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4 01:15:3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创新能力培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创新能力培训

高中历史创新能力的培训

一、巧妙置疑,鼓励参与,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一个质疑解惑的过程。我们在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巧妙设疑,这样才能使高中生感兴趣。所设置的问题应该与高中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能够使高中生深思与启迪,能够调动高中生参与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有效激发高中生的创新性思维。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效设计问题,让高中生积极讨论,激励高中生勇于质疑,积极引导他们探究学习。我们要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以引导者、参与者和探究者的角色参与教学活动,引导高中生积极探索,畅所欲言。在课堂探讨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捕捉高中生创新的火花,积极鼓励和引导。

二、改进学习方式,培养高中生的创新能力

在应试教育影响下,高中历史教师往往只注重教法的研究,而忽视学法的探究。其实学法是教法的基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新一轮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正深入推进,通过课程改革不仅能够革新教学方法与手段,而且迫切需要高中生转变学习方式。让高中生学会求知、学会探究、学会创新、学会做人。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历史知识的特点,遵循该学科发展规律,积极引导高中生有效学习,帮助他们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高中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突出教学过程中的体现发现、探究、创新等认知活动,使高中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鼓励高中生自主、合作与探究;高中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三、关注学生生活实际,是培养高中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要继续重视双基的培养。可见,高中历史课教学中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培养高中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我们应该重视“双基”的培养,但是教学目标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的讲解与传授上,更要让高中生用所学知识观察、思考、探究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就是说让高中生用理论指导生活学习。创新源于社会实践,要强调理论联系时政、联系社会、联系生活,引导高中生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高中生的实践能力。为了能把高中生培养成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人才,高中历史教师要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尽量采用紧贴高中生学习生活实际的例子等论证理论观点,或列举一些生活的实例用相关观点分析,这样使高中生学习起来感到学有所用,又极富兴趣。为此,我在上讲授新课之前都会通过寻找有关的生活实例导入新课,然后联系新知进行解说,这样上起课来显得格外轻松和有效。

查看全文

科学实践中的创新能力培训探析

摘要: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培养创新思维,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探求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亮点,可喜的是科学探究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在介绍了创新思维的同时,精心设计了在科学探究组成的诸要素中培养创新思维的策略,希望会在教学实践收到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创新思维科学探究整合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

创造和创新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因为创造性结果主要是创新思维的产物,因此培养创新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1]。但是,我国长期以来从小学以致大学的教育教学方法过于机械模式化和书本格式化,严重影响了对人的思维的培养,尤其是对创新思维的训练与挖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科学探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创新教育打开了一个突破口,那么究竟如何充分发挥科学探究的优势来培养创新思维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科学探究及其要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科学探究不仅是一种学习内容,而且是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一个创设的学习环境中,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针对某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让学生亲历探究的全过程,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结果。这一过程中可以把科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结合起来,从而可以能动地获得对科学的理解。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对科学探究的手段、使用证据的规则、形成问题的方式、提出解释的方法等一系列问题有了亲身的体验,而不仅仅是听到或记住有关的知识或结论。可以逐步形成好观察、好提问、好探究的心理倾向;进而形成善于质疑,勤于思考,乐于表达思想、交流成果,并且乐于尝试创造创新活动,在自主探究中获取新知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最终形成较持久的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较强的实践、探索、创新的欲望和能力。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的构成要素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新知的获取、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融入这些要素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当然也不例外。

查看全文

树立理念培养职工创新能力论文

摘要:创新是煤矿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求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企业要进行有序、有力、有效的创新,就必须对职工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工培训中,要树立新的理念,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职工培训;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的特征日益明显,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同煤集团培训工作要顺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就必须不断学习、求知与创新,必须切实转变创新培训思维模式,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职工队伍。

1树立创新培训观念,把创新能力培训纳入到职工培训体系

1.1树立创新培训观念

树立创新培训观念是培训创新的前提,我们已处于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它一方面以人文素养为基础,一方面又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这两方面的统一使它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处理、传播和应用之上。要使职工培训在知识经济中顺应趋势,在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就必须更好地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要求,把创新能力培训纳入到整个培训体系中。

查看全文

全面薪酬对高新企业的影响浅析

论文关键词:全面薪酬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薪酬管理

论文摘要:随着高新企业员工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以物质激励为主要激励手段的薪酬模式已经逐步被具有全面性、灵活性等特点的全面薪酬管理模式所替代。在实践中,由于缺乏合理的理论指导,高新企业很难选择有效的全面薪酬要素对研发人员进行激励,从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墓于此,本文就全面薪酬影响高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期望为高新企业建立全面薪酬激励体系方面提供一些帮助。

目前,全面薪酬在我国企业中逐渐普及,尤其是在高新企业中应用非常广泛。我国高新企业数量较多,但研发与创新能力始终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薪酬激励机制设计不够合理。因此,通过全面薪酬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全面薪酬与商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现状

全面薪酬是相对浮动的、基于绩效的薪酬战略,薪酬福利与绩效紧密挂钩。全面薪酬分为“外在”和“内在”两大类。“外在”的激励主要是指为受聘者提供的可量化的货币性价值。“内在”的激励则是指那些给员工提供的不能量化的以非货币形式表现的各种奖励价值。全面薪酬构成要素的研究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添加、合并要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目前国内外学者还没有对全面薪酬的构成要素进行标准、统一的阐述。本文研究的对象是高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而高新企业技术创新的实现往往依靠的是研发人员,所以本文在选择全面薪酬要素时应紧扣研发人员的特点。研发人员的需求层次较高,但基本工资作为薪酬的基础,对研发人员仍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研发人员具有高稀缺性、很强的独立自主性等特点,而奖金与福利因其固有的灵活性、激励性等特质较大程度上吸引了研发人员的关注。研发人员的工作大多以脑力活动为主,其目的在于创新。研发人员往往与事物比如数据、信息、材料、图纸或者机器设备打交道较多,而与人打交道较少,良好的工作条件与工作设计能够给研发人员创造良好的研发环境,从而增加产出。研发人员具有开阔的视野,强烈的求知欲,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广泛的知识层面,而培训恰能满足研发人员对新知识的需求,因此培训逐渐成为激励研发人员的重要手段。研发人员对专业和技术的认同程度往往比对企业的认同程度高,流动意愿非常强。而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内在的激励手段能够有效的增加研发人员对企业的认同,从而减少离职。由此可识别出基本工资、福利、奖金、工作条件、工作设计、企业文化、培训为全面薪酬的核心要素。

技术创新能力是指从技术创新的过程角度考虑企业所需的能力,一般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概念界定为企业产生新思想并运用研究与发展、营销和工程化能力实现新思想以促进支持创新战略的综合能力。它不是一种单功能的能力,而是儿种能力的整合,其核心部分包括研发能力、营销能力、工程化能力。另外还包括创新资金筹措和运用的能力、关键人才哟吸纳和凝聚能力、企业家精神和战略管理能力、以界面管理为重点的组织与协调能力.

查看全文

数学建模竞赛及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平台。本文构建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五个评价指标,包括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分析了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通过参赛实践案例阐明,参加数学建模竞赛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建模竞赛;创新能力;平台;实践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高校教育的主旋律,而目前的大学课堂教学过分追求理论的严密性,缺乏应用性,忽略了创新能力培养[1]。学科竞赛是学生以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为基础,结合课堂外的实践活动来开展的学习活动[2]。学生通过对竞赛问题的分析和讨论,搜集资料,提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案来解决问题[3]。学科竞赛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从分析问题到发现问题,从搜集资料到解决问题,都能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提高其创新能力[4]。近年来,各级教育管理部门都非常重视学科竞赛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的作用,开展了多项学生竞赛活动[5]。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办于1992年,每年一届,是首批列入“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的竞赛之一,是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竞赛题目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简化加工而成,有的甚至是当年的社会热点问题[6],没有标准答案。竞赛鼓励三位不同专业背景的大学生组成的团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建立问题的数学模型,并运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来求解模型,从而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案[7]。数学建模竞赛为大学生创造了一个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性、实践性平台,通过该平台,大学生可以树立其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思维,从而锻炼提高其创新能力[8]。本文首先介绍大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三个阶段,然后分析这三个阶段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五个评价指标的影响,最后通过实践案例阐明数学建模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平台。

1数学建模竞赛的三个阶段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于每年的9月份举行,在竞赛之前,要经过培训,在竞赛结束后,组委会鼓励队员进行赛后总结。大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分为赛前培训、竞赛和赛后总结三个阶段[9]。

1.1赛前培训阶段

查看全文

煤矿业职工管理技术创新论文

摘要:创新是煤矿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求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企业要进行有序、有力、有效的创新,就必须对职工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工培训中,要树立新的理念,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职工培训;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的特征日益明显,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同煤集团培训工作要顺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就必须不断学习、求知与创新,必须切实转变创新培训思维模式,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职工队伍。

1树立创新培训观念,把创新能力培训纳入到职工培训体系

1.1树立创新培训观念

树立创新培训观念是培训创新的前提,我们已处于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它一方面以人文素养为基础,一方面又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这两方面的统一使它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处理、传播和应用之上。要使职工培训在知识经济中顺应趋势,在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就必须更好地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要求,把创新能力培训纳入到整个培训体系中。

查看全文

护理青年教师创新能力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高职院校护理青年教师创新能力现状,并提出提升其创新能力的对策。[方法]选取四川护理职业学院53名护理青年教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教师创造力量表进行调查,分析其创新能力现状。[结果]53名护理青年教师创造力得分为26~68(43.86±4.44)分,其中创造力优秀者3人,创造力良好者7人,创造力一般40人,创造力差3人。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学历、教龄的护理专业青年教师创造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职院校护理青年教师创造力处于一般水平,其创新能力可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分层次按需培养、走教学和科研双发展道路来进行提升。

关键词:高职;护理青年教师;创新能力;对策研究

教师创新能力是教师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教师较高层次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专业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具体指教师在教学活动和科研实践中,以研促教,以教促研,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对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教学监督与管理等进行改革创新,进而提高教学效率的能力[1-2]。护理青年教师作为高职院校护理教师队伍的主力军,承担了主要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是护理创新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建设具有良好创新能力的护理师资队伍是我国高职护理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创新型护理人才的必然途径[3]。本研究分析护理青年教师创新能力现状,并提出提升其创新能力的对策,以期为提升护理青年教师创新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于2017年1月—2017年2月选取四川护理职业学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护理青年教师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年龄22~40岁;从事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教学的专职教师、从事学校行政工作但兼职护理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自愿参加问卷调查。排除标准:在学校担任兼职教师的临床工作者。本研究共发放问卷56份,回收53份,回收率为94.64%。1.2调查工具。1.2.1一般资料调查表。经查阅文献并结合专家意见,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调查项目包括年龄、性别、学历、职称、教龄、教师类型等。1.2.2教师创造力调查表。该量表由我国台湾学者吴雪华等编制,经国内学者权月彤修订,包括前瞻思维能力、知识创新能力、资讯科技能力、灵活教学能力、多元评价能力5个维度,共16个条目,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923。采用5级评分制,总分16~80分。65~80分表明创造力优秀,47~64分表明创造力良好,33~48分表明创造力一般,16~32分表明创造力差[4]。为便于比较,将创造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进行标准化,标准化后总分等于总分除以量表总条目数,各维度标准化后得分等于各维度总分除以各自的条目数。1.3调查方法。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问卷当场完成并回收,回收时调查员及时检查是否有遗漏问题未答,并提醒被调查者补充,拒绝填写者在问卷上做好标记。对涉及被调查者隐私问题给予保密。1.4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双人平行录入数据并进行核对以保证数据准确性。采用SPSS21.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多个样本均数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应用型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教育模式分析

摘要: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的创新教育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创新教育发展现状,针对如何加强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教育,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进行探索,提出并阐述了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创新教育体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大学生创新团队管理等改革措施,从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关键词:电子信息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快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应坚持创新引领创业、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为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电子信息类专业具有工程性、实践性较强,技术更新快等特点。要求学生应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由知识型人才向创新型转变,才能更好地符合为当代信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人才需求[1]。因此。以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创新教育培养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电子信息类专业改革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教育培养模式的现状

欧美发达国家早在70年代就开始对本科专业创新教育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研究小组(ESG)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本科生的创新教育和科研制度化,为创新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与国外高校创新教育相比,我国创新教育近十年才真正得到发展,尤其是卓越计划和万众创新的政策推动下,各层次高校在创新教育方面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和经验,但在发展中也存在着共性的问题[2]:如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模式定位不够准确,创新教育缺乏特色,创新培养体系及创新实践内容训练难以真正与创新培养目标符合,导致学生创新能力并未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个别院校创新实践平台不够完善,难以支撑学生各类创新实践活动;创新竞赛和创新活动还不够丰富,覆盖面十分有限,难以支持多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活动的指导教师队伍还有待优化建设,兼备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比例相对偏小,难以有效指导学生普遍参与到创新实践获得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探索创新教育模式和提高创新教育质量,才能跟上日新月异发展的新知识与新技术,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二构建应用型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创新教育模式

查看全文

高职教师创新能力提升探究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高职院校必须对教师创新能力进行提升。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师创新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创新能力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尝试提出了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创新能力的路径,希望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职教师;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在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强调:“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提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在知识飞速更新的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已经引起全国上下一致的高度重视。[1]高职教师作为高职创新创业人才的一线培养者,自身的创新素质高低及其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建立起符合创新创业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而首要的任务就是对教师创新能力进行培养。[2]

一、高职院校教师创新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是摆在高职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高职教师现有创新能力水平离实际要求尚有一段距离。(一)创新意识欠缺。我国大多高职教师没有意识到专业教育和创新教育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高职教师基本没有受过创新创业知识及理念培训,很少将该理念融入到实际的专业教学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3]再加上现在高职学生基础知识水平相对下降,给部分高职老师一种错觉:不用进行教学开展创新研究,把现有知识教给学生就够了。结果偏向纯理论教学的知识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得不到激发,更不用说对创新创业的重视,导致创新人才培养受到抑制,教师的创新能力也没有被激发出来。[4](二)创新能力偏低。很多国外高校教师是行业的企业高管或新型创新企业的管理者等,其原因是国外高校对师资的培养十分重视,鼓励教师从事创新创业实践。[5]我国的高职教师多是缺乏创新理论培养的纯理论派教师,缺乏实战经验,忽视了创新能力来源于实际培养的特殊性。而一些一线的兼职教师理论水平稍差,无法完成对实际工作进行精确总结进而无法进行理论化提升,从而导致高职院校教师的创新能力普遍偏低,无法满足创新创业能力人才培养的要求。(三)创新管理机制有待改进。有些高职院校由于资金等方面原因,在师资的创新能力培养及其激励手段方面投资很少。[6]教师缺少与一线企业交流的机会,实践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缺少创新创业课程及理念的培训等,不能提高教师创新积极性,更不用说培养教师具有足够的创新能力了。

二、高职院校教师创新能力所必需的素质

查看全文

数学建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学建模不断发挥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加强学生团队合作的导向作用,对高层次应用型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提出以数学建模为切入点,基于数学视角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第二课堂方案的构建,并阐述了数学建模对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建模;创新能力;

第二课堂在报告中,对青年提出了“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同时在十六大报告中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作为青年的主力军--大学生,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一个高校教师的使命,作为公共基础课教师--数学类课程教师,我们责无旁贷。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以数学建模为切入点,能够对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起到提高的作用,尤其是创新能力。

一、创新能力与第二课堂

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新时代教育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更好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提出高校要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也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大学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提升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内容,对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有益的补充和延伸,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构建第二课堂,不但能够促进教育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创新思维、创造能力,还可以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也是缓解未来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同时有利于丰富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相关的理论研究。通过国内外多年教学及实践经验发现将数学建模融入第二课堂,用数学建模比赛作为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加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第二课堂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二、数学建模简介

查看全文