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践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2 00:16:4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创新实践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实践教学在创新教育的运用
一、实践教学激发师生的创新意识
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组建团队,立足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的目标,围绕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以蚂蚁啃骨头的方式逐步推进。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受到教师的引导,在实习实训过程中,会遇到与教科书经典范例、传统模式不尽相同的实际问题。学校教师和实践基地外聘指导教师的工作内容包括指导和带领学生发现问题,从而迈出了创新教育的第一步———有意识地去发现问题。做“有的放矢”的创新之前,先找到“的”———畜牧生产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二、实践教学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3],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以批判的眼光重新审视世界[4],抛弃旧思想旧事物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在原有物质、思想基础上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创新精神是创新意识通过外界不断强化、自身不断重复之后在创新主体内心不断积淀的结果,是一种自发的、由内而外的思想活动,是创新行为的内在出发点和驱动力。创新精神有如自然生态中的水源地,需要涵养、呵护,从而使之不竭不息。天津农学院在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注重教学相长,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首创精神。实践教学中,教师会鼓励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允许学生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进行验证和尝试,最终得出结论。允许进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试错,这一做法在实践教学培育创新精神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实践教学构建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5],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创新思维是从创新精神的原点出发,仍然停留在内心中的理性心理活动,是对如何实现创新、如何外化创新、如何达到创新效果的思考过程。思维的载体是语言。天津农学院实践教学允许学生充分表达:实习前,经过教师讲解实习目标、预设内容,结合已经学习过的已有理论知识,构思自己在参与实训过程中的实施计划并在实习小组中表达出来。实习中,与本小组成员根据实际情况,修订最初的实施计划,并根据实习进度,以小组会议的形式表述出来,包括实习指导教师在内的小组成员可以互相交流彼此的看法。实习尾声,小组进行总结,邀请实习基地外聘教师参加,以问题导向为主线,简述发现的问题,解决的过程,效果和今后需要改进之处。结合已有理论知识,提出解决方案,进行知识重组,提出计划、实施计划、修订计划、总结回顾,不断表述,理清思路,培养基础阶段的创新思维。
高校英语教育教学创新实践
高职院校在我们国家承担着为用人单位输送一线人才,在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中占有无法忽视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国家高等教育同样也面临了极大的挑战,英语已经不是简单的担负着交流与沟通的使命,同时也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经济竞争的一大利器。从整体层面而言,我们国家的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可是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进步都对我们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教育部对于高职院校中的英语教学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指示,希望利用开展英语教学教学工作使得学生可以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以及能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能力。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在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所以说大专层次的高职英语教学工作需要依照实际使用以及够用作为目标,要将工作的中心转移到实用性以及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为标准。所以,我们开展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全面的变更以往的教学模式
英语其实就是一个专业技能而已,需要依照不同的目标来设定出不同的内容与方法。我们需要主动的跟上时代的潮流,抛弃以往那些老旧过时的教育理念,积极地树立起与时俱进的概念,通过自己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将听说读写四大技能巧妙的与整个教学活动融为一体,改变以往那种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中心的模式,创建出以学生作为整个教学活动中心的模式。要全面的强化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当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可以有效的担负起自己所需要承担的学习任务,积极的引导学生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我们可以采用灵活适当的教学方法,例如采用启发式的教学,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成为主动的去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此外,还需要为学生去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有进行语言实践以及相互之间交流的机会。当然,我们的高职院校还需要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积极引进各种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同时运用各种诸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这样不但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还可以让学生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提升他们的学习意识。
2、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社会心理语言学侧重点在于对于人们的各种活动并从中去找寻语言行为的内在规律性,特别强调语言的交际过程当中个人的主体意思以及主动性的思想。言语的全面产生以及从具备有内在的行为动机一直到清晰地说出自己的实际意图,最后在能够脱口而出。这样的活动全部都是要转化成为语言。我们的语言能力提升是依赖于本身的机体和外部的各种环境的共同作用。因此就需要开设各种形式的业余活动,创设出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可以沉浸在这个氛围当中,从而未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有力的条件。在开展活动的初期,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存在有明显的差异性,他们对于英语的实际掌握程度相差较大,这样的活动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是在短时间内难以接受的。可是,学生只要融入到了这个环境当中去,通过参加各种不同种类的活动,其英语的表达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在短时间内都会有明显的提升,因为参加活动所引发的抵触情绪自然而然也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3、要有针对性的去挑选适合当前学生需要的教学材料
高校艺术教育创新与实践研究
摘要:在新时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在艺术教育方面的教育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开展艺术教育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章对新时期高校艺术教育创新探讨与实践的意义进行简述,进而提出完善教育创新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艺术教育;创新探讨;实践研究
1新时期高校艺术教育创新探讨与实践的意义
1.1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新时期高校在教育上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艺术教育的创新上打破原有教育在对象上的单一性,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实现了教育资源上的多元化。通过校外以及互联网等教育资源的互相配合,形成了艺术教育的创新模式,体现出其专业特色。在完善的管理制度下,提高了艺术教育创新工作效率,进而提高艺术教育质量[1]。1.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高校艺术教育的创新制度下,尊重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各种艺术活动的顺利展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艺术教育创新,提高了艺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水平,不断通过各种新媒体等教学方法为教育带来更多的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同时为学生在艺术的分享方面提供了舞台。在教学中将艺术作品欣赏课程和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实践能力共同提高。1.3实现多元化的教学评价。通过高校艺术教育的创新,可丰富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模式。艺术教育的理论是在创新和实践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高校的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对完美事物的感知能力、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2新时期高校艺术教育创新探讨和实践策略
2.1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新时期高校在艺术教育的创新上,首先应实现教学理念上的创新,找出以往教学理论当中存在的弊端并将其完善,将理论应用到实践教学当中。例如:在校内举办各种社团活动;为学生创建网络教学平台,学生通过平台可发表对艺术课程的学习期望,并对现有的艺术教育课程进行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实际需要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和改进。创新从本质上来讲是体现出新颖,形式越新颖的艺术教育方式越能体现出教育创新的水平,因此,高校的艺术教育在创新方面应以厚积薄发为根本理念,为学生创建出更合适的教学体系,同时,不能对原有的教育模式彻底否定,应对尺度准确掌握,调整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2.2课程设置上体现出多样性。全国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我国所有高等院校都要开设艺术课程以及相关选修课程,同时采取学分制。”全国高等院校艺术课程指导中也有明确规定:“高校所有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要选择一门选修艺术课程,且通过考核。”要求学生必须在选修艺术课程上获取2学分。在此教育背景下,高校的艺术教育创新应在形式上体现出多样性,在范围上体现出扩大性。具体可通过以下两方面对课程进行设置:首先,体现出艺术课程和其他课程的融合性。例如,依靠体育类课程在学生当中受欢迎的程度,将艺术教育融入到体育的实践活动当中,培养学生艺术和体育的综合素质;还可利用人文课程具有广泛性特点,将艺术课程融入其中,实现二者的互相渗透,进而扩展学生的艺术领域。其次,实现艺术教育课程的多样性。高校应对自身的资源充分利用,为学生开展有特色的艺术教育选修课,还可组织各种艺术类型的讲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组织实践活动或者比赛,将学生的实践成果和比赛成绩计入学分,促进艺术教育的创新和实践。2.3重视教学过程的参与和实践。通过在艺术教学理念上的创新,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要与时俱进,大胆进行改革和创新。在艺术教育的课堂上,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性,不断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育设备,展开具有欣赏性的艺术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艺术欣赏的能力。与此同时,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探究学习模式,增加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机会,活跃艺术课堂的学习氛围,逐渐形成学生为主体的艺术教学课堂,教师在其中作为引导者的身份,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从而形成师生互动的课堂学习模式,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参与性。高校还应加快艺术实践教学的建设脚步,为学生建立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实践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对校内的学分制度进一步完善,促进学生更好的完成实践内容。此外,还可通过加强和各个同类院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习,根据本校特点和实力,还可加强和国际上同类院校的合作,不断吸取其他院校在艺术教育方面的精华,应用到本校的教育当中,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学习的机会,加速高校艺术教育的创新进程[2]。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
1引言
从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发展的现状能看到,其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影响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对学生的未来就业发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新的教学改革发展背景习,就要充分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从理念上以及实践上及时转变,为培养市场需求人才打下基础。
2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和教育内容
2.1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跨站,通过为学生提供知识获得的平台以及精神塑造平台等,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教育性质的要求,不同的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作用发挥有着不同,教育的形式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着促进作用,学生的操作能力强以及对新技术敏感的优势,对创新人才培养打下了基础。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也需要进行创新,需要和时展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水平。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只有注重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才能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丰富教育载体以及完善实践体系。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新时期的学生在社会生存发展中的要求要比较高,只有提高学生自身的创新创业的能力,才能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的教育有着其先天优势,这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开展就打下了坚实基础,其优势主要体现在教师建设目标和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建设的额目标是一致的,再者是实训平台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方便,目标一致性为其教育深化开展打下了基础。2.2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内容。高职的创新创业教育涉及诸多的内容,其中创新创业意识教育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在教育中是将创新创业意识为核心的,对其他的教育有着指导作用,其意识教育就有动机以及兴趣和思维等方面的内容。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中精神教育也是比较重要的,主要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自信心以及责任心等,对学生综合素质认同感有着强调。除此之外,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当中的能力教育以及实践教育和知识教学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在这些教育的内容方面要加强重视,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质量。
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特征和问题
3.1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特征体现。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的教育方面有着鲜明的特征体现,主要体现在对创新性的掉墙上。高职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地,这也是为满足市场人才需求要求开展的教育活动。当前的市场多元化发展背景下,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市场对一线技术人员的需求和要求在不断提高,而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就对创新的培养不断加强,教学的内容以及方法上也都在向着创新的发展方向在转变。创新创业的教育在实践性的特点上也比较鲜明,注重创新引导以及对实践优势发挥比较重视。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当中开放性也比较突出,采用开放的教育理念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相结合,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培养。并且在社会性的特征上也比较鲜明地呈现出来,对创新创业的全社会参与比较重视。3.2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层面:其一,对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充分认识。从实际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能发现,学生在创新创业的教育认知上有着偏差,认为只有在真实创业活动当中才能获得经验,教育定位上没有准确呈现。有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和网络学习比内容落后,学习周期长,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对自身素质的提高作用不大,并会加重自身的学习任务。由于从认知上没有正确全面地看待,所以这对创新创业的教育工作进一步开展就会产生很大影响,创新创业教育定位的功能化倾向比较突出,对其他层面的学习没有加强重视,这些就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良好发展。其二,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不科学。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需要从课程设置环节保障其科学性。但从实际的现状能发现,实际教学中没有统一化专业教学目标作为指导,教学目标不明确以及要求不明晰等,这就造成课程逻辑系统不完善。在对一些创新创业的课程安排中,只有在职业生涯指导以及思政基础等课程上作为依托,在利用的时间上不能满足对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要求。没有对学生的专业特征以及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这些都会影响创新创业教学的质量。其三,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有专业教育队伍作为支撑,但从实际现状能发现,在这一方面还有诸多问题。师资队伍的建设不完善以及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加强,都是影响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有的创新创业教育中一些教师的理论性强,但实践经验比较薄弱,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就产生了影响。加上教育实践体系没有完善呈现,在教育评价体系方面没有完善等,这些都会影响教育的整体质量。
创新创业教育价值观引领的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并针对创新创业提出多项保障措施,李克强总理也多次在全国会议上强调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意义,他指出:“要加大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增强创新创业的服务能力,培育更多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它是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宗旨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力求受教育者需要具备创新创业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首先,创新性表现在要求突出原始创新和技术突破的价值,在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模式、教育课程内容设置、教育性与就业性等方面寻求突破和创新,鼓励院校培养面向“大国工匠”与能工巧匠的创意与创新,体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等模式创新,以及鼓励面向院校大学生的教育性突破以及职业、岗位的创意及创新等。其次,实践性表现在更注重育人的实践性和落地性。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有深入田野调查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以及创新创业相关配套政策等一系列实践举措,这些实践操作可以检验以及预判创新创业教育效益等,都是实践性的突出表现。
二、创新创业教育价值观的内涵
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大体可将创新创业教育价值观内涵分为:家国情怀、积极性和创造性、尊重并热爱劳动、热情和责任感、诚实和谦虚,以及自信自强。创新创业教育价值观具有政治性和渗透性特点。首先,政治性表现在要求价值观教育趋向政治化、正向化以及时代化。随着时代变迁,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存在多元发展的态势,其中不乏错误的价值观,这对创新创业教育价值观引领产生了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价值观引领坚持政治性显得尤为重要。其次,渗透性表现在显性渗透和隐性渗透,显性渗透是教育实施者通过多种教育教学方法综合性渗透价值观的灌输,隐性渗透是教育实施者营造一种创新创业氛围和环境,对受教育者进行心理建设,使受教育者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或领略到内在的价值观。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价值观引领的意义
高校民族声乐教育创新与实践
高校民族声乐教育创新与实践民族声乐作为一种兼具民族性和艺术性的歌唱艺术,是目前高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教育教学对于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民族声乐学》一书,详细了解民族声乐学科理论内容,由此对高校民族声乐教育创新实践的意义、问题及相关策略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索。《民族声乐学》由徐敦广著、余笃刚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于2015年6月出版发行。全书共十章,主要围绕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这一核心,详细且系统介绍了民族声乐的学科论、本质论、创作论、表演论、传播论、教育论和发展论等内容,旨在从美学、艺术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多个学科角度对民族声乐的艺术表演规律和艺术审美特点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为构建中国民族声乐学艺术体系以及研究高校民族声乐教育提供良好的理论参考基础。
民族声乐教育创新的现实意义
基于《民族声乐学》可以了解到,民族音乐是一种基于传统演唱艺术特点,同时吸收、借鉴了部分西欧美声歌唱优点所形成的新民族歌唱艺术,它既属于民族音乐专业的分支学科,也是一种由多种学科交叉组合而成的独立学科。民族声乐不同于传统的民歌、戏曲,它受到不同民族语言特点的影响,产生出多元的声乐风格,具有独特的艺术性、民族性和时代精神特性。随着新时期全球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各个国家只有遵循多元化理念进行文化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文化传播和提高文化自信。与此同时,作为一门民族音乐艺术学科发展课程,高校民族声乐教育的创新实践,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推动学生民族声乐表演水平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民族声乐教育创新实践的问题
虽然近些年我国各大高校都加强了民族声乐教学工作力度,但是由于民族声乐发展起步较晚,音乐艺术形式较为小众,所以在教育创新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由于高校音乐艺术专业的不断扩招,导致学生的基础水平、学习能力以及专业素质存在一些差距,部分学生声乐基础薄弱,难以跟上声乐教学进度,民族声乐理论基础和演唱水平持续下滑,需要有针对性地强化教学。其次,部分高校对民族声乐教学实践不够重视,将重心放在声乐理论知识教育中,忽视了实际演唱的重要性,这样不仅容易造成学生对理论知识以外的其他教育内容的忽视,进而阻碍他们民族声乐演唱水平的提高,而且根据《民族声乐学》中阐述的民族声乐本质论来看,这一教育理念不利于推动民族声乐教育的创新发展。最后,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与现代民族声乐教育创新实践的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学生声乐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时还可能对民族声乐教学质量与效率造成影响。
民族声乐教育创新实践的策略
远程教育理论的创新与实践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虽然远程教育模式在当代教育教学中地位逐渐得到提升,但在能动性发展和实质性发展上远程教育却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好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创新远程教育理论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远程教育的有效性。本文从当前远程教育模式的现状入手,提出了一些创新远程教育模式的途径,希望能为远程教育的发展提高参考。
关键词:远程教育;模式;问题;创新;实践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在过去60多年当中不断进步,经过远程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现代远程教育三个重要的阶段,其中远程教育模式发挥的作用不可估量。目前,我国远程教育模式还存在一些不足,针对远程教育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索创新的思路,对远程教育模式创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现代远程教育模式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远程教育毫无疑问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发展的新趋势。所谓远程教育,指的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卫星等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远程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中开放教育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四种:课堂辅导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模式、协作学习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模式,即导学结合、网络教学、协作互动、实践教学这四种教学方式。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方法的变革,远程教育在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创新和变革。如今,远程教育利用先进的网络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比如课程网站、视频会议、电子邮件等。早在2005年,远程教育教学就开始发展成为开放远程教学的模式,利用网络制造一个虚拟学习环境开展教学,实现了远程学习活动、信息收集以及学生管理的目的。虽然远程教育模式总体令人满意,但是我国的远程教育由于发展比较晚,总体还是落后于别的国家,在发展上存在对远程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远程教育制度缺乏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远程教育发展的要求、教育资源粗糙、教学资源缺乏、课程设置比例失调等一系列问题。由此看来,远程教育必须创新教育模式,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寻最合适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的新模式。
2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创新途径
幼儿园学前教育创新与实践分析
摘要:学前教育与其它教育不同,此种教育更注重内容的创新,过于古板、陈旧的教学内容难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没有任何价值。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教育的开展,幼儿园应该注重创新,在实践中落实新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提高幼儿教育的有效性,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学前教育;创新与实践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年龄较小,他们对于一切新鲜的事物都抱有较强的好奇心。加之,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接受知识、培养幼儿认知最快的阶段。因此,幼儿园对于教育活动的设计要及时更新。这样才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才能够提高幼儿园的存在价值。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有效实现学前教育的创新,实现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一、幼儿园学前教育发展现状
(一)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小,设备不完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依靠一些辅助设备来进行的。没有完善的设备,教师只能通过说教的方式向幼儿传达一些知识。但是,由于幼儿的学习能力有限,他们无法从教师的讲解中理解这些知识。这就导致学前教育的顺利开展受到严重的影响,教育活动难以得到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会对幼儿园失去信心,幼儿园的生源就会受到影响。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1](二)教育活动内容单一,影响幼儿发展。很多幼儿园由于自身条件有限,教师数量不足,因此能够开展的教育活动数量有限。幼儿只能反反复复地进行学习。这使得学前教育的质量大大降低,幼儿的认知能力难以得到提高。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成长的重要时期。为了能够有效促进学前教育的开展,有些教师会尝试进行创新,但是由于教学条件有限,最终难以得到实现。(三)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创新能力。学前教育的创新主要来源于教师的反思与总结。幼儿教师只有在教育活动中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反思,才能够实现学前教育的创新。但是,经调查发现,大部分幼儿园的幼儿教师都是中职院校以及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他们专业能力不足,在教育活动中缺乏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这不仅无法实现教学创新,还会严重影响到学前教育的教学效果。
二、幼儿园学前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农林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和新需求。农林院校在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中,正确理解其内涵及特征、理性分析其面临的困境、科学规划其实施路径,能够卓有成效地加快其进程,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创新创业;协同培养;特色发展
1农林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要义
长期以来,对创新创业内涵要素认识的偏颇,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层面的误区。根据学术界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的认识,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应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注重实践,激发学生创造力、创新力的教育活动。在这里有几个关系需要厘清。
1.1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厘清的三种关系
创新和创业的关系。美国创业教育之父杰弗里•蒂蒙斯指出:“如果把创业比作美国经济的发动机,那么创新就是此发动机的汽缸,它带动了重要新发明和新技术的诞生。”创业的核心与本质是不断的创新,创新支撑着创业发展,创业是创新理念、要素行动化的体现形式。创业的创新,重在应用的创新,促进创新成果的市场化、商业化;创新的创业,是基于创新基础上的创新型创业、机会型创业和高增长的创业形式和模式。由此可见,创新创业不是创新和创业的简单叠加,说到底是一种双生关系。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创新创业教育不是游离于学科、专业教育之外的空洞教育,而是在专业教育基础上的教育形式。有学者运用生物学上的共生理论来解释创新创业教育的区别,认为这二者既不是寄生条件下的“点共生”模式,也不是共生条件下的“间歇共生”模式,而是对称互利共生条件下的“一体化共生”特殊模式。二者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一种“一体化共生关系”,一方面,要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为指导,深化我们的专业教育改革,促进专业教育内涵特色发展;另一方面,要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元素,在不打破原有专业知识体系框架下,扩展专业教育的空间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特殊群体和全体学生的关系。创新创业教育面向的是特殊群体,还是全体学生这也是需要搞明白的一个问题。有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只针对少数有创办企业、公司潜质的学生开展的专门技能性教育和训练”,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
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研究
摘要:中职生是我国劳动力供给的主要来源,“创业能力”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实施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是培养科技人才的需要,是深化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基础。本文研究了甘肃省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现状,理清了如何加快甘肃省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思路,为管理部门、职业学校、教师促进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研究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将“创业能力”定为人的“第三本教育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2014年9月达沃斯论坛上,总理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之后,创新创业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理论研究与实践不断深化,创新创业主体多元化。甘肃作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近四年在校中职生平均数为12.2万人。笔者通过对甘肃省中职生和部分中职学校教师进行调查,在查阅了2017、2018年度市州和部分职业学校年度质量报告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甘肃省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现状。
1甘肃省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现状
1.1顶层设计不足,平台少。截至目前,甘肃省尚未出台能系统指导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文件。2017年甘肃省教育厅出台了《甘肃省中职生创新创业基地课程标准》,从实施情况看,内容偏重《中职生职业生涯指导》课程,德育教育创新力度很大,还没有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教材或讲义。各中职学校开设了《中职生职业生涯指导》课程,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主题教育,经多方协同努力,建立了完善的顶岗实习跟踪管理制度,树立了终生学习的观念。2018年全省以产教联盟为依托,实现产教“双创”互动,成立了产教融合的“双创”平台。酒泉市金塔县建成了全民创业实训中心。1.2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关注较少。学校重视实习实践,着力解决招生和就业问题,而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只是解决就业的副产品。兰州理工中专制定了《兰州理工中专2018年社会实践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与专业技能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23次,参与学生4300人(次),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开展“两进两出四讲活动”,即“产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教师走出课堂到企业实践,学生走出校园到企业实习”“经理老总讲规划、专业人员讲技术、能工巧匠讲经验、毕业学生讲体会”等活动。从效果上来看,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为中职生今后创新创业奠定了人文素质基础,但算不上完整意义上的创新创业教育。1.3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依附于德育教育、社团及各类竞赛。德育教育受到了全省中职学校的普遍重视,改革创新较为集中。2018年平凉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以德育打造第二课堂、将“文明风采”活动纳入学校整体德育工作,使学生最大程度地体验中职教育的多彩和美好,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育人实效。社团、第二课堂、各类大赛是启迪中职生创新创业思维的主要形式,但是参与度不高。根据2018年兰州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超过43%的学生参加了社团活动和课外专业学习;30%左右的学生参加了实习、社会实践、实地调查、志愿者、各类专业竞赛和各类证书考试等活动。1.4中职生创业在全省就业质量中占比很小,升学占比增加。应届毕业生创业人数很少,主要从事个体经营。根据2018年各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统计数据,兰州市学生自主创业率仅有0.7%;张掖市合法从事个体经营22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天水市合法从事个体经营61人,占毕业生总数1%;酒泉市合法从事个体经营169人,占直接就业人数的13.24%。据不完全统计,平凉市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有29人,其中平凉理工中等专业学校的姚亮等3名学生被企业推荐赴日本进修学习、常天云等20名学生跻身企业管理层、巨亚军等6名毕业学生创业成立公司成为老板。2017学年全省中职学校创业总数为280人,占应届毕业生总人数的0.47%,各学校平均创业人数为0.8人。从上述数据来看,中职生创业毕业后占主体、应届毕业生很少。全省就业质量显示,升学率占比增加,升学成为中职教育主渠道。根据甘肃省教育厅统计要求,就业人数包括到各类就业岗位直接就业和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毕业生人数。根据各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测算,2017年兰州市中职生升学率为29.1%,2018年兰州市中职生升学率为47.7%;2017年酒泉市中职生升学率为47.3%,2018年酒泉市中职生升学率为61.1%;2017年武威市中职生升学率为65.5%,2018年武威市中职生升学率为73.98%;2017年天水市中职生升学率为67.4%,2018年天水市中职生升学率为73%。1.5中职生、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认知。2018年10—11月开展了针对中职生、教师的课题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625份和50份,统计结果显示,甘肃省中职生、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认知比较积极,推动全省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诉求、基础是好的。中职生对创新创业比较认同,学生对创业素质的认识较为全面,说明追求成长和实现自身价值是主流。调查显示,近1/3的中职生对创业兴趣一般,对创业很有兴趣的占34.15%,创业要理性的占64.31%;大部分学生认为创业需要挑战精神、沟通及交际能力、较好的专业知识、管理及领导艺术、良好的社会关系、对市场的认识水平等,调查统计均超过了85%;追求成长的占比为44.16%,实现自我价值的占比为38.72%。学生认为决定创业成败的主要内因是缺乏能力,其中,缺乏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市场调查能力占比分别是65.23%、52.31%、50.46%。学生普遍认为创业是毕业后的事。工作1~3年后创业的占比49.28%,自由职业1~3年后创业的占比7.04%,毕业当年创业的占比25.28%。教师认为创新与创业有区别,中职生创新重于创业。教师普遍认为中职生需要创新创业教育,并认为中职生最缺的是创新创业理念,但中职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差、年龄小,教师不看好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创业。调查数据显示,48人认为创新与创业有区别,占96%;28人认为对中职生而言,创新更重要,占56%;35名教师认为中职学校开展中职生创业创新教育与实践十分必要,占70%;39名教师赞同中职生创业,占78%;32人认为中职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较差,占64%;44人认为年龄小、缺经验、缺知识,占总数的88%;36人认为缺创业创新理念,占总数的72%;27人认为在校期间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占总数的54%;38人不鼓励在校期间创业,占比76%。教师参与度不高,师资队伍建设亟需提上日程,对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的教师素质认识模糊。被调查的教师中,28人没参与过,占总数的56%;哪类课程对创新创业有帮助,教师们的看法不一;哪些专业的教师适合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其意见也不统一;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形式较单一。
2甘肃省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存在的问题
- 上一篇:课堂教学能力培训范文
- 下一篇:国家能源管理范文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创新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