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儒家思想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8 09:32:5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传统儒家思想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传统儒家思想

传统医学道德与儒家思想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传统医德儒家思想医乃仁术

论文摘要:作为民族道德规范之本的儒家思想的内涵极其丰富,在儒家道德标准“仁”的影响之下,古代医家实践着“医乃仁术”的仁爱之心,形成了仁者爱人的传统医学道德。从儒家忠孝仁义等生活和道德准则出发,探讨医乃仁木、知医为孝、推己及人、重义轻利、以德待患等传统医德内涵,阐释传统医学以人为本的思想。

我国古代,诸子百家都论及并倡导伦理道德,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体的儒家思想尤为重视伦理道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古代文人的修身之道和追求目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医学自古以来就一直被认为是一门最具人文传统的学科,儒家道德思想对传统医学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儒家学说的中心思想,是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主张仁义互助。这种思想反映在医药行业中,就产生了济世活人的观念。传统医学的目的是救治被病痛折磨的病人,保护人类健康。医生除了应具备治病救人的医术之外,还应当饱含治病救人的医学道德观念。因此,医德历来为医家所重视。本文从儒家的“忠孝仁义”等道德内容出发,结合传统医学道德的内涵,揭示儒家思想对传统医学道德内容的重要影响。

1.医乃仁术

“仁”是儒家最高道德标准,也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做人要做“仁爱之人”,要遵守忠孝仁义等道德准则。“医乃仁术”语出自明朝王绍隆的著作《医灯续焰》:“医以活人为心。故曰:医乃仁术。”

纵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备急千金要方》以及历代名家著作,他们无不实践着“医乃仁术”的观念。《黄帝内经》称医学为“圣人之术”体现了对医学这样一门高尚职业和行医者应具备高尚道德的认识。从医者应贯彻儒家“仁爱”思想,按儒家圣贤的教诲行医,治病救人。明代龚廷贤《万病回春》记载病家十要“一存仁心,乃是良箴,博施济众,惠泽斯深”。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言“医之为道,若子用之以卫生,而推之以济世,故称仁术”。清代喻昌也曾在《医门法律》中称“医,仁术也”。所以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既要了解中国古代医学史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医学精神,更要领悟博大精深的传统医学“仁术”的精髓。

查看全文

体育教育儒家思想的影响

1儒家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思想比较

1.1儒家思想的渊源及其精髓

儒家思想是发端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核心思想,它不仅深深影响着中国,甚至影响着日本、韩国及其他亚洲国家,是东方文化的精髓,它对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都意义深远。在明、清两代,儒家思想被朝廷奉为官学[2],民国之后儒家思想虽然受到西洋文化的冲击,但它仍是普通百姓信奉的核心价值观。儒家思想以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为核心内容,后由孟子和荀子继承并发展[3]。孔子在总结和概括了夏、商、周历代传统文化和思想精髓之后,创立了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用他自己的话说叫“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即引述他人的观点而不自己创作,信奉和尊崇古人。首先,儒家思想注重自身修养,也就是突出表现为一个“仁”字。“仁”至于百姓应为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尊重,和谐相处。“仁”至于君主则应仁政爱民,为政以德,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而无论君主还是百姓,皆应宽厚博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君臣之间应当“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其次,儒家思想是最早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系。孔子首先对“人性”进行了阐述,“性相近,习相远”是说人的本性生来具有共同特征,但在后天不同的生活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产生了人与人之间思想上的不同。这其中最重要的生活环境因素就是“教育”,孔子强调人要“好学不厌”以求人生至道。所谓“至道”即是成人之道,儒家思想中把成仁成圣的理想人格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

1.2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及其价值观

西方人本主义思想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反对封建统治和宗教神学体系的资产阶级思潮[4],其核心内容是反对过分强调神的至高无上,而是要求相信人的伟大力量,追求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薄伽丘认为:人类天生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5]。他的观点被视为是最早的人权宣言。可以说,人本主义思想是对中世界神学文化的批判而展开的人性回归的思想运动,但由于当时神学文化受到统治阶级的倡导,因此这种批判是变向进行的,它以大力弘扬人性与以人为本的思想来冲淡神学对人民们思想的束缚和禁锢。人本主义思想的传播对欧洲工业革命和商业资产阶级的兴起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是欧洲现代文明的重要里程碑。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剧作家,他的作品充分地宣扬了人本主义思想,歌颂仁爱、友谊和自由,时至今日,他的部分作品仍然是欧、美许多国家中学课本中的重要内容。这说明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对整个西方世界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1.3儒家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异同

查看全文

韩剧儒教伦理特征论文

论文关键词:韩剧儒教伦理现代性审美心理

论文摘要:儒家思想对韩国影响深远,韩剧中包含很多儒家元素。而对韩剧细致研究就会发现,韩剧中的儒教倾向已经不再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至少在伦理观念、社会责任等方面出现了重大偏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变化及时代的影响,以及社会主体审美心理的变更等原因。

众所周知,儒教在现代化程度颇高的韩国占据重要地位,儒教思想已融入韩国人的血液。自1960年以来,韩国为传承儒教,正式把儒教的道德伦理列人大、中、小学的教育科目。据统H-韩国有将近80%的人信奉儒教或受过儒教思想的熏陶。

一、近些年来,伴随着韩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韩国影视业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并使世界特别是东亚地区刮起了“韩流热风”。在韩国“文化立国”政策作用下,韩剧中的儒教成分日益扩大,无论是家庭伦理剧还是青春偶像剧都包含着丰富的儒教伦理内涵。以儒教文化为背景的韩国文化产业近几年喜获丰收。韩国影视界异军突起,《魔女幼熙》、《海豚湾恋人》、《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看了又看》、《蓝色生死恋》都明显的表现出儒教思想的倾向。近些年来,国内外的学者在研究韩剧时,也都认为儒教思想是韩剧的思想内核。

二、伦理是儒家思想的基础,按照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伦理体现为五种社会关系: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夫妻。这五种社会关系并不是平行并列的。排在首位的是君臣关系,次之父子关系,再次为兄弟关系,最末为夫妻关系。如果君臣关系和父子关系出现冲突,亦即忠孝不能两全时,儒家要求牺牲父子关系而成全君臣之忠诚。如果夫妻关系影响到了君臣、父子、昆弟都是不被接受的。即便是和家族外人——朋友关系出现冲突,儒家思想也会尊重朋友而割舍夫妻。按照传统理念,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视朋友如手足,然而妻子只被看做一件可有可无的衣裳。这种意识即便是在现代中国也有所反映,不少影视作品正是讴歌这种舍弃小家成全大家的精神。在众多反腐反贪、革命历史、公安甚至爱情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往往会出现牺牲夫妻关系的情景,而这种舍弃是必须的,也是观众所认可的。但在韩剧中,这屡遭舍弃的夫妻关系,恰恰是最为看重的一环。在韩剧里面夫妻包括男女朋友的爱情是至高无上的,几乎所有的社会关系都服从这一关系。无论夫妻关系与其他四种关系出现如何冲突,被尊重的必然是夫妻关系。如韩剧《看了又看》,剧中的年轻一代都为了自己的幸福而努力追求。但他们无一例外的遭到上一代(父辈)的反对,更为严重的是,错综复杂的爱情竟然出现了严重违反伦理长幼的现象(朴基正要娶的妻子恰恰是他弟媳郑金珠的妹妹,这种婚姻关系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韩国都被视为乱伦,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家庭成员的称呼会显得格外混乱。例如,从郑金珠的角度,她既可以叫朴基正兄长,又可以叫他妹夫,而这两种称呼混淆长幼尊卑,造成了伦理的混乱)。然而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自己的幸福,直至家庭接受他们。这种爱情观念和儒家伦理观念针锋相对,但最终爱情战胜了一切。这种模式在韩剧中应用甚广,几乎毫无例外,男女之爱被视作最珍贵甚至是至高无上东西。

其次,社会理想、社会责任的隐退。众所周知,儒家思想十分强调社会责任。被视为儒家经典的《大学》中开篇即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里不难看出,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的最高理想。“达则兼济天下”的意识十分深刻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时至今日,为苍生社会尽责任的意识仍是中国影视中最多也是被视为最光荣最高尚的表现的内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深入人心。在这种态度影响下,中国的影视作品更多的反应人的社会责任以及社会理想。内圣外王是儒家的核心,直至今日仍被中国人广泛认可。然而,对比韩剧,很容易发现,儒家思想变成儒教后,逐渐成为一套具有宗教意味的礼仪形式。儒家思想在韩国不再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也不再要求更多的社会责任。内圣外王的终极目标变成了家庭行为规范。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影视作品韩国人都遵照儒教的行为规范,为人处事彬彬有礼,接人待物客客气气,然而这仅仅是行为规范,一套标准礼仪而已。儒家所宣扬的那种内圣外王的积极人世的理想已经消退。目前韩剧中,集中描写年轻人纯洁、浪漫的爱情剧(约占韩剧总份额的30%)与表现数代同堂的大家庭生活的家庭剧(约占韩剧总49-额的50%)构成了韩国当代题材电视剧的主体,而这其中体现社会理想的微乎其微。这和中国影视作品大相径庭,在中国影视作品中爱情更多是的被当作载体,负载了社会内涵;而韩剧爱情成为本体,爱情成为目的,社会意识几乎隐退,几乎完全变成“为了爱情而爱情”。

查看全文

酒店经管儒家思想应用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中国的酒店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延续了几千年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核心和宝贵的一部分,在当前形势下,对于我国酒店管理仍具有一定价值。酒店管理者应积极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经营理念的契合点,采取吸收、借鉴、扬弃的策略,从儒家思想中吸收对现代酒店管理有益的成分,提升酒店经营管理水平,提高酒店服务质量,推动中国酒店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1传统儒家思想在现代酒店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如参天古木一般根部深植于中华大地,其中所包含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政思想、“民为邦本”的人本思想、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企业信念以及“和义取利”的价值观等管理理念,对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有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我国酒店企业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历史,目前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管理方式和服务质量相较于以往也有了长足进步。但从现实情况上看,中国现代酒店管理仍有诸多亟待改进和调整之处。究其原因,这与中国酒店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多是简单照搬照抄自国外有一定关系。中国有自己所特有的文化传统与管理习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简单的移植自然无法结出甜美的果实。同时,中国在漫长悠久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厚重的传统文化,这些都是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是儒家思想,它虽然十分古老,但未必过时,这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智慧。酒店经营者应当认真挖掘、积极继承和努力发扬儒家思想中精华部分,使之为现代酒店管理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2传统儒家思想在现代酒店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儒家思想在中国延续、发展、完善了几千年,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凝聚成为支撑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思维定式和生活习惯的文化基石。要将儒家思想中民主、人本、进取、诚信等理念提取出来,这对于现代酒店经营管理,有积极的指导价值。

2.1服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查看全文

小议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

[摘要]本文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论述了启蒙时期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儒家思想在西方文化中的传播和接受并不是偶然的,它与西方的古希腊思想和基督教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相通,与当时西方的社会环境相契合,同时也反映了西方的人文理想和时代精神。

[关键词]启蒙时期;儒家思想;传播;影响。

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儒家思想的核心为“仁”“义”“礼”“忠”

“孝”“知”。它历经孔孟哲学、西汉独尊儒术、宋朝程朱理学的发展过程。当明末清初利玛窦、汤若望等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传播基督教时,他们一方面把西方的文化和思想观念引入了中国,同时也把儒家思想带回了西方。儒家思想的传播对启蒙时期的西方社会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儒家思想传入西方的背景条件。

儒家思想主观上并不具有基督教的普世性质,但它却通过基督教传教士的书信、著作和译作传到了西方。儒家思想在西方文化中的传播和接受并不是偶然的,它与西方的古希腊思想和基督教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相通,与当时西方的社会环境相契合,同时也反映了西方的人文理想和时代精神。

查看全文

动漫艺术风格论文

一、民间文学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些民间文学无疑给我国动漫事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题材。所以,中国动漫艺术在创作过程中会受到民间文学的影响,艺术风格和类型就会趋向民族风、文化风,动漫的情节也会根据民间情景进行编排。动漫电影和民间文学有着密切关系,动漫作品题材的来源就是民间故事。例如:国产动画《花木兰》就是根据民间故事花木兰从军改编而来,动漫情节也和故事情节相似,也展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心和打败匈奴人的英姿;又如国产动画《宝莲灯》,这部动画片是我国动漫艺术史上的巅峰之作,不仅国内外动漫行业的专家对其评价很高,而且这部影片也很受国内人们的喜欢和追捧。其故事情节也是完全跟民间传说相同,展示了沉香救母的艰辛,最后也是孝感动天,母亲获救。还有许多动漫作品也很有特色,都是根据民间故事改编,例如:《鹿铃》、《梁祝》等,可见,民间文学对动漫文化的发展影响很大,动漫艺术的许多优秀作品的题材都是取之于民间故事。如图1所示就是《鹿铃》中的动漫画面。图1《鹿铃》民间文学是动漫作品的主要题材,动漫作品尽管使用了夸张的手法来进行创作,但是其主题还是不脱离民间文学的内涵的,通过刻画人物特点来批判和揭露社会现象的,从而让影片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我国文学具有群体性、传承性和口头性等特点。这样就造成了民间文学有很强的集体主义精神,表达中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是批判社会的丑陋现象,这些民间文学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所以,动漫艺术在创作作品时也是看中了民间文学的价值观,在动漫表现中也是加大了渲染力度,让动漫作品有很强的教育价值。

二、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一直是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对人们的行为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所以,其艺术创作也具有儒家气息,这与西方的动漫作品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以动漫作品的画面为例,我们可以看出西方动漫电影中有很多空间变化图像和跳跃的画面,而我国动漫电影的画面自然,彰显艺术气息。又如,西方的经典动漫电影《猫和老鼠》,画面中猫和老鼠的动作很多,还有很多外力因素。而国产动漫电影《山水情》画面特点是凸显自然气韵,重在表达儒雅之风,这与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关,在动漫作品的创作中有着独特之色,给人们带来一种很深的意境。下图2就是《山水情》中的画面。图2《山水情》我国的动漫作品还有一些鲜明特点,例如,国产动漫在情节安排中会加入悲喜因素,但是却很少会有大喜、大悲情节,主要表达的还是美好的事物和精神,所以,动漫作品的结局还是会很圆满,让群众很满意。例如,下图3动漫大作《金猴降妖》就是很好的代表作。图3《金猴降妖》儒家思想是我国的文化发展产物,它一直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这就造成了许多文学作品和影视都与儒家思想有关,有很多作品就是儒家思想的传承,这样动漫作品在进行创作中就不可避免的会借鉴表达儒家思想的文学作品,情节设置中有儒家思想内容也是非常正常和常见的。儒家思想并不就代表着老思想、旧思想,其坚持的精神也是值得新时代人们学习的。所以,艺术家利用儒家思想题材的文化作品进行动漫创作也是十分必要的。例如:我们从小学就学习过的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就是表达以貌取人是极其错误的,而创作者把这篇文章用水墨画的形式制作成动漫作品,可以形象的表达出事物的内在和外在的不同之处,也告诉了人们坚持就能成功的理论。在中国的动漫作品,其传达的思想与儒家传统文化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因为这样的传承关系使得我国的动漫事业从出现的那一天起就深深的打上了儒家文化的烙印。在这样的文化因素的影响之下我国的动漫艺术创作者探索出了一套我国独特的创作风风格,在作品中人物的对立是非常明显,通过强烈的对比将人物的善良凸现出来,暴露任务的凶恶,以此来教育示人。这样的思想文化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的动漫创作以弘扬传统的美德,积极的阐述真善美,让观众在观看作品的同时能够接受道德的宣扬,这是我国动漫作品艺术风格的重要特征。

三、民间艺术文化

对于一个民族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越悠久,沉淀的文化底蕴就越丰富。例如,我国就具备丰富的历史文化,在动漫艺术创作中就有很多艺术表现方式和手法,像皮影、年画、剪纸等都可以融入动漫作品中,这样可以丰富动漫作品的表现力,让动漫艺术表现的更加生动、形象。而对于创作者来说,如何把这多种表现形式更好的进行结合才是其研究的重点,只有真正的做到民间艺术和动漫艺术的融合,才能保证创作的动漫作品不与时代脱节,才能表达出新时代的特征。目前,我国从事动漫艺术创作的工作者都在进行研究和探索,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有所突破,让我国的动漫作品不仅具有民族特色,还不脱离时代特征。如剪纸,这是我国民间流传已久的一项手工艺术,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剪纸艺术是我国民俗发展、宗教信仰以及文化传承下的重要产物之一,随着历史的发展最终形成的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剪纸艺术在我国不同的时期表现出的文化特色是不同的,因而对于历史考证研究还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同时也是我国动漫事业所依托的重要文化元素。《猪八戒吃西瓜》就是我国剪纸动漫的开山之作,受到了极高的赞誉。剪纸动漫艺术形式只能在平面上表现,因此观众视觉上只能感受到正面与侧面,而动漫人物的动作及形态的变化都是通过皮影戏借鉴而来的,使得动漫人物可以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查看全文

儒学“游魂”的当代状况

——读余英时先生著《现代儒学论》之后

在传统中国,儒学全面地安排着人间秩序,由于儒学本身就重“述而不作”,身体力行,以“立德、立功”为上,是一种实践的学说,而且,儒学自汉以后被定为正统一尊,并建制化加以推行,在两千年的传播、积淀中,儒学深入地深入国家制度、社会习惯之中,全面地构建了传统中国人的思维体系与思想模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与行为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儒学先后遭遇到到家、佛家思想观念的冲击,但这种冲击最终不但没有对它造成真正的威胁,反而使儒学得到更进一步发展。直到第三次冲击——西方思想的冲击来临,儒学才遇到真正的危机。由于儒学的“根”,它的实践基础主要在民间社会与建制,因此,我们看待儒学的现代状况,便更重要的必须从历史的角度去观察儒学的实际遭遇,对儒学这样“贴着历史行走的哲学”,不能不顾历史事实,从观念到观念,空对空地进行语言游戏与逻辑游戏。几十年来,对儒学“形而上”的讨论可谓煌煌大观,虽有海外新儒家的精彩发挥,但整体成果有多少是有目共睹的。余英时先生的《现代儒学论》从“形而下”的历史角度,揭示了儒学在现代遭遇的困境,以传统建制的消失揭示儒学的毁灭性危机,论证儒学随着建制的消失而成为“游魂”,别开生面地提出一个历史学者对传统文化式微的忧患之情。事实上,只有回到历史,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儒学的危机,只有回到历史,我们才能真正思考儒学在今天的地位、表现,在未来的命运。

一、儒家思想与儒家名教信条

从历史的角度看,儒学全面影响中国传统社会,造成一个儒家思想主导下的“思想-社

会体系。对这一体系进行观察、分析、评价的时候,我倾向于把儒学影响下的传统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儒家原始的思想,即从孔孟荀到朱陆王的儒家理论,第二个层面则是儒家思想政治化、世俗化之后形成的儒家教条、名教信条,这一层面在历史上被称为“名教”、“礼教”、“孔教”、“孔家店”,大致相当于建制化的儒学。这里的“建制”,不但指国家制度及其运作,也指民间的习俗、习惯、行为规范。在历史上构建传统社会,对人们产生真正的影响的恰恰不是原始的儒家思想,而是意识形态化的、被解释、教条化的第二层面的名教信条。

儒学是通过建制化得以推广的。陈寅恪先生说:“夫政治社会一切公私行为莫不与法典相关,而法典为儒家学说具体之现实。故二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生活之方面。”○1对这种思想与制度相结合的状况,余英时说:“儒家思想与建制化之间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因此必须具有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与紧张。但在具体的历史进程中,二者又是互相维系的。”○2儒家建制的整体随着辛亥革命的到来而迅速瓦解、崩溃,因此,“建制既已一去不返,儒学遂尽失其具体的托身之所,变成了‘游魂’。”○3在这里,余先生主要强调儒学与建制相统一方面。在历史上,儒学与建制虽然相互维系,但其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对立往往更加厉害。我们在第一层面的儒家思想中看到的是熟悉而温情的“仁”、“礼”、“德”、“信”等等美好的品质的教诲,从第二层面的儒家教条看到的却是无数次刀山血海,“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教条,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训条。恰如基督教教义在于推崇与宣扬爱,一旦建立神权国家却堕入中世纪的黑暗一样,儒家的美满理想一旦切入现实层面,同样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罪恶,从理想的理论到现实,这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应该加以进一步的甄别。

查看全文

儒家美学思想对环境艺术设计的价值启示

摘要:儒家美学思想是我国文明的核心,从产生到今天,以其强大的包容性和与时俱进的特点,一直都是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思想,不落后于时代的进步。是促成中国传统设计美学形成的重要基础性因素,现代设计提出的可持续设计、绿色设计、生态设计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根源。我国环境艺术设计要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化、本土化的特色,其中儒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发展至今起到了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儒家美学;思想;价值

我国当代环境艺术设计想在世界上占有更高的地位,如我国的经济发展一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必须要有我国的艺术设计特色,而我国特色的核心之一就是儒家美学思想。儒家美学思想对艺术设计产生的影响,体现在人们对造物的价值观念形成,使得造物成为中国伦理哲学的物化表现。诞生于封建社会的儒家思想,始终与我国社会共存共兴。时至今日,没有被时代淘汰,主要是其吸优吐劣的自我升级能力。深刻了解儒家美学思想对中国现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深层次、更全面的挖掘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精华及其哲学根源,让儒家美学思想更好的为当代代环境艺术设计服务。

一、设计理论价值

1、“仁”是基础

儒家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仁”,实质是追求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现代社会,“仁”是在思想上积极催人向善的因素。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儒家思想中的“仁”和“爱人”就是以人为本的有力支撑。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首先是在功能性、艺术性上要以人为基础,要服务于人。反之,设计师也无从谈起合理的设计理念。

查看全文

儒家思想对中学德育的启发

一、当前我国中学德育的概况

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中学生的道德面貌还是以思想活跃、积极进取、健康向上为主流的。但在新旧体制、观念、道德不断撞击、混杂的过程中,尚未成熟的中学生们缺乏社会经验,对良莠不齐的社会现象分辨不明,常常因此表现出一些令人堪忧的道德现状及趋势。面对这一现实问题,虽然近些年对中学德育工作的投入不断加大,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我国中学德育所面临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体看来,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德育工作在中学教育工作中地位不高。许多学校仍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忽视淡化了对学生个人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与考核,使中学德育陷入一种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久而久之,势必会导致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等方面日益变差,缺乏正义感、社会责任感和对国情、民情及法律的权威地位的认同感。二是中学德育内容、教学手段缺乏科学性。目前我国中学德育的目标设置大而空、内容枯燥,缺乏切实性。而过于理想化的目标内容下的德育活动对于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的中学生来讲,只能肤浅的理解它,并不能从内心认同它,也极易产生逆反心理,再加上单调的、说教式的德育方法,导致教育成效不佳。三是中学教育外部环境纷繁复杂,给德育工作带来重重困难。一方面,我国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渡时期,国内外环境比以往更加复杂,各种价值观念冲击着中学生尚未成熟的心灵。另一方面,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大众传媒和网络向学生们传播大量的复杂信息,而中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还不足以抵御网上不良信息的诱惑和侵害,加上他们好奇心旺盛、喜欢追求刺激,极易迷失自我甚至道德沦丧。

二、中学德育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儒家是由孔子于春秋末期创立的学术派别,居先秦至汉初“九流十家”之首(《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对于儒家思想,吴光先生在《21世纪的儒家思想定位》一文中有如下的理解:儒家思想是一种非宗教性的世俗文化。作为这种文化之核心部分的儒学,是由孔子创立并由历代大儒学家丰富和完善的,是以“仁”为本的东方式的道德人文主义哲学。而作为儒家思想中重要内容的儒家德育思想,则指的是儒家学者关于思想道德教育的系统理论、主张以及方法、原则等的总称,它形成了具有自身特征的思想体系。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自古就是德育思想体系的主干,它为我们开展中学德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经验。即使是在当今社会,儒家思想仍旧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将儒家思想应用到中学德育的实践中,符合中华民族的自身特点。当然我们应该认识到,儒家思想毕竟产生于封建等级社会,必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历史局限性。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对儒家思想加以批判地吸收,将经过提炼的正确的有价值的思想融入到中学德育中,使学生们熟悉、了解、掌握并最终化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三、儒家思想对当前中学德育工作的启示

(一)利用优秀的儒家思想为当今中学德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查看全文

法律儒家化研究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法治礼治法律文化

[论文摘要]本文从我国法律文化学界历来存有的法律与儒礼之争出发,深入剖析了这两个概念在我国历史上的演进及相互影响,进而提出作者对这一问题的立场。

瞿同祖先生在其《中国法律之儒家化》一文中指出:中国法律的儒家化自汉代开端,而至魏晋南北朝已大体完成。梁治平先生则主张汉代以后儒法合流,但仍是礼支配法,即所谓“德主刑辅”、“明刑弼教”。笔者暂且将梁先生的主张定名为“儒礼法律化”。不管是“法律儒家化”还是“儒礼法律化”,均表现出中国传统法制深受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的统治者,为了维持社会秩序并巩固其政权,在法律制度上融合了儒家思想、法家思想的精华而塑造出一个独特的中国法律体制。在此,笔者并不想着力论证我国古代法律所蕴涵的儒家和法家思想,本文所要探讨的是隐藏在我国古代法制建构背后的儒家和法家的斗争史。

一、“儒礼法律化”解构

“法律”一词是舶来品,管子云:“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这里的“法律”虽然连用,仍不过是单字的集合。“法律”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合成词在汉语中出现,要追溯到十九世纪末的日本。“法律”与“法”、“律”其实很不相同,“法律”植根于西方国家的传统,早在古希腊时期,法律就被视为权利的保障。与权利义务相联系的“法律”,这在我国古代是看不到的,我国古代“法”、“律”以惩罚为唯一功能,陆贾语:“夫法令者所以诛恶。”是以为证。

那么,什么又是中国传统“法”的起源呢?礼,是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