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礼仪文化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6 09:59:4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传统礼仪文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传统礼仪文化

儒学与传统体育礼仪文化探讨

体育礼仪是体育活动交往中的一种表达尊重、友好的文化形式,主要表现在仪表、语言以及服饰等方面。礼仪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体育教学中也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礼仪教育本身具有系统性、开放性和主体性等特点,同时在还需要配合不同的场地和场景进行演示教学。我国体育礼仪教育具有非常强大的文化优势,因为我国具有强大的儒学文化背景,其中包含非常多的礼仪文化内容,对体育礼仪文化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影响,有利于促进我国高校体育礼仪文化的发展。

1儒学在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

儒学思想是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重要文化依据,在现代文化建设以及教育领域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儒学一直以来都作为文化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并没有引起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视。但是随着现代高校传统体育教育要求的提升,使得儒学与传统体育礼仪的联系性更加紧密。儒学为高校体育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容,提升大学生对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认知,对传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传统体育礼仪文化发展到现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逐渐被忽视,导致传统体育礼仪文化内涵不足。所以高校体育教师必须要正确认知当前高校传统体育文化的认知问题,并加强对儒学文化中礼仪文化的挖掘,促进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加强学生对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认知。[1]自古以来,我国就是礼仪之邦,高校大学生作为国家与民族未来的发展希望,更需要加强对儒家文化的学习,提升自身的礼仪文化基础。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平台融入儒学礼仪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具有可行性。

2儒学在高校体育利益文化中的应用作用

传统高校体育教学开展中注重对体育教学技能的应用,不重视体育礼仪文化的教育,导致很多学生在体育竞技过程中无法正确对待比赛的成败,无法采用正确的礼仪形式,展现礼仪之邦的风范,体育教学效果受到限制。高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对学生的全面提升,防止出现四肢发达,素质低下的人才培养状态。但是实际上,现代高校体育教学中,需要儒学思想文化丰富和强化高校体育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同时将儒学在高校体育礼仪文化中的作用进行发挥和完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看,体育教师在体育礼仪文化教学中必须要保证文化内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高校体育礼仪文化的影响作用。[2]不同高校在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不同的特色,因此需要加强对本土文化特色的融入,促进体育礼仪文化在各地区的推广和发展,提升高校体育文化在社会的影响力和意义。体育礼仪文化是高校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对高校教育文化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儒学文化的融入有利于提升高校体育传统文化的古典文化意蕴,丰富体育文化的底蕴。

3高校体育礼仪文化教育开展的现状分析

查看全文

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融入文明礼仪教育

【摘要】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践行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推动文明礼仪教育的吐故纳新,提升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效率。为了更好地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应发挥教师示范作用,积极组织文明礼仪活动,开展实践活动。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相当丰富,不仅包含了中华民族知识,更包含了中华民族的智慧,还是每个大学生必须牢记和继承的精神食粮。高校教师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时必须结合实际,结合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文明礼仪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更好融合,使学生逐步提高自身礼仪素养,在此基础上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好传承。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有利于践行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洗礼中孕育而成,建设现代化文明礼仪时应加强弘扬传统文化,为文明礼仪教育增添生机。虽然我国古代教育中包含了很多的科目,如地理、绘画、天文等等,但这些仅是培养人技能的课程,主要为了使学习者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但最终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我国古代文明礼仪教育注重立志乐道,孟子认为应将“志”和“气”结合,孔子则认为应“至于道”。高校文明礼仪教育中,教师应高度关注学生道德教育,这与传统文化中提倡的“文以载道”等有关,因此在教学中要想实现“齐之以礼”就必须“先天之数”,这对开展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古今,若人们想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必须注重自身礼仪修养问题,也重视文明礼仪教育。因此,人们只有自觉将外在文明礼仪规范转变为内心要求,才能更好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成为有礼之人的关键。高校教师对学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时必须积极创新,合理利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宝贵知识,使学生自身形象逐步得到完善,培养学生道德修养,使学生成为“四有”公民。(二)推动文明礼仪教育吐故纳新。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且思想具有很强的行为自主性和思想开放性,这一群体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变的。市场经济背景下,若人们以一定的文明礼仪修养为基础,则容易在社会交际中结识交际对象,由此可知,必须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文明礼仪学识,这是相当必要的。积累文明学识时应引导学生学习传统的优秀文化,增强学生对文明礼仪重要性的认识,使其深刻体会各类礼仪行为的内涵,这样才能灵活自如地进行相关礼仪行为。由此可见,高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时,必须发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在具体的文明礼仪教育实践中,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不可单纯说教,否则学生学习中过于被动,那么很难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效率。当前,各大高校均加强探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中的实践,在具体的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高校文明礼仪教育吐故纳新,相应提高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效率,突出文明礼仪知识的实用性,培养大学生文明礼仪,使其自觉调节自身行为,为其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 基础。(三)提升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效率。高校教师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时,将文明礼仪教育与传统文化有效结合的出发点在于,使学生深刻意识文明礼仪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此背景下,教师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二者互相促进、互相渗透统一。学生在入学前已经接触到与文明礼仪教育有关的内容,且处于耳濡目染的阶段,在此阶段,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的理解均比较片面。当前高校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处于待加强阶段,虽然各大高校已经意识到学生发展过程中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且开设了相关课程,但从文明礼仪教育内容以及教学方式方面分析,都面临巨大挑战,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大学生对文明礼仪教育给自身发展造成的影响认识不足,学生对文明礼仪教育的认识不足,正是因为高校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由于大学生缺乏文明礼仪素养导致的问题频繁 发生。若教师在文明礼仪教育中能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有效结合,结合多样化的教育模式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激发学生自觉学习文明礼仪的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所学知识。如此,学生在文明礼仪中受到耳濡目染,学生自觉遵守相关礼仪规范,构建新型的人际关系,即互相信任、互相 尊重。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

查看全文

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启示

摘要:提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儒家文化;大学礼仪教育

礼仪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在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教育是塑造理想人格的关键期,礼仪教育则是通往理想人格的重要途径,将礼仪教育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是进一步落实价值观的重要举措。

一、大学礼仪教育的本质

要回答什么是大学礼仪教育,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礼仪教育。礼仪教育则是将礼仪的内涵、观念、表现形式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手段进行传递,使受教育者感受到礼仪文化的博大,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礼仪教育的价值所在,有三个层次:首先,对于个体来说,是对仁德的追寻,让个体的行为更加符合道德规范;其次,对于社会来说,是在人际互动中更懂自我约束,更懂尊重与理解,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再次,对于国家来说,礼仪则是用完整的规范体系,建立有条不紊的社会秩序,使国家和而不乱。依据上述论述,我们认为大学礼仪教育是指:高校根据礼仪规范及道德建设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大学生的言行举止、内在素质进行必要的礼仪指导、修正和教育的社会活动。其主要是向大学生传递礼仪文化知识和常识,指导大学生践行礼仪,从而转化为个体的行为或价值规范。其根本目的是推动大学生知美德、塑美型、养美性。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界定

查看全文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路径初探

摘要:高校班级作为高校育人的一个基础组织,其文化育人功能尤为重要。而将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融入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在实践意义上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文化外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录取通知书的下达、新生入学报到、新生入学教育、教学计划等方面初步探索优秀传统礼仪文化融入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传统礼仪文化;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路径

一、传统礼仪文化概述

礼仪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中华儿女经过长期的历史实践所沉淀的关于人作为一种文明产物在社会历史生活实践中的物质和精神体系的总称。礼仪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最具民族特色、最深入人心、传承最悠久的民族文化。中华传统礼仪文化中蕴含的仁爱、诚信、孝悌、忠义、和合等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使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一个情感丰富、人格独立、善良博爱、崇尚人道、追求和谐、向往和平的伟大民族[2]。

二、传统礼仪文化融入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文化育人价值

(一)增强文化自信,重塑传统礼仪文化。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在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和1919年的中,被打上了“封建礼教”的标签,几乎被全盘否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在物质财富飞速增长的同时,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方面出现了跟不上节奏的情况,不懂礼仪、不讲文明、没有公德的现象时有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源泉。将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融入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能让大学生在校园班级的学习和生活中重新认识和接触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进而增强文化自信,重塑传统礼仪文化。(二)增进文化认同,践行传统礼仪文化。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而且是最深层的基础。大学生群体是国家发展的有生力量,也是民族繁荣昌盛的中坚力量。他们在大学校园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接受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在走出校园、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才能将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继承和发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学生群体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尚未真正形成,经历了大学班级的传统礼仪文化影响后,对其便有了强烈地认同。将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融入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可增进对传统礼仪文化的认同,让大学生在校园学习和生活中得以实践,成为他们大学生活的一部分。(三)增长文化外化,普及传统礼仪文化。如果能将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融入班级文化的建设中[3],大学生在这个每天都面对的组织中践行传统礼仪文化,就能增长其外化的频率和空间[1],从而将传统礼仪文化普及到每位大学生中。传统礼仪文化要不断地增长外化的频率和空间,唯有落实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才能真正融入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中,不断地被强化和践行。这种传统礼仪文化的外化,一旦在高校的班级形成,将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在今后职业生涯中的不断延续和传承,实现对大学生的终生教育,有利于整个社会传统礼仪文化的形成[4]。

查看全文

传统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在党的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文明礼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石,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自古就有“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的说法。深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是贯彻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是职业院校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近年来,烟台工贸技师学院高度重视学生文明礼仪素质的培养,明确提出“行从德礼、内外兼修”的育人理念,以文明礼仪教育为核心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通过“深化课程改革、搭建活动平台、加强师资建设、优化校园环境、拓宽宣传渠道”等途径,引导学生知礼仪、重礼节、守秩序、讲道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职业观,为学生职业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基。

一、学院在文明礼仪教育方面的主要做法

1.文明礼仪编入课程教学体系。开设了《礼仪修养》等专业课程和文明礼仪指导课,采取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和行动导向教学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中华优秀礼仪文化,掌握现代文明礼仪规范。把文明礼仪纳入学生素质考评体系,出台了《关于实行文明礼仪合格证书制度的决定》《学生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把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职场礼仪作为考核标准,把礼仪理论成绩、日常行为表现和实习表现得分记入礼仪成绩档案。成立礼仪专业教研室,创编了一套“对客服务七步曲”礼仪操,在全院范围内推广实施、长期坚持。定期举办礼仪文化讲座、经典诵读比赛,提升学生明礼守信、崇德向善等传统文化素养。集体诵读制度化常态化,把《新文明礼仪三字经》《弟子规》等礼文化教育名篇作为晨诵的必读内容,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2.文明礼仪融入活动育人过程。广泛开展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班会、升旗仪式、道德讲堂、知识竞赛、礼仪操比赛、社会志愿服务等活动,提升了师生践行文明礼仪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创建省级文明单位为抓手,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和文明标兵典型选树系列活动,发挥典型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礼仪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礼仪志愿服务和送礼仪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服务百余次,文明礼仪志愿服务队2016年被团市委列为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团队,2017年礼仪志愿服务队被团省委推荐参加全国优秀志愿服务队评选活动。成功承办了两届烟台市文明礼仪风采职业技能竞赛,学院团体和个人总成绩位居全市榜首,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现代文明礼仪规范和烟台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增光添彩。3.文明礼仪纳入师资培训计划。成立了“礼仪名师工作室”“烟台市导游大师工作室”“烟台市礼仪协会”等礼仪文化研究平台,邀请前外交部礼宾司司长鲁培新大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会副会长蔡少惠女士、孔子学院副院长程奇立先生等礼仪专家来校授课、示范指导,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文明礼仪素养。近三年,学院先后有60多名教师参加了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核心能力分会举办的礼仪师资培训班,5名教师被评为“全国职业核心能力认证优秀教师”,为培养“行从德礼、内外兼修”的高端服务业人才储备了雄厚的师资力量。4.礼仪文化渗透校园每个角落。通过宣传栏、读报亭、黑板报、宣传画和标语口号张贴上墙等形式,大力宣传中华礼仪传统文化,营造学习礼仪文化的良好氛围。各系部将礼仪文化与专业文化、企业文化有机融合,构建独具特色的系部文化长廊。不断加强礼仪文化学习平台建设,计划在新校区建设“中华优秀礼仪文化教学体验馆”,为礼仪师资培训、区域礼仪文化传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践证明,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有利于引导职业院校学生领悟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职业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全面提升核心职业素养,为未来职业发展获得强大的职场竞争力。

二、创建职业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基地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进一步加强以文明礼仪教育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院积极创建“职业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基地”。总体设想是:以文明礼仪教育为核心,夯实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基础,注重传统文化活动育人,逐步构建融合传统文化和专业特色的“文化+体验”的校园文化体系,创建全国职业院校范围内的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将传统文化示范基地的功能由校内扩展到校外,促进区域礼仪文化的推广和普及。学院主要围绕三项工程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活动:一是礼仪文化课程体系建设。编写礼仪文化校本教材,以“中华文明礼仪”为教学重点,逐步构建以“中华文明礼仪”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示范课程体系。加强“中华文明礼仪”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培养“中华优秀礼仪文化传承人”。定期开展礼仪教研活动,将“崇周礼、重教化、尚德义、重节操”等礼仪文化精髓,与专业文化、革命文化、民俗文化等先进文化有机融合,建设以中华文明礼仪教育为核心特色的传统文化示范基地。二是礼仪文化育人体系建设。从“活动育人”和“环境育人”入手,逐步构建以“中华文明礼仪”为核心的文化育人环境。继续开展以“礼仪文化”为主题的道德讲堂、经典诵读、知识竞赛等活动,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重点打造以礼仪文化为主线的人文环境,争创“中华文明礼仪特色校园”。筹建“中华优秀礼仪文化活动体验馆”,将课堂教学、活动育人与实习实训高度融合,提升学院的文化软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三是礼仪文化品牌体系建设。加强礼仪文化社会课程开发,组织开展中华文明礼仪教育与培训课题研究,形成具有适用性、吸引性的传统文化培训内容和资源,使文明礼仪教育的社会培训体系化、规范化。以中华文明礼仪社会课程为基础,开展“文明礼仪”进政府、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等活动,将传统文化示范基地的功能由校内扩展到校外,成为区域礼仪文化传播、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小结

查看全文

幼儿园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分析

摘要:中华民族为礼仪之邦,自古以华夏礼仪文明闻名于世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21世纪,礼仪教育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重视,特别是幼儿时期的礼仪文化教育尤为重要。幼儿时期是儿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阶段,这个时期的礼仪教育可以说与人一生的行为习惯和言行举止息息相关。本篇文章在指出幼儿时期礼仪教育的基础上,分析了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针对幼儿时期的礼仪教育的发展进行探究,就推动幼儿时期教育的快速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礼仪教育;教育实践

2015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胎,允许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而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落地,我国幼儿数量也将迎来一定幅度的增长,如何更好地做好幼儿教育则成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做好幼儿时期礼仪教育,对幼儿健康成长乃至一生都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这对作为孩子们人生中的重要教师——幼儿园教师,也是一个重要挑战。

1幼儿礼仪教育的基本内容

幼儿礼仪教育是指儿童在幼儿园时期接受的基本礼仪、社交礼仪、家庭礼仪、节日礼仪和公共场所礼仪等五个方面的教育。培养幼儿懂文明、讲礼貌,让幼儿拥有一个健康的人格与自信的人生。1.1基本礼仪。基本礼仪是幼儿在幼儿园时期必须要接受的礼仪教育。幼儿时期的基本礼仪涉及广泛,但大多数包括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礼仪文化。[1]幼儿在生活方面的基本动作,如站姿、坐姿、随手关门、交递物品等基本礼仪文化,这都是幼儿时期所必须要培养的基本习惯;幼儿时期最基本的礼貌用语,如你好、再见、对不起、不客气等生活中所必须用到的口语交流语言;幼儿时期的个人礼仪,如饭前洗手、剪指甲、注意个人卫生等有关幼儿时期个人形象的基本礼仪文化。良好的个人习惯的养成需要从细节抓起,幼儿时期的礼仪文化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1.2社交礼仪。文明社交,从小抓起,社交礼仪的培养也是幼儿时期礼仪教育必不可缺的一部分。社交礼仪文化主要体现在幼儿园内,如主动与老师问好、与同学问好、离校时与老师说再见等礼仪文化。培养幼儿的社交礼仪有助于使儿童拥有健康的心理与开朗的性格,增加幼儿时期的自信心,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社交是人的一生离不开的活动,从小培育社交礼仪文化,能够使以后的人生道路更加宽阔。1.3家庭礼仪。家庭教育也对幼儿时期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家庭礼仪文化也对幼儿时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2]继承与发展华夏文明,从家庭基本礼仪文化抓起。如孝敬父母、尊重父母、来客人时要礼貌待客、拜访他人、节约用电用水等基本家庭礼仪。细节决定成败,从细节方面培养礼仪,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文明人,行文明事。1.4节日礼仪。丰富的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民族节日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信仰。培养幼儿的传统礼仪文化,了解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与美妙传说。培养幼儿时期对传统节日的礼仪文化的尊重与信仰,如春节文化、清明文化、端午文化、中秋文化和重阳文化等中国传统节日的礼仪。1.5公共场所礼仪。在社会的交往中,良好的公共场所礼仪能够让你得到更多人的尊重,幼儿时期对公共场所礼仪的培养也是礼仪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幼儿时期在公共场所的良好行为,如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公共场所轻言轻语、自觉排队等基本文化礼仪,加强幼儿时期对公共场所礼仪的培养,能够使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一生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2幼儿礼仪教育的意义

查看全文

深究中国传统礼仪的当代价值

中华民族在历史的进程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就是礼仪文化。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在会见美国学者邓尔麟时说:“中国文化的特质是‘礼’。西方语言中没有‘礼’的同义词;它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中国的礼仪不同于西方的礼仪。在西方人眼里,礼仪通常是指一种风俗,是依据民族或地域差异来区别的风俗。而中国的礼仪是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核心是礼。在中国人眼里,礼是可以凝聚不同民族和地域的一种精神,是社会生活中一切行为的准则。传统礼仪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历史上对礼仪的批判和对礼仪的推崇总是交错而生,近代以来,礼教更是成为声讨封建文化传统的首当其冲的目标。但不容置疑的是,中国传统礼仪教育,对国家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对造就一个相对和谐的社会秩序,对形成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曾经起过积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精华,对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社会的和谐以及个体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传统礼仪

礼仪起源于原始先民的祭神敬鬼活动。当人类社会跨入“文明”的门槛以后,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原始礼仪也就逐渐演变成为社会的行为规范体系。西周的周公“制礼作乐”,十分注重以礼教推动礼制,一生呕心沥血,兢兢业业,留下“周公吐哺”的美谈,堪称遵礼的典范。特别是到春秋时期,孔子积极提倡礼仪及其教育,儒家十三经中,讲述礼仪的精神实质与行为规范的就占了三部,即《周礼》、《仪礼》和《礼记》,通称“三礼”,成为历代读书人必读之书。在孔子看来,礼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不学礼,无以立”,而孔子所设定的具有道德理想人格的“士君子”,更是应“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另一儒家代表人物荀子也非常重视礼仪教育,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南宋儒学大师朱熹,在其讲学的白鹿洞书院制定的《白鹿洞学规》中开宗明义地对学子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礼仪要求。凡此种种,中国传统礼仪教育有效地实现了礼仪在全社会的推行,使礼仪文化深入人心,同时也保证了礼仪在历史上的连续传衍,“礼仪之邦”的美称也正是由此产生。

二、传统礼仪的当代价值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传统礼仪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存在着一些封建性、宗法性、专制性和保守性的因素,但我们仍不能忽视传统礼仪发挥的不可磨灭的作用。它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代表着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在塑造完美人格、协调社会矛盾、安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有助于综合国力的提升。礼仪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我们在评价一个国家时,通常是从这个国家国民的言行举止、文明习惯所体现的公民素质与精神面貌人手。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在于其国民素质的提高,我国要跻身世界之强,一定要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和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我国清末思想家龚自珍在《古史钩沉论二》中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龚自珍的这一思想被后人引申为: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同时,传统礼仪文化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改革开放虽然使我们在经济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相比之下我们的人文素质教育却在下降。国民在公共生活及私人生活领域的礼仪教养的缺乏,已严重造成国民形象的危机。因此,学习传统礼仪,弘扬传统文化,已成为当务之急。

查看全文

小学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行动研究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小学德育有了更高的标准。文化德育实现了对传统德育模式的突破,以文化底蕴为依托,实现了文化和德育的融合。小学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要发挥文化德育的优势,以文化促进小学生的文化自觉和道德自觉。教师要以科学的方法,积极探索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新途径和方法,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使得学生养成教育更有效。

关键词:文化德育;小学德育;文明礼仪;教育方法

立德树人是当前是教育的方向,针对文化德育提出了“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此外,现代教育的改革方向也强调了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作用。针对文化德育,教育工作者要意识到对于道德教育的推动作用,借助文化德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推进素质教育创造条件。从新一轮基础教育的改革方向也可以看出,核心理念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新课标也指出,要强化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作用,将其渗透在教学实践中。小学养成教育要结合文化德育,推动文明礼仪养的发展,以提升育人效果。学校管理者要从学科的特点入手,采取综合措施,以“文化德育”为引领,用岭南文化、用沙湾民俗文化这些优秀文化,引领和提升学生对文明礼仪的内化与行动,要上升到“文化”层面的礼仪教育,实现德育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一、小学强化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一)深化礼仪教育的需要。礼仪是公众以约定俗成的表示相互尊重的规范。崇尚礼仪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于礼仪之邦,要做礼仪之民。在礼仪教育的影响下,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可以得到强化,懂得基本的礼仪,在家中尊敬长辈,在学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当前义务教育课程虽然还没有包括礼仪教育,但是学校已意识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开设礼仪课程,要提升教学的高度。礼仪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德育的标准需要提高,德育不能局限于知识教育或认知教育,教学方法要考虑到如何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作用,强化对礼仪养成教育的推动作用,提升礼仪教育的作用。(二)传承传统礼仪文明的需要。我国的悠久历史孕育了丰富文明礼仪遗产,对于成长阶段的小学生实施文明礼仪教育,有利于传承传统文明礼仪。从个人来说,礼仪素养是人们道德和修养的体现;从整体上来说,礼仪素养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岭南文化、沙湾民俗文化等对于引领学生礼仪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很好地传承传统礼仪。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育人效果。(三)文化德育的需要。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在引领校本德育中,两者具有整合与联合性、独特与针对性、开放与拓展性,能够促使校本德育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化,更加高效、全面地促进学生德育发展。学校的德育需要将文明礼仪提升到一个高度,需要以“文化德育”为引领,用岭南文化、用沙湾民俗文化这些优秀文化,引领和提升学生对文明礼仪的内化与行动,需要上升到“文化”层面的礼仪教育。

二、小学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要解决的问题

查看全文

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培育研究

摘要:在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战略工程实施背景下,礼仪素养教育在立德树人内涵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对培育德行完善的大学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当前面临的是大学生礼仪知识缺乏、礼仪意识淡薄以及礼仪行为失范等现象。究其原因,与学生自身礼仪意识欠缺、家庭礼仪教育忽略、学校礼仪教育弱化、社会教育缺乏有效引导、先进文化引领不够等主客观因素相关联。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从立德树人角度出发,立德行、树人格,从个体、家庭、高校、社会、一体化育人等方面共同发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礼仪文化素养,进而将高校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关键词:立德树人;礼仪素养;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大德育格局

2017年12月6日,教育部在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文化育人”一节中明确提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评选‘全国文明校园’,把高校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高地。”①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该是一名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文化素养。通过礼仪教育所形成的个人礼仪行为,对提高大学生自身修养、促进事业成功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不少大学生缺乏文明礼仪素养,不知礼、不懂礼、不学礼、不践礼等行为大有存在,这不仅不利于当代大学生良好形象的塑造,也将影响高校立德树人事业的顺利推进,关乎践行中国大学之道的方向性战略价值。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内涵,对高校推进立德树人教育,提升大学生礼仪素养具有巨大的精神推动力。因此,推进立德树人,加强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刻不容缓。

一、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的现状

立德树人,德字为先,前提是德行完善。德行完善的一个最重要的外在表现就是礼仪素养表现。从现阶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到德行的重要性,认为礼仪素养是德行的主要体现,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是在实际中,大学生经常出现行为不规范的现象,礼仪素养堪忧。(一)礼仪知识缺乏。礼仪包含礼节、礼貌、仪表、仪式和礼俗等内容,这其中每一个内容都有明确的要求和规范。部分大学生对礼仪的认识不够深入,甚至把礼仪规范看成了禁锢个性发展的藩篱。不正确的认知直接导致了学生在课堂礼仪规范上的懈怠,从而出现遵守课堂纪律不严,人与人交流不顺畅,宿舍人际交往不和谐等问题;在校园中随处可见:与长者抢道、与幼者斤斤计较;课堂服饰另类怪异;顶撞、评论、辱骂教师;在公共场合喧哗不知收敛、语言不文明等。以2017年5月对海南省5所高校8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为例,仅有29.65%的大学生对中国传统的“婚、丧、嫁、娶、祭、冠”等礼仪有所了解;仅有64.35%的大学生了解电话礼仪和社交基本礼仪知识;“外在行为的表现是内心信息的映射”,①从以上大学生行为可以看出大学生礼仪知识的欠缺,对一些基本礼仪规范的了解相当匮乏。(二)礼仪意识淡薄。“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镜子。”②大学是青年学生通往社会的炼炉,可以说,大学生社交礼仪和能力的高低将会对其进入社会后能否成功,产生重要影响。但是,目前不少青年学生在社交礼仪方面却存在漠视和淡然的现象。比如,有的学生存在忽视日常基本礼仪的现象,有的学生存在缺乏基本的个人形象礼仪和社交活动礼仪而浑然不知的现象,有的还存在知礼但不用礼的现象……这些都反映着不少大学生对礼仪规范的漠视,他们从心底里感到无所谓或是无关紧要。以2017年5月对海南省5所高校8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为例,有28.9%的大学生私下里直呼老师姓名或其他长者姓名,尊人敬人意识淡薄;有23.86%的大学生在上课前3分钟仍然在教室喧哗、说话,不注意维持课堂纪律;有29.50%的大学生在食堂就餐后没有主动将残羹冷炙收拾进餐盘的习惯或意识;有25.60%的男大学生在厕所小便后没有按压冲洗阀门的意识。(三)礼仪行为失范。礼仪行为失范主要是指在遵循礼仪行为规范中的认知与行为相脱节,虽然认知上认同礼仪规范,但在实际行动中并没有付诸实施。当代青年礼仪行为失范主要表现在对礼仪行为的践行相对低下,且将礼仪行为标准自行放低。例如:课堂上迟到现象严重,不喊报告无视教师推门而入,下课后铃声一响蜂拥而出,先于老师甩门而去;还有屡禁不绝的课桌文化和经常听到的脏话、污语,在公共办公区域旁若无人大肆喧哗、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这些现象表明不少学生在实施礼仪行为中自行降低要求,缺乏基本礼貌。以2017年5月对海南省5所高校8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为例,有21.2%的大学生在会议、讲座、课程结束后,有过不避让老师(嘉宾)直接一走了事的经历;有79.8%的大学生在课堂上玩过手机,其中4.68%的人经常在课堂上玩手机;有19.7%的大学生穿拖鞋进入教室上课(自习)。(四)对礼仪文化缺乏敬畏和自信。包括礼仪素养在内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高校及青年大学生作为文化传承与交流的主阵地和主群体,对发展和弘扬礼仪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新媒体的“膨胀式发展”,不管是高校本身抑或是高校大学生都迫切需要深化对礼仪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娱乐至上”已成为了部分年轻大学生的信条,对传统文化缺乏敬畏,甚至对传统文化里的一些元素进行嘲讽,成为一些年轻人彰显“个性”的做法;针对高校的德育教育,总认为是不切实际的“无用灌输”;对外国文化的无限崇尚和对传统礼仪文化的不屑一顾,归根结底是对文化缺乏自信和缺乏敬畏。以2017年5月对海南省5所高校8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为例,有32.42%的大学生喜欢西方文化,这其中又有18.65%的大学生崇拜西方自由、民主等文化;有34.71%的大学生认为中国文化应该向西方文化学习;有30.25%的大学生认为中国文化缺乏适应现代生活的动力。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深入挖掘礼仪文化的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礼仪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二、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原因分析

查看全文

高职酒店管理礼仪教育策略探析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育的实施策略探析胡 娟在各种经济往来场合中,一个人的礼仪表现不仅仅代表个人,有时代表的是一个集体,甚至是国家。礼仪是一个人文化素质的综合体现。为此,高校将礼仪教育列为教学核心内容。高职院校对礼仪内涵的有效教学缺少重视,其中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性强,职场对酒店管理专业的礼仪要求较高,因此高校应加强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育,避免恶习在大学校园环境流传,维护大学象牙塔的形象。

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育出现的问题

(一)传统礼仪被弱化。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沉淀,以深厚的文化渊源、独特魅力存在于世。例如,2008年奥运会上礼仪小姐的中国传统礼仪备受赞赏,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由于近代史造成的中华文化破坏,崇洋媚外的思想影响着国人,穿洋服、吃西餐、西式婚礼等西方文化正在慢慢腐蚀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材中充斥着西方礼仪,忽视传统文化内涵。学生的思想西方化,只知平等独立,而不知尊师重道,严重违背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二)礼仪教育的功利性问题。酒店是服务型行业,具有餐饮与住宿功能,对酒店从业人员的礼仪规范有相对较高要求,而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任课教师,只教仪表,缺少礼念教学。例如,为了提高酒店管理专业的就业率,教师在就业指导课中的礼仪部分,重点强调仪容仪表来应对就业市场对学生的仪态考核,而忽视内在理念教育。对于就业后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等方面教育较少,导致人才市场出现人员流动大、工作不稳定等问题。(三)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育不到位。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育课程不完善,属于就业指导中的辅助教学内容,而非专业主体。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师在课堂上大多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演练与实践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对礼仪教育的理论知识收效甚微。个别学校增加了仪表训练,例如:站姿、坐姿、蹲姿等。这样的礼仪教育并不能满足学生对就业的理解,学生对酒店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工作环境缺少了解,对工作内容没有正确的职业规划。

二、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育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1.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历史上每个时期、每个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均伴随着优秀的文化理念与传承,故此,礼仪是民族文化的标志。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增加儒家文化思想的重点讲解。孔夫子所创儒家思想,是高效的礼仪教育,贯穿历史几千年,使整个中国保持着优美风度与君子礼节。而儒家思想的风度与礼节,并不局限于上流社会。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是自己不愿意、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利用此思想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服务时看重品质,从内心出发,不应掺杂敷衍、抱怨等情绪,培养学生内心礼仪修养的正确方向。儒家思想值得用以酒店礼仪的教学有很多,“事父母竭其力;事君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讲的是尽兴尽力孝敬父母,舍生忘死侍奉君主,言而有信对待朋友。礼仪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传统文化时,可配合古典事例综合教学,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礼仪教育的吸收效果。比如讲解孝敬父母时,结合《水浒传》之李逵,虽为粗人,亦知孝顺父母;讲解侍奉君主时,结合《三国演义》之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通过将古典文化与事例串联,向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传达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其培养自身修养。2.举办文明礼仪知识讲座。聘请礼仪讲师、酒店礼仪管理人员等酒店礼仪专业人员,定期举办文明礼仪知识讲座。从理论上,让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深入了解酒店礼仪相关知识;利用讲座的趣味性与专业酒店礼仪讲师的新鲜感,调动学生的酒店礼仪学习兴趣。利用每周一下午时间、图书馆闭馆期间,召开酒店礼仪讲座,让学习有效串联。讲座上,礼仪讲师对学生的站姿、坐姿进行详细讲解,比如:站立时手势端正、表情自然;行走时不宜大摇大摆,东倒西歪;捡东西时,不宜直腿弯腰,应上半身直立蹲下去捡等。此外,为了加强学生对酒店礼仪的重视度,邀请往届毕业生回校与学生交流心得,讲述文明礼仪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二)明确礼仪教育价值观念。1.明确礼仪教育的社会价值。现阶段,顾客对酒店从业人员的礼仪规范有相对较高要求,因此,酒店从业人员必须坚持真诚于内、服务于外的核心服务原则。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礼仪教育具有社会价值,经济、礼仪、多元文化等与礼仪文化相结合,使其内容多元化。教师为了追求就业率,忽视礼节教育,只重视仪表训练,这是不科学的。应结合社会元素,综合拓展酒店礼仪的理论知识,不应舍本逐末。酒店礼仪的社会元素与教育理念存在冲突时,应引导学生树立相对正确的礼仪观念,而非相对利益观念,实现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目标。2.科学对待礼仪教育的资本价值。酒店礼仪是兼具理论与实践的应用型学科,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特点。高校酒店礼仪价值兼具社会价值与资本价值,其资本价值包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符号资本。经济资本是基于高校展开教学的经济投入,比如:课堂场地、教学设施等,为酒店管理专业的礼仪教学奠定了基础;社会资本是人文文化礼仪积累的资源总和,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礼仪进行引导;文化资本指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是酒店礼仪值得学习借鉴的礼仪宝库;符号资本是具有象征性的资本形式,以行为、信仰等象征激发学生的礼仪潜能,促进礼仪教育开展。(三)建立完善的礼仪教育体系。1.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酒店礼仪教学应充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学效果。强化情境教学,让学生在自主礼仪行为中,体会礼仪价值与本质;突出酒店礼仪的操作性、实践性,利用酒店情境创设,增加学生对酒店管理的了解;增加学校与酒店合作机会,在酒店客人较少时,带领学生去酒店参观,配合教师专业酒店管理知识的引导,促进学生对酒店礼仪的理解。通过酒店实地观察与学习,增加学生对酒店礼仪的感悟。比如:进酒店时,观察迎宾小姐的语态、身姿、语速、表情、待客之道等。回到课堂,让学生对其加以分析,并且进行模拟与改进。礼仪课堂利用实景创设,调动学生的礼仪学习兴趣。学生之间争相模拟,互相学习,既能弥补自身礼仪不足,又能促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增加礼仪考核内容。酒店礼仪学习,是体现酒店综合服务的关键因素。如果酒店一进门,没有迎宾人员,前台工作忙乱不堪,就会给人一种服务滞后的不快感,长此以往,影响酒店正常发展。因此,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礼仪教学,应配合礼仪考核,实现学生对酒店礼仪的自身升华,提高学生酒店礼仪的应用能力。第一,酒店礼仪的理论知识,以试卷或者论文形式考核。通过对酒店礼仪理论知识的考核,了解学生对酒店礼仪的理解与定位。第二,日常礼仪规范考核,考核学生的日常礼仪习惯。日常考核应以学校校园监控抽查模式为主、教师课堂发现为辅,观察学生的习惯性行为是否有不妥当之处、是否有礼仪理念等。通过日常习惯考核,培养学生自觉的行为习惯,将良好的礼仪习惯应用于生活中,培养真正具有礼仪素质的优秀学生。第三,职业礼仪水平考核。考察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交际礼仪规范度,比如:握手、鞠躬、迎送礼仪、岗位服务礼仪等。通过礼仪技能测试综合给分,将3项考核分数按比例给出综合分数,理论知识∶日常礼仪考核∶职业礼仪考核=3∶3∶4,共计100分。通过酒店礼仪的全面考核,强化学生酒店礼仪意识,培养其酒店礼仪习惯,实现以礼育人的教学方向。(四)校园活动展开礼仪教学。1.军事化礼仪教学。军事化礼仪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思想正能量发展,避免个别酒店行业不正风气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造成影响。军事训练包括:行为、体能。军训的主要目标是锻炼学生的意志力,面对过大就业压力的弹性思维与承受力。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礼仪训练增加军事化元素,一方面是因为酒店行业服务竞争较强,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抗压能力;另一方面是由于酒店工作涉及房务、餐厅等工作,其中不乏体力活,比如:更换楼层房屋内花草、清洗楼层房务衣物、餐厅人手不够端盘送菜等,其中花草的花瓶玻璃易碎、清洗衣物的工作繁重、端送餐品时菜品大多较热等问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来应对。通过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军事化礼仪培训,能够综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切实提高就业能力。2.举办校园礼仪大赛。学校团委、学生会应组织“传承礼仪,绽放美丽”类校园礼仪大赛,让酒店专业学生积极参与,体现具有酒店学科的礼仪风采。比赛中,结合传统文化理念,汉服、旗装、京剧服、脸谱、毛笔字、水墨画等展示环节,让学生领悟中华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礼仪知识问答环节,比较学生对文明礼仪知识的掌握程度;情景模拟环节,考察学生对礼仪知识的实景运用能力,利用不同情境模拟,增强学生礼仪技能;礼仪操表演环节,用以展现各专业学生的礼仪风采。通过校园礼仪大赛,提高学生礼仪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礼仪技能,展现高职院校的美好风貌。(五)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强化礼仪教学。酒店管理专业本身的实践性较强,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该专业的礼仪教育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强化礼仪教学。在学生对礼仪教育有了基本的了解后,通过校企合作培训让学生熟悉酒店管理专业的有关工作流程和实际礼仪行为举止方式,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比如:某高职院校就和当地的酒店合作,学生在经过一年的礼仪教学学习后,就可以亲自到酒店中参与工作,开展实践训练。该院校还聘请了酒店内专业的管理人员,为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真实地感受、体会、认识酒店管理的整个工作过程,不仅能够极大促进学生参与礼仪教学项目的积极性,还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经过长期的实践表明,这种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礼仪技能,且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该技术学院还和企业进行沟通,结合企业对管理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对课程进行了全面创新设计,保证学生可以对礼仪教育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真正提高礼仪知识的综合应用性和课程实用性,为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让其能够以更好的状态加入企业工作中。除此之外,学生在进入企业实习后,企业可以要求学生体验不同的岗位,在完成实习后,根据学生在不同岗位中的表现进行评判,从根本上强化学生的礼仪表现和礼仪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企业内部制定的工作岗位考察制度进行实习,以此让学生对酒店管理、礼仪形象形成全新的认识,积累大量的社会经验。

三、结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