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学案例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0 06:29:2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德育教学案例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运用
1.德育课程教学案例设计
1.1德育课程教学案例的概念。所谓教学课程案例,其实是对于实际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情况进行预设,通过真实情境的展示来反映整个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课程教学案例设计是对于教学整体动态的把握,其中包含着可能产生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一些疑难情景进行真实独特的还原展示;此外,设计的德育课程教学案例一定要是真实、典型的案例,通过案例可以让学生产生许多感悟或者启示,在此要突出案例教学的真实性要求,德育课程教学案例设计展示的是一些真实发生的事件,还原疑难情景,创设真实发生的实践情况。[1]
1.2德育课程教学案例设计思路。在德育课程的教学案例设计中,设计者要通过对于教学案例标题、背景、问题、过程以及结果进行反复思考,最终设计出最佳的案例。
1.2.1教学案例标题、背景以及问题设计。教学案例的标题设计过程中,一般可以选取此案例中较为突出的事件来做代表,或者可以纵观整个事件,提炼出事件主题来拟题。在事件分析过程中,要首先向学生说明案例真实发生时的背景情况,包括当时的时间、人物、地点等,介绍事件的缘起,并大致分析案例中的事件、地点、人物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重点在于说明此案例发生是否与一些外在原因有关。在设计问题方面,案例应当具体鲜明的呈现出问题的缘起、问题具体是什么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等。案例中的问题应当阐明主题,并且要在德育课程教育中“以生为主”的生本教育方式,注重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并试着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分析问题来进一步明确课程案例教学的目的所在,全面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
1.2.2教学案例过程以结果分析。在课程设计中发现问题所在之后,如何合理有效的解决问题就是重中之重。在教学案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详细的向学生们介绍学习内容,突出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其中的一些疑难情景进行深度剖析,同时也要展现出德育措施具体的实施结果,根据教师与学生不同的体会与反应进一步总结分析。[2]切不可想当然的解决问题,德育课程除了课程教学,更重要的是对与学生心理认知程度、动脑思考程度的一个提升。德育课程教学工作者可以对学生以问卷的方式进行教学方式的反馈,从而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有没有彻底被解决;一些案例能不能真正的关注学生所需;学生是不是对于课程安排可以有效的消化吸收等。
2.技工学校德育课程学情分析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德育教育分析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注重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其中,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2014年教育部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也明确提出了:中职学校在加强学生技术教学的同时,还有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以便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在计算值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秉承“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理念,把“德育为先”的方针贯彻到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把德育教育真正的落实到位[1]。
1德育教育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必要性
计算机教学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长实施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水平都能得到提高。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教学方式和内容逐渐趋向多样化。很多学校也意识到网络信息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中职学生的价值观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对外界环境的识别能力差,不能准确的判断是非善恶,自身也没有形成坚定的价值观念。在计算机网络课堂上,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信息,很难辨别信息的真假,因此,导致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或者网络游戏,而无法自拔。我们不得不承认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教学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渗透其中,自身树立正确的计算机教学理念,利用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的有利局面,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并应用多媒体来提高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而计算机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德育教育也对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所以,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很有必要性[2]。
2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2.1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重视德育教育的渗透意识。作为一名中职计算机教师,自身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仔细研读新德育大纲、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还要全面了解国家颁布的相关互联网的法律、法规,不断的充实自己,并从生活中积累德育资料和素材,为做好德育教育奠定基础。教师要始终秉承“教书育人”的理念,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把德育本身的因素与计算机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德育内容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来提升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2.2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案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设计教学案例,以帮助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于中职计算机基础教材中所包含的德育因素并不明显,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生活中德育因素合理的应用到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策划,合理的设计教学案例,来提升学生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取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例如,在学习“Word文字处理软件时”,其中有项图文混排的功能,它可以将图形、图片、艺术字等对象插入到Word文本中,教师可以设计“国庆节”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搜索一些国庆节的图片和文字,进行排版,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操作,来提升自己的审美观,并且也能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也可以在端午节时,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自行设计以“端午节”为主题的贺卡。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即增强了计算机的运用水平,也了解了我国的传统节日和民族文化,真正体现出了德育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价值。2.3通过创新教学形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创新教学形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通过言传身教给学生树榜样。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多组织一些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加强职业实际需求与课堂教学的联系,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通过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自主探究性的学习,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巩固和掌握知识,这样即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也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例如,在每次上机前,教师指导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爱护机房的清洁;在传统节日期间,指导学生制作一些电子贺卡,来培养学生的亲情意识和节日情怀;另外,对于一些上机不认真,复制别人作业的同学,教师要适宜的进行诚信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2.4通过计算机网络授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对中职生进行德育教学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受网络时代的影响,导致有的中职生沉迷于网络而无法自拔,这就加大了中职生德育教育的难度。因此,作为一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充分利用网络上有效的信息来答疑解惑,增强自身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的网络信息。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授课的机会,向学生讲解一些网上诈骗、网络成瘾症的案例,使学生提高自身的警觉性。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学生使用计算机网络,让学生认识到网络对造福人类的重大意义。
3结语
高中政治教学中案例资源的多元化采集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现代高中生的学习特征,需要有兴趣点的激发,才能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就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引入的教学案例的收集问题进行探讨,从多个方面提出了现代政治案例收集的措施。
关键词:高中;政治;案例;多元化
1引言
素质教育在高中阶段进行推行十几年了,这种教学理念进入深入人心,不再单一地注重学生成绩的提升,将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学生全面素养的培养之上,教学更多需要贴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高中政治教学也是如此。这种教学理念的实现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的使用实现突破和创新,实现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不断提升。
2教学对象分析
首先,高中生思维发展还需要不断提升。高中阶段,学生的各种思维都处在发展阶段。对于具有抽象思维的一些科学知识点不能很好的理解。其次,学生存在一定的不自信。由于进入高中教学阶段之后,学生面对的知识难度不断增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有时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这样大大降低他们对于学习的自信心,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主动性逐渐降低,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处在被动的状态之中,学习效果不是很好。再次,高中生具有精力集中时间短的特征。根据一个权威调查数据显示,人的精神集中时间是有限的,一般成年人的精力集中时间只有45分钟,16到19岁的青少年精力集中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其平均时间还是不如成年人,但是国内一般的课堂时间都在40分钟左右,因此,如果不采用一定的教学干预,初中生很容易在后半节课出现走神,做小动作等精力不集中的表现。
暑假远期培训感言
观看了专家讲座的视频和一个个生动的教学实例,远程培训学习的日子里。专家们精辟独到分析使我知道了教学中该注意什么,哪些细节需要扬弃,使我对当前的数学教学从理论和实践上的认识上一个新的高度。
在课后研修的时间,我根据专家的引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并认真做了笔记。
培训中,让我领略了专家、各位老师授课、指导的风采,收获颇丰,受益不小。
一、通过培训,自己深深感受到作为教师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更重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要求更高了。开班式中,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所做的重要讲话、陈副部长所提出的培训要求、以及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副司长宋所介绍的培训内容,使自己充分明确了此次培训活动开展的重大意义。使自己认识到作为现代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要作终身学习型的教师。切实担负起时代所赋予教师的责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缩小与名师的差距,做新时期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教师
二、通过培训,对数学课堂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1、数学课堂是活动的课堂。2、数学课堂是讨论、合作、交流的课堂。3、数学课堂是承认差异的课堂。4、数学课堂也是德育教育的课堂。5、数学课堂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
三、通过培训,对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的编写方面的内容有了提高。
基于学科德育的小学数学研究
摘要:在新时代的课程改革中,国家要求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同时加强品德教育。纵观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的可塑性最强。在小学学科教学中,合理运用德育元素,能够兼顾提升小学生的品德素养与知识底蕴,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教学;案例赏析
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的主要学科之一,德育元素在数学教育中的渗透,会为学生带来明显的变化。要想加强德育在授课中对学生的教诲,数学教师要采用蕴含德育意义的趣味性教学,来引导小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针对小学生的德育塑造,严谨、独立、礼貌等都是需要对学生加以培养的良好美德。本文以这三项美德为例,用丰富的教学案例具体阐述如何在小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美德
(一)审题时不要粗心大意。小学生严谨的美德要从审题中做起,很多小学生做题时审题马虎,没有仔细看清题干,错误理解解题的思路,这就不利于小学生严谨美德的培养[1]。例如,某道填空题:一根4米长、横截面面积为5平方厘米的木棍,如果截成4段,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小学生如果审题马虎,一看到截成4段就想当然地认为这是除法运算,导致最后的答案与题干问题天差地别。要想培养小学生严谨的美德,首先要让学生养成细心的习惯。教师可从小学生的审题能力入手,改变小学生跳脱的答题弊病,在面对试题时,让小学生能够用沉稳的心态来处理。(二)养成验算的习惯。很多小学生答题错漏百出,这多由于他们没有养成验算的习惯。作业、考试对于小学生而言都是枯燥的任务,每当答完题后,小学生就相当于卸下了重担,自然不肯再继续验算检查来增加负担。教师对此要循循善诱,并纠正小学生错误的答题观念。小学生通过反思,理解了教师的苦心,就会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然后以谨慎、周全的态度对待习题,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严谨的美德。(三)厘清数学概念。数学概念的学习需要抱有十分严谨的态度,小学生很容易弄混许多概念问题,如基数与序数、整除与除尽、除与除以等。这些概念需要数学教师保持良好的耐心,不厌其烦地重复其中的不同之处,让小学生耳濡目染、牢记于心[2]。此外,数学教师应抱有严谨的态度,不要因某些口头禅而让小学生错误理解数学概念。譬如,有些教师常说加法、减法互为逆运算,其实并不严谨,因为减法的逆运算可以是加法,也可以是减法。教师要避免这些错误概念的讲解,以免影响小学生严谨美德的形成。(四)教学案例赏析。主题:探讨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道具:长方体教学用具、正方体教学用具。问题: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分别有什么特点?与正方体之间有什么区别?探究过程:小学生进行分组,共同合作,分别观察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查清面、棱、顶点的数目,在小组内确认无误后,向教师汇报;对比长方体上下、前后、左右各面及各棱的长度,从中寻找规律;以同样的方式观察正方体,寻找与长方体之间的联系;得出结论,总结学习经验。教学成果: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全面总结长方体的特征,细致地与正方体进行对比,完成严谨美德的渗透教育。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的美德
茶德思维在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中,自由和谐的人文社会是我国在现代化经济建设中,更为注重的发展方向。作为具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大国,我国对于德育的培养至关重要。各高校秉承党的指导思想,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教育和渗透。茶文化便是学生需要重点学习的传统文化之一。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人文社会下茶德思维在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人文社会;茶德;传统文化;教育
1茶文化人文社会
1.1茶道人本主义
茶道的人本主义是促进人文社会发展的潜在驱动力。在茶道“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下,无论是宏观下的社会和谐发展,还是微观角度的人际交往,人本主义都是促进整体社会运作的桥梁。在茶道人本主义下,我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不被经济和资本世界影响,坚持自身的人文主义社会理念和社会主义社会道路。在高校学生的教育中,也时刻以人(学生)为主,促进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一方面,高校注重教学设备、基础硬件等设施的普及,旨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高校在教师培养上也以师德为先,旨在培养关心学生全面发展的优秀教师,而非以成绩衡量学生的教师。在茶道人本主义的影响下,我国教育事业不断走向良性循环的道路,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后,也积极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促进了整体人文社会的发展。
1.2茶德仁爱理论
高中德育课案例教学法研究
一、案例教学的特点(优点及其局限性,而局限性正是我们需要研究探讨的地方)
案例教学具有科学性质和实用价值,可以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具有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及师生互动等功能或优点,受到很多专业教育者长期广泛的使用。在高中德育课使用案例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高中德育课的教学现状,改变德育课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德育课取得一定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随着案例教学不断的深入应用,发现案例教学也有其缺点或局限:应用案例教学过于耗费时间和精力、不利于中等以下程度或低年级的学习者等。本论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配套措施。希望有助于广大德育工作者提高对案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并有效地利用案例教学进行德育课教学,提供借鉴和启发意义。
二、高中德育课运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一)改革高中德育课传统教学模式的需要,提高德育课的实效性
高中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德育课的实践性和政治性很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正确的认识到这一点,并要认真的解决。然而,在传统的德育课教学中,教师讲授几乎成了唯一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津津有味地讲授理论知识,学生们在下面听的昏昏欲睡,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使得学习单调、枯燥,从而导致学生对德育课消极应付,不感兴趣,不愿听讲,考试前临阵磨枪,死记硬背,根本达不到学习德育课的目的。案例教学以案例为媒介,将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将现实生活中生动、逼真的事件引入课堂,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自觉地学习,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案例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的探索者,学生在德育课堂上主动讨论、主动发言、主动合作、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另外,案例学习过程是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在没有任何压力下大胆的发表观点,分析彼此的观点,做出选择。案例教学通过为学生提供各种道德情境,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的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得到增强,…他们的道德行为进一步得到改善,提高了德育课的实效性。(本文来自于《山西青年》杂志。《山西青年》杂志简介详见.)
(二)适应高中的生源特点(“一言堂”式的德育课导致优生差生都不感兴趣)
幼师专业学生德育管理研究
近年来,我国部分学校和教育管理机构重智育、轻德育,在这种教育观念影响下,会使教育教学出现问题。尤其是对于幼师而言,教师德育综合素质偏低,无法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就无法实现幼儿教学的重要目标。所以,改善幼师专业的现状是必然趋势。
一、渗透课程德育理念
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必须要实现与德育的融合,主要是因为德育与很多课程存在共性。教师应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增强德育意识,从而逐渐达到德育的重要目的,这也是实施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高师幼师专业学生管理过程中融入德育管理理念,必须先将德育管理方法与课程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开展高师幼儿专业教学管理,教师必须对学生德育形成足够的重视,通过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德育理念,不断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以高师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例,教师要发掘思想政治课本质特征,将其与德育本质联系起来,通过学生参与思想政治课学习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将“幼师虐童”事件作为教学案例导入,要求学生探讨教学案例,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再整理归纳学生的观点,弥补学生的知识漏洞。教师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德育培养方案,不断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例如,在“幼师虐童”这个事件中,大部分学生认为:该幼师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匮乏,为幼教事业抹黑。发人深思的事件让学生在探究中,潜移默化地对德育形成了更加深刻的印象。由此可见,高师德育教学管理中,教师可以课程教学作为切入点,将德育理念融入到课程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不断加深学生对德育的认识,就可以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德育水平的重要目的。
二、增强学生德育意识
纵观高师幼师专业学生德育整体情况,发现部分学生对德育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形成正确的德育意识。也有些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活动的时候,习惯将德育束之高阁,使得德育虽作为一种理念被学生熟知,但学生并不了解德育到底是什么,德育的内容是什么,德育的意义是什么。所以,在现阶段高师幼师专业学生德育工作中,教师必须将增强德育意识作为首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幼师虐童”事件作为教学案例纳入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探析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对德育形成足够的重视。某学生的观点如下:幼儿园暴力事件,不仅暴露出当前幼儿园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也反映出幼儿园管理的不完善。教师的“暴力”给幼儿带来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伤害,更不利于幼儿今后的成长。守护儿童成长,杜绝暴力事件,加强师德建设是基础。幼儿园要做好师德的教育培养工作,大力开展向道德模范教师学习的活动,坚决惩罚、开除暴力对待学生的教师,树立良好的师风、教风。教师也要提高自身道德素质,既要以高超的教学能力赢得学生的认可,又要以高尚品德获得学生的爱戴,做到自醒、自强、自重、自律等。该学生的观点涉及到教师“师德”“师风”“教风”“道德素质”等内容,从学生的答案可以看出,该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已经“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教师应重点剖析学生的观点,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问题本质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对德育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真正让学生了解到德育是什么和德育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观念,真正达到高师幼师专业德育教学管理的重要目标。除此之外,要增强高师幼师专业学生的德育认识,教师还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搜集、整理资料,自主展开课堂教学活动。由学生解析德育各部分内容,再由教师弥补学生的观点漏洞,就可以让学生真正理解德育,从而逐步付诸实践。由此可见,在高师幼师专业学生德育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增强学生德育认识,不断提高幼师专业德育素质和道德水平,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增强学生对德育的认识,让学生透彻理解德育的含义及其本质。
三、完善德育管理制度
幼托园业务副园长述职报告
20**年,幼托园实现再次跨跃。这一年中,幼托园硕果累累,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作为幼托园的业务治理者,在分享这份喜悦的同时,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总结与反思,现汇报如下:一、政治思想:
在政治思想上,能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领会党的十六大精神,并把它作为思想的纲领、行动的指南。利用电视、电脑、报纸、杂志等媒体关注国内国际形势,提高自身的政治判定力及政治免疫力。一年来,本人努力把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教育治理、教育服务、教育改革的新举措,做到团结协作、大胆创新、乐于奉献。20**年被评为区先进生产工作者、区十佳教师。
二、分管工作:
在分管工作上,做到目标明确、统筹兼顾、重点突出、抓手落实、成效显著:
1、教科研:
我园是省教育厅实施新《纲要》的实验园,因此我们的教科研必须时刻走在教改的最前沿,从而实现榜样作用、推广作用、辐射作用。在园长的引领下,我园的教科研工作实现了有效治理。围绕《纲要》实验园方案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幼儿园的实践》及《发挥正规性教育机构在早教中的作用》这两大课题的实施,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幼班组实施了“多元整合活动课程”,并以“四个一”载体活动为抓手,开展了一份弹性计划、一面主题软墙、一本成长档案、一类主体活动的研讨,托班组进行了“托幼一体化”的再一轮实践与论证,1构建了园本课程。同时,各园区还启动了“1X”园区特色课程式的研讨。这一年来,我园的教科研成果显著,教育改革取得了新的突破。共计有15篇次论文在各级评选中获奖。被评为“市第六届优秀教研组”、并推荐参加“杭州市20**年度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评选”(目前正在评选中),幼托园还多次代表市、区参加专题活动的交流与研讨,在杭州市活动区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信息化条件下中职德育教学变革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在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实实在在影响到了教育教学的变革。中职德育信息化教学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实施,并得到了师生的普遍欢迎,当然中职德育信息化教学也要避免纯业务化、纯技术化倾向等问题。
关键词:信息化;中职德育;教学变革
一、信息技术促进中职德育教学变革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一改变也必然反映到教育中来,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把信息技术整合进德育教学,符合科技发展的潮流,与社会生活特征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相吻合,是对传统教学革命性的改造。学习也是一种生活,现实生活的独立性、开放性、多样性、交互性等特征也必然反映到学习当中来,反映到学生身上来,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这一全新的认知工具,在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中,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变革,建立起师生多边互动,合作创生的新模式。信息技术为师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提供了较好的平台,从而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中职德育信息化教学
案例中职德育教学引入信息化因素,为中职德育教学带来了革新,虽然刚刚开始,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笔者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教材《哲学薛丹华与人生》中两课为例,抛砖引玉,引发大家对中职德育信息化教学的思考。教学案例一:《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授课对象:2014级航空服务(中专)学生。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了解联系的含义,了解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际关系复杂性和交互性。(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以积极态度正确看待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营造和谐人际关系。(3)运用目标:培养学生全面、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处理好自己与家长、老师、同学等的人际关系。教学重点:联系的含义,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学难点:物质世界的普遍性,人际关系具有复杂性和交互性。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观察体验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1)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贴近学生岗位,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2)按学生个性特征分组,登录教师网站下载预习任务,运用信息化手段查找资料、完成预习任务,规定时间上传至教师邮箱。教学过程:环节一:知识积累播放第一小组递交的预习成果:《航空安全知识视频》教师设疑:影响飞机飞行安全的因素有哪些?并展示大量图片。教师自制动画:和谐自然小动画——学生感受人类社会、自然界至物质世界的普遍性。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与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一切事物都处在与周围事物的相互联系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复杂的相互联系的整体。环节二:实际应用第二小组递交自行设计的PPT:《学生人际关系网络图》教师自制:《复杂人际关系交互网动画》、PPT《人际关系特征图》联系的复杂性与交互性:人的一生,要学会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共事共处。环节三:认识升华第三小组递交:自拍课堂情景剧小组讨论:乘务员为什么与顾客发生冲突?我们该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教师播放《校优秀毕业生在空乘服务》视频和《人际和谐》动画。学生总结: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真诚、宽容、平等等因素。环节四:指导人生播放第四小组递交的视频:《2008奥运会和文化》视频小组活动:寻找身边的和文化小游戏:打开千千结课堂小结:运用电子相册,回顾本堂课重点和难点,提升人生哲学并布置作业。课后拓展:登录教师网站,完成教学评价表,QQ、博客等交流答疑解惑。该案例通过网络、视频、动画、图文等信息技术手段,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单纯的说教生动化,突破了靠想象学哲学,真正贴近学生岗位和生活实际。教学案例二:《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人生发展》授课对象:2014级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中专)学生。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了解内外因的含义及辩证关系,理解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培养学生不怕挫折、积极向上的态度。(3)运用目标:培养学生用内外因的观点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处理自身努力和外部条件的关系的能力。教学重点: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人生发展。教学难点: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法、讲授法。课前准备:(1)QQ群:课前自习微课《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并完成相关作业。(2)搜索你关注的名人、热点人物、机电优秀毕业生典型案例,分析在其成长道路中的内外因等因素,给你的哲学和人生启示是什么?(上传老师QQ邮箱)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生回顾微课《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学生讨论预习作业,并交流学习成果。新授巩固:小组代表交流学习成果。问题1:鸡蛋变成小鸡,请思考:需要哪些条件呢?1.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1)内外因的含义。问题2:内因:事物的内部矛盾。问题3:外因:事物的外部矛盾。问题4:正常受精的鸡蛋经过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就顺利孵化成小鸡;正常受精的鸭蛋,经过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却孵化成小鸭;而石头呢,即使有适宜的温度,最终也还是一块石头,孵化不出小鸡、小鸭。说明了什么?2)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1)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和源泉,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问题5:用上述哲学道理分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问题6:“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请指出蒲松龄的这幅落第自勉联所蕴含的哲学道理。问题7:那么没有阳光、水分、肥料、温度等,可以收获瓜果和豆类吗?问题8:一只鸡蛋放在开水里煮,能煮出一只小鸡吗?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问题9:种瓜得瓜。但同一种瓜,种在不同的田里,结的果实有大有小,这是因为()案例: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哲学道理?(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对微课知识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答疑。2.正确处理自身努力和外部条件的关系案例分析1:机电专业优秀毕业生关鹤《梅花香自苦寒来》要求:确立观点并阐述理由,小组代表发言。案例分析2:马云的成长故事和给年轻人的励志视频(1)马云的哪句话或者哪个成长经历让你印象最深,给你的哲学与人生启示有哪些?(2)请结合你自己的内外因素,分析自己和环境,给自己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和措施。回顾课堂教学过程,总结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建立认知框架。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提升人生哲学并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