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基础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5 20:40:1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创业基础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创业基础论文

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探索与实践

[摘要]针对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影响因素,课题组提出4+2+3培养模式,从夯实写作基础、培育科研功底入手,到加强专业训练与写作模拟,再到分类写作实践,最后辅之以管理体制的改革。课题组改进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培养目标;调整课程体系设置,体现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宗旨;改革毕业设计的模式,引入多样化的毕业设计类型;完善激励考评机制,促进师生在毕业设计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通过以上模块,层层递进,力求在毕业设计环节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体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会计本科毕业设计;创新创业教育;4+2+3培养模式

毕业设计为会计专业最后一门实践必修课,也是检验本科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剖析与专业相关的理论问题、会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或会计学专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形成专题研究、调查报告或文献综述,体现对专业相关理论或实践的认识,以锻炼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时间管控与合理制订并实施计划的能力,以促进学生毕业后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教育部在2004年、2005年、2007年、2012年的发文中指出:毕业设计等环节的实践教学需要强化,要基于不同专业的学科特征和条件,研究建立有效的毕业设计质量管理模式与监控制度。由于会计专业毕业设计多以一个具体的实习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形成前期调查报告作为基础分析资料,然后通过大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或通过问卷进行深入调查,其质量直接反映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检验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实践能力,与培育学生科研精神、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目标相符。

一、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本科毕业设计是培育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重要实践环节。然而,笔者对某校会计专业近几届毕业设计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日益严格的管理体制下不仅没有体现出创新实践精神,其毕业设计质量反而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首先,在选题方面,表现出选题领域严重不均,理论研究占较大比例,部分选题过于宽泛,选题价值较低,极少结合学科领域的最新动态进行研究等特点。根据2012届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的统计资料,财务管理方向的选题比例较大,共165篇,涉及企业并购、业绩评价、融资问题、投资问题等方面。审计方向28篇。财务会计方向选题较少,共有46篇,包括盈余管理、会计舞弊、会计政策选择等方面。这个方向比例相对较低,可能是因为其写作范式较为理论化,难以做实证研究,也就难以体现工作量,难以凑足字数要求。另外,由于日常科学研究训练不足,部分学生选题时没有对所选取研究对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学术研究背景进行梳理,随便确定选题,导致写作过程中困难重重,选题毫无意义,没有任何学术价值。其次,在论文质量方面,表现出格式上极不规范,内容上拼凑严重,缺少数据与第一手调查资料等特点。很多论文还存在各式各样的格式问题,如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不规范、字体与段间行距全文不一致,甚至还有很多错别字。内容上,很多学生论文口语化,专业名词的表达不熟悉,语句不通顺,严重影响论文可读性。更有一些论文的研究方法有问题,在适用性、样本要求及内生性控制上存在偏误。此外,论文抄袭现象非常普遍,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学生并没有实地调研,缺少一手的调查资料和数据,没法进行数据分析就只能拿文字来凑;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忙于找工作,平时不写论文,到要交的时候临时抱佛脚,从网上复制粘贴拼凑自己的论文,根本不可能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更谈不上思维的创新。

二、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成因分析

查看全文

酒店管理毕业设计模式创新思考

一、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是具有现代酒店服务技能和基层管理知识的应用型人才。通过近五年来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的指导,笔者认为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毕业设计模式单一,远远超出学生的能力。现在多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仍采用毕业论文的模式,以学科为本位,沿袭普通高校毕业论文的写作方式,与专业人才目标培养大相径庭,也与其他教学环节脱节。有些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对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兴趣,论文写作基本素养如资料检索、分析、整理等方面能力匮乏,导致不知如何撰写论文,产生畏惧心理,抄袭、拼凑、节选、剽窃现象严重。其次,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每年的四到六月份是高职毕业生最忙碌的时刻,既要为毕业做准备又要忙于找工作。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就业显得尤其重要,最后一个学期往往成为毕业生择业、就业的关键时期。毕业生往往将重心放在择业上,有的忙于实习就业,有的忙于到处赶场参加招聘会,有些学生甚至已提前就业。同时毕业生通过与往届学生的交流发现,极少有人因为毕业论文不合格而拿不到毕业证。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对毕业论文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有些毕业生直到毕业论文提交期限前几天才开始撰写,甚至出现个别学生答辩当天才将论文提交给指导老师的现象。还有一些学生在论文提交后就认为万事大吉,无视指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个别学生提交论文后就再也不与指导教师联系,直到出现在论文答辩现场。第三,指导考核过程重形式轻内涵。由于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质量普遍低下,毕业生学术水平的不足,导致指导教师很难就论文的内涵进行指导。无奈之下,高职院校更重视毕业设计的形式,有些高职院校甚至提出论文格式不对不能答辩的要求,因此在论文指导以及答辩过程中出现过度注重论文形式的情况,论文样式、字体、字号、行距等要求必须严格符合论文的写作格式。即便如此,有些学生的论文格式也达不到要求,指导教师只好一点一点地教,给他们补课。论文答辩过程更是流于形式,只要不出现原则性错误,基本都能够顺利通过。笔者认为要解决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问题,必须进行毕业设计模式改革,由理论性向实践性转变,由单一模式向多元模式转变,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毕业设计真正起到衡量教学水平和毕业生质量的作用。

二、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创新模式

基于工学结合导向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采用多种创新模式,将学生的毕业设计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具体岗位结合起来,根据酒店服务、管理工作的实际进行选题,采用双导师制,由学校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酒店实习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完成。采用工学结合导向的毕业设计模式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可进行以下几种模式的改革创新。

(一)毕业实习报告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实习是学生在完成人文素养、专业知识以及校内实训课程后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的最后的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的目的在于深化学生对酒店的认识,让学生全面掌握酒店服务和基层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向“酒店职业人”的转化,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将毕业实习报告作为毕业设计的一种模式,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对毕业实习的重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更高层面上对专业进行思考。毕业实习报告是学生在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完成的,要求内容实事求是,有独立的见解,能够反映岗位、企业的真实情况,表达出学生的体会和感受,是对实习过程获得的经验的整理、提炼和升华。毕业实习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实习时间、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实习情况、实结及体会等。

查看全文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热点分析

[摘要]项目组对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领域国际化期刊论文中的关键词进行了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通过绘制的知识图谱发现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创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创业教育中性别与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创业教育对职业竞争力(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的影响、创业教育中的体验式学习研究和大学技术转化对大学创业企业发展的促进这几个方面。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WebofScience数据库

党的十八大提出“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提出要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受到了国内学者的重视,发表了很多研究论文。这些论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①创新创业研究现状、问题及对策[1],②创新创业具体案例研究[2],③创新创业国外研究经验的总结和借鉴[3],④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4],⑤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5]。目前对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国际研究方向和热点还缺乏深入系统的分析。本文将通过文献计量法和知识图谱工具对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整体研究情况进行定量研究和可视化分析,以期从整体上把握该领域的国际进展,为国内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研究数据来源于科睿唯安公司(ClarivateAnalytics)的Webof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式TS=(“InnovationEducation”OR“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时间跨度为1986年至2017年,检索数据库为SCI-EXPANDED和SSCI,检索时间为2018年1月10日,共检索出373篇相关研究文献。从总体上看,国际上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领域的发文量并不高,全部文献仅有373篇。我们导出文献类型是期刊论文、综述论文和会议论文的347篇文献,并进一步对这些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可视化工具是VOSviewer文献计量分析软件。

二、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发文年代分布

查看全文

高校材料生产与创业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材料生产与创业”课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安徽科技学院“材料生产与创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材料生产与创业”教学改革方案:学生自选课题-满足学生兴趣要求;多人授课-术业有专攻;翻转课堂-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理论到实践-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并激发创新创业热情。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高校;材料生产与创业;教学改革

“材料生产与创业”是安徽科技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其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充分了解不同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性质、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合成、生产、创新与创业。因为要给学生分享多种不同材料的合成及生产方法,而多数老师仅仅对一种或者几种材料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或了解,因此在以往的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对不同材料的教授水平参差不齐:了解多的材料效果会好,了解少的材料效果会差。同时,由于多为“纸上谈兵”,即学生只在课堂上听老师介绍,而对材料的实际生产和应用并不了解,导致课程的学习效果不好。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的背景下,“材料生产与创业”课程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目标定位以及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的需求[1-2]。因此,在当前环境下,为加强教师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为社会、企业输送应用型人才,对“材料生产与创业”课程进行新的探索、改革和创新,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随着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导致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传统大学教育片面强调理论教学,导致学生无法满足企业及社会实际用人需求。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自主创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大利器[3-4]。因此,学好“材料生产与创业”课,不但能为地方企业输送应用、创新型人才,还能为学生将来的自主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安徽科技学院是一所省属应用型本科院校,而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在掌握科学思维方法的同时兼具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为了给地方企业、高校输送高水平的人才,同时提高就业率,应该紧密围绕学生当下以及未来进一步深造的需求,加强对“材料生产与创业”课程的优化。

1“材料生产与创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1.1“多种材料”与“单人授课”的矛盾

虽然很多高校老师涉猎广泛,但是大部分老师只是对自己研究领域的一种或几种材料有深入了解,因此在以往的授课过程中会出现授课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懂的或者了解得多的授课效果就好,了解得少的效果就差一些。这就造成了该门课程的老师需要去充分了解多种(十种左右)材料,增加了备课负担,而且效果不好。

查看全文

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发动机原理是能源动力类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本文结合“汽车发动机原理”专业课程,探讨了在通识教育模式下如何保证专业课教学质量的问题,强调了科研与教学之间不可或缺的相辅相成关系。在教学方法上由工程案例对比分析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加强讨论环节和实验课环节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通识教育;动机原理;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通识教育是一种新颖的教育观念,通识教育是指“贯通之意”,即社会人可将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可运用多学科知识、开放性思维进行思考、合作、资料收集,进而获得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实现多文化、多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近十年来,不少学校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课程改革,试图改变传统教育中以专业教育为主的模式,进而实现多学科教育、全面教育,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型人才。但是在探索的道路上,如何解决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之间的矛盾遇到了较多问题[1]。根据笔者多年教授的《汽车发动机原理》以及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在本文中初步探讨了本科专业课程教授过程中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专业课程在通识教育模式中的改变

在我国高等院校中,《汽车发动机原理》在车辆工程、能源动力类、机械制造类、交通运输类等专业中占有重要位置。这门课程中对车用内燃机结构、燃烧方式、功热转化、性能改善、内燃机热力过程、排放物测定与控制等知识与专业技术进行了讲述。《发动机原理》对于培养具有良好基础知识、开阔思维、获得设计创新能力、深化工程实践认识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大力倡导通识教育的今天,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工科教育工作者经常产生难以解决的课程教育改革的问题[2,3]。这些问题可归纳如下几点:(1)课时减少。(2)学习内容明显增加。在专业课时不断压缩情况下,学习内容却显著增加,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专业基础理论必须要学,且更加夯实;其二新工程技术不断涌现,国内外汽车技术,尤其是内燃机技术数年更新一代,教学内容不体现新技术,将被社会发展所淘汰;其三学生渴望学习新生事物,追求新技术,不局限与基础知识的掌握。(3)《汽车发动机原理》是一门多学科内容集合的课程。(4)《汽车发动机原理》教材更新慢。

二、教学与时俱进

查看全文

创新创业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论文改革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为切实落实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急需对地方本科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创新创业

当前,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育面临着人才培养过剩与传媒市场人才供不应求的矛盾,如何加强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育的针对性、前沿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栏目策划、节目编导、文稿撰写、采访、摄录、剪辑等方面的实践能力,作为本专业重要实践教学环节的毕业设计,对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如何通过与媒体机构的合作,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性和专业化,是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研究选题多于实践应用选题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是具有一定意识形态性的文化创意产业,生产的产品既有精神产品属性,又有文化商品属性。因此,地方高校培养的应用型编导人才既要有一定的创意性,又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过硬的职业素养。以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只撰写毕业论文,且论文选题多为理论研究,实践应用选题往往也缺乏针对性和实际应用价值,最终完成的毕业论文缺乏创新。理论研究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学术修养和理论积淀,这对于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艺术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超出了大多数学生的真实知识水平和学术能力范围,最终撰写的毕业论文与快速发展的传媒行业实际相距甚远,对传媒行业亟须解决的问题基本没有借鉴意义,更不要说前瞻性和指导性,而且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职业素质的提升帮助不大,因此,毕业论文没能很好地实现其教学目标。

查看全文

经济区应用型专业毕业设计探索

应用型专业建设要求培养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地方经济以及社会发展要求。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如广告学、新闻学、市场营销学等,海西经济区应用型专业培养人才的数量、职业技能结构与行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首先应用型专业培养的人才数量与相匹配的岗位需求数量供求不平衡,福建生高校毕业生多在本省就业,通过调研了解到福建省2016级广告学毕业生1062人,2017级毕业生1320人,2018年1月厦门人才网显示的与广告学专业相关的就业职位分布:与品牌相关的职位598条,与广告设计相关职位59条,与广告策划相关的职位13条,综合海西人才网、厦门人才网、福州人事人才网、泉州人才网等网站数据,发现福建省广告学培养的本科毕业生人数与岗位需求数量存在供大于求的问题;其次人才培养的职业技能结构与行业需求不匹配,这体现在:第一通过访谈福建海西国家广告产业园区(泉州园)管委会主任、福建领秀文化产业运营有限公司负责人了解到双方共同投资千万元打造的海西地区最大的室内摄影棚缺少广告影视人才;第二通过走访园区多家广告公司负责人,获悉本区域广告公司缺少高水平的广告技能人才和综合型的广告管理人才,导致泉州缺乏4A广告公司所需的配套的人力资源;第三通过走访亲亲食品、乔丹体育等公司的品牌负责人和人力资源总监,发现福建地区的广告主当前缺少自主品牌塑造以及品牌价值评价等方面品牌管理人才,影响到福建制造2025品牌培育与价值提升的人才支撑。海西经济区人才培养的数量、职业技能结构存在与地方产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亟待对海西经济区应用型专业的综合实践环节进行改革,毕业论文环节是实践环节的重要构成部分,作为整合专业知识、提升实务能力、全面检验教学质量的主要抓手,毕业论文的改革与创新应成为应用型专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一、应用型学科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存在的不足

本文经过实地调研福建省高校的师生以及海西经济区企事业单位,了解到海西经济区部分高校积极的进行毕业论文的教学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海西经济区高校相关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教学实践仍存在一些不足:第一,采用单一毕业论文(设计)形式。以广告学专业为例,截至到2017年福建省开设广告学专业的院校有17所,除了2所没有毕业生外,其中仅有毕业论文的院校有9所,就福建省广告学专业而言总整体来看以单一的毕业论文为主。广告学等专业是密切联系产业实践、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应用型学科,仅有毕业论文,远离服务产业很难完成兼具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佳作。有些应用型专业如艺术设计专业只有单一毕业设计形式,而无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在校大学生最后一次知识的全面检验和提升是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与提高程度的一次总测试,导致学生失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训练机会,这与通才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不符。第二,部分毕业论文选题与产业需求联系不够密切。广告学、新闻学等专业学生习惯于依赖老师给定的题目,缺少独立思考的选题训练,也未能与学生所参与的实践活动及产业需求结合起来。有限的师生视野和选题范围,难以捕捉地方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点以及痛点,导致毕业论文选题假大空的现象普遍存在,完成的毕业设计与论文缺少应用于地方产业以及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制约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第三,指导毕业论文的师资结构尚不能胜任应用型转型的改革。以广告学为例,截止到2017年,福建省高校广告学专业专任教师总数共240人,其中双师双能型教师共107人,但本文调研了解到福建省各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评定标准不统一,对行业经历的年限要求过于宽松,实际上普遍缺少合格的双师双能型教师。从总体上看福建省高校现有的师资队伍仍以学院派为主,缺少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而影响了学生毕业设计与论文的选题及创作水平。第四,有些毕业论文原创性较弱,研究方法过于单一的现象。本文的调研发现,海西经济区应用型专业有些毕业论文原创性较弱,如关于植入性广告的毕业论文选题多年撞车、缺乏新意。缺少广告研究方法、社会研究方法、传播研究方法,导致学生相关的训练不足,加之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相对博硕士的毕业论文不严,部分高校教师指导人数偏多,精力有限,学生大四期间忙于实习就业,容易出现毕业论文研究方法单一,多为文献研究法,缺少实证研究,影响了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的质量。综上所述,当前海西经济区各高校应用型专业的毕业论文环节还未能适应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要求,存在的诸多问题直接制约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水平,因此有必要探索和构建更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综合毕业设计创新模式。

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综合毕业设计理念

为使培养的学生既能全面发展、又能适应海西发展的社会需要,需要科学确定培养目标,应用型专业应首先明确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都受制于高校自身的发展定位和现有基础的影响。[1]当前很多地方高校定位为应用技术型高校、应用型本科建设试点示范高校,但在具体的专业建设中尚未能充分贯彻这一应用型的定位,相关应用型专业应依据自身办学实际,灵活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教改,例如以差异化营销的理念满足产业的差异化用人需求,以此形成办学特色。在当前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背景下,急需建立平衡学校教育与业界训练,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全方位融合、服务产业的专业点。在课程教学、专业实践、毕业论文等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的教学改革,以期实现专业素质与创新创业素养的兼修并蓄。笔者的教改实践体会是:综合毕业设计改革紧密围绕办学定位而展开,完成基于产教对接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两项任务。基本的教改思路是:第一,毕业设计应基于真实课题,重在解决实际问题。毕业设计选题要求直接服务地区产业发展、文化传承或社会服务等,要求学生必须深入企事业单位,调研该客户单位当前需求,根据企事业单位委托的项目确定毕业设计的选题,并在与企事业的紧密互动中完成项目。为了贯彻落实因材施教、适应产业链不同用人岗位的多元需求,毕业设计的具体形式可以实行多样化,暨允许学生选择撰写广告策划案、执行营销策划案、拍摄微电影、发表新闻稿件、发表学术论文等多种形式。第二,毕业论文要围绕毕业设计开展。毕业论文的价值应该更多体现在实践应用上,所以无论是在毕业论文的选题、研究对象的确定,应该始终围绕解决实际问题展开。应用型专业毕业论文的具体执行中,要求学生结合毕业设计中个人在项目团队中的分工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毕业论文的选题要求学生围绕毕业设计的项目进行选题,选题必须与毕业设计有一定的相关性。

三、应用型专业综合毕业设计模式的实施

查看全文

食品专业实践教学组织与管理研究

[摘要]实践教学不仅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应用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课题组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教学组织运行、教学过程质量标准、教学档案管理和教学质量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分析了实践教学组织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提出了实践教学组织与管理实施策略,为其他院校食品专业有效开展实践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食品专业;实践教学;组织管理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以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为基础,研究食品的营养健康、工艺设计、社会生产、加工贮藏、安全卫生的学科,多年来一直承载着培养食品创新创业高级人才的重任与使命。由于食品学科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这就要求食品专业在培养人才时,不仅要传授业务知识,还要提升实践能力。实践教学不仅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工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本文从实践教学组织运行、实践教学过程质量标准、实践教学档案管理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等方面对该专业进行了研究探讨和经验总结,为完善实践教学组织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食品高级专门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一、食品专业“2345”实践教学体系

本专业以培养学生具备应用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以“科教融合、专创协合、校企联合、知行耦合”为基本原则,设计了基础能力培养层、专业技能提高层和创新能力拓展层等三个层次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内容,形成了专业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四个实践教学模块,依托吉林省长白山动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省级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食品专业实验室、食品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和企业实习实训基地等五个平台,通过产、学、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构建了食品专业两能力、三层次、四模块、五平台“2345”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不断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教学组织运行体系

查看全文

学院工商管理教学体系改革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独立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发展迅猛,但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还未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本文在分析独立学院独特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由实践能力体系、实践内容体系、实践保障体系、实践评价体系构成,为培养社会急需的工商管理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独立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1世纪初,我国特有的独立学院得到了快速发展,它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为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独立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数量的快速扩张,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日益受到重视。由于独立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加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倡导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实验条件的改善就成为关键性问题。

一、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独立学院应根据这种新型的高等教育类型自身的特点,进行独特定位。由于独立学院是三类本科,所以应找到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相对弱势,作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和突破点。从目前来看,普通本科高校的理论基础相对较强,实践能力相对较弱,高职高专院校则恰恰相反。这样,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侧重点就在于:与普通本科高校相比,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应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与高职高专院校相比,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应有更扎实的知识基础、更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独立学院要在深入研究自身的服务对象、层次定位的基础上,区别于母体高校的培养目标,避免“趋同化”,找准自己的位置,科学合理地进行办学定位。在这种定位下,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以市场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一线、基础扎实、专业实践能力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的文件精神,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因此,在培养方案中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制定与理论教学计划相符的实践教学总体建设方案,明确实践教学建设目标,从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出发,加强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课程实习、专业实习、职业资格培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

查看全文

酒店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重要目标,酒店管理作为新兴的本科专业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好地培养酒店管理理论应用型人才,需要以专业特点为导向,以理论素质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第二课堂为补充,重视毕业论文的考核,并从师资、设施、时间三个方面予以保障。

关键词:酒店管理;实践教学;应用型本科

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这一转变的基础是大量新建本科院校的涌现。这一转变从1999年大规模扩招开始,据统计,从1999年到2011年4月,我国新建本科院校291所,占全国同期820所普通本科高校的35.49%。[1]到2014年我国普通本科院校已经达到了1202所。虽然从总量来看数量可观,但在办学中存在严重的同质化,即都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目标。在借鉴国外办学经验的同时,我国学者对现有的教育体系纷纷开展深入的思考与探讨,基本都认为应该将高等教育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大类。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大学生就业困难,社会对于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呼声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为渴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新建的本科院校、民办本科院校等纷纷加入应用型高校的队伍,力图培养与社会接轨的应用型人才。酒店管理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更大。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应用型本科的重要组成部分。[2]

一、酒店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定位分析

从学理上说,应用科学与基础科学或理论科学相对,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相对。学术型人才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而应用型人才是运用客观规律使其产生综合效益的人才。应用型人才根据其分工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操作应用型人才、理论应用型人才和创造应用型人才。操作应用型人才是指专业技能娴熟,毕业后能直接在一线岗位工作的人才,其主要依靠高职高专层次的高校来培养。理论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准确理解理论知识及客观规律,能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社会产品,将新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人才,其主要由应用型本科高校来培养。创造应用型人才是指具有深厚的理论背景,既能从事基础理论的研究又能将其转化为生产力的人才,其主要由重点大学及一流高校来培养。从应用型人才的分类可以看出,应用型人才并不是低人一等的人才,相反,是具有巨大活力且不可或缺的人才。应用型人才应该分布于专科、本科、研究生各个层次,并承担相应的任务。酒店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相应地定位于理论应用型人才,即熟悉并理解酒店及相关行业发展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创造产品以促进该行业发展的人才。这要求该类人才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熟悉行业实际且具有一定的敏锐度,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能较好地与学术型人才对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二、酒店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思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