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业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7 10:52:0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大学学业总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医学院校学业预警促进学风建设研究
[摘要]通过对学业预警概念的解析,介绍了当今国内外学业预警发展的现状,根据已有的经验和医学院校学生学业特点,从预警指标、预警标准、预警等级等多方面建立了医学院校学生学业预警体系,并对实践效果加以总结,学业预警工作不但促进了学风建设,而且促进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医学院校实施学业预警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医学院校;学业;成绩;预警;学风
教育部指出“学业预警”是一种高等教育的管理方式,是指院校在学籍管理工作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学生出现学业不良状况的初期,通过预先警示,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或提高学习质量的一种信息沟通和危机预警机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斯坦福大学亨利•莱文思教授提出了“加速学校”的全新构想,专为学困生设立,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综合教育合力,使学困生赶上正常进度,与他人同步,真正提高了学习。借助亨利•莱文思教授的成果和经验,美国各大高校建立了学业指导制度,是学业预警制度的前身,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我国在2000年由江西理工大学提出了学籍预警制度,2006年又全面推行针对学生学业全过程的“学业预警”制度,分为期初、期中和期末预警三个阶段,密切关注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动态,通过家、校、生三方面的合力,帮助、督促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国内其他大学也相继开展了学业预警机制。学业预警管理对高校的育人成才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以后高校教学管理的发展趋势。锦州医科大学是一所医学类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根据实践经验制定了一套具有医学生学业特点的学业预警管理办法。学业预警是进行高效管理的有效途径,在医学院校实施学业预警管理是一项具有社会意义的工作,是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
二、学业预警体系内容
医学院校学风建设探究
一、案例概述
学生L在2018年9月进入本校学习,外表朴素、性格内向。大一第一学期考试有2门不及格,第二学期开始,L考试出现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等情况。辅导员与其多次谈话,每一次L的态度都非常好,保证以后不出现迟到、早退和旷课等情况,认真复习专业课知识,努力完成学业。然而,谈话过后L仍然沉溺在网络世界里,如此反复,L成绩一落千丈。家庭情况:L来自河北省农村,小学的时候父母就离异,L一直跟随母亲生活,离异之后L的父亲从来没有看过孩子。之后L的母亲再婚,L的继父带着一个姐姐重新组成了四口之家。L的母亲反映,每学期放假后,L都迟迟不回家,回家后也很少跟家人交流。L是典型的重组家庭里的大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交流。L本人:从小与父亲分开生活,之后又在重组家庭中成长,L习惯于表面上许诺的很好,实际隐藏自己的想法。起初的几次谈话,大部分都是辅导员说,他口头上答应的很好,但是回去以后依旧沉迷网络游戏。
二、解决方案
(一)早了解、早发现、早干预。通过对学生家庭状况和学习情况的了解,辅导员和班里的名誉班主任、学业导师进行交流,针对L同学制定了干预方案。名誉班主任在生活中着重关注家庭情况特殊的同学,学业导师也重点关注不及格的同学,辅导员经常与L进行亲切交流,及时掌握该同学的思想状况。三个老师与L同学在第一时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为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接下来的日常工作中,辅导员通过网络、电话、听课、寝室走访等方式,从各个渠道了解L的动态,及时掌握L的学习情况、人际交往情况等。名誉班主任和学业导师也对该同学学业做出指导,并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鼓励该同学有什么问题可以及时跟老师联系。(二)紧密联系家长,共同进行学业帮扶。L的学习问题,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原生家庭带来的问题。L在成长中缺乏父亲的关爱,在重组家庭中生活的小心翼翼,习惯隐藏自己的想法,上大学之后远离家庭管教,放任自己沉迷打游戏,耽误学业。在L频频出现迟到、早退和旷课等情况时,辅导员就及时跟其母亲取得联系,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通过多次和L的交谈以及和其母亲的沟通,母子之间关系缓和很多,L主动给家里通电话的次数也增加了,从家庭那里得到了更多的信息,方便我们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名誉班主任和学业导师也对L进行了学业指导,介绍学习方法,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感化该同学,让L认识到了医学这一职业的神圣伟大,教导L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白衣天使的理想,之后还鼓励L在学习上有任何困难都可以去教研室找老师解答。通过三个老师的共同努力,L逐渐摆脱了网络游戏,认真学习起来。(三)“三个老师”。协同育人,培养有温度的医生L同学是典型的学习困难的学生,一开始该同学和三个老师的交流很少,在帮扶过程中,辅导员负责跟L同学多次谈话和与家长沟通,了解原生家庭状况以及学生基本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做好L同学的思想工作;名誉班主任负责解读学校对于学籍管理等相关规定,结合规章制度进一步从思想上指引学生,名誉班主任作为教研室主任,还对L同学进行学业指导;学业导师负责研究L同学学习上出现的问题,结合辅导员了解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对L同学进行学业帮扶。辅导员、名誉班主任和学业导师三个老师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对L同学的学业帮扶工作。在帮扶工作中,三位老师相互配合,并且各有分工,从家庭状况出发,结合L同学遇到的学习困难,全方位多角度的对该同学进行学业指导和学业帮扶,L同学最终补考都通过,之后也没有在出现考试不及格的情况。
三、工作思考和建议
(一)用真心解决学生的具体困难。在辅导员和教师的日常工作中,需要真诚的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从学生的角度聆听他们的心声,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积极沟通,尽早解决问题。(二)了解学生心理状况,维护心理健康。大学生活和学业负担会造成学生心理问题频频出现,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家庭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干预。对于由学习困难造成的心理问题,要及时和名誉班主任、学业导师沟通,共同制定学业帮扶计划,帮助学生走出困境。(三)增进“三个老师”沟通,加强班级学风建设。辅导员、名誉班主任和学业导师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沟通,对问题学生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理。三个老师可以通过班会的形式,总结经验,通过班会的形式进行学风建设教育活动,共同建设优秀班集体,全面实现协同育人,培养有温度的医生。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现状
一、我国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现状
在已经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省(市、自治区)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名称尚未达到统一,大部分省份都叫作“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叫法。比如吉林省是“普通高中学业考试”,江苏省是“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本文统称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目前各省(市、自治区)实施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体上由统考科目与考查科目两部分组成。其中统考科目一般为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9门科目。不同省份统考科目的内容还不太一样,可以归纳为五种组合模式:省级全科统考模式、3+6考试模式、反向统考模式、2+1考试模式和5+2考试模式。只有进行省级全科统考的省份才进行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目前广东、海南、江苏、福建、宁夏、陕西、黑龙江和山西等省采用的都不是省级统考模式,其中黑龙江和山西两省明确规定由学校自行组织数学科目的考试。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省份都进行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此外,在进行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省(市、自治区)中,各省的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例如在成绩评定方面,各省(市、自治区)划分成绩等第的方法就不一致,总体来说有两种划分方法,一种是按比例划分,另一种是按分数划分。比如,安徽省是将测试成绩按市或县全体考生成绩分布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排名为前30%(含30%)的考生成绩为A等,前30%~60%(含60%)的考生成绩为B等,前60%~97%(含97%)的考生为C等,余下的成绩为D等;而重庆市则是将卷面成绩折合成A、B、C、D、E五个等级予以评定,其折算方法分别为:90~100分为A等、80~89分为B等、70~79分为C等、60~69分为D等、59分以下为E等。通过这两个地方的成绩评定方法还可以看出,除等第划分方法不一致外,成绩划分的等第个数也不一致。另外,在考试时长和补考规定方面,各地区也存在差异。总之,就目前全国各省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现状来说,多样性有余,而一致性不足。
二、我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由来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并非完完全全的新生事物,它与原先的高中毕业会考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是高中毕业会考在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校招生考试改革背景下的转型。(一)高中毕业会考的产生与发展在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建立之前,由于普通高中考试评价制度的不完善,高考成绩一直是评价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业成就的主要标准,这样就带来了一个长期困扰高中教育的难题——片面追求升学率。片面追求升学率危及了我国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的提高。为全面提高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原国家教委于1990年颁发《关于在普通高中实行毕业会考制度的意见》,正式建立高中毕业会考制度。高中毕业会考的实施对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如会考成绩并没有被当作地方招聘干部的依据,在以高考为导向的考试制度下,会考被认为增加了“学生负担”,其与中考、高考考试时间接近给考试组织和考场设置带来一定困难。针对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及会考组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育部于2000年颁布了《关于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改革的意见》,将会考改革的统筹决策权下放到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是否继续组织普通高中毕业会考由各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决定。之后,湖北和西藏取消了会考,上海、广东等地区将会考管理权下放到市、县或学校,一些地区对会考模式做了相应调整,但仍有20个省、市和直辖市坚持全方位会考。(二)高中毕业会考的转型2003年12月出台的《关于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拉开了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序幕,普通高中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方式也亟需新的课程评价方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应运而生。2004年8月山东省首开先河,《关于印发<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实行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意见(试行)>的通知》,规定从2004级普通高中学生起实施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不再进行高中毕业会考。高中毕业会考进入转型期。2008年1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各地要加快建设在国家指导下由各省份组织实施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该文件的颁布加速了高中毕业会考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转型,各地纷纷出台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策,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取代高中毕业会考。目前只有西藏自治区和湖北省尚未进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三、浅析我国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实施现状
对比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统考科目的组合模式和改革后的高中毕业会考考试模式,能明显地看出一些省份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照搬了改革后的高中毕业会考考试模式。在高中毕业会考的改革过程中,一些省份为了所谓的减轻学生负担,减少了省级统考科目;一些省份在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时,也只对部分科目进行省级统考,不进行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这显然是照搬了改革后的高中毕业会考模式。高中毕业会考在改革之后,考试科目的减少让其失去了对各类学校教育质量的监控、评估和导向功能。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目的正是为了对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进行管理和监控,照搬改革后的高中毕业会考考试模式,只对部分科目进行省级统考显然不符合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初衷。作为高中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是高中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缺失,对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的管理和监控尤其不利。目前并非所有的省份都进行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也暗示着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作用在各地区的高中教育中所获得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一。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对普通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有着重要意义,这是由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决定的,是其他考试无法替代的。首先,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作为国家承认的省级考试,其权威性毋庸置疑。它重在考查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新课程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具有鉴定功能。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有利于公平地评判新课程改革以来省内各高中数学课程的实施水平。其次,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按科目进行,引导学生在模块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回顾和总结,具有导向功能。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有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整合所学模块,提高综合能力,建立相关模块之间的有机联系,构建数学知识网络。最后,作为省级考试,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根据统一的标准检测学生的学业状况,为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提供依据,具有监管功能。在高中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模块学习及相应的学分认定由学校进行,各学校之间在具体操作上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或者偏差。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可有效地对省内各高中的数学学分认定标准进行比较,对较大偏差作出适当修正,有利于各普通高中之间进行数学学分的认定。因此,将数学科目作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省级统考科目,进行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是非常必要的,亟需引起各省相关部门的重视。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在实施过程中,命题和成绩评定是否科学,是否遵循了现代教育测量学原理,也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效度和信度。就目前各省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评定的方式来说,无论是按比例划分成绩等第还是按分数划分成绩等第,都是以百分位分数作为分类的依据。以百分位分数为依据,实际上是常模参照考试的做法,其本质上是将学生的表现与其他学生比较,与基于标准的教育体系的宗旨不相符。新课程改革本质上是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作为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考试评价体系的一部分,是基于标准的教育考试,采用常模参照考试的方式划分成绩等第显然是不科学的。现代教育测量学要求,根据学业水平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决策,需要采用“标准设置”的过程。
学风建设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
摘要: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与管理的重要工作,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保障,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从学风建设的角度出发,对独立学院学生思想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进而为帮助独立学院学生提高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提供借鉴。
关键词:学风建设;独立学院;学生思想状况;信念教育
1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
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高校学生处于思想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为了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掌握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现状,特选取陕西省某独立学院学生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笔者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展开调查,本次在调查的高校共发放问卷160份,收回有效问卷153份,涉及4个年级、5个二级学院、16个专业、160名学生;为全面掌握独立学院学生思想状况,我们还随机对该校专职教师、辅导员、教学管理人员及学生等15人进行了访谈,收集到全面、准确的一手资料。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将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状况进行归纳总结。1.1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具有较强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对某独立学院学生思想状况的问卷调查及师生的访谈,独立学院绝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社会主义信念,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说明独立学院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清晰认识,并认同其核心地位。同时,在访谈中也充分表明了当今独立学院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心,对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认同,体现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见表1。在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调查过程中,97.8%的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爱国热情,他们能认同国家的发展和自身发展有着相关性,在同学生进行访谈时,学生均表示,在表达爱国主义情怀时,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和能力,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积极贡献。1.2思维活跃,价值观受主流媒体影响较强。调查显示,独立学院大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情商普遍较高,根据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校园文化氛围是最显著因素。在对影响价值观的因素进一步分析时发现,独立学院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所关注信息的主要渠道则是微博、微信朋友圈、QQ、贴吧等新媒体交流工具,见表2,而课堂、社会实践、读书对于信息获取则是有限的。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学生追求时尚、潮流和新颖的特点影响了信息获取的方式,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不再局限于传统教育和家庭教育,在他们的价值观形成过程中,新媒体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1.3尊重教师,对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比较认可。“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2]调查显示,独立学院的教师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能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本职工作,受到学生普遍认可。88.6%的学生认为教师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敬业精神和职业水平,尤其是作为从事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老师真正心系学生、关心学生成长,83.6%的学生在访谈中表示,遇到问题和困难时,第一时间会求助于辅导员老师,学生们还认为,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人格魅力,就越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通过对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发现,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较为积极上进、思维活跃,能尊师重教,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需进一步总结思考,以期促进独立学院优良学风建设。
2独立学院学风建设中大学生思想状况存在的问题
笔者结合对某独立学院的样本调查,归纳总结出独立学院学风建设中大学生思想状况存在的突出问题。2.1学习投入度不高,学习积极性不足。通过对独立学院学生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方面的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自觉学习的习惯,尤其低年级学生还没有养成适应大学学习的良好习惯,见表3,大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这表明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学业指导。另外,从调查的数据和访谈的结果可以看出,独立学院大学生基本上能坚持上晚自习,晚自习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沉迷于玩手机、听音乐等,没有真正地把晚自习时间用来学习,学生们没有认识到晚自习的重要性,见表4,这反映出独立学院大学生没有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大部分学生由于高中阶段基础差、偏科、学习方法欠佳及学习自律性不足等难以融入快节奏的大学生活”[3],在学业上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不足,没有发挥自身最大的潜能。从以上调查数据看出,独立学院大学生在良好学习行为养成方面不尽如人意,学习投入度不高,积极性较差,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由此可见,独立学院学风建设有待继续加强。2.2自律意识欠缺,对待学习不够重视。从调查和访谈的结果来看,独立学院大学生总体上学习态度一般,部分学生自律意识不强,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接受访谈的学生中得知38%的学生课堂上经常或偶尔主动回答教师的提问,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认真听讲。35%的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交流和讨论,这表明学生对课堂反馈效果不明显甚至不好。从问卷调查中看出,部分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甚至抄袭作业,见表5,说明学生在课后完成作业的态度不端正,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不强。通过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访谈,发现低年级(大一、大二)学生的学习态度较为端正,上课能基本做到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而高年级(大三、大四)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甚至抄袭作业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2.3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在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大学生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在对独立学院学生进行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见表6,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只有少部分学生制订了学习计划,但在落实的过程中往往没有按时完成,说明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在同独立学院学生进行访谈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没有制订学习计划的想法,他们觉得制订学习计划比较困难,不知道如何规划大学学习。在社会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如何真正做到主动学习、艰苦学习、超越自我、追求卓越是独立学院学风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
普通高中化学生涯教育实践策略
一、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的内容与目标
美国教育总署对生涯教育界定为:“生涯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计划,其重点放在人的全部生涯,即从幼儿园到成年,按照生涯认知、生涯探索、生涯定向、生涯准备、生涯熟练等步骤逐一实施,使学生获得谋生技能并建立个人的生活形态[1]。”综合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地的生涯教育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生涯教育追求一种连续不断的教育过程,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列教育活动。生涯教育包含生涯认知、生涯探索、生涯发展等环节[2]。”生涯教育体现了终身教育理念,其中既包含了如何做好学业、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也包含了对非职业活动进行设计和规划的教育。目前,我国本土化的中学生生涯规划,主要是学业生涯规划指导。具体包括培养生涯意识、学业分科定位、学业潜能评估、生涯素养成长、生涯目标体验、志愿选择定位等。通过生涯教育帮助学生确定未来的专业选择、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制订大学与专业目标,以及文献标识码:B根据此目标确立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并采取行动落实计划、实现目标。当下,一线教学的实际情况是:学校升学压力大、学科课时紧张,各级领导对生涯教育重视不够、家长理解不透,教师的专业培训缺乏、没有找到合适的途径等。在高中各学科,包括化学学科在内开展生涯教育的情况并不乐观。
二、普通高中化学学科开展生涯教育的实践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学科生涯教育。目前,很多一线教师不清楚很多概念的内涵,如学涯、职涯与生涯,生涯教育与职业规划等。他们往往错误地认为生涯教育要在大学进行,在高中各学科包括化学学科,开展生涯教育均为时过早。事实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已对生涯教育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并给出了指导建议。在“关于课程方案”中提出: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作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3]。在必修课程设置的五个主题中,“主题5:化学与社会发展”的情境素材建议中更是明确指出:教师应选择“与化学有关的职业及其与化学科学领域的关系”[3]设计教学过程。所以,高中化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明确担负生涯教育的职责,努力提高自身生涯教育的水平,这是开展学科生涯教育的前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并且要有意识地将生涯教育的理念融入化学课程之中,实现化学课程教学与生涯教育的有机融合,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我、创造自我,了解学业、职业信息与社会环境,强化生涯意识,培养学业、职业规划能力。新生人学的第一节化学课,笔者设计为“学好化学能干啥?”第一部分,通过“学了化学能干啥前途广阔任通达”的微信热帖,介绍那些化学专业出身的名人,包括多位大学校长林建华、邱勇,中科院院长白春礼,神探李昌钰,经济学家成思危、温元凯,直到撒切尔夫人、默克尔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未来发展是有无限可能的。第二部分,通过曾任美国化学65会会长的R.布里斯罗的力作《化学的今天和明天——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为学生展示化学对现代文明生活所做的巨大贡献,从衣食住行、医药健康、环境保护、化学合成等方面展现化学的魅力。第三部分,通过“教授带你‘逛’专业”,帮助学生了解大学阶段的化学有哪些专业分支、各专业的大学排名、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未来深造和就业方向等。第四部分,教师与学生分享高中化学的课程结构、高考化学考查方式与考试内容、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等。这样一来,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整体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习源动力。另一方面开拓了学生的学业、职业视野,有利于学生在进人高校后,选择化学作为进一步深造的专业方向以及职业方向,对提高学生化学学科的生涯意识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潜心教学设计,融合生涯教育目标。不可否认,很多化学教师在一线教学中都或多或少地渗透过生涯教育的内容。但由于渗透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并没有制定具体、明确的生涯教育目标,所以无法评价最终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方面要以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能力为主,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另一方面要关注并发展学生的生涯能力,促进学生生涯素养的形成。努力做到不断探索实践,具体到每章、每节、每课时的设计,都发掘出对于学生生涯发展的着力点,即“学生在认识自我、联系社会甚至生涯决策等方面需达到怎样的程度”[4]。如此明确地将生涯目标纳人教学目标后,整个教学过程要据此目标展开。这是在学科教学中,系统有效渗透生涯教育的保障。例如,笔者将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学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学习过的金属的相关知识,认识铝、铁的广泛用途;知道合金材料的性质与其成分金属的差异;知道废旧金属材料属于可回收垃圾;知道合理应用我们身边金属材料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讨论交流、总结分析等方法步骤;通过实验和研讨,了解金属性质的研究方法和分类垃圾桶的使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生活中常见材料的实验探究,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分析如何善用身边的金属材料,巧用材料不同性质,树立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材料的意识;通过小组互助实验,增强团队合作意识。(2)生涯发展能力目标。认识自我:通过小组内交流研讨的过程,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对自己在团队里表现出的性格、特质、能力倾向和价值观念等,有比较客观的认识。联系实际:通过锡纸、利乐枕、巧克力皮、泡面桶盖、可乐罐等日用品了解到金属铝在生活中的应用,增进学生对材料相关职业需求等外部信息的了解。生涯思考:通过设计并分享自己20年后的名片,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业、职业愿景、性格特点等,思考自己的生涯发展。生涯能力:通过对不同材料的选择、实验方案的选择、实验条件的控制,使学生感知决策的重要性,发展学生生涯抉择的能力。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多元智能特点和人生价值期待,不断探索最优的方式服务社会,贡献国家。3.钻研教材内容,挖掘生涯教育素材。高中化学教材是化学学科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教材既是学生未来专业学习深造、职业方向选择必需的基础知识,又是教师进行学科生涯教育的最基本依据。准确把握教材,深人分析教材,发掘教材中生涯教育的素材,是有效设计并实施学科生涯教育的前提。将学科知识与生活、职业、社会联系起来,也能够拓展学科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既可以引导学生不再单纯重视知识的掌握,而是尝试与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相结合,让知识不再枯燥,还能培养学生的生涯意识,发展学生的生涯能力。如化学必修1第28面的“科学视野”,向学生介绍了胶体的性质与应用。教师可以选择让学生分组查阅资料,在课上以交流分享的方式完成。这可以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筛选整理信息以及交流表达的素养。笔者的学生获取的资料非常丰富:农业生产方面,土壤的保肥作用;医疗方面,将药物的磁性载体制成胶态粒子,在磁场作用下直达病灶提高疗效。血液是血球分散到血浆中形成的胶体分散系,所以不同血型的人不能相互输血;而血液透析、血清的电泳等均利用了胶体的性质。工业生产方面,制有色玻璃、水泥厂除尘等,冶金工业上的选矿,塑料橡胶及合成纤维制造等都与胶体化学有关。日常生活中,做豆腐、制果冻肉冻、明矶的净水等均是胶体性质的具体应用。同时,由于纳米粒子的尺寸与胶体粒子的大致相当,胶体化学原理在纳米科技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如此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将学业职业信息、未来发展目标等相关生涯教育主题融合起来,让学生看到知识对于自己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激活学科知识的价值,培养学生职业兴趣和职业意识,教师可以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和人生规划意识,为学生注人更强的生涯发展动力。4.创设模拟情境,提高生涯教育实效。“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特别重视情境创设。高中化学课堂的情境创设在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的同时,更要注重回归生产生活实际。我们知道,生涯发展素养不仅包含知识运用的能力,也包含站在怎样的角度理解问题、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将生涯教育融人化学学科教学之中,最有效的做法是根据化学学科知识,创设生活或未来工作的情境,采用角色代人法,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职业身份的角度思考问题。比如在学习了化学必修1的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之后,笔者介绍:黑化集团前身是黑龙江化工总厂,位于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始建于1958年。“二五计划”期间,在黑龙江省逐步向重工业主体和农业基地转型中,该厂为国家提供了大量工农业生产所需的机制焦炭和化肥。如果我们现在要投资建设一个制取氮肥的化肥厂,该如何规划?包括建厂选址、原料获取、生产过程、储运销售等环节,各环节要注意哪些问题?哪个环节最关键?你喜欢从事哪项工作?你这样选择的理由有哪些?……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关注科技发展的新成果、新动态,从原料供给、生产过程、环境保护、产品销售、交通运输、综合利用等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而且有的学生提到了融资、上市等经营发展过程中的高阶问题。学生的认识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小组间相互评价中不断完善。很多学生根据自己的多元智能特点选出了自己最喜欢、最适合的工作环节和工作内容。如此通过一定的课程介入与教学渗透,将所授知识与学生未来的学业、职业、工作和生活方式相结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学业、职业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发现自己、积极主动地选择人生的态度和能力。5.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学业职业体验。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涯教育讲求拓展可能,知行并进。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述、引导只能给学生提供一部分的理念与信息,对学业、职业的了解仅停留在表层,缺乏深层次的理解与感受。因此,教师应重视生涯教育资源,结合所在城市、学校、班级家长群体等实际情况,发掘并创设机会,引领学生走出课本、深化体验、丰富认知。帮助学生在观察、行动、体验中学习和发展生涯能力。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时,笔者通过校友联系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带领学生走进哈工大材料学院,深度参观了焊接研究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时,深人哈工大化学与化工学院,学生走进实验室亲手完成了多组力所能及的实验。笔者班级中家长及亲友团体的不同职业有几十种之多,班主任号召并组织家长成立“家长职业联盟”。如学生W的父亲在703研究所工作,可以提供材料与机械动力类学习资源;学生Z的父亲在自来水公司工作,可以带领学生了解净水全过程;学生S的母亲在哈药集团工作,可以为学生提供药品研发、生产、销售过程的培训等。学生的体验活动,也可以安排在寒暑假期间进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生涯体验的机会,前往就近的高等学府、科研院所、公司工厂等实地体验学习。通过与在校学生、教授、研究员、一线工作人员等面对面沟通交流,并亲身实践,学生可以更深人地了解他们感兴趣的专业、职业的基本要求和工作环境。学生在体验活动中,锻炼了意志品质,体验了劳动人民的艰辛,了解了更多的职业知识,增强了职业感受,更有针对性地促进了自己的生涯发展。6.借助科学史料,培养生涯职业精神。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将化学史的故事引人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最真实、最有说服力的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业钻研、职业追求、事业精神,激励他们认真学习、勤奋刻苦,努力发展自身的生涯能力。现行的人教版化学教材,在必修与选修中均设有“科学史话”栏目,介绍一些化学家的典型发现及科学史贡献。这是教师渗透生涯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涯素养的重要素材。如化学必修1中的“氯气的发现和确认”,讲述了舍勒制得氯气、戴维最终确定为一种新元素的过程。化学必修2中的“苯的发现和苯分子的结构学说”,介绍了凯库勒悟出苯分子环状结构的过程。化学选修5中“碳价四面体学说的创始人”,化学选修3中“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巴斯德与手性”等。教师应当用好此栏目的素材,引导学生学习化学家们重视实验发现的宝贵品质,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以及攻坚克难的坚定态度。美国著名学者萨顿在《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中写道,赞美科学所含有的人性意义,并使它重新和人生联系在一起。在化学发展史中,为揭示物质世界的奥秘,发现物质间作用原理与规律,许多化学家往往耗尽了毕生的心血。每一位化学家的人生,都是一条曲折而又闪着智慧光芒的求索之路!门捷列夫、居里夫人、鲍林、西博格、伍德沃德等一串闪光名字的背后是生动真实、发人深省、催人奋进的人生历程。在运用这些化学史料的过程中,笔者经常因势利导,引发学生思考。如勒夏特列能斯特、哈伯等对工业合成氨的研究及不同的结果,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才能在社会发展洪流中把握成功的机遇”和“科学家的良知与民族主义”。而讨论门捷列夫的童年境遇、个性特质、艺术修养是怎样使他成为一位成就卓越的科学家。再如学习居里夫人勤奋求学的过程、惊人的毅力和献身精神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选择怎样的追求,才是幸福的生活与人生”……教师是学科教学的主导,是实施生涯教育的核心载体。为更好地在学科教育教学中融入生涯教育,化学教师需要学习一定的职业生涯理论、心理学相关理论和掌握与化学学科密切相关的外部世界信息。教师应当习惯于关注与挖掘典型校友的生涯发展故事,积极了解目前国内国际升学路径、人才培养方式、专业研究方向以及不同行业发展前景等多方面的信息。只有真正了解生涯教育的意义,掌握生涯教育的方法,才能成为一名生涯教育的优秀指导者和传播者。
作者:梁好 单位: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
学生心理障碍引发学业困难的思考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也是高校辅导员重要的工作内容。目前“00后”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他们成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自我意识强烈,导致这一代人存在的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建立“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位一体反馈机制、全方位预警信息网络,是提高心理危机事件应对能力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障碍;学业困难;干预;辅导员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要求,要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需求[2]。但随着高校从“严进宽出”到“严进严出”,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合理增幅时代,部分高校学生无法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意义,面临着“我该如何完成大学学业”难题。因此,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构建预警机制,将学生学业困难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置,着力解决学生因心理障碍导致的学业困难将作为日常学生工作的重点。
一、案例简介
张某,男,2020级学生,该生性格内向,沉默寡言,自入学以来极少参加日常校园文化活动,与班级同学交流较少,且很少与同学谈及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家庭情况。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后有三门科目不及格,第二学期三门考试补考及格,但期末考试有八门科目不及格。辅导员发现该同学的成绩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下滑趋势,挂科重修数目较多,第一时间与该生谈心谈话进行交流,了解情况。张某表示自己常感觉到迷茫与困惑,找不到努力的目标与方向,非常想努力学习,但是控制不住自己总是沉迷游戏无法自拔,更无法集中精力专心学习。同时家长对自己的要求极高,给了很大的压力,且通过一年的学习发现自己对本专业不感兴趣,未来也不想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
二、原因分析
实验小学学业评价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省级实验小学学业评价改革学校实施方案交流会,是今年三月份在建湖召开的全市小学学业评价与监控研讨会的一个后续会议,旨在进一步交流全市省级实验小学对市教育局颁发的《盐城市小学学业评价与监控指导意见(试行)》贯彻落实的情况。会议时间虽然不长,但内容比较丰富。昨天下午七所不同层次的学校作了会议交流。今天上午,同志们聆听了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吴永军博士的专题讲座,吴教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小学发展性教学评价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相信大家受益匪浅。下面,我想就我市今后推进小学学业评价改革工作谈几点想法,供同志们参考。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坚定实施课程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年初,教育部陈小娅副部长在20*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扎扎实实地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充分表明教育部领导对这次课程改革的态度和决心。今年春天,原国家教委主任何东昌等一批教育界的老领导,联名写信给总书记,恳请党中央、国务院扎实推进新课程的实验,切实抓好素质教育的实施,胡总书记、温总理对此都作了重要批示。最近,教育部正在开展全国范围的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素质教育发展状况调研。可以说,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新世纪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回顾我市课程改革三、四年来走过的历程,我认为,我市小学新课程实验总体来说运行情况是良好的。20*年我市大丰成为首批省级实验区,同时建湖起始年级率先使用新教材。2003年秋学期我市小学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当前,全市小学正朝着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发生着深刻、喜人的变化:变化之一: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行为正在逐步形成。现在的课堂大多改变了以往满堂讲、满堂灌的状况,气氛开始活跃起来,也富有了灵性,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师生之间共同学习、平等交流的民主关系逐步形成,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变得更加喜欢学校、更加喜爱学习了。变化之二: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培训、教研活动广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教研活动,正在各地各学校广泛开展,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风气正在逐步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不仅使学生得到了更好、更全面的发展,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使广大教师得到了更好、更全面的发展。一大批教师,特别是许多年轻教师,正在借助课程改革这个极好的平台和难得的机遇,脱颖而出,成为小学各科教学的骨干。变化之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考试评价改革开始启动。不少实验学校已经把评价与考试改革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新课程实验同步推进。注重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发展。一些学校在注重终结性评价的同时,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在重视知识、技能考核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学业评价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健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进程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学校、老师总认为:这次课改同以往的课改没有什么两样,也就是开头轰轰烈烈地搞一些形式主义的所谓改革,到最后还是不了了之、草草收场,重新回到过去的老路、老模式上去。二是改革主动性比较缺乏。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和途径。要改革就要有创新,就要动脑筋、花力气。而一些同志已经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对新的改革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味等待观望。三是畏难情绪较大。这次改革不同于以往的七次改革,而是一个整体改革,涉及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一些学校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在教育理念、师资质量、经费投入、教学资源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困难和问题,于是一些同志过分强调这些困难和问题,在新课程实验面前望而却步。四是形式化现象严重。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操作层面,许多人对这次课程改革理解得不够全面、不够深刻,甚至还有人认为改革只是换一换教材,说一说时髦用语。因此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形式主义的现象,课堂教学中搞一些看似热闹的对话交流和所谓的小组合作探究,还有的过多地将歌舞绘画、多媒体等引进课堂,从上课到下课热热闹闹,花拳绣腿式的课堂教学显得浮而不实。而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等真正需要改革的东西,却很少去思考、去研究。
英语专业自荐信参考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级的一名学生,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经过四年的学习和锻炼,我将于明年月完成大学学业,真正步入社会,开始人生路上的新一段征程。
三年多来,在校领导和老师的引导下,我努力学好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专业水平每一年都有明显提高,大二时以良好的成绩通过了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并将于明年年初参加专业八级考试。在基本能够运用英语自如地进行听、说、读、写的基础上,我涉猎了语言学、英美文学和英美概况,调整知识结构的同时,扩充了视野。
深知世纪对人民教师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我在学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教育理论的同时,特别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积极参加系、院和校的活动外,我热情地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通过做家教和作兼职教师工作,得以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并根据学生特点,总结和发展适宜的教学方法,积累了初步的教学经验,这一切使我能在今年的教育实习中发挥特长,出色地完成实习任务,获得优异成绩。
四年的大学生活教我学会了冷静、坚忍不拔,使我能在人生的坐标上找寻适合自己的位置并不断修整自我,更让我深刻认识到人要用心地去做每一件事,认真、踏实地面对人生的每一步。所以我诚挚地希望加入你们这支优秀的、富有生命力的群体,在大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共同携手,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进取!
英语教师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XX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XX级的一名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和锻炼,我将于明年7月完成大学学业,真正步入社会,开始人生路上的新一段征程。
三年多来,在校领导和老师的引导下,我努力学好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专业水平每一年都有明显提高,大二时以良好的成绩通过了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并将于明年年初参加专业八级考试。在基本能够运用英语自如地进行听、说、读、写的基础上,我涉猎了语言学、英美文学和英美概况,调整知识结构的同时,扩充了视野。
深知21世纪对人民教师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我在学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教育理论的同时,特别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积极参加系、院和校的活动外,我热情地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通过做家教和作兼职教师工作,得以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并根据学生特点,总结和发展适宜的教学方法,积累了初步的教学经验,这一切使我能在今年的教育实习中发挥特长,出色地完成实习任务,获得优异成绩。
四年的大学生活教我学会了冷静、坚忍不拔,使我能在人生的坐标上找寻适合自己的位置并不断修整自我,更让我深刻认识到人要用心地去做每一件事,认真、踏实地面对人生的每一步。所以我诚挚地希望加入你们这支优秀的、富有生命力的群体,在大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共同携手,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进取!
透析厌学的病态人格
摘要:厌学现象目前越来越多地成为学校、老师和家长关注的焦点。厌学的重要个人因素是个体的病态人格,是个体人格因素在学习阶段的一种表现。本文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对产生厌学的原因做了问题人格上的划分,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厌学学生进行帮助。
关键词:厌学心理动力病态人格
一、厌学的表现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态度、厌学情绪和厌学行为。其主要表现有: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爱做与课堂无关的事,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精神不振,爱打瞌睡,一般不愿做作业,或者敷衍了事。学习无兴趣,缺乏求知欲,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地学习,并对此感到痛苦、紧张、焦躁。经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有的干脆弃学出走。
二、厌学与学生的人格品质密切相关
厌学现象多发于12~18岁处于中学学习阶段的青少年学生。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刚刚步入青春期,随着生理发育越来越接近成年人,他们的自主意识迅速增强,逐渐从对权威(父母和老师)的恐惧和顺从中脱离出来。如果说小学阶段厌倦学习还不敢从行为态度上有所表达,进入青春期的他们已经不愿再掩饰自己的态度了。因此其人格所固有的特性,在这个时期得到前所未有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