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经济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3 01:51:5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创业经济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
摘要:中国以农立国,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增收,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在我国的经济管理中,农业经济管理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经济建设的新形势下,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做好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是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笔者拟从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趋势入手,分析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农业经济管理的问题,并据此从三个方面提出相对应的策略。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新农村建设;发展
当前,中国农村其实正走在新一轮结构性变迁的起步阶段。在新一轮的农业发展过程中,要扎实抓好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现代化程度的加深,我国农业面临成本上涨,增收趋缓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农业经营方式转变滞后,这给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要把握为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趋势,提升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增加农村和农业的吸引力。在这一条件下,进一步分析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中问题,寻求农村经济发展的成长空间,探寻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的策略。
一、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趋势
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农村现代化建设而言,需要拓宽视野,用好外部力量,尤其是在城市受过现代化产业训练后重返农村的“城归”。事实上,随着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和制度利好的释放,近年来从农村走出去的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创业增加,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人员流动的这一基础上,实现农村经济管理现代化趋势势必必行。此外,农村市场不断扩大,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对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因此,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我国经济管理方式和思维,是当前农村发展,农业改革中一个重要突破口。随着农业政策的倾斜,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外转移就业,仍是一个趋势。在这个过程中,部分有有意愿、有条件的人变成农村的主要建设者。在榜样的的带动下,开始实现农业管理的现代化转型,促使农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由此可知,当城市的资本和人才以更合理的方式推动农业现代化,把更多的农业认可更平稳地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才能为中国的新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二、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经济管理对策建议
1研究设计
1.1调查方式及对象。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吉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55份,问卷有效率达到98.08%。1.2调查内容及目标。本项调查以吉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为调点。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一是对创新创业内涵的认知,包括对创新创业概念的理解、创新创业的动机、对创新创业应具备能力的认知等;二是创新创业的影响因素,基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维度开展调查;三是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式的需求,包括课程设置、实践形式等方面;四是对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评价。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对创新创业认知比较全面,创新创业动机多样化。本部分设计了三个问题调查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认知:一是对创新创业概念的理解。调查结果显示,48.63%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的概念是开发一项创新创业项目,33.33%的学生认为是开创一份事业。可见,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比较全面,创新创业不单纯是开公司、办企业、赚钱。二是创新创业的动机。调查结果显示,70.20%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是为了创造更多的财富,87.45%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74.90%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是个人兴趣爱好、追求自由,37.65%的学生是迫于就业压力的无奈之举。可见,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动机多样化。选择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最大,其次是个人兴趣爱好、追求自由,可见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选择创新创业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自我效能感的实现是创新创业非常重要的动机。选择创造更多财富的学生占总人数的近3/4,结果表明,大学生创新创业初期,经济利益对其选择影响较大,年级越高的学生对经济利益驱动的反应越强烈。此外,迫于就业压力选择创新创业的学生占比近40%,这说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具备创新创业能力是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三是对创新创业应具备能力的认知。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大学生认为,创新创业应具备的能力排行前四位的是出色的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市场洞察力和较强的专业知识。可见,学生认为创新创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在“互联网+”和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时代,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应该重视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2.2创新创业受社会、学校和自身因素影响,内外兼具。影响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的因素很多,主要从影响创新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面临的主要困难等方面进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在影响创新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中,57.25%的学生认为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政策、资金支持是影响创新创业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32.55%的学生认为个人能力和背景,如创新创业头脑、家庭环境对创新创业影响较大。通过对家庭经济条件调查统计发现,家庭经济条件富裕(29.6%)和困窘(25.2%)的两类学生创业的意愿明显高于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富裕(20.8%)和比较困窘(24.4%)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呈现“中部凹陷”态势,良好的家庭经济条件可以从人、财、物等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对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来说,通过创业来改变自己和家庭经济状况的意愿更强烈;7.06%的学生希望学校或社会能够提供各类创新创业教育和服务。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社会、学校、个人自身条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愿和行为,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需要政府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对于大学生创业面临的主要困难,认为缺乏人脉关系和创业经验的学生占比为52.16%,认为缺少创业资金的学生占比为25.88%,认为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生占比为18.82%,认为创业环境较差的学生占比为3.14%。可见,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在于社会实践活动参与较少,融资能力、人脉资源、行业经验等均处于弱势。2.3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式需求多样化,实践类活动需求强烈。在最希望学校采取何种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创新创业问题中,83.14%的学生选择“建立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场地、设备等环境和服务”,73.73%的学生选择“提供资金支持”,57.65%的学生选择“多开展与创新创业相关的校园活动”,56.08%的学生选择“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在最希望学校开设什么样的创新创业课程中,43.53%的学生选择“创新创业实践类课程”。在最主要的创新创业实践形式中,近50%的学生选择创办科技园及企业孵化基地。可见,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式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实践类活动和课程最受期待。2.4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不足,课程体系有待完善,教育模式需要深化。根据对吉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大学生关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配备调查设置的问题“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配备如何”,33.25%的学生选择“不能满足需要”,39.60%的学生选择“勉强满足需要”,20.19%的学生选择“基本满足需要”,6.96%的学生选择“完全满足需要”。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配备仍显不足。在“参加过哪些有利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活动”调查中,选择“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学生占比为26.67%,选择“参加创新创业教育讲座”的学生占比为17.25%,选择“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的学生占比为23.92%。通过调研发现,虽然创新创业大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但是参与的学生不足30%,目前大多数学生培养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是通过假期社会实践、社会兼职等。关于“学校专业教育中是否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专业教育中有较少创新创业教育。在“对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调查中,3.92%的学生评价为“很满意”,16.08%的学生评价为“满意”,54.12%的学生评价为“基本满意”,25.88%的学生评价为“不满意”。总体来看,“基本满意”和“不满意”占比较高,这说明目前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与学生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
3高等院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改革实践教学、健全高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十分必要。因此,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在教学体系、教学平台、教学团队、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从而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创业就业能力的持续协调发展。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见图1。3.1教学体系方面。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在通识课程教学和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内容。一般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开展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通识课程,这一时期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探索欲望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烈。因此,要在这一阶段树立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习惯,为后续以创新创业为导向进行深入学习和社会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把教师科研成果、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内容进行凝练和规范,将专业知识与社会现实相融合,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和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专业复杂问题的能力。3.2教学平台方面。构建“基地依托式”和“科研参与式”两种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三段式”实践环节,建立宽广型和开放型的校内外产、学、研高度协同的实践教学平台,为大学生创新成果转化、创业实践孵化提供支撑。“基地依托式”实践教学模式,即以企业型、事业型、村社型教学基地为依托。“科研参与式”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一部分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通过项目研究,特别是通过其中的社会调查增加学生对农业与农村的认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段式”实践环节分别为单科实践、课外实习、实岗锻炼。单科实践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主要依托课程实践环节,在课堂上突出案例教学,课后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实验室进行农业经济学实习、农业经营学实习、会计模拟帐实习等,鼓励学生有目的地到农村参观考察,学会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课外实习将教学与科研融为一体,鼓励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主要依托假期社会调查、科学研究、创业实践,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深入家乡企业、社区进行广泛走访、调研。实岗锻炼将素质教育与业务培养融为一体,学生依托毕业实习直接进入相应的工作岗位,通过实岗锻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实践,激励学生开拓创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此外,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互联网+”、科技基金比赛、挑战杯为引领,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实践校园文化氛围。3.3教学团队方面。构建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遵循“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一方面要加强校外创新创业兼职指导教师团队建设,立足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实际情况,产学互补、科创互哺、专兼融合[2],以学生创新创业实际问题为导向,聘请客座教授、创业成功校友、实践指导教师,形成完善的指导和考核机制;另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升教师自身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同时,要鼓励具有学科交叉背景的教师优先进入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更好地满足新时期创新创业教育对不同学科知识之间有效衔接的需求。3.4教学评价方面。要重视学生实际能力和发展潜力的考核评价,对学生的课程学习、专业技能、科研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方式应多样化,除了卷面考核外,可以采用创意方案设计、案例分析、成果演示、论文写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评价考核机制,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建设相结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人才培养目标相融通。同时,学校要加大软件、硬件环境方面的投入力度,设立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相关的奖学金和基金,重点支持方案合理、技术路线可行、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的项目[3]。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规章制度,将创新创业活动融入学分认定、研究生推免、评奖评优、弹性学制等方面。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投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经费的支持覆盖率。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问题分析
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处于一个新常态的状况下,其竞争也更加的激烈,因此在这种大环境下,企业更应该进一步地完善自身的管理措施,使得经济效益尽可能地处于前列,这样才能够带动内部其他的管理体系进不得采取优化模式,这样一来,既可以加强企业的管理效率,也能够进一步地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进而确保企业能够发展得十分顺利,更加良好地完成其追求的经济效益目标。
1直接经济管理精细化重要意义分析
企业的相关经济内容精细化管理,就是在企业的涉及财务的工作中,对于其进行精细的具体化模式,因为企业的经济管理关系到企业的各个环节以及各项业务,如果中间出现偏差,则会导致整个企业瘫痪现象的发生,因此对于经济管理工作进行相关的工作流程,以及对于每一个环节进行规范。这样一来,就更加能够确保生产经营的各个领域能够实现全面的以及标准化的企业管理工作,并且可以进行一个有效的监督措施,就更加能够对于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控制以及良好的规划。企业的相关经济工作呈现精细化的管理,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经济管理的相关专业职能方面,以前都是传统的记账,然后进行总和的基本形式,这项基础工作可以转变为一些参与化管理,可以将企业管理者适当的参与到整体的企业财务部门中去,尽可能的使管理层能够决策到各个部门并且可以适当地调节,使得其中的员工尽可能地参与其中,将企业管理的专权化变为多元化,这样更能体现出企业的人性化,从而使得其员工能够感受到自身存在,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从而达到提高其经济效益的目的。第二,在近些年来企业所能达到的经济目标上,可以将企业近年来的整体经济效益作为一个长远的规划目标,或者可以作为一个出发点,在保证当前的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争取求得最大程度的经济创造值,也可以对于这种内部环境的管理提出具体的意义所在要求。
2当前企业经济精细化管理面临的具体问题
经济管理的相关管理者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如果其工作能力达不到企业的基本工作,从而导致跟不上职业的相关建设,这会导致其无法完成企业的基础会计工作和基本的财务预算,会为企业的相关财务工作带来一些不利,可能会导致一些薄弱的漏洞。如果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得到保证,那么企业基础的财务的信息问题无法得到保证,这会对企业的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以及企业相关的规划可能会受到一些约束或者无法完成的状况。因此,对于企业的相关经济工作人员定期考核,对考核达不到标准的人来说,应该进行一些培训,避免使其影响整个公司的经济发展规划。
3推进企业经济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措施
农村经济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摘要】在中央统筹城乡建设的大背景之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农村进行发展的重要内容。农村经济管理质量的好坏,影响着农村的稳定性。本文主要针对于农村经济管理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经济管理策略。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发展影响;管理策略
1语言
农村的经济管理指的是对于集体所有的资产进行详细的分配和控制的过程,它反映的是集体经济经营状况的好坏,与农民的利益直接相关。在当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时代大背景之下,三农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重点关注的一件大事。作为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于农村和农民的政策使得农村经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收入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随着农村形势发生新变化,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所以农村经济管理的政策也应该发生变化。主管部门应该对于农村经济进行严格的管理,努力通过一系列经济政策,来调动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1]。
2农村经济管理对于农村发展的影响
科学的农村经济管理措施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以及理论上的指导,能够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克服困难、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2]。2.1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农村经济管理政策能够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我国现在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了更好的进行新农村的建设,必须要加大农村经济发展的力度和速度,大力解放农村的生产力,这就使得农村经济管理政策重要性日渐凸显。只有加强对于农村的经济管理政策,才能够在实际上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进而为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制度上的保障。2.2促使农村干部保持廉洁自律的作风。近年来出现了农村干部忽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对于集体财产的处置上,没有经过集体的讨论和研究,往往是一言堂,更有甚者,以公谋私、挪用集体财产,使得干群关系矛盾升级,这样就增加了农村经济的不稳定因素。只有加强对于农村经济的管理政策,才能够保持农村干部廉洁自律的作风,保持农村现有的和谐和稳定。2.3能够促进农业发展现代化。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新的话的步伐不断加快,传统的农业方式必将发生改变。对于生产经营合作模式,中央一号文件对此有了特别的阐述,明确了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以及经营方式等内容。农村的经济管理政策与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目标是相一致的,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农村经济管理政策必将能够起到助力作用。
市场经济条件企业经济管理模式
摘要:经济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途径。文章简单介绍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的特征,论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的意义,并从目标成本管理、互联网+管理、柔性管理等几个方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以及优化策略进行进一步探究,希望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市场经济条件;企业;经济管理模式
纵观市场经济现状,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自始至终贯穿现代企业的各个经济活动,经济管理也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重要任务。而从根本属性上来看,市场经济条件实质上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无法规避的新时期。在这一时期,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产业、新现象不断涌现,对企业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呈现一定的滞后性。因此,立足市场经济条件,探讨企业经济管理新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经济管理概述
(一)经济管理
经济管理是以社会经济活动为对象,开展科学组织、合理调节的活动。从宏观层面来看,经济管理主体为国家,对象为国家经济体系、社会经济活动,涉及调节、控制、指导、监督等行为;从微观层面来看,经济管理主体为各类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个体劳动者,对象为内部经营,涉及分析、收集、监控等管理行为。
企业经济管理有效创新措施浅析
摘要:现如今是创新的时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更是将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上。可见,创新在如今的新形势下尤为重要。企业要发展,关键在于创新。将创新贯穿于企业的始终,才会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企业日常工作中,经济管理是维持企业良好运行的重要环节。企业发展的目的是获得利润,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而经济管理正是对企业成本和资金的有效控制和利用,能够使企业在正常的经济轨道上运行。但从目前形势来看,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着多种问题,不利于企业正常的运转。因而,本文就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有效的创新措施,供借鉴。
关键词:新形势;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措施
经济管理对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起着关键的作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经济管理要想能够对企业做出大的贡献,就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通过创新来不断地完善,从而提升经济管理的实用性,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弊端
(一)经济管理缺乏科学性
经济管理工作主要针对财务工作。在财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原始凭证是财务工作的基础,任何的经济往来和记账都离不开原始凭证。原始凭证包含着一定的经济责任,是企业经济活动中,项目往来的凭证,必须要客观、事实、准确无误。原始凭证上记载的内容、数据以及加盖的公章必须符合规范要求。然而,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并非所有企业都能按照规章要求进行操作。许多企业对原始凭证认识不到位,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经济管理人员根据原始凭证进行账本的登记和录入工作,账本是企业财务最主要的载体。在《会计法》中,对会计账本的编制、录入等工作,有明确严格的要求,财务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规定操作。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许多的会计人员并没有按照规章要求工作,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这就存在着账本记录的内容不能真实的反应企业的经营情况,企业在经济管理上仍缺乏科学性。
农村经济管理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农业发展及经济建设过程中,农业经济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所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可以促进我国经济整体良好发展。对此,文章首先阐述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质量提升的相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重要性
农村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阶段,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帮扶下,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而新形势下,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就要求农村经济管理人员不断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摸索农村经济发展的规律,找到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管理策略,从而促进农村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一、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所占比例较大,而农业问题与社会和谐、稳定紧密联系。自党的顺利召开以来,农村改革事业成绩显著,党与政府逐渐增强了对农村发展的重视。近些年提出的农村医疗、税收减免以及义务教育等相关政策,主要都是为了促进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对此,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整体上来说,农村经济属于一项宏观管理活动,其主要针对的是广大农村地区,而着手点则是市场环境、方针政策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等。农村政府部门应明确经济发展目标,结合农村生产资料、信息等,开展科学的决策、筹划、控制和协调,从而使农村经济管理能够实现规范化、法制化以及科学化的发展。另外,农村经济管理十分复杂,与农民利益、素质、效益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在转型阶段,农村社会关系具有诸多矛盾,为了实现新农村建设全面发展,便迫切的需要增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
二、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林业经济的产生及历程浅析
二战以后,特别是五六十年代,随着环境问题的突现,促使林业经济学科在研究林业生产和贸易经济的同时,发达国家开始把注意力逐步转向森林生态系统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如美国的《森林资源经济学》(G•鲁宾逊•格雷弋里著;许伍权等译。《森林资源经济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年版)。日本的《现代林业经济论》(铃木尚夫编著;陈陆圻等译《现代林业经济论》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年版),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
中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起步相对较晚。20世纪40年代,朱江户和王长富等老一辈林学家将国外林业经济思想带入国内,并在农林院校开设林业经济及林政学等课程,使得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开始了中国发展之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林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对林业经济研究及林业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有所增长,推动了学科发展。早在1955年,苏联林业经济专家(谢•瓦•马雷歇夫)在我国东北林学院(现为东北林业大学)开办了林业经济研究生班和教师进修班,为我国培养出第一批本学科的教师,形成了本学科的骨干队伍或创业者。由于教学改革的需要,当时我国成立的北京林学院(现为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学院和南京林学院(现为南京林业大学)都选拔了少量年轻教师到农业经济学科方向进行学习,而后又都集中到东北林学院培训学习(张建国,2004)。1957年,张建国先生试编了第一本林业经济学教材。20世纪60年代,北京林学院和东北林学院相继招收了林业经济本科生。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以林业生产关系和林业计划经济管理作为核心,以林业生产组织作为主体内容,并受到计划经济和木材利用思想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变革及林业发展催生了新一轮林业经济研究高潮,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也得到较大发展。北京林学院、东北林学院、南京林学院和福建林学院(现为福建农林大学)相继在本科生培养的基础上,招收了硕士研究生(张建国,2004)。1979年创办《林业经济》期刊,1980年中国林业经济学会成立;1981年,中国林业经济学会与福建林学院联合主办《林业经济问题》期刊。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张建国先生主编出版《中国林业经济问题》(1985),廖士义先生主编出版《林业经济学导论》(1987),东北林业大学主编出版《林业经济学》(1987)。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版了一批教材和论著等理论成果。就教材而言,包括谢家祜先生主编的《林业经济管理学》(1995),张建国先生主编的《中国林业经济学》(1996),邱俊齐主编的《林业经济学》(1998)等。在诸多论著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包括张建国先生出版的《现代林业论》(1995),雍文涛先生出版的《林业分工论》(1992)等。20世纪90年代中期,通过教学改革,撤销了林业经济专业而设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研究生培养上,按新的学科划分体制,新建了管理类“林业经济管理”则作为“农林经济管理”的二级学科(张建国,2004)。进入21世纪以来,学科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得以进一步丰富。其中,高岚教授于2005年出版了《林业经济管理学》,祝列克先生于2006年出版了《林业经济论》。上述学科成果继承了以往林业经济学精华,结合了我国林业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对林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体系结构等进行了创造性研究和探索,也推动了学科发展。目前,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学校都设立了林业经济管理学科,部分学校还获准设立了农林经济管理博士一级学科点,每年获取林业经济管理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毕业生数百人(谢屹等,2007)。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于2007被列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随着新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及林业快速改革与发展,特别是现代林业建设的开启,如何结合相关科学发展,特别是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构建和发展新的林业经济学理论体系,指导中国现代林业发展已成为林业经济学科发展的当务之急。
本文作者:高祥工作单位:汪清林业局
农业现代化建设经济管理思考
摘要:农业是支撑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结构是社会生产力的前提,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有必要对我国农业的经济管理进行改革,从而提高社会生产力,确保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在我国,总体上来说,农业经济水平相对落后,那么如何改革优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存在的一些客观问题,需要进行探讨并给予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经济管理;农业现代化建设;改革;对策
一、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管理现状
在近年来的发展中,我国的人口数量呈现上升状态,但我国的耕地面积却呈现下降状态,这种不成比例的状态给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题。目前我国农业管理主要出现了三类问题,分别是农田过度开发和农田资源短缺以及农田污染严重。为了促进农业的经济发展,我们必须了解目前的现状并提出解决对策,实现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步。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管理是组成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具有指导建设和引导发展的重要作用。所以对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管理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才能解决我国农业经济在管理上的问题,提高我国农业整体经济管理水平,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管理问题
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管理问题,主要为以下两方面: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不健全。我国正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农业的经济管理体制大相径庭,农业的经济管理体制是带有很大的计划经济特征,这导致了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不能很好的融合。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已是相当落后,且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速度,同时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的落后。在现代经济发展中,信息技术必不可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中,更加需要科学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而我国,信息化的程度远远低于美国等农业经济发达的国家,这种信息的落后阻碍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所以改变我国农业的经济管理观念尤为重要,只有改革才能解决我国农业在经济管理建设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整体水平。
经济管理现状及创新策略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经济日益发展,我国社会经济体系正处于完善与改变中,冲击着企业经济管理制度。而创新是发展的首要前提,在运营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必须全方位分析经济管理现状,能够与时俱进,优化创新经济管理,不断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合理控制运营成本,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经济管理;现状;创新;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到来,加上我国加入WTO,我国企业在迎来发展了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全球先进企业的激烈竞争,我国企业想要不断发展壮大,必须加强生产、管理等各个领域,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与优化创新,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凝聚力。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经济管理是一项关键性内容,其管理质量关乎企业经济发展去情况。但我国企业经济管理现状并不乐观,需要多角度、多层次采取各种措施,借助创新元素,采用符合我国国情又能促进企业发展的经济管理方法,完善经济管理,使其更好地发挥自身具有的作用,不断增加企业的运营价值,促使其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企业经济管理现状
1、管理理念落后。在运营过程中,企业经营者、管理者没有以社会市场为导向,转变已有的观念,树立经济管理理念,导致已有的管理理念落后,无法满足社会市场的客观需求,严重影响自身的长远发展。同时,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经营者、管理者的危机管理意识较弱,不注重管理理念的创新,而在新时代下,危机管理理念、战略管理理念已成为企业必须具备的重要理念。
2、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就企业而言,想要不断规范经济管理行为,必须拥有健全的经济管理制度,更好地约束经济管理活动的开展。但实际上,企业并没有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动态关注社会市场变化,健全已有的经济管理制度,导致已有的制度和发展存在不同步现象,也没有完善的监督制度,监督不到位,监督工作不协调,执行能力不高等,严重经济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