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管理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8 20:55:4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大学管理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大学生危机管理论文
摘要: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有效管理,一方面与突发公共事件管理者的防患于未然以及应对过程中的有效处置有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与作为突发公共事件直接承受者的大学生,其应对危机的素质与能力息息相关。本文对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依据危机管理理论并通过德尔菲法分析了构成大学生应对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的生理、心理、知识技能要素及其他关键指标。
关键词: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大学生群体;应对能力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以及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的内外部环境均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影响高校稳定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加,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也随之而发生。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不仅关系到高校的正常教学、管理和生活秩序以及高校的形象和声誉,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以及和谐发展。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有效管理离不开政府和高校的有效处置,但大学生较高的应对能力和素质才是避免或最大限度减轻突发公共事件带来危害的重要途径。
一、我国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研究综述
(一)萌芽阶段。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方的学术交流不断扩展、加深,使得西方以及港台学者的先进著作、思想得以不断地涌入。一小部分学者在研究他们的思想和理论的同时,开始逐步涉足突发事件的管理。尤其在1989年“六四风波”的发生后,不少学者开始关注到高校突发公共事件。(二)起步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3年“非典”流行期。我国虽自古以来就有着“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危机意识,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有关危机管理学术研究才开始进入起步阶段。关于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研究,学界一致公认的开拓者是周贝隆先生,他于1994年首次撰文提出“中国教育的危机”,其中就涉及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应对,这也使得有关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这一时期,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西方部分思潮的流入也对当时部分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的一定的影响,给高校的稳定带来了不安定的因素。因此在这一阶段,开始有一些专家学者的大学生思想领域的变化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也开始了一些针对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研究,但总体数量仍旧不多。(三)发展阶段。从“非典”至今。进入21世纪,尤其是经历了2003年的“非典”疫情后,针对“非典”引发的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思考成为这一时期高校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许多专家及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把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研究推向新的发展阶段。教具代表性的成果的主要有: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撰写的《从“非典防控”看高校的危机管理》、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叶金福(2004)所著的《建立和完善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机制》、中山大学教授陈昌贵撰写的《SARS与危机中的高校管理》等。具有代表性的专著包括李余华、李黎青、丁阳喜三位教授编著的《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研究》,陈洁华主编的《危机管理研究》等。与此同时,国家最高行政机构开始重视突发事件管理,分别于2006年1月和2007年8月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从突发事件的预防、应对、监测、预警、应急处理、救援和恢复等几个角度对公共突发事件处理进行了规范。这一阶段针对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学术论文超过百余篇,研究角度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体制和机制论述;从思想政治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角度论述;从危机教育的角度论述;从学校具体某一机构或辅导员工作的角度论述等。现有的研究大多是从高校管理者的角度来阐述高校应如何应对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对于校园突发公共事件最直接的承受者———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较少,忽视了大学生在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中所能发挥以及所应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对社会未来发展的潜在意义。仅有极个别论著是针对大学生的应对危机的态度和危机意识进行论述,对于大学生应对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素质的研究较为缺乏。
二、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构成要素
大学生知识管理论文
一、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
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则是指大学生通过课堂内外的学习与交流等多种方式,获取并储存了一定的知识、技能,然后用知识管理的方法把自身拥有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工作和生活当中,大学生通过个人知识管理,除了日益拓展自身的知识面以外,还可以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素养,逐渐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最终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是大学生个人对自身知识的识别、获取、存储、学习、利用及创新的一个管理过程,目的是提高大学生个人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以增强个人竞争力。大学生个人实施知识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有意识、有目标的知识学习和对知识的有效管理,以及对知识的创新应用,提高个人的价值和竞争力[2]。
二、大学生的职业发展
职业,又叫历程或生涯,它通常被用来说明一个人的生活历程,或者由此涵义引申为个人的职业或行为。单个个体———社会个体一般都是通过职业这个载体才能融入整个社会,也是通过职业这个平台来向社会展示自身才能或者才华,以此来实现自身的社会化。因此,职业发展是指随着时间的逐步推移与社会的迅速发展,社会上任何一个单个个体的职业生涯的不断向前发展或晋升,职业发展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从横向上来说,职业发展是指职业的迁移转换,从纵向上来说,职业发展是指职业的晋升变化;它的涵盖面很宽广,内容也相当宽泛,如社会个体的择业观与价值观、社会个体对职业的期望和需求、社会个体从事职业的目的及态度、社会个体对自身职业的规划和发展等等[3]。那么,大学生的职业发展也就指随着时间的逐步推移与社会的迅速发展,大学生走出学校就业后的职业生涯向前发展或晋升,这既包括大学生毕业后的职业迁移转换,也包括其职业的晋升变化。
三、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促进其职业发展
1.分析个人知识需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第一步是分析个人知识需求,大学生只有在分析了自身个人知识需求的基础上,做好职业规划,谋取职业发展。大学生的个人知识需求通常都是与在校时学习的目标任务、毕业后的职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的。大学生在进行个人知识需求分析的时候,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避免重复和遗漏;其次,具体详实地分析自身所需掌握的知识资源,对相关知识的专业进行准确分类,确定每个知识类别下的知识要素类型。大学生进行个人知识分析,可以采用Know-X的知识分类法:(1)Know-what,即事实知识,也就是指关于什么的知识;(2)Know-why,即原理知识,也就是指关于为什么的知识;(3)Know-how,即专业技能知识,也就是指关于怎么做的知识,是从事某种专业的技巧和能力的知识;(4)Know-who,即人际知识,也就是谁掌握某些知识或者谁能解决某些问题的知识;(5)Know-when,即时间知识,也就是指从事某项活动什么时候合适的知识;(6)Know-where,即空间知识,也就是指在哪里能找到所需信息的知识[4]。2.完善个人知识素养,拓展职业发展空间。现在,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不会灵活运用,或者是专业知识丰富而且能力很强,但是素质很差的大学生大有人在。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只是他们职业发展的前提条件,而他们自身所拥有的综合素质,这个综合素质涵盖的思想境界、认识能力、精神情操与文化教养等,才是决定他们职业发展潜力的坚实基础。为了避免不被社会接受,甚至被社会淘汰,大学生应该利用多种途径,在充分接收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的集体活动、各类社团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以此来提高沟通能力、社交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处事能力、道德约束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等等,大学生只有进一步较为全面地发展自身的知识结构、人格素养等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竞争能力,自身职业发展的空间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得到拓展。最终能成为享受人生的自由、快乐与幸福,做个真正全面发展的人[5]。
大学教育管理论文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教育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矛盾,但两者不是完全对立的。教育管理者要考虑到师生的根本利益,又能让师生自觉地进行自我管理,而不是被动地服从。因为大学教育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合理地进行资源配备,让师生得到发展,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关键。因此,大学教育管理改革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改革的过程中体现出尊重人(全校的师生员工)。大学教育管理应以发挥人的潜质,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进行教育科研活动,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这样的教育管理工作才会有活力,有实效。大学学生有着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更需要老师的指导,而不是约束,因此在对学生管理制度的建立要考虑到学习的空间和自由度,让其个性和特点得到展示和发展。
二、加强专业建设改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不断地进行合并和组建,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设置,难免造成一些教育资源的浪费,导致专业全而不精,没有特色,这是大学专业建设中的主要弊病。由于专业层次的缺陷,培养出来的人才参差不齐,造成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要的不匹配,使得大学办学效率下降,导致出现了教育的发展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局面。要由两部分组成,调制信号发生电路和恒流驱动电路。其中,调制信号发生电路主要将调制信号的交流部分Vm和直流部分Vr进行耦合并放大;恒流驱动电路主要将放大后的信号以恒流的形式加载在白光LED上。图中A1-A4均为运放,T1为三极管,Vcc为供电正电源。2.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际电路是在调制信号交流部分Vm=242mVp-p,调制信号直流部分Vr=2.5V的条件下实现调制解调和通信的。将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在10Hz和100Hz之间变化,波形在方波、正弦波之间切换,观察白光LED和PIN管两端电压的变化。各频率各波形下电压波形图如图(2)~图(5)所示。其中,通道1(黄色)为PIN管两端电压;通道2(蓝色)为白光LED两端电压。(1)f=10Hz:图(2)f=10Hz,方波的波形图图(3)f=10Hz,正弦波波形图由图(2)和图(3)对比可知,方波的波形较稳定,而正弦波则出现了失真。这是由于白光LED的工作范围较小,在当前调制电压下无法保证均在线性工作区,故正弦波出现了失真。(2)f=100Hz:图(4)f=100Hz,方波波形图图(5)f=100Hz,正弦波波形图由图(4)与图(5)对比可知,在f=100Hz的情况下,方波开始出现失真,这是白光LED响应速度或PIN管响应速度不足的表现。为了探究是白光LED还是PIN管的响应速度影响了整个系统的响应速度,我们进一步拍摄了在f=10KHz~10MHz情况下白光LED的发光情况,从而推断出LED的亮度,再通过LED亮度的变化分析其响应速度。通过分析之前的结论可知,当前限制系统响应频率的是PIN管,且PIN管的响应频率在100Hz附近。
作者:傅敏敏单位:莆田学院仙游校区管委会
大学生情绪与学生管理论文
一、当代大学生的情绪特点
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生理发育已趋成熟,但心理成长正经历着急剧的变化,这将在大学生情绪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所以,大学生的情绪调适是否适当将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对高校学生管理者来说同样显得非常重要。要想做好学生情绪管理,必须先了解学生情绪的特点,通过日常观察和案例分析,大学生情绪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情绪的复杂多样性
情绪是人对外界的客观事物或事件行为是否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或外在的表现形式。能带来这种态度体验的东西既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进入大学后,新的生活环境、新的交际对象、新的学习内容、新的希望和目标使大学生的需求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化,这些需求在不同阶段、不同的学生身上体现出不同态度感受,表现出不同的情绪特点,情绪在大学生身上体出了复杂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的特点给学生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给学生工作增添了一定的复杂性。
2.情绪的不稳定性
现阶段的大学生正处于理智与情感的发育阶段,是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生活在一个更加宽松、更加开放、信息源冲击力更强、更复杂的环境下,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地发生调整甚至变更,这种环境下的情绪不仅仅受外界环境的控制,而且极易受到个人心境的影响,心境好时,情绪就会表现出积极、亢奋、善于言谈;心境不好时,情绪就会表现出消沉、低落、闷闷不乐、不愿跟别人交流,体现出大学生情绪的极不稳定性。
阿尔伯特大学教学管理论文
1阿尔伯塔大学教学管理的组织架构及职能
1.1学校层面的教学管理机构———教务长及教务长办公室
在加拿大,除了联邦军事学院和几所原来皇家宪章建立起来的高等学校之外,各省立法机构有责任为已建立的大学制定法律,并修改已有的大学法规。从1906年开始,加拿大大学管理体制的基本形式是一种双层体制,这一双层管理体制是在1906年由多伦多大学的皇家委员会提议建立的,并于同年通过制定多伦多大学法案而确定了它的法律地位。阿尔伯塔大学的管理架构也遵循了加拿大高等教育的传统。但由于阿尔伯塔大学是一所主要由阿尔伯塔省支持的学校,从历史上,这样的高校为了获得省的支持不得不脱离与教会的联系,主动遵循公立学校宪章。学校的最高领导机构包括两个平行的机构———董事会(boardofgovernors)和评议会(senate)。董事会被授予管理学校的全部权利,最终要对所有政策性事项负责。董事会由主席、校监、校长和其他17名成员(由省行政长官任命)构成,这17名成员包括3个学生(一个研究生会主席、一个本科生学会主席、一个学生代表)、2个教授,2个职工代表。董事会下设常务委员会,负责审计金融和财产、人力资源、投资、学习和研究、安全健康和环境大学关系。评议会是由社区志愿者和大学代表组成的顾问机构,由校监主持,每年开4次全体会议。董事会主席由政府任命。评议会是大学和社区联系的桥梁,也是社区参与讨论高等教育问题的场地。评议会的最高领导人为校监,校监由评议会选举,四年一任,除主持评议会之外还是校董会成员。校监负责主持所有毕业典礼、发学历学位证书、出席各种典礼。[1]通俗地比喻,校长是大学的CEO,教务长(Provost)是大学的COO。教务长是学校的二号人物,向校董会主席和校长汇报,所有的院长都向教务长汇报,校长负责学校的目标设定、与政府和社会打交道,负责筹款。教务长负责开发、实施学术项目、学生服务和各学院的院长选择[2]。教务长CarlAmrhein博士在报告中说他认为教务长最重要的任务是选择好院长,因为在阿尔伯塔大学院长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学院非常独立,大学在每年把经费预算和下达给学院后,院长全权负责实施,包括教授的招聘和晋升,行政人员的招募和管理,专业和课程的设计和实施等。在阿尔伯塔大学还设置了12个副教务长的职位,分别为学术项目和机构、学生招生和教务、学生事务、学科专业建设、学院关系、学术(侧重预算)等[3],其中和国内教务处事务相关的分别是学术副教务长(负责和政府沟通,申请新的专业);学生招生和教务(负责招生、学生选课、成绩、课表、考试和毕业资格审定);学科专业的建设(主要负责每个学院招收学生人数和入学标准制定);项目预算(和财务副校长一起工作专门负责预算)。
1.2部门层面的教学管理机构
在阿尔伯塔大学没有一个机构是和国内大学教务处的职能完全对应的。国内教务处一般包括教务、教学研究、实践教学、教材,部分教务处还负责教师发展中心工作,这几部分工作职能在阿尔伯塔大学分别由以下部门负责。
1.2.1阿尔伯塔大学教务处(OfficeofRegistrar)
大学德育教学体系管理论文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新的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德育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担负着更为艰巨的历史使命。如何使德育教学能紧紧围绕着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四有”目标,造就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人才,成为摆在我们德育工作者面前的突出问题。笔者根据这几年来的德育教学经验,以及与大学生的普遍接触与深入了解,发现要使德育教学走入新的境界,一个很重要的思路就是在当今的德育教学中,全面系统地引入成才教育,以成才教育为主线,建构整个德育教学体系。
一、以“做人”与“做事”关系为出发点建立德才观
当今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大学生们最关注的是自己能不能被社会所接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实际上这就是成才问题。这是他们最需要我们帮助解决的问题。因此,德育教学就应以此为出发点,紧紧地抓住这个热点来调动大学生们对德育课的学习积极性。这里的关键是选好切入点。以成才教育为出发点的目的是要在大学生中建立正确的德才观,使大学生们明白“德”与“才”在成才中的关系。因此,只有以自然贴切又符合大学生兴趣热点的话题切入,才能使大学生们心服口服,接受教化。我想,这个话题可以是关于“做人”与“做事”关系的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大学生们讨论为什么当今的许多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是既要会“做事”又要会“做人”的人?“做人”与“做事”究竟是怎样一个关系?它们是怎样相互影响的?今天的用人单位为什么要如此重视这个问题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启发同学们认识到“德”与“才”对成才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明确“德”与“才”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不可分割地存在于“人才”这个统一体中,只会做事不会做人的人是成不了真正的人才的。树立“德无才不立,才无德不展”的观念。懂得一个人即使他拥有超凡的才能,但如果德行不善,不能正确处理与他人、与群体的关系,其“德”就会限制着他的“才”的发展,甚至会改变他的整个前程。在说清道理的基础上再联系社会上的实例,深入探讨,启发同学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在明确德与才的关系后,我们自然就会进一步要解决怎样“做人”即怎样成就德性的问题。怎样的“人”才成其为“人”?社会上衡量“人”的普遍标准是什么?或者说,“做人”的原则是什么?具体化起来就是如何处理与他人、与群体的关系问题。在所有的各种各样的关系中,最现实最困惑同学们的问题又是亲情、友情与爱情问题。在教学中,同学们常常要问到:如何对待父母的要求?如何与同学们处理好关系?大学期间可不可以谈恋爱等等。因此,我们可以围绕着这“三情”展开讨论。关于“做人”的标准问题是当今比较混乱的问题,商品经济的冲击已使此问题变得模糊不清。因此,我们在此问题的教学上,切不可采取一刀切,“填鸭子”式的教育,而应引入历史与辩证的观点与手法。所谓历史的观点就是教育学生学习中国的传统美德,通过介绍儒家的观点及其发展历史使同学们对儒家的发展脉络有个大致的了解,同时以当今亚洲四小龙的腾飞与新儒家在西方被关注的事实介绍,使同学们对儒家思想的横向发展也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辩证地理解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华与糟粕,明白正确的对待方法应是肯定与否定、继承与抛弃的统一。具体来说,在父母情关系的处理上,要学会辨析社会主义的孝道与封建孝道的区别与联系;在友情关系上,要学会辨析传统的“仁”、“信”、“义”、“礼”、“诚”等规范的合理之处;在爱情问题上,要学会辨析志向与儿女私情的关系,体会现代的两心相守、忠诚与忠贞与封建的从一而终、嫁鸡随鸡等观念的区别。同时介绍一些当代西方道德准则中积极的东西。如自由,平等与博爱等等,进一步使同学们明白这些人际准则并非只属于西方,它实际上是商品经济时代的产物,今天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有其现实基础的。我们不能简单地予以肯定或否定。而就这些人际准则本身来说,也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绝对的自由与平等是不存在的。这样,从对做人与做事关系问题的探讨出发——德才辨证关系的建立——儒家“德”的标准的扬弃——中西道德标准的比较,使同学们从现实出发,顺序渐进,逐步认识到有德之人的重要性,清晰地感受到我们的德教并非空穴来风。
在对“做人”的是非标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后,应进一步引导同学们把握怎样努力达到这个标准,这就是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问题。在此方面,中国传统道德中也有许多可以借鉴的东西,如程朱的“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等等,这其中,尤要注意帮助同学们解决如何对待道德实践过程中的失败与挫折问题。
二、在建立德育教学新体系中坚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大学英语教学管理论文
1管理员职责
作为自主学习机房管理者,我们首先要有一定的责任意识和学习精神。
1.1要有责任意识
自主学习机房是学生自己选择时间来机房上机学习,学生多流量大,听力资源也多,势必每天都会有不少学生遇到的问题,在没有授课教师跟进的情况下,唯有本中心的管理老师方能帮其解决。同时要使本中心所有学习资源与管理平台能够正常使用,也唯有我们管理老师做出保障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必需认真负责地做好我们的管理工作。
1.2要有学习精神
管理老师要能及时处理各种问题,必须了解本平台;更要不断学习以及时了解其新衍生的功能。外研社差不多每隔一年就会对本平台的功能进行完善和新升级一些功能,对于新增加的功能,首先管理老师要了解、要学习,才能指导老师和学生如何做,才能够使得本平台得到更好地运用。
大学生教育管理论文5篇
第一篇: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
一、初探大学生安全问题的原因
1.传统教育的缺陷。传统教育的缺陷是其罪魁祸首。女大学生失联事件折射出我们高等教育理念、模式和内容的不足。“寒窗苦读十余载,只待金榜题名时”,从小学、中学到高等教育的大学,都接受着一成不变的应试教育,这种传统的“八股式”教育模式要求的是标准答案、规定步骤,逐渐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及思考能力。思考能力的弱化导致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的缺失,使学生注重的只有分数,忽视了人生最应该注重的其他东西,包括道德、法制、伦理等价值观念以及诸多生存技能等。所以,当危险来临之时,面对侵害,许多大学生不知所措。
2法律和社会政策保护的缺失。法律和社会政策保护的缺失也是其重要原因。从失联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受害女大学生在年龄上已经超过18岁,但她们仍属于青少年。法律以18岁作为划分成年人的标准,也就是说18岁已经具有完全承担民事行为的能力,但是将可以完全承担民事行为与不会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等同,这是不合理的。在十余载的求学道路中,学校几乎等同与世隔绝的“象牙塔”,虽然实际年龄已经具备完全承担民事行为的能力,但在全方位的“温室化”教育中,不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严重的被“童贞化”。生活阅历尚浅,社会经验不足,自我保护意识、防范风险的意识较差,对生活环境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和安全隐患缺乏应有的防范意识和警惕,这也是失联事件发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从社会学角度看,青年期是一个人从儿童期到成年期过渡的个人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它的结束应当从获得职业、经济自立、建立家庭为标志。在认识到大学生青少年的身份之后,不难发现,相应的法律在国家层面上只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但两者基本上都属于“没有牙齿”的法律。所以,在青少年,特别是年龄大于18周岁的青少年阶段的相应立法是严重不足和缺失的。
3.高校安全教育的缺失和不足。高校安全教育的缺失和不足也是导致悲剧发生的重要原因。首先,高校对大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程度不够。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所抓的重点,但许多高校却没有对安全意识教育给予一个明确的定位。虽然安全教育、安全意识这些熟悉的字眼常常出现在相关文件中,但是却没有使安全意识的教育与培养真正走进课堂,从而使其融入和运用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对安全技能和安全知识的学习,一般只是集中于新生入学时开展的一系列消防、自我保护的安全知识讲座,缺乏系统性、长期性、有效性的教育。其次,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网络、社会的飞速发展大学生面临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而大多数高校的安全教育教材内容过于陈旧,不能很好的用来应对和防范日益变化和发展的现代安全隐患,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交友安全、网络购物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等问题日益凸现出来。
二、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应对策略思考
网络大学德育教育管理论文
摘要:本文从给大学德育带来的正、负面出发,就人们关心的一系列,如网络对德育教育理念的主导性、对德育教育的、对德育教育的模式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作了比较清晰的阐述,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思考,这对大学德育教育更好的应对网络的挑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网络大学德育教育机遇挑战对策
21世纪,"知识"、"网络经济"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最抢眼的词汇。而互联网正像一个不断生长和扩展的大网,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据统计,我国互联网使用者的平均年龄为35岁,上网人数中的45%为25岁以下的青少年,而大学生又首当其冲地成为网络冲浪的主力军,随着在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上的量变引发了大学青年在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质变,已给高校德育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给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和阵地。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网络技术的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教育提供了崭新的机遇。
1、网络为高校德育教育开辟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互联网使用的普及性,将、家庭与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连为一体,通过网络,党和国家的声音、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家长的希望可以共同作用于学生主体,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使得原先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的、开放性的教育空间,为全社会育人创造良好的网络系统环境和育人模式。
大学图书馆危机管理论文
1图书馆危机管理的内涵
(1)定义。图书馆危机管理方面的专家刘滋恒老师对图书馆危机做了以下定义:在未预警的情况下,突然爆发的事件对图书馆总体目标和读者利益造成严重威胁或破坏,需要图书馆人立即反应的高度震荡状态。在这个定义中,刘老师将图书馆危机的反应主体确定为图书馆人而不是图书馆的决策者,主要出于两个原因:首先,图书馆危机需要决策者和执行者即所有图书馆人共同应对;其次,在形势十分危急,图书馆决策者不在场时,普通馆员必须立即承担部分决策的任务。这两方面反映了图书馆危机管理组织化、制度化、变通化的必要性。
(2)特点与类型。综合学者的观点,图书馆危机既具有危机的一般特点,即突发性、破坏性、不确定性、急迫性、信息资源紧缺性和舆论关注性等;也具有图书馆自身的特性,即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和网络环境下的隐蔽性、长期性和难恢复性等特点。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图书馆危机分为不同类型。按危机产生的诱因,可将图书馆危机分为内部危机和外部危机;按图书馆的资源与组织活动可以分为:馆舍安全危机、文献资源安全危机、数据安全危机、网络安全危机、信息危机、版权危机、人才危机、卫生危机以及突发事故。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还存在着读者流失危机,人才危机、经费危机和管理危机也表现得更为突出。
2美国大学图书馆危机管理的研究
美国是最早开展危机预警方面研究的国家,特别在遭受了9.11事件以后,危机管理成为了美国的重要热点议题。美国图书馆危机主要来自自然灾害、疾病、人为破坏、偷窃等造成的损失,因此其研究的重点在预防。在图书馆管理中,也多用灾难管理(disastermanagement)、突发事件管理(emergencymanagement)或风险管理(hazardmanagement)概念,较少使用危机管理(crisismanagement)这一概念。总的来说,美国大学图书馆危机管理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2.1重视危机的预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