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备货币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2 11:30:1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储备货币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人民币储备货币论文
摘要:本文认为一个小国的货币生成国际储备货币只有三个必要条件,而一个大国的货币生成储备货币还须附加一个条件。根据这些生成条件和我国的现实情况,人民币生成储备货币的政策选择应该是先升值,然后实行由市场定价的浮动汇率;先让人民币生成储备货币,再实现完全自由兑换。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国际储备货币;储备货币生成条件;储备货币生成路径
“货币国际化”一词来源于日本。广场协议前后,日本的一些英文文献中出现了“internationalizationoftheyen”(日元国际化)一词。但在英文文献中,没有关于internationalizationofacurrency的用法,在英文中,internationalization和intemationalized是技术用词,表示将一种电脑软件系统用各种语言来使用。近年来,国内经济界根据日本人对英文词汇的创造,相应地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说法,而且还将人民币国际化“炒”成了一个热点。日元国际化是在日元已经被广泛使用,日元的国际储备地位已经确立的条件下提出的。此时日元国际化的涵义是扩大日元在国际交易中的使用,进一步增强其储备货币的地位。但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将人民币列为储备货币。由于讨论的起点不同,我国的人民币国际化与日本的日元国际化涵义出现了较大区别。目前,我国学术界的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演化成这样的涵义:人民币从目前状态发展成为中心储备货币的过程中任何一步有利于此方向的变化。依据这一理念,人民币从目前还不是一种国际储备货币,到最终成为像美元那样的中心储备货币,要经历三个阶段:(1)从非储备货币演变成储备货币;(2)从地位较低的储备货币演变为地位较强的储备货币;(3)从地位较强的储备货币演变为中心储备货币。可见,日本人所讨论的日元国际化实际上是第二个阶段,而我们中国所探讨的人民币国际化实际上是第一阶段。
人民币从非储备货币迈向储备货币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不可逾越阶段。尽管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第三大国,经济总量第四大国,但人民币仍然不是国际储备货币,而排在世界经济第20位以后的港币却是国际储备货币中的一员,IMF统计的国际储备货币中有十几种货币其发行国的经济地位远在中国后面,为什么它们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而人民币不能?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值得研究。为了避免误解,本文使用“人民币生成国际储备货币”这一概念来代替“人民币国际化”以精确表达国际化的第一阶段。人民币生成国际储备货币就是人民币至少被一个经济体的货币当局列为储备货币,从而成为众多国际储备货币中的一种,而不论其在全世界国际储备货币总额中所占的比例。港币在世界储备货币中所占比例还不足1%,但它也是一种储备货币,因为它是其他经济体(例如中国大陆)保留的储备资产。
一、国际储备货币生成条件的细辨
一种货币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学术界通常认为需要四个条件:第一,完全可兑换并被广泛接受;第二,它的金融市场——国内资产和外汇——应具有广度和流动性;第三,其价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第四,在金融和贸易上有较大的交易量。也有人认为,货币发行国必须是一个经济大国。这与第四个条件较接近,因为一个经济大国通常就会有较大的金融和贸易交易量。
人民币国际化与储备货币分析论文
一、国际上流行的国际储备货币必要条件与现实的冲突
一种货币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通常认为需要四个条件:一是完全可兑换并被广泛接受;二是它的金融市场——国内资产和外汇——应具有广度和流动性;三是其价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四是在金融和贸易上有较大的交易量。也有人认为,货币发行国必须是一个经济大国。这与第四个条件较接近,因为一个经济大国的货币通常就会有较大的金融和贸易交易量。
下面我们就来考查牙买加体系诞生以来,所有储备货币发行国(26个以上)是否达到了上述四个条件。
(一)完全可兑换并被广泛接受根据1980年的《国际货币基金年报》,日元在1976年时,已经占世界外汇储备的2%,但是我们知道,日本宣布取消外汇管制的时间是1979年,而实际执行是在1980年。由此可见,“完全可兑换”作为储备货币的条件值得置疑。另外,《国际货币基金年报》每年均列出世界储备货币的构成,自欧元创立以来,《年报》的世界储备货币构成表通常只列出美元、欧元、日元、瑞士法郎这些占世界储备货币之比例最高的四种货币。其中,瑞士法郎虽排在第四位,但其所占比例仅有0.7%(2002年),除了以上四种货币之外的所有储备货币约占6.3%。因为其他储备货币所占比例不足0.7%,由此可推算出,这些货币至少有10种以上。这就是说,目前世界上已经成为某一经济体储备的货币在14种以上(在欧元发行之前应在26种以上),其中绝大多数占世界储备货币总量的比例不足0.6%。尽管许多储备货币只有极少数经济体将其用作储备,但我们也不能说它不是一种国际储备货币。所以,“广泛的接受性”的标准也是一个相当模糊的表达。
(二)金融市场应具有广度和流动性这句话通常理解为“开放和有深度的金融市场”(openanddeepfinancialmarkets)。1976~1980年,在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中,日元的比重由2%提高到4.5%。但众所周知在这一时期日本不仅没有开放金融市场,而且还实行着严格的外汇管制,日本对金融市场的封闭遭到西方国家的一致抗议。可见,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并非必要条件。
(三)其价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1963~1975年问,日元在成为储备货币的初期存在着较严重的通胀。日元不仅对内通胀严重,对外的价值也不稳定。从20世纪70年代(史密森协议前)初算起至90年代中期,日元从1美元兑换360日元,25年间升值至80日元,然后又跌至120左右,波动幅度之巨可以想象。
探析主权货币思维导致金融震荡论文
摘要:货币主权是一个国家主权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国家失去对主权货币的控制权,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必将为别人所控制。但是,货币主权也是造成许多国际金融动荡的根源,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更是背道而驰,因此,只有超主权货币的建立才能在根本上消除主权货币带来的种种弊端,世界经济也必将在更加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货币;金融动荡;全球化
《货币战争》的作者宋鸿兵以小说般的笔调,描述了自英格兰银行成立的三百多年以来货币和金融的发展史,展现了国际金融集团和代言人在世界金融发展中的翻云覆雨影响力,深入揭露统治世界的经济精英通过煽动政治事件,进而产生金融动荡,最终迫使美元与黄金完全脱钩,金融精英趁机在世界范围内攫取财富的过程。
一、主权货币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国际金融精英通过控制的各国的货币发行机构,进而巧妙调节本国货币的供给,进而控制国内财富和国际财富的分配,因为美元和黄金直接挂钩,因此,美元的发行权就成为各国金融人士在世界范围内疯狂掠夺财富的主要武器,例如,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和上世纪七十年代爆发的石油危机,甚至追溯到前面的两次世界大战,可以说都是国际金融集团为获得美元的世界经济霸权地位而策划的阴谋。
国际金融精英为获取国家的巨额财富,一般会采取“剪羊毛”式的掠夺手段,首先他们会通过在国家政府机构中培养的利益代言人去推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从而提高货币的流动性甚至造成流动性泛滥,在低利率的情况下,群众的投资消费热情高涨,经济出现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在经济的泡沫被认为膨胀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采取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使经济发展速度因为缺少资金而陷入萧条境地,然后金融精英们会趁机以远远低于实际价格的成本大肆购买优质资产。
金融危机原因分析论文
2008金融危机论文摘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国际经济失衡会导致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际经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缺陷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前提条件,而国际游资的攻击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实现条件。从目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国内形势来看,金融危机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因而防范国际游资攻击是制定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
2008金融危机论文关键词:金融危机;国际经济;国际货币体系;国际游资
金融危机是由外部因素还是由内部因素造成的,历来学术界有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阴谋论和规律论。阴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遭受有预谋和有计划攻击造成的,是外因造成的,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这种观点较为流行。规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的自身规律,是内因造成的。三代金融危机理论①基本上是承认规律论。随着金融监管技术提高,个国家因监管或管制出现问题而导致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变小;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现代的金融危机基本上表现为在国际经济失衡的条件下,国际资本在利益驱动下利用扭曲的国家货币体系导致区域性金融危机爆发,因而从本质上说,金融危机的性质和成因都发生了变化。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国际经济的视角具体解析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
一、国际经济失衡
黄晓龙(2007)[1]认为国际收支失衡导致国际货币体系失衡,虚拟经济导致流动性过剩,进而导致全球经济失衡和金融危机。黄晓龙是国内较完备地从外部因素来研究金融危机的,然而从根本上说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应该是实体经济的失衡,国际收支失衡只是实体经济失衡的表象,实体经济失衡导致货币资本的国际流动,国际资本流动导致虚拟经济膨胀和萧条,由此形成流动性短缺,最终能够导致金融危机。因而全球实体经济的失衡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必要条件,而虚拟经济导致的流动性短缺是金融危机的充分条件。
纵观金融危机史,金融危机总是与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相伴而生的。1929年爆发金融危机之前,国际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逐渐向美国和欧洲倾斜,特别是美国经济快速增长呈现出取代英国霸主地位的趋势,这次国际经济失衡为此后的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20世纪末期,区域经济体化趋势要快于经济全球化趋势,拉美国家与美国之间的经济关联度使得拉美国家对美国经济的“蝴蝶效应”要比其他国家更为强烈。20世纪末的20年里,当拉美地区的经济结构失衡时,往往以拉美国家的金融危机表现出来。欧、美、日经济结构失衡同样是导致欧、美、日等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当区域的或全球的稳定经济结构被打破时,新的经济平衡往往以金融危机为推动力。1992年欧洲金融危机,源于德国统后德国经济快速发展,打破了德国与美国以及德国与欧洲其他国家间的经济平衡。1990年的日本也是因为美日之间的经济平衡被打破后,在金融危机的作用下,才实现新的经济均衡。
货币管理回归金本位有效性分析
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市场上由于金融危机而引起的轩然大波也渐渐的得到了平息。然而,就在各国都在为经济新一轮的涅槃而摩拳擦掌之时,国际间货币市场却看似余波未平。近年来,美元与他国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持续走低,有些甚至跌至了近四十年来的谷底;而同时,美元汇率的不稳定性也使得美国的主要交易对手普遍对之产生了信任危机。例如,在2008年末,当国际油价在100美元大关处徘徊不定之时,以阿联酋、卡塔尔为代表的一些国家都曾考虑用其他主要货币来替代美元作为国际间油价的计价单位。就在这个时点上,一些知名的经济学家公开呼吁国际社会摒弃美元,回归金本位制。那么,在当今的经济大环境下,回归金本位制是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它又有着怎样的可行性?本文通过着重分析回归金本位制的优劣之处,试图对这一个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金本位制国际市场金融危机
作为一个超过一个世纪的主要造币,金本位有其优点。首先,成功地避免了在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造成的波动率,这肯定会有助于稳定世界贸易的不确定性。二,由于对称的金标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在这个系统中享有的特权。干预外汇市场,然后是每个国家的义务。第三,因为每个央行要求其黄金价格在一个固定的水平针,一个国家的货币供应量将永远能够更迅速地超过其实际需求和国家去,从而可以躲避通胀的风险。
然而,美元的想法,回到金标准,只不过是不切实际的windbaggary。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和哲学的角度来看,总是在走向革命的某种东西躺在道路的必然性和客观性。其实,确切的原因,纸的标准取代了一次当时的黄金标准金标准的存在,严重抑制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由于每个国家的黄金储备的限制和黄金开采效率低,货币供应量只能共享一个相对缓慢的上升,在金本位制度。统计显示,在世界各地的约386吨的黄金储备在1900年,全球黄金的年产量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中间时期以来20世纪90年代,在每年2500吨。然而,在20世纪的经济总量16.4倍的速度比在19世纪末。所以很明显,货币体系将是无与伦比的的快速发展的世界经济,如果我们粘贴的金标准。尽管一些专家和学者主张,美元应该和必须返回在其弯曲的顶部的黄金标准,这是毫无疑问对历史的轨迹,甚至一个世纪前就注定的命运。
其次,黄金标准本身不是一个绝对稳定的硬币,人们普遍认为。即使是真金的支持下,货币体系的货币危机的爆发仍然指日可待。由于是固定汇率制的情况下,有了一个在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如政府赤字水平比较高,严重的不当行为,在交流炒家将倾向于以期望政府的困难保持的价格比率之间其货币和黄金。投机者则可能为了保住价值,甚至赚钱的黄金兑美元的运行。让我们在西方国家,例如在1960年的野生传播动荡。由于焦虑的财政危机日益加剧,在美国,这是造成美元进一步贬值,在伦敦市场的黄金价格从最初每盎司35%美元直线飙升40.6娃娃。此外,法国,意大利,瑞士,德国,以及加拿大都遭受了从国家这是lateer作为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描述和空前的恐慌购买。即使在纽约市场,黄金量只买了10月20日达到了创纪录的2000万美元。因此,黄金标准,作为对持续贬值的事实对策,卡上的是促使新一届的波动。
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研究论文
汇率制度是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汇率制度选择理论也一直是国际经济学界的热点问题。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新的汇率制度选择理论层出不穷,例如中间汇率制度消失论、发展中国家汇率选择的“原罪论”、害怕浮动论等等。笔者拟从一个较新的角度来对汇率制度选择理论进行梳理,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新的分析思路。
一、汇率制度与经济增长
一般来说,固定汇率制度的支持者认为,长期稳定的汇率水平有助于人们建立稳定的
预期,为国内外投资者的决策制定提供一个确切的基础,促进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的发展;而未来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会对投资决策制定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国际贸易和投资。虽然企业可以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和期货市场上进行对冲操作以规避风险,但这意味着交易成本的上升。在发展中国家中,由于外汇市场不成熟,套利渠道的相对缺乏,它们在浮动汇率面前尤其显得束手无策。极端的易变性意味着货币错配(CurrencyMisalignment)仍然发生,而这将导致资源配置不当,减少投资和外贸,引起经济增速降低,这对于缺乏远期套期保值的国家来说尤其如此(BirdandRajan,2001)。
而浮动汇率制度的倡导者声称,作为本国货币的外国价格,汇率可以在外汇市场上由供求决定,由市场力量决定的价格信号往往是最优的,有利于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很多经验研究证明,汇率的短期易变性对于贸易的影响是极小的。而且,被观测到的汇率易变性可能是不可避免的实际风险。即使该风险在外汇市场受到压制,它也会在其他场合以更不令人愉快的方式爆发出来(Frankel,1996)。(例如,美国为避免因实际供求因素导致的美元升值的措施,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
汇率制度选择的中间派和灵活派则认为,汇率变动对产出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而且可能与经济实体的特点及初始条件有关。因此,应对外部冲击的合适政策应该是具有本国特色的政策(ChangandVelasco,1999)。
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研究论文
汇率制度是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汇率制度选择理论也一直是国际经济学界的热点问题。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新的汇率制度选择理论层出不穷,例如中间汇率制度消失论、发展中国家汇率选择的“原罪论”、害怕浮动论等等。笔者拟从一个较新的角度来对汇率制度选择理论进行梳理,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新的分析思路。
一、汇率制度与经济增长
一般来说,固定汇率制度的支持者认为,长期稳定的汇率水平有助于人们建立稳定的
预期,为国内外投资者的决策制定提供一个确切的基础,促进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的发展;而未来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会对投资决策制定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国际贸易和投资。虽然企业可以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和期货市场上进行对冲操作以规避风险,但这意味着交易成本的上升。在发展中国家中,由于外汇市场不成熟,套利渠道的相对缺乏,它们在浮动汇率面前尤其显得束手无策。极端的易变性意味着货币错配(CurrencyMisalignment)仍然发生,而这将导致资源配置不当,减少投资和外贸,引起经济增速降低,这对于缺乏远期套期保值的国家来说尤其如此(BirdandRajan,2001)。
而浮动汇率制度的倡导者声称,作为本国货币的外国价格,汇率可以在外汇市场上由供求决定,由市场力量决定的价格信号往往是最优的,有利于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很多经验研究证明,汇率的短期易变性对于贸易的影响是极小的。而且,被观测到的汇率易变性可能是不可避免的实际风险。即使该风险在外汇市场受到压制,它也会在其他场合以更不令人愉快的方式爆发出来(Frankel,1996)。(例如,美国为避免因实际供求因素导致的美元升值的措施,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
汇率制度选择的中间派和灵活派则认为,汇率变动对产出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而且可能与经济实体的特点及初始条件有关。因此,应对外部冲击的合适政策应该是具有本国特色的政策(ChangandVelasco,1999)。
人民币国际化的亚洲货币合作透析
摘要: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处于区域化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发展目标是成为亚洲区域的主导货币,因而加强亚洲货币合作十分重要。当前我国在诸多方面参与了亚洲货币合作,但合作还存在不深入、形式松散、缺乏约束力和持续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亚洲货币合作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亚洲货币合作
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分为周边化、区域化和全球化三个发展阶段。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基本完成了周边化,正迈向区域化阶段。未来一个时期,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是使人民币成为亚洲区域的主导货币,而加强亚洲货币合作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为此,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第三,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这是衡量货币包括人民币国际化的通用标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后两点。
1.人民币跨境流通的规模
人民币贬值原因与影响
摘要:从2014年开始,我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趋势明显,而人民币贬值的原因较为复杂,是由政治,经济博弈等众多因素决定的,其中,央行的主动干预和国外金融机构的影响不容忽视。同时,人民币贬值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人民币贬值的原因与影响进行分析,希望对人民币的研究提供有用的视角。
关键词:人民币贬值;贬值预期;央行
1人民币汇率现状分析
1.1我国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我国央行从2005年开始进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通过调整货币篮子中各类货币所占得权重进而调节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变化。我国注重经济的实际发展状况,以国内外市场供求为基础,与货币汇率篮子有机结合,严格控制人民币币值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更加重视人民币市场供求变化的影响。在2010至2014年的时间里,我国先后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数次调整,增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使人民币汇率制度逐渐向市场化方向靠拢,加强汇率制度的动态管理[1]。
1.2人民币汇率近期贬值
探析主权基金与国际货币互补性研究论文
摘要:主权财富基金是指一国政府所有的投资基金,它具有主权性、来源于超额外汇储备、无负债、资本市场中的长期投资者等特性。主权财富基金的崛起来源于当今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的霸权地位和美元长期贬值的趋势直接促成了主权财富基金的成立。
关键词:主权财富基金;外汇储备;国际货币体系;美元
一、定义及特征
主权财富基金(SovereignWealthFunds,SWFs)''''又称主权基金,与私人财富相对应,是指一国或地区政府通过特定税收与预算分配、不可再生自然资源收入和国际收支盈余等方式积累形成的,由政府控制与支配的,通常以外币形式持有的公共财富。到目前为止,国际社会并没有对主权财富基金的定义形成共识。IMF认为主权财富基金是一种基于许多宏观经济目标而建立的政府所有的基金,通常靠投资于长期海外的外汇资产转移形成。主权财富基金机构对它的定义为:一种国家所有的投资基金,通常由股票、债券、房地产或其它金融工具所组成的金融资产,外汇资产为其提供资金。这些外汇资产包括,国际收支盈余,官方外币运作,私有化收入,财政盈余以及商品出口收入。摩根士丹利的StephenJen认为:主权财富基金有5个特征,即主权性、很高的外币暴露、无负债、高风险容忍度、长期投资。美国财政部对其的定义为:一种由外汇资产融资的政府投资工具,它(SWFs)管理那些从货币当局(中央银行和财政部的储备相关职能)的官方储备中分离出来的那部分资产。
在现实中,目前没有哪个国家的类似基金取名为主权财富基金,有的叫投资公司,有的叫控股公司,有的甚至叫养老基金。因此,主权财富基金是一类活跃在国际社会里的以国家或地区为所有者的投资基金的总称。尽管各支主权基金在投资管理、投资渠道、资产来源等方面都有不同。在本文中,笔者所指的主权财富基金应具有以下方面的共同特征,即所有权归政府所有、资产来自拥有国的巨额外汇储备或自然资源出口、无负债、致力于长期投资,杠杆化较低、追求可容忍风险下的收益最大化。论文
二、当前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