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0 18:01:1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档案管理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诉讼档案管理学
1、档案的定义
档的本义为横木框格;案的本义为长方形桌子。以乎与我们现在所称的档案相去甚远,但并非风马牛不相及。从词义的演变和档案历史渊源方面考证,选择档案一词,并赋予它现代含义,是历史的选择,反映了中国方块字强大的生命力。
档案一词,在我国历史上,各朝各代有不同称谓。商代称档案为“册”,据郭沫若考证,早在甲骨文中已有“册”字,是连结木牍竹简的象形字。我们至今仍将档案、图书以“册”为计量单位,是沿用其义。周代叫“中”,即官府的簿书。“治中”即整理案卷,也是一个官位的职称,“史”字就是史官右手执“中”写史的象形字。秦汉时代称档案为“卷”,卷是简牍和缣帛沿左右或上下轴曲卷起来保存的意思,我们今天仍将档案、字画以卷为保管单位,盖出于此。汉代以后称档案为“案”,人伏于桌子上书写文件,称为“伏案”写作,“伏案”一词,沿用至今,仍然新鲜活泼。唐宗以后,档案多称“文案、”“案卷”、“簿书”等等。
档案二字组成联合词组,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融合的结果。明末清初,满人入关前,用木片作文字书写材料,文案处理完毕,横竖成行挂在墙壁上,叫“牌子”、“档子”。满人夺取政权,建立大清帝国后,虽改木片材料为纸质材料书写文件,但仍习惯称“档子”,而广大中原地区的纸质文件材料,则称为“案”或“案卷”。因此,满汉融合之后,便把办理完毕保存起来的本质和纸质文件,称为“档案”,一直沿用至今。
到了近现代,人们又赋予“档案”新的外延和内涵。我国有关方面的学者对档案定义进行了长期不懈的研究探讨,也有各种不同模式和表达方式。
1937年何鲁成所著《档案管理与整理》表述为:
企业管理学视域下汽车档案管理研究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汽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档案内容过于繁杂、汽车档案管理模式不统一、以及缺乏必备的技术支持等。针对这些问题,分析企业管理学视域下的汽车档案管理的相关改进,基于企业管理学视域下汽车档案管理的趋势以及计算机技术在汽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企业管理;汽车档案;管理
引言
汽车档案管理,是在企业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对于汽车运输业的技术管理,从而确保汽车运输运力,能够安全有效、低耗的完成运输任务。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汽车管理技术也越发被重视。企业使用计算机对汽车运输管理,能够实现对运输市场的宏观调控,同时能够监督运输行业有序的发展,从而保证运输安全。企业加强汽车档案管理还有助于运输市场的稳定,对于提高全行业的运输效率以及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一、汽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自从1990年交通部颁发了13号令后,省交通局便制定了很多配套文件。这些文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在道路运输行业中,车辆技术管理工作有序运作,汽车技术档案管理等基础工作也在逐渐完善中。但在汽车档案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档案内容过于繁杂。汽车档案管理涉及多个方面,需要面面俱到,这就使得汽车档案由于填写不当或填写不便让地方车辆技术档案过于形式化。第二,汽车档案管理模式不统一。在我国各省各市中,地方交通管理部门一般只负责个体或者部分运输企业的车辆技术档案的填写以及管理。基于此,政府很难掌握整个汽车运输行业的车辆管理情况,也就无法对企业汽车档案管理提供相关资料。第三,缺乏必备的技术支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如今,企业间的竞争加剧。汽车企业在开展信息化、技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企业信息化观念相对薄弱,企业资金紧张等问题,因而,对于汽车档案管理较为忽略,缺乏必备的技术支持。
档案管理学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案例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现已逐步应用于我国的各项学科的教学中,其目的是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引入现代教学理念,培养符合时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档案管理学;案例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
档案管理学的教学一直是我国档案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把档案管理学作为档案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是在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实现的。从那之后,档案管理学在档案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得到了肯定和落实。改进教学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把枯燥的教学内容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此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现在,本文将通过档案管理学在教学中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案例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两大教学法加以论述。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着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评判和讨论,进而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案,深化对相关原理的掌握,促进学生能力素质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可以借用典型的案例运用在档案管理学的教学活动中,具体的方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就某问题或者疑问进行分析和研究,梳理清楚其来龙去脉然后再归纳总结,典型的案例具有代表性和一定的普遍性,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再现和剖析,可以让学生具体地看到隐藏在其中的问题,也能从分析和研究这些问题的实践中归纳和总结经验,便于以后实际操作工作中的运用。案例教学中的典型案例要通过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才能用于教学活动中,因为只有通过前期资料的收集整理,才能使该案例所包含的价值显现出来。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档案管理学的教育活动案例是为档案管理教学服务的,并且每个案例都必须是经过严格筛选的真实的具有典型性的同时又附有背景说明的事例。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学生积极参与到对案例的分析、探讨并提出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这种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已逐步广泛运用于档案管理学的教学中,它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其一,符合学生的认识心理,即由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心理过程。案例教学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同时也合乎档案学基本原理,对学生学习档案管理学原理能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其二,具有丰富的的档案管理实务技巧,有助于典型示范,启发和指导档案管理的实践活动。比如,在档案管理中面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流动等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可以从典型的或同类的档案管理案例中归纳和总结档案管理的实务技巧。其三,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完美融合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案例是档案管理中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纽带个桥梁,将理论知识寓于案例之中,引导和启发学生去探索和思考,进而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互动式教学法
科技档案管理学结构与功能分析
《科技档案管理学》是以科技档案管理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由于科技档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而其管理活动也异于其他种类档案的管理活动。科技档案管理学就是在这种差异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并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考察《科技档案管理学》的结构与功能能够促使科技档案管理活动更加完备。
一、《科技档案管理学》的基本结构
虽然对于书目的称谓上略有不同,但从总体来看《科技档案管理学》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基本部分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部分:科技档案的基本概念:就是在向人们阐述“管什么”的问题。科技档案的基本概念是对科技档案本质属性的反应,使研究科技档案现象及其运动发展规律的出发点。虽然同属于档案这个大范畴之下,但科技档案引起牵涉领域较为繁杂,因而应有一个原则意义上的界定,否则会产生管理对象的模糊性。我国对于科技技术档案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称谓方式,如技术档案、技术档案资料、科技档案,且定义种类繁多。引用恩格斯的一句话就是:“唯一真正的定义就是事物本身”,所以应该动态的去考察科技档案管理的对象———科技档案。科技档案工作:这部分内容主要阐述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任务和基本原则、科技档案事业的组织和管理。由于科技档案所产生的领域与一般性质的档案有所不同,所以针对具有一定特色的科技档案的科技工作也应纳入科技管理学的研究领域。解决了科技档案工作的管理主体——“由谁管”及其应具备的结构、性质才能保障科技档案管理良好的发展下去。科技文件的管理过程:这一部分是科技档案管理学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既然是科技档案管理学为什么涉及科技文件工作呢?这正是科技档案的独特之所在———“我国目前的科技档案管理程序中,科技文件的形成、积累、鉴定、整理、归档工作是由科技生产部门完成;而科技档案部门主要负责进行检查、协助、指导科技文件工作,目的是既能保证科技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又为能保证科技档案质量奠定基础。为此科技档案部门应对科技文件工作有深刻的理解。”这并不是抢占科技文件学的地位,进行这方面的阐述的必要性可以由上述表述中发现其中原因。科技档案的管理过程:科技档案的管理过程即“如何管”,遵循正一般性之档案的管理过程,即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编目、检索和提供利用,但在其中可以发现科技档案管理的特色之处,如整理上要求成套性,管理工作中要实行“三纳入”的原则,鉴定中对“成套性”的要求、编目上有独立的编目体系等等,所以这一部分绝对不是对档案管理学的重述,而是引进和利用。这一部分是科技档案管理学的“重头戏”,因为我们的需求的目的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决定了我们对于行为的重视程度,而管理的主体与客体之间又都是围绕着行为而活动。进行过程的总结和分析有利于科技档案的保管和利用,也为实际科技档案工作的开展做了必要的理论指导。科技档案管理学的发展问题:这一部分仅在王传宇主编的《科技档案管理学》中有所阐述,而其他书则多是到第四部分为止,而将这一部分划归为另一门单独的学科———如张克复、丁海斌主编的《科技档案工作史纲》。笔者认为,既然成为一门学科就必然有其发展的问题,从这一发展问题中寻求一定的规律并进行预测性的探索,可为科技档案管理学的前景发展起到引导的作用。
二、《科技档案管理学》的功能分析
进行功能分析之前,必须对《档案管理学》和《科技档案管理学》进行比较研究。《档案管理学》是一切专门类别档案管理学的上位类目吗?针对这一点笔者持保留态度。因为目前的《档案管理学》的教程中大多所指向的是文书档案,而不是一个更宏观、更笼统的角度进行综合性的阐述。虽然《科技档案管理学》借鉴了《档案管理学》的管理过程,但这是从宏观的档案管理学中提出的“真谛”,而非从目前的各种《档案管理学》教程中获取的,故而目前将《科技档案管理学》划归于《档案管理学》的“帐下”,不免有些委屈。如何将《档案管理学》上升到一定层面的高度,不是现在主要论述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将《科技档案管理学》真正的跳出框框而与现实接轨。科技档案管理学所论述的科技档案种类繁多、类型复杂,管理参与主体又是科技工程人员、科技主管人员、档案管理人员,管理过程虽严格按照八大步骤进行,但也各具特色:构成一事物活动的各个主要部分均具有特色型,就必然导致其存在的必要性、不可或缺性;但在现实的科技档案管理活动中,科技档案管理活动又不是单独的存在、进行的。在企业中,科技档案和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等等种类的档案共同构成企业档案管理的客体,而管理的主体也仅仅局限于几个档案工作人员。这二者之间的反差是否代表着科技档案管理学仅仅是档案管理学的一门分支,而不具有完整意义上的代表性呢?由“存在即合理”到“存在的就是必然灭亡的”要求我们必须对科技档案管理学进行一定的功能方面的调整,以求其不仅适应研究也适应于实践的操作。对于管理主体方面,科技档案工作虽然纳入了许多的管理主体,如科技工程人员、科技主管人员、档案管理人员,但没有明确地将职责归于某一个主体,这就必然导致针对统一管理客体的管理主体的多重性,或导致管理的空白区,或导致多重多头管理;由于一般是由企业形成大量的科技档案,而现在存在的大量的股份制企业、有限公司,这种统一领导、分级、分专业管理的领导体制与管理体制问题是否也值得商榷呢?对管理客体方面,科技档案的这一大范畴下面有衍生出许多小的分支,如城建档案、水利档案等等,而以他们为研究客体又形成了新的不同专业的档案管理学,那么科技档案是否就是档案的下位类,城建档案、水利档案等的上位类呢?如果是,那么它又具有什么样的宏观性的属性来指导这些专业类别的档案管理呢?如果不是,那么科技档案管理学又将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境地呢?这种尴尬的处境又将如何解决呢?对管理过程方面,管理时应强调八大步骤,而不是简单的重述,而应是有重点地举出与文书档案管理的差异之处,或是说利用档案管理的核心思想来进行实际结合的重述。提出问题的目的决非是对该学科进行“人身攻击”,提出问题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笔者希望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阐述,以期得以找出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首先,我们应该从主要产生科技档案的企业档案工作入手,从科技档案与企业工作、科技活动和企业活动、科技档案与企业档案紧密地相连的思路中找出科技档案管理的主体,而不是照搬照抄于文书管理的主体、文书档案事业管理的模式,当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仍然应该坚持。其次,提出反思性的更加宏观性、更上层次的理论,来统领科技档案管辖之下的科技专业档案的管理,而不是从逐个的描述性的层面上来阐述出不同科技专业档案的管理。使之上升到一个形而上学的科学理论层面。只有这样,科技档案管理学才有立足之本。最后,在不抛弃八大整理过程的原则之下,突出显示强调科技档案管理的特征,不仅是将其融汇于八大整理过程之中,而且将其提炼出来,真正地显示自己卓尔不凡的地位特点。不能否认科技档案管理学的基础性的地位,但如果它不与时俱进而固守于此的话,那么其生命将被其他后来的事物取代。“反思思想”是以思想为对象揭露出这些思想的内在矛盾,以及这些“思想”之间的矛盾,从而为人类思想敞开自我批判的空间,推动人类思想的变革,并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想,反思科技档案管理学的意义也在于此吧!
作者:穆佳桐 王烁 单位:1.辽宁省档案局 2.沈阳体育学院
历史档案管理学论文
少数民族档案管理学是云南大学档案学专业,立足于少数民族档案实践以及学术研究,在本科生、研究生中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以《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为教材,在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管理与研究少数民族档案理论、实践和科研素质。其中,在科研素质教法中,依托教材,从把握研究动态、教授学术规范、学习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等方面探索学生科研素质培养问题。这一教法有创新性,其模式的探讨对提升档案学专业学生的科研素质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一、《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课程开设背景
1.少数民族档案管理工作广泛开展。我国遗存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档案,如满文文献有200万件以上;蒙古族文书档案约有20万卷、100万件;国内外保存下来的东巴经约有4万余册;彝文纸质文献有20万余(件)册以上;傣文纸质文献有8万余(件)册。此外,少数民族文字碑刻有上万块,少数民族文字摩崖有上千处,各种少数民族文字印章有数千枚,少数民族口述文献仅云南省就分布有4万余种[1]。自1960年国家档案局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召开少数民族档案工作会议后,我国各民族地区开始重视少数民族档案工作,并取得可喜成绩。如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系统收藏有以蒙古文、藏文、满文或汉文等产生的文书档案213万多卷[2]。云南省档案馆长期重视少数民族档案工作。2010年,云南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专门提出,逐步构建以15个独有少数民族为重点,涵盖25个少数民族的资源体系。目前,云南省档案馆已完成云南15个特有少数民族档案的全宗建设工作。2.少数民族档案研究工作蓬勃发展。少数民族档案研究已经引起学界重视,迄今,在《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北京档案》等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有数百篇,形成的重要专著有杨中一《中国少数民族档案及其管理》、华林《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陈子丹《民族档案史料编纂学概要》、麻新纯《广西壮族历史记录生态型保护研究》、郑慧《瑶族文书档案研究》、赵彦昌《满文档案研究》、仝艳锋《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研究》等。在科研项目方面,云南大学已申报获得“西部散存民族档案遗产集中保护研究(华林、12BTQ048)”“西南民族档案资源集成管理研究(杨毅、11XTQ008)”等16项国家社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项目。少数民族档案实践工作的开展和学术研究发展,为少数民族档案学学科建立,以及该课程的开设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二、基于《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的科研素质教育
《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2001年9月由中国民族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学科创建”“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输入”“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处理”“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输出及其开发利用”和“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现代化管理”等六编。立足于该教材课程教学,以及少数民族档案理论研究和实践基础,我们从以下方面开展科研素质教学。1.结合教材,把握研究动态。(1)确立研究动态范畴。《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涉及少数民族档案收集、整理、保护、利用和数字化管理等方面,为掌握研究动态,结合教学内容,从两个方面确立研究动态范畴:一是少数民族档案文献研究动态,即了解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保护抢救、发掘利用和数字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二是档案学或其他学科相关研究动态,也就是要了解档案学或其他学科在理论或实践方面的相关研究动态,如“三个体系建设”、档案记忆、建档保护、数字遗产等,寻找这些研究和少数民族档案研究的结合点,推进少数民族档案研究的发展。(2)构建学科论文数据库。一是通过知网大量下载《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等档案学专业杂志关于少数民族档案及相关档案学理论、“三个体系”建设等方面的论文;二是将这些pdf格式的论文,安排给学生,转化为word格式的论文,以达到在转化中学习、总结和引用的目的;三是将这些转化论文按照学科理论、安全保护、资源建设、发掘利用等主题,划分为不同的论文数据库,便于学习引用。(3)学习使用论文数据库。一是总结了解某个领域,如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实物档案管理,或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动态,依据论文学习撰写研究综述;二是学习相关档案学或其他学科理论,用以指导少数民族档案文献管理研究;三是学习论文写作技巧、规范和思路,提升科研技能;四是积累少数民族档案分布遗存、管理案例、指导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资料,便于支撑其科研工作。2.依托教材,开展科研技能训练。(1)培养问题意识,学会选择论题。其一,明确选题范围。为培养学生选题的问题意识,明确选题范围,结合《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教材,将少数民族档案管理学学科体系,划分为“少数民族档案管理学学科创建”“少数民族档案”“少数民族档案信息资源输入”“少数民族档案信息资源处理”“少数民族档案信息资源输出及其开发利用”和“少数民族档案现代化管理”等六个模块,引导学生从这六个模块中进行选题。同时,依据论文数据库,鼓励学生拓展选题范围。其二,教授论文题目设计技巧。一是问题指向性,即题目设计解决专一问题;二是明确论文题目要素,也就是在论文题目设计中,强调论文写作目的或意义、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主体三要素,完善论文标题结构;三是论文题目的精炼性,结合优秀论文案例,教授论文题目规范性与精炼性的写作方法。(2)培养逻辑意识,学会构建提纲。其一,培养解决问题的提纲构建逻辑意识。首先,让学生学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或“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办”的基本科研思维模式,按照这一研究思维模式解决论文撰写中的逻辑关系和论文结构问题。其二,学习多种论文提纲结构模式。一是规范模式学习,如解决问题模式,包括研究对象概述、研究意义、可行性或必要性、工作现状、问题分析、对策设计等;案例分析模式,包括案例描述、案例分析、案例启示等;评述模式,包括工作回顾、工作特色、存在问题、启示或思考等。二是其他模式的学习,依据论文数据库,分析《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等档案学专业杂志上的优秀论文,学习论文写作的其他模式,多视角构建论文撰写提纲。(3)培养材料意识,学会积累资料。首先,教授学生把握论点与材料的支撑关系,学会用案例、数据、图表等支撑论文学术观点的论文写作技能。其次,构建研究方向资料数据库,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某一研究方向,如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少数民族档案遗产保护或少数民族档案开发等,构建资料数据库,作为资料收集的突破点。再次,学习材料收集方法,教授同学从网站,期刊论文、学位论文、报刊文章和著作,以及调研等方面,收集研究材料,为学术论文或毕业论文的撰写奠定坚实的材料基础。(4)培养学习意识,学会学术规范。其一,学习论文规范撰写。首先,要学习论文撰写规范,包括选题、论文结构、撰写要求或论文格式等;其次,进行开题论证,对学生的选题和提纲进行论证修改;再次,对论文初稿进行讨论修改,完成论文撰写。其二,学习科研课题研究技能。为提升学生的课题研究能力,我们在课堂上专门开设科研课题申报专题,讲述科研项目选题,研究综述、意义、内容、重点难点、创新之处,以及应用价值等申报书论证撰写方法,提升学生科研项目申报技能。在依托《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教材开展的科研素质教育中,还存在着教材体系结构不完善、原有知识陈旧、学科理论匮乏,以及满足不了实践工作发展需求等方面的问题。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着课堂教学有余、实践调研不足,规范训练有余、不足,课题申报有余、高质量完成课题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为此,我们从以下方面开展科研素质教学创新。
三、基于《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的科研素质教学创新
档案管理学教改路径
高职教育是培养并向社会输运专业人才的重要出口,高职毕业生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最为重要是要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能够学以致用,很快适应工作需要。作为与社会实践关系十分密切的文秘专业的基础课之一《文书与档案管理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和操作性。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具备系统档案学专业知识与文件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具备较高的公文写作处理和档案管理能力,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够很快胜任文书和档案工作。但是,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轻视职业工作能力的培训,这种不良倾向突出地表现在教材和教法上:文书学和档案学传统教材,只是阐述文书和档案工作的理论知识,教师则往往满足于把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讲述清楚,在教学过程中仅是简单举一些实际工作的例子而已。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是讲起理论一大套,干起来不会动手做。
这种状况显然不符合课程的教学目的,不符合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目标要求,面对不断变革的新形势,《文书与档案管理学》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一、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
改变《文书与档案管理学》传统的教学观念,实现既要重理论教学又要重实践教学的转变,注重结合实际,不断创新,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入手,介绍分析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的各种文件现象,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传授公文写作与处理、文档一体化管理、档案检索利用的有关知识。教学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现实工作的影响与发展,应该让学生了解掌握文件和档案管理领域最新的动态、资料和国家有关法规、条例,如: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最新的与本课程内容有关的若干法规条例、国家标准、改革方案及其他相关资料。课堂讲授要密切结合现实社会和国家当前的文件和档案工作情况,对于近年来文件和档案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文档一体化与建立现代文档系统、依法行政与依法行文、依法治档、政务公开与公文公开、政务档案信息的公开和利用、转变政府职能与精简文件、我国加入WTO与我国文件档案管理工作如何借鉴世界各国成功经验与做法等内容,均应涉及和探讨。
那种满足于空讲理论,脱离现实,脱离社会,脱离我国文件档案工作实际的做法,对于《文书与档案管理学》的发展极为不利,我们应该摒弃这种不良的教风与学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对象扩大,范围拓宽。将过去课程内容的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党政机关公文和档案,扩大为对于各社会的组织,包括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文件和档案工作的研究;研究范围除了应保证文书学和档案学原有的完整体例外,还应增加对各行各业、国外文档工作中的新观点、新理论、新做法的介绍和比较研究;关注办公自动化系统、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电子文件的管理等新的领域;积极借鉴其他学科如立法学、行政法学、写作学、管理学等先进、成熟的理论和研究成果。现已逐步纳入授课范围的新增加的教学内容有规范性文件、新型载体文件、文档工作系统设计、文档工作的组织与控制、文档工作的标准化和现代化等。明确重点,分类施教。在国内各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文书学和档案学大都是分别设置的两门课程。在我系文秘专业,则是将这两门课程内容合并在一起,系统讲授和实践训练,一是文书学和档案学关系非常密切,特别是办公自动化条件下的文档一体化的实现,使档案工作越来越溶入到文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
在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和技能培养过程中,对文档工作的系统体系设计、组织与控制等方面,将文书和档案工作的内容合在一起,能够达到一个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效果。档案学则是将重点放在前部分整理和保管上。这种安排只是适应了特定历史条件下我国文档工作发展阶段的需求,即以手工操作为主,纸质文档为主的整理与保存方法,仅仅介绍和诠释我国历史上一些文书种类、文书工作制度手段、办理操作过程以及现行党政领导机关关于文档工作的一些明文规定和被肯定的作法,回避了许多十分重要和敏感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现今实际工作中必须面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作为国家政务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怎么样规范使用公文文种,怎么样设计公文格式,文档工作系统怎么样设计才能为国家管理以及各社会组织提高工作效率服务,政务档案信息怎样公开,立法和管理上如何保证实现等等。因此,《文书与档案管理学》在课程内容上必须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对文书学内容将教学重点前移,将文件和文件工作作为课程重点,既探讨文件管理学科的理论和规律,又教授文件工作的具体运作方式和公文具体使用方法。
档案管理学科创新发展研究
1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研究方法创新发展的现实背景
1.1信息社会发展带来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定位的变化
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向信息社会迈进,信息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人们普遍把信息与材料和能源并列,将它们共同视作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重要战略资源。信息不再仅仅是消除人们不确定性认识的消息,它更是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成为更多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这时候的中国,社会与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急需人们真正把信息资源化,把信息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来进行管理。这一重大需求引发了社会生活的一系列重要变化,为解决这些重要变化带来的诸多重要课题,新兴学科纷纷崛起。主要融合了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三个二级学科,同时又吸收计算机科学、通讯科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传播学、咨询学、编辑出版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营养而形成新学科群,开始出现在迈向信息社会的中国。社会已经开始将信息作为国家和机构的战略资源来进行管理,本学科发展进入对信息资源的管理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将信息资源化,将信息作为资源来进行管理。学科使命主要在于探寻使信息内容对社会和机构发展产生实际价值的规律性,而不再仅仅是使文献中的信息具备可利用性。它所定位的管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根据信息的资源特性,使信息产生创造新财富的更高价值;管理活动的具体职能除了收集、整理、加工、保管、检索、提供利用之外,开始引入一般管理学意义上的组织、规划、协调、控制、监督;管理对象除了信息内容,还包括人、财、物、时间等。处于对信息资源的管理阶段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档案学等二级学科,已经通过学科集成整合为一个具有更加丰富内涵的新的学科集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进一步走向/合0,即在一个更大的框架内,各自从不同的侧面研究同一个客体)))信息资源。分列二级学科名称曾经在20世纪末被国家有关部门在学科专业目录中命名为/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0,在2011年为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的5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6中,进一步变更为/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0,这一变化正是对/合0的趋向的准确反映。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是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探索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规律的科学。目前,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这个一级学科已形成由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等若干具有相同科学使命和共同理论基础的二级学科的集合。
1.2图书情报与档案学科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的拓展
社会实践是推动学科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社会信息环境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工作的职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职能拓展是大势所趋。这些必将带来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围的进一步拓展。我们不仅要研究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同时也要研究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事业的宏观管理;我们既要研究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本身,还要关注它们之间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发展规律。当代学科发展的一个明显特征是:一方面科学分工越来越细,新学科、新知识不断涌现;另一方面各门学科、各种知识之间相互融合的趋势日趋突出。这不仅表现为同一学科内各分支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互相补充,而且表现为不同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互相借鉴、相互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传统的图书馆、情报、档案工作的外部环境、管理对象与技术手段发生急剧变化,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关系日趋密切,以这三个学科为主体构成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群的趋势日益明显,三个学科相互依托,通过融合、拓展、变革,融入更为广阔的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广泛整合图情档、经济管理、计算机和通信、公共管理等学科领域内容,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论与方法特色,将是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未来的研究趋势。我们不仅要研究图书馆工作、情报工作、档案工作本身,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各种信息资源及其管理的社会属性,研究与之相适应的外部环境,研究相应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社会问题0。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在科学研究中面临的很多问题与其说是本学科范围内的问题,不如说更多的是一些/社会问题0,这些问题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不断发展,逐步突破本学科领域,并向跨学科研究发展,不断与数学、计算机科学、信息论、系统论、经济学、法学、大众传播学、文化学、教育学、社会学、哲学、史学等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形成跨学科研究优势。从目前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发展来看,该一级学科近年来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与相邻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也日益紧密,形成了一系列交叉学科,诸如信息社会学、知识生态学、信息经济学、信息伦理学、信息法学等。同时,其他学科的一些相应理论、方法及技术被引至该学科,也能相应拓宽学科的研究领域、研究范围。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自身属性和定位的变化以及学科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的拓展,将带来学科研究方法的重新审视和创新发展。
2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传统研究方法的创新发展
小学档案管理学年工作报告
一、以前档案状况说明
我校创建于年,是一所专门招收外来民工子弟的民办学校,建校至今已8年,年至年我校处于筹建阶段各项工作不规范,对档案工作不了解,所以未能收集档案资料,只留存一些教师业务和照片资料。年市区学校成立后,,档案资料收集也不完整,整理不规范。逐年积累了学校的档案资料。由于学校在档案管理上缺乏经验和标准要求,在类别的保管期限上模糊不清,不分主次地一概收集、整理、组卷,没有组卷的散乱成堆,对上级文件也是如此,不分保存价值,一律收集,永久保管,而且按学年装订成册。
年2月校长参观了实验学校、学校档案工作后,看到学校档案工作的瘫痪现状,十分着急,先后几次召开班子会议进行研究,并把档案工作列入学校的议事日程,安排以余春千为分管领导,组织力量进行全面的收集、整理、立卷工作。
二、整理后档案的分类及要求
1、从原来的三大类到目前的九大类:党群类,目录号1号;行政类,目录号2号;教学管理类,目录号3号;学生学籍类,目录号4号;教师业务类,目录号5号;基建类,目录号6号;设备类,目录号7号;会计类,目录号8号;特种载体类,目录号9号。
2、以“件”的形式整理装订
人事局档案管理学习材料
今年以来,*县人事局针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低、调阅信息时间长、档案磨损快、劳动强度大、管理成本高等问题,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对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存、利用进行了改进和完善,不仅为广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而且有力促进了人才人事工作的科学发展。
一、建立电子档案。
由于办公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我局各科室、二级单位的各项日常业务办理工作均由微机操作,特别是工资档案和职称档案几乎完全电子化,纸质档案早已不能完全涵盖各项业务保存要求,而且纸质档案易污损、不方便保存,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将其中具有档案保存价值的电子公文、电子图书、电子图形图像、电子报表等电子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电子文件资料归档后就形成了电子档案。
二、改进查阅方式。
利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将重要的档案资料做数字化处理,保存在电脑上,应用相关软件建立检索系统和利用系统,使查档人员利用计算机在不接触档案原件的前提下查阅档案资料,不仅可以提高查阅档案的速度,而且反复的查阅也不会对档案原件造成破损,更不会出现借档遗失的现象,逐步做到“有纸化存档、无纸化查阅”。
三、强化管理措施。
我国档案管理学现状探讨论文
[摘要]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机密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各级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该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及时研究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档案是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主要信息源。管好用好档案,对资源开发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机密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各级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该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及时研究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档案是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主要信息源。管好用好档案,对资源开发起着重要作用。
现代社会建立系统、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对其生存与发展极为重要。在一个单位中,档案管理无疑是单位协调、有序、高效运行的有效保证。
一、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人员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档案工作的认识都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档案工作就是抄抄写写、保管的事务性工作,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不能给单位创造经济效益,只要“守好摊”,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外调、查档就行了。轻视档案工作的思想都表明了一些人对档案工作缺乏了解,忽视档案工作已无法适应现在的管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