外,艺术实践活动由彩排到演出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有时为了完成短短几分钟的表演,需要进行长时间的锻炼和磨合,后场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实践环境一般相对简陋,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个人意志都会得到很好的锻炼。(二)培养大学生的职责意识,为步入社会打基础。大学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通过艺术实践家活动能够让大学生接受精神的洗礼,培养风险精神和责任意识,从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艺术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的,涉及不同的社会群体和组织,包括社会福利机构、企业、艺术团体、工厂、民间组织等等,学生与不同行业的进行接触,对他们的工作以及生活状态进行一定的了解,可以让学生对民风和民情有一定的理解。社会实践能够为学生的艺术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通过对不同群体和组织的了解,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的国情和国策,进而得到启发和感染,带着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学习,立志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力量;通过参加节日庆典和英烈纪念活动,例如国庆节的文艺演出、歌颂长征精神的主题音乐会等,有助于学会对历史有正确的了解,利于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传承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参加音乐艺术家的演奏会、画家的画展,比如“贝多芬音乐会”、“梵高画展”,学习艺术家崇高的精神以及其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探索,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树立艺术标杆,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敬畏与热爱。(三)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升心理素质。学校通过艺术实践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那些综合能力不是特别出色或是有专业性特长的学而生可以通过艺术实践实现自我的价值,培养自信,在实践过程中进行自我展示,养成乐观积极的心态。艺术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更古专业技能、强化心理素质、培养自信心的过程。一些在表演时容易紧张、性格相对内向的学生,在经过多次的实践锻炼之后,能够慢慢克服紧张和羞涩,完成天性的解放,提升表演的能力。另外,艺术是啊金还可以拓展学生的交际圈,有助于学生养成开朗、乐观的心态,改进为人处世的态度。

三、加强艺术实践德育功能的措施

(一)更新教育理念。德育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德育工作不是靠教师的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这需要教师、学校行政处和后勤处通力协作,共同完成学生的德育教育。艺术类高校的德育工作并非思想的灌输,刻板教条的说教并不能起到良好的德育效果。德育工作者要有明确的意识和目的,在德育工作中要通学生经常进行交流与合作,通过分享的形式进行德育教育,用渊博的知识和人格的魅力去感染学生,通过实际的行动熏陶学生[3]。思想政治教师和辅导员应该及时转变和革新德育教育的理念,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将课堂授课与德育相结合,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要加强学生品德和思想方面的引导,促使学生成为道德高尚的人。(二)完善艺术实践的相关管理制度。完善的制度是保障德育工作顺利和有效进行的基础,当前,国内的艺术院校对实践课程的课时、目标和学分要求都有具体的规定,通过量化管理来保证实践课程的教学成效。第一,要完善管理系统。校级领导要分块负责实践的管理,二级学院的院长对学院的艺术实践负具体的责任;第二,新学期开始,进行工作规划时要将实践活动和实践课程作出具体的计划,德育的成绩和理论知识成绩都要录入学生的期末成绩当中,学生的德育评分要有具体的规范,增强艺术实践的德育成效。最后,要明确实践当中进行管理的教师的职责。在一是时间的课程中,负责管理的教师除了要了解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外,还要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协调,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作为一个学校的灵魂,对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与艺术修养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浸染作用。艺术类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多举办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有规划的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进行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查看全文

三生教育的德育实践方法研究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德育十分重视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却往往忽视了学生对生命、生存和生活真正意义的理解,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实际上,随着世人对生命、生存和生活的关注,德育也必将回到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之中,以个体健康成长为目的。因此“,三生教育”的理念近年来也逐渐为人们所熟悉,基于“三生教育”的德育实践的基本理念亦来源于此。

一、德育中“三生教育”的价值凸显与缺失

(一)德育中“三生教育”的价值凸显

高校德育的目的是塑造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在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生命、生存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整体,高校德育源于大学生生命、生存和生活发展的需要,德育的基础根植于大学生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沃土,德育的知识靠大学生对生命、生存和生活的体验和认知来生成,因此,高校德育理应关怀大学生的生命,关注大学生的生存,关心大学生的生活。但现存很多高校的德育与大学生的生命、生存、生活相脱节,只侧重于培养有知识的大学生,以考试成绩作为学生评优衡量的主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一种知识德育、考试德育,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大学生一味地认真钻研书本知识,而忽视了生命体验、自由发展、生存技能等。

自2008年秋季学期起,云南省在全国率先在各类学校学生中试点实施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为核心的“三生教育”,它是以生命教育为核心、以生存教育为关键、以生活教育为目标的教育体系。人的一生就是生命、生存和生活过程的有机统一。高校“三生教育”让教育回归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也就是以学生的生命、生存和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要求教育过程与学生的成长过程结合,强调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符合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使教育在指导思想上实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显然,“三生教育”所蕴含的基本思想与实施德育所要实现的目标是一致的。作为关注大学生的生命、生存和生活整体发展的高校“三生教育”理应成为德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德育中“三生教育”的缺失

查看全文

乡村学校德育教育的实践

目前,一部分农村中学由于盲目追求升学率,偏重智育发展而轻视德育教育,由此而引发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和受不良社会风气的诱惑,常常使得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捉襟见肘,难以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所以,探索卓有成效的德育教育形式已成为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重视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德育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德育重在实效。在学校德育实践中要研究学生心理,创新德育工作理念,探讨德育工作方法,使德育工作既富有时代特色又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

1.要研究学生心理。

当代初中学生由于生活环境比较优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忧无虑。许多学生受家庭及社会生活中的消极因素影响,思想偏激,行为古怪,若不加以正确的诱导和教育,容易使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偏离正确的方向。所以,只有研究学生的心理,才能确保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2.要创新德育工作理念。

查看全文

“十有”院训德育教育实践探索

摘要:院训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灵魂,总是润物细无声般地影响着全体师生行为,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十有”院训的内涵和特点,结合院情,探讨了“十有”院训的德育功能,对以院训为载体开展德育教育进行了初步探索,仅供参考。

关键词:“十有”院训;德育教育;实践探索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自2014年创办的地方年轻职业院校,坐落于江西省吉安市。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隶属于二级学院,自2015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纵观今年招收学生情况,录取分数低,文化基础差,养成教育欠缺,自制力薄弱,学生整体素质偏低,如何开展德育教育是一个难题。特别是对于新建立学院,文化育人底蕴不深,如何让院训深入学生心中,引导学生理解院训、内化院训、践行院训,充分发挥院训德育的作用,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1“十有”院训的内涵和特点

1.1“十有”院训的内涵。学院自成立以来,结合所招生学生特点、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学院育人理念等,确立了建环学院“十有”院训,即“脸上有笑、目中有人、口中有德、肩上有责、胸中有志、腹中有墨、手上有艺、身上有劲、脚下有根、心中有爱”。1)脸上有笑。古人云:“相由心生”。脸上常有笑容,内心一片美好。在校学生大多为18~20岁左右的年轻人,脸上常有笑,遇事能笑对,是一种朝气青春乐观的象征。引导性塑造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青春形象。2目中有人。目中有人的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带着宽容理解,不刻薄他人,自己心里自然平和,这是一种做人最基本也是最难得的教养。目中有人即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在与人相处中能让人感觉舒服。3口中有德。“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话是一门艺术,语言是一把双刃剑,即引导学生说话要留有余地,不对他人施加“语言暴力”。4肩上有责。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的共同体,广大青年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要把个人前途和命运与国家前途和命运结合起来,要担负起建设国家的重要责任。5胸中有志。“有志者事竟成”,志向引领人生,勤奋成就梦想。即引导学生结合所学专业,树立个人志向,切实落实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中。6腹中有墨。“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学校坐落于吉安这片红色文化土地,坚持“山水校园、文化育人”,建环学院属于工科类专业,在倡导学生工匠精神的同时,注重通过阅读、文化涵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和高雅的气质。7手上有艺。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与其他类型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8身上有劲。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也强调要引导学生文明精神、野蛮体魄。即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强身健体锤炼意志,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9脚下有根。“根”,即信念。即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学生提高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10心中有爱。“心中有爱”为“十有”院训的核心,心中有爱,才会行中有善,表明了学院育人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心中有爱的人。这种爱包含对自己、对他人、对国家和对生活等的热爱,这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目标。1.2“十有”院训的特点。1简洁且易于记忆和传播。“十有”院训共十条,每条4字,简洁上口。且以人的身体部位为载体,从上(脸上至下(脚下,后回归至内心(心中有爱,便于理解记忆和传播。2内涵丰富,涵盖了“德”“学”“实”方面。“十有”院训中内容的“笑、德、人、责、志、墨、艺、劲、根、爱”等核心词汇,可以概括为“德”“学”“实”3个方面。德育为先,“德”为育人之本,是对“友爱、包容、诚信、教养、信念”的概括。“学”即彰显学校教育要以学为业,注重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能力的掌握。“实”即“务实、担当、责任”的注解,与德育工作中学生的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培养相一致。

2“十有”院训的德育功能分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