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能力案例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1 23:23:1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创新思维能力案例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师范学校美术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
摘要:美术课程作为师范学校教育重要课程之一,同时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现行社会形势下,艺术行业随之兴起,对艺术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师范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基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落实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文章就师范学校美术教学汇总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做了相关分析。
关键词:师范学校;美术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就当前师范学校美术教学来看,教师依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机械式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忽略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以至于学生能力发展与社会发展不相符。当前,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创新思维能力是当前社会人才应具备的一项能力和素养。基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师范学校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革新教学观念,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而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一、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师范学校作为人才培养之所,其美术教学的目的就在于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然而美术教学所接触的内容大多与人类创造实践以及大自然造物密切相关。因此,对于学生而言,美术的学习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实践活动,而要想学好美术,学生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但就当前师范学校美术教学来看,教学依然以教师为主,学生的美术创作被教材上的条条框框给禁锢了,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所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发展需求严重不符。创新思维能力是现行社会人才应具备的一项素养,对于师范学生而言,加强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提高其艺术修养,同时还能帮助其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美术创作本身就是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
二、师范学校美术教学中影响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
浅谈数学建模竞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摘要】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提高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近年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也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数学建模竞赛对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推动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结合数学建模竞赛的特点,分析竞赛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因素,从而探索高职数学教学改革.
【关键词】创新思维;数学建模竞赛;高职数学教学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服务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培养了大量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据统计,2015年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达1341所,招生数348万,毕业生数322万,在校生数1048万,占高等教育的41.2%.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发挥了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成为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加强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增强高职院校竞争力,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都显得十分重要.
一、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对提高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创新性思维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核心环节.创新性思维既可以推进理论发展,又可以促进实践变革,是带有开拓性和挑战性的新鲜、新奇、新颖的创造活动.创新性思维不仅具有创新性、突破性,而且具有开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不管是个人、集体还是国家,创造意识越强,创造性思维越活跃,创新能力就越强.当今是创造力空前活跃的时代.国际上日趋激烈的科技竞争、经济竞争的核心要素就是创造性思维的竞争,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是否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新世纪,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越来越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进程和国际地位.在这样的形势面前,敢不敢创新,能不能创新,关键在于是否善于培养创新性思维,是否能够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性思维的人才进而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1].
二、数学建模竞赛对培养高职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
语言艺术课对学生创新思维培育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已成为目前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而作为高校更该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
1语言交流艺术课程介绍
语言交流艺术课程是我校一门旨在提高学生沟通能力的基础课程。主要安排在高职一年级第二学期授课,现涉及我校护理、助产、药学、视光、口腔技术等多个专业。我校是一所卫生类高职院校,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高素质、技能型的医药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为主。无论是护理工作还是医药营销等工作都是一项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工作质量。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职学生除了掌握专业技能更应该能灵活运用语言交流技术,以期日后踏上社会后能更好地适应岗位。本着这一宗旨,本课程除讲授课程外,为学生安排了课堂实践课程,鼓励学生开口讲,组织学生自我介绍、场景问答、公开演讲、分组辩论等。希望能帮助学生在公众面前树立自信心,提高语言沟通水平,促进相互交流,同时在“切磋、琢磨”中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应有的创新思维。同志指出:“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杰出科学家和科学技术人才群体,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由此可见,促进个体创造性能量的释放、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何所谓创新思维?其基本含义为:在已有的经验和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以及新获取信息的基础上,统摄各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利用大脑有意识的悟性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思维的敏捷转换和灵活选择,突破和重新建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新获取的信息,以具有超前性和预测能力的新的认知模式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本质及规律,并进一步提出具有独特见解的具有主动性和独特性的复杂的思维过程。尽管某些脑功能遗传因素也为创新思维的发生发展奠定了优劣不同的基础,但总的来说,个体的创新思维是通过后天的社会实践、日常的思维训练,才逐步形成的。要有创新思维就要有创新教育作为基础。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人格,亦即开发个体自身潜能、提高个体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创新教育就要求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断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
2授课方法与效果
在语言交流艺术授课过程中,教师采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调动课堂气氛,倡导民主讨论,培养学生各类创新思维。
2.1情景教学法
初中政治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摘要:在初中政治课堂上,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外,还需要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从而将初中政治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此,本文将结合初中政治教学的具体实践,就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政治;思想品德;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新课改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要求得到充分保障,因此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样也时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思考的过程,所以学生要积极参与到教师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的培养,更是初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点面对的问题。对此,初中政治教师必须首先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教学思维,敢于对传统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营造民主、平等的政治教学氛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教师也为了维护自己的教学权威,也很少会主动营造平等、民主化的教学氛围,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政治学习热情,限制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对此,初中政治教师要积极营造出民主、平等的政治教学氛围,还给学生一个平等、民主、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环境,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思维能力。一方面,当学生在政治课堂上出现疑问和发表不同见解时,教师要充足尊重学生的观点,减少对学生的过度纠正和批判,对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思维进行科学的引导。另一方面,在政治课堂上,初中政治教师要允许学生说“不”,让学生不要害怕犯错,要在在语言上、行动上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课堂问题,不要压抑甚至扼杀学生创新的萌芽。例如,在初中政治“认识新自我”的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表达一下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说一说自己的优势和缺陷,该如何发掘自己的潜力,树立自己良好的新形象等。不管学生的想法成熟不成熟,在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下,要让学生能够做到敢做、敢想、敢问、敢答是关键,这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将会大有帮助。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中历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摘要: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高中历史课程是高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发挥创新思维能力的作用,在目前教育背景下应该把创新思维能力的价值作用融入高中历史课程日常教育中。本文研究了高中历史教育过程中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价值体现,以期在高中历史教育中使创新思维能力的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高中历史教育;价值应用
随着目前经济的深入发展,科技水平与信息水平随之快速发展起来,对经济建设及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创新人才的培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经济建设的进行,而其中重要的培养点就是在学生阶段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应当对此进行充分的运用[1]。在目前新时代背景下创新人才指的是具有全面综合性知识并能够对于知识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与创造力的处理,并在其中凸显出个人高尚的道德情操与意识。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在对于知识全面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创新处理。在目前时代背景下对人才进行信息技术培养适应时展的需要,既是人才目前学习的重要需要,又是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需求。信息搜索及处理能力已经成了现代生活中人们进行生活的重要能力之一,既是新课标对人才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又是高中历史课程人才创新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创新思维能力在高中学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创新思维能力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素材。创新本质上是一种知识的整合与再运用。创新行为的发生不是无缘无故的,总要依托于一定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的基础之上,信息技术知识能够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素材。创新思维能力的进行需要教师对历史学科知识进行充分的整合与分析,这是历史学科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通过这样一种对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人才的培养提供素材。2.创新思维能力为历史学科教学营造了一种创新教育的氛围。人才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种学习活动再创造的过程。创新教育以创新教育活动为主,为人才的学习活动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借助于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充分整合加强人才对于不同学科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之间的相互转化,促使人才创造性地分析与解决问题,这是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2]。3.创新思维能力增加了创造教育的可能性。借助于现代便利的信息技术教育,人才在进行创作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加强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能力,使得人才在学习过程中发散思维,提升创造教育的可能性。高中历史课程具有模块化的特点,能够根据学习基础与学习接受能力的不同进行课程环节的设置,促进人才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发展,最终促使其创新思维的提升。创新思维的发展需要人们进行综合能力培养与提升,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融进学习智慧与感受能力,把个人生活经验与情感意志在其中充分体现,为最终学习交流与创新活动的产生提供可能性。4.创新思维能力为人才学习效果的评价提供了导向性。学习效果的考核是对人才学习阶段内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对于人才下一阶段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与激励作用。学习过程的发生与学习效果的实施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为了对这一创新性进行评价可以采用信息技术的组织方式加强对人才学习效果的综合评定,最终促进人才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加强创新教育的实行能够加强人才的信息素养,具有重要的价值作用,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发展的重要素材与发展环境[3]。
二、目前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分析
教育技术本科生创新思维培养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ATDE创新教育理论,以程序设计类课程为教学阵地,对教育技术本科生创新思维培养做出了相关探索与实践。创新思维是高级的问题解决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多体现在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应用方面。对此,本文通过给出的案例,从不同角度详细介绍了程序设计类课程对培养教育技术本科生创新思维的实施对策,以期对提高本专业建设做出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程序设计;课程;教育技术;本科生;创新思维;研究;实践
一、引言
随着社会对新型复合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目前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创新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先进的教育理念的代表,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1]所谓创新思维,从心理学的角度一般认为是一种高级的问题解决活动。这种问题解决的活动在学习者认知能力方面则更多地体现在对解决问题的策略应用上。因此,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获得各种思维技能,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普通高校师范类教育技术学专业作为新时期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的主力军,对于未来教育理念革新、教学方法升级肩负着重要的任务。何克抗认为,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应当定义为“借助技术的教育”。[2]显然,这一专业定位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就更加明确:学生必须掌握优化的问题解决策略,具备创新思维。目前,在现有的教育技术本科生培养体系中,程序设计类课程在引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灵感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因为程序设计本身就是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编程语言,根据设计者构思搭建的逻辑来实现既定目标的思维过程,是一种问题求解过程。即人们通过使用问题领域知识来理解和定义问题,并凭借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去选择和使用适当的问题求解策略、技术和工具,将一个问题描述转换成问题解的过程。从本质上讲,就是算法的综合体现。如图1所示。图1教育技术程序设计类课程创新思维培养模式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克努特(D.E.Knuth)指出,“一个受过良好的计算机科学知识训练的人知道如何处理算法。算法知识是一种具有一般意义的智能工具,必定有助于对其他学科的理解,不论化学、语言学或者音乐。”[3]显然,对于教育技术学这一多学科交叉专业,引导学生学习算法并以此培养他们问题解决的创新思维是必要的。必须指出的是,在教育技术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是一门以ActionScript3.0为主体内容,培养学生开发交互型教学软件的专业主干课。对于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方法,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作用。[4]笔者从事多年该课程的教学,也不断探索其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经验和实践模式。本文将基于此,对教育技术本科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做探讨。
二、培养创新思维的理论基础及要素分析
1.陈龙安的ATDE理论模型。关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界有很多不同的理论视角。对于学科课堂教学角度的创新思维培养,陈龙安先生提出的ATDE理论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教育做出了更多详尽的阐述,对于教学中的实践也给出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台北实践大学教授陈龙安先生认为,所谓创造性是学生在原有知识及经验的基础上,在宽松的环境下,通过创造性思维而产生“不同而更好的想法”的一种能力,可以透过教学加以提升与培养。[5]他认为创造性教学是教师在支持性的环境下,运用启发创造思考的“问(asking)、想(thinking)、做(doing)和评(evaluation)”四组教学策略增进学生创造性一种教学模式。简称ATDE,谐音“爱的”,所以又称为“爱的”教学模式。其基本内涵如下:问———问题,教师设计或安排问题的情境,提出创造性问题,以供学生思考。当然,问也是双向的。即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或猜想;想———思考,有效的思考决定于思而有所得。也就是学生自由联想,并给予学生思考的实践,以寻求创意;做———活动,教师利用各种活动方式,让学生做中学,从实际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评———评价,师生共同拟定评价标准,选取最适当的答案,使创造思考由萌芽进入实用的阶段。陈龙安先生从学校教育的实践出发,综合了多种创造性教育理论,所提出的ATDE模式具有很好的启发性和实用性。尤其是他倡导要构建和谐开放的学习环境,通过问、想、做、评四个环节,为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程序设计类课程中ATDE模型的教学要素分析。结合对陈龙安先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模型各要素内涵,我们对在教学实际中应用该模型的各部分要素作出进一步阐述。首先,“问”在ATDE模型中被安排在首位,究其本质,问题是给定信息与要实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它是创新思维培养的导向,也是学习在认知层面的终极目标。问题是在对学生开展创新思维培养过程中的引擎。一方面,由教师提出的问题,不仅需要向学生阐明必要的给定信息,问题结果的状态描述,而且还要明确在解决过程中种种需要解决的因素。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特别是提出创造性的问题,就是在激发学生开启创新的灵感;另一方面,学生提出的问题则可以是个人的疑惑,也可以是对问题的进一步猜想;同时,学生也被鼓励向教师提出个人的疑问,这不仅期待教师给予解答,而且在全班也会引起思维共鸣。在师生问答互动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逐步得到启迪。其次,在这个模型中,“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是训练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助推器。在实际教学中初始阶段,教师通过安排合适的案例,给学生预留足够的思维空间,已经是对创新思维的引导。同时,在课程进行到后一阶段,教师又根据既有解决方案向学生再度提出尝试其他解决办法的教学要求,无疑对学生的发散思维是一次强化。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环节需要教师既要充分体现教学主导性,又要把握好操作性的度的控制。对于教学中的结构不良的问题往往需要教师积极运用启发手段,及时给出必要的指导。而对于结构良好的问题,则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维空间。再次,虽然“问”和“想”是整个模型的前导,但“做”则是具体的落实和检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表现安排各种活动,让学生把课堂所学的内容及时加以应用,寓教于乐。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分组,安排课内的“项目招标”,让提供最优解决方案的学生小组“中标”。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小组合作意识,而且在整个活动中更能激发他们启动“头脑风暴”,竞相提出优秀的问题解决方案。同时,学生也应积极参与,让他们对问题的整体构思与解决方案进行大胆尝试。树立不怕失败的信心和百折不挠的意志。通过不断地实践训练逐步形成创新思维。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堂实践环节,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努力让每位学生获得做中学的综合体验。最后,“评”作为该模型的最后一个要素,也是一般教学设计的末期工作,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也不可忽视。在ATDE模型中,评价不是教师单方面的操作,而是由学生积极参与的共同工作。师生双方对于学生完成的项目作品共同评价,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训练和培养。例如,让学生找出个人作品在整个设计中的思维过程和整个作品的设计缺陷。同时,组织其他同学提出更加优化的解决方案。当然,在这个环节,教师也可以积极发表意见,供学生参考。把“评”变成激发学生生成创新思维的转折点,促使他们在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灵活转换。总之,ATDE中的四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四要素中,“问”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催化剂,对随之展开的“想”起到了激励和引导的作用;而对于学生业已产生的好办法、新主意予以实施的,则体现在“做”的环节。这不仅为学生实施个人创新思维提供了实践平台,也同时获得了检验创新思维可行性、正确性和高效性的机会。一旦他们的创新思维获得实践肯定,将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好“评”,从而进一步得到强化。同时,这种强化也为后续的创新思维成长酝酿着新的力量。
计算机教学培养创新思维思考
摘要:计算机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夯实高职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重点分析了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价值,指出了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的状况。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培养创新思维的相关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创新思维
如今计算机科技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它的应用领域以及范围也持续扩大,高职教育很多学生都配备了计算机。但学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应用能力不强的问题依旧非常突出。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未能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亟需分析和研究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价值
高职院校在开展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计算机教师应该立足于教学的诸多环节,强化学生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训练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对高职学生而言,他们的年龄阶段决定了其接受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智力水平等都在稳步提升,对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应该立足于他们当前的应用能力和知识水平,安排他们针对各种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运用,借助诸多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活动、情境、模式进行优化,稳步巩固和强化计算机创新性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创新思维和能力,能够强化他们今后为国家、人们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充分地适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多项先进技术,将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计算机运用结合起来,积极地进行创新,优化工作岗位的作业方式以及服务策略。所以,计算机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强化同学们的计算机基本技能以及基础知识,持续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让他们以更大创意和更独特的创新思维,做好本职工作。
2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创新思维培养的制约因素
计算机平面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摘要: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计算机、互联网等高科技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大数据、云计算等专业名词随之出现,计算机的不断发展进步使得人类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学习和使用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此,我们要合理利用计算机技术,将计算机平面设计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出适合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计算机;平面设计;课堂教学;创新
一、引言
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在很多学校都有开设,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计算机平面设计的教学模式存在创新不足的问题。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在当代大学生教学课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十分重要,无论对社会中的企业还是学生自身未来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意义。除了创新方面的问题之外,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模式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一方面,在教学当中,教师拘泥于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缺少足够的案例分析,并且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的课堂设备设施不足。另一方面,学生仅仅重视计算机的理论学习,忽视了具体的实践操作。为此,本文将具体探究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并提出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模式创新的合理措施。
二、论计算机平面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性
当代中国科学技术不断提高,我国的人才培养计划开始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设计类作品要求也越来越高。计算机平面设计侧重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只有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不断提高,才能培养富有创新思维的设计理念,这些富有灵魂的设计理念对于塑造企业形象,增加企业销售至关重要。换另一种角度思考,企业得到良好的经营利润,为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提供资金,为其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为以后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学生进入社会提供良好的契机。
创新思维及能力培养研究论文
古往今来,人类文化史就是一部创造史。人类科技的进步,文化的创作以及社会制度和人际关系的发展,都是人类创造能力具体表现的成果,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所独有的禀赋,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动力。英国科学家霍伊尔(F.Hoyle)指出:“今日不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国家,则明日将沦为落后国家而羞愧”。因此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创新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本文将从创新思维的内涵、创新思维的特点、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等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及特点
人的创造力,其核心是创新思维能力。所谓创新思维是进行全新的构思、联想和创新设计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独创性。指反应的独特性,想出别人所想不出来的观点,拿出别人拿不出的意见,亦即和别人看同样的东西,却能想出和别人不同的事物,指“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独特新颖的能力。表现为思路开阔、灵活、新奇、独特、有丰富的想象,善于联想,长于类比,在心理上还表现为有强烈的创造愿望。
2.广阔性。创造性思维虽然也有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可循,但在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不会把视线盯住在一点、一线、一面上,而是会扩展思维的空间范围,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和思考,在三百六十度的空间扫描。从对事物的单向的因果关系分析,发展到对事物整体结构及其功能的研究。从单值的考虑发展到多值的考虑,既对事物作纵向比较,又作横向比较。
3.敏捷性。指敏于觉察事物,具有发现缺漏、需求、不寻常等方面的能力,即对问题的敏感度。随着信息的传递、加工、储存速度的大大加快,“时间”、“效率”已经成为人们最珍惜的东西。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里,要求人们对急剧变化的情况作出敏捷的反映和决策。
虚拟仿真+微课线上实验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飞速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受到巨大冲击和挑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亟待改进和更新,各种混合式教学模式日新月异。研究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微课、翻转式教学、思维导图构建、案例导入等形式有机融入到《分子医学实验技术》课程的线上教学中,立足于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临床胜任力为导向,进行线上实验教学改革设计并实施,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主动性和积极性均得到大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均得到有效锻炼。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学生期末理论考核成绩较以往呈显著上升,并因课程特色突出、教学效果良好被评为校线上实验教学典型案例。
【关键词】虚拟仿真;微课;线上;能力;思考;操作
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的线上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实验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科研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使用单一的理论直播讲述形式显然无法达到预期实验教学目的。本研究在《分子医学实验技术》课程常规理论直播授课的基础上,充分融合各种资源和手段,利用各大虚拟仿真实验云平台的相关资源,并依托平台自建微课和操作视频,进行线上实验教学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并进一步融入思维导图构建、翻转式教学、案例导入等方式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科研思维以及创新思维能力,达到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目标。本研究为学生量身打造一套理想的线上实验教学方案,以期达到与线下实验教学实质等效。
1基于“虚拟仿真+微课”的线上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应用
1.1以虚促实,虚实结合
虚拟仿真实验是对课堂理论及硬件实验教学的补充和延展[1]。该技术是在多媒体、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网络和通信等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将仿真技术与虚拟现实等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更高层次的仿真技术,具有沉浸性、交互性、虚幻性和逼真性4个基本特征。虚拟仿真技术把传统实验教学中毒性高、难度大、时间长、设备贵、不易实现的实验转化为虚拟实验,实现“长时程实验短时化、大尺度实验微缩化、微观实验可视化、危险实验安全化、复杂实验熟练化、难重复实验再现化”[2]。由于线上实验教学存在着学生无法亲自动手操作的重大缺憾,而实验教学最核心的内容恰恰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动手操作来达到学习的目的。为解决这一难题,本研究采用“以虚促实”的方式,利用梦之路公司提供的虚拟仿真实验云平台、国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共享平台以及锦州医科大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提供的虚拟仿真实验资源让学生进行虚拟实验项目的操作演练,学生按照系统提示可以一步一步进行实验操作,仿佛置身其中,有着较为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而且虚拟实验项目还会在实验过程中的恰当节点多次加入选择题、判断题、试剂剂量计算等内容,能够随时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这一点优于本课程的线下教学。总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虽不能达到完全与线下实体操作实质等效,但确是弥补线上实验教学缺陷的有效途径,也成为最能有效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线上授课方式之一。另外,由于梦之路公司为学生免费开放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比较全面,使得学生还可以虚拟操作课程内容以外的其他相关实验项目,实现知识和操作的拓展。例如,本门课程第一次实验内容为真核基因组DNA的提取及鉴定,除了虚拟操作该项实验内容之外,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课后进一步拓展学习RNA的提取及鉴定等相关实验,而RNA的提取及鉴定恰恰是毒性高、试剂贵、操作要求高的实验,而且由于课时的限制,无法进行课上学习,更适合于本科生通过虚拟实验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和操作。为了让学生对具体实验操作有更加真实的体验,课题组成员完成《分子医学实验技术》各个实验内容(共计6项)实操视频录制工作,并进行了后期剪辑、配音以及美化,内容完整、清晰、与6项实验内容完全一致,可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体操作体验,有效地弥补了线上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不能亲自操作的不足,从而实现了“虚实结合”。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创新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