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规划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9 12:23:0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大学规划总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大学规划总结

大学校园研究现状

一、建筑及城市规划界对大学校园的研究

我国的大学校园建设开始是以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校园规划理论为指导原则的。建国以后,根据经验,结合国情,确立了以功能分区为核心准则的校园规划理论和规划指标体系,指导了我国现有的绝大多数大学的建设与发展。然而,那些曾被奉为经典的校园规划理论和规划指标体系都是建筑、规划界的学者站在自己学科视野中的阶段性经验总结,是相当不成熟的,至今,这些欠成熟的校园规划理论仍是我国大学校园规划建设的根本依据。在理论欠缺的情况下,建筑、城市规划领域对大学校园的研究只能是实践走在理论前面。

随着近几年高教改革的深入,校园建设工程量比过去翻了几翻,建筑和城市规划界开始频繁关注大学校园建设的理论建构。2001和2002年在北京和台北分别举办了“海峡两岸‘大学的校园’研讨会”,在大陆和台湾的建筑规划界掀起了大学校园的学术热。与以往相比,两次会议的论文开始重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大学校园建设的历程,不再局限于校园工程的阶段性总结。

一些建筑学者开始关注高等教育思想对校园建设的影响,只是他们的观点阐述不太系统,只能说是一种“散见”。如:《大学校园规划结构的研究》一文认为“大学校园形态与大学当时的办学理念、教学制度和内容是一致的”。如中世纪的大学主要职责是培养神职人员和为王室服务的人才,大学校园必须是封闭的,能够使学院排除外界各种影响,完全服从教会,校园生活充满清规戒律。因此,校园多附属于教堂或修道院,或者以宗教建筑为样本进行设计建设。19世纪工业革命后,美国高校将学术自由理想和为社会服务的办学宗旨相结合,创立了独特的高等教育模式,也创立了影响全世界的开放式校园形态。20世纪后期,教育体制走向多元化,校园形态也越来越多元。这种对教育思想和校园建设关系的描述,虽然稍稍打破了一点建筑界习惯性思维的限制,但依然停留在对高等教育理论浅层次的理解上,并没有阐明在大学校园形态演变中表现出的教育与建筑之间的互动关系。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一些建筑学者除了对校园形态的“过去时”进行归纳总结外,对于校园的当下形态和未来趋势也作了一定分析探讨。一部分人认为,大学城将是我国大学校园在新时期的某种发展趋势。“大学城”是国内近年来新兴的概念之一,至今并无确切定义。一些文献资料认为,“大学城”是一种特殊的城市化方式,其发展模式大致分为“传统学术型”、“商业创新型”,或介于两者之间。前者多起源于历史悠久、具有强大学术号召力的一所或多所大学,经过漫长历史时期,逐步形成了校城交融的自然环境,如英国的牛津、剑桥大学城,德国的洪堡大学等。“商业创新型”大学城起源于新兴的理工科院校,以科技创新与市场紧密结合,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如美国“硅谷”和斯坦福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关村则兼有二者的特征。

虽然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对大学校园建设起重要作用,教育界每一次大的运动都在校园形态上留有痕迹。但是多数情况下,建筑界与高教界的对话局限在建筑工作者面对高教体制改革所作出的单方面呼应。在现代教育哲学的指导下,现代大学不断构建着新的教育理论,这些理论虽然对校园建设有一定影响;可这种影响对建筑界来说是被动的,因为建筑界还没有系统地探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与大学校园建设的关系。凭着对教育思想一知半解的领悟,喊几句时髦的教育口号,校园建设只能停留在肤浅的、“闻风而动”的层次,不可能有深度。

查看全文

校园城市规划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中国大学校园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别考察了高等教育界和建筑与城市规划界对大学校园的研究现状,提出应该打破高等教育和建筑城市规划之间的学科壁垒,站在跨学科的视角上研究大学校园。

关键词:大学校园;建筑;城市规划;校园文化;跨学科研究

随着大学校园建设量成倍增长,有关大学校园的研究也日益升温。因为大学校园具有两种基本属性:建筑性和教育性。所以,对它的研究也多局限在建筑学、城市规划和高等教育三个学科领域。

一、建筑及城市规划界对大学校园的研究

我国的大学校园建设开始是以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校园规划理论为指导原则的。建国以后,根据经验,结合国情,确立了以功能分区为核心准则的校园规划理论和规划指标体系,指导了我国现有的绝大多数大学的建设与发展。然而,那些曾被奉为经典的校园规划理论和规划指标体系都是建筑、规划界的学者站在自己学科视野中的阶段性经验总结,是相当不成熟的,至今,这些欠成熟的校园规划理论仍是我国大学校园规划建设的根本依据。在理论欠缺的情况下,建筑、城市规划领域对大学校园的研究只能是实践走在理论前面。

随着近几年高教改革的深入,校园建设工程量比过去翻了几翻,建筑和城市规划界开始频繁关注大学校园建设的理论建构。2001和2002年在北京和台北分别举办了“海峡两岸‘大学的校园’研讨会”,在大陆和台湾的建筑规划界掀起了大学校园的学术热。与以往相比,两次会议的论文开始重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大学校园建设的历程,不再局限于校园工程的阶段性总结。

查看全文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探究

摘要: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课。作者在研习兄弟院校相关课程开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注重植物文化的引入、注重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名师经典的引入、采用中外结合的案例教学法、教学要突出地方特色和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教学经验,以期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更多实用的专业技能。

关键词:植物景观规划设计;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教学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它是利用园林植物进行风景园林设计的一门应用设计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园林植物相关知识的能力和独立承担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设计任务的能力[1]。课程内容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理论部分包括植物景观概述、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程序及图纸表达、植物群落景观设计、植物景观空间营造、不同类型绿地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等内容;实践部分包括优秀园林设计作品的植物景观调研和测绘、不同类型绿地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和种植施工图设计等内容。在开课之初,作者研习了兄弟院校相关课程的开课经验。国内院校的园林专业主要开设于农林院校、建筑规划院校和艺术类院校。不同的学科背景形成了各自的专业特色,农林院校具有较多的观赏植物类和生态类学科优势[2]。如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课程总学时为64,理论和实践课程课时分别为24和40,比例接近1:2。该校教师郝培尧等总结出以“理论讲授+户外调研+课程设计”的教学组织形式为基础,形成了模块式、单元式以及推演式等3种富有特点的教学方式[3]。建筑规划院校具有较强的工科特色,相关课程课时普遍偏少,如湖北工业大学“园林植物设计”课程仅有32学时。该校教师王琴等提出了“积累-融合-实践-创新”的改革途径:首先应加强学生对园林植物基础知识的积累,其次应促进园林植物设计理论和经典案例的融合,三是要重视园林植物景观调研和测绘实践,四是要培养学生在园林植物设计方面的创新能力[4],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艺术类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艺术功底,美术修养和图面表达比较强,但园林植物理论知识较薄弱。西华大学教师徐澜婷根据艺术院校专业培养目标及学生特点,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标本采集方式、空间体验、优秀案例分析临摹、立体效果图表现以及课程设计教学途径[5],初步建立了学生的园林植物景观空间感以及园林植物美感,提高了课程效率,增强了学生园林植物规划设计方面的能力。而国外院校如英国谢菲尔德大学“高等种植设计”课程以项目实践为导向,与理论课程的学时比例为4.5:1[6],充分体现出该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作者所在的广西大学林学院,属于上述农林院校,其为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开设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课程仅有27学时,包括理论讲授(21学时)、实验教学(6学时)和教学实习(1周)三大环节。其理论课时与实验课时比例超过3:1,安排并不合理,作者只能充分利用1周的教学实习,让学生尽可能掌握更多不同类型绿地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作者总结了几条在课时(尤其是实践课时)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更多实用技能的经验,以供同行探讨。

一、注重植物文化的引入

植物景观是园林设计全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英国风景园林师克劳斯顿(B.Clouston)曾经说道:“园林设计归根结底是植物材料的设计,其目的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其他的内容只能在一个有植物的环境中发挥作用”。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作为一门园林植物应用类相关课程,植物识别与应用几乎密不可分。如果学生不认识植物,不懂得植物的体量、花色、花期、常见应用形式等,就不可能设计出精美的植物景观,其中奥妙在于不断观察与总结、不断融合与创新、不断回归与反馈[7]。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植物蕴含的丰富文化,并讨论这种文化展现的载体形式,借鉴古人以花明志、借物喻人的设计手法,帮助学生形成植物景观与山石、水体等其他造景要素相结合,有文化深度的综合叠加等植物景观设计表达[7]。在“植物文化”相关课程内容中,作者选取了2017年英国切尔西花展(ChelseaFlowerShow)金奖得主M&SGarden作为讲解案例之一。设计师JamesBasson从废弃采石场获得灵感,用石灰岩块方阵喻拟采石场环境,分区域种植不同适应性的植物。一方面探索了植物在受损地貌中生存生长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呈现了生命对抗荒芜的特殊之美。除了设计理念让人动容,设计师排布植物的巧思,也是该花园斩获殊荣的关键原因。其中几种植物的选用具有特定文化寓意:(一)阿特拉斯金穗花(Asphodelusfistulosus)在希腊神话传统里,金穗花属与冥界、死亡密切相关,是荷马笔下的“冥界常见野花”,也是冥后花冠指定用花之一。(二)大阿魏(Ferulacommunis)和小茴香(Foenicu-lumvulgare)大阿魏,英文俗称“巨型茴香”(giantfennel)。它们的故事,跟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冒险偷火有关。盛传,普罗米修斯盗火所用“火把”,就是大阿魏。盗火神话暗喻了真理和希望的传递。大阿魏和小茴香的参与,把这样一种若有似无的想象带入花园,增加了耐人寻味的空间。人文关怀、自省式思索、有文化背景支撑的植物元素、生态层面的探索,加上别开生面的设计感,金奖实至名归(来自微信号:greenbathroom)。通过植物文化在经典案例中的应用解析,让学生了解到植物文化塑造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设计当中,使设计获得生命。

二、注重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名师经典的引入

查看全文

科学发展观高校发展论文

摘要:“十一五”是我国高等学校深化改革与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高校应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总结“十五”规划的完成情况,深入研究“十一五”期间面临的挑战,立足现状,着眼未来,总揽全局,把握机遇,既突出重点、为所当为,又统筹兼顾、厚植实力;要坚持走特色化与综合性协调发展、非均衡与整体性协调发展以及跨越式与可持续协调发展之路;着力于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全面谋划“十一五”的改革发展方略,科学绘制“十一五”的改革发展蓝图,从而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引导到全面、科学、理性、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关键词:“十一五”规划;科学发展观;特色化;非均衡;跨越式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我国高校应制定好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等三个规划。目前,正是各级各类高校“十五”规划的各项工作即将届满、“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全面启动之时。如何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和趋势,“考虑正在迅速变化的全球环境,考虑在这一新的环境下大学各相关利益群体对大学的需求和期望”,①从各自学校的历史与现状出发,认真总结“十五”规划的完成情况,分析学校的优势和不足,特别是深入剖析学校在“十五”发展期间所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困难以及“十一五”发展所面临的竞争、机遇和挑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提出能够充分体现各自学校“办学理念、优势和风险意识”的发展战略,研究制定有基础、有高度、有新意、有特色的学校战略规划,从而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应该说,这是当下我国高校所要共同应对和亟需解决的时代课题。

一、特色化与综合性协调发展战略

特色化与综合性协调发展是我国高校“十一五”发展三大核心战略中的首选战略。

(一)创造特色,强化特色

查看全文

创先争优及理论学习工作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通过在大学生中开展争做“学习标兵”中总结经验,我班决定策划开展“强化能力培养,争做多星级学生榜样”活动。

一、活动目的及意义

要通过开展本次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引导,同时帮助他们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坚定党的信仰。并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主动查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刻苦学习、甘于奉献,志存高远、敬业爱校、淡定从容、自信自律、笃之以信、持之以恒。引导学生真正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确学习方向!以及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觉悟,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为高素质、能力强的服务型人才。

二、活动主题

强化能力培养,争做多星级学生榜样

三、活动内容

查看全文

大学校园探究状况论文

摘要摘要:本文针对目前中国大学校园建设实践中存在的新问题,分别考察了高等教育界和建筑和城市规划界对大学校园的探究目前状况,提出应该打破高等教育和建筑城市规划之间的学科壁垒,站在跨学科的视角上探究大学校园。

摘要:大学校园;建筑;城市规划;校园文化;跨学科探究

随着大学校园建设量成倍增长,有关大学校园的探究也日益升温。因为大学校园具有两种基本属性摘要:建筑性和教育性。所以,对它的探究也多局限在建筑学、城市规划和高等教育三个学科领域。

一、建筑及城市规划界对大学校园的探究

我国的大学校园建设开始是以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校园规划理论为指导原则的。建国以后,根据经验,结合国情,确立了以功能分区为核心准则的校园规划理论和规划指标体系,指导了我国现有的绝大多数大学的建设和发展。然而,那些曾被奉为经典的校园规划理论和规划指标体系都是建筑、规划界的学者站在自己学科视野中的阶段性经验总结,是相当不成熟的,至今,这些欠成熟的校园规划理论仍是我国大学校园规划建设的根本依据。在理论欠缺的情况下,建筑、城市规划领域对大学校园的探究只能是实践走在理论前面。

随着近几年高教改革的深入,校园建设工程量比过去翻了几翻,建筑和城市规划界开始频繁关注大学校园建设的理论建构。2001和2002年在北京和台北分别举办了“海峡两岸‘大学的校园’研讨会”,在大陆和台湾的建筑规划界掀起了大学校园的学术热。和以往相比,两次会议的论文开始重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大学校园建设的历程,不再局限于校园工程的阶段性总结。

查看全文

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评价与监测研究

一、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评价与监测研究的重要性

(一)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开始关注发展规划问题。199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校长的首要“职权”是“拟订发展规划,制定具体规章制度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对高校发展战略及战略规划的重视,是近年来我国教育界的一大热门现象。或基于高等学校的内在需要,或适应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我国高等学校已经开始进行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

(二)评估和监控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战略管理是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的过程。一般来说,战略管理包含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战略评价和调整4个关键要素。刘献君认为,高等教育管理是一个战略管理的过程,高校的战略管理包括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等环节。评估是战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少了这一环节,战略实施就得不到保证。要站在战略管理的高度,将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评估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起到推动学校发展的作用。周巧玲也认为,大学应该根据环境变化对已有的战略进行评估和监控,还应该根据预期的目标来评估已经取得的成绩,衡量取得的进步和既定目标间的差距,评估资源的战略配置决策的成效。2012年4月,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重庆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及《重庆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确保区县、市属高校、委直属中小学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有效实施,制订了《重庆市区县(自治县)、市属高校、委属中小学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评议方案》,对全市教育单位进行“十二五”规划的评议。

二、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评价与监测研究的主要议题

查看全文

建筑及城市规划界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中国大学校园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别考察了高等教育界和建筑与城市规划界对大学校园的研究现状,提出应该打破高等教育和建筑城市规划之间的学科壁垒,站在跨学科的视角上研究大学校园。

关键词:大学校园;建筑;城市规划;校园文化;跨学科研究

随着大学校园建设量成倍增长,有关大学校园的研究也日益升温。因为大学校园具有两种基本属性:建筑性和教育性。所以,对它的研究也多局限在建筑学、城市规划和高等教育三个学科领域。

一、建筑及城市规划界对大学校园的研究

我国的大学校园建设开始是以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校园规划理论为指导原则的。建国以后,根据经验,结合国情,确立了以功能分区为核心准则的校园规划理论和规划指标体系,指导了我国现有的绝大多数大学的建设与发展。然而,那些曾被奉为经典的校园规划理论和规划指标体系都是建筑、规划界的学者站在自己学科视野中的阶段性经验总结,是相当不成熟的,至今,这些欠成熟的校园规划理论仍是我国大学校园规划建设的根本依据。在理论欠缺的情况下,建筑、城市规划领域对大学校园的研究只能是实践走在理论前面。

随着近几年高教改革的深入,校园建设工程量比过去翻了几翻,建筑和城市规划界开始频繁关注大学校园建设的理论建构。2001和2002年在北京和台北分别举办了“海峡两岸‘大学的校园’研讨会”,在大陆和台湾的建筑规划界掀起了大学校园的学术热。与以往相比,两次会议的论文开始重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大学校园建设的历程,不再局限于校园工程的阶段性总结。

查看全文

科学发展观高校发展战略论文

摘要:“*”是我国高等学校深化改革与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高校应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总结“十五”规划的完成情况,深入研究“*”期间面临的挑战,立足现状,着眼未来,总揽全局,把握机遇,既突出重点、为所当为,又统筹兼顾、厚植实力;要坚持走特色化与综合性协调发展、非均衡与整体性协调发展以及跨越式与可持续协调发展之路;着力于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全面谋划“*”的改革发展方略,科学绘制“*”的改革发展蓝图,从而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引导到全面、科学、理性、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关键词:“*”规划;科学发展观;特色化;非均衡;跨越式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我国高校应制定好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等三个规划。目前,正是各级各类高校“十五”规划的各项工作即将届满、“*”规划的编制工作全面启动之时。如何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和趋势,“考虑正在迅速变化的全球环境,考虑在这一新的环境下大学各相关利益群体对大学的需求和期望”,①从各自学校的历史与现状出发,认真总结“十五”规划的完成情况,分析学校的优势和不足,特别是深入剖析学校在“十五”发展期间所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困难以及“*”发展所面临的竞争、机遇和挑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提出能够充分体现各自学校“办学理念、优势和风险意识”的发展战略,研究制定有基础、有高度、有新意、有特色的学校战略规划,从而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应该说,这是当下我国高校所要共同应对和亟需解决的时代课题。

一、特色化与综合性协调发展战略

特色化与综合性协调发展是我国高校“*”发展三大核心战略中的首选战略。

(一)创造特色,强化特色

查看全文

热科院环植所成效与管理初探

12006~2012年修缮购置专项实施成效

1.1促进科研项目实现量和质的提升截止2011年底,自2006年以来获得资助项目共计312项,资助经费总额近1.28亿元。纵向项目数较“十五”期间约增加2.5倍,经费较“十五”期间增加1.15亿元。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公益行业专项等重大科技项目实现零的突破。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方面,获得木薯、香蕉、荔枝、剑麻病虫害防治、蜂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团队。1.2促进科技平台的建设通过修缮购置项目的支持与条件改善,先后获批农业部热带农林有害生物入侵监测与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和农业部热带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新增海南省热带农业有害生物监测监控重点实验室和海南省热带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促进科技成果、专利、品种和论文的数量和质量稳步增长2006年以来共获得23项部省级以上科技奖励,是“十五”期间的7倍;获各类授权专利8项,是“十五”期间的8倍。三大国内索引收录833篇论文,是“十五”期间(206篇)的4倍。1.4促进了人才联合培养通过研究条件的改善,吸引了大量学生来我所开展实验与攻读学位论文,促进了研究生的联合培养。2006年以来我所培养博士研究生8名,硕士研究生160余名,本科生300余名。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广西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进行研究生交换学习,并成为华中农业大学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研究生实践基地之一。1.5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服务2006~2012年,该所转化科技成果70项,推广应用面积平共处五项原93万hm2,取得社会效益11.08亿元。

2修缮购置专项管理执行过程中的不足

项目管理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立项预见性不足,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方案调整和变更较大。(2)项目前期工作准备偏慢,招投标准备过程较长,影响了项目执行进度。(3)与海关沟通不顺,影响免税报关手续,影响了仪器设备的采购进度。(4)项目档案管理不够细致。项目从规划,批准到建设过程,工程资料分散管理,影响验收工作开展[1-3]。

3剖析修缮购置专项管理执行的关键环节

3.1规划阶段修缮购置专项项目管理得好不好,执行得好不好,关键要看一个单位修缮购置规划做得好不好。从环植所的经验来看,2006~2008年度的规划是按当时需求来设置项目编制规划,就没有形成合力,而2009~2012年度做的规划是按照该所五大研究中心来设计项目,紧扣环植所的发展定位,项目执行相对系统,效果也逐渐显现,相对来说,第二期规划要比第一期规划系统。因此,做好顶层设计,才能做好修缮购置规划。规划做好顶层设计有两点核心:(1)在科研院所,科技是核心,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科学技术研究进行的。修缮购置专项也不例外,也是为科技服务的,是为科技提供硬件支撑。修缮购置规划离不开科技发展规划,规划内容要紧扣单位的科技发展规划[4-5]。(2)利用单位的重要科技创新平台,形成成套、成规模的硬件条件,如在设备购置方面,根据平台的研究领域(方向),集中项目,在某一领域,尽可能配齐相关设备。3.2项目申报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根据规划申报项目。申报过程中,没有特殊情况,需要按照规划的内容来进行申报项目。这一阶段,关键要说清楚理由,无论是立项的理由,还是单台设备购置的理由,一定要把必要性说清楚,说明白,让管理部门确认这些项目是急需的,这些设备的购置可以提高科研技术水平。同时,项目的前期工作要做好,如房屋修缮和基础设施改造,尽可能完成初步设计。3.3实施方案制定阶段项目的实施方案,就是项目执行的标准和指南。因此,项目的实施方案要全方位考虑,包括如何实施,实施的进度,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因为在项目的实施方案下来后,一般不建议变化,若有变化,要进行上报备案批准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实施,这样就会耽误项目执行时间,在很大情况下会影响单位的预算执行进度。3.4项目执行阶段项目执行过程中,关键是要看组织管理上是否得当。从制度上符合法律法规,要严格按规定的执行。程序执行合理合规,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规定程序,一定要执行。人员配备合理,项目执行要有稳定的管理人才队伍,这样才能把项目做好。3.5项目验收阶段这一阶段,一要看总结,二要看效果。要依据实施方案,根据项目执行的实施情况,进行详细的对比和总结,找出优点、不足和差距。另一重要的落脚点是看项目执行完后,产生的效益,使项目完成后发挥最大功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