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园林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7 04:07:2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当代园林设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当代园林设计

园林规划设计理念与适应性原则

摘要:本文就是根据当前时展的需要具体讲述了城市园林规划的相关理念,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能对提高城市园林规划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城市园林建设;设计理念;建设水平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住房环境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此城市园林已经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在园林设计中愈发重视艺术设计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因为它同时折射出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和发展水平。目前城市园林建设中最为流行的就是风景园林,这种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之美,将青山绿水融入到城市的发展建设之中来。本文就是详细讨论了不同园林的建设风格,并针对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粗略的讨论。

一、有关城市园林建设的基础问题研究

提到园林设计就不得不说一说视觉艺术效果了,正常人视觉的产生是由于光作用在人的视网膜上使人的视觉神经细胞产生兴奋,神经细胞再将信息传递到大脑从而产生兴奋。通常情况下人们在看到了有视觉冲击的景物以后都会产生兴奋,在心灵上有一种愉悦的体验,进而在脑海中留下印象。人们获取信息的过程恰似一部分辨率极高的摄像机,双眼就是获取信息对焦位置。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物体都会反色不同的光线,绿色光的波长在人眼的分辨范围之内。在接受了光线的信息之后,经过大脑的分析人们能够分辨出不同的颜色,人们就是凭借这些原理不断的认识了解世界的,同时也产生了源源不断创造力。

二、园林设计美化城市景观

查看全文

国内园林艺术以及景点塑造

1景点为构思线索

以景点为构思线索是当前园林设计中的常见现象。在2003年举办的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竞赛中,各种各样的景点实际上是每个方案的主角。在中外专家评委选出的3个获奖方案中,其景点的营造和描述,显然比落选的方案更加全面和到位。因此,通过对景点营造行为的解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中国当前的园林设计思潮。

何谓“景点”?行业标准《园林基本术语标准》(2002年)规定:“景点是由若干相互关联的景物所构成、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并具有审美特征的基本境域单元”。《标准》把“景点”放在“风景名胜区”篇,就是说景点主要存在于风景名胜区。然而,当前几乎所有的园林设计方案中,从公园到庭院,甚至道路,都有“景点”的出现。然而在实践中,景点概念是被普遍使用的,并不局限于风景名胜区。

2景点的形成原因

2.1控制场地空间

景点的形式和概念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园中园”的建设。20世纪70年代末期,广州运用此前宾馆庭园的设计经验,在公园建设中,把公园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形成各自独立的小景域,布置各种公共活动的游览点和服务设施。重要的区域,多采用“园中园”式布局,在大园中套有不同内容的小园,从而丰富全园的景致。它与圆明园中的小园林在形式上差不多,即成组的建筑物与叠山理水或天然地貌所构成的幽闭或比较幽闭的空间相结合,形成一个在布局上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体形环境。无论设置墙垣与否,都可以视为一座独立的小型园林,即“园中之园”。显然,这与后来拟定的景点的概念是基本一致的。

查看全文

现代园林设计历史文化新思考

摘要:伴随着我国城市生态建设的逐渐推进,园林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得以凸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现代园林设计,保障园林景观整体性与科学性,已经成为了广大园林设计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难题。但从目前我国园林设计工作现状来看,虽然相关设计理念与设计技术已经十分发达,然而对于传统建筑元素及历史文化的考究和融入有待完善。基于此,分析了现代园林设计中的传统建筑元素与历史文化,其中重点探讨了现代园林设计的表达方式,旨在能够给予广大园林设计工作者提供帮助和建议,进而促进我国园林建设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现代园林设计;传统建筑元素;历史文化;表达方式;有机融合

所谓园林设计,其实质上是现代建筑物与植物有机结合的产物,具体来说,现代园林设计强调借助园林艺术理念和园林技术手段,完美融合植物与建筑物,是一种能够同时发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绿化工程。但从当前阶段现代园林设计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包括传统建筑元素以及中华历史文化在内的诸多要素,仍然没能充分融入至具体的设计工作中,现代园林设计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此,需进一步深入探讨传统建筑元素以及历史文化于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借此推动园林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现代园林设计中传统建筑元素的应用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在多年的文化传承中孕育出了截然不同的历史文化,这使得传统建筑元素丰富多样、风格迥异。但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能够形成独特建筑文化的传统建筑类型并不多,同时受到现代建筑理念的影响,如何保护这些传统建筑风格及文化,也逐渐成为了当代建筑行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在此基础上,需深入剖析传统建筑元素的构成特点,以期将其应用至现代园林设计中。1.1环境构成元素。所谓环境构成元素,多指传统建筑文化中强调的“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等观点,即重视了解气候变化及建筑基址,有机融合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一方面,传统建筑类型丰富多样,包括宫殿、陵墓、景观楼阁在内的诸多建筑类型虽然建筑功能大不相同,但大多数均与周边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因此,借助传统建筑元素开展现代园林设计时,也需要在传统建筑文化中传承人与自然设计理念,其中,除了需充分体现建筑的功能特点,还要详细了解建筑周边的地形、水文情况,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尽量避免破坏周边地形结构;另一方面,我国四季清晰,每个季节都有着截然不同的气候特点,在此基础上,传统建筑风格也与当地气候变化特点息息相关,尤其是会综合考虑气温、天气等对植物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现代园林设计时,应尽量遵循“补全风水”原则,在不违背生态法则的前提下开展园林设计,借此在降低建筑成本的同时保障设计符合生态特点。1.2风格构成元素。在传统建筑艺术中,各种类型的墙、门窗、屋顶共同构成了不同风格的建筑类型,因此,在现代园林设计中,也需要借鉴传统建筑艺术的优势,依托不同类型的建筑材料进行搭配来实现不同的园林风格。首先,传统建筑中的墙体不仅强调实用,还重视与景观进行衬托,因此,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同样可使用镂空墙、玻璃墙等墙体类型来与周边景观进行融合,同时,基于不同墙体所蕴含的风格特点,可适当组合传统与现代,借助古朴与时尚的有机融合突出墙体的视觉感;其次,从目前来看,借助传统建筑中的门窗形式来设计园林已成为各园林设计师的共识,其中,现有设计风格只保留了传统门窗设计中木质结构,类似门窗符号等冗余设计已经基本摒弃,这使得园林设计在保留一定古朴感的同时也更加简洁、时尚。1.3空间构成元素。一直以来,园林设计以其灵活性大、空间感强的特性被人们所喜爱,因此,如何借助有限空间展示更多历史文化韵味,是当前阶段园林设计工作者的主要追求。而基于传统建筑风格及文化,空间景观设计得以应运而生。一方面,传统建筑尤其是园林建筑重视中庭设计,其中,设计者一般会在中庭内设置天井(如图1),并使用天井连接前庭与后庭,这样既满足了通风、采光等应有需求,同时也使庭院更具立体感和空间感,对此,可简化整合天井设计,通过设置类似连接设计来保证园林设计的整体性;另一方面,除天井外,庭院也是现代园林设计中借鉴传统建筑风格的最主要设计之一,其中,庭院不仅能弥补室内活动空间不足的缺陷,同时也兼具了遮风、避雨等应有建筑功能,如果再加上巧妙的设计,那么庭院还将承担起提高园林设计整体性的作用。

2现代园林设计中历史文化的应用

查看全文

美学艺术留白在园林设计的应用

摘要: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园林都诞生于中国传统五千年文化艺术的沃土里,现以美学艺术中的“留白”为载体,结合我国山水绘画和古典园林分别量化分析留白艺术在其中的占比以及重要性,发现美学艺术“留白”在中国画里表现手法、意境研究与古典园林创作手法、造园理念的相似,进而探究留白艺术在当代园林设计中的价值体现。文化历史对于设计师来说是一笔巨大财富,而留白艺术于我国现代园林设计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当代景观设计师要充分结合中国传统美学文化中留白艺术的精髓,把握好留白艺术便可赋予现代园林景观丰富的文化内涵,营造出更好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留白艺术;园林设计;古典园林;现代园林

中国著名美学家宗白华曾在《艺境》中说道:“中国画最重空白处。空白处并非真空,乃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且空而后能简,简而练,则理趣横溢,而脱略形迹。然此境不易到也,必画家人格高尚,秉性坚贞,不以世俗利害营于胸中,不以时代好尚惑其心志”[1]。宗白华认为,中国画中的留白手法,是创作者刻意营造的一种意境美,从而更好地表达空间意境,用留白来突出主题,给观者生出无穷遐想空间,获得意想不到的审美情趣。与中国绘画一样,中国园林亦诞生在中国传统五千年文化艺术的沃土里。在历史的长河中,二者拥有相同的产生土壤,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构成一种东方独有艺术风格,造就了东方式园林。国画的笔墨简括,画面构图的大面积留白,这种艺术风格换置园林中即是空间上的虚无,讲究意境的营造,常常用写意画论植入园林,在天地间作画,如“步移景异”、“虚实相生”等。创作者造园时注重情景交融,给人一种景在画中、意在画外的情趣美,满足人们的使用功能要求和审美心理,东方园林景观是中国画的物化形态,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完美结合[2]。景观设计融入有意境的留白艺术形式,巧妙地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现实与想象连接起来,实现绘画中二维的留白艺术转化为园林空间中三维的景观意境,从而升华了园林设计的底蕴,创造出真正赋有独特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

1美学艺术“留白”空间解析

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笪重光著作《画筌》中道:“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白纸上泼墨,三笔两点,以无胜有,化虚为实,尽显美韵。在中国美学中,有一个重要艺术表现手法———留白,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审美心理,大致可以理解为预留空白,但留白不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特点。中国绘画的空间表现是物与物之间或物与环境之间的区域,是由创作者通过主观思考,巧妙运用构图、笔墨等独具匠心的绘画手法在画纸上创造出多维的视觉效果和情感空间。中国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等艺术种类都十分讲究留白的应用,中国古典园林在营造空间的法则中重要的一条方法即是“疏可走马,密不容针”,这“一疏一密”便是对留白艺术的最佳体现[3],而留白在园林设计中的空间构成是以虚实相生的形式存在,不同类型的空间相互联系构成虚实交织的空间序列。著名苏州园林便是巧妙运用留白艺术的典范,“处处邻虚,方方侧景”通过借景、障景、框景等造园手法来强化虚无变化,引导意境营造。留园便是留白艺术的手笔,从大门至“古木交柯”曲折变化,使园内景色若隐若现。空间上留白即为虚空,古典园林空间往往通过欲扬先抑、借景框景等虚空手法来形成景观的阻滞和引导,进而形成特有的意境空间来产生情感。如,网师园中“月到风来亭”,此亭地势较高,3面环水。亭内靠墙悬一面大镜,每到明月初上便可见水中、镜中、天上3轮圆月,构成一道奇景。就亭本身而言,地势突出以及半亭造型已引发观赏者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亭立于水边,水似为虚,水将周边景物倒影水中,虚实相间;然而再设置1块大镜于其中,巧妙的将视野开阔,以小见大,意境似乎穿越了时空,空间也似无限延伸了。设计中留白的大小、位置以及视线所及都是造园者费尽心思寄情于景的空间,用这种特殊的艺术语言,满足观赏者的需求,激发观赏者不同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如,苏舜钦的名园沧浪亭,园内外一水相隔此园,游赏者在街边远观大抵会想园内应该也如园外这般崇阜广水,然而进入园中才发现园内是多山。园外大面积的水运用了留白表现手法,以水的单一性来营造视野上的开阔,取得心灵的通达,创造出释然广阔的空间感,也表达出园主仕途失意后,转意山水间、回归质朴的释然心境。美学艺术“留白”于绘画、园林空间上的运用,是中国人几千年来艺术观念和精神世界的体现。

2园林二维空间

查看全文

古典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1古典园林的营造思想

从古到今,探索园林设计和自然相统一,一直是国内造园师们追求的目标,也成了国内古典园林的自然观。在古代中国,园林多半是依山傍水建筑,鸟语花香、美不胜收,足以见证中国古代造园师们崇尚自然,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和谐。在园林的植物配置方面,不管是乔木还是灌木,甚至是花草,都需要进行精心布置,尽量做到合理配比。整个园林之中,植被、建筑、道路和水系的比例,无不恰如其分,搭配科学,虽为人造景观,但极为优美。充分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其设计给人宛若天开的感受。

2古典园林的营造手法

2.1崇尚自然

中式园林讲究崇尚自然,讲究的是把人工美与自然美整合到一起,达到水乳交融之境界。让观者欣赏到“天人合一”佳作的同时,感受到建造师们对自然的崇尚。要做到此点,务必要协调好建筑与自然景观之间的主次关系,使园林在时间与空间上实现完美地衔接,既可以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的淡泊与含蓄,又可以让世人看到四季不同的风姿,自内心深处开始崇尚自然。

2.2移步异景

查看全文

城市规划建设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脚步的加快,人们对于城市的园林景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园林建设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合部分,园林景观影响着一个城市的整体外在形象,更体现了城市的文化氛围。因此,园林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就针对城市规划建设中园林景观设计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园林景观;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是城市绿化中的主要构成要素,园林景观不仅能够成为市民休息娱乐的场所,让市民在欣赏美景之余能够得到心情上的放松。更重要的是,园林景观可以有效的提升空气质量,有效缓解汽车尾气以及生活垃圾对城市空气造成的污染。此外,园林景观的设计是关系到整个城市的文化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1园林景观设计的出发点

1.1应从改善生态环境的角度入手。由于我国城市化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密度也在逐渐的增加。因此,城市的土地资源面临着紧缺的问题。在城市用地紧张的基础上,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园林景观设计必须要能够符合城市的生态环境的发展要求。这就要求园林景观不能只具有美观性,它应当能够适应当地城市土壤的环境,选用的植被应当具有实用性。不能盲目的选择一些外来植物,外来植物虽然具有新奇性,容易吸引人们的目光,但是外来物种在新环境中容易因为没有天敌而生长泛滥,导致城市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在这个问题上,设计人员可以选择提高本土植物的种植比率,加大对本土植物的种植可以有效的保护城市本土环境,保障生态环境不遭到外来物种的破坏。同时,采用本土植物进行园林景观设计还可以相应的减少园林建设中的经济成本。此外,为了节省城市的土地资源,对于园林景观的设计,应当以建设中小型园林为主,采用立体化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由于大多数的植物生长周期都比较长,采用这种设计方式可以确保植物的长久性。同时通过人工建筑的建设来与植物搭配建设出独特的园林景观,例如,凉亭、路灯、护栏等等。达到优化城市环境的目的。1.2应从城市文化工作角度入手。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应当围绕着城市原有建筑物的设计特点以及分布形式进行合理的规划,园林景观在保障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应当能够体现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因此,设计人员应当对城市背景进行研究,结合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和地形因素,研究设计出具有城市特色的园林景观。如果是要对原有的景观进行改造,就要思考怎样在传统的风格基础上加入新时代的元素,让园林景观的建设可以适应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加入文化元素,可以有效的提升市民的内在文化素养,同时也能够提升城市的整体外在形象。1.3应从与市民之间的互动性角度入手。城市园林建设应当能够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帮助市民缓解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所以,设计人员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应当充分的将景和观结合起来,注重景色和观赏者之间的互动。研究表明,市民们更希望园林建设中能够增加一些有趣的设施。设计人员就可以在设计之中加入一些植物雕塑景观,而针对一些有水景的园林景观,就可以在河流上搭建吊桥等,由此来增加人们与园林景观之间的互动性。

2城市规划建设中对园林景观设计的研究

查看全文

构成艺术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应用

摘要: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人们的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对于美的鉴赏能力也有了新的追求。人们在生活、居住的过程中对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要求不再仅需要园林满足人们对绿化的相关需要,还需要现代风景园林在设计过程中融入更多先进的理念与艺术风格,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将构成艺术有效的应用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之中,可以说是园林设计史上的一大创新,也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但由于其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现阶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讨论。为此,本文将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应用的角度出发,对其相关问题进行一定的研究,希望为广大同行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构成艺术;应用

构成艺术作为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内容,对艺术的整体形式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也深刻的影响了人们的审美能力。构成艺术主要由平面设计、色彩设计以及立体设计三个板块组成,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后期,通过逐渐的进步与演变,现阶段已经形成了较为纯净的艺术风格[1]。将其应用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之中,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特点,也可以让设计者的整体设计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之中得以体现,为构成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灵感支持。将构成艺术应用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之中,对现代风景园林的整体艺术性以及美感性都将有大幅度的提升。下面,我们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1构成艺术的概念分析

构成艺术的实质是一种形态的构成,这一概念产生于20世纪初的俄国,它的诞生在艺术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整体艺术风格也由原来的“为美而美”的艺术创作风格,而走向了关注艺术美感的设计性、构成性以及创造性等内容,为构成设计增添了新的活力,也让构成艺术走进了更多的行业、领域,开启了新的发展。构成艺术不仅涉及美学、绘画内容,心理学、数学、建筑学以及人体学等领域也有涉猎,通过培养人们的鉴别能力以及感知能力,来有效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让艺术处于一种感性与理性交融的状态,从而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2]。点、线、面是构成艺术的基本组成内容,后期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拓展,融入了体、空间以及色彩的相关内容,通过形象的组织规律,来表现设计构思,以及想要表达的艺术内涵,让人们在观赏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共鸣,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感知产生重要影响。将构成艺术应用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之中这一方案,在西方国家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我国的实际应用过程中,确实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思考,如何让构成艺术在应用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更加符合我国国民的审美标准,如何保障构成艺术可以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发挥出更大的效用,使之焕发出新的活力,是我们必须认真探讨的重点课题。

2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与构成艺术之间的内在联系

查看全文

城市风景园林设计设计思路

摘要:根据城市环境与当地气候等多种因素,建立相应的园林景观,能够有效净化城市空气,美化城市风景,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当地生态发展,因此园林景观设计在我国城市发展建设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然而,目前我国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方面还存在诸多欠缺,使其无法真正发挥出城市园林应有的作用。为提高城市园林建设对城市发展的正面影响力,设计者应从园林植物方面入手,不断优化设计方案,确保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根据本地地质等外界环境特点,对植物种类进行筛选,最终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种植,为园林植物提供适合的生长环境,保证园林植物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园林植物;保护分析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经济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但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对城市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1]。为了保护我国自然环境,减少城市污染,城市园林设施的建设便成为当前首要解决方案。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城市园林建筑的效果,设计者需不断提高园林设计水平,并根据植物生长特点等内容,加以适当的维护措施。在设计城市园林时,设计者应严格遵守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保证园林植物观赏性的同时,不断加强植物保护措施,保证园林植物拥有健康的生长趋势。此外,病虫害也是导致城市园林植物问题频发的重要因素,为减少病虫害发生频率,设计者应根据常见病虫害的病理机制,计划并实施相应的防治措施,而这也是提高城市园林质量的主要方式。

1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概要

对城市进行绿化建设,减少城市环境污染,是城市园林设计的主要目的。我国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城市化建设逐步迈入正轨,高层建筑已不再是城市化建设的唯一重点,如何提高城市绿化,做好绿化建设工作,减少城市中各种污染,也逐渐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环[2]。建设城市绿化时,设计者应从效果、艺术等多角度入手,对城市整体绿化进行规划,保证园林设计兼具美观与实用性,并将其落实到位,不断优化后期园林植物保护工作,使绿化建设能够充分净化城市空气,美化城市环境,尽可能减少城市建设为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之后的城市发展建设提供更加充足的保障。

2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思路

查看全文

风景园林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以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为契机,深入风景园林行业调研,分析职业岗位和教学设置的相互关系,进行风景园林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为专业发展提供例证。该次实践内容涉及了重构专业人才培养的价值、梳理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和完善教学内容体系三方面,提升了学生技术技能,推动课程改革,促进职业教育教学的进步。

关键词:风景园林;教学改革;技能大赛

高职院校以赛促改,“赛—改”互动,有效促进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推动了专业、课程以及教学手段的改革。以湖南省为例,每年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赛项设置和竞赛指南的变化,都在引领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因为技能竞赛不仅考核学生对专业理论和综合技能的掌握程度,更注重岗位能力的选拔设计,其命题方向具有导向型和任务驱动型,迫使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

1风景园林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价值重构研究

技能竞赛中合适赛项为“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竞赛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花园景观设计;二是小花园施工。高职风景园林设计专业(540105)培养目标为能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设计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根据赛项的内容,高职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的培养重点可侧重于小场地的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并涉及一部分的工程施工内容。与高职不同,风景园林本科专业的学生知识、目标和技能都有所不同。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风景园林(082803)本科专业学生将花大量的时间学习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重在生态、规划和方案。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将用200课时学习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课程,120课时学习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与管理课程,130课时学习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课程。市场上,大型设计院及设计公司更偏向招收风景园林本科生,甚至硕士生和博士生,大专学历毕业生主要进入中小型园林公司从事园林相关工作,以及自主创建小微园林企业。中小型园林公司的特点是快、全、稳。快是项目周期短,频率快。拿到项目到完工,只有15天~60天就需连设计带施工全部完成。全部是知识全面,并且每个人是小型项目里的多面手,都需要承担多种工作。从洽谈会晤到现场管理,从方案设计到材料采购,多种技能、多种场合都能得体应对。稳是项目一般是一单一结,资金能迅速回笼,员工在实践中能迅速成长。相对的,小型园林公司对专业要求更面广而非精,能实操,能解决问题,能即时体现设计效果。因此,小型企业更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和培养对口方向,小场地的景观设计与施工也更符合高职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的培养内容。

2风景园林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研究

查看全文

现代艺术与现代园林关联性

园林与艺术的关系是什么?我们得用一种动态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不同年代、不同社会结构下园林与艺术所呈现出的关系也时远时近。从审美趣味上讲,西方传统园林被看作带有工匠性质的古老的“民间艺术”。当时的审美演变较为缓慢,在缓慢的演变中一代代设计者积累着相同的审美趣味,让园林逐步走上完善直到精美;甚至到自然风景园时期,园林与绘画也始终保持着紧密的关系,它仍然代表了少数人的精英文化,有钱阶层将之视作一种品位乃至是对“自然”概念的表达;这样的关系到了城市公园时期发生了变化,园林更多偏向于功能性,艺术性追求受到削弱,那时的园林甚至被视为社会公益事业的一部分;到了后工业时代,随着设计范围的拓宽以及接受信息渠道的多样化,设计风格趋同也是必然的事情。尽管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园林设计中的艺术性与生态性问题仍被视为一对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但追求个性的当代设计师对现代艺术的借鉴和应用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与冲动。艺术性探索再次得以“亲密回归”。正是在它的指引下,现代园林才能够在上世纪中叶走出传统设计方式的樊篱,并且逐步从“深藏若虚”走向了“显山露水”。将艺术渗透到园林的各个角落,这是对园林内容的进一步拓展,而这些内容涉及到园林的形式、手法与思想的方方面面。

1.跨越界线的融合

现代艺术对西方现代园林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设计者身份及作品本身的双重交叉上。上世纪60年代,艺术家作为园林的实践主体开始在室外环境领域登台,代表人物有艺术家史密森(RobertSmithson),他的螺线型防波堤以艺术的方式表达了对环境的危机意识。他为艺术家找到了一个新的领域,将自身对造型、空间、材料等方面的创作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从大地艺术开始,艺术家有了更为直接影响园林行业的平台,使设计更加丰富多彩。与此同时,当代设计师逐步褪去了传统的工匠本色,贴上了“艺术家”的标签。他们多有艺术教育背景,或身兼设计师与艺术家双重身份。从早期活跃于美国的施瓦兹(MarthaSchwarz)到近来作品横跨欧美的古斯塔夫森(KathrynGustafson),其设计作品均展现出强烈的艺术天分。在园林与艺术的交叉领域寻找可取之处,她们显得驾轻就熟。就艺术与园林作品而言,现代艺术类型的探索成果在当代园林里也可以得到自由地体现。现代雕塑、装置艺术、大地艺术、包扎艺术、概念艺术等非架上艺术在材料的综合运用、空间把握、观念表达,以及在观众的参与性等方面与传统架上绘画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兴的现代艺术正是在内容与表达方式上与园林作品的趋同,吸引了设计师们的目光。如现代雕塑对景观的实质影响,是随之从具象到抽象、室内到室外、小尺度到大尺度的演变,以及对自然材料的尝试,才促成了艺术品向园林作品的转换。(图1-1)而反过来,将园林中的多种因素与艺术形式结合,让不同的艺术风格、艺术样式和各种不同的材料媒介自由地融于作品中,其结果便是一种表现力丰富的“艺术园林”的产生,它们极大丰富了人们观察园林的视觉体验。艺术与园林的“全新”结合,正如艺术评论家RosalindKrauss所说,使园林成为更广阔领域的艺术品。

2.形式语汇的源泉

因为形式的变换空间广阔,其本身越来越成为设计瞄准的对象。当简约而功能化的设计新形式和新风格已经被人们统称为现代形式、现代风格之后,更新的形式和风格似乎只能从艺术的身上获得了。现代艺术为园林提供了一套多元化的视觉形式语言体系,也成为园林设计最直接、最丰富的形式语汇源泉。曾活跃于西方现代艺术浪潮中的表现主义、构成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以及极简艺术、大地艺术、波普艺术等,都被具有创新精神的园林设计师和艺术家介绍或运用进来,它们使当代园林进入到一个形式自由的发展时代。它包括了设计师对形体本身观赏性价值的高要求,以及它们相互组合产生的新的图式规律与表现手法的应用。从形体本身而言,突出设计元素自身的观赏性,创造更具视觉刺激的形式,是现代艺术给园林设计带来的新启示。设计师从简化带来视觉震撼中受到了启发,将设计要素的自身造型,如体量、质感、色彩等放在关注首位,而忽略元素间的相互协调、相互搭配。由此也出现了一批以处理某一元素见长的“标签型”设计师,如以处理地形见长的哈格里夫斯、将台阶处理得心应手的塔奇(AthenaTacha)、以水为标签的达蒙(BestyDamon)等(图2-1)。从图式规律上说,现代艺术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错位、裂变等手法在于形成各物品之间的衔接关系,以寻求实物之间的联系与和谐。这些方法的使用和发展,成为当代艺术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当代西方园林照搬了这种拼贴模式,将构成设计的最基本形式单元点、线、面、体、色彩、材料、几何形等自由拼贴组合(图2-2),乃至使风格多样、模式变换丰富成为当代园林的一大主要特征。

3.“先锋”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的形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