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期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2 20:11: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大学中期总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教育改革项目管理论文
一、教育改革项目管理的问题
在长期从事教育改革项目建设并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过程中,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在立项申报、年度检查、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多个方面对教育改革子项目进行了监督与管理,虽较好地把握了学院教育改革项目建设全局,在项目总体推进和重点项目成果的提升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立项盲目、过程轻视、验收潦草、成果荒废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重“新颖”轻“解题”。在立项过程中,部分申报教师高度重视项目提法新颖,“高洋上”的名字吸引审批者眼球,并过分注重以项目表现本身教学工作业绩及未来教学理念,却忽略教育改革项目的本质是要针对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教学方法、模式等的研究,攻克教学实践中的矛盾和不足,达到教育改革的目的。
2.重“管理”轻“指导”。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学院高度重视子项目的管理,通过多次评审和不断督促等多种方式严格监督项目建设进度,把控项目研究质量,对项目研究建设的顺利实施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院评审有余但指导不足,子项目各自为战但统筹不足,难以形成合力,难以在整体上取得重大突破。
3.重“获奖”轻“实效”。学院在教育改革项目总结验收的过程中,多数时候以、项目获奖作为成果考评的最主要手段,以获奖数量和大小作为衡量项目成果好坏的最主要标准,而忽略了教学改革项目的成效不仅在于通过项目研究和建设的推进以及研究方法的创新获得理论的提升,还应注重项目研究的实效。理论成果需要实践的检验,只有深入推荐项目研究,强化实践探索,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真正有助于提升教学方法且促进学生培养的教育改革项目才是真正的优秀项目。
4.重“结题”轻“推广”。教育改革项目以申报立项为开始,以结题验收为完结的管理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改革项目难以起到真正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目的。教育改革项目的管理必须顺利“申报立项—项目建设—结题验收”,只是教育改革项目的研究过程,“项目试点—问题反馈—推广实施”才是教育教育改革项目深化过程的意识,注重将这两个方面连贯实施的全过程管理才能真正发挥教育改革项目建设的作用。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研究
[摘要]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长期以来,大学教育比较习惯于传递现成的知识,采用传习性、因袭式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指导思想极大的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我国虽然已经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各高校专业培养中对实践课程建设的力度逐年有增无减。但是,与外国高水平大学相比,我国大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较大差距。
[关键词]职业能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可以把职业能力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一般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一般的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体知觉能力、颜色分辨能力、手的灵巧度、手眼协调能力等。此外,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遇到挫折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成为在职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力;专业能力主要是指是否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职业综合能力中所包含的跨职业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共同构成了所有职业能力中的关键能力,也将成为事业的核心竞争力。长期以来,大学教育比较习惯于传递现成的知识,采用传习性、因袭式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指导思想极大的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我国虽然已经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各高校专业培养中对实践课程建设的力度逐年有增无减。但是,与外国高水平大学相比,我国大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中创新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的实践课程改革研究已经有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各高校还没有重视起来,甚至很多高校的教育者将职业能力培养划分到职业院校的教学范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必须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研究,依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依托现有课内实验、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以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新实验区等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搭建高水平的职业实践教学平台,进行实践课程内容建设和实践平台建设,以及实践课程改革建设,以学生为实践主体,重点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
一、课内实践
课内实践,是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一些主干专业课程。如,电视摄像、电视画面编辑、新闻摄影、大众传播学、节目主持艺术、新闻采访与写作、节目主持艺术、电视节目制作等,根据课程性质,有课内实验指导教师设置了课内实践课题。其为两种实践形式:一种是在课堂理论教学中,留出一定时间,组织学生根据本次课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模拟职业环境进行实践。如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30分钟的模拟采访训练;《节目主持艺术》课程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进行课前10分钟即兴主持训练和各种类型节目主持训练,采取教师讲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实践成果进行效果分析与总结。另一种是阶段理论内容讲授完,利用一次或几次课时间进行课题型课内实践。由此课程主讲教师亲自到现场指导。如,《影视编导》非独立实验课教师将学生分组,并对每组学生按个人兴趣进行分工,拟定一个拍摄情景,一组的学生共同创作,最终拍摄并剪辑完成一个完整的影片场景。课内实践,由任课教师全程亲自指导,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切中问题,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针对性强。这种实践形式,密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联系,使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同步增长,从而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综合实训
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合理管理模式
现代教育越来越趋向于素质及能力教育,各高职院校除了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外,也越来越重视其实践经验的积累。“校企”共建,“产学研”结合已成为很多高职院校办学的一种理念,顶岗实习已成为高职院校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必备环节。当前绝大多数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模式都采用“2+1”方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理论知识,最后一年进入酒店实习。
但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经过多年的实践及对课程体系改革,结合学院的办学特色,完善了一整套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采用“2+1+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将饭店专业的学生顶岗实习分为中期顶岗实习、毕业实习两个阶段。中期实习(即大二第一学期加上寒暑假共计六个月时间),目的就是为了锻炼、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验工作流程、磨练意志、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因为学生通过大一两个学期的学习,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对于旅游饭店的基本服务程序和一般的服务技巧与常识从理论上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实习让学生能在实践中去应用理论知识,更在实践中去提升理论水平,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毕业实习(即大三第二学期),这一阶段的顶岗实习为职业能力实践。其目的是在前一阶段的实习基础上完善自我能力,提高酒店职业能力,见习岗位部门基层管理。
一、“2+1+2+1”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一)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大学生在中期顶岗实习期间,身兼两种社会角色,既是在校学生又是实习单位的员工。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在工作中实践理论,总结经验,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形成“学中做,做中学”的良性循环。首先,学生的沟通能力得到提升。酒店企业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各式各样的人、各种突发情况都可能碰到,学生通过沟通,不但可以发现自身能力的不足,同时又能学到许多的交往方法与技巧。其次,专业技能得到强化。学生在校虽然已经学习了相关的酒店服务技能,如服务礼仪、餐饮摆台、对客服务等,但那都是在课堂上的一种操练,并没有在现实生活中去具体实施,停留在理论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中期阶段的实习,学生在具体的对客服务中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全面掌握酒店对客服务的技巧,使自己能很好地胜任将来的工作,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再次,团队协作能力得以增强。由于酒店的工作整体性很强,环环相扣,很多工作都需要团队协作完成,这就需要平时在学校里都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必须调整自己的心态,主动地融人实习酒店的大环境里,协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如餐厅服务前台直接对客服务的员工与后台传菜员工的衔接就必须整体协调一致,如有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做好就必将引起客人的不满、投诉,继而影响酒店的声誉。因此,通过实习,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团队协助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铸造专业课程设计
1铸造工艺课程设计概述
铸造工艺课程设计是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根据铸造零件的结构特点、技术要求、生产批量和生产条件等,确定铸造方案和工艺参数,绘制铸造工艺图,编制工艺卡等技术文件的过程。通过铸造工艺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完成铸件工艺设计能力方面的基本训练。铸造工艺课程设计所涉及的课程知识包括铸造工艺、造型材料、铸造设备、工程制图、AutoCAD、三维绘图等知识,是一次综合性工程设计实践课。
2铸造工艺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铸造工艺课程设计目前在教学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学生学习兴趣较低。由于传统铸造工艺课程设计通常采用试错法进行确定,设计者要凭借经验及理论知识确定较合理的方案、选用铸造工艺参数,故往往需要反复选择方可获得满意的结果。且传统的设计模式不能直观地通过改变设计参数进行方案比较进行设计性训练,这造成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较低。
(2)铸造工艺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识图、绘图能力。但由于目前工程制图学时的缩减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致使学生在三周的课程设计时间里有一周的时间是用来识图的,这严重影响了课程设计的进度。
临床药学本科实习的创建与实践
[摘要]目的:针对医药改革和药师工作模式的不断变化,探索和创建临床药学本科实习新模式。方法:基于人才培养的需求及既往教改工作经验,创建“三阶段+两环节”的临床药学本科实习新模式,包括药学部各室轮转阶段、临床科室轮转阶段、科研实习阶段,穿插临床药学实习环节和社区药学服务实习环节,综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法规意识和沟通技能。结果:新实习模式受到实习生的欢迎,受到其母校的肯定和用人单位的好评。结论:“三阶段+两环节”临床药学本科实习新模式能很好地适应医药改革和药师工作模式的转变,值得推广。
[关键词]实习模式;临床药学;本科生;三阶段+两环节;教学改革
近年来,国内药师的工作模式发生了变化。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普遍重视与国际接轨,借鉴美国2年药学预科+2年临床医学+2年临床药学的6年制PharmaD,及在此基础上的6+2年专科临床药学的8年制PharmaD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和就业岗位需求,开设了5~7年制的临床药学本科专业。本科生前期学习药学、临床医学知识,最后利用1年时间到医院实习。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集医、教、研工作为一体,药学部每年承担繁重的医药学本科生教学任务,既有《医院药学》的理论教学,还有大量毕业实习带教任务。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育部对高等院校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1]。毕业实习阶段是贯通院校理论教学和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桥梁,是药学专业素养,特别是实践技能、法规意识、沟通技能培养的关键环节[2-4]。本院药学部对此高度重视,在实习带教模式方面不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取得了一些成果,在此基础上创建了“三阶段+两环节”的实习模式,反响较好,现介绍如下。
1基本情况
本院临床药学本科毕业实习生生源较广,有成建制地来自签订实习合同学校的实习生,如中国药科大学临床药学专业、徐州医科大学临床药学专业、大连医科大学临床药学专业等,同时也有因定向考研、家庭所在地等原因自行联系的实习生,每年的实习生人数在50~70名。本院药学部承担临床药学本科生的实习教学,结合实习生母校颁发的《本科生实习教学大纲》和本院多年承担的本科实习带教改革项目安排实习带教工作。在本院实习期间,需要经历药学部各室轮转、临床科室轮转、科研实习三个主要阶段和临床药学实习、社区药学服务实习两个主要环节,时间少则半年,多则一年。1.1药学部各室轮转阶段。即医院药学实习阶段。先后安排学生到门诊中药房、门诊西药房、急诊药房、住院药房和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习,各室实习时间2~3周不等,最后到药库、制剂室、分检室及科研教学部门分别见习1周。这一阶段实习采取教员带教,跟岗实习。首先让学生熟悉药房的工作环境,掌握基本设施与设备的日常管理要求,直接参与配方工作,零距离接触药品,要求掌握处方和医嘱的审核、调配、点评、管理,熟练背诵“四查十对”内容,了解药品调配差错的预防措施及调配差错的应对原则和报告制度;熟悉医院药学部门的组织管理制度,了解医院药学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见习药品采购供应、仓储管理、药品院内物流;见习制剂生产、药品质量控制环节;了解药事管理制度和具体执行情况,了解药品信息及经济管理。这一阶段,在学生学习药学服务技能、培养团队意识的同时,还要求带教教员讲解科室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各个岗位的标准操作规程,使学生明确知晓药师职责及日常工作程序和要求;让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专业法规,培养其法规意识;让学生掌握特殊药品的管理要求、调配程序,为以后的工作开展奠定基础。1.2临床科室轮转阶段。即临床医学实习阶段。在医院医教部教务科和临床科室教学助理的协助下,安排药学本科实习生到心内科、呼吸科(或消化科)、皮肤科、普外科、妇科、儿科轮转,各科实习时间1~3周不等,实习生完全跟随临床医师工作,了解临床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和日常工作程序,熟悉病房工作制度、医疗流程及护理常规,学习3种以上疾病的治疗原则及指南、治疗规范,在工作中逐步了解医护人员对药学知识的需求、临床用药特点,学习医护人员与患者或同行的沟通技巧,培养临床思维,为日后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积累临床知识,发现切入点。此外,多数内科科室都有临床药师,要求实习生在临床实习期间,主动与临床药师沟通,初步观摩其与医护人员的配合,了解医护人员对临床药师的需求。1.3科研实习阶段。即专题实习阶段。安排科研实习期为5个月,根据实习生母校对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课题的选题、设计、实施、论文撰写、论文答辩工作,重点锻炼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习科研方法,拓展科研思维,为以后在医院药学工作中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基础。1.4临床药学实习环节。临床科室轮转阶段结束后,实习生在临床药师带领下参加病例讨论、药学查房,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学习临床药学服务技能,熟悉临床药学工作内容及临床药师的角色。规定实习生在此阶段必须写出5次查房、3次病例讨论的汇报,由教学助理或临床药学部门负责人审核;在临床药师辅导下书写一份完整药历。通过带教,让实习生掌握药品不良反应(ADRs)的定义,了解《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管理办法》,熟悉ADRs报告的程序与要求。掌握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要求,熟悉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掌握常规监测药物的治疗窗范围及其中毒症状,熟悉治疗药物监测的常用方法,了解治疗药物监测的指征;掌握药物信息检索方法,熟悉常用的药物信息查询软件,了解药物信息资源,初步具备为医护人员提供合理用药知识的能力。实习生们在此阶段普遍能够建立药物治疗思维,具备与临床医师沟通的能力,认识到临床药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的医药保健知识面很广,能够认清本科期间学习的不足,从而主动去接受继续教育,不断提升自己的药学服务能力。1.5社区药学服务实习环节。该环节通常嵌套在科研实习阶段,结合3月5日学雷锋,7月1日纪念建党,10月1日国庆节期间社区的大型综合服务活动来开展。实习生在高年资药师带领下,须参加至少2次社区药学服务实习,主要开展用药咨询、合理用药知识讲座或清理家庭小药箱等服务,使之“知实际社情,练沟通能力,学服务技能,树服务理念”。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到医药保健知识科普教育对提高社区患者用药依从性、保障药物治疗效果、提升社区慢性病治疗的达标率和控制率的重要意义。部分感兴趣的实习生甚至可以直接参与社区药学科研课题,从而得到很大程度的锻炼。将各校实习生分散到每一阶段或环节,每组1~2人,平行进入不同科室,按计划进行轮换,确保所有实习生都有相同的岗位实习履历和实习质量。每一阶段的实习都要求实习生及时总结,相互探讨、交流,结束后撰写实习小结和感想,相关资料以电子版保存,便于总结和提高。
2质量控制及措施
动物卫生法学项目化教学与实践
摘要:《动物卫生法学》是一门兽医学与法学交叉性学科,涉及的知识点繁杂、模块化内容多、应用性强,为适应新时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应用能力的需要,本课程进行了SOAP学习模式下项目化教学的实践探索,以课程章节知识点为基础,学生以学习小组(3~5人/组)方式自选一个课程模块,去构建知识学习体系,包括寻找或制作图片、动画、视频、公开课等素材和资源,检索现实的动物卫生事件和问题,制作习题集等,采用了经典的“开题-中期-结题”模式进行汇报,构建的学习资源在超星学习通上呈现和共享。结果表明,本次教学改革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知识应用能力,教改班的期末成绩也显著地提高,尤其促进了班级后进学生成绩的提升,学生对该教学模式产生了高度的认可。同时对实践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进行了反思,为以后持续改进教学效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文项目化教学;动物卫生法学;SOAP学习模式;教学改革
近年来项目化教学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方式,其隶属于“行为导向”教学法,师生以任务为目标,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1]。项目化教学形式和内容丰富多样,可以是实验课、科研任务、实践调查课等,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可以体验完整的项目实施过程,获得全面、理性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助于知识体系的整合与内化,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技能。SOAP学习模式是在特定情景(Situation)下的学习过程,让学习者在不断遇到困难(Obstacle)并获得帮助(Aid)的过程中逐步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并取得学习成果(Production)[2]。SOAP学习模式下项目化教学的特色是让项目成为学习全过程的中轴线,学生唱主角,而教师主要起着指导、启发、答疑的作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开启了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3]。因此,项目化教学改革深受专业课和应用型课程的喜爱。《动物卫生法学》是研究动物卫生法律规范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法律学科,是高等院校兽医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主要讲授动物卫生法学基础理论、我国现行的主要动物卫生法律、世界动物卫生法规等内容[4]。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动物卫生法学知识的教育,使其了解与动物卫生有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自己在兽医工作中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对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合格的动物医学人才,增加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为更好地从事兽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本学科发展起步较晚,涉及的领域广,知识体系较为繁杂,描述性内容较多,实践性较强,而且行政法规经常出现变更,这些都为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挑战。同时,随着混合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问题导向式教学、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理念、教育方式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介入,很多教学工作者也在为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了各种探索和实践[5-8]。鉴于SOAP学习模式和项目化教学的优点,并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了SOAP学习模式下《动物卫生法学》的项目化教学实践,以期为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提供参考和借鉴。
1SOAP学习模式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设计
1.1项目化教学理念下课程模块的拆分
由于动物卫生法学属于交叉性和应用性课程,发展变化快,综合性和延展性强,为了避免单纯课堂讲授的弊端,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和扩展学生知识面,本次教学实践以课程章节为基础,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3~5人,每组自选一个模块,去构建知识学习体系,包括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或制作图片、动画、视频、公开课等素材和资源,检索现实生活中的动物卫生事件和问题,搜集习题制作习题集等,如表1所示。
新媒体在艺术设计教学的应用
摘要:美术学科分为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艺术设计是美术与科技、审美、造型、色彩、设计融汇的一门艺术。本文以新媒体技术结合动画创作课程为例进行诠释,新媒体+三维技术的引用使三维动画短片的创作成为了动画创作的主流。三维动画短片结合新媒体的交互性、传播性与内容丰富等特点为平台向观众展示动画形态,进行创作实践性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新媒体传播;三维动画短片;创作实践性;艺术设计
在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今天,数字媒体已进入大众的生活圈,新媒体技术繁衍出多种形态,其形式丰富多样且宣传容易、覆盖广泛、成本低、维护容易,将新媒体技术应用于美术学科中的艺术设计教学,使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与学生从新媒体教学中获得更多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对新媒体三维动画短片的推广平台起了推动的作用。本文将从艺术设计教师、动画实践者的思维角度出发,对三维动画短片创作课程在新媒体传播下的实践性创作与传播平台细节进行分析研究,三维动画的短片创作的思路、流程和技术分析,关键性问题与处理方法,都将结合新媒体传播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三维动画短片在新媒体传播条件下的艺术研究
(一)三维动画短片在新媒体传播条件下的发展现状。国内动画短片经历三个阶段,电影动画短片—电视动画短片—新媒体动画短片,新媒体网络动画短片在2006年优酷网开始后大量涌现,随着三维技术的发展,三维动画短片的技术可以把创作者的思想更形象地表现出来。通过想象与三维技术使角色产生生命力,让故事情节更加丰富。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符合当代年轻人的移动客户端与互联网的需求成为主流和趋势。三维动画短片与新媒体传播平台的融合并与市场相接轨,在市场上能产出相应的商业效应。(二)三维动画短片创作在新媒体传播条件的艺术特征。三维动画短片本身就是艺术与技术的产物,动画时间短同时具有自己的风格个性与特点,三维动画短片在新媒体的平台上绽放了非凡的艺术性与新的特征:①原创性:结合民族、方言或潮流需要进行创新。②多样性:是指动画内容题材、绘画手法及风格特征、形态变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③流行性:结合新媒体所需要的流行化、另类化、多样化、有趣化做出相应的改变。④交互性:是新媒体传播平台的一个重要特征,“弹幕”是创作者与观众的互动、沟通与交流的重要平台。
二、新媒体传播条件下三维动画短片的创作实践要点分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国际视野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国际视野教育越来越受高等教育的关注。纲要课的课程性质与教育目标决定其理应承担起培育大学生国际视野的责任,以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高校培养社会需要的国际化人才助力。通过对纲要课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具体的国际视野教育资源的梳理,探析了2018年版纲要课培育大学生国际视野的教学模式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国际视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的发展特别需要越来越多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是否具有国际视野对国家的发展尤为重要,也将决定中国未来在世界舞台上的表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2018年版纲要课教材注重国际视野、蕴含着大量可开发深耕的国际视野教育资源,应发挥好纲要课教育教学优势,融合国际视野教育的目标要求,帮助大学生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的时代新人。
一、纲要课教学目标与国际视野教育的契合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国际视野教育。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做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国际视野教育以拓宽大学生国际视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立足现实、胸怀世界的国际意识,能从世界的高度去了解世界历史和当今国际社会,评价本国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在国际交往中有恰当的行为与态度;其包括国际意识、国际知识和国际能力三个维度。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既为教育活动规定了方向也为评价学习活动提供了参考,具有规范、引领、指导的作用。纲要课国际视野教育目标的设置在着眼中国与世界的同时发挥课程优势,以教材中上编综述“1840年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中编综述“1919-1949年间中国所处时代和国际环境”、下编第十一章中的“21世纪以来百年未有之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等内容蕴含的国际视野资源为基础,明确纲要课国际视野教学目标。一是知识与能力目标。教学的首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贯穿纲要课国际视野教育前后的即是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不同时期的世界发展大势与特征和国际格局及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科技、外交等。在课程教学中,第一,深度认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英美法日等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其对外扩张以及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落后;第二,深刻认识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影响、苏俄社会主义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及当今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在教学中,将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同时代特征、世界大势和国际格局相结合,培养大学生以世界眼光观察中国近现代史,进而更好地以史为鉴,解读未来;理性认识国际环境对中国的影响及当今中国与世界之间的重要关系。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结合教师讲授的框架知识和教材内容及指定资料,自学、内化,分组讨论、交流,并在全班相互交流,以此为基础,一是培育学生的国际意识;二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国际知识,如深刻认识不同时期的中国和世界形势,了解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和科技等;三是提升学生的国际能力,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世界与中国。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价值目标是教育教学更深层次的追求,也是国际视野教育最重要的目标。通过认识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文化自信;通过世界范围的对比,使学生深刻体会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的曲折和艰辛,进一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了解科学技术革命对世界主要大国崛起的影响,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力。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以警惕和反对及从纵横向了解中国和世界以拓宽国际视野是纲要课教学目标之一,体现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不仅与国际视野教育相承接,而且将国际视野教育落实得更具体、更详细,为深度培养大学生国际视野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理清纲要课国际视野教育的内容
大学英语专业听力课堂教学探究
摘要:听力教学是大学本科英语专业教学的核心基础。在听力教学中,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在听力课堂中引入辩论式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视、听、说能力。通过分析目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实际开设的课程为例,该文探究辩论式教学在大学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其在听力教学中的优势。辩论式教学能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通过辩论前、中、后所需完成的任务,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英语听力教学;辩论式教学;英语视听说课程
“听、说、读、写、译”是外语人才应该具备的五大综合技能,其中的听力地位不容忽视。根据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英语视听说课程已被列为专业核心课程,其旨在培养学生理解英语音频、视频并就相关内容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1]。然而,目前的听力课程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难以激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难以提升学生的听力技能。辩论式教学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水平的同时,结合学生“说”的能力,辅以“视”的材料,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本文主要从辩论式教学的角度出发,探究辩论式教学在高年级英语专业听力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及优势。
1“高级英语视听说”课程介绍
“高级英语视听说”课程为笔者所在学校第六学期和第七学期所开设的课程。经过第一学期到第五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听力基础,因此“高级英语视听说”课程更注重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听”与“说”能力的综合运用。通过增加视听材料,该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理解力,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专业竞争力。该课程选用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由施心远主编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听力教程3》(第三版)。教材中的每一单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听力技能训练(TacticsforListening),听力理解能力训练(ListeningComprehension)及补充练习(Supplemen-taryExercises)。教材整体深入浅出,课堂教学重点主要放在听力技能训练与听力理解能力训练上,各部分训练目的性强,有利于学生听力能力的提高。
2大学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社会实践考核评价体系分析
摘要:基于增值理念的考核评价强调主体多元、内容全面、方式多样、时间连续,这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多方参与性、系统性、复杂性及长期性特征相适切。所以,高校可以基于增值理念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考核评价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考核评价体系;增值理念
随着国家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重视,各高校均在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因考核评价体系缺失,考核评价的功能尚未充分发挥,难以形成内在驱动力来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基于增值理念的考核评价旨在全面发挥考核评价的各项功能,通过考核评价实现学生学业增值,这与大学生社会实践考核评价内在要求相契合。
一、理论解析:增值理念
“增值”一词原用于经济领域,指相对价格的提高。学者将其引入教育评价领域,旨在强调在一定时间段内学生前后能力水平的提高。考核评价体系应围绕如何让学生增值来设计,也即基于增值理念的考核评价体系。这种理念认为,要想实现学生的增值,考核评价应当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1.评价主体多元性与传统的考核评价单一主体相比,基于增值理念的考核评价要求多元主体参与考核评价中来,要求不仅仅由任课教师或指导教师来进行考核评价,而且还要求社会、企业、行业专家甚至学生本人参与考核评价中来,其中行业企业的有关专家在前期还要介入考核评价标准的制定中来。这种有学生参与的评价,使学生由被评价者变成评价者,实现了评价的主客体统一,使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能更好地改进自身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个多元的考核评价共同体突出了考核评价的激励教育功能,从而促使考核评价为育人目标服务,最终实现学生能力水平的增值。2.评价内容全面性传统的考核评价往往只注重对学生知识水平的考核评价,基于增值理念的考核评价则要求考核评价内容要体现全面性,尤其要突出能力和素质素养,考核评价内容应不局限于教材,要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除传统理念所关注的结果评价外,基于增值理念的考核评价还注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素养、品格的提升。3.评价方式多样性传统的教育理念下,往往是通过期末考试的形式一次性地对学生的一门课程的学习进行考核评价,往往并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水平,也难以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各种功能,难以取得较好的育人效果。基于增值理念的考核评价不局限于期末考试这一种考核方式,而注重考核方式的多样性,既有学生的自我考核评价,又有教师及其他主体参与的考核评价;既有整体性的考核评价,也有特色及创性的考核评价;既有定量考核评价,也有定性考核评价。基于增值理念的考核评价方式强调针对内容选择考核评价的方式,讲究灵活多样,以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并进而促进考核评价的各项功能得以充分发挥。4.评价时间连续性传统理念下的考核评价,往往只是在学习结束时进行考核评价,在此之前基本上没有考核。基于增值理念的考核评价则要求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考核评价,要实现考核评价的连续性。这样一方面可以让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持续的考核中,持续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实现学业增值。
二、适切性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考核评价与增值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