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堂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4 11:02:0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大课堂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四大课堂教育经验交流
安阳县党员电教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积极创新活动载体,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在充分发挥党员电教优势服务教育活动的基础上构建好“四大课堂”,为基层党员的学习和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确保了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一是“空中课堂”为教育活动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安阳县党员电教借助县电视台频道资源,积极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展播,集中宣传播放外地及本县先进典型人物事迹和教育活动专题片,同时及时报道教育活动的进展情况、工作动态和典型经验。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已在县电视台开办专题展播十余次,市县采用新闻稿件170余条。
二是“点播课堂”为教育活动提供坚实平台。近几年来,安阳县扎实做好党员电教播放网络建设工作,各基层党组织建点率已达到95%以上。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安阳县在进一步抓好日常播放收看工作的基础上,不断针对基层党员学习需要组织制作先进性教育活动专用教材。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伊始,投资2万多元制作了600余套共6100张的专用教材光盘发放到全县各村,其中涉农科技技术教材的比重占到了70%左右,受到广大农村党员的普遍欢迎。
三是“网络课堂”为党员提供学习交流园地。为了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服务先进性教育活动,安阳县于2005年6月份依托县政务外网开通了党员电教视频点播系统,下半年又建设完成了先进性教育专题网站“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在线”,新增加了工作文件、经验交流、简报、党员风采、投稿信箱等诸多栏目,通过及时更新维护,为广大基层党员选学文件资料、交流心得体会提供了便利。视频点播系统开通以来点击数已达到4360多点,网站访问1371人次。
四是“实践课堂”切实提高农村党员群众致富能力。安阳县在先进性教育中注重以为农村党员群众送科技、送信息为主开展党员电教科技致富主题活动,使广大党员群众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成,收到了良好效果。目前安阳县已开展了5场较大规模的科技大集活动,依托党员电教科技致富示范基地举办了11期科技致富技术培训班,25场科技致富技术比武活动,直接受益群众30000多人,在全县农村掀起了学科技、用科技、科技致富的热潮。
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调查分析论文
论文摘要:为了解医学院校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和主动参与积极性,时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40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希望在课堂上有机会与教师和同学就教学内容进行双向和多向交流。但在具体行动上,学生又缺乏课堂参与主动性。因此,应该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将学生在大课上的被劝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论文关键词:大课教学;教学方法;课堂参与;问卷调查
1前言
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多种要素,涉及教学的各个环节,但提高教学质量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不外乎两个,一个是教什么,一个是怎样教,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它直接体现教与学的关系及教学活动方式,反映教育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艺术。教学方法不仅对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决定性作用,而月教学方法本身也具有教育性。因此,要有效地提高医学教学质量,就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教学方法。大课讲授是最传统、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
在高等医学院校里,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医学理论课的教学。利用这种教学方法,一位教师可以同时向几十、上百、甚至更多的学生传授知识。可见,大课这种课堂教学方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向较多的学生系统地传授大量知识。但该方法其明显的缺点是学生学习被动;教师也很容易“满堂灌”,以“填鸭”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相当长的时间以来,国内外教育界对大课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改革,以充分发挥其优点,克服其缺点。为了解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对目前大课教学的认识和主动参与大课教学的积极性,探讨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就大学生对大课教学的认识和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在医学生中进行了调查分析。
2对象与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讨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激情课堂作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总结课”,充分借鉴教育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供给活力;践行教学理念,提高教学供给质量;探索教学供给理论,挖掘艺术教育的供给优势;点燃理论学习热情,实现教学供给目标。
关键词: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情课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提高供给质量为出发点,运用改革的办法进行结构调整,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实现供需平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凯恩斯主义”“新供给学派”不同,不是单纯侧重需求或者供给的改革,而是更强调两者的相互结合[1]。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借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进一步探索“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教育教学,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后教育相结合、传统教学与激情教学相结合,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方法。大连海事大学“激情课堂”是“概论”课的一部分,充分借鉴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找到学生的兴奋点,经过大胆尝试,探索出激情教学模式。已经在本校、本市、本省乃至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光明日报》《中国水运报》《中国交通报》《辽宁日报》《大连日报》等多家媒体均给予了宣传报道。
一、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供给活力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让学生愿意听、听得懂、听了管用,是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年来一直探索创新的教学方向。2011年,成立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课题组,就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进行研究。通过大量的样本调查,得出“情境共融、点燃激情、同频共振”的解决方案,尝试开创“激情课堂”的教学模式。“激情课堂”是针对“概论”课程的基本内容,通过情境再现,运用“激情教学法”,贴近学生实际,找到学生的兴奋点,呈现90分钟高质量的晚会式的课堂,帮助大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为了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学校重点挖掘具有时代特点的歌曲、音乐和影片,运用合唱、舞蹈和朗诵等艺术形式,发挥其历史、德育、美学等教育优势,借助重大节庆日,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参与表演,既做观众,又做演员,并通过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实现理论教学和激情教学相结合。加深学生对不同时期思想理论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脉络,使大学生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二、践行教学理念,提高教学供给质量
社区校外课堂经验交流
社区是青少年在家庭生活和学校教育之外的重要阵地,也是他们开始接触和了解社会的重要窗口,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阜新路街道南山社区始终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不断整合社区资源,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全力打造社区“校外大课堂”教育品牌,创出了一条依托社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路子。
一、挖掘社区教育资源,把校外大课堂建成“青少年之家”
南山社区地处四方区的行政、商业、交通以及文教卫生事业的中心区域,周边聚集了四方区政府、理工大学、市人民三小等众多的教育资源。社区关工委抓住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积极争取各方面的关心支持,努力挖掘社区教育资源,开办了“校个大课堂”。一是开辟专门的活动场所。针对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紧张,导致未成年人在课余时间特别是放假期间无人看管,甚至有些孩子因疏于管理沾染了不良习惯的实际,社区不断加强青少年室内基础活动阵地建设,教育场地从零散的共计不到100平方米扩大到300平方米,开设了图书室和读书角等固定学习场所,配备了电视机、录像机、VCD等宣传教育设备,通过定期播放远程教育家庭教育讲座等电教片,极大地改善了青少年教育活动条件。近年来,在扩大青少年活动场所设施方面,投资就达10万余元,为青少年教育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不断扩大“五老”志愿队伍。南山社区居住着相当数量的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教授等,这些老同志不仅有为社区服务的热情,也有为社区作贡献的能力。为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社区成立了“五老”志愿者队伍,人员从最初的20人增加到目前100余人,下设十个教育活动指导组,才艺组教师王兆瑞多年来坚持开展国际象棋免费启蒙教育,先后培养出100多名小棋手获得“中国国际象棋棋士”称号。同时,围绕道德、技能、文化艺术、法制、科普等教育培训内容,新增社区小学生托管班和素描速写培训班,吸引了社区广大青少年儿童的参与。三是努力实现学校社区家庭教育的无缝衔接。针对年轻父母工作压力大、学习时间不固定的特点,社区与人民路三小联合创办了家长学校,以提高社区居民少儿培养教育能力、促进学习化家庭建设为重点,定期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每年坚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10余次,发挥了社区在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二、运用鲜活的教育形式,增强校外大课堂的吸引力
在校外大课堂的创办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生性好动、求知欲强、接受新生事物快的特点,努力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逐步发掘社区教育的深度,进一步激发了孩子和家长参与大课堂教育活动的热情。一是运用网络平台联系青少年。开办了区内第一家社区博客,通过互联网及时和更新校外大课堂的教学情况、活动信息,居民们可以及时地了解社区家庭教育活动的动态,交流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解决了居民不能在固定时间、地点进行沟通交流的问题,营造了社区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让社区更多的家长和孩子受益,也进一步提高了社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来自新疆、东北、上海的社区工作者前来参观交流,甚至外国友人也慕名前来。二是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青少年。我们利用节、端午节等节假日开展民俗活动,邀请辖区青少年积极参加,不断深化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社区每年在端午节举办的“包粽子大赛”,参赛人数已达800多人次;发起的蒸馒头大赛活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进行了报道。紧紧围绕建国60周年、建党90周年,开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感恩教育,邀请北航原参谋长、市讲师团成员姜凯同志在社区举办爱国主义教育报告,通过读、看、讲、演、赛等多种活动形式,达到了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良好效果。三是完善文化平台凝聚青少年。考虑到青少年大多喜欢丰富的活动,我们就开阔思路,开展各项特色活动等团结一些青少年。如开展了以掌握基本社交礼仪,塑造良好个人形象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在社区家庭中广泛宣传文明礼仪教育;围绕创建“学习型家庭”,开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亲子活动,使家长与孩子共同进步;每年联合人民三小共同开展的“大手牵小手爱绿护绿”活动,发动辖区青少年一起动手捉虫蛹护绿树,倡导全民环保、爱绿护绿的理念,增强了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
三、开辟特色服务项目,提升校外大课堂的教育成效
乡村课堂活动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培养乡、村干部的比、学、赶、超的本领,决定在全乡开展“乡村课堂”活动,积极探索我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新经验,解决乡村干部学习针对性不强、学习效果不佳等问题,解疑释惑,帮助群众了解大政方针,理顺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打造基层学习新平台、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提升乡村干部学以致用的能力水平,真正做到统一思想、提高素质、推动全面工作,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按照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着眼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努力把我乡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把我乡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使乡村干部成为学习型干部,为构建平安、富裕、和谐的新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活动目标及内容
(一)活动目标
开展“乡村课堂”活动要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相促进,做好政治法规宣传,引领社会道德风尚,激发全乡干部学习热情,共建和谐良好氛围,实现“用大课堂增长大智慧”的总体目标。
学生心智培养德育实践探索
课程,是师生生命绽放的重要载体。规划课程,就是规划人生。重庆市渝北区巴蜀小学以“激活生命自觉,奠基幸福人生”为办学宗旨,遵循“讲台无边界,教师即课程,生活即课程”的大教育观,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具化为“六心六会”——立足形成健康人格所具备的六种心理品质:即自律心、责任心、自信心、进取心、仁爱心、协作心。着眼丰富高尚情趣的六会素养:即会做人、会生活、会表达、会创造、会审美、会健体。从五个渠道,即社会与生活、阅读与表达、科学与创造、艺术与审美、体育与健康架构,支撑学生“六心六会”素养达成的课程载体,让课程设计立足学生的心理品质和丰富高尚的情趣,构建学生多元发展成长路径,让课程呈现出立体、开放、生长的蓬勃生机。基于学生心智模式培养的学校德育实践,我们从机制建设、课程建设和评价建设三个方面推动学生心智品质的有效提升。机制建设,聚焦“团队”和“课程”两个抓手,进行模块重组和体制改革,以团队合力形成协同育人的网络体系;课程建设,围绕学生“六心六会”素养的不同维度,结合国家传统节日和校内特色节日重组课堂,展开课程形态的创新实践;评价建设,既有关注学生意志品质的特色课程选点突破,又有着力关注学校德育课程群的推进实效反馈。三个方面,齐抓共管,系统建构,整体推进。
一、机制建设,搭建协同育人的网络体系
良好的机制建设,才能推动协同育人网络的有效构建,确保学生心智品质素养的落地生根。我们通过“人力资源”和“课程资源”的纳入与重组,进行机制建设的创新实践;通过协同育人的新思路,创生育人的新效应;通过协同育人的新机制,激活团队育人的新效能。1.班科联席会,常规建设,共识共行。学校以班科联席会为载体,以班主任为核心,带动各学科科任教师,致力于常规建设齐抓共管以及班级的联手经营。作为一线班级的核心枢纽,班科联席会承载着学校办学意图不断落地的职能,也在不断通过集体的力量,广纳资源反哺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常态的班科联席会上,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共同讨论教育教学现场共性问题的优化策略,共同策划各类班级活动的实施与落地,有效服务学生发展。同时,我们以班科联席会为引擎,群策群力,借助“家长会”和“家长学堂”,带动家庭协同育人,持续开展家长教育;借力“班会”和“班干部领导力培训”,为学生搭建成长平台,服务于每一位学生;借助校会—班会—家会,三线并举,聚焦主题,提升学生心智品质。2.全科育德,各司其职,人人有责。有效促进教职工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学校德育建设,是我们持续努力的方向。我们在团队共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不同人群的职责,用机制的优化改善推动学校发展。3.小中大课堂一体化,课程组合,各美其美。我们大胆在班级小课堂、年级中课堂、学校大课堂独立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小中大课堂板块的不同组合,以适应不同的课程内容要求。三类课程紧密结合,小课堂倚重师生资源,重文化,重导向;中课堂倚重家长资源,重协作,重实践;大课堂倚重社区资源,重拓展,重共情。环环紧扣,放大不同课堂的整体效果。又如,经过家校共同策划,我们在“周乐汇”周末实践课程上,将周五的班会小课堂与周末的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小课堂讲礼仪规则与实践要求,社区大课堂则回归生活,跨界实践探索。多类课堂板块的大胆重组,改善了传统德育课堂形态的单一性,展现了更加丰富多元的课程生态。4.校会—班会—家会,锁定话题,凝心聚力。校会、班会、家会的有效组合,是我们课堂模块重组的又一有效形式。让三类课堂在整体目标上有效承接,锁定话题,通过不同的教育力量凝心聚力,持续深度推进。三会链接,以“责任、自律、进取、自信、仁爱、协作”六种学生的心智品质,为月度“心语巴蜀”课程的核心语词,让心语巴蜀系列课程成为班校、家校的有效桥梁,植根学生心智品质的引导。
二、课程建设,为学生成长提供广阔舞台
如何让学生心智品质的发展在学校、班级、家庭三重活动中落地生根,始终是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难点。1.心语巴蜀课程,三类课堂实时承接。借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将德育课堂搬到国旗下。同时,与班级、家庭联动,让德育落地生根。周一校会课上,学校行政以身示范,每周国旗下轮流开课,从日常学习生活中挖掘素材,结合经典教育故事作为导行的引擎;班级注重承接,在心语班会上,就同一话题进行活动延伸,带领学生深度讨论,挖掘具体导行策略;随后学生还会将同一主题带回家中,以家庭会议的方式进行共同的对话探讨。校会—班会—家会,围绕学生心智品质的养成,聚焦学生年段特点,三类课堂互相承接,改变传统教育活动目标与实践脱节的状态,为德育课程实效性作出有益的探索。以校会第五期“我们爱家人”为例,校会以爱莲娜的卡片为主题进行故事引入,以情导行;班会围绕爱的主题,激发对家人的爱,明确爱家人的行动方式;家会延伸,落实五个爱的小行动,学会表达爱,唤起学生用实际行动爱父母的热情,在生活中学会爱家人。教师“回顾主题——商讨策略——行动要求”,搭建校会—班会—家会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从情境中找到落实主题的小策略。在学生畅谈实际行动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提炼“五个小行动——学会表达爱”:爱他,你就夸夸他;爱他,你就谢谢他;爱他,你就抱抱他;爱他,你就体谅他;爱他,你就帮帮他。鼓励学生积极用五个小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并把自己的小行动记录在心语本上。同时,微信群向家长告知五个小行动,提出家会指导要求,并约定通过周五调查了解反馈学生真实行动。2.传统节日课程,课程板块紧密重组。传统节日课程是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的重要载体。渝北巴蜀小学系统梳理国家传统节日,系统规划学校德育工作行事历,让德育实践探索以节日课程为主线,让学生六心六会的素养在传统节日课程中落根。以元宵节传统节日课程为例:小课堂是节日序列课程的起点,也是撬动后续活动有质量开启的杠杆。我们的元宵节小课堂讲文化、讲历史,对话课前调研,激发参与兴趣。各班班主任致力于从中国节日文化发展中,从学生课前的超市采购、家庭调研中,多维对话,帮助学生了解节日文化,激发对参与后续活动的浓郁兴趣。中课堂是节日序列课程的阵地,也是家校资源紧密协作的活动站。我们的元宵节中课堂重协作、重实践,小队深度合作,竞赛乐趣多多。全校齐动员,学生在家长义工和班级联盟教师的指导下,讲汤圆、包汤圆、品汤圆……组际协作,班级竞赛,有奖竞猜,甜蜜中奖,乐趣多多。大课堂是节日序列的延伸,是锻炼学生开拓视界的广阔舞台。我们的元宵节大课堂重拓展、重共情,借力社区资源,节日氛围浓厚。元宵节大课堂,渝北巴蜀小学有效借助社区资源的便利,以家庭为单位组建活动小队,自主游览备受大家喜爱的园博园灯会,在缤纷灯展世界中感受年俗文化。在传统节日课程设计中,围绕三种课型,联动三类人群,利用三方资源为学生的素养落地开启了新的课程形态,为每一位学生增添更多的成长动力因子。3.校园节日课程,项目学习综合发展。如果说传统节日课程为学校德育建设搭建了共通的舞台,校园特色节日课程,则是充分发挥本校德育团队智慧的试金石。渝北巴蜀小学以科创、艺术、阅读、体育学科为拳头学科,开发系列校园节日课程,延续传统节日课程的主线,以小、中、大课堂一体化的课程形式,服务学生发展。
三、评价建设,推动全科共育深度落根
大课间阳光体育运动管理方式
摘要:在农村小学开展体育大课间阳光运动的过程之中,大多数农村采用何种方式开展相关的体育运动,一方面会影响到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另一方面也会对学生在相关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心情、行为、表现以及情绪等都有着一定的影响。文章对农村小学大课间阳光体育运动的管理方式进行研究,旨在探索出大课间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路径,最终实现体育大课间运动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管理方式;研究
一、引言
近几年,随着“阳光体育”口号的引领,“体育大课间”的教育活动如雨后春笋一般,阳光体育运动究竟是否只是一句口号?相信这是当前许多关注“阳光体育”的人会问到的问题,而当前“体育大课间”的活动形式可谓是五花八门,形式多样的活动会减轻小学生的疲惫感,能够从侧面激发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而在阳光体育运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可以教给学生简单的动作,也可以给学生安排与体育教学相关程度较高的活动,让学生在阳光体育开展的过程之中学习体育运功的技巧。
二、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管理的重要性
对小学体育教学而言,阳光体育运动是体育教学的关键环节,这就是说当前研究的重点就是如何提升大课间教学的效率,这需要小学生在大课间活动教学过程之中,积极培养自己对大课间活动的兴趣,通过教师对大课间体育运动重点动作的讲述,学生会掌握大课间学习的技巧,从而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大课间的训练方法,在进行小学大课间活动教学策略的规划中,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兴趣以及接受程度来选择更加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高校音乐学专业师生教学互动研究
摘要:高校音乐学专业师生教学互动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很多学生在课后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学会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如APP软件、微信公众平台等,对音乐学专业的学生有效的在课后进行学习,促进师生交流至关重要。在这种背景条件下,我们研究了一些适用于高校音乐学专业师生学习交流的互动App软件。
关键词:音乐学;“互联网+”;师生互动
在目前高校音乐学专业的这种传统教学下,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课堂缺乏创新,学生参与度和学习兴趣低,音乐学师生在课堂上缺乏互动、交流等环节,所以应该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即利用信息技术建设学生有效学习的网络音乐教学模式课堂,所以应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利用网络建设“开放、互动”的音乐教学模式的平台
如今的社会时代,互联网已经影响到各个方面,随着互联网的日渐普及,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而且也为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所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建设“开放、互动”的音乐教学模式,就成为了当下音乐学专业一种新型的师生交流模式。主动建设和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如各类网站、微信公众号、App软件等),引领高校音乐学专业教师摆脱课堂里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和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开发网络资源,建立一套适合高校音乐学师生交流互动的教学体系,就是教学过程的音乐知识基本结构、框架、音乐教学内容设计、音乐教学方法设计、音乐教学过程实施、和音乐教学成果组成的统一的整体。引领高校音乐学专业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适应互联网时展的趋势下,通过这种新型的音乐教学模式,发挥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音乐创造力,利用各类App软件与老师进行互动、沟通、交流。
二、在“开放、互动”的基础上进行师生互动交流
教育局学校体育工作报告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市教育局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学生身体健康和健康知识教育为重点,全面加强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平台,加强教师培训,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将体育技能和健康知识融入到体育课中,现将2020年度学校体育工作汇报如下:
一、我市学校基本情况
市现有中小学校共计38所,学生33737人。其中,高中(含职中)3所,学生6415人;普通初中11所,学生7719人;小学24所,学生19603人。小学专职体育教师92人,兼职体育教师52人。单设初中专职体育教师46人,兼职体育教师3人。九年一贯制学校专职体育教师25人,兼职体育教师16人。市职业中学专职体育教师4人,兼职体育教师4人。市普通高中专职体育教师24人。
二、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调整经费比例,完善硬件设施配备。根据《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中小学校体育设施技术规程》及相关学校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市教育局继续加大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在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项目中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和器材配备的支持力度,推动全市学校体育设施和器材逐步达到国家标准。进一步加大对学校运动场的改建、设施设备的维修、增添的投入力度。2020年我市体育经费支出总额907.0428万元,其中体育场地经费586.019万元,体育专用器材经费支出108.8868万元,体育工作经费212.137万元。市学校现有200米及以下田径场29块,300米至400米以下田径场7块,400米场地4块,篮球场96块,足球场36块,排球场34块,体育馆20个。2020年10月底市建成一所新的小学,内含400米田径场1块,室内篮球馆1个,室外篮球场3块,排球场2块。(二)依托联盟工程,创新教学改革。1.有效推进“体育趣味课课练1260例”项目。有效解决跑不快,韧带差,没力量,软绵绵等“软、硬、笨、晕、胖”现象。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参与课堂练习的兴趣更浓,学生的力量和柔韧素质更高,充分说明课课练的练习对于学生体质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2.推动“1+5特色大课间工程”。改变常态的课间操,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各实验校课间操质量,各校根据学校特色,量身打造了具有各校自身校园文化特色的大课间操,2020年我市共开展两次大课间比赛,分别将室内和室外大课间活动全部指导完毕,形成全市中小学都有一套自己的室内和室外大课间操,确保各校能在不同天气情况下大课间活动的顺利进行。(三)强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师能力。市教育局充分依托全国学校体育优秀资源,2020年市根据市要求选派教师参加培训。并根据培训需要分别前往珠海、北京和成都等地进行学习。(四)推进三项工程,努力实现一校一品。1.以“课课练”为“一个基础”。联盟学校以《体育趣味课课练1260例》为参照,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情况和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各学段体育趣味课课练内容,做到定内容、定目标、定人员。同时各校体育教师还自创“小小快递员”、“三方拔河”等练习并在教学中实施,深受学生喜爱。2.以“课间操”为“一个特色”。自2016年起,在体育联盟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各实验校创新大课间活动内容,大力推广和开展“1+5”大课间模式,通过不断创新,增强了大课间活动的多样性、趣味性,形成百花齐放的格局,3.以“全员运动会”为平台的“一次展示”。创新体育比赛模式,打破了“运动会是少数人的表演”的传统运动模式。“全员运动会”要求所有学生、教师、部分家长参与,保证每位学生参加四个以上的比赛项目,运动会项目新颖独特,赛制充满新意,气氛欢乐热烈,深受广大师生欢迎。2020年更多的学校参与全员运动会,全员运动会深入人心。
三、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医学影像学示范教学质量实践探索
[摘要]目的尝试在医学影像学示范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弥补传统示教课固有的缺陷,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提高教学质量。方法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选取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大四学生171人,分为研究组(91例)和对照组(80例)。研究组采用翻转课堂示范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教学。于试验结束后2周进行阅片考评,8周后进行该门课程的期末考试,并以问卷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调查。结果研究组学生测试成绩及期末总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学生更喜欢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微视频。结论在医学影像学的示范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较传统教学模式,不仅可改善学生对知识重难点的掌握,也培养了学生利用检索工具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诊断显像;教育,医学;教学方法;翻转课堂;微视频
近年来,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将更多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专注于主动学习和讨论,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深对课程的理解[1-3]。2000年,美国学者MAUREEN等[4]在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经济学入门”时采用了“翻转教学”的模式且取得很好的成效,但“翻转课堂”这样的名词还没有出现。直到2007年,翻转课堂的创始人———美国化学教师亚伦•萨姆斯和搭档乔纳森•伯尔曼首次将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课,这些在线教学视频很快得到学生的欢迎并广泛传播;这对搭档曾深有感触地说:“翻转课堂已改变了我们的教学实践。”亚伦•萨姆斯认为,教育不应该只是记忆和理解,而是应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完成复杂的认知型任务,只有这样,深度学习才有可能发生[5]。本院影像学示范教学恰好极度需要学生自发的认知和深度的学习。正是因为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目前的信息化资源,使教学更为高效且让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加上随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翻转课堂很快盛行起来。《医学影像学》即MedicalImaging是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和医学影像学系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制定的课程,主要根据病变引起的物理信号和形态改变推断疾病,从而评价人体是否健康。在小课示范教学中更强调借助大量影像学图片指导学生学习,这是一个极其需要学生自发认知和深度学习的过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本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也在各学科普及,并推广了现代继续教育,由此,翻转课堂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已变得现实可行。课堂和书本不再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等资讯工具便捷地获取各种优质教育资源,接触更多真实、丰富的影像学病例,部分较复杂或学生感兴趣的影像学图片可以反复观看、思考,最大限度地发挥本校庞大而珍贵的影像学片库的价值。本研究以神经系统影像学示范教学作为试验内容,通过制作微视频讲授知识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并讨论,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评价,采用PPT巩固重难点,最后在示范教学课堂上答疑等手段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其旨在让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知识的重点及难点,培养检索、知识捕获和归纳的综合能力,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其自觉观察、推断影像学图片中的阳性征象,培养其临床影像学诊断能力。
1资料与方法
1.1教学对象。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选择重庆医科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儿科方向)本科学生171名,按照学号和教学日历安排的上课时间分为研究组(单周上课,91例)和对照组(双周上课,80例)。1.2方法1.2.1教学内容及设计选择白人驹、徐克主编的临床医学专业教材《医学影像学》第2章中枢神经系统中的2个知识点作为主题进行翻转课堂示范教学实践探索,包括脑损伤中的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以及先天性畸形中的胼胝体发育不全。1.2.2教学过程。1.2.2.1课前准备。根据选择的主题———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胼胝体发育不良这2个主题制作精简的微视频,时间在3min左右,包括简单的解剖知识的介绍,病理及影像学的关联,同时,在视频最后提出2个与临床相结合的问题,建议学生查阅相应资料。将微视频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上。1.2.2.2课堂实施。研究组学生在大课结束后,通知其可利用碎片时间观看视频和查资料自学,并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解答问题。在示范教学课堂上先利用PPT巩固知识点和重点及难点,然后就学生关于微视频中提出的问题和示教教师以互动讨论的方式,针对重点及难点进行点拨式讲解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照组学生则在示范教学课堂上只按照本教研室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PPT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和重点及难点,对疾病进行较系统的讲解,强调对重点及难点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并带学生一起阅片,认识基本影像学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1.2.2.3课后检测。2周后对2组学生一起进行读片题的测试,共包含4题,其中2题为微视频中的脑损伤和胼胝体发育不良;2题为神经系统其他内容,要求学生书写阅片报告。8周后进行该门课程的期末考试,记录2组学生的总成绩。1.2.3教学效果评价。1.2.3.1理论成绩的客观评价。本教研室组织5名不同层次的教师对2组学生的读片报告试卷进行盲法评审、打分,取5名教师的平均分数记为最终成绩。期末考试试卷按本校要求统一阅卷、计分。1.2.3.2学生对翻转课堂的主观评价。课程结束后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设计无记名关于此次翻转课堂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课前预习情况、理论大课及示范教学后知识点掌握情况、对翻转课堂的了解和认识、翻转课堂对学习效率的改善、对微视频的兴趣和感受、示范教学阅片方式等19个问题。课程结束后,共发放171份,回收问卷152份,有效问卷152份。1.3统计学处理。应用SAS8.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