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创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4 09:32: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创新与创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创新与创业

创新创业贵在全民参与

“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是省十二次党代会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我省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主战略。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起点上,能否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落实市委“两创一促”的总要求,通过创新创业走出一条富民强市之路。而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做到全民动员、全民参与至关重要,只有使人民群众成为创新创业的参与者、开发建设的支持者、发展成果的共享者,才能实现发展、平安、和谐。

一、使人民群众成为创新创业的参与者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只有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创新创业热潮,才能集全民之智、聚全民之力,使创新创业的涓涓细流汇成开发建设的大海。

强化激励机制。政府应鼓励一切创新创业行为,按照中央“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要求,对在创新创业中作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实用技术人才落实待遇、实施奖励,激发各类人才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各级组织和企业单位都应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落实奖惩措施激励干部职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

重视技能培训。舟山在经济快速发展中人才荒、技工荒现象日益突出,不同程度地制约了产业发展,但与此同时,许多下岗失业职工、失地失海渔农民因缺乏技能难以再就业。对此,应整合教育资源、落实培训经费,针对实际需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更多的富余劳动力能掌握一技之长,参与创新创业,在满足企业用工需求的同时实现劳动致富。

加强创业引导。随着开发建设的不断推进,外来企业纷纷落户我市,外来人口急剧增多,这无疑给当地带来了各种商机。政府部门和基层组织要出台优惠政策、提供就业信息,引导群众抢抓发展机遇,广开创业门路。金海湾船业有限公司入户岱山县长涂镇后,当地政府及妇联组织发动群众大力发展家庭旅馆业、餐饮业,既服务了重点工程,又促进了渔农民创业,这一做法值得借鉴。

查看全文

电子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

在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成为我国各大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要以创新能力为基础,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创新技能。其中,知识储备与专业教育是分不开的。各高职院校要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构建适合不同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我们要改变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脱节的现状,把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并在此过程当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以及创业能力,让学生的专业知识在双创中得到发挥。

1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有两种模式,即聚焦式和发散式两种[1]。聚焦式针对有主观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专业化、系统化训练,针对人群较窄;发散式则强调参加主体的广泛性,要求大部分学生都参加创新创业教育,强调普及性。其实,创新创新创业教育采用发散式和聚焦式混合教育模式更能取得良好效果。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包括创新基本素质与精神的教育,创新创业相关知识的教育以及创业技能的教育[2],创新创业基本素质与精神的教育应采用发散式教育模式针对全体学生开设,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品质。而创新创业相关知识的教育应根据专业特点、与专业教育融合,针对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专业化、系统化训练,有层次地持续推进,逐渐加大难度。创业技能的教育可结合学校的办学方针、区域特点设置,采用发散式教学方式。

2电子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电子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可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合作。两个发散式教育模块即创新创业基本素质与精神教育以及创业技能的教育由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承担,从大一阶段开始开展,从基础教育层面融人,由专业教师承担创新创业相关知识的教育,使专业教育成为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撑和依托。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对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培养不是通过某个项目或某种竞赛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专业课程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创新思维能力,着力训练学生适应未来创业需要的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使之相辅相成,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一条新路径。

3电子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过程

查看全文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金融专业研究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讲述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深刻剖析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到金融专业教育中,进而培养一批创新创业型人才。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高职教育

1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创新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而大学生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因此,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是一项深入细致、艰巨繁重的长期任务、系统工程。近年来,各大高职院校不断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普遍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创新创业竞赛、开展创业讲座等不同方式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由于缺乏整体性与专业性,只能起到一个辅助性的作用,无法体现出其重要的地位。目前,高职教育仍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强调岗位实践操作技能为主线,对理论知识要求以够用为度,这也导致大部分的高职基础课程被减少,专业核心课程有限,整个课程体系的扩张范围太窄,难以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形势要求。就目前而言,整个高职课程体系建设主要是根据工作岗位来设置,教学内容围绕岗位的具体要求、行业规范、职业标准进行,强调“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强化对岗位的动手能力训练,忽略了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教学,如高职金融专业主要对应的工作岗位是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的基层岗位,相应地开设银行综合柜台实务、保险实务、证券投资实务等课程,根据金融行业对一线岗位人才需求,结合学生的层次开展专业教育,在专业教育过程中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基本没有创新创业类相关内容的嵌入,无法从专业的角度看待创新创业的问题,这就导致学生的职业选择范围太窄,缺乏创新创业的意识与动力,甚至对创新创业缺乏正确的理解,大部分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创业意识层次低,如淘宝、微商,导致创新创业后劲不足。据了解,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老师都是直接从高校毕业后进入岗位工作,其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但缺乏专业实践能力,对创新创业研究较少,难以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难以将创新创业的意识引入到课堂中转化为实际产出。为了改变这种困境,很多高职院校会通过聘请企业导师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显然,效果并不明显。

2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高职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所需”存在矛盾。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知识够用、实践能力较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工作岗位来确定人才培养的基调,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单单以实践能力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更加注重学生能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更需要学生具有创造性地、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通过多年参与学生实习的情况来分析,企业对于学生的评价普遍不高,理论知识不扎实,动手能力不灵活,无法胜任多变的工作环境,人才培养的模式必须创新。2.2缺乏专业创新创业师资团队,无法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具体来说,就是需要具有开拓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较高的社会抗压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能适应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这对老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职老师普遍都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无法深刻地了解企业的运作与业务,更无法提出符合企业实际的创新观点,因而无法更好地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做到因材施教,无法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展现,这些都严重的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2.3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不足,与专业教育无法深度融合。由于学生层次不同,对创新创业的理解不同,因此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之间的课程应当有所不同。而目前,大多数的创新创业课程以各示范高校为基础开展,缺乏专业针对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这样将不利于大力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另外,无数事例证明,只有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的学生,才能成功地走出一条创新创业大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使他们发挥更大的效能。

查看全文

创新创业教育与辅导员职业能力分析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高等教育的主要执行者和参与者,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对他们的职业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简要分析高校辅导员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职业能力现状,指出高校辅导员在进行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时存在的动力不足、理念缺失、知识不足、经验匮乏,缺少相对应平台、精力不足等诸多问题,同时明确“双创”教育对高校辅导员“双创”能力的要求,提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在“双创”教育方面的提升途径。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思考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新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更强有力的动力,而新型的创业创业教育(即“双创”)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的核心教育理念之一[1]。国家在“双创”教育的相关政策当中指出:要把高校创新创业的突出问题作为深化“双创”教育改革的重点。开展“双创”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创新能力,更可以活跃社会的创新氛围,提升社会的创新水平。高校辅导员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执行者和参与者,也是开展“双创”教育的核心力量,但“双创”教育的开展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一种考验。如何在高等教育改革中不断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以适应创新型社会发展需求和开展“双创”教育的教育要求,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探讨如何培养高校辅导员适应“双创”教育的要求,并不断通过提升自身职业能力提高“双创”教育的质量,对高校“双创”教育的有效开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开展“双创”教育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现状分析

(一)高校辅导员“双创”动力不足

高校辅导员在“双创”教育中承担着大量的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对辅导员所作的这部分工作还没有形成具体规范的激励机制,如在职称评定、荣誉奖励等方面,使得部分高校辅导员在“双创”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消极性,开展“双创”工作的动力明显不足。

查看全文

创新创业与专业课程融合效果

摘要:目前,我国已进入创新创业教育4.0时代,创新创业与专业课程教育的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以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为例,通过梳理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活动、创新课程体系三个方面的分析,详细阐述了创新创业与专业课程教育深度融合的设计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创新创业;专业课程;教学设计;深度融合;单片机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机械电子工程、电气自动化等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学生未来的工作和进一步深造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目前高等教育机构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1],多以课堂讲述和实践训练进行课程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主观能动性较差,不能很好地开阔学生视野,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因此,如何在单片机课程改革中让学生既能很好地达到知识学习目标,又能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建设基于创新创业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教学理念,重新梳理课程内容,融入创新创业知识,优化课程教学活动,创新课程体系,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专创融合之路。在学生熟练掌握单片机基本应用的前提下,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创业灵感,达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有效融合。

1创新创业与专业课程教育深度融合的方法

目前,许多高等教育机构都在探索如何实现创新创业与专业课程教育深度融合的方法,旨在建立一个具有特色的专创融合之路[2]。本文以《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为例,从单片机的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出了创新创业与专业课程的融合之路。

1.1梳理课程内容,融入创新创业

查看全文

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实践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是围绕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问题展开讨论,优化和完善创业教育理念,不断开展调研,提升教学质量,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以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通过体验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希望通过此次研究,能够为相关人员起到参考性作用。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融合发展;实践分析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不仅是学校的问题,也是国家发展中所面临的严峻问题,高校教育教学中需要采取多项措施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并且促进高校教学现代化发展。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就业意识,促进学生职业发展。所以这种分析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的可行性比较高。

1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的现实意义

(1)缓解就业压力。尽管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通过多项措施增加就业岗位,以此提升大学生毕业就业率。然而由于当前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形势尚未恢复,多数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状况不佳,从而导致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比较少,无法满足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高校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合就业指导教育有助于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建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以此加强竞争实力,从根本上提升就业率,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问题。(2)加大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力度。现阶段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转型阶段,企事业单位都需要大量专业性和综合性人才。高校能够为社会定期输送高质量人才,所以必须按照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以此满足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通过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有助于培养出一大批具备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还能够从根本上促进企业发展。同时还有助于建立创新体系,加大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力度。

2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的策略

查看全文

高校就业创业教育转型与创新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创新和发展,社会企业对高校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聚集地,在当前教育阶段,经过不断的转型和创新,将科学的教育理念作为就业指导的基础,通过就业创业双创教育理念的结合不断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其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实现高校和社会企业供需关系的平衡。在本文的介绍过程中,主要是围绕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对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转型和创新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质量,促进当代社会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就业创业;教育转型;创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手段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我国迎来了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在努力的适应当前的大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而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作为教育事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之一,也在这样的环境中积极的进行探索和创新,旨在通过大数据的互联网技术为就业创业的教育工作提供创新性的技术和方法,促进当前就业指导的固有工作模式和相关指导人员的服务意识,促进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升,保障高校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为社会和国家的建设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大数据和就业创业教育简述

(一)大数据和就业创业教育大数据。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社会,数据信息以迅猛的速度在快速的传播,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信息的传播更是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所产生的信息数据资料库相对来说比较庞大。在各行各业的运用中,通过对信息实时进行追踪,能够在数据和数据之间建立联系,为行业的发展趋势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这个意思上去理解大数据时代,可以将其定义为是一种数据在不断的增加和呈现的现象,具有数量大、增加快和价值高的特点,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我们明白在这背后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和先进科学的处理方法,因此大数据可以被我们看做是一种信息资源,一种技术工具,或者可以定义为一种思维理念。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大数据的主要来源是从大学生刚入校门时候的入学学籍、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在日常考试中的常规学习直到毕业为止所产生的数据信息。而就业创业教育指的则是就业中心的指导老师对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进行就业创业的教育教学服务,因此要想实现就业创业教育的创新和转型,首先要将就业创业教育中的大数据信息有效的利用和深度的挖掘,并实施动态的追踪和分析,寻找数据和数据之间的联系,依据这些信息对高校学生的状态进行分类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检测,分析在高校就业创业教育中的满意度,能够帮助就业指导中心了解高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想状态和兴趣爱好以及心理状况,对就业市场的倾向,这就为就业创业教育内容提供了依据,促进了就业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二)就业创业教育内。涵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的实质性目的是为了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在创业当中的创新能力,是以在校的大学生为主要的服务对象,对其展开教学、组织、指导和帮扶的教育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的竞争力,使学生就业有方向,创业有力量。而在就业创业指导的过程中,除了健全和完善的管理机制,还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以及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当前的数据进行分析,因此要做好就业创业的教育转型和创新,提升就业创业的教育质量,不仅要加强学生就业创业的思想意识,还要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和技能培训,结合现阶段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和信息分析,提供良好的思维和技术支撑,及时追踪高校毕业生之后的就业状态和社会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掌握用人单位的职业岗位要求和社会发展方向,为高校就业创业的教育内容提供可靠的依据,为教育事业的转型和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大数据对就业创业教育产生的影响

查看全文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毫无疑问地应摆在学校各项教育工作的首位,专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出发点与落脚点的地位仍然是不可动摇的,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专业教育实践转换的更高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容和新载体,应当作为一个完善专业教育的新切入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新途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促成三者融合,并通过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得以付诸实践,对于构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极为必要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是高校最基本的职能,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经给出答案,即“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简短的一句话已经涵盖了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应用技能素质。由此对应到高校的教育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为此,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促成三者之间的融合,并通过新型的课程体系得以付诸实践,对于构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极为必要的。

1有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1.1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先成人,后成才。”总书记多次强调大学生要用理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装备自己,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去引领学习生活和实践。高校应当紧紧围绕社会发展需要和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自觉地把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与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二者结合起来,把“治学”与“为人”结合起来,使大学生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1]专业教育的初衷是通过系统讲授某一学科专门知识,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人才[2],高校一般都是以此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将人才培养过程的重心放在专业教育上。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必须结合师生联系最密切、对学生影响最直接的专业教育,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既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渠道的有力补充,也是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专业教育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其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只不过这个意识形态目的在专业教育中具备一定的隐在性和融入性。

查看全文

化工专业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与实践

[摘要]创新创业的素质教育对工科专业本科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以新疆师范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利用大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在化工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化工设计模拟软件———AspenPlus,引导和激发化工专业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多而难”的化工专业课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寻找课本理论的自我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化工行业素养。在毕业设计环节,采用团队形式实施完整的产品设计项目,锻炼学生融入工作环境的协同能力,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化工专业课;AspenPlus;教学模式;素质教育

一、引言

当前是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知识的便捷性使得社会科技水平以几何级数向前推进,相应地,人类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水平和满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也在不断递增,在有限的学制时间内学习尽可能多的生存知识,成为教育界顺应时展、与时俱进所必须面临的问题。高等教育事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服务于社会发展的人[1]。不同的培养目标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养要求也不相同。如图1所示,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创新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所需培养的知识素养和技能层次不断提高,越往金字塔顶部,所需培养的技能就越丰富,对本科生的知识和素养要求就越多。在工程领域,大量的工作是常规性的,维护产品线的正常运转,保证产品质量的合格,需要常规型技能人才,也就是工程师。还有一些岗位需要创新型人才,如改进生产线,进一步降本增效等。对于未来企业家和科学家,需要在大量实践中脱颖而出、逐渐起到领头作用的人才,是一个长久的实践培养过程。但这个过程不可能完全来自学校,高校工科教育不可能也没必要把每个大学生都培养成创新创业人才。这就要求面向创新创业的培养体系必须具备兼容性,以适应不同学习能力、性格素养学生的培养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样的教学内容和环境下,达到自己知识和素养所能够达到的尽可能高的目标层次。这对教育培养体系的建设提出一个难度很高的课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主动学习,培养创新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专业之外的“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问题。顺应国家区域经济战略布局及自治区产业战略规划人才培养布局,新疆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于2012年开始招收化工类工科专业的本科生,虽然时间短,但在学校的重视扶持下,成功实现从理到工的转型,教学能力也从传统的培养基本化工技能人才向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转变,并保证课程教育质量符合工科生培养规范,成为自治区紧缺专业和一流专业。几年来,许多教育工作者对普通本科高校或地方院校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做过深入探讨和研究[2-9]。这些教育工作者从教育体系和平台建设的角度,对高校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根据新疆师范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实践,以问题为导向,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毕业设计三个环节,针对化工专业工科教学中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培养进行实践性探讨。

二、化工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化工专业课学时压缩与创新创业素质教学内容增长的矛盾

查看全文

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面对当前高职学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应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活动。文章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进而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树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育人环境的营造、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多种形式创新创业竞赛的开展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性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在新一轮就业高峰的冲击下,高职学生面临着职位供不应求、人才市场饱和的严峻就业形势。当前国家政府大力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倡导“以创业促就业”,鼓励和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在新形势下,高职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在科学发展、创新驱动的大形势下,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积极拓展学生创业就业指导工作的内涵和形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一、新形势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优势与机遇

1.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党的十八报告中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将其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国家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涉及创办企业、融资投资、税收优惠、创业指导与培训等多个方面,鼓励和帮助大学生从事创新创业活动。在国家战略层面布局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大环境。2.地方政府的政策与措施提供广阔的创新创业平台。随着中央的号召以及政策的出台,各地政府部门也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推出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培训中心、科技创新创业园区、科技创新产业孵化器,极大地优化了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服务环境。地方政府拿出大量资金,作为建设大学生创业平台、人才公寓以及落实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的奖励资金;工商、税务、银行等单位开通“绿色通道”,对申请注册创业项目的在校大学生或应届毕业生,提供简化申请材料、缩短申请程序、调低注册资金额度、减免税收等一系列便利条件;就业、科技、团委等部门积极实施创业补贴、创业资金扶持和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争取多方面扶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广阔平台。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日渐完善。2009年,国务院部署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2010年,教育部又颁布《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要求高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的教育与实践探索。可见,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学生教育的重要工作。按照国家工作要求,高职院校相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大学生创新能力拓展”等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纳入到日常教学计划,从入学教育到毕业离校全过程开展。另外,高职院校逐渐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立自己的创业园,开展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比赛,逐步构建分层次、全覆盖、体系化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环境。

二、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