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审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5 11:49:1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初级会计审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会计从业考试考务工作通知
各州、市财政局:
根据《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26号)和《*省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为做好2009年度全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工作,现将考试考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名时间
2009年6月29日-7月20日,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报名时间,并予以公告。
二、考试科目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
会计证取消对会计职业教育的影响
摘要:2017年新修订的《会计法》取消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行业的门槛及行业环境都发生了变化。本文立足以上背景,提出学生应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选择合适的会计职业证书,要成为复合型的会计人才,并持续学习,不断适应会计岗位的需求变化;教师方面应进一步夯实理论功底,在会计学科某一个细分领域精耕细作,同时将理论与实战相结合。
关键词:会计从业资格证取消;会计职业教育影响;应对措施
一、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行业背景与未来发展
2017年新修订的《会计法》取消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行业的门槛,行业环境都发生了变化。首先会计证取消后,会计行业将会有新的考试取而代之,相比于会计行业建立新的会计制度,沿用原来的职称类的考试将会发挥更大作用,因此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可能会成为会计行业新的准入型考核方式。其次,目前全国有将近2000万的人员具有会计证,然而这其中有大部分已经转行或者成为了会计行业的劳动力剩余。当前会计行业存在严重的供过于求的局面,所以取消会计证也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行业供求问题,缓解就业紧张的局面。并且原来取得会计证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给会计行业造成了一定的紧张局面。
二、目前会计行业面临的新变革
(1)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已经对会计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未来还将产生更大影响。面对挑战,会计师行业必须要积极应对和适应复杂环境。得益于信息化,大量财务基础工作已经被取代,减少了人工录入环节出错的可能性。新技术已经被运用到各行各业。(2)2018年《注册会计师注册办法》的新修改,对严打违法违纪行为进一步明确。财政部修改了《注册会计师注册办法》等6部规章,自2018年1月1日起实行。在新的《注册会计师注册办法》中,重点加入了对注册会计师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违纪行为追责条款。这项政策表明,财政部对于注册会计师工作中曾经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将根据情形实施追责制度。本次规章制度的修改,将进一步规范注册会计师职业行为,同时也对备考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考生们未来的职业规划做出了预警:纵然注册会计师是金领职业之一,遵纪守法依然是工作岗位的大前提。(3)2019年政府会计制度开始调整,权责发生制正式变革于政府部门会计核算中。几乎与《会计法》修订同一时间,财政部会计司推出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下文简称《制度》)并在几天后就《制度》内容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相关负责人表示,政府会计制度将由“收付实现制”变成“权责发生制”。这意味着政府会计制度越来越向企业会计制度靠拢,解决了现行制度中一些复杂的财务核算问题。
中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论文
一、明确中高职会计人才的岗位面向和培养目标
构建一体化中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明确中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的确定取决于中高职的就业领域和岗位面向。根据我们的调查,中职毕业会计专业人才的就业领域主要是当地小微企业的基础会计工作,这里,当地更多的是指县级或更下面的基层区域,在这些地方的一些小微企业,他们需要一个懂会计基础知识的人员进行最基础的会计核算工作,包括出纳、仓储、收银、记账甚至可能是文秘和统计等工作。而高职毕业的会计专业人才的就业领域是省级或地级市区域内的中小微企业,这些企业对会计人员的专业需求是不仅能满足基础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有时也会有一些相关的管理工作需要他们来组织或完成,如成本计算与管理、筹融资工作或所需资料的准备、提供比较规范和完整的企业会计报告以及其它财务文件等。因此,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岗位面向应该是为小微企业的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提供具备会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其职业提升的空间应该是在基础岗位工作几年后可提升至企业财务主管岗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岗位面向应为中小企业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会计管理岗位,也可拓展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或在会计师事务所和税务师事务所从事会计、税务咨询、审计助理等工作。因此,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通过三年的教学和实践活动,针对就业面向岗位和继续深造所需要的具备熟练完成出纳岗位工作、规范完成小微企业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的专业能力,具有基本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知识和技能及对应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专业人才。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通过三年的教学和实践活动,针对就业面向岗位,培养能熟练完成中小型企业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会计管理岗位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审计助理、税务咨询等业务岗位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与企业管理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等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在这些岗位工作若干年取得经验和通过一定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后,可提升至企业管理岗位从事财务管理和其他管理工作。
二、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三个部分。中职阶段的专业基础课包括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出纳实务(可以分别珠算、点钞、小键盘以及票据业务等进行授课)、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企业会计实务、成本计算与分析、企业财务管理、税费计算等;专业选修课应包括财经英语、财经应用文、经济法基础知识以及审计基础知识等。高职阶段的专业基础课包括经济学基础和财政金融基础等;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企业会计实务、成本计算与管理、财务管理实务、税收筹划、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专业选修课程包括:审计实务、财务报表分析、小企业会计实务、经济法、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统计基础等课程。
三、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
中职阶段与高职阶段的会计专业课程,总体来说,在课程的设计上,中职应侧重于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高职侧重于更深入的知识、技能以及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中职更多的要求掌握该如何做的问题,高职则要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问题。具体到需要进行衔接的课程及其内容,主要是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上,其中又以专业核心课程的衔接最为重要。在以上的课程体系中,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税收实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需要解决衔接与配合的问题。下面分别论述:财务会计,不同的院校可能名称不同,如企业财务会计、会计实务、初级或中级财务会计等,其实就是财务会计的内容。结合中高职培养目标的不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中职掌握的内容应不超过初级会计资格考试所需范围就可以,高职掌握的内容不超过中级会计资格考试所需的要求即可。中职阶段掌握的内容可以满足小微企业进行基本会计核算和编制报表的需要;高职阶段的内容除对中职的内容加以深入以外,最主要的区别是涉及到金融资产业务的核算、投资性房地产业务的处理、减值准备业务的处理、长期负债业务的处理、所得税业务的处理等,以及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等,还涉及到会计方法的选择和对会计准则的更深层次的把握和理解,就是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能在更高的层次上更好地对会计进行把握,以满足中小企业进行会计管理的需要,上升到管理层面。成本会计,中职的内容应该掌握在制造成本法下的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掌握;高职阶段除了要掌握制造成本法以外,还应该掌握成本差异分析、作业成本法、变动成本法等,从中职的成本核算层面上升到成本管理、控制和决策的层面。财务管理,中职阶段的内容侧重进行基本的计算和简单的分析;高职阶段除了计算的指标更多以外,还要体现指标之间系统性和分析的全面性。税收实务,中职侧重进行纳税计算,能处理企业日常发生的相对简单的涉税事项;而高职则更多从税收筹划的角度进行税务管理,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尽量为企业节税。会计电算化,中职要求对个别会计软件进行基本操作就可以;高职则要学会几种主要会计软件的操作,同时还要学会利用软件进行会计管理,即时提供管理所需的各种信息。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职业资格考试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企业对会计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要想顺利就业,除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外,还必须取得相应的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这就需要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试“双向挂钩”改革,将会计专业课程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重构课程体系,实现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与高职现有课程体系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向挂钩”;课程体系
一、引言
“双向挂钩”是指通过有机融合专业教学标准与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标准、职业标准,修改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更新教材资源,改进教学方式,完善实习实训条件,以及优化考核评价方式,使毕业生同时获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一教多证”。其中,重构课程体系是实现“双向挂钩”的关键,是后续教学改革的基础,需要打破原有课程之间的壁垒,综合分析知识、技能、素质要素,对课程内容作纵向和横向的深度整合,建立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试相互融通的课程体系,实现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衔接。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求,从事会计核算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即可直接从事会计工作,实现毕业和就业的“零距离”。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完成会计学历教育的规定任务,取得毕业证书,又要通过自身努力取得相应的会计类职业资格证书,以增加就业竞争优势,顺利实现就业。鉴于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基本均执行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试“双向挂钩”制度,要求学生必须取得本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才可毕业,并作为硬性要求写入了人才培养方案。同时,部分院校了学分替代方案,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可根据证书类别和等级免考部分在校课程,鼓励学生实现多证书的获取,提高综合素质。但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向挂钩”政策的实施重形式、轻实质,落实不彻底,成效有待提高。其中,最为根本的是课程体系的设计缺乏针对性,仍是沿用本科教育的模式,突出会计学历教育的要求,未充分考虑学生参加会计职业资格考试、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需要,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摘要:通过调研,地方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对专业的岗位认识模糊、课程建设落后、专业竞赛积极性不高、专业证书获得率低等问题,因此要补足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短板,克服内卷现象,打造专业特色,实现特色专业、质量专业。本文聚焦于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短板问题和卡脖子难题,结合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构建基于岗课赛证融合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财务管理岗位-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财务管理竞赛-财务管理证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财务岗位需求,改革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财务机器人,打造财务管理专业精品课程,将专业技能竞赛项目写入人培,将证书考核内容融入课程,实现岗-课-赛-证相互融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从而提高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以便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关键词:人才培养;岗课赛证;融合;财务管理
1当前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问题分析
1.1实践教学设施落后、教学资源不足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工商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固定资产总额应不低于200万元或者生均1万元。(847页)但是根据笔者调查发现,部分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设施生均远远低于1万元。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2020-2021年第二学期可供使用的智慧教室只有6间,而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审计学、会计)有30个班,现有学生1137人,智慧教室数量远远不够。然而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大多是在智慧教室或者会计实验室完成,一方面智慧教室数量不够,另外一方面很多教师也不会使用,这使得学生不会学的现象甚嚣尘上。实践教学资源投入少,有的会计实验室只能完成比较简单的实操模拟训练,而且实验室设备陈旧,电脑反应慢,财务软件运行不稳定等影响着实践教学课程的有效开展。另外,根据教育部网站发布的统计数据,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生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16522.36元,这说明教学资源投入处于一个非常低的水平。面对智能财务、财务机器人、大数据等新兴课程的挑战,传统的教学内容、落后的教学设施等已经不能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对于此,高校人才培养改革迫在眉睫。
1.2课程内容落后、课程体系不完善
高职实践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当前会计行业正经历深刻的变化,整个社会面临信息化、智能化替代传统低端劳动力局面;传统核算型会计也面临逐步向财务管理型财务转型,低端会计岗位人员严重过剩,社会迫切需要管理型的“业财结合”的财务人员,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关键词]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国内各类院校举办了各种层次的会计专业,会计从研究生、本科、高职到中专各层次有不同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研究生教育注重研究能力的培养,本科教育侧重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而高职会计教育应该兼顾提高理论水平的同时,侧重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目前实际情况是,高职会计毕业生往往理论水平不高,实践能力不强,无法突出高职会计的办学特点。为了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们针对企业、毕业生和社会需求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结合国家政策调整及行业的发展趋势,确定了基于社会需求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1行业发展趋势决定实践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目前,会计行业拥有两千多万就业人群。其中,低端出纳、基础核算等技能单一的会计人员严重过剩,懂核算、会管理、善筹划的中高级会计人才市场缺乏。2017年中国正式废除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迫使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变革,会计行业整体从“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也必须由重核算能力,转变为核算能力为基础,同时,向管理能力、分析能力、数据处理等综合性、复合型财经能力转变。纯粹的会计核算已经无法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管理需求,企事业单位需要财务人员提供除会计数据之外,更多提供企业经营管理数据,财务人员需提供更多、更准确、更有指导意义的企业管理建议。企业业务与财务的“业财结合”的要求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迅速,财务机器人和“共享财务”等概念转换为现实,财务机器人可以在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完成核对类、收集类等重复性高、技能要求低的工作,比如与多家银行不同账号的对账,对周报、月报数据的汇总梳理,利用内部财务系统、外部税务系统、进项税票管理系统、上个月申报的留底税额等数据源,进行增值税差额的核对,财务机器人可以很好地完成银行对账和报税事宜。财务机器人运算速度快,而且能够24小时不间断工作,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因此简单的分录、记账和报销工作不再需要会计人员。技术含量低、重复性大的部分会计岗位将会被机器人取代,这部分会计人员将被社会淘汰。“共享财务”依托信息技术以财务业务流程处理为基础,以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流程、提升流程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分布式管理形式。共享财务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会计业务集中化、专业化处理,大大减少传统会计人员数量。
2社会需求决定高职实践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制度
第一章服务工作的组织管理形式及主要内容
第一条服务必须符合《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会计法》和国家有关规定,遵循村民自治、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加强监督的原则,在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和民主权利的基础上,各服务机构依法与各村(居)民委员会签订会计委托服务协议。实施服务后,维持村(居)委会各项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
第二条服务主要采取自愿委托管理的形式,实行村级财务与村级资金的“双委托”管理,即各服务机构在接受委托后,各村集体不再设会计和出纳,只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报账员,其资金和账户由机构根据自愿签订的委托协议,以及《会计法》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有关要求进行统一管理,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实现“五个统一”,即统一资金账户、统一报账时间、统一报账程序、统一会计核算、统一档案管理。服务机构可对村级财务的管理与决策提供相关意见和建议。
第三条服务机构应加强内控管理,科学设置工作流程和工作岗位,明确各环节、各岗位的分工和职责,实现权责一致、相互监督。
1.负责人。村级集体组织法定代表人是村级财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对本村(居)委会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2.报账员。由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村(居)委会干部兼任或由通过民主程序产生的村民担任,主要负责村级收入、支出原始凭证的收集整理,村级备用金的领取、保管和定期向服务机构报账。报账员产生后应及时向服务机构备案,并积极参与相关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的前提下,不宜随意更换。
村级会计服务制度
第一章服务工作的组织管理形式及主要内容
第一条服务必须符合《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会计法》和国家有关规定,遵循村民自治、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加强监督的原则,在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和民主权利的基础上,各服务机构依法与各村(居)民委员会签订会计委托服务协议。实施服务后,维持村(居)委会各项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
第二条服务主要采取自愿委托管理的形式,实行村级财务与村级资金的“双委托”管理,即各服务机构在接受委托后,各村集体不再设会计和出纳,只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报账员,其资金和账户由机构根据自愿签订的委托协议,以及《会计法》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有关要求进行统一管理,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实现“五个统一”,即统一资金账户、统一报账时间、统一报账程序、统一会计核算、统一档案管理。服务机构可对村级财务的管理与决策提供相关意见和建议。
第三条服务机构应加强内控管理,科学设置工作流程和工作岗位,明确各环节、各岗位的分工和职责,实现权责一致、相互监督。
1.负责人。村级集体组织法定代表人是村级财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对本村(居)委会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2.报账员。由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村(居)委会干部兼任或由通过民主程序产生的村民担任,主要负责村级收入、支出原始凭证的收集整理,村级备用金的领取、保管和定期向服务机构报账。报账员产生后应及时向服务机构备案,并积极参与相关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的前提下,不宜随意更换。
会计硕士产学研合作教育探究
一、“农大—瑞华”会计硕士产学研合作教育
构建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会计硕士产学研合作教育,需要高校与企业做出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在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要紧紧围绕提升会计硕士职业能力这个目标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解决培养环节遇到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包括实践基地培养条件、管理机制和合作培养内容等方面。以瑞华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瑞华)实习实践基地为例,总结“农大—瑞华”产学研合作教育经验。该合作模式把会计硕士培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农大培养为主,侧重理论学习,完成校内导师和第二导师共同选定的课程的学习。第二阶段以瑞华培养为主,会计硕士深入到瑞华参加实习、实践和撰写论文,培养实践和科研开发能力。第三阶段会计硕士将知识与实践凝练成学位论文。
(一)理论学习阶段
研一理论教学阶段,学院以全国会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参考性培养方案》为指南,在此基础上与实习基地共同探讨和商定培养方案。学院与瑞华的第二导师共同创建了会计硕士专业指导委员会,每一年度委员会都会通过座谈、专访等形式共同论证、修订培养方案,第二导师全程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会计硕士的校内导师和第二导师根据会计硕士的培养方向在培养方案指定的课程中选课。校内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案例教学,采用MPACC案例库中的案例和实习基地提供的案例进行情景教学,突出企业实际问题的讲解,与理论相得益彰,充分体现理论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实践阶段
选择审计方向的会计硕士,一般被推荐到瑞华实习。瑞华在实践教学的组织落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院与瑞华共同制定了工作细则,制定了联合培养方式、培养费用、生活安排、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明确了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为了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结合,建立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长效机制,2014年12月,学院申请瑞华为校级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出台了《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起一个直接面向市场需求的校所合作战略联盟。2011年至今,会计学院以2011级、2012级、2013级会计硕士为运行实体、在多年产学研合作培养会计硕士的基础上,与瑞华就共建面向以提升就业能力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教育达成共识,开展长期合作研究。瑞华会计师事务所是一家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国际化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具有A+H股审计资格,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具有突出影响力的专业服务机构。瑞华对会计硕士实习生存在着强烈的内在需求,每年10月份开始到第二年的4月份,事务所会集中处理大量的审计业务,业务在短时间内骤增,而在其它时间业务量归于常态,所以会计师事务所非常需要实习生来所工作,达到三赢的目的,学校、事务所、学生三赢局面。瑞华实习生的年接纳量可达40余人,每年10月份会安排实习生统一进来连续培训17天,前10天讲解审计准则和职工制度要求,讲解事务所具体业务,后面7天讲解今年会计准则的变化。通过这段时间的培训,实习生们对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事务所的工作内容也有所了解。在11月份陆陆续续地加入到对企业的审计工作,大的公司项目一般会比较多,一般会进驻几十人,实习生在其中做一些配合性的辅助性的工作,比如用事务所自己编制的审计软件,按企业的循环做一些简单的底稿,或者按照项目经理的要求去做企业循环中的某一部分工作。通过这些工作实习生能够对企业的财务有所了解,通过审计,实习生还能分析出企业做的账正确与否,哪些部分存在问题,软件测试有异常的,实习生会反馈给项目经理,项目经理进一步处理,进行一些补充的程序,或者是对企业发表意见。实习结束后学员撰写详实、深入的实践总结报告。实习生工作结束后毕业时,优秀学员会优先考虑留所工作,如果家不在当地的,还可以推荐到瑞华其他地区的分所工作,黑龙江分所出具鉴定和证明。
市财政局会计管理工作要点
2006年度会计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以规范会计工作秩序,促进我市经济发展为目标,以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为重点,以改善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环境为突破口,转变工作观念,创新工作方式,促进我市会计事业快速发展,为实现×ד三新”目标而不懈努力。根据省财政厅的工作要求,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现将今年的工作要点安排如下:
一、加强会计人员的管理与培训,着力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1、继续开展会计法规制度的宣传工作,着力宣传和介绍新的会计和审计两大准则的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扩大两大准则的社会影响。
2、按时组织实施与会计人员相关的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高级会计师考评结合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确保万无一失。
3、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办好2006年—2007年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按培训规划的要求,今年培训的重点内容是:《小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和相关的税法与金融法规等。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拓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形式,计划将会计人员分为三类进行培训。第一类是金融企业的会计人员;第二类是行政事业单位(含非营利民间组织)的会计人员;第三类是其他单位的会计人员。并按“学以致用,注重实效”的原则分类别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对企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分行业进行培训,并邀请该行业的会计精英授课。另外,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健全继续教育考试制度,落实继续教育激励和约束机制,准备对享受低保待遇的会计人员免收培训费,对不及时参加培训的会计人员按规定进行处理。
4、按照省财政厅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和实施第三届全国会计知识大赛第一赛程的工作,掀起我市会计人员学习会计法规制度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