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想政治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8 00:52:1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大学思想政治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施论文
摘要:我国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缺失的原因之一,在于对传统教学实践的理性主义理解,对“实践”概念的技术性运用。要改变其局限性,就要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向转变,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以社会为中心”的教学实践过程。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教学实践;实践教学
我国高校普遍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是社会主义大学本质特征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多年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是一以贯之的,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之所作出的努力也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毋须讳言,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方面,其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的传统理解也不乏片面性。
一、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践”的反思
按照人们的一般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用特定的教学内容,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教学目的)、有计划(教学计划)、有组织(组织形式)的、按照一定的教学规律、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按照一定的教学方法、实施符合教学规律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教学实践活动。在这里,教学实践对应于生产实践、科学实践、社会关系实践等其他社会实践形式。作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体系、政治观点、道德规范转化为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来说,它是客体出于自身的内在需要,而对主体所传递的教学内容加以反映和择取以及内化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关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践本质的上述认识,在我们的思想政治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有两点需要反思。
一是这种教学实践观带有很强的思辩性和理性主义色彩。它强调建立一套以某一特定逻辑起点为中心的概念体系的重要性,事实上也以教学本质研究为基础,构建了一个由教学目的、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概念组成的理论框架。教学过程则从根本上被看作是一种认识过程,即受教育者通过教材对既定真理的反映过程。这就决定了不管是机械的反映也好,能动的反映也好,其宗旨都不过是为了不走样地照映出被反映目标的正确性。并且,这种认识过程是一定要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因为只有理性才能真正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教学原则等一系列概念、原理也都是从教学本质是特殊的认识过程这一逻辑起点出发而推演出来的。显然,这是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虽不可否认其一定的合理性,却也存在着致命的弊端,主要表现为:它把知识视为客观存在的真理,具有绝对的确定性,教学的主要目的就被认为是传授这些经过选择的确定的知识;过分强调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认为完成认识性任务是教学的主要的乃至唯一的任务;过于强调教学的可控性,认为教学就是执行教师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的过程,不允许教学内容的非确定化、答案的多元性以及教学过程中必要的偶然事件、断裂、突变、分叉或错误的发生。总之,在理性主义思维方式的支配下,这种教学实践无论在教学的目的、过程上,还是在教学的内容上,都强调绝对的确定性。然而,绝对确定的知识是不存在的,因为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不可能做到绝对客观的,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知道,即使是自然科学的普遍性也是有限度的,而作为人文学科的思想政治教学面对多样复杂的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活动的影响因素,面对流动多变的教学过程,更不可能获取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规律、普遍原则,那种想建立一种普遍有效的教学实践的尝试就像“永动机”的梦想那样不现实。如果“单纯以纯粹科学作为一切知识的典范,单纯以科学的真理作为一切真理的代表,必然以牺牲人类知识和真理及其他更为重要内容为代价”。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失效状态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大学思想政治教学改革计策考究
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交叉重复具体表现为:1.与中学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重复。经过对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中学政治课程的比对可以发现,大学时期的思想政治理论观点,如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都与中学政治教学内容中的理论重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内容更是大面积雷同。教学内容的重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枯燥无味且早已熟知的理论观点,很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2.公共学科间的教学内容交叉重复。如民主政治问题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容,在《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有过详细论述,但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也有类似的原理性内容。虽然这有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但是完全没有必要重复教学。(二)大学思想政治学科建设不够完善目前,我国的大学思想政治学科建设还不够完善,这集中表现在:1.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和大学生对我国新课程的设置内涵和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部分教师和学生对课改的要求和作用并不完全理解,他们只是在任务性地完成教学和学习。教师主导课程,一味灌输理论知识;学生盲目学习,习惯性被动,师生交流和日常联系不足,学生实践性学习少,没有自主体验等。这些都严重削弱了课改的贯彻力度和执行强度,脱离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缺少一级学科地位,不利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的加强与改进,更加不利于马克思主义学科内涵的丰富与发展。(三)教学内容与专业教育失去链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从中小学阶段开始,学生就一直在接受思想政治的专业教育。进入大学后,学生的思想政治思维已经基本定型,很难再接受新的思想,这导致他们更加容易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新时期,高校的招生政策改革和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让很多学生选择放弃思想政治理论课。这就使得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专业教育失去了链接。(四)教学方法单一,缺乏针对性目前,大学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方法依然比较单一,其具体表现为:1.重理论,轻实际。其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正确地运用到社会中、生活中,正确地认识与分析社会热点和社会疑难点。而现实中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的理解与分析,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来自思想政治理论。这种理论与现实的脱节和实证说服力的薄弱,势必将学生误导,导致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重视。2.教师主导,学生被动。目前,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依然盛行,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不明确。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引导与创新性探索。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强制性的教学与学习、没有引导与启发,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下,怎么能够独立思考与求索?(五)大学思想政治理论缺乏实践性目前,在课改氛围下,尽管许多高校已经在逐步改善自身的教学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教学仍严重不足。当代的大学生是有理想、有激情、思维活跃、自我意识明确、参与性强的一代,面对社会中的各种现实问题,如果没有强大的理论支持,他们很容易出现理解片面和过激的行为。社会本身就比较复杂,大学生来自不同家庭、不同阶层,他们对社会经济文化的认识本来就不同。因此,要完全强化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需要不断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性,在思想与行动上统一他们的认识,帮助他们理解社会。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方案
(一)思想政治学科建设与教学内容设计在进行大学思想政治学科建设时,要充分贯彻课改方针,加大课改的实行力度,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课改意识,严格监督教师教学情况,加大师生交流。此外,要针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特点和原则,确定重点学科地位,摒弃统一式教学,对一笔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性学习。对于教学内容重复问题,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可以将重复内容进行提问式教学讲解,还可以随机进行重复理论知识的抽取式学习,进行跳跃式讲解等,在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起步上让学生摆脱厌烦心理,不重复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教学方法的设计思想政治教学方法比较多样,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我们完全可以将它们灵活运用。1.对话式教学对话式教学以学生提问,教师答疑为主,同时将教师的谆谆诱导穿插其中。在这里,教师就是学生的朋友,跟学生是平等的,教师的平易近人更容易获得学生的尊重与理解。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下,在心与心的交流中完成教学内容与学习,会得到更多的感受与收获。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能活跃课堂氛围,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是最完美的教学,也是教师应该积极追求的教学模式。2.演讲式教学演讲式教学也是学生参与课堂,师生互动的一种表现。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社会热点等,凝练一个或两个题目,通过演讲的方式进行教学。此法有两种含义,一是由学生自愿报名进行演讲,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二是由教师进行演讲式教学,通过演讲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3.辩论式教学辩论式教学的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它完全摆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枯燥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抒发自己的观点。在此,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和社会实践进展,选择若干有争议的观点,在教师和学生的综合选择后定下一个可辩论的题目,将学生分为正方、反方和旁观者点评三方。在正反两方辩论后,先由学生旁观者点评,最后由教师评讲。通过辩论,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与矫正。4.案例式教学该法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选案例,课堂上让学生思考案例、讨论案例,由教师分析案例、解剖案例,最后引出需要学生掌握的理论观点。5.角色互换式教学在角色互换时,教师可以选取课程中的几个教学内容来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制备教案,自己登台讲授,教师走下讲台成为学生,并在学生教学基础上组织学生对该内容的教学进行研讨,以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当然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很好,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加其自信心,更能引起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爱好与重视。(三)教学手段的设计1.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在多媒体教学普及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作用。多媒体教学形式比较丰富,教学信息量巨大,教学直观性强,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板书教学,不同的课堂感受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2.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环境高校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创作一个思想政治学习的平台,建立较完善的网络课件。如在自己的校园网站上传相关的理论课程课件和课题,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自主答题与测评,这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利用网络资源来弥足自身学习中的不足。
作者:牛娴单位:河南大学
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全面,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最主要形式,是培养高尚三观以及培养新思想、新观念的重要方式,更是让学生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主要渠道。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可以促进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升综合素养,最终更好地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1在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1.1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产生于实践,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认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实践,认识是否具有真理属性也只有时间能够证明。传统的向高职院校大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是一种相当具有局限性的教学思想,大学生无法实现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并且他们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认识上。学生极易形成教条化、片面化的思维,表现在他们对于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没有足够的认识和理解,没有正确的判断。而实践教学可以解决这一问题。1.2思想教育实践教学体现时代特征。目前这个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是一个变化的时代,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更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长远来看,想要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根本动力是知识和技术,而不是劳动力和资本。依靠信息技术,我国可以实现弯道超车。因此,开放化的教育,重视实践的教育,才是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教育。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背景下,在实践中发现真理,认识真理,同时用真理来提升实践水平,就是未来我国对人才最根本的要求,而只有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才能够培养这样的学生。1.3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符合高职院校发展。高职院校就是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而培养适合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以及其他实用性需求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培养的就是应用型技术人才,实施的就是就业为主导的教育。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当是适合于社会职业需求的,应当拥有技术特长,是高素质的技术型工作者。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要突出职业性和技术性,也就是说,要突出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提升保驾护航,让学生的思想品德与智力、体力、能力全面而协调地发展,成为一个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要推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道德感,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2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对学生和学校的发展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还存在非常多的问题,需要得到重视。2.1思想认识不够完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直到目前仍然存在着非常明显的计划经济特征,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依然是主流。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割裂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使二者相互独立,或顾此失彼。很多高职学校,甚至出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完全脱节的现象。目前,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取得的效果越来越好,但是有很多高职教师仍然坚持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很多高职院校都不重视实践教学,没有专门安排课时和学分。因此,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思想认识不够,就无法让其发挥真正的作用。2.2专业课与公共课之间过于独立。现代社会的竞争力,其实是综合实力的竞争,就是应用能力的竞争。想要培养出让社会满意的学生,就必须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一直以来,我国高职院校都在公共课上过度重视理论教学,在专业课上过度重视实践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割裂,严重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因为经费等原因,很多高职院校都不重视实践教育,或者大大压缩实践教育的课时和占比,这样就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也无法让他们将知识从理论变成实践,这种教学方法是非常片面而落后的。2.3教学缺乏主动性。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学历和知识水平在不断提升,年龄也在逐渐年轻化,但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水平不高的现状仍然没有得到改变。首先,这些教师本身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他们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创新的意识还不强,俗话说就是闯劲不够。这些教师普遍都缺乏作为教师应当有的职业技能,更加缺乏充足的动手操作的经验,这也不足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很多教师在进行了充足的理论教学之后,发现自己的课程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多学生反映很不好,他们就粗暴地认为是学生的素质问题,是学生不热爱学习。另一方面,很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都将自己的教学当做一项工作流程,对实践教学缺乏主动性。同时虽然开展了很多的参观、讨论等实践活动,但也是没有计划、没有活动的延伸,导致教学很难达到应用的效果。2.4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对于高职学生来讲,长时间接受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学习,会产生枯燥无聊的感觉,会极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高职阶段,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学生的体力、智力以及各项能力正处在顶峰,热爱学习,有着旺盛的求知欲,但是很容易对一项事物感到厌烦。学生并不是讨厌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讨厌这种枯燥无聊的教学方法,只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还是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的。
3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实现
大学思想政治课学习的调研报告
大学思想政治课听课情况调查
1、请问你的专业是?
A、理工类B、文史类C、经管类D、农医教体艺等其它
2、在你看来每周开课课时会比较合理?
A、2课时B、2—4课时C、4课时以上
3、请问你所在班级思想政治课出勤率为?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目前,社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思潮,因此很有必要对学生在人格和道德方面进行教育。高等院校的学生,一旦缺少正确的引导,就很容易迷失自己。所以,在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可以获得帮助,养成很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让学生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让学生把日常知识和理论知识正确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在教学中,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除了可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
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影响
目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仍然有不足之处,很多落后思想甚至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使得高等教学受到约束高等院校学生的思想很灵活,容易接受一些新思想,对此教师要积极引导,避免让不好的思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二)学生对于思想政治学习不够重视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精致化研究
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精致化含义
精致化指将科学化管理模式与人本化管理模式进行相互融合,将其有利因素合理保留,排除各自的不利因素限制。具体要求如下:需将科学因素与人文因素综合考虑,即注重管理过程的总体把控,也不能忽略管理细节,需要追求细致入微、周到全面。精致化的教育理念目前已得到教育机构和社会的普遍认同,成为教研机构热门课题。精致化教育模式要求教育过程尽量周到全面,将思想政治教育用细致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全方位人才提供支持与保障。
二、当今大学思想政治精致化管理问题
第一,以行政管理手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当今的大学校园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日常事务繁重,有所束缚,无力进行管理模式的开发和研究,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和手段,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细致化管理也沦为形式。迄今为止,以行政管理手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象仍在大部分高校广泛存在。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单一。当今我国大部分高校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仍主要依靠思政理论教学模式,授课教师也多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过度追求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了解,忽略了思维方式的开发和引导。造成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参与性低,学习兴趣不浓厚,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限制了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接受和领会能力,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效果。第三,思政管理力量相对薄弱。从我国目前多数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辅导员等思政工作者多具有流动性大的特点,思政工作强度大,工作任务繁杂。因此,绝大部分思政工作者的日常工作都被各类繁琐的一般性工作占据,无力进行管理模式的开拓和创新。专业人才偏少,多数思政工作者创新开拓意识不足,对于新型管理理念的接受程度不够,缺乏专业研究人员,细致化思想政治管理力量相对薄弱,无法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致化管理的需求。第四,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不足。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以往传统报纸报刊等文化传播媒体,成为现今社会信息的重要来源与传播途径。互联网功能强大,信息量丰富,获取方式简便,是大学生之间或与外界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当今多数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对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运用仍不够了解,缺乏对大学生生活现状、思想动态的及时掌握,无法驾驭现代信息技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脱离学生生活,为高校内实施思政教育工作造成阻碍。
三、大学思想政治精致化教育实施方式分析及建议
(一)完善精致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体制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综述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今天,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对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对各种影响和制约大学生思想健康发展的因素进行认真反思,积极探索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不断创新。我们要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使思想政治教育能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充分继承原有途径的基础上,勇于开拓创新,努力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内涵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内容、方式、体制、模式等各个方面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并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改革和转变。
1.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过程来看
大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年3月28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提出了“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研究报告”(中文版),目的是要为全球的核心素养教育贡献“中国智慧”。5C模型的具体内容包括:创新、合作、申辩思维、沟通、文化理解和传承。事实上,这个5C模型所强调的就是教育的核心理念,即“德才兼备和立德树人”。5C当中多出来的“文化理解和传承”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品质,以及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深切理解和认同。
1大学英语课堂上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是高校教育的一块“硬伤”。一般的大学都是由专职的思政教师进行一周4个学时的理论知识传授,很多内容都是浅层次的围绕理论展开的教育,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浅,理论覆盖面窄,很难达到预期的理想教学效果。更别提打动学生、影响学生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素养了。相比之下,其他学科的教师在其课堂上也只是进行相关知识的讲授,很少教师会在专业课上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这种现象就导致了很多教师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身份缺失问题。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属性就决定了它的广泛性、长期性和持久性,大学里所有学科的教师都应该参与进来,大学英语也不例外。大学英语课堂上,学生往往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对其社会心理、思想状况、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都产生深刻影响。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它反映的就是西方国家的社会习俗、人文思想、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等,这是由英语的本质和特性决定的。同时,英语也是人类进行思想沟通和文化交流的媒介,必然将其独特的文化属性向外传播、渗透和扩展,并与其他语言和文化之间发生融合或是排斥。英语教师应该透过语言的表象剖析语言背后所传达的文化和人文精神,借助英语的桥梁作用,深刻地客观地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提高学生对中西方文化优劣性的思辨能力。
2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融入点
2.1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一种语言代表着一种文化,西方的语言和文字都刻上了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印记,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应该渗透于其中。教师在教授大学英语时,要结合教材内容潜移默化地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要向学生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辛勤劳动、艰苦奋斗的中华传统美德,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尊心和国家荣誉感。2.2融入人格品质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英语教材内容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帮助学生抵制西方的消极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要在教材中深刻挖掘我国优秀文化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诚实、勤俭、友善、自强、敬业和奉献的优秀传统美德,并将其内化在学生的意识形态当中,同时成为大学生积极赞成和自觉遵守的道德行为准则。2.3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理想和信念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的崇高精神,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大学英语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将民族精神和中国梦想融入教学过程中,这也非常符合我国十八大所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对梦想的憧憬可以指引大学生不拘泥于形式,在学习过程中秉承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可以鼓励大学生不断创造新方法,开阔眼界,寻找适合自己的未来道路。2.4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课堂上,通过中西文化对比引导学生增强对我国民族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当代大学生应该成为有自信、有尊严、能自强的中国人。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全面开展和传统文化有关的主题式教学活动。比如,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或是重大历史事件,帮助学生建立对我国光辉历史文化的自信和自豪。2.5融入医学人文教育。笔者所在学校是医学院校,这样的医学属性就决定着要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到大学英语的授课过程中,这也反映出我国的社会发展需求和文明程度。教师要结合英语教材,对比中西方不同医疗体制,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医德医风,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医疗服务意识。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西方的福利制度,不要盲目的认为其优越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仅是要讲授英语语言和文化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透过语言和文化,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样做可以有效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增强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价值引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作者:任玲玲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外语教研部
大学生思想政治论文
一、微信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微信对大学生造成的认知偏差
微信的时实对讲功能包括短小录音、表情、文字,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自由性,并且微信无需付话费,只需开通上网功能就可以通过声音传达信息,让沟通更频繁、更亲近。大学生把这种沟通看作“潮流”,在对微信产生依赖后,将会对他们心理、人格、道德、认知等方面产生影响。在虚拟世界里,大学生很容易被误导,甚至出现心理疾病。
(二)微信对大学生价值观造成影响
以往大学生接受教师传达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都是通过面对面或文件的传播模式。随着微信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更愿意接受互播模式,通过微信的沟通使他们的人际往来更为频繁,所接受的知识面更广,但无疑会产生大学生接收的信息渠道多、种类杂、层次不齐等情况,使他们的价值观念难以整合。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对自身约束力不强,很容易接受外来信息。如果学生接受的信息低级、直观且生动,会逐渐影响和改变他们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模式,增加大学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的难度。
(三)微信使大学生痴迷网络
大学生思想政治协同教育研究
摘要:自21世纪以来,我国对高等教育的愈发重视,使我国对高校提出了“双一流”建设这一发展战略要求,力图在21世纪中期,使我国高校被打造为位于世界前列的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从而使我国真正实现“教育强国、教育兴国”目标。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不仅能够满足“双一流”建设的内在需求,同时也能为思政教育的全程全方位协同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示范带头作用。鉴于此,本文对“双一流”建设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全方位协同教育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双一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全方位协同教育
在新时代下,我国在高等教育中提出了一项非常重大的发展战略,即“双一流”建设,通过“双一流”建设,将使我国在21世纪中期的一流大学数量以及一流学科实力真正迈入到世界前列,从而使我国真正成为高等教育强国。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中共教育部在2017年12月出台的纲要文件中,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其强调需要在双一流建设工作中强化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使高校能够在双一流建设中实现对教学科研的科学评估。
一、“双一流”建设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全方位协同教育模式的提出
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使其在管理领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在高校管理工作中,为了使大学生的思政教育需求得到有效满足,需要建立对应的管理目标,以此形成即时反应机制,使高校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能够有效开展一体化服务。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需要将社会化服务作为主要方向,对自身的服务管理平台进行不断健全,使大学生在思政教育中所产生的各层次利益诉求得到客观的反映及有效的协调。这也为高校在思政教育中探索全程全方位协同教育模式过程中指明了方向。在高校中,大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区,其性格、成长环境等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也使其在个体诉求上变得非常多样化,要想提高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水平,就必须要对提出的育人要求进行有效贯彻,对高校中各类资源及各个部门进行高效统筹,使思政教育能够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实现全程全方位的协同教育。
二、“双一流”建设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全方位协同教育模式的构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