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政治思想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0 00:11:1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大学政治思想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政治文明的理论研究论文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市政治学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政治学研究的繁荣不但体现在研究队伍的不断壮大,而且更体现在研究成果的日益丰富以及研究主题的逐渐深入等多个方面。本文仅就2001年下半年至2002年全年的政治学研究在一些重要主题上取得的成果作以简单回顾。
一、政治学原理研究
政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政治学基本理论。尤其是在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上,政治与经济的互动研究推动了我市政治学理论的创新。贫富差距与政府控制的研究、政治与利益集团的研究,尤其是新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更是突出地体现了从经济入手进行政治学理论研究的特色。
在专著方面,朱光磊出版了《当代中国政府过程》[①]一书,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国家政治权力结构与党政关系;决策和决策的施行;政府过程与国家经济、社会生活;中央——地方政府过程等内容。程同顺出版了《当代比较政治学理论》[②]一书,介绍了政治发展、政治文化、政治参与、结构功能主义、依附论和世界体系论、第三世界本土化发展理论以及民主体系的类型学比较等内容。在教材方面,朱光磊再版了《政治学概要》[③]一书,高建参与主编了《政治学理论》[④]一书。两书均对政治学理论的体系进行了更全面的深入理解和创新,适应了新上时期的政治学理论教学的需要。现就重要专题综述如下。
1.贫富差距与中国政治发展研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的贫富分化逐渐加剧,这不但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政治学理论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问题。就贫富差距问题,朱光磊纠正了一些错误认识,分析了贫富差距的产生的原因。朱光磊认为,贫富分化的形成与自然、历史因素、政府政策、体制等多种因素有关,就我国的总体情况来看,城乡二元结构成为贫富差距的一个核心问题,而解决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则会是一复杂的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⑤]除此而外,作者还提出了“政策组合”等重要概念。
课程教学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
摘要:中国政治思想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政治经验、政治智慧、政治思维的结晶,是中国历史的灵魂,是一座优秀传统文化的富矿,储存了大量的传统文化的因子,蕴含着丰富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弥足珍贵的思想资源。任课教师通过案例教学、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内容,创造各种条件,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等方式,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使大学生体味到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中国政治思想史课;传统文化教育;高等学校
1《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的特殊性
1.1《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蕴含丰富的大学生养成教育资源
《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政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它是以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门学科,主要讲授中国历史上各个不同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的政治理论和观点,揭示这些理论和观点的内容、本质、作用和特点,阐明它们形成、发展、演变和相互斗争、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的过程与规律,剖析各种政治思想对现实社会发展的作用、意义及其在政治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中国政治思想史》既反映了中国政治思想家对现实政治的关怀、对政治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方案,也有对政治价值的不懈追求和对政治现象的终极认识,更有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政治理想的精心设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政治经验、政治智慧、政治思维的结晶,是中国历史的灵魂。大学生养成教育本质是塑造人格的教育,是高校政治专业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中国政治思想史是一座优秀传统文化的富矿,储存了大量的传统文化的因子,含有大学生养成教育的资源,挖掘其中丰富的价值观理论,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颇有裨益:第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责任感。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家都有着强烈的民族国家意识。孔子声称“苟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孟子曾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都体现了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的襟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寄托着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和胸襟胆魄;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堪称是历代儒者所汲汲追求的理想目标和关切国计民生的担当情怀的写照;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名句,是古代志士仁人“经世济民”的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这些都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国家责任教育的良好素材。第二,“先义后利”“以义制利”的义利观。“义利之辨”是关于道德行为与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的争辩,一直是古代政治思想家们争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孔子要求“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以“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在他看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为浮云”,反对过分扩张物质欲求。孟子继承孔子的衣钵,特别推崇“义”,为了“义”,他甚至表示愿意放弃生命:“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荀子也主张先义后利,“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用带有辩证色彩的义利观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使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有益于避免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陷入拜金主义的泥淖中。第三,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乾卦•象传》。意即天道永远处于周而不息运转生化过程中,君子因此也应效法天道的刚健品格,发愤拼搏,积极进取,使有限的生命永不懈怠休止。孔子强调“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为了推行“仁政”的理想,孔子十余载周游列国,就是这种精神的现实写照。孟子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动地诠释了“自强不息”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有助于大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始终保持一种不惧艰难、乐观向上的崇高境界。第四,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交往之道。在处理人与人关系时,儒家创始者孔子提倡“仁”,就是以“宽、恭、信、敏、惠、智、勇”待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他特别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导世人将心比心,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这句话已被选入1993年世界宗教大会发表的《走向全球伦理宣言》,成为全人类都应遵守的基本道德法则,并赫然悬挂在联合国大厅。《孟子•滕文公上》中记载:“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教导人们要彼此关心、互相扶助。《孟子•梁惠王上》中记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律己严、待人宽的交往之道有助于大学生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为日后奠定良好的交际基础。
1.2《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教学难度大
副县长在欢送新兵入伍仪式的讲话(县)
同志们:
今天是我们**人民值得骄傲的日子。我县160名适龄青年,经过了严格的体检和政审,即将跨进军营,成为光荣入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我们国家又将增加一支由**子弟组成的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生力军。在此,我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人武部和全县31万人民,向光荣参军的新兵同志们表示热烈祝贺!向为祖国培养出优秀接班人和保卫者的各位父老乡亲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借此机会,也向辛勤工作的所有从事征兵和接兵、送兵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青年是祖国的希望,部队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人民军队,是光荣的战斗集体,是保家卫国的坚强柱石,是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她战功卓著、英名远扬;也是锻炼和培养人才的大学校、大熔炉,是培养人、造就人的好地方,在那里不仅能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而且能培养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养成吃苦耐劳、不畏艰难的坚毅品格,人生有过当兵的经历将会受益终身。
新兵同志们,你们就要告别家乡,踏上从军之路,履行保家卫国的神圣职责,应该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请你们放心,县委、县政府将进一步加大优抚优待工作力度,积极抓好各项优抚政策的落实,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拥军优属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浓厚氛围。努力关心帮助你们的家属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你们解除后顾之忧。希望你们到部队后不要辜负家乡人民对你们的厚望,把满腔的热情转化为报国之志,要努力学习政治、军事和现代科技知识,尊重领导、团结战友、刻苦训练、遵章守纪;要努力成一名政治思想好、军事技术精、作风纪律严、完成任务好的优秀士兵;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自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为家乡人民争光。在这里,我们也请部队领导从政治、军事、纪律等方面对**籍的战士严格要求,在学习、生活方面多关心帮助,使他们尽快适应部队生活并茁壮成长,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新兵同志们,在你们即将踏上征程、奔赴部队的时刻,希望你们牢记家乡人民对你们的期望和重托,祈盼早日得到你们立功受奖的佳音。
最后,祝广大新兵和接兵部队的同志们一路平安!
浅议新媒体对大学生教育的启示
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应用现状
调查表明,新媒体活力四射,深受大学生群体的欢迎和喜爱,新媒体对大学生形成强烈的立体辐射。1.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63%的信息来自新媒体。通过对585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63%的信息来自新媒体,24%的信息来自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形式,7%的信息来自教师的课堂讲授,还有6%的信息来自向身边的人学习。2.60%的大学生认为新媒体的影响最大。调查表明,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受到新媒体的影响深远。60%的大学生认为日常生活受QQ、MSN、手机、博客、数字移动电视等新媒体的影响最大,20%的大学生认为日常生活受电视的影响大,16%的大学生认为广播报纸对日常生活影响大,选择其他的大学生只占4%。3.大学生最常接触的媒体61%是新媒体。调查表明,在大学生最常接触的媒体形式的问卷调查中,选择QQ、MSN、手机、博客、网络日志、校内网、数字移动电视等新媒体的占61%,选择电视的占16%,选择广播、报纸的占22%,选择其他的占1%。表明大学生最常接触的媒体是新媒体。4.大学生每周用于上网的时间超过三小时的人数达80%。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学生每周用于上网的时间超过七小时的人数达46%,上网时间超过三小时以上的人数总计达80%。
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思想的影响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新媒体蕴含的巨大能量对大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的政治观点影响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关于新媒体影响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程度的调查表明,48%的大学生认为“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对党的拥护程度增强或提高”,15%的大学生认为“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对党的拥护程度减弱或降低”;关于新媒体影响大学生对国家的自豪感的调查表明,74%的大学生认为“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对国家的自豪感增强或提高”,8%的大学生认为“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对国家的自豪感减弱或降低”;关于新媒体影响大学生对政府的信任感的调查表明,42%的大学生认为“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对政府的信任感增强或提高”,25%的大学生认为“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对政府的信任感减弱或降低”。1.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思想产生的积极影响。新媒体有利于大学生自身政治观的构建。新媒体信息的极大丰富使大学生能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了解政治,有利于大学生自身政治观的构建。目前大学生了解社会,关注政治所依靠的主要信息渠道是新媒体,而新媒体上信息的极大丰富性可以使大学生了解更多的有关社会的方方面面的信息,大学生从新媒体中可以看到奥运开幕式的盛况,神九飞天的壮观情景,抗震救灾的英雄画面,从而产生激动的爱国情绪和民族自豪感、拥护共产党和政府,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新媒体上的信息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民主自由观念。在新媒体中自由而平等的交流,有利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加强,从而更加关注作为社会个体所拥有的公民权利和所承担的公民责任。新媒体所提供的这样一种自由而平等的环境使大学生感受到了自我的存在。在新媒体中,大学生更能找到自我,体现自我,张扬个性,使得自我意识不断加强。自我意识的加强就是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越来越关注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公民所拥有的公民权利和所承担的公民义务。新媒体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参政议政的平台,有利于大学生讨论政治,参与政治。在每年的两会前夕,网站和手机报还推出了“我向总理提建议”的论坛,大学生可以在网上和手机上直接向总理提出自己的建议,激发了大学生参与政治的热情,尽管这些建议不一定会被采纳,但是这样一种形式使得大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心声。大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也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政策的评价和讨论,大到国家大政方针,小到某一个部门的做法,大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意见表达。通过新媒体平台,大学生可以参与到国家政策和治理的讨论和交流中,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热情。2.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思想产生的消极影响。新媒体有可能导致大学生确立错误的政治观。在新媒体中,西方排华势力旨在“西化”“分化”而进行的文化倾销、文化覆盖和侵略对大学生的政治观产生较大的冲击。在新媒体传播信息的过程中,西方的价值观、政治理念也夹杂在信息传播中得到输出。西方某些大国,极力向世界特别是仍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价值观念、文化思想。大学生长期接触新媒体,很容易受到西方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的冲击和影响。新媒体的日益普及,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将淡化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使大学生的政治观产生倾斜,甚至走向另一极端。新媒体有可能动摇部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上信息的多样性和多元性一方面可以让大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这个社会,而另一方面也会让大学生产生困惑,当大学生遇到新媒体上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一致的思想观念时,有时候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或多或少的动摇。有些人在新媒体上大肆宣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拜金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比较大,而这些价值观与我们倡导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核心价值观是相违背的。新媒体信息的繁杂与多元会不利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和传承。
新媒体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新媒体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促进大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政治思想,同时也要尽量减少新媒体中对大学生政治思想的不利方面的影响。1.组建一支适应新媒体时展的大学政工队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作为教育主体的老师或者政工干部是起着主导作用的。因此,组建一支适应新媒体发展的专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在新媒体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这样几个素质:具有扎实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及维护这一理论的责任感;与时俱进,转变教育观念,具有创新精神;具有扎实的新媒体技术知识,能熟练地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2.依法关停传播内容反动、低俗的新媒体。全面整治新媒体低俗之风,清理新媒体上的违规事件、违规网站,规范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净化新媒体环境,将手机网站、视频网站会员专区,聊天室、即时通讯群组、视频下载服务等纳入清理整治重点;对新媒体上散布反动、赌博、邪教等有害信息进行监控和排查,对攻击破坏新媒体和计算机病毒等违法犯罪活动进行打击;对网吧等上网服务营业场所、音视频网站、新媒体视听节目、手机视听节目、新媒体文学、新媒体游戏以及其他新媒体出版物、手机出版物等进行检查,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依法查处。3.积极搭建优秀的新媒体教育平台。建立优秀的新媒体教育平台,开发超文本结构的大学生思想教育电子教材。充分利用新媒体现代电子技术,融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使大学生视觉、听觉均产生立体感觉,从而提高宣传思想教育的效果。充分发挥电脑多媒体技术的潜力,使大学生思想教育做到图文并茂、声像俱全。这些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多彩的德育栏目有利于大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增强了有效性。在新媒体上一些鲜活的事例、最新的观点、时政的介绍等等,引导大学生关注政治,关注民生。4.优化整合新媒体和传统校园媒体。目前各高校的传统校园媒体和新媒体结合得不够紧密,如广播、闭路电视、学报等教育内容,形式上相对独立。把传统的校园媒体通过数字化处理后移植到新媒体,可实现传统校园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结合和互补,从而拓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来源,增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吸引力、感染力。同时,应积极建设以思想、文化、娱乐、体育、学术科技等为基本内容的校园文化,充实新媒体,形成良好的整体氛围,以此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品位,增强其自身的抵御能力。5.通过新媒体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新媒体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校内网、博客、QQ群、校园BBS、校内论坛、手机报等了解大学生目前的思想动态,看他们对某些国家大事、社会热点的留言和帖子可以看出他们对这些事件的看法和态度,进而分析他们的政治倾向和政治观点。在了解了学生的思想动态之后,就应该对学生们的思想进行分析和总结,然后“对症下药”,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微杜渐,避免小问题酿成大风波或大的社会政治事件。6.通过新媒体平台互动为大学生答疑解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应该通过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进行检验和巩固。这就需要教育者在教育之后和教育对象进行互动交流,一方面可以检验一下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新媒体交流,进行更加深入的教育,可以进一步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同时,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可以促进大学生平等观念的加强,也能取得学生们的信任,为更好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基础。7.加强对大学生新媒体道德和法律方面的教育。运用新媒体的道德和法律的教育显得十分的重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既可以让大学生在使用新媒体的时候按照道德和法律的规则来要求自己,提高自己对新媒体信息的鉴别力和抵抗力。也可以在大学生心中建立起规则意识、法律意识,这对于大学生将来在社会上的成长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开设“新媒体伦理与道德”“新媒体行为规章”“新媒体素质培养与人格塑造”等课程,利用各种形式宣传运用新媒体道德规范,培养大学生运用新媒体的责任意识、政治意识、法律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和优良的新媒体道德。增强大学生抵御新媒体中有害信息的侵扰。
正能量对思想道德培育的作用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高职学生思想道德培育现存问题:教育活动无法吸引学生注意、教育内容不满足现实需求、学生易受网络犯罪侵害。据此,探究立德树人视角下“正能量”思想道德培育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指明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丰富思想道德教育内容。通过“正能量”在弘扬高职学生思想道德培育中的科学运用,以适当的手段和专门知识传播“正能量”,达到改善目前的教育状况的目的。
【关键词】思想道德;正能量;队伍建设
“正能量”指的是健康积极向上的动力和乐观情绪,不断向上的生活行为。中国社会的正能量是指所有积极、健康、强大和有希望的人和事物,这已成为一个有象征意义的符号,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正能量可以引导人们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可以影响周围的人和环境。积极能量是一种心理影响,一个人的积极行为会影响其积极态度,而积极态度又会给他带来积极的反应,使人的思想更加向上,使行为更加有活力,因此正能量可以是连续的良性循环。在高职学生思想道德培育中弘扬正能量,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的心态,在学习和生活中也充满活力。
一、高职学生思想道德培育现存问题
(一)教育活动无法吸引学生注意
思想道德意识形态教育者在发展教育系统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高等教育机构的思想道德意识形态教育者主要是完成课堂政治思想的教育工作。专业的思想政治教师主要负责思想道德意识形态教育。历史上的政治思想先驱者和领袖们,由于其自身的智力素质,也影响到联合型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完整性。公立学校的教师继续照旧教学,无法有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因此在促进学生的政治思想和改善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方面效率较低,高职学生对集体荣誉和传统道德缺乏兴趣的现象正在增加。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正在下降,心理问题已成为学生发展和学校教育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湖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教育渊源探索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近代行政学教育的起点;近代行政学教育的发展;老湖南大学行政管理学教育的台柱;老湖南大学的行政管理教育以及与现代的比较;新湖南大学应当再造行政管理学辉煌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乃是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湖南高等学堂是湖南大学前身之一、所地方高等学校能有这样的成绩,在全国可居先进地位、学校校长和教师阵容之强大,是办学成功的关键、湖南大学行政、法学及经济管理学教育作出了贡献、湖南大学政治系的课程,以初期1932年为例,必修课有政治学、英国政治、欧洲大陆政治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论文摘要]根据《湖南大学校史》运用现代行政管理学的观点,参照当代该学科的知识体系,加以勾稽整理,论证近代湖南大学(及其前身)在行政管理学教育方面启动最早,领导有方,师资优秀,课程新颖,成绩突出,曾长期居于全国高校同类专业先进行列。对于以理工科占很大比重的原各部委所属院校,如何利用近二十年来积累起来的多学科资源发展行政管理学,本文也发表了意见。
[论文关键词]湖南大学行政管理简史
众所周知,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乃是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从隋朝算起,积累了一千多年的经验,臻于完备,以致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首先是英国)文官制所参考。中国中世纪以来的传统教育当然也围绕科举制展开,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官学体系,即国子监和府州县学。宋元以来的书院,到清代也日益官学化。19世纪湖南行政人才辈出,他们基本上都在岳麓、城南等书院接受过科举考试前的培训(含自修和相互切磋)。这是湖南大学行政管理学教育的渊源。
一、近代行政学教育的起点——时务学堂的“公法”和“掌故”专门学
湖南大学历史上的近代行政管理学教育的发端,应归功戊戌维新时期陈宝箴巡抚在湖南期间的两项重大举措,即由熊希龄筹办时务学堂和由黄遵宪草拟《改定湖南课吏馆章程》。前者是湖南第一所新式学堂(1897年10月~1899年3月),梁启超设计的《湖南时务学堂功课详细章程》,规定学生先学“普通学”(含今文经学、诸子学、中外史学、公理学及粗浅数理化学)半年,再分科学习“专门学”,包括“公法学”(宪法、民律、刑律等,及与国际接轨的交涉、公法、条约章程等),“掌故学”和“格算学”三个专业。这里的“公法学”和“掌故学”属社会科学,其实就是培养司法、行政管理和法制、政策研究的人才,与现代法学、政治学以及公共管理(三个一级学科)和行政管理(二级学科)相对应。
马克思恩格斯公共管理思想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学术界普遍认为,西方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的奠基人是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他于1887年发表《行政学之研究》一文,被认为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开山之作,标志西方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的诞生。实际上,在西方现代公共管理学正式诞生之前,就早已存在着公共管理思想,既有近代资产阶级公共管理思想,也有现代无产阶级公共管理思想即马克思主义公共管理思想。在当代西方学术界,多数学者正在研究“新公共管理学”,也有个别学者正在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公共管理思想。西方学术界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公共管理思想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公共管理思想的必要性虽然多数西方学者不承认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中包含公共管理思想,但也有个别学者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包含丰富的公共管理思想,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管理思想很有必要。美国学者罗伯特·丹哈特指出,尽管马克思并不是直接的、专门的、系统的研究公共管理的学者,但马克思的理论为我们研究公共管理提供了许多真知灼见,从而应当作为当代公共管理研究的的“一种思想传统”罗伯特·丹哈特认为,马克思的公共管理思想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适性,可以克服以美国行政学为代表的“特殊主义”的缺陷。现代公共管理“所有的理论都会强调某些事物而忽略其他事物,”只是反映了“一个特定文化的倾向”。美国的公共行政学只是一种“特殊主义”的知识体系,的确具有一些“根本性的缺陷”。因此,深入研究马克思的公共管理思想,可以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公共理论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野。2.关于马克思公共管理思想的理论来源西方学术界有人对马克思公共管理思想的理论来源做了初步探讨。一般认为,马克思公共管理思想可以从古希腊政治哲学中找到源头,黑格尔的政治哲学是马克思管理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十九世纪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为马克思公共管理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思想资料和重要借鉴。英国学者戴维·赫尔德指出:“雅典的民主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政治思想,包括马克思的公共管理思想的主要渊源。古希腊的政治理想即自由、平等、法治、正义等对现代一切政治思维都有深远的影响。”英国学者伯尔基认为,“马克思主义确实发源于自由主义,它采纳并改变了自由主义的价值和总体看法,而且,如果没有自由主义这一广阔背景,马克思主义将是不可思议也不会存在。”在伯尔基看来,马克思恩格斯公共管理思想,将公共管理划分为原始的公共管理、国家的公共管理、公民的公共管理三个历史阶段。这种划分的观点,源于自由主义的人本主义的历史观的扬弃。美国学者约翰·麦克里兰认为,马克思的公共管理思想直接来源于黑格尔的政治哲学。他认为,“黑格尔的政治哲学一方面给予马克思以直接启示;另一方面,又成为马克思批判的对象。”约翰·麦克里兰还明确指出:“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为马克思公共管理思想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料。”3.关于马克思公共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西方学术界有人认为,公共管理是共产主义的同义语,马克思主义内含公共管理思想。德国学者李博(WolfgaugLippert)经过考证,发现汉语中“共产主义”一词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汉学家造出来的,内含“公共财富”,因此,可以把“共产主义”直译为“公共主义”。西方现代公共管理学的创始人伍德罗·威尔逊认为:“行政学的博士都产于欧洲。”在这些博士中,施泰因第一次提出了“行政学”的概念,可称为现代行政学的奠基人。而与施泰因同时代的博士马克思,阐述了共产主义的公共管理思想。施泰因的公共管理思想侧重于“管理”。而马克思的公共管理思想则侧重于“公共”。美国学者德怀特认为,“美国现代行政管理理论与英国费边主义有许多相似之处,而费边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有一定的渊源。”澳大利亚学者欧文·E·休斯指出:“马克思的公共管理思想是对近代资产阶级公共管理思想的批判和扬弃,其基本内涵是:公共管理的公共性、服务性、人本性、历史性。马克思公共管理思想为建立'现代福利'制度提供了有益启示。”
二、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西方现代公共管理学。同时,恢复建立了中国行政管理学,出版了一些中国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的著作和教材,代表作有:戴大祝主编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李福玉等主编的《中国行政管理学讲座》(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田禾撰写的《中国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导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李世英主编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通论》(中国展望出版社,1987年)、徐学武主编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教程》(湖北科技出版社,1987年)等。这些教材与著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地借鉴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中有价值的成分,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理所当然,其中,包含着一些马克思主义公共管理思想。我国高校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设立行政管理学科,并在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公共管理学的学科体系。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公共管理学正式定为一级学科,而以往的行政管理学则成为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此后,学术界开始重点研究西方公共管理学,而一度中断了对马克思主义行政管理思想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马克思恩格斯公共管理思想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公共管理思想的理论来源。国内学者一般认为,马克思主义公共管理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批判地继承西方传统的公共管理思想的精华而产生的。武汉大学李和中教授认为,“马克思恩格斯以公共权力的特质为主线,总体性地描述了公共管理的历史嬗变,阐释了一种全新的公共管理观。从理论来源的角度分析,它渊源于古希腊的政治思想、自由主义价值观念、黑格尔的政治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多种政治思想的扬弃和整合。全面分析其理论来源,有利于理清马克思主义公共管理观的理论脉络,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公共管理思想。”2、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公共管理思想的文本依据。在学术界,不少学者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体系中,不存在明确的公共管理思想,即使有,也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因此,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从西方公共管理理论的文本中寻找理论依据,很少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中寻找理论依据,“甚至有人干脆就否认马克思恩格斯有政府公共性思想,这是非常偏颇或错误的。”针对这种错误倾向,有学者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为依据,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具有丰富的公共管理思想。曾峻在《马克思恩格斯公共管理思想研究———可能性、必要性与基本取向》一文中,比较详细的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公共管理思想的文本为依据。他指出:“马克思恩格斯使用过‘公共管理’概念。该词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中至少出现过三次。”“马克思恩格斯在不同的场合使用和分析过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制度、政府职能、行政改革、廉洁政府、廉价政府等概念和相关现象,对市民社会、官僚和官僚制度、中央集权和联邦制也有大量论述。”3、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公共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唐铁汉比较系统的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公共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他把马克思恩格斯公共管理思想概括为四个方面:政府管理的内涵及其本质;政府职能的观点;市民社会的理论;政府管理方式和方法的观点。王振海把马克思恩格斯公共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国家的二重属性;二是政府的公共管理本质;三是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四是政府的公共管理方式;五是政府的公共管理责任。王同新在《马克思恩格斯政府公共性思想研究述评》一文中,把马克思恩格斯公共管理思想作了总结性论述。他说;“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政府职能的两重性及其相互关系理论和政府职能的动态性特征,笔者认为无论政府的职能内容、职能重心、职能方式和职能关系如何变化,但以公共性为本质追求的社会公共职能始终是政府职能的基础,尤其是在当前应上升为政府的主要职能。”4、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公共管理思想的当代价值。国内学术界大多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公共管理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管理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是当前建设民生型政府、高效型政府、廉洁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依据,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的根本指针。王同新指出,“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恩格斯政府公共性思想及其中国化成果为指导。”曾峻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公共管理思想是唯一科学的公共管理思想,是批判西方公共管理理论的尖锐思想武器,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管理思想体系的灵魂。因此,必须“用马克思主义重塑公共管理学之魂”。综上所述,国内外学术界已有一些学者开始重视对马克思恩格斯公共管理思想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著,涉及马克思恩格斯公共管理思想的理论来源、文本依据、基本内容、当代价值等诸多方面。但总体来说,研究还不够深入、不够系统,还没有形成马克思恩格斯公共管理思想的解读体系。基于此,很有必要对马克思恩格斯公共管理思想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以期构成马克思恩格斯公共管理思想的解读体系,把握其精神实质,为当代中国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提供科学的学理支撑。
作者:胡哲周晓阳单位: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地质勘探行业思想政治工作分析
摘要:地质勘探行业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随着社会经济与信息网络的发展,不断出现新的机遇和挑战。分析认为,整个社会出现一定的思想浮躁也导致了极少部分地质勘探工作者政治信仰缺失,需要行业内外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积极引导;应该将“经济发展”与“思想发展”共举,并在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世界开辟新的舆论宣传阵地,加快地质勘探行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在新的技术领域和新的媒体环境中的宣传。地质勘探企业必须在行业发展的同时,坚定、踏实、毫不动摇地跟随党和国家的指导,健康有序地进行思想政治建设。
关键词:勘探行业;思想政治;宣传引导;理想信念
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1-4]。取得这些历史性成就,最重要、最关键的就在于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就在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结构体系。这个价值结构体系的逻辑起点是党的初心使命与人民幸福、民族复兴,核心内容是人民美好生活,价值实现的社会政治条件是美好社会和强盛国家建设,价值实现的基础是平衡和充分发展,价值发展的领域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价值实现的路径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价值实现的具体行动是“四个伟大”社会实践。这是一个从价值抽象到价值具体,从价值理念到价值行动,逻辑层次清晰,内容丰富充实,价值实现路径科学的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结构体系,具有显著的实践性、时代性、原创性、科学性、民主性和先进性,值得深入研究和大力践行。地质勘探队员有着十分特殊的工作环境,需要长年累月工作在艰苦环境中。比如有的基层工作者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半载驻扎在人烟稀少的荒漠山区,有的一线勘探工作者需要克服身体困难,坚守在高海拔的高原地带。这种长时间工作在恶劣环境第一线的情况,对一般人来说只是书本上的知识,对地质勘探队员来说却是日日夜夜的实战工作现场。所以地勘行业的职工就更需要思想政治方面的积极引导,需要在单位的党组织关怀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5-9]。
1面临的问题
地质勘探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直面整个社会的浮躁情绪,要直面整个社会的思想信仰危机环境,这是大环境的思想改革需要思考的问题。工作在第一线的地质勘探队员,因为长期生活在艰苦的环境当中,他们的思想更需要政治信仰和政治理想的指导。这一点集中表现在经济继续发展之下,一线地质勘探队员的劳动是否能将自己的艰苦而又复杂的工作,当成自己的理想事业,以更高的思维角度和形而上的理念提升自己作为地质勘探工作者的思想高度。在这一点上,思想政治引导者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当代中国,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有系统的思想信念[10]。只有思想引导者自己有战必胜、攻必果的思想信念,那么他们一定能以饱满的激情和热切的情绪带动这些被指导的一线地质勘探职工,使他们逐步建立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
2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针对性
财政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计划
为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不断加强我局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教育、宣传舆论引导、廉政文化建设、德治和法制宣传教育、制度建设等,进一步提升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政治思想素养,结合财政工作实际,制定2018年学习教育计划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省州县重大会议及文件精神,不断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努力提高干部职工运用科学理论、科学发展的能力。始终把思想教育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坚持用党章党规规范党组织和党员行为,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学思践悟、知行合一,不断增强“四种意识”,做到“四个合格”,确保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
二、具体安排
(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教育。
1、学政治理论。深入学习党的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川讲话精神以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论著;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以及各项方针政策;学习党章、党规以及党的历史,牢记党的宗旨,增强党员意识,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深入学习履职必备的各种新知识和新技能,围绕州委“六大战略”及县“135”工作思路,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和技能。
公共管理学位研究生素质教育初探
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公共管理人才要求,公共管理专业学位对人才的培养已经从专一性向全面的素质教育模式转变。需要培养具有公共管理先进理念和公共服务精神,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研究的技能与方法,熟悉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能够在相关行业和部门从事公共事务管理、公共政策分析与设计、规划与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素质教育的制度保障
系统、完善的规章制度是MPA研究生素质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的重要保障。结合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和MPA教育工作实际,制定、完善一系列加强学风建设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文件和规定,在考勤、奖励、讲座、社会实践活动、学术资助、学位论文、导师工作职责、教师工作规范等方面对学生和教师进行明确而具体的规范、必要而严格的要求、灵活而多样的奖励。创设多元化奖励体系。《长安大学公共管理(MPA)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选办法》从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学习成绩、实践成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充分发挥奖励与资助的激励作用。一方面学院设立“MPA学业奖学金”、“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另一方面学生自己设立个性化荣誉称号,反映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根据在校的特殊表现,向学院申请特定的荣誉称号,如热心公益奖、感动长大MPA奖、先进社会实践工作者、文体活动先进工作者、社会公益活动先进分子,特殊贡献奖、优秀组织者奖等。该荣誉评定采用个人申报、班委推荐、学院认定、毕业典礼授予的方式进行。这些规章制度的出台,初步建立了我校综合素质建设制度体系,为人才质量提升奠定了坚实制度基础,充分发挥了制度在素质教育中的规范作用。
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素质教育的路径
MPA教育属于专业学位教育,更侧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担负着为公共部门输送高层次管理人才的重任,客观上要求培养出的人才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操作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此,长安大学MPA素质教育紧密围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人才”目标、以“职业、行业、地方公共管理需求”为导向,以MPA研究生公共管理能力与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为教育重点,将人才培养目标与学风与素质教育目标有机融入在MPA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全过程,充分发挥目标的激励与引领作用。1、基于课堂教学的基本能力培育MPA在师资队伍上,要求MPA任课教师具备丰富的公共管理实践经验,对有经验的教师优先聘用。在教学内容上,增设实践教学模块与职业道德模块,并通过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学生的工作岗位以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相互结合来实现。在教学方式上,倡导MPA任课教师以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特点的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实践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进而解决公共管理中的现实问题。2、基于项目互助的职业能力提升。MPA在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上,实行“教师带学生做科研”和“学生引教师进单位”的模式达到合作共赢的目标。以“职业、行业、社会需求”为着眼点,以融入教学、实践为途径,从思想品质、敬业精神、管理能力、团队意识、身心素质等五个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与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方面,鼓励MPA专职教师开展应用型课题或理论型与应用型相结合课题研究,吸纳MPA学生参加。另一方面,充分利用MPA学生的资源,发挥学校作为研究机构的优势,在学生的沟通下承担其所在单位的委托课题。这样既可以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研究,又可以通过与实践部门的联系增强课题研究成果的适用性。MPA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搜集材料的能力、整理材料的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3、导师负责制的基础作用是关键。MPA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对研究生为学、为人都产生着重要影响。为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道德、科学伦理、实践能力、学风培养中的关键作用,我校通过导师遴选、培训、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强化导师在学风与素质教育中的责任制,使其成为专业知识的传递者、科研能力的培养者、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者、生涯规划的引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